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视觉艺术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视觉艺术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视觉艺术的含义

第1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汉字;图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95-01

一、汉字的渊源

汉字的原始雏形也是图画,从皇帝时期的仓颉造字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再到秦汉时的小篆、古隶和宋明时的印刷字体,直到我们现在常用的宋体、黑体、仿宋、综艺、琥珀、圆体等,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的观念而产生的,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那就是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二、汉字的构成

中国的文字,是由象形、指示、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文字组成,即人们所说的“六书”。现代汉字设计,基本都是按以上六种和印刷体中的老宋、仿宋、黑体等体例,进行演变加工得来的,重点要掌握每个字的基本笔划及有规律性的组织变化,考虑笔划间的空隙均衡使设计的商标;广告、标题、或包装装演,既得体又美观大方。设计形象性和装饰性的美术字,变化要自然适度,切忌过分夸张。因为过分的夸张,会显得矫揉造作,其效果会走向反面。

三、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一)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

(二)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

四、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二维中,将文字与字体的设计,插图或图形的创意,文字与插图的编排这三种设计元素或手段综合运用,通过人的视觉感官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是现代人对平面设计这一名词作的基本定义。平面设计也就是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中国人的平面艺术对传承中国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汉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平面设计师,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与能力中的优势基因”,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程度,是外国设计师所不具备的。不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的简约化和概括化表现的汉字,为创意和创形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施展空间,中国设计师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种特征,将作为主题或语言介质的汉字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发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2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数字传媒语境;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

0 引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传播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媒体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在媒体中的发挥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数字媒体,对于数字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对视觉艺术的表现进行创新,才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媒体的需求,同时促进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在数字媒体语境的大时代下,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向虚拟化、交互化、网络化的多元方向发展。本文通过探讨数字传媒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含义和特点,深入的研究关于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

1 数字传媒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基本理念

1.1 数字媒体语境的含义

数字媒体主要是指用数字化的形式来进行信息产生和传播的载体,一般情况下这些载体都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片、图像、声音、视觉等。数字传媒语境主要是人际交往和大众传播的一体表现,主要的特点就是全民都是传播参与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很强,同时还具有时效性。这一传播的平台具有开放性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数字化的媒体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让传播的内容也加丰富,传播手段多元化、受众的范围也得到扩大。数字媒体语境实现了数字化的设计、制作、管理、传播、运营的文化内容,也是国家传播技术、信息服务方面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1.2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理念

艺术的发展和视觉的呈现要以媒介为根本,这就证明了媒介与艺术之间紧密的联系和发展。媒介是能够把新媒体中的艺术,真正的运用到新媒体发展的艺术实践当中的重要载体。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让新媒体的艺术能够得到具体的展现。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就是把设计师的思维产生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效果,然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形成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的含义就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或者部分的应用,具体也是说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在数字传媒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就是指在创造、传播、发展、欣赏的过程中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保证,在不断的批判和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艺术形态。同时在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欣赏的方式和体验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设计者可以利用数字化的设备,对于作品进行创造,最终利用数字化技术产生艺术作品。数字传媒语境下的交互虚拟视觉艺术就是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传播媒介,来向受众展示艺术作品,同时让受众能够有一个参与互动的平台。

2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特点

2.1 交互性的特征

交互性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首先就是虚拟空间,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输入功能、输出设备等和计算机用户来进行互动。其次就是现实空间的表现,利用由传感设备、激发起设备等联合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对于人体的位置、触感和声音等方面进行检测。最后,就是信息的传播以及扩散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终端移动设备能够同时具有信息的发送和接受功能,这些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机互动方面,以此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数字媒体的技术发展为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让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扩散的范围得到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也为人际交流和互动提供了空间体验。

2.2 现实虚拟的特点

现实虚拟的含义就是指通过计算机对于显示世界进行模拟体验,构建出一个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视觉、听觉、触觉体验的三维立体空间。让受众的体验犹如身处在现实世界当中,同时对于虚拟空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观察。虚拟的现实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特殊的体现方式,但是虚拟的现实和真实的世界是处于平衡的状态下,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有相互重叠的部分。现实虚拟的最大特点是满足了受众的参与性和身体感官的体验。

3 数字传媒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

3.1 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相结合

要想让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能够得到发展和创新,就要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本的载体。科学技术和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是相互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视觉艺术提供好的展现平台和创作空间,同时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发展能够为科学技术提供活力和生机。数字传媒语境发展的时代,要求把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为数字传媒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体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这样的方式在生活中具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说电影、电视行业等。在带给观众带来视觉艺术享受的同时,观众可以通过现实真实的感受来理解设计师的理念。高科技的发展给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为新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3.2 进行交互式虚拟艺术的创新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只停留在二维空间,要打破传统的表现方式,加强对于艺术的应用方面的创新。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数字传媒语境下的艺术展现形式为三维立体空间。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艺术理念,通过艺术的想象、虚拟事物的联想利用三维立体的表现方式提供新的艺术形态。运用虚拟的技术改变现实的艺术创作时间,让受众能够同时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体验,从而实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在数字传媒语境下的创新发展。

3.3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虚拟视觉体验需要进行观念的创新

交互式虚拟视觉体验在数字媒体语境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存在创作人员的观念落后的问题。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艺术理念,这样才能够让技术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于艺术相符的设备,为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加强对于观众体验艺术形式的创新,要改变观众心中传统的艺术体验形式,解放受众的思维方式。加强人们对于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了解与思考。为视觉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创新的思想保障。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于数字传媒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研究,可以看出视觉艺术创新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想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视觉艺术的形式。利用和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晓彤.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如何看待视觉艺术的创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1):123-124.

