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企业信用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本文力图从企业微观层面入手,选择从内部会计控制视角,利用企业现有可操作的会计控制手段,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即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由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尤其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导致信用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信用管理部门是组织的职能部门,必然存在着与其他部门在业务上的协调与监督。信用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结合,利用会计控制的思维和视角去改善现有制度,整合企业价值链管理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提出
对于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已有一些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谢旭提出的基于销售——回款全程业务流程的信用管理体系;陈晓红教授等人提出包含企业授信管理和受信管理的企业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文亚青教授提出的包含经济信用、法制信用、道德信用在内的“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但它们都存在过分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微观层面的操作性不强、过于关注宏观环境的探讨等问题。
笔者认为,全程信用管理体系较适合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和制度程序相契合。全程信用管理体系是从销售——回款的业务流程的角度设计的,提出将销售与回款之间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通过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关键点进行控制,保障信用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保证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程信用管理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管理制度、程序措施、控制环节。现代信用管理的控制体现了事前客户资信管理、事中赊销管理、事后应收账款管理的三重控制模式,设置了从客户开发到追收欠款的关键控制反馈节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回环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真实、完整,为未来管理控制奠定基础。这样的信用管理体系适应了我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的初衷——解决现存的大量应收账款欠款、呆坏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客户管理、销售签单的日常管理制度问题,逐步实行成熟、规范化的信用管理,建立起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体系。
2.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会计内部控制的循环控制体系和以销售——回款业务为中心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包括:采购及应付账款控制、销货及应收账款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生产及成本会计系统控制。全程信用管理的范围包括:客户开发、订单受理、发货管理、货款收回、售后服务及债权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循环包括信用管理体系的循环,信用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都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防范风险、降低风险的重要业务流程。
在公司治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已提升到战略高度,而会计内部控制处于战略的中心。因此以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对销售——回款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使其更规范严密操作性更强,权责分工更明确。下面我们将说明如何在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下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我们按照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顺序来重点说明。
2.1事前控制——目标客户控制所谓目标客户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客户资信管理的时候,应按照信用管理目标的要求,遵循二八原则(20%的重要客户会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按照会计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选择获利性客户。做好目标客户管理一般要完成两方面的控制:信用信息的交流与控制、信用分析。
2.1.1信用信息系统的交流与控制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在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中广泛流动,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其管理与维护可以遵循会计内部控制中的计算机化资讯控制的关键控制程序,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第一,信息安全性。只有先保证安全才有可能让有用的信息传递和流动,支持基层业务操作和管理层的决策。因此,辨别、规范信息搜集渠道,识别防范信息搜集风险,预防信息搜集过程中信息的干扰和失真将保证信用信息的外部安全;信息的分析、开发、管理职责的分离将保证信息的内部安全。
第二,组织管理控制。按照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信用信息处理作业应遵循权责划分控制。资讯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应明确订出,明确信用信息由信用部门专属控制,避免出现信息由不同部门同时控制的现象。信用经理授权应明确信用信息向上传递给管理层和向上他业务部门传递的口径和方式。
2.1.2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选择的目标客户的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情况、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力等为依据对受信方的信用能力或信用风险程度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信用分析的控制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信用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预测未来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对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有利于最终风险的防范——应收账款的管理。信用风险结构的外部风险大多是由于受信企业的财务恶化导致的,要综合运用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结合相关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其内部风险的产生首先是由会计内部控制出现漏洞开始的,因此规范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控制措施是管理内部风险的首要政策。信用风险的分析应由信用经理直接负责,垂直领导信用管理人员,与财务主管、营销主管、销售主管协同配合进行,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始终。
