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想象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沟通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72-01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失败的项目管理当中,沟通管理的失败或不足占据了80%,凸显了沟通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的运行离不开人,再高科技的东西,其设计和操作也离不开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沟通的问题。人是感情动物,其素质、倾向和情绪和社会关系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运行。如何沟通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
一、沟通管理过程
总的说来,沟通管理是一个收集与反馈,存储与加工,解决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汇集的各种信息的处理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沟通管理的主要过程包括:
第一,沟通计划编制,包括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和沟通需要,谁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时候需要,如何把信息发送给他们。
第二,信息发送,及时向各项目干系人提供所需信息。
第三,绩效报告,收集并有关项目绩效的信息,包括状态报告,进展报告和预测。
第四,管理收尾,生成、收集和分发信息来使阶段或项目的完成正规化。
二、几种主要的沟通关系
作为石油工程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在项目运行的项目管理当中,其职责包括了如下的内容:和上级单位的沟通,和本单位主管领导的沟通,和项目运行单位的沟通,和平行单位的沟通,和本单位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
1.和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负责对各二级单位上报的项目的研究内容、计划和指标进行评审。在这个阶段,科研科室除了组织本单位的项目准备汇报外,还要和上级主管单位进行沟通。确定评审时间,材料内容,参加人员;最重要的是对汇报项目的内容和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协商和修改,以使其符合大局。
2.和领导的沟通。本单位项目的多少,取决于项目汇报的质量和上级单位的政策和方向的执行。和领导的沟通,主要是完全领会领导的精神并很彻底贯彻和执行。同时要完全传达到项目的提出和执行单位。
3.项目的运行少不了本单位只能科室的支持。这个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平行单位的沟通。有些时候一个大的项目需要更多的单位参与进来。和这些单位的沟通主要是协调项目的研究进度和成果的共享。现在是合作的年代,专业性的增强,要求不同专业的单位和集体互相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5.和项目执行单位。这个沟通是至关重要的。项目运行的好坏除了项目执行单位的投入,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沟通,主要是及时贯彻上级和单位领导的指示精神,如何让项目执行单位有效理解这种指示精神就是沟通的目的,同时需要将项目的进度和变化及时正确反映给上级部门和领导,做到项目的各级部门的协调和高效。
三、沟通方式
“和谐”现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词汇,虽然一个项目团队大都成员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团队的工作效率。如何应用适当的技巧去管理团队,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沟通有很多种方式,包括一对一的沟通、一对多的沟通、多人之间的沟通、多人之间的相互讨论;从沟通的载体而言,有口头、书面、肢体语言;从途径而言,有面对面的、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广播等。
1.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是一种便捷并且信息表达准确的沟通方式。在项目早期应多使用面对面沟通,这对促进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特别重要。在进行面对面口头沟通时,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语言传达内心思想,但不能使用带有偏见或者攻击性的言辞与评述。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主要用于通知或确认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活动内容,可作为依据便于日后查阅。对于项目组及企业内部,书面沟通的内容主要是项目进展及其他方面的报告、各种通知、内部备忘录等。书面报告注重使用清楚简洁的语言。
3.会议
会议是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途径,它是对项目目标投入的工具。会议通常的内容是通知项目情况、制定行动计划、发现已有或潜在问题时召集讨论等。会议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40分钟,也不能把会议带入无休止的争论,毕竟争论不会给工作带来实质性有价值的东西。
4.网络沟通
信息时代使团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活动,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显现――虚拟团队,实际上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把实际上分散的成员联系起来,在“线上”进行合作,例如,即时对话工具、可视电话会议系统、电子邮件、内部工作组等。在这种沟通方式中,信息的传递一般不存在问题,但在信息的理解上,则更容易产生歧义。一旦信息被恶意散发或错误理解,则造成的危害更大。
沟通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如电子邮件尽管方便快捷,但它也有缺点,首先是信息超载,我们难以把重要的信息同垃圾信息区分出来。另外,它也缺乏情绪的内容,使人感觉是冷冰冰的和非个性化的。因而当需要传递丰富的信息时,应该选用面对面的沟通,或者通过视频会议方式。
四、沟通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及人员间的信息交流是否顺畅、纠偏工作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项目质量的好坏及项目进度与计划的一致性。在对一些项目沟通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经常存在:
1.非正式沟通引起沟通信息失真
非正式沟通是指除项目组规定的回报、例会等制度以外的沟通方式,如项目组成员私下交谈,传递小道消息等。这样的信息容易失真,有可能会导致项目中的信息错误引起风险。对于此应当将非正式沟通来源的信息不作为项目可采用的有效信息。
2.口头沟通引起信息无法存储
口头沟通的信息不能保存,而且在沟通完毕后容易被遗忘,在特定的场合也不具备法律效力。而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口头沟通又十分常见,并且还常常能够取得一定效果。因此,口头沟通尽量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可以采用电子书写的方式易保存易查阅。
3.电子邮件滥用
电子邮件由于它的便捷性不仅在项目组内部使用,也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手段,而这样就有可能给用户或集成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内部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最好以规定的格式,即便于提取统一管理,也方便避免误发导致的问题。
五、总结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不是技术指导而是沟通的桥梁,我们有90%的工作时间都应当用于沟通。孔子《论语・雍也》中也指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非人人共立、共达此地位,则我决无从独立、独达。”儒家非常讲究信息沟通及其方式,其思想把人放在社群中去辩证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再通过“近取譬”、“恕”等方式认识到别人也有与自己同样的要求和愿望。因而我们说,沟通保持了畅通整个项目也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 周雪.论沟通艺术与管理效能的优化[J].现代商业.2014,12(07):112-113.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软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随着我国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公司都采用了项目管理软件对本公司的项目进行管理,通过实践证明项目管理软件能够提高公司项目的管理效率,并且能够保证项目的有序进行。
