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王华健 王 义 赵景红
石家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绿色节能建筑得到了广泛应用。本
文将从客观全面地把握和认识建筑能耗形势及绿色建筑技术工作的开展方向,分析绿色建筑施工当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技术;建筑能耗;绿色建筑
1、绿色施工概念
什么是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导则》中绿色施工的含义为:工程建设
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
环保”(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
程》中绿色施工的含义为: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
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
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
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
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综上所述,本文将绿色施工定义
为: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四节一环保”,
通过科学管理和实施有效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
康,从而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的施工方式。
2、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技术
2.1土壤保护技术
绿色施工的土壤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
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
土壤侵蚀;面对电池、油漆这些有毒害性的材料,不能直接当作建筑垃圾
向外运输,而应该先进行回收再将其同意交给有资质的单位来处置,要避
免它们对地下水与土壤的污染。为了在施工完成后修复途中毁坏的植被或
者科学绿化,可以和当地的植物研究部门或者园林、环保部门来合作,把
当地或者其他适合的植物种植到之前开发的地区,弥补施工途中被人为毁
坏了的植被和地貌而导致的土壤侵蚀。
2.2节材技术
对于在使用施工材料中产生的无意性和随意性,是因为政策法规不
足、管理不到位等。作为材料费的一部分,建筑成本占到了它的2/3,因
此绿色施工技术是节材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我国现在的新建建筑施
工的过程里,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是绿色施工技术节约材料的重中
之重。模版的工程量大概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过程里占30 ~ 40%,大概是
工期的50%。如今开展租赁业务情况发生了改变,与以前模版体系大概占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1/3有所不同,能够与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收益有着直接
关系的就是模版技术,所以它是绿色施工里的一项关键内容。也是节材必
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2.3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
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
筑研究院(英文缩写:BRE)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办公楼在建筑围护
方面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建筑内部采用通透式夹层,以便于自然
通风;通过建筑物背面的格子窗进风,建筑物正面顶部墙上的格子窗排
风,形成贯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办公楼使用的是高效能冷热锅炉和常规
锅炉,两种锅炉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交替使用。通过埋置于地板内的采暖和
制冷管道系统调节室温。该建筑还采用了地板下输入冷水通过散热器制冷
的技术,通过在车库下面的深井用水泵从地下抽取冷水进入散热器,再由
建筑物旁的另一回水井回灌。为了减少人工照明,办公楼采用了全方位组
合型采光、照明系统,由建筑管理系统控制;每一单元都有日光,使用者
和管理者通过检测器对系统遥控;在100座的演讲大厅,设置有两种形式
的照明系统,允许有0% ~ 100%的亮度,采用节能型管型荧光灯和白炽
灯,使每个观众都能享有同样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适宜的温度。
3、加强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
3.1加大安全施工设施建设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要意识到安全施工对整个工程的重要影响,加
大在安全管理中的各项投入,在整体的施工预算中要划拨出相应的安全设
施设置经费,并且保证能专款专用。尤其是在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过程
中,要采用相关的管理技术和防护措施,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有效保护
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2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
理制度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使得在施工中没有可以依照的条文,施工人
员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在建筑工
程施工中要针对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和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使他们现在施工中可以采用正确的
施工方法,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保证整个施工活动的安全性,有效
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随意施工行为的发生。
4、绿色施工管理应用实施实例
有一运动场馆,主赛场为钢筋混凝土多筒筒体——框架+钢结构挑蓬
结构,预赛场为框架结构,共计16片场地,17400个座位,占地约16.68
公顷,建筑面积26514m2,承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比赛。项目建
立健全了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进行了管理任务分解和职能责任分配矩阵确
定,将绿色施工管理指标层层分解到人;对绿色施工方案中“四节一环
保”的具体管理措施、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及具体控制目标指标,实施过程
动态控制,并从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采
用信息化技术保证了绿色施工目标实现。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改
善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职业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目视管理、合理定置和
“5S”活动,使现场各生产要素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了绿色施工管理活
动正常进行。项目根据绿色施工评价的评价等级和评分标准,通过专家及
管理顾问小组对各阶段绿色施工过程予以评价,并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
①在施工中成功应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其中包括超长连续变截面清水
混凝土墙体施工技术、大跨度悬挑斜梁施工技术、彩色混凝土架空屋面板
施工技术、纤维混凝土看台面层施工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
统及生态膜污水处理系统技术等。②通过精细管理,项目绿色施工概算节
省10%以上,项目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在保证施工管理环境、实现资
源能源节约的同时,真正达到奥运工程“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
本”五统一要求,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③完成了各项管理目标指标,并获得了“文明安全工地”、“总公司CI形
象金奖”、“当年工程绿色施工优秀工地”、“国家优质工程”等众多奖项。
5、结语
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
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因此要做好节能和环保工作是绿色建
筑的基本要求,从而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刘柱.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
2009,(3)
[2]施骞,徐莉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02).