第3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言文字;声音;符号;天书

在今天的艺术实践项目及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于声音语言进行探索实验的作品,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声音在视觉艺术项目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感兴趣。而对于声音语言的运用,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对视觉表达与语言意向之间的问题、关系展开的先锋展览。语言成为当下视觉艺术表现的主题之一,源于人们乐于解析文化含义是如何在语言及其语言符号系统中协调的。2001年,洛娜•辛普森(LornaSimpson)在其胶片装置作品《难以忘怀》中运用了人类的声音,15个屏幕排列成一面显示墙,15个屏幕上显现出15张不同人物角色的嘴,画面上只有嘴,而人物角色的脸并未出现在屏幕中,每一张嘴都在同时唱着一首名为《难以忘怀》的情歌。由于无法看见歌唱者唱歌时身体姿态及其表情,因而我们无法得知歌唱者在歌唱时如何回应歌词及旋律对于个体情感的感染表现。这些只有嘴被剪切了的画面,让我们不能全面只能片面的理解所接受的信息。辛普森的作品在熟悉《难以忘怀》这首歌曲的观展人群中唤起缺失歌词的回忆。2007年,奥德里奇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称为“声音与虚空”的当代艺术展览,其展览大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表现或表达人类的声音。人类语言的声音被运用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样式的作品中。雷切尔•伯威克(RachelBerwick)的作品《MAY-POR-E》是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持续着进行的艺术项目,伯威克在这期间一直训练两只鹦鹉学说一种委内瑞拉的部落语言,在展览上展示的作品正是这两只学习委内瑞拉部落语言的鸟,这两只鸟和一些植物被放置在一个鸟笼内。鸟笼外面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塑料布,用于在观念上暗喻一种因边缘化而遗失的语言。

一、艺术与语言的相互融合

以上展览中出现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样式都是通过语言中的声音部分实现的,而语言中的书面语言与视觉艺术形式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与明确。史前的人类鼻祖创造出了表征物象的象形图案及简单的字符,之后包括古代中国、古代埃及的社会创造了象形文字,个体的象形字符连接起来形成词语或句子后可以传递出更加广泛的信息及含义。与西方社会使用26个字母书写系统不同,亚洲秉承传统的书面语言依然坚持将视觉和语言表征巧妙结合。英语通过26个字母的无数种排列组合,以形成词语的发音及含义。中国的汉字则以大量的单个字符构成,每一个字符都可以表述一个含义,汉字不表示语音,只表述语义,因而在中国不同区域说着不同方言的人们都可以看懂及理解汉字的语义,这种只表语义不表语音的文字识别功能帮助中国实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统一及传承。使用毛笔蘸墨汁书写文字的形形方法及样式,在中国称为书法。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甚至被推崇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当代中国依然盛行不衰,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于可以给书写者提供展示其文人气质的机会,书写的笔法与字的结构变化都能细微地表现书写者的独特之处。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者,策展人张颂仁归纳书法艺术的影响力时说道:“词语借助书法艺术获得了有形的实体,并要求我们将其作为物质性的化身而不是概念性观念或抽象性符号来加以研究。”①在亚洲及其伊斯兰世界中,书法皆被认可为视觉艺术形式,甚至在精神层面上远远超越了视觉艺术形式中的绘画。与亚洲及其伊斯兰世界将书法作为视觉艺术形式相似,欧洲也重视熟练美妙的字体书写,有书写技巧的人往往被人们视为接受过良好教育482016年第12期的人。当下英语国家的书面语主要解释语句的含义,而诗歌则是强调语句的发音美感。当然,在世界文学史中也能发现一些书面词句模仿表征对象的视觉特征。在古希腊、古波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以及16世纪的英国,曾流行过一种非常典型的书面词句模仿表征对象的图形诗,它正是在纸上将诗句排列谱写成特定的图案或者形状。这些在纸面上排列成行的图形诗样式,通过20世纪初法国实验派作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儿(GuillaumeApollinaire)的诗作,以及当代美国作家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er)对于图形诗的一本研究著作传承至今。在20世纪中期五六十年代,瑞士诗人尤金•贡林格(EugenGomringer)突破了传统诗歌线性水平排列的书写模式,发起了被称为具象诗的革新,具象诗着重于用不合语法规范的图案针对字母进行重复,并将字母的字体及颜色的选择也作为拓展语言表征意义的方式方法,同一字母、单词、短语或者短句在页面上的重复出现,直至形成某种抽象形状。1980年以来,美国当代视觉艺术家肯尼斯•戈德史密斯(KennethGoldsmith)在绘画作品中就词语如何能够摆脱传统文本的线性排列作了革新式的实践,在这个方向上其实与具象诗的创造非常接近。如同诗人对语言的视觉表现进行实验,试图创造与艺术家创作的视觉作品表现力接近的作品,艺术家也会把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如中国传统水墨画家在绘画作品的留白处题诗落款。还有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彩绘手抄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描绘圣经故事的壁画,都有语言与视觉相互融合的特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尓(AndyWarhol)以及罗伊•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等,他们都乐于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大众流行的商业文化产品及设计中,利用语言文字和视觉表象的混合搭配创造新图像。沃霍尓将可口可乐、康宝浓汤的包装设计图案转换为丝网版画,形成他的波普艺术作品。利希滕斯坦从描绘浪漫爱情和战争故事的漫画书上截选图像和文字,直接放置于他的绘画作品中。在当下的艺术活动中,因为艺术作品的体积、存在的暂时性、作品展示场域的特定性等诸多因素会干扰艺术作品展示及存在,艺术家们已通过使用语言文字、图像记录和图表等手段来记录无法移置或保存的艺术作品,而这些语言文字、图像记录和图表构成的艺术品文献资料,本身也成为了艺术品。语言和视觉从来都是我们的身体感官以及艺术表现的核心。

