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行业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家政服务业情况:家政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多数家政公司经营状况不良。近两年家政公司大批上马,又纷纷倒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市场,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各种名目的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我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但居民选择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普遍认为只有选择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诚实可靠、服务优良、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家政服务员,得到的服务才会有保障,所以真正能发展起来的还是少数正规、规范的家政公司。
2、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情况: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是下岗、待岗、失业妇女和部分农村及周边外来务工妇女等弱势群体,她们中的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服务技能较单一。我市家政服务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直接导致有些家政服务公司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收费混乱、缺少后续服务,家政公司与家政服务员和户主的责权不明确,服务协议不规范,有时家政服务员与户主发生纠纷难以处理。
3、家政服务行业市场需求情况: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需要家政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高收入家庭,而是更多地进入到中等收入普通家庭之中。孕产妇、新生儿及病老护理需要相对比较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护理等等。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居家养老将成为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今后扬州市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1、准入缺乏门槛,矛盾纠纷突出。开办家政公司的门槛太低,工商部门的监管也不够到位,无证经营扰乱了市场,降低了市场对家政行业的信任度。同时,服务行业的矛盾调解和处理机制相对缺乏,容易酿成不稳定因素。
2、员工素质偏低,缺乏正规培训。家政服务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是城市下岗女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而个别家政公司单纯追求利润,根本不对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客户不满率较高,家庭频繁更换人员的现象时常出现。
3、传统择业观念,影响就业队伍。家政服务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行业,尚未完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总认为家政服务是伺候人的活,感觉低人一等。面对适合进入家政行业的人员,特别是大部分中年妇女,由于受到旧观念的束缚,宁肯闲赋在家,也不愿从事家政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家政业发展。
1、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各级妇联组织要以辖区内居民为基本服务对象,大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不定期对城乡妇女、下岗失业妇女进行职业道德、家政服务技能等相关城镇生活常识,全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家政服务公司对服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供相应的及时的服务,做到有证上岗。
2、加大宣传,构筑妇女就业平台。要充分利用妇联组织优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鼓励下岗女工、农村妇女自觉抛弃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让她们在家政服务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再就业。对社区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掌握她们的务工需求,及时向家政服务公司反馈信息,逐步健全家政服务业信息系统。
傅彦生“上天下地”的说法最初是相对于2005年前后炙手可热的“分类搜索”而言。他直言分类搜索在服务行业不会长久,原因是其“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上不着天”是没有大的搜索量;“下不着地”是谁享受了服务、谁去服务了,搜索根本无法掌握这些信息,更无法管控整个过程。所以他觉得建互联网平台做服务对接是关键――把分散在各个家庭里的家政服务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服务人员用互联网的方式对接起来。
近8年过去,今天的95081已经远不只是服务对接平台。走进95081的办公室可以看到两张地图。一张是95081在全国近百个城市的分公司,作用是助力全国各地民生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除了,95081已经在全国各个省份都插上了红旗。另一张地图是95081的直营门店在北京的分布图,代表直营营业厅门店的近百个圆形图标贴满了北京的五个环线及部分郊县,包括在燕郊也有一个大大的圆形图标。这些门店大多分布在社区附近,主要职责就是就近接触客户及吸纳服务人员。
除了加大直营的力度,今年,95081开始推行一种新的尝试――“管家模式”。这背后,是95081对社区的主动渗透,及对潜在客户需求的体察和发掘。
如今的95081与傅彦生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不是目标上的,是路径上的。
由轻到重
对用互联网的方式改造家庭服务行业,傅彦生是信心满满的,但他可能没想到这条路要走这么久。仅“下地”这一个问题,95081了8年。
傅彦生应该属于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一拨人。他本科、研究生到国外学习都是学的通信、计算机专业,在天津大学念研究生及在电信部工作期间还获得了五项专利,比如电话回铃声和201卡,后来被广泛应用。1998年他曾分管电信数据局工作,而电信可谓中国互联网的起始点。2005年时,傅彦生早已经是电信集团的正处级干部,拥有中国电信集团的期权。但他还是选择辞职创业,成立北京易盟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盟”),选择做家庭服务行业。
“家庭服务包括养老,时间长了就跟吃饭、穿衣一样,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发展需求太大了。这个行业还有近一半的客户需求没有被挖掘出来。”他2006年做过全国调查,当时这个领域就已经有上千亿的交易额了。将线上异地扩张快的特点充分利用起来,汇聚家庭服务人员,做家庭服务资源的线上线下对接,是他当时想到的最好的改造这个传统行业的方式。
构建OA系统和ERP系统,建立整套的业务管控系统之后,易盟推出了95081家庭服务平台。那时是2012年,傅彦生并不担心95081上的家庭服务人员的来源问题。他看到了一个节点,就是家政服务公司。一方面,这些分散在街边的小门脸可以汇聚大量家庭服务人员;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存在种种无效率和弊端,急需现代生产方式的改造。
95081跟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去谈加盟,加盟企业只需要做人员面试和日常上户的管理,比如上户的时候把保姆送过去等等。从招工、培训到信息对接、服务质量跟踪都由平台来做,平台再把服务需求分配给家政公司。由于为家政服务中介省去了大笔费用并增加了工作机会,他们也乐意与平台合作。2012年时傅彦生经常会强调的一个数据就是,全国和易盟建立加盟合作关系的家政服务中介已经有三四万家。
但很快,平台遇到了问题――单纯的线上平台其实是个空中楼阁,不仅是服务和需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关键是服务水平跟不上,给客户提供不了好的服务,平台也发展不下去。线上最大的挑战其实来自上游服务生产环节的把控,但这个把控不是通过用户的差评好评就可以倒逼出来的。
傅彦生研究起了“菲佣”――这个群体的代称已经变成一种职业的代名词了。菲佣的工作寿命可以长达40多年,而我们的保姆常常像临时工一样,很多人还没有把家庭服务工作当成职业,更别提要去专门地学习了。家庭服务要成长为一个行业,服务人员首先要职业化,这就需要建立行业标准。那时,傅彦生给95081新的目标就是“做行业的整合者和领头羊”。
于是,易盟在全国建立了3个培训基地,38个培训分院。每年他们招来的家政服务人员近六七万人,会在这些学校中接受2周到1个月的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培训、技能培训,还有急救、礼仪等知识性的训练。这些人员接受完培训之后会得到易盟的证书,然后回到各自所属的家政服务公司。易盟会留下他们的信息,建立服务人员信息档案,再为他们进行工作机会的匹配。
对于派出去的每一个活,也都会有专门的客服人员进行电话回访。每个家庭服务人员的工作历史都会进行记录,并可供查询。
本来以为做到这里就快大功告成了,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就出在加盟的家政公司身上。傅彦生承认,他把跟家政公司的加盟合作想得理想化了,本来以为给他们订单让他们去服务,平台按统一标准来执行就好了。但是后来他发现很难转变传统家政公司的一些习惯,常常还是会出现派人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即使平台会对服务做跟踪查询,但那也都是滞后的。更糟糕的是,一些被培训过的服务人员回到家政公司,在那个染缸里,常常会变回到原来散乱无标准的老样子。
于是,2012年底,傅彦生萌生了由95081以社区为中心做直营门店的想法,通过社区或者更小点的服务站,让服务更加贴近用户,比如对需求的精准化匹配。这个精准包括最近的距离、最符合服务要求的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平台落地,将服务深化。而家政公司与95081的合作方式,则由最初的加盟变成收编,接受整个系统的统一管控和考核。
2012年时,95081还有一支自己的“敢死队”,作用就是在需求太多,家政公司输送上来的服务人员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及时补充上来为客户服务。傅彦生在当时把这种设置看作在平台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手段:“这个会逐渐淡化掉,我们做的是互联网平台,不是做家政公司。”但让他没想到的是,2年之后,这支队伍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迅速壮大了。到2014年初,已经有累计超过40多万名经过标准化服务培训的服务人员通过95081进行优化匹配,对接家庭服务需求,由95081统一调配、管控和考核。
免费管家服务模式
但傅彦生并不认为掌握了服务标准,把服务人员纳入95081的体系当中之后就安全了。一方面,竞争加剧了。另一方面,服务与用户的结合是一大关键。
相对于团购行业在北京5%―6%的毛利率,家庭服务行业的毛利率能达到15%―20%,而且这个行业在以每年至少3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许多新老公司和创业者都想从这个万亿级的市场里分蛋糕。但前两年,这个领域的公司还是以轻模式居多。2014年,重模式的公司陡然增多,众多家庭服务提供方涌到了用户的家门口。
但傅彦生不认为下沉到小区仅仅是为了抢客户。“目前的家庭服务平台要做重,主要是指重在管理上,也就是对每个服务人员的招工培训、管理上。其他的,包括下小区、开店,都只是形式问题,是为了对服务人员的管理更加紧密更加严格。”在他看来,在家庭服务行业,信息的价值是有限的。它不像信息行业,一条信息看的人越多,价值越大。在家庭服务行业,客户更关注的是服务质量、安全等,服务必须是一对一的,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和好的服务是不能附着价值的。所以,最终还是要靠服务去提取价值,羊毛还是要出在羊身上。
居家需求,尤其是像月嫂、保姆等等,对品质、专业化的要求很高。仅仅靠宣传只能吸引用户关注,但难以对用户决策产生实质影响。对平台来说,宣传得好,钱花了,用户来了,可若服务跟不上,平台还是赚不到钱,死得更快。更不用说要长期黏住客户了。在这背后其实首先是对服务人员的数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傅彦生觉得95081目前已经在服务质量把关上做到了一定的标准化,接下来该更进一步了。在将来大家都在拼服务质量时,能为95081树立起另一道防线的,就是突破中介、撮合的思路,在服务方式上做转变。
“懒人经济”一直被认为是O2O创业的原动力,但傅彦生认为这是很低端的,“更高层次的应该叫品质经济,就是把家里日常的琐碎事外包出去,让人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多做一些更感兴趣的事,这样来提升生活的品质”。他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位阿姨准备好早餐,然后太太和先生各自去上班,有司机接送女儿上下学;晚上太太回到家陪女儿,先生应酬完之后有代驾司机帮忙开车送回家;每天有保姆采购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做成不同风味的菜肴;另外,不定期会有保洁小时工来对家里进行大扫除。
2014年初,95081在北京市场推出免费管家服务模式,通过门店与管家链接家庭服务需求,由管家来做打包性的解决方案。客户只需对每一个服务项目支付相应的费用,管家则全程免费提供服务对接,所有对接的服务项目由95081提供并负责全程监管。