第二,信用额度设置。根据“二八原则”对客户信用额度进行前期管理既可保证稳定的利润来源,又可规范信用额度管理的重点,避免管理分散化。企业对目标客户的信用额度的确定应该以授信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受信客户为导向。不同的管理层级应该拥有不同的信用额度授权,不同的目标客户可以得到的信用额度应该符合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一个可参考的公式是:信用额度=客户预计年销售额/360×信用期限。根据会计内部控制的思想,信用额度的设定应与企业相应的内部价值链活动保持一致。
2.2事中控制——赊销成本控制
这一阶段涉及授信企业的大部分业务活动,并且也是会计内部控制中交易循环控制的重点,基本上包括了销售与应收账款控制、采购与应付账款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控制。因此企业在赊销管理的控制重点应该关注现金流的风险和成本,产品生产和服务。
2.2.1现金流风险和成本控制
现金循环周期可以反映受信企业和授信企业双方的现金流情况,是现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这里会计控制的现金管理不仅仅是防范舞弊的牵制管理)的重点企业。信用管理应该把信用周期与现金循环周期的时间周期协调起来,使信用周期服从于现金循环周期,尽力达到两者的统一。在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中会发生下述连锁变化:应收账款占用企业资金产生机会成本,企业会短期融资以保持经营活动持续进行,负担贷款利息成本,并且营业资本的投入也会加大,流动性风险相应变大,企业的现金流成本上升。企业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及期限的关键在于以企业自身整个现金流运动为出发点,考察目标客户的会计政策、盈利能力、财务风险、营运资本和流动性及现金循环周期来制定应收账款额度及期限的信用政策。
一般来说,企业获得详细的预算表、现金流量预测表或管理报表的可能性相比银行低很多,依靠企业公开报表进行分析的可靠性会大打折扣。通过对客户所运用的会计政策的考察与评估,企业可以更多地了解财务报表处理的本质,对随后的盈利能力、财务风险、营运资本和流动性的分析的针对性也会增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客户定期的拜访,业务人员与客户的愉快交流,会对上述分析活动提供极有益的帮助。再有企业应该尽力获得现金流量表(历史的或预测的都可以),因为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很难用弄虚作假和寻机性会计的方法进行粉饰,其信息比利润、资产、公积金等数据更为可信。而且债务的偿还必须用现金,掌握客户重要的现金流信息就可以更好地预测目标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好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风险和资金成本。
2.2.2产品生产和服务控制
当应收账款正常到期时,客户提出延期或拒绝(全额)付款的最有利的“借口”就是企业销售的商品不符合合同条款,出现产品质量瑕疵、没有按规定运输货物、交付货物等不一而足。企业应首先从操作程序、凭证传递上对采购、库存、生产、配送、支付结算方式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思想进行制度管理,标准化流程,这样可以规避该交易纠纷产生的故意违约风险并避免“借口”产生。企业对支付结算方式的选择应格外慎重,特别是对外贸易,我国企业往往吃亏甚大。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政策的要求选择债权比较有保证的支付结算方式,比如要求以银行票据、信用单(证)、带息商业票据等,甚至可以要求购买方提供信用保险。总之,严格对合同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高效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是避免客户延期拖欠或拒绝付款的有效方法。
2.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控制
应收账款的收回将最终反映企业信用销售是否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现金和利润,降低现金流风险。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监控的常用分析方法有账龄分析和DSO(应收账款变现天数)。账龄分析解决应收账款的存量问题,DSO解决应收账款的流量问题。企业提供信用额度就会产生应收账款存量,每一笔都有它的年龄,对它的年龄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它的合理寿命和质量,减少坏账的存量。DSO分析收回应收账款的平均天数,当企业提供信用时会预估应收账款收回天数以确定信用额度,保证企业可以承担合理的应收账款流量,控制风险累积。
2.3.1DSO分析
DSO是信用管理部门衡量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DSO表示每笔应收账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账款变现天数=(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当年总销售量)*365。
企业应设定自身的DSO目标,借以做出授予客,信用期限的决策。DSO应考虑到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行业环境的客观可评估性、企业自身的竞争态势和定位、客户的导向性问题。DSO分析的直接服务对象应该是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信用期限的评估,做到账款质量的评估,缩短现金循环周期的末端滞留时间,控制坏账产生的时间性风险。
2.3.2账龄分析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
在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各大银行银根收紧及提高贷款门槛的背景下,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很多的中小企业由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泥潭,甚至出现破产倒闭。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关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应建立适合自己的信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客户评价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保持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等措施,改善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一、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评价机制不明确,资信管理不到位
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成本等原因,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也没有制定明确的客户评价机制,从而使得应收账款处于失控状态,应收账款的发生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越来越大的坏账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销售部负责客户的资信评估,但销售人员的考核与业绩息息相关,在交易中往往处于弱势,所以很可能放宽资信评估标准,而与老客户由于长时间合作,对客户的依赖性较强,就更可能放松标准,最终导致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增加;其二、对合同管理不到位,签订的合同往往漏洞百出,中小企业所制定的合同往往没有经过公司法务部或者律师的审核,导致其中的一些具体操作的条款产生漏洞,客户往往会以此漏洞为由拖欠货款,业务员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合同的具体操作条款产生漏洞而让客户找到拖欠的借口,如在合同中没有标明检验标准、验货期限,客户以产品未达到标准或公司尚未验收为由,拒绝付款;其三、没有与客户及时对账并回收对账单,导致客户赖账,从而形成坏账风险。
(三)缺少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和分析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监控和分析的机制,等到年底才发现应收账款余额巨大,辛苦了一年变成了“纸上富贵”,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债务纠纷缠身,最终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四)收款政策及追账时机不恰当
由于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制定相应的收款政策,并且经常因为资金紧张时才想起要找客户收款,这时应收账款的逾期时间已经很长,从而导致企业收不回货款。
二、解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客户评价机制
