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1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问题 对策

一、高等教育评价的目标

评价与目标是相适应的,要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先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特点与性质,只有在对评价对象自身的目标有深切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有的方式的评价体系。因此要分析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首先应该讨论的是高等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三个最主要的职能。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正是从这三个职能上延伸而来,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目标。这三个目标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因此高等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应以这三个目标为核心,由此衍生发展。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高等教育评价必须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建立适合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教育评价建议的意义也正是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用技术的手段客观、动态的评价高等教育的成果。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成为评价教育评价的航向标,具有标杆作用,而不是颠倒因果,让高校的发展一味去适应具有工具主义色彩的评价体系。这是研究评价体系所首先应该确立的原则。

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主体的单一。

单一的政府评价使我国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行政管理色彩浓重。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质量的评价活动,绝大多数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且服务于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政府评价虽然有利于顾全大局,集中宏观管理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布局和规划,并且由于其评价结果所具有的权威性能够引起培养部门对评价活动的重视,但是,它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参与程度低。单一的政府评价主要是反映政府的需要和利益,尽管政府需求也代表了社会需求和社会的根本利益,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政府不再是社会利益的唯一代表。

其次,被评单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总处于被动应付局面。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更多表现为政府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对被评者具有强制性,因此,被评价单位积极参与的意识较差,总处于被动应付政府检查、评价的状态。

再次,缺乏监督和制约,评价垄断性和随意性较强。政府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它决定了评价的目的、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价方法和程序的选择,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尽管也依靠专家的力量,但从总体来说,政府依然是评价活动的唯一决定者,社会力量尚未发展到与之相抗衡,这使得评价的随意性和垄断性较强,缺乏民主与科学性,此外也削弱了被评单位的积极性。

最后,忽视了教育自身的价值与规律。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而容易忽略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这两个目标,这就使得评价标准单一化,不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缺乏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体系是一种内部评价,它可以由教师、教师团体或学校其他的专业人员、校长或学校其他管理者、学校委托的专业评价人员执行。内部评价可以为学校不同行政层面的决策提供服务。实施内部评价也是学校授权和权威由中心向边缘、从中央政府向地方社区转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高等学校对自我评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自我评价作为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建立高校教育质量自我保障的核心手段。因此,高校开展的自我评价是随意性的,缺乏相关的自我评价制度的建设。

(三)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各利益主体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关系人。然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单一的政府行政型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首先,缺乏建立社会评价体系有关的政策和法律依据,社会评价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其评价行为的合法性也未受到约束。

其次,缺乏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评价中介机构是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社会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而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中,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评估中介机构,其开展的评价依然是政府主导型评价,具有官方评价的性质使得评价体系不够平衡,缺乏公正独立的不受任何利益主体驱动的、以高等教育发展为己任的第三方评价机构。

三、社会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价薄弱的原因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体制,处于政府集中管理的地位。这种高度集中的政府统一管理体制造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单一化,政府评价体系占主导地位。

(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社会历来就存在一种“官尊民卑”的思想,认为官方评价具有权威性,有较高的认同度,其评价的结果也容易成为决策、选择的依据,而对于民间评价不信任。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社会评价发展十分缓慢。

(三)国家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与西方社会不同,在我国的价值观中,国家主义的价值观一直占主流地位,在这种国家主义价值观下,教育的首要价值是满足国家、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国家的利益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目标。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扭曲了大学存在的哲学意义,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性。

四、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对策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在教育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再单纯满足于“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开始走向理性与工具主义的融合,人文与科学主义并重的历史新局面。在此基础上的教育评价也面临转型,市场、社会对教育评价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健全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已成为不可绕过的重要问题。

(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将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满足多元化的需要。使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共存,二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用外部评价激发内部评价,使内部评价的效度合法化;从内部评价扩展外部评价的领域,改善对结果的解释。

(二)更新教育评价的理念。

将评价设想为理解的手段而不是判断的手段,由形成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从静态判断到动态分析。将教育评价理解为动态、指导性、多元与过程性的。

(三)评价应该肩负提供建议的责任。

帕顿认为:“详细而认真的建议和结论可以像磁石一样,将评价中所有的因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因此,提供正确、具有和实用的建议是评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化意识。

专业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评价机构的专业化,是指评价机构依据一定的行业准则、程序和标准等从事专业的教育评价活动;二是评价人员的专业化;三是评价活动专业化,是指依靠专业人员,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利用专业工具,按照专业伦理规范、行为标准和规程开展评价活动。

(五)加强立法,规范和引导教育督导评价的发展方向。

现今教育评价方面的立法还很薄弱,这导致许多评价工作无法可依,因此应该加强立法,以规范评价工作,约束评价主体行为,促进评价工作的良性进行。

我国的教育评价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完善,我们应充分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建立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机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沈志莉.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6).