这种模式要深入家庭内部,发掘需求,帮助其制定提升生活品质的解决方案,并负责执行。“很多人的需求是不明确的,一定要用管家模式,站在客户的角度,把客户的隐性需求显性化,而不只是简单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接上就完了。”傅彦生说。
管家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对95081全部服务资源的调用,包括保姆、月嫂、小时工、家电维修、代驾等在内的家政服务,陪护、康复锻炼、养老产品等在内的养老服务,此外还有新鲜蔬菜配送。傅彦生觉得95081现在的服务人员与服务项目储备,以及产品标准化程度和体系支撑,已经可以支撑起这种服务模式。
服务质量是“煲”出来的
家庭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既是机会,也是陷阱。95081在这个过程中做过“加法”也做过“减法”。
在2012年时,傅彦生曾试图大力发展物流和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但很快就做了业务调整。其实,借助密集的线下覆盖和人工,物流实际上已经成为95081的一个优势,完全可以做到“最后五百米”的物流,但它还是选择主要做生鲜蔬菜配送。选择标准就是,先满足最刚需高频的部分。由于餐桌安全被用户提得太多了,95081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甚至把生鲜蔬菜配送揉进了月嫂服务当中。
目前,95081的服务品类主要还是以月嫂、保姆等为主,而维修、配送等则作为补充的服务项目。北京一些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即使有需求,也暂时不接。“这是个长痛和短痛的问题,损失这些业务收入也是为了未来能做得更好。任何一个公司,首先还是要专注,必须得有几个主打的服务或产品品类。”在城市布局上,95081目前也主要是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
直至这个阶段,傅彦生才开始觉得95081逐渐走上了家庭服务O2O的正轨。“生活服务的品质是‘煲’出来的,而不是宣传炒作出来的。人和服务的价值要靠一点点的规范管理和培训去沉淀,所以,只能是先慢后快。只有当达到了一定的产品化服务水平的时候才能够快起来。”
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家庭服务业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家庭服务(保姆、月嫂、护工、保洁等)、社会养老、医院护工、社区服务等。
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妇女地位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家庭服务业最早起源于80年代初期。2009年,随着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家庭服务业正式纳入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60多万家 ,从业人员1600多万人,每年创造经济价值2400万亿元。但总体来看,我国家庭服务业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服务机构组织化程度低,整个行业仍然面临小、散、弱的局面,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居民出于质量和安全考虑,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又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三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部分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遇到大的经济纠纷,或欠账不还,或溜之大吉,影响家庭服务业的整体声誉。四是专业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家庭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大部分上岗前未接受正规培训,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五是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自治区2011年出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后,一直没有大的动作。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各盟市的发展也参差不齐。从近年来各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影响家庭服务业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城市的人口规模;二是居民的实际收入;三是外来人口的数量;四是当地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包括政策措施及舆论氛围等。目前,自治区开始实施的只有呼市、__、乌海和鄂尔多斯四个地区,由于乌海和鄂尔多斯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家庭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呼、包二市。呼市虽然在城市化率和居民收入方面与__相当,外来人口也与__接近,大约为60万人,但在发展环境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宣传和投入力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从全自治区来看,无论是制定政策、配套措施、资金投入,还是加快推进、取得实效等方面,__市都是做的最好的。
自2012年10月《__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市人社局连续出台6个配套文件,认定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41个,建立社区家庭服务工作站25个,培训家服人员近5000人,启动家庭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家庭服务呼叫电话96200,成立了__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目前,全市拥有家庭服务企业367个(90%集中在市四区),其中,从事家政服务的219个,社区服务的80个,其它服务的(养老托幼、病患陪护、物品配送、家庭教育等)68个。从业人员9076人,年营业额1.43亿元。2013年,__市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城市。__市瑞洁物业公司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全国“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包钢万开物业服务公司、好帮手家政服务公司__分公司、__市新世洁物业服务公司、__市滨河老年公寓、__市万帮家政服务公司和__市祥和老人关怀院等被确定为全国“千户家庭服务企业”。从总体发展态势看,__市已走在了自治区的前列。但是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地域和自身经济的影响,各旗县区发展不平衡。二是各旗县区在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没有突出各自的亮点。三是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一方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家庭服务业;另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家政企业的信誉,赢得用户的信任。
__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__】43号),对发展家庭服务业提出发展目标和扶持政策:
发展目标:到__年,建立完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家庭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从业人员数量显著增加,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到2020年,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能够基本满足家庭的服务需求,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扶持政策:一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二是要求各级政府在服务、融资、财税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三是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家庭服务保险产品。四是制定土地使用总体
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家庭服务业发展需求,在供地安排上适当向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机构倾斜,城市新建居住小区要预留规划面积,优先考虑家庭服务业站点发展的需要。五是完善价格政策,使养老服务机构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其他家庭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不高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__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__】83号),提出发展家庭服务业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
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形成基本适应社会需求的家庭服务市场、规模化的经营机构和服务网络体系;使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基本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家庭服务消费需求满足率达到60%以上;培育和壮大有实力的家庭服务业经营机构20家以上,建设家庭服务业示范培训基地10个以上,培训家庭服务人员10万人以上,新创造经营岗位8万个以上。
扶持政策:一是财税支持,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二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支持。三是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四是将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家庭服务企业,加大融资等方面支持力度。
__年10月,__市政府制定《__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包府发【__】138号),提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工作目标和扶持政策:
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积极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基本建立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每年建立社区家庭服务工作站10家,培育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认定家庭服务业定点技能培训机构25家,其中建设基础条件好、培训质量高的示范性培训基地2家,累计培训家庭服务人员1.5万人以上,新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
扶持政策:一是制定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加大对家庭服务企业的融资支持。二是落实有关税收政策。三是鼓励各类人员创办家庭服务企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对已创办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每吸纳一名就业困难人员,给予2个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安置补贴。四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给予社保补贴。五是鼓励培训机构开展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给予每人800—1000元的培训补贴。六是培育家庭服务业品牌。七是强化就业服务,重点城区要成立家庭服务工作站,建立企业、用户和社区的三方联动家庭服务模式。八是建立家庭服务公益性信息咨询平台,设立家庭服务热线,整合家庭服务资源。