1 缺乏项目管理软件给企业带来的问题
从一般意义而言项目的投资情况、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是企业管理层面最为关心的方面。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司每个部门需要对信息进行共享,由于每一个不同的项目都会关联到公司的各个方面甚至还和政府以及其他企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需要相互之间沟通的信息很多。为了掌握项目的进度等信息企业一般采用传统开会等方式,但这种方式有时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效率比较低。
企业各个项目相关审核文件、施工进度、合同以及原材料的采购等信息非常复杂并且随着工程进度发展会牵扯到更加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而言相关的管理者很难对项目的进展程度做到实时的掌握。并且相关的项目进展信息都是以纸质档的形式保存在查阅的时候很难查找。
2 项目管理软件要解决的问题
2.1 建立完善的授权机制
在相关公司对项目建立相应的授权机制时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项目管理软件的最高权限属于领导者,从此可以放心将重要文件放在网络之上,而不必担心泄密。其次,当项目的领导者拥有软件的最高权限后,相关的项目执行软件者将拥有相对应权限,并且随着授权机制的采用使项目管理者能够实时的掌握项目信息并且保证项目相关的信息的安全性。
2.2 增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在企业内部每个项目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如果项目的相关信息沟通不畅将造成项目进展的进度降低并且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所以应该依靠项目管理软件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共享机制,这样项目相关的信息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沟通共享。项目管理软件在功能上应该具备强大的自动记忆功能能够满足相关人们实时的信息查询需求。另外,还应该具备相关文件的快速传递能力,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快速接收项目文件。最后,能够实现不同部门间、员工间、领导和员工间之间的实时交流。
2.3 建立协同的工作管理系统
公司中的每一个项目不是单独的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每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的。由于每一个部门主要负责的业务内容不同,作业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作管理系统。可以使用WBS技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且依靠本系统能够将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个人上面,从而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进度并且有利于相关考核工作的实行。
2.4 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动态控制
由于公司的每一个项目牵扯到不同的部门,并且还有可能涉及到其他的公司,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对项目的实时信息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项目质量。相关实践证明,采用相关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将相应的建设周期缩短到原来的80%左右,并且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将降低到原来的90%左右。所以可以将网络计划技术作为对项目实施信息掌控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应用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将整个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对工程进度能够合理的安排并且进行统一的规划,从而使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2.5 实现全员管理
对于项目进行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的科学管理,对全员进行管理时应该合理的处理好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等不同问题,应用那些具体的矩阵式组织形式的项目管理软件从而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3 项目管理软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是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管理方法,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并且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的市场变化,重新组织企业资源,整合工作流程,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变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适应变化而生存的基本出路,而项目管理正是被实践证明、且行之有效的变革管理方法。
以项目管理软件系统为基础,可将公司各种与项目相关的关系通过集中、明晰的方式管理起来,进行统筹协调。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存在着事务型和项目型两种工作类型,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另外,项目的管理需要设计、技术、实施、财务、市场、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利用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打破部门的界限按照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企业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将与项目管理相关的部门通过集中、明晰的方式管理起来。这样可以将事务型工作和项目型工作区分开来,避免因二者隐含和混淆的关系而影响项目的管理效率。
将公司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与其他软件系统进行相应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整体高效的管理平台。现阶段各个大型企业常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已经能够将企业网资源、应用软件管理、信息交流、数据安全和远程监控等一体化管理,从而共同形成统一高效的企业管理平台,是企业各个部门和管理系统进行同步。这样就能够实现上级领导对企业相关信息的实时掌握和决策,另外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能将相关的管理等部分整合进去,从而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企业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能够给企业解决诸多实际问题,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项目管理软件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许成绩.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林泽肤,包晓春.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8(04).