[3]佟连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讨与剖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年来,国家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严格要求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对包括重庆在内全国所有省市提出了“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的目标。而重庆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绿色建筑占每年新建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且仅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建筑的任务十分艰巨。从提高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重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国家“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竣工标识”。但从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看,大部分绿色建筑还停留在设计标识阶段(见图1、图2),在施工和运行环节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衰减,导致部分项目“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仅仅落实在图纸上,而未真正体现到建筑建造和使用的全过程中,绿色建筑实施质量有待提高。分析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中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究其原因是由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有一定增量成本。2014年以前,国家和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均以鼓励性的自愿评价标识为主,缺少对建设单位的制度约束,而建设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缺少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自愿实施绿色建筑的项目数量较少。同时,在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相对缺失的情况下,部分项目仅仅把绿色建筑作为提高项目销售竞争力的噱头,虽然申报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但在进入施工阶段后,建设单位随意变更绿色建筑设计,擅自降低绿色建筑实施标准。因此,自愿申报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国家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亟待通过对现行绿色建筑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政策,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的监管,确保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改变现行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国家和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技术依据是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评价标准》明确的是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完成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后、竣工验收后和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3个环节的达标判定要求,难以有效指导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的强制实施。二是改革现行评价标识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重庆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程序和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涉及专家评审、公示、颁发标识和备案等环节,评价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在当前评审机构尚未市场化,评审专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若采用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需要。
2加大改革创新,探索重庆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部署,结合重庆绿色建筑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按照激励引导和强制推广相结合、先主城后远郊、先公共建筑后居住建筑的原则,采用技术标准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分区域、分阶段强制推行新建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工作思路,以系统工程方法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1标准约束一是结合重庆气候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习惯,对照国家和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适宜重庆地区的经济适用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技术内容作为强制性条文纳入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增加了绿色建筑“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重庆已修订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正在组织推进《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居住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的修订工作。二是依据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审查要点》和《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复核要点》,分别从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暖通5个专业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相应要求,明确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所需的技术文件要求,并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提供了依据。三是组织研发了《重庆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分析软件》作为配套工具供全市免费使用。通过标准强制,使执行相关标准的项目在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2.2制度规范把一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管理纳入现行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将绿色建筑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技术要求作为初步设计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建筑能效测评的重要内容,通过闭合监管措施,保证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在设计和施工环节的有效落实。在设计阶段。重庆实施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和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度。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对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项目开展初步设计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对达不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不得通过初步设计审批,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通过施工审查备案后发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在报相应设计审查前,需经单位内部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质量自审机构自审合格;对经自审合格后的项目,仍存在设计质量差等问题的设计单位实施定期通报。保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在设计环节的严格执行。在施工阶段。重庆强化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切实落实建筑节能材料使用质量的动态监管制度,建立了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诚信行为档案,进一步规范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的使用行为,保障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在竣工验收阶段。重庆在全国唯一创新建立了强制性的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制度。在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将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强制性的建筑能效与绿色建筑测评,对新建建筑在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等环节贯彻落实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的质量进行最后的评价和检验。对建筑能效与绿色建筑测评不合格的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对经测评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颁发建筑能效标识的同时,按有关程序和规定颁发重庆市银级绿色建筑竣工标识(对应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这不仅加强了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制度约束,为保障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消费者正确识别和选择节能与绿色建筑提供了权威公正的信息,有利于引导形成绿色建筑的消费需求。2.3工程实践重庆已自2013年12月1日起重庆主城中心区2737km2和两江新区范围内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公共建筑及若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在2013年12月1日之后重新报初步设计审批的项目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全部规定,除达到节能50%标准要求外,应至少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截至2014年3月,重庆已通过强制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组织实施了130余万m2的绿色建筑,为逐步提高新建城镇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率,完成国家明确的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3展望未来,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发展