二、使用语言的动机及表现形式

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来自中国台湾的观念艺术家吴玛俐有一件装置作品《图书馆》,在作品中艺术家将一本本中国古典文学书籍页面一一撕下放入碎纸机,然后把这些文学书籍的纸屑放入透明塑料盒子里,盒子上用金色的字标明这些文学书籍的书名。吴玛俐试图用作品阐述书籍已不复存在的观念,并质疑象征老旧的文学经典的书籍价值的永恒性。在当代艺术中运用语言作为媒介的艺术作品和项目日趋频繁,艺术家们对语言的选择运用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在作品视觉传达的效果上来看却是同样的突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出现将语言作为主题媒介的大量艺术作品,这得益于观念艺术的规模日益壮大,很多艺术作品被有目的地去除实体化。现在的艺术家们逐步放弃了观念主义的纯粹样式,但在作品的创作中依然会运用语言作为媒介,以此传递作品试图表现的复杂思想,从而使抽象的概念通过语言具体化呈现。记录事件以及记录艺术作品本身是运用语言的一个动机,事件中瞬间的行为及其某些短暂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在语言中长久存在。语言及文字可以给我们提供认知内容,是艺术家使用语言作为媒介的另一动机。通过语言的媒介增强对社会政治相关问题的视觉反映,语言对于社会结构具有构造性的力量,同时也具有颠覆性的力量。此外,语言的听、读都需要时间来逐字逐句的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观看作品的人消耗更多的时间停留在作品前,因而这也是一个在艺术品中使用语言的动机。当你选择将你的思维用语言传达给某个对象,或者记录下来成为文献,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呈现,语言口传的形式意味着口语,书写记录的形式意味着书面语。德国艺术家卢恩•密尔兹(RuneMields)在创作中运用了数学符号,这是其他类似语言表现形式的类别。口语、书面语、聋哑人的手语、莫尔斯电码语言等多种变体存在都是语言的体系。书面语可以通过书写、印刷等形式实现,不同的人书写的文字会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文字通过笔、墨水等一切可以书写痕迹的媒介在纸上得以呈现其形式,书面语言现在还可以变换为电子文档,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送。在商业广告的领域,对于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千变万化,在材质、媒介的使用上往往追求变化、新奇。人们在听语言的方式上非常丰富,首先听的媒介包括人的发声、电话、播放器、扩音器等,其次声音本身就有高低音、细柔的、优美的、粗哑的、磁性的,而语言本身还带有区域性的地方方言,这些都影响听语言的形式。欧美的文字交流的主导是拼音字母系统,当下的视觉艺术习惯采用字母体系传达的语言进行活动。伴随新媒体技术表现手段的到来,视觉艺术的多元化更加突出。当代艺术家通过创造语言文字的媒介,塑造语言文字新的形式表现,以此探索语言文字如何更广泛的呈现其含义。观念艺术家维托•阿肯锡(VitoAcconci)的作品《骂人的椅子》,由一件高约1.2米、用英文单词“Ass”的组成字母制作了一把木质椅子,椅靠背由大写字母“A”构成,椅面由两个小写字母“s、s”构成。单词“Ass”的意思是驴子、屁股、愚蠢的人,有明显辱骂的含义,当观者坐在这件作品或者说这张椅子上时,语言文字的视觉意义也就得到了具体形态的呈现。阿肯锡对语言的呈现规模作了对比,假定纸张上印刷的语言文字是小规模语言,而户外广告牌上的语言展示则是大规模语言。阿肯锡试图说明大型语言的呈现实质上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实体的形式,即一物。他还在理论上阐述了语言作为实体时大小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大型语言与其说是一种语言,不如说是由语言元素组成的画面。大型语言变成了一个物,但不一定是语言开始讲述的那个物。物性赋予语言以固态,但是同时也破坏了语言……语言为了正常运作必须要保持透明性,这样它才能让世界如其所是地保持原样。当语言变成固态时,它阻碍了从人到语言再到世界的正常循环。”②艺术家在强化语言形式实体化的新手法中,使用了遮挡字母、词语的方法,以使观者在观看作品时因文本的不完整而纷纷猜测其想要表达的含义。如艺术家埃德•拉斯查在1997年创作的作品《最好给你的屁股来点保护》,6个长方形的图案在背景色为紫红色的画面中,每个长方形里有一个英文关键词文本,再分别用不同长短的色带覆盖这6个长方形,让观者可以推测这些长方形被遮盖或是被彻底屏蔽了原有的文本。寻求语言文字的表现载体,不难发现语言最为普遍及经典的呈现方式之一是书籍。艺术家用书的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现在称作艺术家之书。艺术家之书的手工艺术品,一般印刷数量极少甚至只有一本。另一种形式是艺术家创作的多版本的书刊,艺术家设计书刊常常使用新奇的手法或融进自传体样式。一件书版印刷成品的每一个版本都是原创的艺术品,它们都是通过艺术家设定的形式效果而制作成版的。单本的或是成堆的书都可以是强有力的象征性物体,作为信息的传递媒介,书籍在文化发展史中一直占据核心位置。书是一种有形的物体,书本及其被拆开的书页在二维画面及空间中的雕塑、装置和行为艺术中可以充当原材料及道具。美国人布兹•斯佩克特(BuzzSpector)以《走向普遍因果律理论》(1984-1990)的标题堆码了庞大的书堆,以此隐喻纪念碑似的作用。从斯佩克特的书堆造型中,可以看到现代主义雕塑中极简主义构成的简单几何图形。

三、天书与文字转译的探索

第4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李锦贤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兰亭学会主席、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组主席,荣获MH荣誉勳章等。擅长书法、国画。其国画用色鲜艳,构图严谨、山水气势巍峨而笔调圆润。创作之外,为香港艺术界贡献颇多。

书 法、国画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並以多种形式诠释着传统文化,因此流传千古而长盛不衰,魅力独特影响甚广。挥毫作书画,不仅是创作视觉艺术的过程,也是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途径。与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组主席李锦贤先生交谈时,时常为他的和蔼风趣而感动。