[2]黄莉萍,方向阳.对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

[3]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第2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互认与转换 终身学习 立交桥

成人高等教育是对成人实施的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目标的必要途径之一。整体观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回顾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厘清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尚存的问题,并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展望,必将对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众所周知,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1949年,首届中国人民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50年,政务院(即后来的国务院)指示,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当时文盲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严重状况,同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了“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号召。在此阶段,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函授教育和夜大学教育,此外还有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其他业余高等学校教育,以及1960年开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普通高等学校的函授招生和夜大学招生,均由招生学校单独举行,其他业余高等学校的招生,实行单独招生或联合招生,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则由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的省、市自行办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曾被列入我国“六五”计划。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实行了一些措施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一个全面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政策性文件是1993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则明确规定了“成人教育制度”“终身教育体系”及“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高等学校”中包含“成人高等学校”。1999年1月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成人高等学校深化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等重大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强调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有力措施,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获得了极大发展。

二、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办学观念问题,也有体制和机制问题;有学校职能管理部门的问题,也有监管部门和教学站点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采取措施解决,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

首先,办学观念急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人本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成人学习”“终身学习”“教育服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新理念、新思想、新学说不断被引入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来,但是真正把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的成人高校少之又少。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要向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开放式教育转变,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发展非学历、技能培训。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需要一套宏观的统一的制度和规则。目前,国家除了控制招生计划、组织全国成人高考外,有的学校向学生许诺,只要学费、书费交清了,毕业证书没问题,有的学校一个教师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至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及方法等微观层面则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处于博弈中的另一方——学生也在思量着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拿到毕业证书,因为学生很清楚,我们的教育是“严进宽出”,进的门只有一道,但出去的门却是洞开的。这样的结果使整个成人高等教育成了一个纯粹追求利润的办学实体,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不对称,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再次,缺乏创新性,定位不够准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新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单一,主要停留在以传统的函授、夜大学、脱产班等学历教育为主,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还没有全面启动;教学方法落后,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很少有“案例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和“实验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基本上还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浓缩,不能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专业设置还囿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专业,而对于市场急需的专业尚未启动,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严重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最后,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队伍成员自身素质不高、服务意识的欠缺、墨守成规等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展望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中举足轻重,在过去的历史中,它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进程,缓解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和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做出了有效贡献,强有力地支持了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新时期,必须明确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观,改进工作。

(一)实现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互换和转换,实施高教“立交桥”战略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国内各大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继续教育学院,我国的终身教育系统也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学习成果之间还不能积累、互认和转换,这严重限制了这些学习成果的实际作用范围。然而,现代社会又强烈需求复合型人才,二维的教育方式和对三维立体人才的需求是现阶段继续教育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研究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

1.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立交桥”建设。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对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建设,形成了社区学院、学院、大学三级系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并构成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教育的学位制度,且办学形式多样,公立与私立大学并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行,不存在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区分,这样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为形成高等教育“立交桥”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实行选修制、学分制、大学联合办学制和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来建立其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加拿大主要通过政府拨出专款鼓励大学与社区学院之间开展合作,促进大学和学院的双边或多边相互承认学分,社会学院学生可到对口的大学攻读学位,大学中的学生也可到社区学院学习某种专业技术,增加就业机会。日本通过法律保障和专门的机构——终身学习局(后更名为终身学习政策局)以及灵活的招生入学制度(如特别人选拔制度、科目副修生制度等政策)建立了自己的“立交桥”。德国则将“回归教育”付诸实践,采用“第二条教育道路”的形式,即在“学习—劳动—学习”及“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职业生活—学校教育”之间构筑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立交桥”。

2.国内高等教育“立交桥”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立交桥”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沟通,如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设置应用本科以及高职专科进行专升本的实践。二是自考和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互通,如北京大学与北京教育考试院推出的《北京大学在籍“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学习的试点方案及实施细则》(京考自考[2005]13号),重庆市部分高校试行的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相衔接的“专接本”方案,天津商学院试点的自学考试开放体系改革方案,等等。三是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相互认证,如上海电大推出的岗位培训与大专学历教育沟通与衔接的办学模式,福建电大在社区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沟通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国高等教育“立交桥”建设公认的难点在于,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之间的学历及课程学分互认、互换有困难,不同层次之间的高等教育之间的互认学分也有很大的难度,以及招生形式和入学资格的问题。随着终身教育意识的普遍增强,一人一生要经历很多阶段的学习,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之间应相互沟通和衔接。这样的“互认和转换”可以使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方式下获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认可并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的学习成才路径和机会,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二)推行教学基本建设战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材建设、学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编写系列教材,加强教材建设。即针对函授、夜大学的特点,根据长期性和通用性原则,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编写系列化配套教材、大纲和教学指导书。教材编写要力求具有新颖性、适用性和创造性,并最大限度地吸收新观点、新知识,以适应成人学生自学的要求。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要认真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能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战略的实施、成人高教专业的开设、课程的设置及学员培养的方向都必须面向市场,紧贴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在确定教学计划时,既要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外地市场的需要;既要研究分析现实市场的需求,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