__区是五十年代依煤而建的一个工矿区,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因素,家庭服务业始终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最近十年,__矿务局搬迁以后,我区人口锐减,家庭服务业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全区人口3.5万人,劳动力不足2万,辖区内仅有3家家服企业,1家劳务公司在滨河新区,2家物业公司在什桂图新区。旧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足100人,多为散兵游勇。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日常维修(家电维修2家4人、手机维修7家16人、钉鞋3家3人、配钥匙2家3人)、美容美发(9家14人)、裁剪缝纫(2家5人)、衣物干洗(1家2人)、擦玻璃(约10人)、各类搬运(约20人)。服务方式主要为临时计件。运作模式主要靠亲朋好友介绍或“站桥头”招揽。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家庭。家庭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其他旗县区,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口总量少,且人员懒散、素质偏低、择业观念落后,从业人员严重缺乏。二是居民收入较低,消费观念滞后,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不大。三是发展环境较差,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提供保障措施,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随着什桂图新区的建设和搬迁,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
作为一个新的移民城区,什桂图新区发展家庭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紧邻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有望纳入市区发展框架,对市区及外来人员有较强吸引力。二是环境优势,远离闹市,自然生态,悠闲安静,空气质量高,人居环境好,宜居宜业。三是新区优势,新型城区,崭新布局,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备,且无工业污染,可充分利用旧区已有的资源和已形成的产业规模反哺新区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量,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也存在先天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人口方面,全区人口总量少,居民生活质量差,消费水平低,人员闲散、懒惰。这些既不利于购买家庭服务,也不利于从事家庭服务。二是设施方面,新区基础服务设施从零开始,建设投入压力巨大。三是经营方面,没有基础,没有经验,发展家庭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摸索、借鉴和总结。
目前,从全国、全自治区及全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主要在完善政策和鼓励措施等宏观方面加快了节奏,具体到微观如何发展家庭服务业,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宜从微观入手,选择有效载体,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总体思路:以建设“孝园”养老基地为载体,以孝文化宣传为亮点,以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为动力,大力实施“移民战略”,推动我区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
按照以上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借鉴“校园经济”的模式,充分发挥什桂图新区的区位
优势、环境优势和新区优势,以宣传孝文化为切入点,以养老小区、养老公寓、养老院为载体,配套建设孝文化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康复中心,率先在什桂图新区建成自治区首家以养老、尊老、爱老为核心的“孝园”养老基地。通过建设功能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加大养老基地宣传力度,吸引老年人入住“孝园”。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孝园”初具规模,并逐步成为__新区的城市名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共同打造“孝园经济”。
__区近年来随着矿务局搬迁和棚户区改造,总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未来什桂图新区的移民搬迁,如果只局限于__原有人口的迁移,势必造成人口更加分散,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要树立大移民的思想,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吸引全市、全自治区乃至全国更多的人移民__新区,最大限度地积聚人气,提高新区人口增量,为发展家庭服务业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解决好居住、购物、交通、医疗等基本问题,发挥“孝园”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什桂图新区养老。二是要积极探索提供保障性住房或廉租房的可行性,以价廉物美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移民什桂图新区。三是要引进和发展上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比如:24小时呼叫服务、定期体检服务、入住老人市区原有住房的租赁服务等等,让养老不仅成为快乐,更能创造效益,从而不断增加吸引力。
通过降低门槛、减免税收、提高待遇、奖励扶持等措施,
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鼓励个人从事家庭服务,鼓励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素质,壮大队伍,为“孝园经济”提供人才和服务保障。当前,我区要在__市家庭服务业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 一要降低家庭服务业创业门槛。个人从事小型家庭服务(小家电维修、缝纫修补、管道疏通、卫生保洁等)的,可不办理营业执照,只需向所属社区备案。申办家庭服务企业的,不受最低出资额限制。
二要想办法帮助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解决服务场所。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企业减免税收,并按吸纳人数,制定标准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奖励补贴。
三要政府出资设立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奖学金。凡在新区参加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补贴。
四要确保家政服务员稳定就业。进入员工制企业的家政服务员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社保待遇,每月工资由家庭服务企业按时支付。有业务的时候,按市场指导价支付工资,没有业务的时候,按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是要以劳务市场为载体,通过全方位服务,广泛积聚“低端人才”。家庭服务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主要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低端人才。当前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从业人员自由散漫,缺乏约束;二是家政企业管理滞后,经常出现供需缺位;三是社会对体力劳动者明显歧视,造成家政服务行业社会地位偏低,后继乏人。因此,发展家庭服务业首先要积聚“低端人才”。积聚“低端人才”,一靠保障,要有一个载体负责提供职业保障和日常基本生活保障;二靠收入,要通过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收入来源;三靠引导,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职业人的观念。通过去粗取精,争取使什桂图新区成为全市最大的家政服务员输入和输出基地。
二是要筹备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通过发挥协会的作用,引导家政企业从人员招聘到用工培训实行规范化操作,并建立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信息库,实现跟踪管理,让接受家政服务的市民安心、放心。同时,重视品牌效益,扶持具有特色的家庭服务企业创建品牌,培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全面提升新区家庭服务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建议成立__区发展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召集人由区人社局局长、区就业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区人社局、就业局、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民政局、经贸局、农牧局、统计局、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工商局、地税局、质监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就业局,办公室主任由人社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就业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组织、综合、协调等工作。同时根据各单位工作业务分工,把各自的职责范围作以明确,制定各部门分工方案,并以区政府文件的形式将联席会议名单及分工方案下发至各部门。
建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和《__市人民政府关于__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2】138号)文件要求,结合地区特点,起草制定符合实际的《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工作目标和扶持政策。
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积极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基本建立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家庭服务工作站3家,培育有实力上规模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4家,建设高质量的培训基地1家,累计培训家庭服务人员3000人以上,新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
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我区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持,鼓励他们投身家庭服务业。创办企业的除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以外,每吸纳一名就业困难人员,补贴1000元;从事家庭服务的每人补贴500元。二是落实有关税收政策,协调工商税务设立绿色通道。三是鼓励各类人员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帮助办理小额贴息贷款。四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给予社保补贴。五是鼓励各类人员参加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给予300元的培训奖励。六是重点培育养老服务品牌。七是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企业、用户和社区三方联动的家庭服务模式。八是加入全市家庭服务公益性信息咨询平台,整合家庭服务资源。
同时根据《实施意见》,分年度、分阶段地制定我区发展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目前重点做好2014年我区发展家庭服务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比如:以养老服务为重点,加快建设“孝园”基地;引进一家大型家政企业,发挥龙头示范作用;政府拨专款设立家庭服务业扶持基金,用于鼓励创办家政企业、提供培训补贴、保障从业人员日常生活及宣传和表彰奖励;建立维护家庭服务人员权益绿色通道,争取使我区成为全市家庭服务人员的输入和输出基地;政府带头购买家政服务消费,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等等。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出台各自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办法。
召开会议具体部署推进发展家庭服务业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打造全区整体联动、各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家政专业 校、行、政、企合作
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莫萨纳指出:“家庭是整个社会的支柱,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庭塑造和养育着我们,如果我们想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就应该从人们的成长地——家庭做起。”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家政服务是一项崇高、时尚的职业,在美国的1600所大学里,有780所设有家政系,在日本的高校大多设有家政学研究所。反观我国高职家政教育,家政专业发展遭遇瓶颈,家政专业路在何方。
一、高职家政专业的现状