担任香港兰亭学会主席和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组主席的李锦贤先生经常出席书法展、画展、艺术展、交流活动等活动,积极推动香港艺坛的发展。他和志同道合者们共同努力,带来香港文艺界新的春天,绽放不同的艺术之花。

永恒的书画情

结缘书法,是因为幼年的教育要求:由於六十年前,钢笔、圆珠笔等文具尚未普及,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李锦贤先生和其他同学一样,用毛笔学写汉字、练就稳定的书法基础。而升至小学四年级之时,国画深深地吸引了他。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鼓励我去画画,並且送给我一支毛笔,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看着画集临摹。”当年的好老师——林建同先生是後来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及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他对李锦贤先生悉心栽培,使今日香港艺坛多了一颗明亮之星。

对老师的感激,李锦贤先生久久不能忘怀,日後,随着练习书画频率的增加,他更换无数毛笔,唯有当年老师送给自己的那支,他细心保存多年。时光流逝,李锦贤先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开始增加学习绘画。上中学後,他开始正式学画,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期间,其更拜师香港名画家何文略老师,学习工笔画精髓。2009年,另一位国画名家林健同先生成为他的山水画老师。至此,李锦贤先生已是书画双馨。

对书画保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爱好,的确难能可贵。即使今日退休在家,李锦贤先生每天仍挥毫创作,时而笔走龙蛇、笔下生花;时而豪情挥洒、醉墨淋漓。同时,在社会中,他代表文化界,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与书画界同仁一起,积极贡献。

“有关部门关注社会民生的同时,也不忽视对艺术界的支持,不仅颁佈友善、贴心的政策,满足市民的需要,也出心出力帮助我们。”艺术源於生活,生活越是幸福,对艺术的升华也是越大。对业界对民生皆有贡献,李锦贤先生也不甘人後,积极服务,之後获得荣誉勳章便是实至名归。

此外,他还是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组主席,常常忙於香港文化界的会议、阅览相关文件、审批活动、拟定规章等事情。不同於商业,文化活动的申请通常经历多个流程,审批一个活动耗时较多、步骤繁琐,李锦贤先生也不得不约在七年前就停止给学生授课,专心投入视觉艺术组包括书画、建筑、设计等范畴的工作中。

为画展的开幕剪綵、致辞,给书画比赛担任评审。为不同的社团担当顾问……数不胜数的工作,充满了李锦贤先生创作之外的生活。不过对艺术的热爱以及长期练习书画对性情的陶冶,他卻从忙碌中获得乐趣。不久前,香港举行一个以推广心脏健康为主题的国际性绘画比赛,李锦贤先生又要从无数作品中评出优劣,又是一次忙並快乐着的经历。

裨益文艺的兰亭学会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千古佳文《兰亭序》首段,开门见山直接说明“群贤毕至”。此後,“兰亭”一词的含义,於文化界、艺术界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1990年,香港兰亭学会成立,创始目的在於承传、发展及推广包容中西绘画、书法、篆刻,並旁及雕塑、摄影、艺术理论等文化艺术。在成立後的十多年里,该学会不断吸引文艺界名士,不断努力举办各种活动,推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西方视觉媒体艺术,成为香港较活跃和成就较大的书画学术团体之一。

李锦贤先生现任香港兰亭学会主席,对该会发展比较了解:“这个会是我的老师创办的,会名取名‘学会’而不是‘画会’,是希望吸纳绘画界以外的会员。”在香港兰亭学会里,摄影家、书法家、画家,甚至是文学家齐聚一堂,如同《兰亭序》一样“群贤毕至”:“ 书画佔该会一个比较大的部分,但我们交流层面很广泛,多元、多方面。学会不是一个师生会,会员基本上是艺术老师或名家。”

创会初期,国学大师饶宗颐、岭南画大师杨善深等都是该会顾问,另一岭南画大师赵少昂还担任创会会长。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有名的书画家基本云集香港兰亭学会,开创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今日,香港兰亭学会以面向世界、背靠祖国、立足香港为宗旨,先後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举行艺展,促进各地间文化艺术交流,共同切磋、扩阔境界,为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贡献心力。

重视兴趣的教学观

助力文艺界,李锦贤先生乐此不疲,从中他结交了朋友、交流了心得,更对今日香港传承传统文化、一改以前被称为“文化的沙漠”的窘境而高兴:“现在艺术界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是现在令我们很高兴的事情。”

举水墨画为例,由於今日香港对此发展规划合理良好,稳固基础的同时又通过举办画展等活动不断宣扬,令此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芒。此外,香港画家属於岭南画派,注重传承,从昔日初代大师赵少昂传至今日,已经三展。而由於环境的宽鬆,不断有岭南派画家走出国门,对外宣扬,使得今日岭南派画家遍佈世界各地,在新加坡、欧洲、美洲、澳洲等地都建有岭南画派纪念馆。

另一方面,香港大学等高等学府开始增设山水画班、书法班等,易於向年轻一代弘扬国粹、传承发扬。不少社区也开设国画兴趣班,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娱乐,更培养更多国画的後起之秀。

“到大会堂展览厅或者中央图书馆逛一圈,我通常看到的展览都是中国传统的画展。”不过兴奋之餘,李锦贤先生也建议:学画应该以自己的兴趣为主,不要追求功名:“特别是教育小孩画画,家长能发现他们的兴趣是最好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好的参考书和老师都以发掘学生兴趣为首要,若一味追求所学目的,而强迫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恐怕是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曾经在中学教导学生,同时在不同学校教授绘画的李锦贤先生对此深有感触。