(三)推行名牌教授、品牌专业战略,拓展成人高等教育市场

第3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being i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ime. The social impetuous atmosphere's influence, the higher education was presented the phenomenon which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some are incompatible. This article has enumerated a series of questions which in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exist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y on these questions.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 教授治校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Humanist; Professor governs school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层,它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各高校纷纷忙于合并、扩招、升本和排名,高等教育式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消极、负面现象的发生。然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需要高等教育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空前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管理方面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往往把学生当成受教育的被动客体,忽视学生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作为个体所具有的独立人格。如许多学校为了严肃考风考纪,规定对考试作弊的学生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剥夺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种规定首先是违反学校教书育人宗旨的,而且从本身来说也不尽合理,致使学校被学生推到被告席上的尴尬事件屡屡发生。

1.2学术管理方面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一系列学术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学术研究成果的纯洁性。但是,仍有剽窃他人成果、制造虚假学术现象的发生。

1.3管理方式上

我国现存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科层制行政管理模式,具有学校组织分工明确、学校的纪律和制度严格、等级鲜明、理性化程度高、追求行政效率等特点。这种管理模式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一系列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学校领导忙于琐碎的行政事务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暇顾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师之间关系冷漠、上下级之间带有明显的气息、形式主义作风比较严重等缺陷。最大的负面影响则是造成管理和教育的脱节,管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反作用。

1.4高等教育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方面

在高等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偏低。如整体学历偏低、专业知识比较匮乏、缺少主动学习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工作效率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解决策略

2.1要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提出,有利于高校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破除对功利目的的过分崇拜,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这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有感情、需要、动机、个性的鲜活个体,既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又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客体,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从来不会被动消极地接受主体发出的各种信息的。因此,只有从人出发,在充分研究人、了解人,充分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障教学机制的正常运作,使高等教育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是一切工作、一切事业的根本,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人的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什么人与怎么样培养人。教育工作始终都是为人(学生)着想,又是依靠人(教师)进行的过程。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富有创新的工作,如何充分激励学生,挖掘其潜能,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1世纪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世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了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同样也是一种手段,人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就要推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消除科层制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利用管理的力量整合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构建和谐高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倡导“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客观要求,“以人为本”是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达到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

2.2转变管理方式,发挥教授参与治校的作用

2.2.1教授治校的形式

教授治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评议会、教授会、校务会等机构均由教授互选产生,如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二是教授在学校决策与管理机构如评议会、学科会议中占多数,如慕尼黑大学;三是学院一级设立教授会,实行教授管理,如日本大学体制。

各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授治校。如校务委员会由各学科的教授组成,使其成为学校重大决策的审议与批准机构;教学委员会、规划委员会等重要决策咨询组织也可由教授组成,辅助校领导开展工作,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2.2.2转变党的领导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在我国,各国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切实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就要改变传统的党政领导方式,才能为真正的教授治校创造良好的环境。

2.3加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2.3.1高校管理队伍要不断学习管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其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重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高等教育管理队伍显得尤为迫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体来说,高校管理队伍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和了解本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更要具有与国际接轨、对话的能力,使自己的业务更具有专业化程度;在了解、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要注意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相结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整合知识资源的能力;管理队伍之间应该定期召开工作思想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联系与合作;定期组织管理队伍学习培训,如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培训等,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突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加强实用性,体现先进性,注重质量和实效,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拿文凭、走形式、走过场。

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掌握必备的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和相应的信息技术,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全局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

2.3.2建立科学的高校管理队伍人员评价标准

高校是由各种学科和不同层次的行政组织组成的复杂系统,既具有组织的一般特性,又具有组织结构上的学科性特点。因此,从理论上讲,高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既应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又应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其实,这样的人才是极少的。因此,学术和科研管理应由教授、学者来承担,而行政管理则应由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相关知识的人员来负责。目前,由于对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评价缺乏定量的指标,而对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评价又往往以学历、职称的高低来衡量,因此实际上存在选拔任用管理人员过于强调学历、职称的高低,忽视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强弱,导致一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和学者走上管理岗位后,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而影响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专家、教授在学术上的发展,导致学校的管理和学术水平都受到影响。

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高校管理队伍人员选拔、评价标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调整,才能建设一支高效、不断学习、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等教育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少梅.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第4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和效益低,办学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时候,教学质量和效益低,是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所开设的专业也比较多,旅游专业只是众多专业中的一个,部分学校对于这门专业并不是十分的重视,教学实训条件都比较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此外,部分学校在开设这门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当前的旅游业发展前景不明,开设这门专业的时候,对于教学方面的问题考虑不是很全面,盲目跟风,教学目标不明确。

2.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如上文所述,在当前高职院校开设旅游高等教育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学质量和效益偏低,教学目标也不是很明确,这些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存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旅游专业是一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较多地参加实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也不是很重视。

3.教学模式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中国的国民经济旅游是超前的发展,但对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先进”,不符合现代旅游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旅游院校使用得最普遍的教育模式,对主要教学方法的记录,学生不能直接感知旅游经营和管理,这种教学可称之为“在黑板上种田”。

二、旅游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开展旅游专业教学的时候,要想做好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在教学中投入足够的资金。在发展旅游专业教学的时候,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这些教学项目都无法得到完善,学生也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培养好自己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重视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尽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但是他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还是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

经过笔者长期的观察,发现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教学的时候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办学目标不是很明确,而且教师的教学素质参差不齐,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做好旅游高等教育的时候,除了要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力度,为教学购置必要的设备,建立健全的实训基地,还需要做好教师方面的工作,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培养好教师的能力,使其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