1988年6月,我国第一所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专修学校——武汉现代家政专修学校成立(武汉现代家政进修学院前身)。后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广东清远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成立了二级家政院系,2006年四川师范大学成立家政学院。一路下来,家政专业经历了快速扩张、发展迟缓、停滞甚至萎缩的过程,目前,高职家政专业陷入外热内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社会需求旺盛,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家庭服务业,如今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是高职家政专业生源难以为继,一些高职院校家政专业苦苦支撑,一些学校停止招生或隔年招生。笔者以某省2008年至2011年家政专业为例,2008年以前全省有四所高职院校开办了家政专业,到2009年只剩下一所学校开办家政专业。该校2008年家政专业招生35人,2009年招生26人,2010年招生11人,2011年改为隔年招生,也就是说2011年全省高职家政专业在校生人数为37人,2012年该校家政专业志愿填报情况仍然很差。因此,高职家政专业整体上处于下滑之中,生源已成为家政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二、影响高职家政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非盈利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和专业家政服务人员来承担,帮助家庭与社会互动,构建家庭规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以此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家政服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要求日益多样化、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家政服务业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开始出现专业化、产业化的趋势,家政服务由简单的劳务型服务转向知识技能型服务,家政服务学历教育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产生的。
古今中外,为家庭服务、帮助别人料理家务的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在中国人的传统语境里,家政服务就是当保姆,在封建社会里,这种角色被定位为佣人,佣人就是伺候人的、不体面的工作,在人格上不平等。这种观念在现实社会中大有市场,这是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家政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菲律宾,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菲佣和英国管家已成为世界家政服务两大品牌,这与国民传统习俗和职业观念是分不开的。某校家政专业订单班,毕业后集体送到某沿海城市就业,分散到各个家庭,有2/3的人坚持不到三天,坚持一周的有三人,坚持两周的只有一人。
(二)家政行业门槛低。
目前,家政服务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操持家务(如买菜、做饭等)、照管儿童、护理老人、护理孕妇、产后新生儿、保育婴幼儿、护理病人等家务家政服务工作,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城市郊区的农民、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农村妇女。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妇女是家政服务人员的主力,年龄在18-55岁居多,文化层次从文盲到硕士生,各种学历层次的人都有。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组织化程度低,通过亲朋好友推荐或一个带一个的方式直接和雇主发生关系,家政从业人员流失大,很多从业人员没有把家政服务作为一个职业或岗位来看待,只是一种暂时的谋生手段,更难把做家政当成事业来对待。家政企业良莠不齐,家政企业更多的是扮演中介角色。2012年,成都市96118家政服务平台对成都家政服务业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成都家政行业中,个体经营户和无证经营户比例超过64%,连锁企业只占12.8%[1]。高职家政专业的学生到家政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们眼中的家政服务企业及行业现状使得他(她)们的职业理想大打折扣,都纷纷表示以后不会从事家政行业的工作。
(三)高职家政专业生源单一。
目前,高职家政专业生源主要还是普通高考学生。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比较高,选择读家政专业觉得没有面子,就是喜欢家政专业,但在别人眼里,家政就是当保姆,世俗的眼光使学生没有那份自信,学生专业自卑感非常强烈。笔者作了一次关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示满意的占10.9%,认为前途迷茫的占67.3%,不满意的占13.9%,表示对专业厌恶的占7.9%。
(四)高职家政人才培养脱离了社会需要。
2000年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创办家政专业,取名为家政学,当时是为了培养家政教育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2005年教育部对这个专业做了调整,专业名称改为家政服务,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家政从业人员[2]。我国将家政服务分类为:职业保姆(有初、中、高之分)、涉外保姆、高级管家、育婴早教师、钟点服务、幼教保育师、家教外教、水电维修、管道疏通、清洁清洗、搬家服务等,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有育婴师、营养师、家政服务师。
家政行业发展初期是粗放型的单一发展模式,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请保姆、找钟点工、开洗衣店、找家庭教师等,家政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交的频繁,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对家政的需求增多,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增多,要求也提高了,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进入家政行业发展的多元化时期;后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社会分层和分工进一步细化,家政需求向高端化发展,高级的专家管理型服务也顺应需求而诞生,如高级管家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顾问等,只是管家这种称呼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而人们比较避讳,这是家政服务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时期。
高职院校开设家政专业是基于强大的市场需求,但对市场具体需求的认识不到位,家政行业各类业态不整合,加之家政专业是新兴专业,涉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还未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高职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和教学内容是一些技能和知识的拼盘,重视家政服务的技能性,轻视家政学的系统性,对于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提高人类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体现不够。
三、高职家政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该文件指出:加强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将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员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规划并抓好落实。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合作,建立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目前,有1994年6月成立的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是全国家庭服务业的行业性组织,家庭服务业的主管行政部门是国家商务部,这些机构与家政教育关系密切,因此,建议成立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家政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建设标准,教材课程体系创新,教师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实践,技能大赛和教学质量评估。家政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支持,接收学生实习,实现资源整合、人才共育,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高职家政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改革家政专业招生制度和培养方式。
在家政专业开展“知识+技能”选拔试点、单独招生、注册入学,家政专业的生源除中职学生、普通高中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的同等学力者,以及向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开放。通过半工半读、课程学分转接、学分银行、以证代考等培养方式,搭建家政专业学生成长的立交桥。同时,积极开展家政专业的继续教育。
(三)建立家政服务专业群。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养老方式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家庭服务和养老需求多样化,家庭服务业业态也呈现多样化,如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社区照料服务、社区日间照料等特色化的家庭服务。因此,建立相应的专业很有必要。目前,高职高专专业目录里有家政服务、家政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等专业,但家庭理财、家庭教育等专业还未开设。
(四)学校、社区、企业协同育人。
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是家政企业的员工,家庭或雇主接受企业员工服务,这就形成了企业、员工、雇主三者之间的关系。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家政从业人员并非是家政企业的员工,双方未建立合同或雇佣关系,因此,应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组织化程度。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雇主或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政服务行为很大程度上在社区发生,家政就成了社区管理的参与者。高职院校一方面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从事家政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另一方面也承担为企业员工再培训的职责。高职院校在开设家政学历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在师资、教学资源、研究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为家政企业、社区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服务,同时,政府的培训项目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让社区、学校、家政企业共同培养家政服务人才。通过政府、学校、行业、社区、企业协同育人,把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与家政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家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家庭服务体系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一、做好家庭服务业发展有关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
(一)编制实施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残疾人康复及托养服务和物业管理建设规划,推动家庭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残联参加]
(二)调研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工商局、区残联、区妇联参加]