1.1 绿色建筑的提出与定义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国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总之,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1.2 绿色建筑的内涵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节能,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1.3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能耗大大降低。二是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是充分利用自然,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布局开放。四是建造过程中,注重环保因素。
2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自绿色建筑的概念提出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6年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的重点资助课题,生态建筑在我国起步。进入21世纪,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已经由对住宅节能、节水、节地的一般要求和对控制治污的被动要求,上升为对小区选址规划、住宅设计、建筑施工、产品验收运营这一全过程进行生态技术的评估、指导与跟踪检验的主观性要求。这也体现了中国大众已经形成一种绿色建筑生态的、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提出绿色建筑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相对较为薄弱,绿色建筑发展较慢,近几年已明显加速,发展时暴露出了不足,主要表现在:
3.1 缺乏有效的政府运行要素导致各方参与积极性低
1)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房地产行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指导者、监督者和推动者,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将推行绿色建筑的宏观动力真正转化为微观动力。
2)现阶段绿色建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相对较高,市场认知度低,建设单位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前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卖方市场格局下,多数开发商更看重短期收益,对提升住宅品质的认识不够,发展绿色建筑的动力不足。
3)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成本直接推高了房价,因此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难以赢得市场
追捧。
3.2 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标准偏重于对设计和建设过程的引导,使得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一方面,评估体系的设置主要以定性条款居多、量化数据较少,过多的主观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质量。另一方面,在标准设置上,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难以实现绿色效应最大化,影响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拓展。
3.3 设计能力欠缺难以保证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
1)设计体制、设计人员水平,与绿色建筑设计要求都还有一定的距离。
2)高水平设计师人才稀缺,设计体制较为落后。由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过多强调技术和部件的应用,忽视了设计环节对技术部件的集成整合效应,造成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目标偏离。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在方案推行前期就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综合理念,需要采暖、通风、采光、照明、材料等所谓“辅助多工种”提前参与,在此之下,需要建筑设计全过程介入。
4 采取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当前房地产行业萎靡,市场对房地产产品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有利时机,这就要求我们完善体制,增加投入,加强引导,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1 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从德国、美国、日本等绿色建筑推行较为成功的国家经验来看,它们都有一套科学、完备、适合本国甚至世界行业权威代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如美国LEED,日本CASBEE,英国BREEAM,德国LNB,澳大利亚NABERS等。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标准和技术细则,但是仍存在部分项目为评级、评星而建的现象。需坚持强制与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估体系标准。
4.2 以科技进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开展对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评价和改造的一条龙技术服务支撑,建设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以实际建筑能耗数据为导向的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攻克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工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适合国情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技术发展模式。
4.3 从公共建筑入手启动绿色建筑市场
绿色建筑从技术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不只是停留在“示范项目”上。初期可通过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强制执行低碳型绿色建筑标准启动市场需求,引导社会节能减排意识。
4.4 调动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
出台对绿色建筑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建设单位、使用者、节能服务公司等服务系统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从美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来看,具体激励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奖励、免税、材料折扣、快速审批、特别规划许可等。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好已的节能服务机制的优惠政策,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能效限额下的能效交易机制。激发改造需求,增大节能服务市场。
随着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几乎是全方位的。包括为政府决策咨询的人才;制定国家、行业、地方的各种绿色建筑政策、标准、规范的人才;通过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开展建筑能耗检测、建筑能效评价,为各项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人才;了解绿色建筑技术原理、政策要求、绿色营销和相应绿色产品研发的人才;协调建设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绿色项目开发和内部机制调整的人才;针对政府与市场的需求,在设计院等机构从事绿色建筑政策、技术、设计等方面研究的人才;了解本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与国家最新绿色导向,在金融投资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在科学研究院所研究适宜的新技术或产品,为建材、设备厂商研发新产品的人才;为物业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或在物业公司从事绿色物业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小区和公建等后期绿色运营的人才等。这就需要全社会不仅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人才,还是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都存在着较大缺口,与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政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这就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已开始进入快车道,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大。绿色建筑涉及的领域广阔,不仅涉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还涉及政策、规划、设计、能源、水处理、施工、监理、结构、材料、暖通、设备、运营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和融汇。目前本领域内虽然拥有了较强的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具有专精的建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因为观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新能源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了解甚少,缺乏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观、系统的绿色建筑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具备“绿色”意识的建筑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操作经验和节能的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不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还有在绿色建筑的评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绿色检测人才,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加之对检测装备使用的不够熟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再者,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绿色建筑,由于缺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使得一些已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和节能,不能满足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要求。现有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经验积累等还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障碍。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