第5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社会;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36-04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职能和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高校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对成人实施的专门教育。它一般包括函授、夜大学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负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两大基本职能,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规格的多样性、内容的适应性和过程的终身性是其显著特点,在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职能

就中国的成人教育而言,利用普通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高校办学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提高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仍将是我国21世纪初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成人工作岗位和职务的变化,全面开展岗前、在岗、转岗和晋升职务等不同层次类别的专业性培训,培养造就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

第二,成人高等教育能够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加快他们接受和掌握新科技、新工艺的速度,迅速将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各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能够把最新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劳动者,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智能劳动者;成人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及时掌握新技术,加快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生产的进程,直接实现从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不断提高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成人高等教育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同时,成人高等教育通过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能向从业人员传授高新技术知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人才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有效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具有教育对象广泛、形式灵活、规格多样、内容适应及过程终身五大特点。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是成人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它的教育对象是广大的在职从业人员,“他们不分民族、种族、家庭出身、性别、年龄、职业、学派、、教育程度、财产状况、民住条件和身体情况等”[1]都可以参加学习。由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这一特点,又派生出教育形式的灵活性、教育规格的多样性和教育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终身性等特点。

由于在职成人的情况远比未成年人复杂得多,各方面情况千差万别,单位、系统、地区之间更是存在种种差别,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灵活多样,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专科、本科兼顾的办学格局。教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成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成人处在教育、劳动、教育、劳动、再教育、再劳动的过程中,知识信息不断传递、补充、更新、再传递、再补充、再更新,如此多次循环往复,生命不息,学而不止,成人高等教育可以跨越人的一生,是教育、劳动、生活相统一的过程”[2]。

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

(一)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最初,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较少,只拥有和教育类相关的几个专业,比如,中文、历史、政治、数学等。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已经涵盖文、理、工、医学四大学科门类,几乎拥有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多数专业类别。

另外,成人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也逐步形成。1992年,成人教育学被纳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系统,确定为教育学之二级学科。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亦增设了“成人教育学”专业,代码为040107。1993年,我国大陆第一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华东师范大学诞生。之后,曲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开始拥有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7年,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已达22个。在硕士点建设初成规模的同时,成人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也实现了零的突破。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个成人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这些学位授予点的诞生,标志着成人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二)办学主体趋向多元

从办学主体来看,成人教育的办学机构日趋多元,形成了由各级各类办学机构组成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从而使更多的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找到合适的教育和培训机构。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粗分为两大类型:公益性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和非公益性成人教育培训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益性的成人教育事业和非公益性成人教育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为更好地满足成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指引下,社会力量办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办学范围不断延伸,出现了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正在形成。至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就已达五万余所。其中,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20所,在校生约1.4万人;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109所,在校生约有108万人。

(三)办学方式趋向开放

在教育空间不断扩展的同时,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式包括教学方式也更加趋于开放、灵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式特别是表现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的办学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函授”、“夜大”;第二个阶段“广播电视”、“自学考试”;第三个阶段是“现代远程教育”。而今,又经过多年努力,有些城市已经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开放式网络教学环境。此外,教学方式也从课堂式、灌输式、师徒式发展到了自我学习、业余学习、现场学习、电视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等。办学、教学方式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灵活,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需求,也充分展现了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特点。

(四)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已从早先较为有限的军事训练、识字教育、生产培训,逐步融入了科学文化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知识更新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精神生活教育、闲暇生活教育等。目前,尤能体现我国成人教育内容多样化发展趋势的,一是具有促进职业能力持续发展意义的职业生涯培训方兴未艾;二是具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闲暇教育蓬勃发展。具体说来,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劳动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备受青睐,职业技能培训空前繁荣,培训内容更是异彩纷呈。

三、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新的成人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建立终身教育框架下的成人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渐渐形成一种趋势,成为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却未能跟进这一发展形势,时至今日,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阶段。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其在新理念、新潮流下的功能性缺失,不仅制约其发展,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成人招生已经开始大幅滑坡即是其先兆。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成人教育沦为创收工具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更进一步向教育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毫无疑问,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同时,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然而,反观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却不能不让人担忧。这首先表现在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的不明确,相当多数的普通高校至今仍然把成人教育看成一个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工具,至多也是为了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必须修正教育目的,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上来;从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转移到兼顾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来。

(二)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目标

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继续教育占的比重很小,终身教育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3]。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因此,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是比较单一的,即办学层次上以本专科教育为主,办学形式上分为脱产和业余两种。近年出现的几种趋势值得注意:一是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成人脱产教育连年萎缩,业余教育成为主要办学形式;二是一部分学校应用型专业自考成为主要的成人教育办学形式;三是不少地方高校纷纷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并划归成人教育主管。这几种情况既可以看作是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也说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已经开始面临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出,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多数成人高等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的误区。