(三)加强家庭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由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该项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适时组织召开一至两次联席会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二、完善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四)制定出台鼓励家庭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稳定就业岗位奖励等具体操作办法,并抓好落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五)抓好对家庭服务机构的自谋职业扶持金、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创业政策的落实,规范申领程序和要求,严格资金发放和管理,不断加大对创办家庭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六)落实扶持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区财政局牵头,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七)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面积达标建设纳入区政府工作计划目标。[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发展改革局负责]
三、开展家庭服务业就业服务
(八)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培育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服务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对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九)增设“家庭服务”窗口,定期举办家庭服务业企业招聘专场洽谈会,为家庭服务业企业免费提供服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参加)
四、支持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十一)积极引导家庭服务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实现经营上规模、服务上质量、管理上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十二)扶持和培育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树立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培育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企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五、探索推动家庭服务重点业态发展
(十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把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作为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任务,鼓励和支持社会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服务需求。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规范残疾人社区、居家托养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扩大残疾人社区、居家托养数量。[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残联牵头,区财政局参加]
(十四)扶持建立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力争使 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的家庭服务机构数量和规模都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服务业发展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十五)探索研究病患陪护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鼓励各类家庭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发展和规范病患陪护服务。(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六、建立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十六)建立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孵化平台促进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集中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所、办公设施及物业管理,初步形成开发区家庭服务机构群,通过政府引导和规范,逐步形成产业联盟,成立行业协会,从而达到规范、发展家庭服务业的目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七)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有志于家庭服务业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储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八)对家庭服务业所涉及的创业孵化和行业发展扶持政策“打包”,形成扶持政策“一站式”咨询、办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凸显政策实效,增强对创业者的吸引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十九)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员以及向家庭提供服务的卫生保洁员、室内水电暖及管道维修人员、入户理发员、家庭营养与保健员、育婴员等为重点,依托区技工学校和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等,探索供需合作的培训模式,使有培训需求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都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二十)组织开展家庭服务机构专职教师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技能和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进行授课辅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一)在区服务业培训基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训设备,建设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能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二)积极参加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拨培育一批家庭服务明星,扩大家庭服务业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局、区妇联参加)
八、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
(二十三)加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管理,开展职业道德、行为礼仪、法律、安全、卫生等知识培训,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参加)
(二十四)加强家庭服务业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经营行为,指导做好服务矛盾纠纷的处理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民政局、区残联负责)
九、完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二十五)实施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在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中加载家庭服务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逐步实现信息服务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参加]
十、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十六)协调商业保险机构开办针对家庭服务业、以从业人员和家庭服务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商业综合保险业务,推行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等险种,防范和化解风险。(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七)推动有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将家庭服务业中的团员青年纳入社区和街道团组织。通过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维权热线等方式,发挥妇女之家等组织的作用,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负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二十八)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的调研并适时公布,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逐步提高家庭服务行业劳动者工资水平。依法处理家庭服务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查处家庭服务企业侵害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的行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十一、大力开展家庭服务业宣传工作
(二十九)落实全国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和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暨创建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活动经验交流会会议确定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在全区开展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和模范个人认定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家庭服务业单位和个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家庭服务业单位和个人奋发进取,使大企业做大做强、小企业做专做精,带动更多城乡劳动者从事家庭服务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家政服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同时还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济南市“阳光大姐”把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担当起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的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服务业成功之路。
济南“阳光大姐”创办于2001年10月,隶属于济南市妇联,在我国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大量下岗女工再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如今,已走过十一载,历经几次重大蜕变,由起初隶属于妇联、靠行政推动的以安置下岗女工再就业为主的服务性社会组织,发展到以遵循市场规律,打造出知名品牌的现代企业主体。“阳光大姐”一方面坚定不移的走市场化改革之路,在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中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自觉服务社会中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立以来,共培训11.4万人,安置就业72万余人次,为48.7万户家庭提供了服务,为家政服务员创造收入5.3亿元。“阳光大姐”被认定为中国家庭服务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代表中国企业向世界首份基于ISO2600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阳光大姐”以责任加爱心的服务理念,以担当社会责任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实践历程,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为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
(一)应社会就业之需,拓展女性就业空间