中小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客户评价机制,并且对客户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企业应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由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并随时跟踪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建立和维护客户信息库,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客户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的制定和评审工作,制定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设置特征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可以从客户的基本情况、股东情况、经营环境、偿债能力以及交易指标等多维度对客户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进行打分,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并给予对应的信用期限及信用额度。
坏账风险与扩大销售的风险是一对负相关的风险,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首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战略目标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资金预算等确定一个可以承受的总的信用额度,这个信用额度可以是一个绝对值,也可以是一个相对值。
中小企业应进行动态的客户资信管理,尤其是对重大合同及核心客户进行动态跟踪,主要应该关注客户的付款能力的变化,保持与信用管理部、业务部、生产部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率。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因内部控制管理不善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销售部门主要负责积极开拓市场,争取优质客户,促使销售额增长;信用管理部T主要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及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财务部负责跟踪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降低资金成本,捕捉新的投资机会。
2. 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由业务部、财务部以及法务部等职能部门参与会签,对于质量、服务、交货期、技术指标、付款条件等核心条款进行严格把关,并确定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及仲裁地点等,以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3. 加强票据管理。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包括发票、收货单、对账单等票据的管理。各相关部门应保持顺畅的信息沟通,确保票据的完整性。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发送、回收对账单,并及时向销售部门通报回收情况统计。
(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和分析
物权随着货物的转移而转移,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应始于发货时,并对金额较大的货款和核心客户进行重点关注,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给予指标化的评价。这样才能及早地发现客户及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应收账款的大量逾期或客户的蓄意欠款。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内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应收账款进项监控和分析。
1. 账龄分析方法。即把应收账款按账龄的长短分成不同的账龄组,计算账龄组的比重,编制账龄分析表。中小企业可以依据账龄分析,结合销售合同,确立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坏账损失。
2. DOS法。即应收账款的变现天数,也称为”收账期”。它反映了收款的速度,用于检验收款的工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给予客户相应的现金折扣来缩短收账期,以便资金更快的回收。
3. RPM监控法。即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与客户建立四次联系:发货当天,通知客户发货情况;发货后五天,询问客户验货情况;到期日前五天,提醒客户付款;到期日当天,催促客户付款;逾期后,企业进入追账流程。中小企业运用此法可以节省费用,并消除客户的拖欠企图。
中小企业应尽量掌握和运用应收账款的监控管理技术,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和分析,以减少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四)选择恰当的收款政策,捕捉追讨欠款的时机
中小企业应采取合理的催收流程,并合理有效的提醒客户付款。提醒的越及时,提醒的方式越高明,越能尽早收回货款。所以企业的业务人员应转变观念,不应担心在应收账款到期之前提醒客户及时付款,会引起客户不满,因为实际绝大多数客户是在被提醒时才会付款的。
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应抓住重点,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企业应根据欠款的金额大小以及逾期时间的长短采取相应的催收方案:对于欠款金额大的,逾期时间短的,应重点催收;对于欠款金额大的,逾期时间较长的,应加强催收,对于欠款金额较小的,逾期时间较短的,可以采取催收与威慑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欠款金额较小的,逾期时间较长的,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催收。
从表1国际收账组织的统计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账款的逾期时间与平均收款成功率成反比这一规律,所以中小企业应重视把握应收账款的追讨时机,以降低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
(五)选择适当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需求,以及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弥补资金缺口,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应收账款保理。使用应收账款保理,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财务状况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保理方式,对于附有追索权的保理,风险并未从企业自身转移,而选择不附追索权的保理,手续费虽然较高,但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未来的风险。
2. 应收账款证券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特点和财务安排的具体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融资,借助C券化提供一种偿付期与其资产的偿还期相匹配的资产融资方式,对资产负债表中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产流动性。
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是跟市场环境及自身管理息息相关的,所以中小企业除了应准确把握市场的动态外,还需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体系,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分析,保持各部门信息的畅通,根据资金需求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政金融,2015(95).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职能 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关键词:医药公司 应收账款 问题 策略