(三)片面移植普通高等教育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形同一种附属产品,表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就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即培养规格上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自身的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由此带来的是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难以形成特色而获得自主发展,致使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计划,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始终未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脱产学习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一种复制品,业余学习教学计划则形同普通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专业设置,主要依据于本校普通高等教育既有专业来开设,当然,这一问题主要是审批方面的原因。三是课程建设,这方面的问题同专业设置差不多,主要是在相同或相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作一些加减工作,可以说,成人高等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几乎无所作为。四是教材建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权威教材。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教材可谓五花入门,既有普通高教教材,也有自考教材、电视教育教材。特别是业余教育教材,更是如此。五是教育教学方法,忽视成人特点,质量不高。成人教育本应该是一种最灵活、最丰富多彩的教育,但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却一直较为传统落后,甚至不及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针对性不强,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适合成人特点,因而效果不佳。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使成人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丰富多彩。其二,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师生缺少互动,学生参与程度甚至不及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其三,重演绎证明,轻归纳类比,不利于启迪学生思想,提高思维能力。其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使学生既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也没学好。其五,重专业理论,轻职业技能,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上是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尤其是业余教育,更为突出。由于很少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其六,重课堂讲解,轻实验操作,理工科类课程实验操作很少,业余学习更难有保证,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艰难,即使学习比较刻苦的学生,也常常是生吞活剥。其七,管教不管导,教师只管课堂教学,很少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学习期间实际上只读几本教科书,因而知识面无法拓宽。其八,评价模式单一,考试形式呆板。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以闭卷为主,一律是标准化试题,不利于检测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有的科目采用开卷形式,却多数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过关。

(四)对社会发展、地方需求作用有限

普通高校在成人教育办学中虽然也尽可能考虑为地方经济服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做了多种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只关注学历教育,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毕业后所学非所用,因而实际上削弱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这种服务功能的削弱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学校发展虽然得益,但不能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声誉和学校品牌。无可否认,成人高等教育在缓解教育资源紧缺、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但由于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致使部分高校不顾条件盲目布点,加剧生源恶性竞争;不思改革,教学上缺斤少两,质量不保,致使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每况愈下,学校名声亦随之受损。可见,忽略社会效益的代价也是高昂的。二是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实际能力和水平,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相对减小。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其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学习目的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只有一个,就是拿文凭。由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不严,有的可以说是管理混乱,学生上课随意性极大,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于有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没上几天课就毕业了,学校为了吸引生源或防止生源流失,不论成绩好坏,合不合格,一律毕业,照拿文凭。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毕业了,但实际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并没提高,学了和没学一个样,仅仅是拿了一个文凭而已。尽管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上尽可能考虑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但由于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多,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实际能力和水平,回到工作岗位后,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而对地方经济建设产生的作用自然就减小了。三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显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力相对不大。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五)成教教师队伍无固定编制

在部分高校,成教教师队伍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学校往往要在安排了全日制普通高教课程教学任务之后才分配成人高教课程的教学任务,成教教师的聘任常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再加上往往没有相对固定、明确的聘任办法,这样,容易产生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有些高校规定,刚从高校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第一年不能直接担任全日制学生的教学任务,因此,这部分年轻教师往往就被安排担任成人高教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得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性差,难以适应教学需要。

由于成人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成人教育学习形式和学历层次的多样性,使成人教育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教师必须按照成人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掌握成人教育学、成人心理学等师范专业理论知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部分新上岗的教师难谙成人高等教育之道。此外,成人教育教师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专业实践知识,显然新上岗的教师在这两方面都是欠缺的,这些都将影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存在重普教轻成教现象

普通高校虽然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把它看作一种附属品,放在从属地位,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投人的精力较少,无论是成人教育专业设置,还是教学计划、教材到教学方法、手段基本上都是全日制教学的“翻版”。一个既教全日制学生又教成人学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一个教育对象的转移问题,他们面对的成人学生年龄、职业、学识、能力的差别很大,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因素很多。然而目前成人教育师生相互交流机会极少,再加上扩招以后,许多教师都是超负荷上课,教师无暇了解成人学生或探索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因此在给成教生上课时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了给全日制大学生授课的模式上去,不能够兼顾到成教学生各方面的需要。而且一旦上课时间上发生冲突,在无法调控的情况下,经常舍弃的是成人教学的课时和任务。由于成人教学工作待遇相对较低,其教学工作量又往往不与职称评定、岗位津贴挂钩,一些教师对成人教学敷衍了事,经常出现随意调课、请人代课现象。有的教师上课晚、下课早,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还有的教师工作责任感不强,缺乏进取精神,知识陈旧,方法僵化;更有甚者,以上课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为由,只讲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圈重点,划范围,置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于不顾。如此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成人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

参考文献:

〔1〕崔昊.我国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12.