第5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摄影;视觉语言;艺术;未来

所谓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如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摄影又称为照相,即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得感光介质被曝光的过程(李振营,李慧欣,2009)。摄影自产生以来,便对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摄影的产生,很多我们无法亲眼目睹的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借助于摄影图像而呈现到我们面前,摄影可以说是人类眼睛的一种延伸(朱婷婷,2010)。摄影图像作为一种关乎人类视觉记忆的媒介,它不仅承载着大量的时代信息;而且,它正在被众多当代艺术家们认同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媒介,从而广泛地参与到当代艺术创作实践当中。此外,摄影对人类交往的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和改变。

长期以来,对于摄影是否属于艺术一直争议不断。直到1889年英国人艾默森发表了《自然主义摄影》后,笼罩摄影五十多年的西方画意主义影响逐渐驱散。由此,摄影因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成为艺术家们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特殊艺术形式。今天,对于“摄影是否属于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的争论已经成为历史,摄影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语言而存在(周岚,2007;孙宇龙,2008)。

作为视觉语言存在的摄影,其对图像的创造性要求更高;摄影师借助图像达到表达其主观意志的表现。在符号学中图像的所有元素都具有表达意义的特指功能,无论这些视觉元素是刻意或是无意地出现在图像中。摄影的“符号学”体系帮助摄影师和观看者在拍摄、阅读及理解摄影作品所有视觉元素所体现出来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周岚,2007)。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成功的摄影作品,应该不仅仅只是一次摄影的记录,或者必须依赖文字的阐述和解读才能让观者明确它的观念所在(蔡世翟,2009),而是要求图像自身所有视觉元素的内在含义可以通过其表面含义最有效地呈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反省和深思。一幅摄影作品的内涵更多地取决于摄影师对世界和事物的理解,理解越深,洞察力越强,作品就越深刻。这种用摄影行为传递摄影师主客观感受的方法,是对视觉语言边界不断捶打的尝试;通过这种尝试能给观者带来另一种视觉经验(周婷,2006)。“一张可以重新拍得的照片,就不是好照片”,不论摄影风格如何变化和发展,人们总是希望那些触动心灵深处的作品具有“真实感”,这种现象是传统摄影的纪实本质“遗传”的。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图像、时间与摄影者的思想便凝固在一起了。

自20世纪以来,摄影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现实简单的模仿再现;而是大胆地与各种先锋艺术一起,去探索不可见之物和不可能经验的表现(石宏伟,2009)。由此,摄影的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多维空间;视觉艺术的表现空间从静态的现象,转向了人类经验世界的幽深之处(王笠,2009)。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出现和发展对摄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关于“世界和生活本身就是艺术”的方向指引下,摄影师们不再将注意力集中于艺术有形的体现,而是开始转变到艺术的“观念”上;并针对“艺术”的概念进行思考与突破,并期望在与观众的思想接触中获得意义。摄影师不再单纯于追求摄影操作的技能,而是希望通过摄影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对现有文化的关注与反思。现代主义时期的摄影家在照片上自由运用移位、变形、拼贴、叠印、复制的手法进行创作。甚至有些后现代手法表现观念的摄影家们,不再到现实中寻找摄影素材,而是将从现实生活中摄取照片的“照相”(take)演变为创造自己心目中影像的“造相”(make),即闭门造车(周婷,2006)。

在后现代主义的摄影家看来,“照片是最完美的绘画”,摄影和美术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摄影家既不像纪实摄影家那样用生活自身说话,也不像现代主义摄影家那样超脱现实。后现代主义摄影家不考虑画面影象与生活场景的对应关系,对自已的摄影作品所诠析解读绝对是个人的;其主题常常是隐晦的、象征性和比附性的,表意晦涩曲折(张功平,2014)。

马丁・帕尔(Martin Parr)曾说过:“如今拍照片与使用照片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何呈现影像是摄影者面临的新问题”(孙宇龙,2008)。作为艺术表达语言的摄影,在某种意义上已不是单纯的影像作品,而可能是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这种综合可能是摄影与绘画、雕塑、装置、行为等各种艺术媒介的结合,甚至是用数字三维做出的影像。作为当代艺术最流行的语言――摄影,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断延伸和拓展;同时,观念的更新为现代摄影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孙宇龙,2009)。

现代摄影的发展已经印证了真正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自然的、超越创作手段和技术的。现代摄影更加注重人类的内心诉求,它将视觉元素的表面含义与内在含义、主观的思想观念与客观的大千世界有机结合,并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和深层次的视觉思考;并试图对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社会秩序、伦理道德和审美取向进行深入的诠释与演绎(盛春宇,2008)。

【参考文献】

[1]李振营,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朱婷婷.艺术与摄影的“混血儿”DD浅谈观念摄影[J].文艺生活,2010.

[3]周岚.摄影的“第三种结果”[J].装饰,2007,,170(6):6-7.

[4]孙宇光.观念摄影的前世今生[J].东方艺术,2008,20:58-59.

[5]蔡世翟.让观念摄影主流起来[J].艺术广角,2009.

[6]周婷.论观念摄影的后现代艺术特征[D].南京社范大学.2006.

[7]石宏伟.浅谈摄影与艺术的关系[J].大众文艺,2009.

[8]王笠.从摄影角度看戏剧舞台艺术摄影[J].剧作家,2009.

[9]张功平.后现代摄影与影像图形设计[OL].博泰典藏网,2014.

