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1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欧洲每年有超过140,000个学生参加海外实习计划,各会员国之间学历证件亦能相互承认通用。日本文部省也于2000年宣布,通过简化外国学生入学申请、签证手续,以及设立外国学生低息贷款、提供奖学金等计划,希望未来10年能加倍留学日本的外国学生人数。2004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提出哈佛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以及国际经验,除了学习外国语文外,更应该有出国留学、研究或工作的经验;哈佛与耶鲁大学对他们的大学生都提供至少一项国际研究或者实习生职务。我国也已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高等教育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认为,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学校一定要走向国际化,大学校长一定要有国际眼光,教授一定要具有国际的学术视野,学生的来源也一定要国际化。北京大学加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强合作”,比如,邀请国际名校校长来访,举办了莫斯科大学日、耶鲁大学日、剑桥大学日、斯坦福大学日等;为了拓展学生海外研修的经历,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建成。与耶鲁大学暑期互换学生、与早稻田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等,充分显示了一所正在走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具有的宽阔胸怀和国际视野。

二、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并使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具有世界性、研究性、开放性、宽容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征。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大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成败。全球化的发展也带给大学一项服务社会的新任务。环境与形势的变化改变了大学的运作方式,改变了人们对大学的看法。在军事竞争让位于经济竞争之后,政府仍然需要大学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英国政府对大学提出两个基本的要求:发挥引擎作用,推动“知识经济”;输送高技能的劳动力,让50%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五大趋势:第一,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大学学生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高等教育市场需求增长会给学校发展带来影响。第二,高等教育竞争性增强。部分原因是新院校在逐渐增多,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在逐渐增强,这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一个原因。这种现象表明,学术研究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的趋势更明显了。第三,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发展。尽管全球化影响着高等教育,但这并不意味全世界的大学变得越来越趋同。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的整体增长为各个学院在不同层面上的专业化、差别化提供了空间。第四,多元化集资渠道。大学直接从政府得到的资金在递减.但大学其他的收入渠道增多了。筹资来源多样性逐渐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资助多样化意味着要考虑更多不同的利益集团。第五,大学处在更广泛的经济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大学是地方经济的重要贡献者,社会对大学抱有极高期望。因此.如今大学必须在一个透明度更高的环境中工作。这五种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大学要在竞争更强、更有活力的环境中运作。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有:(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必然带来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将有利于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2)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大大拓宽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吸引政府、民间和国际投资,而投资渠道多元化也将给高等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提供机遇。(3)高等教育国际化将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通过国际人才交流,可以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以几乎同步的方式在我国迅速传播,有利于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在教育、科技方而的差距,大大加速我国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仅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比如教育市场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高校教师队伍的争夺与流动将加剧,人才培养模式将受到尖锐挑战,高校之间的优胜劣汰将加剧等等。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出现了人才流失问题,发达国家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物质待遇的诱惑,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外流,我国也面临同样的威胁。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能够从容应对国际性的竞争,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水平和效率,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位置。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1.树立国际化观念。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必将不断深入。制度的创新需要有新的观念做先导,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上要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意识的宣传和形成,以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运作大学里的各方面工作。如果我们没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眼光,那就只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坐失良机。

2.构建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要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建立教育国际化的市场,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构建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因为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西方国家较早介入教育国际化,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作了较大改革。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就在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中开设西方文化、第三世界研究等,还开设大量的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新课程,在其他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外国的知识和国际观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走出去”,就是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特别是思想活跃、英语基础好的年轻教师,通过国际旅行、培训以及交换项目等机会为他们创造国际经历,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搞合作课题研究,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二是“请进来”,即直接招聘合格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担任教师,积极邀请国外同行、专家前来讲学,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手段介绍进来。