[3]王竹.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关键词:进度管理 土建项目工程施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断扩大,工程的管理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涉及进度管理方面的问题牵扯面较广,需要协调的任务量较大,所以进度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加强对施工企业进度的管理,不仅能为施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施工企业带来社会效益,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土建工程中进度管理现状
1.1对进度、成本以及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合理把握。工程的成本、进度以及质量这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一般情况下,成本与进度之间属于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要想使进度加快就必须将成本增加,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要花费一定费用才能能够完成赶工措施;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工程进度加快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个影响大多数是不利影响,这是因为人与机器进行高强度作业,使施工条件发生了改变,因此就有可能会对工程产生影响。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承包商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进行好好把握,都是片面针对其中一种或者是两种,没有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但是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出现返工情况,从而使施工进度拖后。这样一来,就导致恶性循环形成,到最后所出现的结果就是进度越来越拖后,最终导致成本增加。
1.2 在企业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施工进度计划不完善的环节,其调整能力不足,不能实现对施工进度计划相关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不能实现对相关意外因素的有效预防,经常出现因为一些意外因素,而导致工程施工延迟的现象,也出现了不能对现场情况、施工过程环境因素及其资源供应因素的有效控制现象。实际上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计划的过程,真正一成不变顺利完成的施工进度计划是很难制定的。但当前我国不少施工企业所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调整适应能力欠佳,要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得死板机械,要么调整后也无法附合工程实际情况需要反而使工期管理更为混乱,导致施工进度失控。
2.加强土建工程进度管理的有关对策
2.1. 在进度管理上要设定标准
在土建工程项目中,进度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建设工期,因此对项目建设工期进行控制的有效性能够将进度管理效果表现出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相关的标准也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控制,所以,要对工程项目实行进度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相关标准设定下来,也就是说施工工期。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对工程工期进行确定的时候,所选择的一般有下面几种。
(1)根据预期利润标准来对目标工期来进行确定。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它要对一项工程进行承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利润,也就是预期利润,要先对预期利润进行考虑,才能够确定是不是要接手这个工程。一旦承接了工程,必须要动用技术管理力量,并且要将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全面投入到施工生产中,一直到最后完成建筑产品,并且还要保证其质量,这样做目的就是使预期利润得以实现。
(2)根据费用工期标准来对目标工期进行确定。施工企业对目标工期进行确定的时候,所追求的并不只是快。若工程进度过于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要增加施工人员,或者是利用一些超常技术,还要对机械化设备大量使用,这样一来,会使很多工程费用都是不合理支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它们在工程进行进度管理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就是使工期费用达到最低。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根据工程要求是对其进行复合性控制的,也就是工期要最短,费用要最低。实际上,在工程的所有费用中,直接工程费用是随着工期的不断缩短而逐渐增加的,但是间接费用是随工期的缩短而不断减少的。这样一来,若工程的选择不够恰当,将会使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用两者总和费用比较少,寻求恰当工期也就是对工程进行优化。在工程进度管理中,将最低工期作为其最终目标,能够使工程质量和成本之间达到最优化的关系。
(3)根据资源工期标准来对目标工期进行确定。在对工程项目实行进度管理的时候,对进度计划的确定要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调动的各个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进行确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有时会受到限制,这时应当采取一定措施来使工期达到最短。施工企业将目标工期确定下来的过程就是解决该问题的过程。所以,资源限定以及工期最短是进度控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将这两个方面的控制作为目标工期,能够解决施工过程中施工资源受限的问题,是工程能够正常进行。
2.2 采取相关措施来实行
(1)建立高效率的施工团队,实现管理科学性若在项目的组织成员内部,其工作效率比较低,缺乏精细的结构,缺乏团队意识,施工人员频繁流动,在这样一个团队内,个人的才能以及潜力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的,甚至还有 1 加 1 小于一个 1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两个人发挥出来的作用,还不如一个人发挥出来的作用,这样是很难保证项目能够正常实施的。因此在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建立一支高效率的施工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现代社会上,人才竞争才是最重要的,在施工企业内部要对不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使他们能够各尽其才。另外,团队成员之间要加强合作,对员工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团队文化得到构建,将团队意识发挥出来。在建立高效施工队伍之后,要利用先进管理方法来对其进行管理,提高他们的作业水平。
(2)将进度计划作为主要计划,将其他计划制定下来在进度管理过程中,重点工作就是制定进度计划。计划的制定与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的承包商对进度计划的制定并不重视,为了能够使合同工期得到满足,将进度计划草率编定,之后就将其置之不理,在实际施工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施工十分混乱,很难有效进行。所以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制定详细计划,并且要保证其能够得以实施。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将进度计划当做主要部分,此外还要制定有关的辅助计划,主要包括劳动力需用计划、机械设备需用计划、大宗材料需用计划等,使施工能够正常进行。
(3)制定可行计划,对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及评价在进度计划中,不但要将施工单位工作包含在内,而将业主工作、监理单位工作以及设计单位工作包含在内是更加重要的,并且还要对政府部门影响进行充分考虑。建设方要以各个方面的计划为依据,对工程项目总计划进行合理拟定,然后再反馈到各个方面来进行实施,并且还要认真听取意见,进行及时调整。
3.结语
在现在建筑中,对建筑施工实行进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个过程的质量。笔者希望本文所阐述有关内容,能够对建筑施工单位有一定作用,使之对建筑施工进行科学的进度管理,从而使建筑工程达到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姚钱江,朱家毅.浅谈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12).
一、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
(一)提高基层单位综合水平
单位职工包括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基层单位要发展,对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都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前者需要有科学的眼光,以保证基层单位前进的方向;后者需要有优良的素质,以保证基层单位的效益。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对单位职工进行素质培养,使职工为自身努力工作,同时还为基层单位艰苦奋斗,从而提高了基层单位的综合水平。