[10]宋一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第6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摘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属于艺术的两个不同门类,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较和研究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修养,推动艺术的发展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

关键词: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特性;区别;共通性

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属于艺术的两个不同门类,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是心灵与听觉感官,手的合作,掌握相对应的物质媒介(乐音)创造听觉意象的艺术,而绘画艺术属于视觉艺术是心灵通过视觉感官,掌握相应的媒介手段而创造视觉艺术,它们之间既联系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音乐艺术特性与绘画艺术特性的区别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绘画是创造平面意象的艺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并创造听觉意象的艺术,音乐作品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编制出来的,与大自然中没有经过谱写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中并不是每一个音都有其的特定含义,所以说音乐具有和文学语言不同的非语义性,音乐艺术重表现,但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与自然界的事物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绘画是通过线条、颜色等媒介创造二维空间即平面意象的艺术。作者经过准备构思利用相应的物质媒介进行绘制图画,使之形成一个平面意象。不管是现实的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展现一种多彩的世界。

(二)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

音乐只能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而绘画是心灵与感官制作的艺术,他只能通过的人们的视觉器官,通过画家精心描绘现实的生活,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某种审美观念。声音在一定距离的传播是迅速的,它能强迫人们去接受它,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使听众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音乐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

音乐作品的完成和欣赏要通过一定的时间为依托,在这段时间中通过演奏,音乐在时间中慢慢展开,随着时间流动。绘画是创造二维平面即平面意象的艺术。作者把一切现实的生活或者精神的世界通过技巧手段,绘制成平面意象使之凝固在空间中。和绘画不同,音乐的欣赏只能从细节入手,随着时间的流逝听完整个的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宏观认识,然后才能细细斟酌作品中声调起伏,品味其中的情感。

(四)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绘画是欣赏的艺术

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通过艺术家的表演,欣赏者才能欣赏到整个的音乐作品,才能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绘画则不相同,绘画作品一经作者完成,就可以由欣赏者直接欣赏,不需要表演这一中间环节。

二、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特性的共通性

(一)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

“琴者,情也,传情以达志,借情以言志。”音乐是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也是容易波动人心弦,作用于心灵的艺术。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情感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绘画中,一方面创作者把内在的生命情感灌注到艺术作品中,凭借不同的技巧媒介使之物态化,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欣赏者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悟解艺术意象意蕴,形成对艺术意象独特而深沉的体验。当倾听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使我们感到作者在创作此曲时那扣人心弦的悲伤,同时当我们投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整个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和血泪。

(二)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中艺术元素的交融

当倾听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听众在起伏的旋律中仿佛欣赏到一幅幅生动而又形象的画面,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当欣赏一幅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可以让人仿佛听到什么,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那扣人心扉的美。如法国音乐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夜》,这是一幅包括了狮子、袋鼠、乌龟等许多动物在森林的画面,有着强大的绘画性因素。音乐是十分讲究色彩和线条的,就像在绘画中节奏和韵律的功效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绘画中的“虚实相生”和“留白”,众所周知,并不是简单虚实的排列,而是虚实有节奏的处理,使人有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转贴于

(三)音乐和绘画艺术的艺术功效趋于一致

音乐和绘画艺术同属于艺术,其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必定具有艺术社会功效。首先,音乐和绘画艺术有助于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当音乐以优美的旋律作用于我们的听觉的同时,它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心灵,陶养性情,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审美能力,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其次,音乐和绘画也具有道德教化功能。不仅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洗礼,还能有助人们的身心健康,使人心旷神怡,这正发挥了辅德、益智、强身的非审美功效。

第7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具象这个概念是与“抽象”相对而言的。是指具体的事物形象面貌。假如给“具象绘画”下个定义的话,应该是指通过运用专门的材料技法,以绘画的形式来描绘现实中可辨认的对象、人物或者自然环境,通过具象的视觉语言符号来体现画家的文化取向和精神取向。而今“具象”的内涵已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写实”概念所呈现的事物表象,应该更加注重对呈现事物内在精神性层面的探索和实践。总之,只要还保留着可辨的形象,具象绘画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非写实的。

“具象绘画”强调的是作者对客体事物的主观再现所反映出来的主观艺术理念。作者企图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联系起来,以便表现眼中的“真实”和意中的“真实”,而“写实”绘画是不具有这种包容性。既然具象绘画是强调作者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这就不拘泥于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具象表现”还是“具象写实”或者是其它某个样式,因为这只是具象绘画的共同属性,这里不存在着某个具象画种的特殊专利。

在读到“具象”时,就不难谈到“符号”,当然具象绘画是不会排除“符号化”的,画家对客体事物的主观感受往往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符号”化的艺术处理表达出来。

具象绘画的形式内容具有现实性或情节性的特点。因为具象绘画的表达内容或表现对象在形式上相对于抽象绘画来讲是自我限制的,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表现内容。抽象绘画的表现内容大多不是能够具体明确的。即使说也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百人就有一百人答案,一百个评论家对抽象作品内容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评论结果。而具象绘画往往不是这样,对于具象绘画的内容人们还是都有共鸣的。米勒的《晚钟》使人们感觉到乡间的宁静和心灵的虔诚,希什金的《松林之晨》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在当代非写实主义及其观念艺术盛行的今天,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现代艺术都是由这些非具象、无规则约束的东西构成。”其实具象语言艺术一直存在着,因为形象是艺术中最资深的成员,从原始时代的壁画直到现在,形象一直是视觉艺术中被运用得最广泛的因素。即使具象形式在20世纪中被其它新奇的艺术方式排斥,但是这并不代表具象艺术会从视觉艺术中被扫地出门。在非具象艺术及其观念普遍流行的今天,具象绘画依然没有失去自己的地盘,只不过它被先锋派遮蔽,挤到了边缘地位。

若从如今来看具象油画的意义,一定和最近几年新潮美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推介与引进亲密相关。从概念运用角度看,传统具象这个词指的是具体笼统,具体来说是实践生活或自然中实践存在的物象。那么具象一词在当今艺术美学中盛行,一是很大程度上艺术家们对树立在“摹仿论”基础之上原来的理想主义艺术的规避和疏离有关;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具象油画画家们不愿丢弃对具体物象的描画,在很大水平上又标明了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的张望态度,也表明了艺术家们在艺术多元化与后现代思想源源不断的创新。