4.明确培养目标。我国高校应当把培养适应未来、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放在第一位,让他们不仅熟悉本国的实际,还要对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具备能够应付未来的挑战、参加国际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应变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国外大学互派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将学生送到跨国企业、机构实习或者到国外高校留学。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目前许多欧洲国家生源紧缺,而其师资与教学资源却很丰富,这就为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国外的教师引进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我国的学生送出去,通常互认学分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接受国际师资的教育,有机会走出国门,分享到国际教学资源,同时接受外语的强化训练,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与专业基础。

6.教学手段国际化。通过网络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师生的教学研究受益。学校要做好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模拟实验室建设等,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穿插运用投影、图片、幻灯等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现在全球的学术研究网络被建立起来,彼此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深化,跨国性课程、教育机会与跨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已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

7.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讨论分析、探讨推理,提出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收效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践应用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注意加以弥补,又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8.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育的功能就是传输知识和培养能力,而且高等教育还应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各类知识层出不穷,我们不可能在学校把学生以后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使其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今天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9.科研国际化。加强科研、开发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重视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共同开发的工作。例如,可以聘请外籍语言教师和专家参与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外学者共同申请科研课题合作研究项目等等。

五、结语

第2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继续学习服务、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更好地体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考试的目标、满足成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需要,突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在职从业人员服务的宗旨,教育部有关部门在研究、分析近三年全国考生考试情况,充分征求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成人高等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生源群体的变化,对2007年版《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大纲》适当调整了内容,调整了试卷结构和试题数量,突出了能力要求,增加了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的权重,增强了对在职从业人员的适应性。

修订后的《大纲》为2011年版,从2011年起启用,包括高中起点升本、专科和专科起点升本科两部分。高中起点升本、专科大纲包括语文、汉语文(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民族语文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用汉语文授课的成人高校的语文科目考试)、数学、英语、日语、俄语、理化、史地8个科目,共1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发行;专科起点升本科大纲包括英语、政治、大学语文、艺术概论、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民法、教育理论、生态学基础和医学综合10个科目。为方便报考不同学科专业的考生复习,分为5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请各省(区、市)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将本通知转发至本地区所有成人高校,同时做好对考生的宣传工作。

第3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一、提高认识,明确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文化建设提高到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特别是今年五四期间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社会迅速进步的历程,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迅速改革的历程,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断明确化、细致化的历程。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文化素质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深刻意义和重要影响,并身逢其事作出奉献,获得新的定位。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核心内涵,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统一的。

与会者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教育系统的崇高使命,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职责。从根本上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素质教育是高度统一的,素质教育回答“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也回答这一问题。正如同志指出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有学者指出,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此为契机,来研究高等教育如何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这是今后我们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

二、立足根本,把握文化素质教育深入

发展的好时机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指南。与会者指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应依循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的优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新贡献。

同志五四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给我们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指引,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与会者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对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起了很大作用,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文化,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要以文化为根本。从2011年同志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到最近同志在北京大学的讲话,突显出同一个主题,即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新建设。在讲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时,同志明确指出“这三个自信根本就是文化自信”,他鼓励大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也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掀起新的拉开了序幕。

有学者指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进入深化发展的好时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需要进一步被植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使大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充分构建这一根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紧密结合,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有学者指出,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先进的文化、文化等三种主要资源。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三种资源内在地整合起来,把握文化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大好时机。

三、直面挑战,探索文化素质教育拓展与深化的新路径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高等教育正进行着新的变革,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使得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拓展与深化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宏观而言,价值多元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冲击是最大挑战。(2)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我们的文化、文化育人、立德树人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3)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思想认识不均衡、不统一、不到位。(4)进一步健全与加强组织机构建设。(5)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方法和形式老套。(6)文化素质教育如何走进八零末九零后的大学生。(7)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