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升绿色建筑人才的职业素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从事绿色建筑的人员多由传统建筑从业人员转型而来,对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参加一些行业协会组织的关于绿色建筑内容的短期培训、项目实践和自学的方式展开,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能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强化和突击学习,造成绿色建筑知识的学习缺乏前瞻性,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甚至出现了部分拥有绿色建筑标识资格的评审专家对绿色建筑一些理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节能建筑或只需要墙体保温隔热的层面。因此,依靠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速绿色人才的培养来应对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应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是缓解绿色建筑人才不足、优化绿色建筑人才队伍的重要选择。随着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建筑绿色化和已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更新换代的任务更趋繁重,需要大批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行业人才,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的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氛围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绿色人才
在顺应时展趋势的要求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适应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过程各个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涉及规划、建筑、结构、材料、设备、能源、环境、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培养的人才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绿色建筑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与建筑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关联的技术问题。
2.紧贴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紧贴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如开设建筑节能专业,关注建筑节能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在原有各专业的基础上,在建筑工程活动的时间轴上与原有专业错开,克服原来各个专业的局部性和缺失;开设建筑材料专业,结合节材、节能、环保和太阳能光伏及建筑装修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原有施工类专业的基础上,讲授材料的各种性能,通过考虑材料的选用,节约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成本,实现节能环保,提升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讲授降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进的相关知识;开设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专业,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讲授相应的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的人才。
3.更新课程体系,增添绿色元素
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及时将规划、设计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施工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施工技术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纳入课程之中。平时注重对现有绿色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如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安装、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找出与绿色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距,挖掘和塑造“绿色”元素。在建筑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为目标,课程内容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阶段建筑系统空间、不同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知识集成;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体系以及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如在确保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如何依靠建筑设备系统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依靠各种自然条件和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等。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开设“绿色建筑概论“”绿色设计理念与技术”“建筑能耗模拟与评价“”绿色施工技术“”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建材“”绿色水系景观“”新能源技术“”中水回用“”建筑设备系统安装和调试“”绿色建筑运营和管理”等课程来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4.注重师资培养,传播绿色理念
由于绿色建筑本身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要树立绿色建筑的理念,具备系统科学的思维、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各高职院校还没有专门从事绿色建筑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师需要进行持续充电和及时转型,除了到高校进行学历提升和专业深造外,可以到绿色建筑设计科学院、绿色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生产厂家、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公司和政府机构节能科研中心或建筑绿色建筑行业协会等机构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聘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开设绿色建筑的专题讲座和课程,让教师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前沿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选择绿色建筑的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点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去分析,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进行绿色建筑的环境分析和模拟,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虚拟仿真,把抽象、复杂的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重视绿色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绿色建筑产品演示实验室的建设,展示节能建筑材料与产品、绿色建筑节点构造模型;通过设置各种绿色建筑节能节点的样板间来建设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让学生了解节能、节点的做法,外墙外保温节点的做法,屋面节点的做法等;通过建筑节能检测实训室,让学生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建筑幕墙和门窗保温性能检测及建筑物的气密性测试,加深对一些技术参数的了解;也可多渠道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现场和工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跟踪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5.建设绿色校园,营造绿色环境
在校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对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单体的绿色建筑还是区域的低碳节能的环境组成的绿色校园本身就是活教材。无论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校区的改造,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建筑、道路结构形式,运用多种建筑、装饰、路面的新型和节能环保材料;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尽量将各类建筑的施工和装饰节点、围护结构、设备和管道外露,供学生观察学习;在一些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教学功能的要求,如在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站建设中将运行机房通过玻璃隔断供教学参观,在一些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部位留有观察和检测的位置;在建筑中合理设置绿色标识系统,形成有主线、有组织、有体系的标示与引导,并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节能性能参数置于大楼醒目处,也可制作一些宣传短片,通过精彩的解说与图示,全方位展示相关的技术亮点,并据此设计校园慢行线路来进行绿色建筑技术展示体验;结合信息平台或能耗管理平台集中展示绿色校园规划、绿色示范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环境监测、资源消耗监测等系统,通过触摸式屏幕,让学生以3D立体的视角来观察建筑仿真模型,深入了解感兴趣的绿色技术,从而让学生在绿色校园环境下,接受绿色建筑技术营造的环境熏陶,自觉主动地学习绿色建筑的知识和技能,并成为绿色建筑的传播者、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