二、具象绘画与写实绘画之间的关系

在概念上理清具象绘画和写实主义绘画之间的关系,尽管两者都运用写实的技法来塑造形象但我们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写实主义又称为现实主义,是从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名称,特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它在绘画中的具体技法表现形式是写实的,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面向人们现实生活的,此时大众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至此,绘画的题材扩大了,艺术家们将绘画的视觉主体,由宗教和贵族转向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大众生活的苦辣酸甜。而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具象绘画指画面上呈现出具体形象的绘画,其范围要比写实主义广得多,它几乎包括了除抽象绘画之外所有的绘画流派和风格,也是包含了写实主义绘画的。有了这种概念上的区分,我们在谈及具象绘画时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写实主义”绘画了。

三、具象油画语言与具象油画的色彩表现

具象油画语言是在古典艺术中形成的,古典艺术的真正含义是整体、综合、统一的。某一艺术形态一经形成,必将以其对精神需求的适应性而取得相对的独立。绘画语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成功模式的重复,它的语言价值体现在自然生成的原创上,体现在时代精神上。绘画语言总是随时代精神的发展而发展,这其中显现出人类的智慧,灵性,情趣和时尚。

对色彩的认知大致分为两部分,古典主义色彩与现代主义色彩。印象派应该归到哪里呢?当然要划分到现代主义颜色系统。古典主义实际色彩要的是自然视觉效果,它注重颜色的固有色的运用。印象主义要的是客观表达,色彩表现依据颜色的光学原理,要的是光照在物象所出现的环境色与补色以及颜色冷暖变化的自然效果。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元素,在具象油画中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它在各个阶段具象油画中的表现,和文明背景相关,展现着美术作品的时代印记和流派作风的不同,也展现出艺术家的团体化特点。

画家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借画作表达理想,具象油画的表达发展到今天已经增添了许多新的东西,从严格纪实如照片般准确到狂放不羁狂野的表现风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精神上,这些具象油画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很多全新的含义,尽管还存在许多争论,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具象油画的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色彩是具象油画展现言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具象油画元素中最具有感情特征的。色彩在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意义就反映了艺术家们选择颜色的团体美学之追求。人们也可以将色彩在具象油画中的展现方式分为两种,其一是色彩自身方式的展现,其二是艺术家们赋予色彩客观感情的表现。

具象油画的作者在作品中看重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每一个画家在创作时都在寻找到自己的艺术个性与所画的作品的衔接点。具象油画的方向始终都追随真实的世界。这种真实性,就是不断接近物象本质的过程,是揭示隐藏于深处的物质本源。具象画家在创作时追求美是永恒的任务,但是他们更看重真实,只有完完全全的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才是合格的具象油画。具象油画成为现实生活的影子,我们在欣赏这些油画的时候,也能从影子里找到实际生活的踪迹,而这就是具象画家绘画创作的初衷吧。

四、中外具象油画家的绘画创作

在中国当代油画画家中,如果把杨飞云、王沂东、艾轩为代表的中国写实画派画家的油画人物作品,看作是在坚持具象传统中获得成功的案例,那么随后的如:刘晓东、忻东旺、王岩等画家无疑是在此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步,他们都具有坚实的写实基础,同时他们在油画语言本体上的突破,也在于画家对技法理解的个人化。

在国外,巴尔蒂斯,他曾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写实的画家”,巴尔蒂斯是一个传统的守望者,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代表作《境前的少女》《房间》《飞蛾》等作品中无论是外表姿态还是作品的布局,都体现了及其很深的古典主义烙印。巴尔蒂斯在其风格上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具象样式,在当代油画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巴尔蒂斯对东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深的认识,并将中国绘画的一些表现因素和西方传统绘画精神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丰富了具象油画的表现力和审美内涵。

第8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Landscape、概念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直以来景观设计的概念都存在争议,风景园林等同于景观设计还是国际上的Landscape architect等同于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的概念的混淆使得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出现了混乱在我国高校多个学科门类中都出现了景观设计专业,如:2205020风景园林设计、5604050建筑室外环境设计、5604020城乡规划方法与理论、7605030环境艺术在以上的专业教育中都有景观设计方向的教育,理清和界定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指导教育实践和设计实践之基础和必要。

景观要从四个层次去理解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符号性。大部分园林学者则持“景观是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艺术设计学者认为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科学是片面的,景观设计是艺术的、至少不能称作科学的。

一、 “Landscape ”以及相关名词在翻译中的混淆现象

景观设计中的“景观”一词,来源英文“Landscape” 一词,“Landscape”在英语符号系统中形成的过程复杂,大多数学者接受的 Landscape演变路径,“最早Landscape一词来源于荷兰语landskip,特指风景画,尤其是自然风景。”[1] “Landscape在古英语中最初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的地区”,到了十七世纪,“Landscape”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进英语,意为“描述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3]可见“Landscape”一词在英文中最早是关于美的,确切的说是和视觉艺术有关的。

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r von Humboldt)将landschaft引入了地理学成为地理学中表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的”的科学术语。

《英汉辞海》中对Landscape的解释是:

①风景、风景画、自然山水,表现自然景色的画面或绘画;风景画法、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

②地球表面,特指由地质力产生或改变的集合体中的一个区域的地形;在依次观察视野所及的地区;能够看到一致景色的多种地形的组合。

③[动词]使成为风景;从事庭院布置工作。

二、 “景观设计”一词如何翻译

在我国的景观设计所涵盖的范围中,有景观建筑、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如果我们取其任何一种意义译成英文如下: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风景园林――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中的“Landscape”是否包含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Gardening及Landscape Planning之意?有的学者认为译为“景观建筑”、有的学者认为译为“景观设计”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翻译为“风景园林”或者还有学者指出译为“风景建造”或“园林建造”比较合适。