“阳光大姐”的员工队伍以三类人群为主,即下岗女职工、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和女大学生。解决这些女性的就业问题,既是民生之需,也是社会之需。计划经济时期,济南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企业职工数量庞大。从80年代改革开始到90年代末,下岗女职工人数逐年增加,下岗女职工就业问题已成为当时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阳光大姐”应时代需要而诞生,为解决当时大龄困难女职工就业做出突出贡献,为城市下岗女职工转型就业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进入新世纪,济南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出现大批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型就业,其中女性占有较高比例,主要包括:城市近郊失地农村妇女、农村自由外出打工妇女、随丈夫流动打工妇女。这些农村妇女与男性比,在城市生存能力差、专业技能单一、文化层次低。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阳光大姐”应时代之需,大批吸纳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为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而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阳光大姐”再一次应时代之需,开辟了需要高层次文化水平从业的专业“育婴师”等职业,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值得探索的新路。如今,在阳光大姐的员工队伍中农村女性约占60%、城镇下岗女工约占30%,女大中专生约占10%。
(二)应社会民生之需,拓展家政服务领域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品质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保洁、陪护、配餐等家政服务进入家庭。另外,人们对独生子女抚养教育观念逐渐改变,对婴幼儿的专业护理和早教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社会对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不仅是社会所急需,也是企业之责任。“阳光大姐”及时开拓服务项目,由最初的单一的保洁服务相继开发出“母婴生活护理”、“养老护理”、“家务服务”、“医院陪护”四大模块,并将其细化为12个门类、31种家政服务项目。服务领域也逐渐向多元化延伸,开发了“母婴用品配送”、“婴幼儿早期教育”等十余个领域的相关配套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形成了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为满足社会家政需求做出突出贡献。目前,阳光大姐在济南家政市场占有率达85%。其中“母婴生活护理员(月嫂)”、“育婴师”等已成为济南市场的品牌服务项目,长年供不应求。
二、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副作用,对环境污染的消极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起,用经济、社会和环境参数为基础来衡量企业表现,以此来期望在这个框架下实现人类、环境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相互依托与平衡。如今,在全世界,能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内容,其中包括员工权益、消费用户权益、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社区参与等。而能否践行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则考验着一个企业的勇气和魄力。“阳光大姐”审时度势,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追求,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并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09年首个被认定为山东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达标企业。2011年,中国首个基于ISO26000国际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项目在济南启动,“阳光大姐”以自身为蓝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真梳理总结,形成了我国第一份基于ISO26000国际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于2011年9月26日在北京公开向国内外。《报告》的,既是对“阳光大姐”多年来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检查和认可,也是对“阳光大姐”的一次总结和提升。
(二)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阳光大姐”成长的每一步脚印,无不印证着为政府解忧、为人民群众排难、为千家万户送温暖、为社会和谐尽责任的累累业绩。
对企业员工,“阳光大姐”提倡“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让员工树立平等独立的理念,并在社会认同和法律服务方面为员工创造维权条件。公司参照劳动法为员工提供应有的福利及保障。用户不分贫富和权位,与员工平等接洽。签订用户、服务员、公司三方服务协议,保障员工权益。
对消费用户,“阳光大姐”有一句口号是:您的家庭,我的岗位;您的幸福,我的欣慰。在践行责任的过程中,“阳光大姐”强烈地意识到:一个企业产品再好,如果它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那它最终不会为用户所接受,为用户奉献“责任消费”才是一个企业的最新境界。用户课堂、用户座谈会、用户信息保护、消费者争议补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活动和制度措施,无不体现了对用户的真诚负责。
对其他利益相关方,不论是同行、供应商、政府部门,“阳光大姐”始终尊重各方的利益,坚持利益平衡,公平竞争,共同受益。分别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综合利用培训、座谈会、专题会、职代会、股东会、用户见面会、电话回访、入户回访、意见箱、邮件、网站等方式,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
对环境保护,“阳光大姐”站在ISO26000标准的高度审视,发现家政服务员每天在用户家庭中水电的节约使用、废弃物的分类处理、环保理念的培养传播等,无不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增加了这些内容的灌输与指导。现在,越来越多的员工进家服务时都具备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意识,比如:不用的电器拔下插头,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轻拿轻放降低噪音,日常垃圾分类存放等。这些微小变化,像春风一样徐徐浸入居家服务之中,既提升了员工的环保理念,也惠及了用户。
对社区参与和发展,“阳光大姐”专门制定了《社区发展规划》,组织和号召员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参加社区公益活动。通过社区参与,与社区联手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居家养老问题。通过技术开发,协助社区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把总部的标准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复制到各个社区分店。为帮扶社区弱势、低收入者,“阳光大姐”聘请民间艺人进社区,进行面塑等传统手工艺技术培训,组织社区人员发展蔬菜基地……。点点滴滴,体现了“阳光大姐”将“责任加爱心”的服务理念诠释到极致、落实到实处。
三、把提高社会效益作为引领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
(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一些企业趁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混乱之际,忽视道德信念的价值,狂热地追求物质财富,从而出现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利益的情形;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比由于竞争力低,因此发展中更注重短期的获利,并利用进入成本低、退出壁垒小的优势,于消费者权益于不顾,借产品紧俏之际,大肆抬价。或者以提供所谓“贵族”式服务为名,欺骗消费者,获取暴利。而“阳光大姐”作为家政服务业,属于微利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但是,她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企业经营项目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做。她们坚持为用户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服务产品,不抬高服务价格,并且主动担负起平抑本地家政服务市场价格的社会责任。
(二)将社会责任融入了家政服务
在“阳光大姐”,严格执行不培训不上岗制度,并对除母婴生活护理员以外的家务、医陪、保洁等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岗前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者,持证才能上岗。这一举措,让“阳光大姐”付出了巨额培训费,但换来的是高标准、高水平的服务,换来的是消费者的信任。2010年济南市政府推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解决鳏寡孤独困难老人养老问题的举措。而由于财力有限,政府购买的资金低于市场家政服务价格。倒赔钱的买卖没有企业愿意承担,而“阳光大姐”义无反顾的承担了这一覆盖3000多人的工作。不仅如此,“阳光大姐”还把企业中最优秀、最有经验的员工分派到居家养老服务岗位。这一行为既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赞誉,又赢得了政府的高度信任,有力增强了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近几年来,职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阳光大姐”员工的工资也随着市场稳步提升,而企业管理费始终维持在5%不变,这在全市同行业中是罕见的。
关键词:延安市;产业选择标准;优势产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15-03
良好的产业组合能够带动整个城市的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其中,优势产业识别和选择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那些能够具备优势地位的产业而言,通常需要满足特定的技术原则,如关联强度大、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市场容量、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以及能够发挥本地拥有的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等。因此,本文围绕优势产业的技术特征,通过设定产业选择标准,对延安市主要的传统产业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选择标准
对于确定未来延安市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集群,需要先梳理出相应的重点产业,在此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构建产业集群,而对于重点产业的选取则需要从发展基础、成长速度、利润水平、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产业转入的可能性以及地方政府的战略愿景六个角度来理解,其中发展基础提供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成长速度可以衡量产业发展潜力,利润水平则用来体现该产业的成长空间,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反映该产业在区域的影响力,相关产业转入的可能性反映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配套环境,而政府的战略愿景则用来衡量政府的资源倾斜(包括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1.发展基础
重点产业的选择和主导产业的形成,取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而且考虑到五年规划的短期性,很多要素并不能实现快速转换,因此发展基础构成了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具体地,考虑数据可得性和一致性,使用该产业营业收入占延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2.成长速度
除了发展基础这一因素,还有一部分产业虽然发展基础较差,但是成长速度很快,这部分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生产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转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带动地区经济结构的转换。具体地,使用该产业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发展潜力。
3.产业利润情况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产业发展是经济主体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抉择,当某个产业利润率水平持续上升,说明该产业存在发展空间;而当某产业利润水平开始下降,则表明该产业成长空间有限。具体地,通过考察特定产业的利润率水平来衡量产业发展空间。