6.构建绿色文化,践行绿色生活
通过深入研究行业文化、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内容,积极构建以绿色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绿色建筑体验系统、绿色人文展示系统、校园低碳慢行系统和绿色生活养成系统,精心打造绿色建筑体验馆等特色文化场馆,配置碳排放检测设施等,通过绿色建筑引领人感受绿色技术,通过绿色校园培育人传播绿色理念,通过绿色文化熏陶人践行绿色生活。
五、结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文关怀;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建筑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引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绿色地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很大程度上,绿色地产的由来是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师们就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科技含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其环保、节能以及亲近自然的特点,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的又一热点方向。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文关怀始终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灵魂。绿色建筑中“绿色”的含义主要是指建筑的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使用功能,并且在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概念。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建设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需要充分的尊重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人文关怀。而只有在绿色建筑中充分提相处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够完整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确保绿色建筑能够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二、人文关怀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1.合理设计空间的布局
巧妙的利用不同的建筑结构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不仅可以起到增加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作用,也能让简单的建筑显得更富有层次感,同时也更加节省空间,提高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如果单纯的重视空间的划分,又会令不同的功能区显得过于狭小,此时,通过灵活的利用镜面、落地窗、玻璃幕墙等通透性较强的设计来加强室内空间的视觉延展性,可以让有限的空间看起来更为宽广,达到舒缓使用者心情的目的。另外,为了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出绿色建筑自身的特点以及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应当尽量采用木材、竹子等地毯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绿色建筑更加低碳环保,并拉近使用者与自然地距离,起到缓解使用者精神压力的效果。
2.充分的利用环境能源
将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作为向绿色建筑运行中部分能源的来源,不仅能够降低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控制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建筑内的采光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玻璃幕墙与落地窗等设计,扩大建筑的透光面积,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线满足绿色建筑内部的照明需要,缩短绿色建筑的照明时间,降低绿色建筑的照明强度,进一步的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能耗。同时,巧妙的利用空气流通的规律,设计出能够使空气进行自然交换的结构,还能够适当的减少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装置,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利用环境能源调节绿色建筑内部的光照、空气与温度,在实现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工程的同时,还起到了提高建筑内部环境质量的效果,充分的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3.重视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个别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环境中存在的部分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绿化设计还能够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达到舒缓神经、缓解压力的作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合理的进行绿化设计,例如,竹子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而且在中国的文化中,竹还具有高洁的含义,将竹子用于绿色建筑内外环境的绿化当中,可以在实现绿色建筑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绿色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底蕴,充分的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如何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想要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改变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重视建筑物生态功能的同时,考虑到建筑的设计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融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使绿色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其次,要巧妙的利用多种建筑结构与建筑手法,充分的发挥创新精神,将不同的设计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细节的设计与规划,力求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人文关的设计理念,达到人文关怀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
最后,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不断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四、总结
巧妙地利用多种手法来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见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安启,马欣伯.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阐释[J]. 建设科技. 2011(07)
[2]连宇新. 绿色建筑经济性影响量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04)
关键词:绿色建筑 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机遇 发展问题
一、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人口持续膨胀,不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环境污染恶化的年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可持续的意义是一种平衡的概念,即在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下,不减弱自然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美国建筑师学会将可持续定义为:“将这个系统赖以运转的重要资源持续不断地运用至将来的一种社会能力。”
我国能源相对匮乏,能源利用效率又比较低,能源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率建筑模式发展,资源和环境将会不堪重负,因此在可持续性发展的主题下,生态、环保、舒适、高效的绿色建筑模式势在必行。
我国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将绿色建筑的定义可以解分为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过程从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经过施工建设,运行使用管理直至建筑拆除。其过程并不局限于以上阶段,还包括更深意义上的延伸,比如建筑材料生产及运用,建筑拆除后废弃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处理等问题。因此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概念就是建筑在时间上的一种可持续性积极表现,其应该在建筑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1/3,且建筑材料和建筑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体现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这一政策。因此绿色建筑对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满足建筑功能:健康、适用、高效的空间也体现可持续性的原则。传统建筑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绿色建筑则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性,能满足人们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需求;并且在不损失人的舒适度的前提下节约能源,提高建筑功能、使用上的效率。