与会者指出,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确保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新方向之后,应认真检视文化素质教育拓展与深化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挑战,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优势,在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和基地建设,构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更加有效的指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有学者指出,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传播知识局面上,要通过传承融合,升华、跃迁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前重要的是,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按照同志近一、两年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系列讲话的精神,遵照同志关于教育方面的指示,确保提高教育质量,反思与总结这些年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问题。还要进一步针对割裂文化内涵整体(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的教育,即割裂文化形而下层面(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的知识教育与文化形而上层面(精神)的价值教育,把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这两者相融合,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到非文化素质教育的专业课程,从具体课程到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氛围与活动,从校内活动到社会实践,从干部队伍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组织机构到制度措施,从每个单位的实际出发,既较全面又有重点地做好几件工作,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之一来抓。进而把文化素质教育推向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四、创新实践,开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事业新的辉煌

全面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与会者指出,除继续推进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多年来已开展的各项工作外,今后未来将以迎接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二十周年全面展开工作,持续加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基地建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实践,破解难题,努力开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有学者指出,各基地高校要把推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投入、创新方式方法、创造新鲜经验、形成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好基地应有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当前,各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尤其要把握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和本校特点,积极借鉴、大胆创新,进一步探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机制。并在创新实践中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成果,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借鉴。

有学者指出,教指委应积极地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建立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与规范基地年报制度,积极对各基地年报进行总结,并将年报结果在基地学校内部进行通报,对基地建设成效突出的学校提出表彰,同时对工作不到位的基地学校提出改进意见。

第4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可以依托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种属于义务教育,指小学、初中阶级的教育;另一种则是非义务教育,指的是高中阶段教育。由于基础教育的“出口导向”是升学,这必然会导致学校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出口导向”是就业。这便要求大学生必须参与到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人单位的相关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以往的重视文凭变成了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样的用人机制必然使校方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家庭也会降低对“高学历”的追求,希望子女能够学到有用的技能。可见,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选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若能率先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将极大加快我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步伐。

一、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高校教育应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思想道德素质好比人的灵魂,决定人们行动的方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要改变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感和政治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师资质量,因为教师的高素质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切实的保障。另外,高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组织有关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讲座,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讨论,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水平。

2.注重心理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就业、个人发展等多重压力。遇到了挫折后,大学生容易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可能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和自杀。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与否不但会对其学习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代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少有高校专门开设针对大学生心理的课程。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过于简单,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此外,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专业人才不多,高校很少引进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往往被边缘化。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采取很多措施,主要包括引进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加强心理辅导,利用各种大众平台加强心理教育宣传等。

3.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形成和内化的过程。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加强大学生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优化课程结构,多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的选修课,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当前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4.增强身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高校在培养社会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社会提供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体育锻炼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强迫锻炼是不够的,还要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入手。因此,高校体育课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高校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结合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大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高校要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体育教学;高等院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也带动了高等教育各学科自身发展和完善,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教学模式也日益完善。但是就整体的发展而言,目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实现高等体育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及其弊端

目前针对我国教育系统的改革而言,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主要就是要实现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同时要将这些健康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都充分的融合到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去,因此对体育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整体的指导思想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等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而确定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从而实现对更多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很多高等体育教育中的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更有甚者,在体育教学中根本没有教学目标,更不用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的问题。教学目标的缺失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自身的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失去了进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缺乏合理的体育教学成绩评价

    目前在很多高校,对于体育教育成绩的评价主要参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情况,而完全忽视对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以及体育综合素质的考核,从而无法在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有多老师也对这种成绩上的评价不够重视,具体实行的体育考试形式也比较单一,起不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缓慢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很多高等院校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上一般都是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对于体育教学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第二是随着目前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将资金都投入到学生文化课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的建设上,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采用基本满足的原则,只要可以满足基本的体育教学就不会再加大投入。这两个方面是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改善高等体育教育课堂教学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普遍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毫无疑问,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等体育教育课堂教学的完善。

(一)建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实践活动便会带来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教育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为响应“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的号召,新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素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和知识化的世纪,要有迅速获取信息,学会学习、能够创新的能力。作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善于引导受教育者吸收对他们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信息。因此,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信息,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加强师资培训