4.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除上所述,重点产业还必须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些产业尽管规模和速度在当地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其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同类行业中影响力却不断增加。具体地,使用该产业营业收入在陕西省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进行衡量。
5.产业转入的可能性
根据自身情况,围绕国家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结合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现实资源,考虑相关产业转入的可能性,具体地,采用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进行赋分。
6.地方政府的战略愿景
即使在发达国家,政府仍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适时适度采取措施对相关产业发展给予影响与支持,确实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地,根据延安市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赋分。
二、备选产业分析
根据上述产业选择标准,对延安市主要传统产业(包括餐饮、酒店、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及仓储、建筑房地产、装备制造、食品、建材、手工艺、医药、家政服务)逐一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赋分,为下一步确定重点产业提供依据。
1.餐饮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餐饮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1.97%,在所有产业中增速最高;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97家增加到2014年的296家,净增加199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 285人增加到2014年的5 445人,增加就业人数4 160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0.09%上升到2014年的0.25%,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0.29%上升到2014年的0.7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餐饮业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但是餐饮业的利润率却在下降,从2010年的13.83%下降到2014年的13.75%。
2.酒店产业
2014年延安市酒店业企业511家,相比2010年的385家净增加126家;酒店产业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4 802人增加到2014年的7 830人,增加就业人数3 028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31 411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90 342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0.35%上升到0.65%;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20 005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29 832万元,年均增速达到23.57%,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36%上升到2.02%;与此同时,酒店产业的利润率也在上升,从2010年的13.60%提高到2014年的16.21%。
3.批发零售产业
2014年延安市批发零售业企业2 724家,相比2010年的2 034家净增加690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29 207人增加到2014年的33 125人,增加就业人数3 918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179 429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374 256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2.03%上升到2.70%;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869 86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 851 023万元,年均增速达到20.78%,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9.82%上升到9.35%;但受新兴电商的冲击,传统批发零售产业的利润率不断下滑,从2010年的11.63%下降到2014年的10.06%。
4.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2014年延安市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企业294家,相比2010年的242家净增加52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6 912人增加到2014年的8 059人,增加就业人数1 147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116 497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41 889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32%下降到1.02%;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390 67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529 334万元,年均增速为7.89%,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4.41%下降到3.82%;尽管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其利润率有所上升,从2010年的14.12%提高到2014年的14.95%。
5.建筑、房地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建筑和房地产企业数量从264家增加到401家,净增加137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2 827人增加到2014年的16 233人,增加就业人数3 406人;增加值从2010年的191 053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430 759万元,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2.16%提高到3.11%;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652 518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 559 897万元,年均增速24.34%,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7.37%提高到11.25%;但是受资源型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房地产价格回落,相应的其利润率亦有所下滑,从2010年的13.23%下降到2014年的12.61%。
6.装备制造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从432家整合到335家,经营主体减少97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3 432人增加到2014年的4 269人,增加就业人数837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83 932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64 425万元,年均增速为18.31%,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0.95%上升到1.19%;在陕西省装备制造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0.32%上升到2012年的0.59%;但是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红利,以及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延安市装备制造产业利润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10年的10.73%提高到2014年的12.59%。
7.食品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食品企业从1 396家增加到1 695家,净增加299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7 369人增加到2014年的11 045人,增加就业人数3 676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22 754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02 530万元,年均增速为25.29%,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39%增加到2.18%;在陕西省食品制造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1.39%上升到2012年的1.52%;受国内消费升级对高端食品需求增长的拉动,延安市食品产业利润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10年的11.62%提高到2014年的13.49%。
8.建材产业
2014年延安市建材企业627家,相比2010年的500家净增加127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1 192人增加到2014年的11 335人,增加就业人数143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38 831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68 308万元,年均增速为17.91%,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1.57%增加到1.94%;在陕西省建材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3.64%下降到2012年的2.69%;尽管如此,但产业利润率却从2010年的12.36%提高到2014年的15.22%。
9.医药产业
2010-2014年延安市医药企业从1家增加到2家;吸纳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112人增加到2014年的449人,增加就业人数337人;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2 535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8 378万元,年均增速为34.83%,占GDP的比重相应地从0.03%增加到0.06%;在陕西省医药产业中所占比重则从2010年的0.13%上升到2012年的0.28%,产业利润率从2010年的6.00%略微下降到2014年的5.58%。
10.手工艺产业
在手工艺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延安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用传统民间手工艺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手工艺品合作组织日益壮大。粗略统计,延安市具有一定手工艺品制作能力的妇女达10多万人,其中以安塞县、延川县、延长县、洛川县最具代表性。在当地妇联组织下,各合作社定期为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妇女提供手工艺术培训,学成后她们既可专职创作,也可在种地干家务活之余创作,合作社则负责产品的开发、包装、销售等。目前,延安共成立了各类手工艺品合作社13个、公司3家,培训妇女手工艺骨干1 000多人,推动了延安手工艺品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和规模化,进一步提升了延安市的文化软实力。
11.家政服务产业