第6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1 融资难是民办高校遇到的共同难题

尽管办学模式多种多样、投资主体各不相同,但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渠道:(1)创始人的投资;(2)银行贷款;(3)学费收入;(4)捐赠收入;(5)股份制化;(6)辅助设施赢利。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创始人最初投入的资本渐渐无法满足其发展,因而通过其他方式来筹资成为必要。 然而,在实际筹资过程中,民办高校面临许多困难。

第一、银行贷款审批非常严格,贷款额度小。银行贷款要注重信贷风险,它往往需要贷款者提供担保等条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很难提供相应的担保。因为民办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依据担保法,民办高校的相应资产不得用于担保。所以在银行贷款方面,大多只能靠信用贷款,但信用贷款额度通常都比较低,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

第二、学费收入有限。如果能通过学生学费收入来实现民办高校的快速滚动发展,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现实是行不通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成本要10000元左右,一个学生的学费收入仅仅能维持其支出,谈不上什么结余。况且民办教育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学费收得太高,学生就不来。光靠学费的收入实现民办高校快速滚动发展,变得不切实际,容易导致民办高校错过目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机。

第三、捐赠收入不稳定。捐赠不应作为民办高校的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捐赠收入不稳定,首先要看民办高校管理层的社交关系,只有社交关系好的,才可以取得更多的捐赠。公办的高校由于创办的时间长,拥有许多已经发达的校友,捐赠收入可以作为其资金筹集的一个补充,民办高校创办的时间短,这方面就没有公办高校有优势;其次,要看捐赠者的态度,捐多捐少由他定,什么时候捐也由他定。

第四、股份制化难。一是目前尚没有法规允许民办高校国内上市融资,这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放宽放松。二是我国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及《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直接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教育投入的持续性与收益的滞后性也 影响了资本的进入。三是再有股份制的实施,极有可能会导致原创办人对民办高校控制权的削弱,甚至旁落,所以原创办人也不一定会采取此种方式来引入资本。

第五、辅助设施赢利小。大多数民办高校都从事于辅助设施的经营业务,实际上,这些设施的大部分都已构成整体的一部分,这些设施包括学生宿舍、供膳设施和出售书籍、其他必需的校内商店。总的来说,来自经营这些设施的流动收益每年都有,但所占比例较小,一般占整个收入的5%-7%。有时这部分赢利还不能满足辅助设施每年的维修费。  2 拓宽融资渠道是民办高校解决资金短缺的根本措施

第一、政府应加强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社会力量办公室的问卷调查,目前民办高校的资产来源主要靠的是办学积累(学费积累)和举办者投资,与国外私立学校的经费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社会捐赠、政府补助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我国现时的国情。政府资助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减轻民办高校的财政压力,有利于民办高校集中精力来办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民办高校降低学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体现教育的公益性;有利于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第二、重视学费收入。民办高校在没有国家财政投入的情况下,依据教育成本,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是合情合理的。在目前民办高校投资体制尚未完善的阶段,学费是民办高校最主要的#最稳定的资金来源。重视学费收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最大程度上争取提高学生的学费标准。民办教育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学费收高了,学生就不来,但学费收低了,也影响到学校的收入。民办高校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知名度高的、办学条件好的,学费标准可以定高些。二是要加大对助学贷款的工作力度,确保资金及时到账。三是对拖欠学费的学生加强管理,确保学费及时收缴。

第三、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民办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1、企业直接投资办学。企业直接出资兴办民办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本行业所需的人才。2、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协助企业培训科技人员和职工、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企业为学校设立实验基地,提供定向培养的生源,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等。3、企业向民办高校及其学生提供资助。企业给民办高校提供资助,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对向民办高校提供资助的企业,政府可以适当给以税收优惠等激励。4、试行股份制办学。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和承担有限风险。

第四、加大银行对民办高校的支持。要办好民办高等教育,没有银行的支持是不行的。银行支持有多方面,一是教育基金,二是教育信贷,银行的教育信贷比企业回收率高,银行采用信贷方式,不仅为教育做出贡献,而且可以分散银行本身的风险,增加银行的投资渠道。银行对民办高校实行贷款对银行自身发展是有好处的,银行贷款也是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银行贷款不涉及到产权问题,还清后银校之间就无瓜葛,这是众多民办高校所钟爱的一个筹资方式。

第五、积极组织社会捐资。社会捐资也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我国,社会捐资办学有优良的传统。民办高校应积极拓宽社会捐资这条渠道,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和个人捐赠。 一是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二是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负责社会捐资活动。

第六、提高辅助设施赢利能力。出售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充分运用校内设施设备对外服务:一是改善住宿、供膳条件,提高住宿、供膳收费标准;二是成立学校车队,取得运费收入;三是掌握学校教材采购环节,获得最大限度的价差;四是成立学校医务室,取得医疗收入;五是成立校内商店,获得商品销售收入。出售教育服务:一是开展科研活动;二是提供对社会的教学服务。

第7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保障人们实现尊严和体面劳动的教育,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又能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认识观念有偏差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有些学生和家长产生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和"落榜生教育"等错误认识,加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了高职前途无望。

2.资金投入不到位

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要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资金的投入上,国家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而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却有限。因此,高职教育只能处于维持阶段,而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企业尽管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但却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和他们密不可分的联系,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缺乏科学的论证,设置随意性、盲目性较强,导致这些专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二是有些专业的设置缺乏针对性,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招生数量不足,毕业生囤积。三是缺乏特色专业,有些学校缺乏考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急功近利,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和层次低的专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骨干专业。