随着我国全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发展至今,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格局中,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为了扩大销售,医药公司不得不使用信用销售的方式,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应收账款的增加。应收账款作是一种被其他企业占用的资金, 为企业销售商品形成的具有债权性质的流动资产,暂时脱离了本企业的资金周转。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将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货款回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很多医药公司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管理层不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很多医药公司把信用销售作为进行市场竞争普遍的做法,在这种目标导向下,公司管理层管理重点存在偏差,管理层没有将应收账款的管理放在一个战略高度,从而导致公司重销售、轻管理和重利润、轻资金。同时,很多医药公司公司仅仅是注重交易后的应收账款追讨,侧重于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忽略授信前管理和交易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即事前和事中管理,缺乏一套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质量的下降,使企业陷入较大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困境。
(二)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公司最高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医药公司存在应收账款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 没有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公司,必然会造成经营危机的产生。加上近几年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 更多的是关注公司总体利润,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占比较大、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未把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我国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很多销售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拉拢新客户,提高销售量,在没有客户资信证明资料签订购销合同或协议,就办理项目立项,忽视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影响应收账款质量,增加后期应收账款管理难度,造成企业账面利润与实际利润不符。
(三)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医药公司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部门,其中销售部门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很多医药公司的管理职能中没有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大量的应收账款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公司销售部和财务部在管理宗旨、职能、自身利益有明显的差异,销售部门是以追求产品销售额为目标,二者经常出现缺乏沟通,各行其道,职责不明确、管理目标不一致,经常出现相互推诿、办事效率差等问题。公司销售部门不是降低坏账风险,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客户、争取订单、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客户信用情况重视不够、缺少了解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信用赊销,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某些客户的恶意拖欠,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积极性不高,在应收账款发生逾期时不能主动提醒销售部门,信用管理部门是一项很强的综合性管理工作,都需要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因此,这两个部门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公司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
二、加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有力支撑,如同企业的“血液”一样,企业只有“血液”循环的顺畅,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不可以随时支用,其流动性远不如现金,而且全额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在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资金占用也就会随之加大,企业的资金链很容易发生断裂。虽然企业可以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但很容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因此,医药公司管理层要足够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能只重销售而忽视风险,转变现有的经营管理观念,做好应收账款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趋势激烈,医药公司通常会采用增加销售渠道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稳定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往往只收取一部分资金或者是垫款售出,如果购买企业的经营一旦发生变故,就会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从源头上减少这类资金的发生、占用,在产生应收账款之前确定对方的信用等级,加强客户的综合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
1、客户资信调查
资信调查是企业防范风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属于企业前期信用管理范畴。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事先做好资信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公司必须积极主动对客户资信调查。
2、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进行分析和加工企业在与客户交往中所形成的客户信息,将其制作成客户档案。这属于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建O工作,也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起点之一,公司根据掌握的客户信息,建立相应级别的客户档案。
(三)建立应收账款催收管理体系