不可否认,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培养的师资队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部分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体育实践经验;而从事过体育教学工作的人又往往缺乏理论知识;二者兼备的人员凤毛麟角。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正确引入各种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学校的体育课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在方向上要正确,更重要的是要有力的实施,即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构建为核心,切实改变教学观念,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强化师资建设、教师理论和技术实践,通过建立教学情境,掌握必要的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终身体育习惯,完成体育课堂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陈武山,吴河海,甘清瑛.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

第6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一)转型机遇。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也有不少较好的机遇。首先,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国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又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即要全面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那么,教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极为关键的战略性地位与作用,即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那么,成人高等教育在全民素质提高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人力资源建设迈向强大的重要途径。其次,构建学习型社会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学习型社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来以后,世界各国都在相继开展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工作,我国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那么,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就承担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再次,高等教育市场化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必须实现市场化,减少政府的不当管制,消除垄断,适当的实行私有化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该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培训教育和科研开发与服务并重;从序列化教育向并行化教育转变,这些转变将有助于提高全民教育效益。

(二)转型前景。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转型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基本上完成了作为学历补偿教育的使命。随着大众化教育趋势的日益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又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即应该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办学结构、提升办学效益,丰富自身的转型内涵。首先,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以质量来求生存。应该来说,教学质量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的永恒目标,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也不能例外,它也应该树立质量意识,建立新型师生观,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采用务实、灵活的教学方法等。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要关注教育机会平等,尊重个性差别,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尤其关注那些社会弱势群体,诸如大龄妇女、务工人员等,给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再次,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领会和贯彻学习型组织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服务意识,敏感的捕捉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崇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增强管理者的胜任力。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还要不断优化办学机构,根据市场需求重新配置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经常性的对管理过程进行动态评估,把各种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高效密切的合作。当然,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中还应该引入企业经营策略,建立伙伴关系并调动各种资源,发挥政府在成人教育管理上的主导作用,发掘和调动学习者本身的人力资源,给家庭提供激励和资助,密切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并发挥出各种非政府组织对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作用。

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面临着较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主要是来自于教育民营化与学习型社会的异质压力。那么,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和压力,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唯利是图,追求公平公正的教育伦理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实现创新,帮助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走出发展的困境。具体创新路径阐述如下:

(一)政策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当前正面临着两难的处境,它必须寻求来自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打破困境,走向新生。首先,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寻求政府方面的财政补贴与支持。这是因为成人高等教育在传统观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办学机构显然也不会得到足够的财政支持。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填补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市场失灵和公益失灵之后出现的生存危机,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从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引导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较为低廉的教育形式。同时,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远景,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都有着公平的网络学习机会和条件的,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公共网络设施方面的建设,为更多的人提供网络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深入到全民当中去。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完善的市场规制,而实际操作中却不时发生违规现象,办学混乱,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声誉。因此,政府就应该强化市场机制建设,在市场失灵的状况下,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完善来有效规制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市场。

(二)办学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方面的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办学定位创新与办学形式创新。首先,就其定位创新来说,对于任何一个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都有着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定位创新,在根本上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尽快实现办学定位创新,这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担任的重要任务,要让其具有天然的品牌优势和专业资源优势,由传统单一的学历教育提供者转变为拥有多功能的高层次办学机构,实现办学的重新定位。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其定位创新有利于充分挖掘大学本身的优势,可以加强与社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教育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有利局面。其次,办学形式创新方面来说,它是定位创新实现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办学形式创新,定位创新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确保传统办学形式的有效性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各种新的办学形式,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管理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还要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尊重人才,努力开发人力资源,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学习者作为管理的本位所在,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努力理顺成人教育机构和网络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方面的创新,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那么,这就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创新课程教育体系,突破单一的课程体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互动式和情景化教学方法来讲授知识,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给成人学习者提供更多开放性学习机会,并把能力、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综合评估标准,从而通过管理创新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高效、优质发展。当然,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对其专业工作人员的胜任力进行创新,这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素养,让其具备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服务意识,这就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领导以身作则,还需要一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制度来保障,并积极鼓励他们实现自我超越。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还应该通过战略创新来实现管理创新,比如说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以及多元化经营战略。