4.教材建设体系未形成

到目前为止,高职教材建设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在过去中专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而成;二是直接借用本科同类教材;三是组织本校或几所学校教师联合编写教材。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特征不够明显,基础理论分量太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等问题,总的来说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5.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一些高职学校还是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知识教学模式",满堂灌"现象严重。实践技能课也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很少采用现场教学、模拟上岗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真刀真枪动手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程度低,教师主导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

6.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

据笔者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不具备培养出技能型人才的实训条件,而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大多还是建立在靠"关系和信誉"基础上的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的合作。

三、解决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出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何方?这个问题在当今显然迫在眉睫。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突出"职业"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定位应该是"职业"二字,应该直接面向社会和市场,在社会和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第一,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投资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直接联合培养社会和市场所需的各种职业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要对在职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进企业、下车间实地考察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二是要有开放型的用人政策和较大的经济投入力量,鼓励"走出去,请进来",学校既要选拔骨干教师送出进修,又要高薪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来校任教,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老带新,以研促教,以教助产,形成教研产三结合、共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2.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首先,专业设置要实用、合理。要认真进行市场调查,摸清市场所需"产品",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要按照一线实用人才的要求进行专业调整。第二,课程设置要勇于创新,增强岗位针对性,实际操作性。市场、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设置的,要设置与新专业、新岗位相匹配的课程,同时教材要突出高职特色,实际、实用、实效。第三,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加强实践环节,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无论在实验上、实习上,还是在实训上,要创造一流的条件,配备一流的设备,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至少掌握一技之长的有用之才。

3.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实施分级培养。面对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生源现状,许多学校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改革教学模式。一方面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以能力建构为主,抓住技能培养这一核心,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综合性,在学生主动学习中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了施展的天地。三是改革课程考核。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时间分散化;为强化平时考核,一些高职院校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同等对待,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

总之,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解决。

参考文献

[1]郭旭红.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第8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实践工作的重点。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讨论大学教育中提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模式,为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理论、模式、方法和措施。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普遍和重要作用,我国各大高校及中专和职业技术学院都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高校的工科学生如果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成为一名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学好这门基础课。但是目前高等数学教育中却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的大众化

由于教育的现代化和大众化,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全国招生人数由七十年代末的几十万人,发展到今天的五百多万人。招生人数猛增,学校数量增加,可由于编制问题,基础课任课教师的数量增长却远不能满足学生增长的需要,迫不得已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由于人多,任课老师无暇顾及所有的学生,即使发现有不听课的学生,有时也没时间去管。另外,这种新形势下,势必带来教育不对称的情况。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由于各地教育水平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参差不齐,因此在上课时,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另外,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差异很大,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与理解差异也很大,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教师进行的教学工作与教学效果。

(二)高等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脱节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等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初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为大学数学打基础的。可是现阶段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已经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改革,比如,把我们在高等数学课上要重点讲解的极限,导数概念引进了课堂,而原来作为重点内容的三角函数及其运算却不作为重点,高考时用到的有关三角函数运算公式都列到试卷前,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那些公式。这些改革措施也许是好的,可这却给高校的数学教育带来了问题。因为我们的高等数学教育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各大高校的教材基本都是同济大学版本的,虽然经过多次改版,但内容基本没变,没有考虑高中数学大纲的变化。这势必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当老师在台上讲解极限、导数的定义,推导一些重要公式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听。可让他们做题,简单的没问题,稍微增加难度就错误百出。特别是运用洛比达法则求极限及复合函数、隐函数、抽象函数求导问题,就更是难上加难。这部分如果学不好,必定影响后续内容—积分的学习,最终导致整个高等数学学习的失败。

(三)频繁地使用多媒体上课

现在各院校都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的甚至把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指标。对于政治课或计算机类课程,采用多媒体上课无可厚非,对于高等数学课来说,却有待商榷。并不是说高等数学课不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比如,在讲解空间解析几何部分时,完全可以使用多媒体,这样可增强学生视觉的冲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叙述定理、定义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这样可以节省板书所用的时间。但我们不能在高等数学课上完全运用多媒体,这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抵触情绪,进而厌烦学习高等数学。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做准备,必须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讲解例题时,对于关键的步骤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来龙去脉,对于一些重要的定义及其定理的证明,必须给学生分析透彻,讲解清楚。

(四)不分主次,授课内容相似

现在教育部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提倡教师要因材施教。可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材、统一大纲、学日历、统一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利的。我们都知道,在高等院校中化工类和材料类的学生,对数学要求比较低,而计算机类和信息类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就比较高,特别是对于傅立叶级数部分要求更高,可我们在上课时,无论对于什么专业的学生,重点难点都一样,老师在讲课时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走,只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期末考试经常考的内容,他就重点讲解,这势必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他们不知道他学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将来在学习专业课时要用到的,即使知道,他也不能只学习与后继专业课有关的内容,如果那样他就不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二、解决方法

首先,就是改变教学环境,因为高等数学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大一学生而言,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大班授课的现状,那就要从其他方面入手。大一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对于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可塑性较大,所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是重要的。我们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良好风气。

其次,要做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课程的衔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有哪些变化,哪些内容讲了,哪些内容作为重点讲的,哪些只是简单介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另外,要做好学生工作,让他们明白高中阶段的数学与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的区别,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能集中精力。