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催收,要确保应收账款及时有效催收,医药公司要明确应收账款催收办法和催收流程,实施“谁经办,谁负责,终身负责制”的原则,对应收账款催收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规范。 首先,明确催收责任主体。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主要由销售部门和相关销售人员承担。信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销售部门做好应收账款催收工作,应当承担次要责任。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及时进行动态评级,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客户经营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信用级别。财务部门要关注客户应收账款偿还进度,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通报定期对账情况。同时,公司监察部要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对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风险和减少管理漏洞。其次, 建立责任管理制度,将收回远期陈欠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中, 切实履行应收账款的催收职责,增强销售人员对清理和催收陈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或者服务,应向购货单位或者接受服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它主要包括了应收销售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当前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应收账款所占比例偏高,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第二就是应收账款的总量在逐年增加,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这种状况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畅和内部信用风险不合理造成的。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是以下因素影响的,这些影响应收账款风险状况的因素叫做应收账款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信用管理制度几乎是空白状态。目前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的银行和证券机构。不仅仅是信用体系不完善,同时社会没有营造一个好的信用环境,很多企业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不注重自己的信用建设,出现故意拖欠货款,在资金流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给信用带来危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这种因信用缺失,导致资金不能放大其自身作用。
2.企业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当前处于买方市场,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惜冒着风险把自己的产品赊售给相关企业,在赊售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这就出现了销售额在逐年增多,但是所拖欠的货款也正在增多,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
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
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往往都是由会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会计部门不能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日常管控中不规范,追讨货款工作不得力,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疏忽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未能及时和欠款企业进行账款的核对,造成资金外流,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困难。
4.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在企业内部为了奖励员工,往往采取的是和销售额挂钩,但是在销售额中会出现一些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因此销售人员只关心自己的销售额度,很少关心应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额度大幅上升。企业在对待这部分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没有落实到责任人身上,权责不清,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第一,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对有业务来往的企业要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近几年的诚信进行一个考评,对一些新客户的信用调查可以分为信用调查、评估、建档几个方面;第二,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信用级别比较高的企业,可以适当放大应收账款的额度,对于信用级别比较低的企业应该进行防范,综合考虑销售额、应收账款和成本这三者之间的变化。
2.建立一套完整的赊销制度
对于出现的赊销现象应该通过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并不是靠某些人来定夺,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销售赊销制度。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赊销权限,对于超额的赊销一定要经过上级审批,同时应该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让其和经济利益挂钩,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进行事后监督,达到每笔应收账款都有人来负责。
3.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一个良好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赊销前一定要对这个企业进行全方位了解,要明确赊销的合同内容及相应的回款事项。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对赊销的产品相关手续进行全程监控,发货查询、货款跟踪,形成一个定期的对账制度,防止出现管理脱节,造成责任不清。事后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上,很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款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所以应重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评估来预测账款的回收情况,从而根据回收情况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4.做好事后防范控制管理工作
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对产品销售后获得的那部分资金,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采取多种形式防范坏账的发生。财务部门应该列出应收账款的计划,销售人员在对产品进行销售的同时,还要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对于那些快到期的应收账款应该提前进行咨询,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应收账款要做到责任到人。
5.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一部分应收账款最后变成坏账,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制度来应对这部分坏账,在市场经济时代,无论企业做的如何好,也会出现坏账,为了更好地规避坏账的出现,或者在出现坏账的时候如何最小限度地减少企业的损失,应该建立坏账损失准备金制度,这样能够让企业在正常的资金流下运营。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出现最多的就是赊销,赊销的时间有长有短,这种赊销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益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赊销额度不断增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的风险。很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债台高筑,利润下滑,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买方市场时代,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防止出现现金流的断流,最大限度地完成应收账款工作,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研究,2006(02).