4)、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模式必将被适应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绿色建筑模式所代替。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自然、建筑的互融共享、和谐共生。
二、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
回顾世界建筑的发展历程,可归纳如下: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阶段,以解决人的住房问题为主要目标;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性能和质量的阶段,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丰富建筑的使用性能、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第三个阶段是关注整个建筑与全人类环境之间的阶段,这一阶段体现了对建筑的节能、生态、环保的要求。
我国目前跨过了第一个阶段,进入第二个阶段,而在发展第二阶段的同时,并入了第三阶段的要求。目前的绿色建筑就是第三阶段的体现,是建筑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绿色建筑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绿色建筑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①节能建筑的发展为绿色建筑提供了优厚的基础支撑,到2010年设计阶段的节能执行率达到了99.5%,施工阶段达到了95.4%,新建建筑基本上满足节能50%―65%的节能规范标准;②“十二五”计划保障房建造达3600万户,比“十一五”增长2500万户,如此大的建设规模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③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和应用研究,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真正体现了绿色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可持续性策略;④目前我国近1/5的城市开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绿色建筑发展地位日益凸显;⑤绿色建筑发展开始转向地域性,生态型技术策略,扭转了高技术、新设备投资的发展方向,降低了建造成本。
2)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支持日益完善:①“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要求每年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达300-500个,建议把强制性政策要求转化为自愿性积极投入;②生态城市建设国家政策要求:既有城市的生态城改造工程要求50%―60%的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新建生态城要求80%以上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既有社区改造生态社区要求50%以上建筑需改为绿色建筑,80%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③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与示范城市对绿色建筑进行强制性推广,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要求30%新建建筑应为绿色建筑,20%的既有建筑改造为绿色建筑;④依托绿色小城镇推广农村绿色建筑,鼓励绿色小城镇或者生态小城镇的建设,30%以上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小城镇,国家给予一千万到两千万的补助,并设立乡土绿色建筑创新奖;⑤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减半或减少对绿色建筑的物业税征收、容积率返还、购房贷款利率优惠等政策。
3)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和评定标准研究进程加快:①近几年设立了20个国家及工程技术中心和绿色建筑产业化基地,构建了产、学、研、政、企联盟,与产业化推广平台;②借助“中美能源合作项目”等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开展顺利;③评价标准相继出台,我国学者结合国外评定标准和我国实际国情,于2001年9月编制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建设部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6年3月7日联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并与2006年6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
无论是发展背景条件、政策的激励还是绿色技术的支撑,都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是建筑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绿色建筑运动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其间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
①部分建设项目为了评定绿色建筑标识而建造,前期投入相对完善,而在后期运行阶段缺乏有效地管理和维护,丧失了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和高效的性能;
②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片面化。前期的绿色建筑多数是一些新型设备的堆砌,并且在设备投入阶段不做可行性研究,致使投资成本高,运行维护费用高,利益收回周期长。前期的主动技术策略让人们认为绿色建筑就是昂贵的投资建设。而真正的绿色建筑其实还包括很多被动的、地域性技术策略,其并不是“高造价”的代名词;
③全寿命周期设计过程不够完善。目前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得是注重建筑单体的设计,且多数只涉及到围护结构保温层面,对前期的规划分析不够深入,后期的建筑使用效率及设备运行状况没有完整的跟踪记录。并且建筑设计中各个环节独立作业,相互配合程度较低,不能真正体现建筑系统性的周期性作用;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措施;内涵
一、何谓绿色施工
2005 年10 月,原建设部、科技部围绕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和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制定和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 号) ,制定了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直至拆除降解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2006 年原建设部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PT5037822006 ,为绿色建筑提供了评定依据和等级,奥运工程中还专门启动了“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的课题研究。纵观整个建筑周期中,施工过程是各种资源、能源消耗最为集中的环节,也是浪费、污染以及出现废弃物最为突出的阶段,2007 年9 月,原建设部下发了《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 ]223 号) ,通过倡导绿色施工,推行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施工期间的“四节一环保”,对改变当前建筑施工中高耗、低效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三个主要阶段确立了6 类技术指标体系,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并制定了各阶段、各体系的技术要点;其中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中,对施工场地环境、节能、节水、节材的技术做出了概括性、指导性的要求。从施工阶段的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及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的总体框架,确定了各阶段、各方面的管理、控制要点,并对一些指标和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控制。
两个《导则》都是紧紧围绕“四节一环保”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而制定的,由于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其中包括了施工阶段,而且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已经对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绿色施工导则》则参照了建筑业的现状、管理模式、施工区域等方面特点,对施工阶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要点、控制指标等内容,较之绿色建筑中的施工要求更为全面、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绿色施工可理解为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的拓展和延伸,成为绿色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
二、绿色施工的推广
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被挖掘、应用,绿色建筑的定义也会被不断更新和深化,而相对建筑来说,施工周期是短暂的,大力推广绿色施工的意义更显突出。在现阶段,如何提高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执行力度,如何以绿色施工延伸绿色建筑,如何以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绿色施工的深化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更具有研究价值。
(一)管理体系的完善
目前开发建设单位来自各行各业,缺乏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开发建设项目的目的和初衷各式各样,而项目建设本身首先要做到最短时间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同时工程项目也往往和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指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各界的主要注意力多放在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值、进度、质量以及后期投入运营后的效益等数据和指标上,如果在项目开发建设时候没有绿色思想的引入,甚至或者认为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就是要增加成本,因此在项目开发以及规划、设计和实施阶段不重视或消极对待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认为这些都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事情,事不关己;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只针对建设单位的招标条件和需求进行承诺和深化,没必要为自己额外增加负担,导致一开始就没有绿色思想的贯彻,而且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工程在进行过程中,只能在文明施工或一些表面问题上做文章,一旦绿色施工与工程建设出现矛盾时,必然是绿色施工让路。