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节省一些课堂时间,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几何图形。这些如果仅仅靠我们在黑板上讲解和画图,学生就理解的不好,采用多媒体,我们可以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看一下,这样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就是纠正课程设置的偏差,改进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一定要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针对我校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与灌输,普及数学实验课程,强化“用数学”。数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应扩展到课堂外,为了实现数学教育目标,在我校数学教育除应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这几门课程教学为主线外,还应以数学实验为拓展,以数学讲座为补充,以数学竞赛为促进,实行数学教育不断线,通过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高校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等成人教育;管理;改革创新

高等成人教育是超过义务教育年龄段的成人在高等学校接受业余教育的教育形式。高等成人教育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教育对象上,在内容、领域、层次、方法上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凭晋升职称、职务,而且可以提高成人的水平,在现代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成人教育挖掘社会人力资源,帮助成人个体提高参与社会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技能,最大限度地使成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社会的多元化使得成人本身对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有休闲、娱乐等各种文化需求;单一的传统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成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组织的灵活性、条件的无限制性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然而,高等成人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高等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 高等成人教育管理重短期利益不重长远利益

与中等成人教育比较而言,高等成人教育显得相对繁荣。然而,这种繁荣也是表面现象。众多普通高校纷纷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而事实上多数高校设立成人教育学院的目的是创收,再者就是分流部分教职工。目前,这类学校因为具有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资格,尚不愁生源,但高额的学费和相对低水平的教学服务必将影响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高等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重传统不重创新

它的专业设置、学科内容陈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的成人教育不像高校的普通教育那样有专门的教研机构,能够不断开设新的专业;也不像中小学那样去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导致成人高校的课堂沉闷。教师的备课笔记能用上几年无需改动,学生茫茫然只盼毕业发证。由于成人教育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成人教育的文凭在社会上缺少信誉度。例如政府公务员招考和大公司招聘等,大都要求是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把成人高考、成人自学考试的学生排除在外。这种外界环境的限制形成了恶性循环,在人们的眼里成人教育的含金量越来越少。

二、高等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出现众多弊端的原因

1 高等成人教育学生方面

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生年纪大,心理比较成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性比较强。成教生参加学习,大多是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结果。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他们的自觉性比起一般大学生要强得多。他们基本都能自行安排学习计划,并自觉予以实施。但是,在他们中间,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各自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论功底及思维能力也大为不同,这就给统一的成人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对于普通大学生的单一学生角色,成人教育的学生要担当多重的社会角色,他们既是单位的职工,又是学校的学生,还是家庭的支柱。成人教育函授、业余、自学考试的学生大多不离家,学习、持家两头忙。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偏大,记忆力逐步减退,加之百事缠身,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比之年轻的大学生要差许多,必须解决学习、工作、家庭三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特点,使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比起普通教育的教学管理要复杂得多,在教学的进度和考核上也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

2 高等成人教育教师方面

一方面现在成人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学校对人才的认识不足,很少考虑教师流动、进修、科研等情况对师资队伍的影响,也没有给教师足够的发展空间,虽然提倡外聘优秀兼职教师,但在编制待遇等方面缺少主动应对的措施。成人高校多数不愿意下大力气和高投入培养自己的教师,害怕将来人才流失,而只是一味聘用教师,这给教师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带着工作实践中的尖锐复杂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因此,他们更注重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实效性、应用性,渴望在“教育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这种状况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地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紧密贴近生活,把握时展脉搏。然而,现实中担任成人教学工作的部分教师根本不能很好地解决知识更新与联系实际授课的问题。存在于教师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教师社会上兼课较多,晚上来上课时显得精力不济,力不从心,有些教师辅导学生不够耐心,与学生缺乏交流,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的讲课走向另一极端:为了追求实用把系统的基本理论教育合去了,课堂授课闲话太多且话题繁杂,这势必影响授课质量。

以上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成人教育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成人教育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高等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措施

1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

我国高等成人教育主要是以学历为主的教育,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学生都以学生最终获得学历为目标,偏离了教育的宗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确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成人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要鼓励教师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人教育管理的重心仍在教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对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课题。《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教育定义由原来的“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活动”。按照这一定义,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组织者和领导者转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交流者。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体现了教学基本观念的转变。

2 灵活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机制

高等成人教育招生工作应充分满足考生的需求,应该像发达国家那样宽进严出、延长学习周期。对于一些考生希望在原有的学历层次上更上一层楼的积极求学的热情理应支持。同时,还应该灵活设置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另外,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对求学青年要放宽限制,在政策和措施上进行改革,如废除工龄限制,录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要通过成人教育的灵活变革促进成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成人的最基本教育权利。对于弱势群体要有适当的政策倾斜。要通过加强管理使成人教育更加开放,使成人学习者在选择合适的成人教育形式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灵活的专业设置和灵活的招生机制,有利于增强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

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等成人教育院校要注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共同发展与完善的教育管理氛围,让学生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和重视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下,使教育和学习的范畴扩大,师生关系进一步民主化。教师和学生可以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师生共同建立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工作目标。以国家和学校对学生的总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业、品格、能力、身体素质和健全人格,尤其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