[2]李金辉.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J].科技广场,2007(08).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职能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关键词】 企业 信用管理 构建探析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1、企业信用根基较为薄弱
在企业运转的过程中,其自身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是企业对其所承担的债务进行偿还的保证,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企业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通常较为单一,在经营管理方式层面显得不够精细,其所生产的产品缺少技术含量,自身抵抗外部环境波动的能力比较小,生产经营状况较为不稳定,偿债能力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而企业的信用基础不强,信用根基薄弱。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是国有企业的应付账款日益增多,由此所引发的信用问题也经常出现。信用问题对于我国企业乃至经济的发展而言,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
2、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对于不遵守信用的企业而言,遵守信用的企业理应得到社会以及消费者的更多认可和赞赏,在信贷等诸多方面应该给予其必要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然而,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守信用的企业往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些遵守信用的企业也没有获得明显的优势。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企业在遵守合同的规定并按期付款等方面缺乏主动性,进而导致更大范围内的信用问题。
3、信用评级工作落后
资信状况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资金融通所必须参照的因素,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对于信用评级工作并不十分重视。对于贷款额度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信贷业务,也仅仅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来进行信用评级的有关工作,因而与企业信用评级有关的工作显得较为落后,进行过信用评级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与此同时,当企业在向各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不仅各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资信评级方法并不一致,而且评级的结果在各商业银行内部也属于保密信息,相关信用信息无法在商业银行之间共享,这也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的风险较大。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以及海关等对于相关企业均有信用评级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部门或者主体之间的信息通常处于内部使用的状况,其他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业或者部门无法获取相关资料,使得交易变得极为不便利,风险日益积聚,增加了经济社会的运营管理成本。
4、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
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例,对于应收账款过快增长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风险认识较为不全面,在企业销售管理的过程中,客户的资信资料往往比较缺乏,加之食品企业的销售周期较长,相关生产资料的进一步投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片面注重销售,却忽视客户的信用管理工作,那么将会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一定影响,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使得食品加工企业举步维艰,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5、与企业信用管理有关的技术较为落后
我国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信用管理工作层面,并没有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不仅仅是食品加工企业,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客户信用的判断通常较为主观,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信用额度控制的有关工作层面显得较为不足,使得应收款在企业的资金负债表中日益增加,坏账风险越来越高。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
当前商业信用在我国企业的经济往来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生产企业通过赊销来扩大销售,购买企业通过延期付款来减少资金占用。但是企业的商业信用更多的是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对其自身而言,是不存在任何担保的,因而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在事前予以落实,以便能够在事前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在这一时期,企业之间信用不对称的问题便暴露出来,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在保证信息公正层面没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制,与此同时,授信企业自身作为销售方,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销售任务,在获取购买方的资料和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授信企业自身而言,也没有资信分析人员来完成相关工作。在销售完成之后,销售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无法按照合同或约定的要求来回收应收账款,也无法对购买方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对于购买方所给出的延期偿还的理由,销售方无法进行核实,如果对于款项的追索过于紧急,就有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种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企业在信用管理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工作中都面临着较大困难。
2、没有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按照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等信用管理工作是由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两个部门共同负责,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的职责划分,使得应收账款管理等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处于真空地带,相关职责无法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划分,使得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因而,为了更好地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需要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完成相关工作。
3、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失
信用管理的工作日趋复杂,既需要对企业销售目标的完成负责,又需要对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负责。因而,信用管理层面的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不仅仅需要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统计、营销以及信息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当前在信用管理的专业人员方面较为缺乏,总体素质远不能够满足企业信用管理的工作需求。
三、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快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与开放
企业的征信数据是对目标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逐项调查,所取得的结果被填入某种征信数据采集表中。现代的征信数据均是电子数据形式的调查数据积累,而且基本调查数据包括对其进行的统计分析不断更新,进而产生所谓的动态征信数据。从技术角度看,征信数据可以简单地分为量化数据和非量化数据两种。量化的数据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给出的,能够直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非量化数据是指一些定性分析数据,在经过一个量化过程之后,才可以被统计模型所接受。各国都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对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加快这一方面的立法,并将许多相对封闭和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整理,最后统一对外公开,使得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企业信用中介机构自身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规模普遍偏小,建议在鼓励企业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再将政府或行业数据库中的内容与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据库合并或共享,以加快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进程。
2、积极组建信用管理部门
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机构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企业能够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由其来负责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中的日常工作,使信用管理工作既有人员协调,又使得有专人予以负责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在信用管理机构建立之初,一方面要制订信用管理手册,及时地对企业信用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使得信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其对常规性的培训任务负责。
3、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
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对知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对于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求更高,一个工作能力非常出色的信用负责人,其工作能够抵得上100个追账人员。当前企业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中,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这严重影响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使得企业在信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未必有效。因此,企业需要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这要求企业负责人对于该项工作的大力重视。从我国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仍然没有开设信用管理专业,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较为缺少,因而企业更需要重视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信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人员所实施的培训,能够使得企业内部形成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只有具备信用风险意识,才能够从企业的经营实际出发,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而不是从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旭:浅谈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知识经济,2012(2).