因此,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贯彻和推广应该建立在工程项目开发立项之初,在工程设计、施工的招标、投标中提出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出明确响应和承诺,并做出周密、科学的部署和安排,将绿色建筑、绿色施工与工期、造价、质量等同对待;在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的建立上,应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纳入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管理体系,从而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成为一项重要的招投标合同内容,参与各方都需要认真对待,加上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这样才有了绿色施工的实际动力和需求,才会使绿色施工融入工程建设中。
(二)提升绿色施工含金量
目前建筑业各类奖项设置中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要求很少,只对绿色建筑单独设置了针对设计的“绿色建筑创新奖”,没有综合考虑,“鲁班奖”、“詹天佑奖”和“科技示范工程”等建筑业大奖中并不涉及绿色建筑或绿色施工,而且一些地方性的奖项设置中也没有绿色建筑或绿色施工的要求。这些奖项已经在建筑业成为了企业扩大知名度、提升竞争力、乃至申请资质等级时的重要参考内容,但是缺少绿色建筑或绿色施工并不一定会降低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因而造成了相关政策的执行缓慢,不能引起建筑企业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
因此,在国家和地方,把一些重要奖项的设置条件和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有机的结合,加入相关的条件和要求,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结构奖项的设置中增加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加入数字化技术”的评定(绿色施工导则4. 3. 2 条中第6 款) ,加入对“基础施工阶段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评价以及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等要求,在建筑奖项评定中,增加对建筑垃圾的控制,增加对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相关控制内容和评定要求;在国家奖项设置中,更应该纳入“绿色施工”的评定要求,有条件的更应该将设计单位“绿色建筑创新奖”纳入“鲁班奖”或“詹天佑”奖项的评定要求中。
(三)提高绿色施工的内涵
施工阶段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实施阶段,在推行绿色施工时,应进行总体方案的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为绿色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这在《绿色施工导则》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
1.在规划、设计中指导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导则》中,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中,许多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要确立,比如“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损耗”(4. 3. 2 中第2 条) ,“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4. 3. 3 中第1条) 等;这些绿色施工的要求应在工程设计时进行明确要求,而不是在图纸会审或进入工程建设后办理变更、洽商来完成。
在一些住宅小区等群体工程,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推广钢筋的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减少工程现场钢筋加工造成噪声、光污染以及环境影响。对于廉租房、两限房等保障性住宅设计应根据各省市地域文化等需求,提前设计出适宜居住的标准户型、套型以及建筑平面,并制定相应各专业的标准设计明细,有条件时,宜制定出以图集等类型为载体的菜单式设计,便于政府在开发时选择与决策。而且标准化的设计利于现场组织施工大流水,减小模板配置整体数量,显著降低模板等材料的使用量;便于钢筋集中加工,减少损耗、稳定质量,也有效降低了废弃物的产生,同时也便于招投标和概预算和结算。对于中高档商品房,在住宅套型平面设计中,考虑除保留剪力墙和卫生间分隔墙外,不设置其余分隔墙,留出充分二次装修的空间,也可以大量减少后期装修的拆改;在专业预留上,结合当地一些知名装修公司,充分考虑后期装修时对灯光或给、排水等专业的需求,在墙体顶部或梁侧等处预留强、弱电盒接口,在厨、卫间顶部预留给水管线接口,减少后期装修的剔凿。
在公共建筑中如办公楼、写字楼等建筑,结构形式多以框架2核心筒的结构形式,建筑高度较高,框架柱若采用高强高性能的结构体系,如采用劲钢混凝土柱结构等定型的钢结构骨架,尽量减少构件截面尺寸,减少竖向结构的钢筋配置,一方面从建筑空间中增加了使用面积,另一方面截面减少,减少了模板配置量,采用劲性钢柱,使部分结构构件可以在工厂加工,现场组装完成,减少了现场钢筋的加工量。
2.在工程实体中挖掘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多层次绿色施工。对于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一环保”,从技术层面上可以在新技术应用以及节能、节材方面挖掘潜力。例如,在结构施工期间,现场马凳、梯子筋等措施钢筋委托专业加工厂家定制,避免现场加工,减少现场加工时产生环境污染和用电负荷,稳定成品质量;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密实免振混凝土,减少现场振捣产生的噪声。另外,在工程开工之初,建设单位可以首先完善场区内雨水收集系统、中水系统等小市政安装工程,先期建造、安装,配合现场临水、临建形成统一的体系,在结构施工期间即可实现调试并投入使用,为绿色施工的形成创造条件。
三、结语
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环境已经具备,而且迫在眉睫,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但是目前有关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内容并没有完全落在实处,还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绿色施工、绿色建筑与项目开发建设的初衷并没有完全契合,这些既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和约束,更需要在全行业甚至各级政府中普及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理念,使工程项目在襁褓中就有相关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 号) [R].2007.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内涵;特征;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96-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聚集,城市污染愈发严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开始受到影响。一个绿色的城市开始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品质也开始受到关注。人们希望现代建筑是绿色的,是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材料也就成为了未来建筑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能耗也开始显著增多。据统计,当前,建筑领域所消耗的能源,已经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同时,建筑领域产生的垃圾几乎占全球固体垃圾的一半。在这种情形下,绿色材料的使用势在必行。绿色材料能够充分地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具备耐久性等基本要求,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其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可以减少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不会产生大量的废物或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当前能源危机的大形势下采用绿色施工材料是大有可为的。
二、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内涵及特征
(一)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内涵。
从狭义上说,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指的是建筑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原材料从采取到产品制造再到使用及循环利用环节,其对环境的符合都是最小的,是有利于环保、能够满足健康居住要求的。从广义上来说,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必须要满足两个标准:首先,绿色材料必须是符合绿色建筑建设要求标准的材料。材料中的各种放射性元素和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指标都必须要在标准范围之内。其次,其必须消耗最小的能源、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再次,其必然是先进技术的产物。必然是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对节约建筑能耗等能起到突出作用,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二)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特征。
1、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所采用的原材料的特殊性。绿色施工材料的原材料在来源上不会采用天然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其多来源于一些工业废弃物,在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之后,将其加工为建筑原材料。这种原材料即实现了对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又能够减少其他原材料生产需要消耗的能源,从来源上来说是绿色的。
2、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绿色的。整个绿色材料的生产过程是在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做到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不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