(二)促进基层单位和社会和谐
单位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基层单位和谐,有利于基层单位的发展。水利基层单位关乎社会民生,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基层单位的良好发展不仅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巨大效益,因此基层单位健康发展,也能促进社会和谐。另外,职工除了给基层单位带来发展以外,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职工作为社会的组成个体,其素质的提高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三)提高基层单位整体形象
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单位精神的培养、基层单位形象的树立以及凝聚力的增强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形象树立上的作用难以估量。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完善基层单位理念同时将基层单位理念灌输到职工的思想意识之中,职工因此会时刻注意维护基层单位的形象。在如今激烈的基层单位竞争中,水利单位面临着很多挑战,一个健康的基层单位形象能够给基层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小的优势,因此水利单位需要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四)提高职工思想觉悟
基层单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职工的影响。职工的个人能力和思想素质需要同时兼备,才最有利于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很好地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根源上消除职工的错误思想,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减少职工犯错而给基层单位带来伤害和损失。基层单位的职工队伍在质量上得到了充分的成长,基层单位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随之得以提升。
(五)利于职工技能学习
基层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要做的工作包括很多环节和方面,这就要求基层单位在不同环节和方面做出更细致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现阶段下,各行业的基层单位改革事业正在持续进行,这将会带来人们在道德、观念、思想上的许多困惑和矛盾,同时引入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将给原来的职工带来巨大冲击,再次产生思想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这时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关键,能够让职工认清形势和责任,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从而帮助基层单位在改革中站稳脚步。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水利发展上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的建设工作需要对各个层面上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提升。首先在领导干部上,需要从选拔任用时就开始把关,将思想觉悟高、技术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挑选出来进行任用和培养。定期给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次是关键岗位的职工和一线生产职工,他们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象。最后是困难职工、低收入职工,他们将是重点对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不同层面的职工,都有其难以比拟的作用,能够提高各个层面的稳定性,对于组织的建设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提高职工素质
基层单位需要职工的积极作业才能正常运行,有时职工的要素比物质条件更为紧要。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单位的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持续地提高职工的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讲座和竞赛活动等,都能够实现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将基层单位的管理与职工的素质结合到一起,激发出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基层单位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并稳定发展。水利职工工作十分艰苦,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以外,在职工素质提高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对职工进行一定的活动等激励措施,丰富职工的生活。
(三)加强文化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施教需要; 学生成才需要; 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70-03
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学科整合、课程重组以及各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和效果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进。但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投入、改革教学方式的努力,相对于教育教学的效果而言,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稳、教育效果难以持久等。在一般讨论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研讨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导入机制的维度,探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及其转型的思路与路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和创新理论的主渠道,也是体现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属性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正在进行着全面的转型,在新世情、新国情、新社情、新党情的历史巨变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特性也已发生了相应的变迁。新的形势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掌握科学理论、具有理论素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神圣使命。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的核心是宣传执政党的政治价值主张,以获取更广泛、更稳固的政治认同。这一条件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最主要的取决并体现于政治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以及对执政体系政治价值取向的政治认同。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凸显学生对于政治理论主张以及政治体系的信仰和忠诚。多年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囿于教学模式的局限,基本成为了政治理论知识层面的教与学的过程。其中,单向的输出、灌输式的教学、内容形式的重复、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更加突出的矛盾。固有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生活背景的学生,教与学的对撞与张力,生成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悖论现象:如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考评、官方调查的统计数据、学生提交的学结等方面呈现出教学效果稳步提升、成效明显提高的反映和描述。但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中,政治理论教育的生态却处在愈加困难的境地。如在大学生实际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面,在私密、匿名与公开、正式的不同场景中,较多表现为双重性和游移性,甚至还有不少截然相悖的取向;政治意识淡漠、政治疏离和政治信仰缺失,则成了正在蔓延、较为普遍存在的真实状况。“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有所弱化”,[1]在某种意义上,理论认知、政治表态与现实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较大差异,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仍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党和政府最为重视、直接进行顶层设计和决策的教学体系,不可谓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们想方设法、殚精竭虑,不可谓不努力。在许多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几乎成了手段最多、花样最多、形式最丰富、翻新最快的课程之一。各级教育管理机构设立的评奖评比、树立典型、示范教学、创办工作室、政策倾斜等等,也是所有课程中最为特殊的。这一切努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之间的悖论,至少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绩效尚不是理想的状况。