[2] 黎占露: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J].财会月刊,2014(6).
[3] 樊静波: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
【关键词】 应收账款;信用评价;风险管理
目前,中国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发展,不得不向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提供信用业务,随之带来的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的现实任务。应收账款的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应实行有效的信用评价管理与控制方式,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风险管理,以规避信用风险,获得最大收益。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信用评价体制上,对应收账款从客户信用评价到账款收回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一、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往往运用信用促销。由于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在事先还未对客户付款能力进行调查的情况下,为了扩大销售,盲目地采取赊销政策。虽然看到账面上的利润增高了,却忽视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客户恶意拖欠,甚至不能收回的问题,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逐渐上升居高不下,且总量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据统计,我国企业间互相拖欠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已达数千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以上,并呈扩大趋势。目前大量的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对其应收账款成本、账龄、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作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就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在“坏账”项目下,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坏账率仍占5%~10%。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我国只有20%。可以清醒地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中看出,应收账款现状不容乐观,已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应收账款的管理滞后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大多数企业在经营时对其风险性认识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部门设置不健全。销售业绩的提高,却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监管缺失带来了市场秩序混乱。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这种现象,为了改变应收账款风险无人负责的局面,将应收账款的收账责任指定在营销部门,这种现象在企业实行销售包干或买断的制度下最为明显。在一些管理责任相对模糊的企业,缺乏有效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一旦营销部门所增加的销售业绩激励超过企业本身应收账款增加所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营销部门朝相反的方向选择,那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更可怕的是有些企业将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划归到企业财务部门,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一方面营销部门不顾风险,任意扩大销售,追求销售业绩,财务部门为了信用风险也会单纯强调风险防范,且由于不能掌握交易客户的信用信息,也无法对每一笔应收账款的风险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更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矛盾激化随之而来,最终导致内部冲突。因此,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机制和信用评价风险管理不合理造成。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应收账款是一种短期投资行为,是为了扩大销售提高盈利而进行的投资。任何投资都是有成本的,应收账款投资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商业信用已成为企业间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因而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已成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采取赊销方式,会使应收账款的数额大量增加,现金的回收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不能收回应收账款的现象,赊销的方式扩大了销售,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盈利的空间。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迅速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争取利润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收账款的管理就应该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在采用商业信用销售产品的同时,规划和制定应收账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用于约束企业内部与客户。企业还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除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并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外,同时营销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的信用评价管理,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要实现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形成有效的信用评价风险管理机制。信用评价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依据,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从根本上要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从风险业务的管理制度、管理授权机制、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等必须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这里需要在三个方面的管理进行改革:
1.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系统管理机制。这里涉及到企业的销售管理、资金管理、债权管理、客户信用管理等领域,必须全方位的加以解决,其解决方案至少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建立销售管理中的赊销管理程序和规范;二是应收账款的总额控制,涉及应收账款的预算与报告制度;三是建立以账龄控制为核心的营收账款回收监控体系;四是强化对长期拖欠款的催收和处理,建立由专职人员负责的债权管理体系。
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风险控制体系。涉及到企业各部门的利益问题,首先从机制上和制度上进行合理化解决。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的方式,对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进行专业性的科学预测评估,并进行合理化控制,使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规范的基础上。存在大量赊销业务的企业其内部必须有人真正对应收账款企业负责,为此应当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兼顾信用营销和风险控制的双重管理,使企业信用资源的使用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