3、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生产工艺是绿色的。在绿色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会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必须要保证这些化学物质中是不含汞、铅等对对人体有害、会污染环境的元素。
4、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作用是绿色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除了要发挥其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其还应该具备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比如具有杀毒或者防霉、抗菌等作用。
5、绿色建筑施工材料使用后是可回收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在使用之后还能够被回收,经过加工后还可再次投入使用。而不会变成必须丢弃的废弃物。
三、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实现住户和建设单位的共赢。
首先,对住户来说,绿色建筑施工材料能够减少室内环境污染,能够让住户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绿色施工材料原材料多是废弃物,因此,在价格上要比普通建材便宜。其次,对建设单位来说,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减少建设单位的施工成本,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能够降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运行费用。
(二)符合未来建筑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愈发提高,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建设绿色建筑的重要元素,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够节省整个建筑领域所产生的能耗、所排放的废弃物等,又能够保护环境,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四、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具体应用
(一)结构型施工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钢材和混凝土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其自身性能高低对施工效果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采用绿色钢材和性能较高具有绿色环保特性的混凝土。首先,绿色钢材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 ;建筑设计; 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要求高资源消耗的行业做出调整和改善。众所周知,建筑行业,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产生概率高,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型行业之一。现阶段,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建筑的观念诞生了,于2011年建筑部门以绿色建筑为主体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为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处理环境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指明了道路。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1.1绿色建筑的含义
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在保证建筑工程总体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环境友好型,污染最小化,空间高效化,生态自然型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促进建筑行业观念的调整。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作为全新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有着自身的特性:其一,技术性,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往往以高新技术来协助其完成降低能耗的任务;其二,融合性,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追求与社会环境的充分融合;其三,特殊性,往往由于客户要求的不同,建筑区域条件的不同,其设计的方案就会有所不同;其四,自然性,绿色建筑秉承自然观点,要求实现与自然条件的结合,做到空间上的合理化;其五,环境保护性,绿色建筑要求无论在工程开展的什么阶段,都要检出将环境保护最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方案是在建筑工程的特点上开展的。结合绿色建筑的特点,我们在设计绿色建筑方案的时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保证建筑和的实用性,避免对于人体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绿色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室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室内空气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建筑空间的噪音是否超标;建筑区域是否存在热辐射的现象;建筑材料是否存在毒害物质,挥发性物质,易产生细菌物质;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予人造成眩晕的感觉;整体建筑空间是否符合审美原则。其二,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优化能耗结构。一方面,在保证建筑工程开展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技术的推广,以及纤维等可再造材料的使用,环节建筑给予自然造成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注重循环使用材料,提高废旧材料的使用效率,使得总体资源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三,优化设计方案,保证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无论是在材料选用阶段,还是设计方案确定阶段,都要确保资源消耗是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还可以进行缩减,应该充分考虑更优化的方案。其四,保护环境,避免建筑对于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无疑会改变周围环境,我们应该争取最小化的环境伤害,严格控制噪音污染,光污染,污水污染以及油烟污染,使得其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其五,以人性化居住条件为落脚点,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也就说绿色建筑设计要符合人们居住环境的要求,充分考虑人的习惯,审美等因素,使得建筑做到人性化。其六,注重处理好绿色建筑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绿色建筑保持在合理的成本预算范围之内。
绿色建筑的应用策略
3.1注重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不同的区域,其气候条件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建筑外墙耗能比重较大的建筑,应该针对于区域的不同,开展不同的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强化措施。从理论上来讲,气候越是寒冷,其越发需要使用传热系数小的隔热材料,并遵循主体结构与复合材料的位置,保证节能技术的有效实施。比如在建筑墙体设计通风层的时候,可以利用热压和风压的作用去消除部分余热,使得室内热量处于理想的状态。在建筑防热表面处理上,应该坚持使用浅色系的建筑材料,从而保证其太阳辐射吸收处于合理的状态。
3.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去改善人居环境
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是我们评价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从古至今,我们的建筑一直都在追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就是我们的建筑追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其不仅仅能够降低资源的消耗,还在保证室内温度,排除室内污浊空气,降低人对于电力设备的依赖,保证健康的人居环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也可以实现自然采光,其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实现了自然环境的杀菌功效,从而保证的人居环境的健康。总而言之,上述两个因素应该是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将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发挥重要作用。
3.3 采用高效节能的外窗与幕墙系统
从理论上来讲,建筑结构中的窗户与玻璃幕墙是资源消耗的大户。可喜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这两者在性能上得以大大提高。我们应该:首先,不断研发新型的高性能玻璃,以防辐射能力和保温性能为突破口,实现其产品性能的优化;其次,注重使用全新的结构形式,推广断桥技术和型材技术,使得其气密性与热工性能不断提高;其三,注意使用双层玻璃幕墙,保证玻璃之间的通风道,实现对于阳光的调节功能,保证生态节能作用的发挥。
3.4实现绿化与建筑工程之间的融合
在建筑行业中,有着这样的原则:绿色植物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接触,其不仅仅能够构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可以在阳光的遮挡,降低室内温度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这种角度上来讲,其无疑减少了我们对于空调系统的使用,也就是实现了环保的目的。我们应发充分重视屋顶绿化,室内绿化工作的开展,使得绿化与建筑工程实现充分的融合。
结束语
绿色建筑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之下的,其是现实城市化程度加深,人们对于人居条件要求提高的产物。绿色建筑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利用自然条件,实现人居环境的营造,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绿色建筑观念,强化对于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工作,使得建筑行业朝着和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建筑的绿色化转变。
参考文献
[1] 严芳,王畅.从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到绿色建筑全程式流程设计探讨[J]. 住宅科技.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