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侧重于强调理论框架的结构完善、体系的完整、话语的规范、理论设想的完美。这种教育的吸引力首先在于满足人们对于现实的超越和未来的期许。所以,追求目标的完美与合理,自然就成为核心价值。三十多年来,现实的中国社会处在全面的转型之中,在摆脱经济困境、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新的矛盾和问题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甚至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呈现尖锐化趋势。大学生早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甚至成为一些社会问题和压力(如大学生就业难等)的直接承受者。学生对于社会的感知首先直接来自于社会现实,家庭、社会的种种实际境况,是他们认知、了解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比较性也是学生认知的重要特性。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民族、各国家的现实与发展,几乎呈现透明状况地在进行着展现和竞争;信息技术也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思维的方式,认知、比较、分析的维度更加多向化;也使得获得信息的手段、时间上已无差异。对于任何一个问题或现象,信息社会即时提供着比照双方或多方的各种信息、背景资料。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维度中形成正确的、合理的判断,既是学生成长中必定经历的过程,又是困扰学生成长的瓶颈。虽然说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必然存在,但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完美化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引起对于理论的怀疑,事实上降低了理论的可信度,这也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效果脆弱、难以持久的主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教育教学的手段、方式等技术层面的困难,而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切入点如何契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方法论是否支撑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要从传统的施教需要,向耦合学生成才需要进行转型。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型的必然性
大学教育是青年成才的最为重要的平台和路径,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养成高尚的品质、具备专业的技能,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目标、满足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在个体性上,首先是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无论从成才还是发展的意义上,最主要、最直接的莫过于在现时代的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学生成才,无论对于学生个体,还是对于社会发展取向,是最大的实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认识来自于实践的需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理论出发,本来就是的基本观点,因此,施教需要耦合学生成才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成效的必然取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形式和路径。向大学生宣传和灌输执政政治体系的价值主张,既是执政党、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学生养成政治意识、培养政治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和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意识形态化是大学生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特色。由此形成的教育模式,基本是以“施教需要”作为开展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成为了教育的归宿。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原有大一统的主流价值观消解,各种价值观在社会中激荡交锋,社会价值观流变中呈现出多元、交织的趋势。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又使得大学生在人生追求、社会定位、价值取向上呈现多样化状态。“学生这一大主体除被规定为被教育者或被育人之外,学生这一大主体必须明确其通过学习而成才之大义,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而成为人才就是作为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2]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凸显,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价值上的选择也呈现多向、多样化的趋向,在政治行为上也更多地与利益实现密切关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仍要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体现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属性的核心内涵。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既要以政治理论的科学性为前提,又要以社会进步的实际为支撑;既要满足社会化中社会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教学的成败更有赖于学生愿否、能否接受的“内因”。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内涵,在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公民”。在“劳动者”的意义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专门的劳动技能、形成较高的实践能力是其要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在认识论还是方法论上,应该能够提供和满足成为“劳动者”的支撑和所需。在“公民”的意义上,良好的公民意识、公民操守必定会促进社会政治价值的进步,提升社会政治文明的程度,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最大、最重要的保障。
三、施教需要耦合学生成才需要的实践探索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在于,许多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学生认知社会以及实践运用相脱节。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目的主要源于“施教需要”,以理论的完备、自释为取向,自然就容易形成教师输出、学生接受的单向运行机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多停留于背诵概念、原理,应试色彩浓厚,呈现出“熟悉的话语”与“陌生的原理”相悖,政治理论学习几乎处在被动状态。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导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不少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分析中缺乏客观、科学、理性的立场和方法,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虚假认同、政治疏离、政治冷漠等现象。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中,构建施教需要耦合学生需要的双回路教学模式,不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确立以成才内需为本位,以学生参与为抓手,以教师导向为调控,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学生成才的需要这两个方面双向联动,形成双向调控、交互回馈的机制;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内需,将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施教需要耦合学生成才的需要,实现政治理论教学从学“答”到学“问”的教学转型。在新的模式中,探索启动、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利于提升政治意识和政治实践能力,养成理性的政治素养。