三、结语

第7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 MOOC 后MOOC时代 SPO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09

Abstrac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OC has brought far-reaching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ast two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OC, has emerged a number of new online learning form,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OCs family,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to the "post MOOC" era. SPOC is one of the more representative of a new style, it ca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OOC and traditional campus classroo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OC. By combing the SPOC teaching cas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C and teaching reform, th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eaching model.

Keywords MOOC; post MOOC era; SPOC

0引言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急需变革与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教育部2012年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①然而现实的教育信息化比较滞后,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PPT、动画和音频等信息的展示与传递上,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照本宣科的现象仍然存在,与学生之间缺乏个性化的互动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高校教学模式,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MOOC理念

1.1 MOOC的起源c发展

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由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②他们首次用MOOC描述了George Siemens与Stephen Downes在马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门名为“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课程,该课程由25名在校生设计,面向全球开放,在无需缴费的情况下,超过了2300人参加了学习。MOOC真正的兴起是在2011年,斯坦福大学Andrew Ng教授在网上免费了一门他所教授的课程Machine Learning,它吸引了十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注册与学习,由此引发了人们对MOOC的广泛关注。2012年MOOC迅速发展,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被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之为“MOOC元年”。 ③

1.2 MOOC平台

MOOC的升温催生了MOOC在线教育平台,冲击着全球的高等教育,目前国内外已经推出了众多的MOOC平台,其中有盈利性的,也有非盈利性的。

1.2.1 国外MOOC平台

MOOC平台作为MOOC发展的技术支撑,从侧面反映了MOOC的发展态势。随着MOOC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构建了自己的MOOC平台。

2011年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与David Stevens、Mike Sokolskybud联合创办了盈利性的MOOC平台Udacity。该平台不与高校结盟,旨在弥补用户所需技能和传统大学教学的差距;④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教授Daphne Koller与Andrew Ng联合创办了盈利性的MOOC平台Coursera。⑤该平台先后与87所名校结盟,致力于创建一全新的大学系统;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了非盈利性MOOC平台edX。该平台与各国顶尖高校结盟,协助促进课程与教学平台的开发。Udacity、Coursera、edX成为美国的三大MOOC平台,在短时间内超过百万的用户注册并学习了免费的在线课程,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MOOC平台。

第8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理工科本科生;大学生研究计划;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吕柳(1981-),女,福建南平人,江苏大学机械学院,讲师;许孝芳(1980-),女,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机械学院,讲师。(江苏

镇江?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8111002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19-02

从整体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经过3年多的大学学习后,对大学生课题完成能力的一种综合考验。多年来,国内高校的大量扩招,毕业设计时间较短以及毕业设计处在毕业前夕的敏感期等多方面因素,促使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其原初设立时的功能。[1]

一、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

1.高素质专门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下高校的角逐点

进入21世纪,人类在知识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表明: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的创造力,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为高教革新的一个主要方向。

2.教师结构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是未来高校的发展方向

中国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必然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高校要在未来的教育革新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的影响。总体而言,中国高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订单式培训教育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大量的军工和民用建设人才。因此,那个时期的高等教育更侧重的是直接面向所需工作的订单式培训教育方式。

二是精英式教育阶段。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资源的调配主要以服从经济建设为主,且教育投入短期见效慢,导致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甚至于还提出过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口号。教育资源的稀缺直接决定了这一阶段的高校教育主要以择优选拔的精英教育为主。

三是大众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入就业适龄人口高峰期。政府为了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和保证教育入学比例不降的双重目的,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口号,强制高校进行招生规模扩张。