可见,在翻译过程中“景观设计”与“ Landscape Design”并不是一组对等的可互译的词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学术背景的区别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各不相同,理解不同毫无疑问就造成了翻译的区别。

三、汉语“景观”、“设计”的来源及意指

由于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暧昧性,景观和设计在现代汉语中有多重意义。汉语中本无景观一词,景观属外来语最早出现于日本学者对德语Landschaft的翻译。景观被国内学者接受源于1936年由日本学者著《景观地理学》被翻成中文。80年代国内的园林界逐渐有意识的使用景观一词,有“景色、景物、景象”之意。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设计和“Design”的使用遥想对应。“现代设计的概念最早是二十世纪初建立的受日本的影响,其概念中包含大量美学和视觉艺术的意义。”[4]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设计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设计广义上是指为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狭义上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并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

四、当代学者们对“景观”概念的解释

关于景观设计的混淆主要出现在景观一词,景观一词的暧昧性赋予了她太多的含义和内涵。学者们就此纷纷撰文发表观点: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刘家麒先生认为“landscape 不是地理学的概念,也不是生态学的概念,正是风景园林的概念”[5]李金路先生认为“景观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6]刘滨教授则认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风景建筑”并指出“风景建筑学是一门包含了传统风景园林学精华的新学科。”[7]俞孔坚教授坚持认为“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在大地上的投影”[1]景观是视觉美的、是可供人栖居的、是生态的、是记载了人类的历史和理想得符号。

五、景观设计概念析义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landscape是自然美的田园的语义上拓展出视觉艺术上的自然美,具有引申的地理学意义,最终演化成为包含具有视觉美的自然及人工环境。

而汉语中的“景”和“观”有看的意义。景为可见的一切。观与看区别在于,观不仅是动词还有名词如: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的尺度上比看要更大,又引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句为证。

由上可见landscape和景观在元概念的理解基本一致,景观设计的概念必须是以视觉美的、艺术的为基础的人类文化理想的载体;在宏观层面上的出发点必须是生态的、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是以空间、场地设计为基础、形式美为手段、以植物学、环境学、气候学等学科为学术支撑的。甚至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的目的和任务都是同物异名而已,这样“景观设计”这一概念广义上就包含了以上学者们提出的所有概念。如非要对于艺术和科学的侧重有所去别,在汉语语境中“设计”一词含有更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对于艺术设计侧重的;注重形式感、审美情趣的景观还是以“景观设计”命名比较恰当。侧重科学理性的;注重科学推理、工程的景观借鉴梁思成先生的提法为“景观营建”为好。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 2002/01

[2]吴静娴《对Landscape的释义及其理解的探讨和研究》中国知网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

[4]刘家麒 《对“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一文的审稿意见》[J].中国园林2004 /07

第9篇:视觉艺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漆画艺术 审美特征 材料工艺 视觉艺术

从原始社会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材质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型与表现立体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单独提取材料对作品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不会涉及到作品的其他因素了。材料在艺术家创作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材料本身对创作者的感受问题,它是艺术对材料本身属性观念的异化。不同的材料具有抽象性、具象性与延展性的含义,使人对材料的本身的意念化产生了联想,使材料在表现画面过程中就有了延伸度。

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画面,以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而材料是漆画艺术的根基,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各种材料制成的。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出现不同的美感,如日本、越南的漆画就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漆画的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家的仔细选择的,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视觉作品。当我们在对漆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针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调和,各种各样的材料经过加工打磨之后,它们出现的美感是不同的。材料的选定对作者要表现的漆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种材料审美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审美特性不断选择物质材料。相反的,也影响着漆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所谓“资质者,艺之贞也”。就是说的是材质的属性美问题。

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提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的范畴。显而易见,漆作为漆画中主要的材料来源,运用漆材料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异样的审美是由材料本身所具有不同质地与外观引起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幅好的漆画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适度,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但形成自身的材料美,还要与形式、内容相结合。同样材料的运用也应该是美的,经济价值绝非艺术价值在材料中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在漆画的镶嵌过程中经常使用蛋皮装饰,蛋皮本是一种废弃的日常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成为上等的艺术材料,在蛋皮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上达到了质朴、粗旷的独特韵味。譬如在材料上近年来有人使用腰果漆、聚胺脂漆等等作为漆画的主要漆材料。合成漆也是漆画很好的物质媒材。既有高度透明的聚酯氨酯等化学漆的合理运用,也开辟拓宽了漆画媒材的使用范围,漆画用漆的透明性可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自由调配。在配以金箔、银箔、蛋壳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漆画审美语言是不同的。可见,材质在漆画的视觉效果表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呈现的闪闪剔透、古朴典雅、含蓄等个性内涵,这也是艺术家在追求材质与心境过程中的完美体现。

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流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艺术便是黑色艺术。这是现代漆画所追求的。也是现代漆工艺所不可多得的,它更是漆画工艺的典型代表。黑漆温和沉稳的视觉美感就是通过水分在生漆中的作用而产生的,“磨”工艺是黑漆形成独特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磨工艺慢慢的把黑漆中的蕴藏深沉的意蕴把打磨出来,再在上面与其他的入漆色进行搭配,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金箔和银箔是漆画中的主要表面镶嵌使用材料部分,它被赋予华丽之美和闪闪发光的重要材料特性。由于受到材料本身的属性的影响,它的兼容性更加拓宽。其中金银材料有粗、有细、有箔、有粉、有点、有面等多种形式,使用的方式有干有湿、有飘、有洒、有揉、有吹等方式。这些工艺方式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箔和银箔在使用的方式上采用像纸一样薄的材料,这必然要求运用贴的方式或平脱的方式等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工艺制作的难度。金粉和银粉的状态是粉状。这就大大拓宽了工艺的发挥性,作为调和剂来丰富颜色的内涵。

蛋壳是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开片”美像陶瓷一样自然,在此基础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