随着延安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延安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服务于个人或家庭的新兴行业迅速发展,同时面向一般居民家庭和个人的保洁、保姆等家政服务以其低成本投入吸引了众多创业者,许多新开办家政服务公司将目光瞄准了这一巨大的个人市场,开展诸如居室保洁、新房开荒、清洗家电等针对个人或家庭的业务。在延安市家政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拓宽市场发展思路,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家政服务企业效益和从业人员素质,增强家政服务行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建立和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制定行业行规及公约,规范家庭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2013年12月,延安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首批会员单位51家,涉及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社区卫生服务等各类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别,为延安市家政服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重点产业确定
通过对延安市传统产业的分析,探讨相关产业未来发展态势,结合延安市在陕西省的主要功能定位以及延安市的经济运行情况,从延安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成长速度、产业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相关产业转入延安的可能性、地方政府的战略愿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表1),结合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形成的一般规律,确定酒店餐饮、现代物流、建筑房地产与建材、装备制造、食品产业作为延安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重点方向,对于手工艺和家政服务业则可以考虑作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对待,并不一定要按照产业集群化的方式进行。
1.酒店餐饮业
根据上面的分析,餐饮业得分为三颗星,酒店业得分为四颗半星,考虑到延安市的实际情况,以及餐饮酒店产业的自身关联关系,拟将餐饮酒店业一起作为延安红色文化大旅游战略的重要环节,在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上协同推进。
2.现代物流业
如上所述,批发零售业得分三颗半星,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得分三颗半星,考虑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传统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因此,拟将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一起整合为现代物流业,如此不但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还可以集中资源共同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传统物流产业运行效率。
3.建筑、房地产与建材业
在上面的分析中,建筑、房地产业得分四颗星,建材业得分三颗星,由于建筑、房地产与建材产业之间的天然关联性及其之间的相互依赖,拟将二者合并作为延安市“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如此既可以集中有限资源,又有利于政策的协调统一。
4.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根据上述标准得分为四颗星,是延安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环,亦是推进延安市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延安市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通过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实现技术的跃迁。
一、工作目标: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力争年内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依托中央商务区、1919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节庆会展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亿元;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以上;加大对餐饮业的培育力度,推动餐饮业持续发展力争营业额同比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品牌连锁经营,鼓励连锁企业新建或改造品牌连锁店10处。
二、工作措施:“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开展四项活动”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全面提升服务业对我区经济贡献度”这一中心,充分把握好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形势,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坚持两条主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实现有效招商,力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1、汇总梳理全区资源载体,对全区各服务业重点项目进行摸底,建立、完善全区服务业定向招商项目储备库;及时掌握全区各招商部门项目进展情况并定期上报;定期编写定向招商简报。
2、大力宣传推介区招商资源,定期举办定向招商项目推介会。积极筹备各类定向招商推介活动,对外宣传推介区闲置资源载体,召开区定向招商项目会,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提高全区招商载体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中介服务业招商推介会,重点围绕中介服务业载体项目,吸引高端服务业入驻区。
3、抓住“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全力引进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行业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吸引都市科技型、总部经济、城市金融、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的高端企业入驻。
4、结合市服务业定向招商产业指导目录,有针对性的筛选,确定重点产业,力争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围绕我区现有资源优势,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优质项目;根据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进度,对香港台湾等地有针对性地召开定向招商会,提高引资水平,带动全区经济更好发展。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对接项目落实。
1、调海关、大港海关等部门,督促企业尽快完成项目规划,做好项目备案,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启动中国国际商品(保税)交易中心项目,确定保税仓库经营模式,配合企业做好交易中心的招商引资工作。
2、配合企业打造1919设计之都,吸引文化创意类、都市科技类企业知名商家进驻园区,结合建设情况,广泛联系国内甲等资质设计院、大中型设计院和工业设计公司,收集相关信息,确定意向客户并紧密跟踪联系,引导1919创意产业园进行升级换代。
(三)、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研究国家、省、市各级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结合区情,制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见。
2、拜访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专业高校,了解要素市场概念,掌握发展动向,制定扶持政策,确定投资主体和经营场所,探索建立要素市场。
二是加快社区商业和家政服务业发展。
1、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办事处和社区摸清现有业态和发展空间。主要摸清我区社区商业,商业网点、连锁便利店、家政服务、餐饮业企业基本情况,制定《区社区商业发展意见或家政服务发展意见》。
2、协助成立区餐饮协会,制定《区餐饮业发展意见》。
三是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
1、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区现代中介服务业发展意见及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市经信委、商务局、服务业发展局等相关经济部门组织的各类中介服务业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介已确定的招商对象,走出去,上门招商,吸引各地知名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2、积极与市经信委等部门对接,拜访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细化中介分类,寻找行业发展突破点。摸清全区高端写字楼现状,确定一处载体,打造中介产业集聚园区。
(四)、抓好四项活动
1、全力打造区服务业发展局“暖心工程”品牌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联合岛城知名企业深入区“偏、远、散”的社区,积极开展以配送及宣传为一体的放心菜、放心面和放心肉制品为主要内容的“三放心”进社区活动。
2、在全区开展创建绿色消费示范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农贸市场、商场和便民店,以社区课堂和户外文体广场为平台,大力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社区课堂教、行家讲、网上谈、台上演、家中送和实地看,做到绿色消费知识随时讲、人人知,对创建活动中获市示范社区的给予一定奖励。
3、开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活动。
一是以社区服务推动土地流转。社区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选调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蔬菜经营技术的社区干部专门主抓土地流转工作,同时,严明职责,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先后以层层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展开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政策氛围。社区通过干部带头,联组包户、走访群众、鼓励居民流转土地。并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二是以产业协会指导流转土地经营。在社区的指导下,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吸收协会成员100多余人,协会定期组织成员开展技术交流和帮贫扶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居民纷纷自愿加入协会,协会成员数量不断壮大。协会的指导作用为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支持。三是以经济大户带动流转土地经营。社区对土地统一租赁,对社会公开广泛招标经营人才,涌现出了宋文华、郑安军等10多个经济大户,成功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草霉、花卉、礼品西瓜基地。经济大户宋文华通过草莓与礼品西瓜轮作,亩平年收入达3万多元,在社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社区积极发挥土地流转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以大户带动促发展,吸引居民自觉开展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2.创新服务措施,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投入。首先是搞好硬件设施。该社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向市县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400多万元,为蔬菜基地新修硬化公路3.5公里。修建完善了蔬菜基地灌溉、大棚等系列设施;其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社区聘请技术专家,在群众中免费培训指导,免费为居民提供良种育苗等措施,另外,积极联系信用部门,为居民提供资金支持,为有创业志向、有经营技术的大户解决资金困难。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社区鼓励居民依托城区优势,向物流配送、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转移,积极开拓创新服务行业,社区共转移劳动力700多人,每年劳务经济收入达1500多万元。社区通过转移劳动力,增加土地流转面积达500多亩。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社区认真开展工商业者养老保险和贫困人口的低保、医保工作,确保劳动力转移群体安心创业。对社区60岁以上且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认真为他们算好账,搞好土地流转,并积极采取社会保障措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心流转土地。
3.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