第一,以专题化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平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经典理论及其发展结晶,体系庞大,内容繁多。在专题化教学中,将教材体系中的理论框架,以主线索、大背景、关键命题的形式,整合教材内容,以专题教学的方式重点突出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第二,以研究型教学促发问题导向式的学习特性。以团队研究重要问题的形式开展的研究型教学中,以核心原理、理论疑难点、创新理论等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自助研究,在探究中理解并掌握政治理论的精髓。第三,以多向互动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和交流。构建学习、研究、讨论交流的多重平台,如以网络社科论坛、现场社科论坛的形式,以专题式、答疑式、辩论式等多种交互方法,对于课程相关的关键命题、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在导向中贯彻政治理论的价值导向和科学原则,以学生成才、学生关注、社会聚焦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参与为抓手,实现学生的广泛参与,塑成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及功能。第四,以社会实践提升理论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设计社会调研的环节,开展社会调查、实证研究、实践课题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践行理论,锻炼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价值观,提高公民素养。第五,以资源整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和路径。在施教资源、学生资源和教学环境资源中,遵循科学性、开放性、全面性、多样性、动态性的原则,从师资、学生和环境要素三个维度上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关的理论、方法与条件支持,形成综合、互补的作用机制,创建理论引导、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的教学格局。
在施教需要耦合学生成才需要的实践探索中,学生的广泛参与、教与学的双向促动,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呈现出“四化”的特点,即参与常态化、管理动态化、讨论理性化、视野国际化。逐步实现学生对政治理论教学从疏离到亲近、从定论接受到自主探索、从应对考试向自觉内化、从纯粹的学理化向实践工具化的转变。教学角色也在转型和丰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从单纯的输出者向着导向者、从宣传者向着研究者的角色转型;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向着参与者、探求者的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e work practice, use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fro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safety management two aspects in detail analyzed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and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further summariz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he measur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是百年大计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牵涉到工程发包、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验收、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这多方面的管理法规都还有许多处于完善的阶段或试行推广的阶段,而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必须堵塞多方面的漏洞,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所显效。建筑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等特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生产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的进度控制与质量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抓好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下面分别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方法进行探讨。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1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2.1.1 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这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1.2 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化、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2.1.3 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2.1.4 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果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须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 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2 ) 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 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4) 抽检: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5) 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6) 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7) 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想象力 培养;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人们创造想象的水平直接决定创造性形象思维的水平。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另一方面,青少年身心还未成熟,需要发展多种能力,培养多种素质。青少年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必须正视我国青少年的想象力、幻想力的发展问题。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偏重于认知、理性、规范、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对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掉以轻心,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抑制,这对于发展学生健全的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比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想象能力的培养的状况。
一、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教育历来受重视。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在年轻纯洁的心灵中用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培养想象力,提升精神境界,增加文化底蕴,应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想象作为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世界教育普遍重视。半个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界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进展。美国的一些教材的设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如斯科特和福斯曼公司出版的英语思考技能七项技能中就有一项是“想象”,即“对作品描写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及作出类比”。而法国中学的语文教学则将“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列入总目标,在对课文的选择上明确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他们认为,对学生智力、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培养将准确与细腻融为一体,是认识生活和把握精神自由的先决条件。当代著名语文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文学教育时,也特别强调了它对开发智力,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们都从开发智力的意义上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二、中学诗词教学中培养想象力对教师的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这种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想象的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实验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学生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想象能力要提高94%,这是国外心理学家用了14个月的时间,在布法罗大学对于330名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后做出的结论。