四是高校教学硬件和人员膨胀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之前累积的高等教育弊病也不断凸显。一方面,持续的生源扩张,与有限的教育资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峰期学生毕业涌入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两方面因素直接促使公众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质疑。增加教育投入,进行教育革新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政府通过大学城建设,并校和贷款等各种方式鼓励高校进行教育硬件的扩张整合和人员的补充扩张。

五是师资结构优化和教学质量改革阶段。总的来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走的是先吸收纳入,再消化改革的路线。因此,走过了教育规模的膨胀期,教育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膨胀期后,随即而来的将是教师结构的优化和教育方式的革新。

就教育方法革新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中国作为目前劳动密集型代工产品的输出大国,已经不再缺少相应的技术工人。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转型将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几十年来,我国高校的学生规模翻了数翻,高等教育却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西方教育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是人本主义教育占主流。而中国的教育则是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大学生研究计划

大学生研究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是一项对本科生进行创新培养的教育改革举措,其原型首次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在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后,已经成为世界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目前,在MIT学习期间,约有80%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项UROP计划。Caltech也相应设立了夏季大学生研究奖学金,用于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1998年起,由李政道先生引入该方法,并在我国设立“莙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CURE)”,简称莙政项目。目前,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UROP”计划已被国内多数顶尖高校纳入本科生教学范畴。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名牌大学也都在积极探索将大学生研究计划全面纳入到本科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二、将大学生研究计划纳入日常的本科生教学体系的方案探索

第9篇: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范文

1.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对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曾深刻指出,“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同志也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的强大的智力保障,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部分高校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忽略教学质量的同步发展,在“教书”的同时忽略了“育人”的重要性,这使得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逐渐下降,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仅能够以此为契机引领全校师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在达到教书目的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育人的目标。

2.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回顾历史,老一辈的革命先烈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换来了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的“中国梦”的实现也仍然依赖于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取得。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然而,在当今多元文化环境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易变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不少大学生在众多思潮中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做出科学地选择和认同,不同程度地对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认知模糊、情感疏离、意志薄弱和行为偏离倾向。因此,在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事关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二、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途径

高校是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场所,广大青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普通人相比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具有先天的优势。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能够使他们自觉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1.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发挥其思想建设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高校采用的所有教育途径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作为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固定的教学时间以及专门的教师队伍,并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武装学生头脑的任务,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具有十分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也难以找到适当的方法,使得这一思想教育重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时,应特别注重教育方法和方式。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更新,力争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翔实资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佐证,同时结合时事力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丰富广泛。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要知道,现代信息社会资讯发达,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处于高速变化的过程当中,如果讲授的方式传统、缺乏新意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同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也很难使得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2.加强高校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育的成效。要想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一方面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好学生对于教育者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年轻的教师力量作为思想政治教学队伍的有力补充,这不仅使得教学队伍充满活力也更容易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在这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们不仅应该重点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内容,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在生活上更要以身作则,主动自觉的实践,只有通过教师平时的言论、行为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另外,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做学生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上对他们关怀备至才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3.积极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论是哪所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总是能够吸引学生最多的目光,总是能够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能量不断的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师生们的思想观念。因此通过积极地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将价值观念同校园文化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不仅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风气,也有利于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首先需要对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在设计的形式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活动的指导精神上要具有鲜明向上的时代气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充分地理解了价值体系的精神之后才能够做到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融合,吸引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另外,也要注重把握适当的时机,例如一些意义重大的节日,纪念日,或者是结合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天然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到文化活动的血脉中,也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有效提高网络教育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最快捷、最方便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另一方面,如今的互联网已处于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舆论交锋的最前沿、思想热点碰撞的最前沿。如果不占领这块阵地,各种非甚至反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并利用好网络平台,积极拓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的领域、渠道和空间,不断提高网络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工作中的水平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