3.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改进客户资源的管理方式。企业的财富是由客户带来,其也是风险的所在。在销售承包制或提成方式下,企业的客户资源信息通常掌握在个别业务人员手中,公司很难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则更加困难。信息的不对称产生了决策上的风险,因而企业必须采取措施,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统一管理和优化客户资源。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讲信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每年因信用管理缺陷造成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平均占到销售收入的14%,欧美企业只有3%左右,意味着一个销售额10亿元的企业,中国企业比欧美企业多支出无效成本1亿多元。在这样一个大的信用环境下,企业要想谋求超越其他企业的应收转管理效率,必须规避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是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必要前提。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在企业中建立起有效的信用管理系统,完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解决好客户选择、授信政策和授信额度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实现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的预期目标。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评价以及风险管理制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将信用评价风险管理与应收账款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信用评价,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以期在我国目前信用环境现状不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优点,为企业谋求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王静.《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技巧》.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摘 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普遍采用的竞争手段,这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发生。应收账款的增加又会引起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过大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及经济损失。本文从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目前应收账款现状,从风险意识、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信用管理体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应收账款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对外销售商品、材料以及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包括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代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用、运杂费用以及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款。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
二、应收账款的利弊分析
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形成,有利于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形成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2)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三、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机制下,某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其市场份额,虽然这对占领市场有一定的作用,并且获得了较高的账面利润,但这种做法忽视了流动资金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货款旷日持久地被拖欠,最终形成坏账。 2、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有缺陷,考核制度不尽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考核不到位。企业对于销售部门工作职能的界定仅限于市场,想法设法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并未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货款不能及时回笼。财会部门与销售部门责任不明确,缺乏沟通,销售和财务信息不连贯,出现问题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另外考核制度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而没有考虑销售业绩当中所包含的应收账款额度。这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营销部门缺乏销售与回款相应的约束机制,使销售人员忽略之后的收款工作,而这部分销售额成为坏账的风险极大。
3、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间信誉度差
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还不健全,市场上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全面统计各企业的资信情况,来建立一个企业资信库。这样企业就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而那些恶意欺诈的企业的信用低劣情况也得不到全面反映和记录。对违背信用的企业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甚至是欺诈行为的产生,失信、违约、假票、假货等行为屡屡发生,由于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企业坏账比率大幅上升。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死账,严重地破坏社会的信用环境。
4、企业法律维权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合同纠纷中不能够及时的通过法律途径来加以解决,从而助长了那些不注重信用企业的拖欠行为,导致一些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也有很多企业明知道对方信用状况出现问题,但又顾虑到今后的合作,也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问题。错失了最佳的诉讼时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三、解决应收帐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每个企业都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市场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2、建立客户信用评审制度,制定合理的赊销方针
重视客户资信调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是管理应收账款的重要内容。在赊销之前,要对购货方进行严格的资信调查,主要关注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帐客户信用等级档案。随时以供查询。科学地进行信用评估,考察其信用状况的优劣。企业应当根据该档案决策是否应对某客户开展赊销业务。 企业可借鉴西方在商业信用上的一些做法,制定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帐方针。如有担保的赊帐或者有条件销售。
3、建立正确的盈利观念,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要增大产品的竞争力。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市场衔接,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工艺设计、产品性能、产品寿命、服务等各方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市场地位变了,企业在业务往来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客户的选择上,有目的的选择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极小的客户,这样就可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相应的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额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完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内部考核制度
明确划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的职责。财务部门应该派专人对应收账款项目进行管理,定时分析应收账款的结构、账龄等情况,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及时同销售部门、往来单位进行应收账款的对账,以方便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发生情况。销售部门应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错误做法,制定合理的内部考核制度不但要与工资与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 。销售人员要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内部控制制度要和应收账款的惩罚制度相结合,作为惩罚制度的基础,内部控制必须加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应收账款的坏账比例逐渐降低。
5、加大清欠力度,制定积极的收款政策 随着应收账款账龄的增大,呆账坏账损失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把坏账损失控制到最低限额。对逾期应收账款数额较大的客户,企业应专门成立清欠办公室,由清欠办公室组织清收并制定清收及奖励措施,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头上抓紧催收。对那些有能力却故意赖账,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客户,则应通过提请仲裁机构或向法院申请诉讼的方式催收。
四、结论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努力预防和控制应收账款的攀升,采用积极态度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对于逾期应收账款要加大催收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损失,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