2、提高审美素养,胜任想象力的培养
诗词学习中的想象在某种意义说就是一种审美过程。根据中学诗词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较高的审美能力。(3)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为重要,要求也更高。(4)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方面应清晰准确、含蓄深刻、情感真挚、词汇丰富,另一方面应形象生动、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自然流畅、娓娓动听。
3、发挥中介作用,促进想象力的培养
诗词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文本、学生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中介作用尤其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早进入诗词情境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经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展开想象;教师要为学生解决想象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其扫除障碍,让学生享受到想象的快乐。
想象力问题策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二者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在课堂上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时候,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仍然束缚着它们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想象能力时还存在着观念没及时更新,方式方法不合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必须要扫除的障碍。目前对于想象力的重要性有许多的积极呼吁,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理论与实际存在差距,方法虽多虽好,实施起来却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要想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魅力,进一步完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水平,就必须要正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改进。
一、想象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语言文字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则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要获得基础知识与技法,达到传承文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目的,要达到这样真正而深远的目的,了解其内容所蕴含的一切,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展开想象,跟随语言文字所概括包含的内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语言文字通过想象转换为所概括的事物的原貌,并且还可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达到发展进步的效果。想象可以让文字更“活”,进一步拉近人与文字的距离。同时,想象的内容也需要表达。正如想象是思维的翅膀,语言是想象的依托。想象让语文更加亲切,有活力,语文又让想象贴近事实,二者相互促进。
二、想象能力培养的现状
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视、培养,对智力的开发,人们了解逐渐增多,但离深入人心还很遥远。许多普通学校,由于学校环境,所处地区等客观条件,学校发展的侧重点仍与成绩、升学率等直接挂钩。教师的关注点更多的还是放在学习结果上,而很少顾及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想象等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制”现象没有真正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几乎没有体现。教师自身的经验积累、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不愿轻易改变,甚至还限制着学生想象的发展。所以,理论与实际仍有很大的距离。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仅要在理论中体现,更要有实践中的表现。不仅要有教师的安排,更要落实在学生的言行里。不是学生没有想象力,而是被限制束缚了,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
三、培养想象能力存在的问题
从想象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从学生的知识增长到智力发展的关注,从身体到心理的重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都是最真切的参与者。小学阶段,教师的作用尤显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发展,能让学生从小有一个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和思维习惯,保持好奇心和大胆想象的勇气。让孩子有个比教室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有比课本更丰富的思想内容。要做到这点,教师在这个过渡和引导的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语文教师与想象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教师认识不够
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容,我们的语文教师如果再像应试教育那样过于注重结果,就会忽略这些发展。对此,教师存在主观上和客观上两方面的问题:
1.主观方面,教师有自身学习经验受限和思维定势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多年的学习经历、知识积淀,以及成为教师后的专业素养等诸多经验,使得教师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固定而严格的标准,工作中被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所牵绊。教师容易着重于对自身经验的依赖,懒于对新事物的进一步探究,缺少放宽眼界大胆尝试的勇气。
2.客观方面,教师要遵循的规则太多
教师从教过程中,一直遵循于各种教育理论和目标,有很多要求和规则。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精心安排,致力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切都过于精密,过于为了学生,却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消化时间,忽略了学生跃跃欲试的感受和主体作用。
(二)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不当
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熟悉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就形成了两种忽视:有意的忽视和无意的忽视。有意的忽视就是语文教师因为课堂时间或者兴趣问题,不愿意给学生发挥想象能力的机会,这主要归因于教师的态度问题。无意的忽视则是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在培养学生想象力这方面的一些不足,没有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属于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师只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
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文章里的许多定义和内涵都是熟稔于心,一目了然的。在某些问题上,答案根本不是任何的悬念,犹如一种固定而完美的搭配,所以老师看学生练习时就直接看答案的正确与否,习惯了直接用对错评判。然而对于学生,同样一个问题,他们要经过一套自己的思路来得出答案,答案会在情理之中,但过程就不可知了。
2.教师没有个性化讲解,缺乏想象力
教师可以自豪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却不知正是由于这些既定的了解,使教师缺少更多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化的表达。语文教师致力于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描绘情景,想象画面,却没有渗入自己的思想,只是将规定的东西按规定教授给学生,久而久之课堂就越来越缺少生动性。教师缺少自己个性化的讲解和新看法的表达,学生大胆想象的勇气少了一份底气,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少了一个契机。
关键词:创新 想象力 观察力 求异思维 理论 实践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都把创新看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纲要和目标。美国的国家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成立于1908年)以创新美国为主题,制定了一份最终的研究报告,来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教育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并明确指出美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美国的创新能力。日本于2007年制定了“创新 2025”国家长期战略指导方针,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及环境、能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应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积极求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想象力表现为不断地改造着旧表象,创造新表象,赋予抽象思维以独特的形式。想象力还是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开阔,富于想象,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如果一个想法看起来不荒诞,那么这个想法也就没有什么希望。谁敢说公鸡下蛋的事,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天不会变成现实!人类几千年飞天的梦想已成现实。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当十来岁的孩子写出被子带有阳光的味道时,你不得不惊叹其富有诗意的表现力;而当他画出太阳公公的笑脸,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和平鸽展翅飞翔,给这幅画起个“快乐的天空”的名字时,你不能不为其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人把童年比作一场梦,孩子们就是梦中的主人公,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出来,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任何抹煞儿童想象力的教育都是不敢想象的,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想象力也应该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不应该与想象力的培养背道而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扫除模式化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去大胆地想象,对已有的材料展开联想,让学生的想象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比较事物及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自觉掌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趣就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应该使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尴尬。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实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实物教具来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一次,美术老师在要求学生在画河边垂柳之前,仔细观察垂柳的形态。等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高兴地指出部分同学认真观察了垂柳的形态,因为这部分同学画的垂柳的枝条并非全部耷拉着,没有生机,而是枝条末梢微微上翘。同时指出这就是垂柳生命力的体现,使学生理解了观察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相应知识,获益非浅。还有一次,老师先举例介绍能被三整除数的规律——即所有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三整除,这个数就能被三整除。然后连续写出任意几个能被九整除
的数,让学生思考观察能被九整除数的规律。果然几分钟后,有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学生往往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向上。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勤学善思会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的不同的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的做法,那是鹦鹉学舌,永远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如果不会创新,仅仅重复前人的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会取得进步,其结果是永远保持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学贵有疑,然后才能有所突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类发展史表明,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不断被证明而又被否定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问问题。所谓会问,具体地说,一要会问“为什么?”,追根溯源,这是提出问题。先提出问题,然后才有所思。二要会问“如果…,怎么样?”,展望未来,这是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固然可贵,但想办法解决问题更让人可敬。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找到合适的灯丝,尝试了近千种办法,都失败了。有人劝他,他却不然,乐观地说他至少已经证明近千种不可行的办法。凭着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在人类科学和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联系实际,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语文或英语教学中就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力的培养必须要处理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纯理论教学的关系。当前的基础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通病,也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在这种形式下,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纯理论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固然重要,但不会运用,仍然等于白纸一张。任何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工业革命时期很多的技术改造和发明,都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创造的。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完全的理论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在英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可以看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讲解则属于理论教学。两方面的教学恰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基础教育阶段计算机课的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本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但如果教师仅仅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永远也不会操作计算机。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来抓,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作者:阳海华.《浅谈语文课的创新性思维培养》.ht88.com.育星教育网 2005-4-18
[2]作者:未知.《谈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exam8.com.考试吧.200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