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

第1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 “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的持续扩招,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录取标准一降再降,因而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涌入中职学校。中职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是不受教师和学校重视的群体,学习上、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比较多,往往缺乏学习自信心,自卑心理较强。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口碑比较低下,这种心理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多数中职生虽然也想把学习搞好,但由于基础太差,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总是学不好,常常陷于痛苦和矛盾之中,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在学习上不肯用功,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日子。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机电、计算机等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由于其理论较深,中职生很难掌握。因此,如何创设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担任的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自主是探究的基础,合作是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为促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诱导,通过合作方式得出结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理解和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笔者通过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五官的知觉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然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满足了成功的欲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1.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这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教师要注意这么几点:一是设置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没完全弄懂。对完全陌生的问题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而激不起兴趣。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三是要循序渐进,注意设置问题的层次性和知识点的逻辑联系,逐步实验逐步提出问题,且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就能解决的,而不是跨度或难度太大可望不可及的,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例如,在学习愣次定律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有何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有何关系;由磁铁改铁棒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愣次定律的具体含义。

2.合理设置合作小组,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会学习”和“创造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小组自我评价,能增强中职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技能,增强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大面积地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学生合理分组,按成绩好坏、性格能力差异、男女比例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的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介于3―7名之间;二是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时,因为活动过程复杂,所需器材多,操作难度大,学生的基础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应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搭配分组,各小组结合各自的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活动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而且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有利于探究活动目的的实现。

3.引导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引导合作探究过程是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主要流程为:创设氛围提出问题引导点拨师生互动形成方案结论升华纵深探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三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迷茫时适时引导;四是促进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三相交流电路”教学中,对于“三相交流负载的连接”,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负载连接要求、电源电压情况选择实验器材,然后设计电路完成电路安装及测量,引导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分析及分工协作,使学生通过探究、纠正错误、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对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相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为:一是实行个人考核与小组团体考核相结合,量化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二是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注意使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描述式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促进功能。例如,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教师可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定性评价,按照适当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使一部分原来基础差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也有好的成绩,从而维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2]施桂筱.浅析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J].职业与教育,2008.7.

第2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工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适合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将电子电工专业作为重点专业。电子电工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对所学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特别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要求和教学手段。但当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的实训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找出解决办法。笔者对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提供借鉴。

一、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观今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电工电子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电子元器件较多,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容易造成损坏;另外,实验巾提供的电源是220V的市电,远高于36V的安全电压,操作不当会造成触电事故中职学生的纪律观念淡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述问题。

2.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巾职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仍从属或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陈旧,脱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有些经典实验没有发展创新,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如单级放大器实验,就是孤立的一个放大电路.对放大信号是否失真.只是简单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在实验方法上,传统电工电子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存文验过程中不能结合存在的问题主动思考.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连线、测,片面追求数据的正确.不注重实验全过程,对一些基本问题缺乏理解、更有一些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主动性的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实验考核方式不合理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是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但目前存存的问题是巾职学生自觉性羞,实验报告仅仅是抄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存在严重的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另外,由于学生多,实验指导老师少,很多学校甚至对实际操作能力不予考核。这样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出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策略

1.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在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打下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特别是对物理电子的规律、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实训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操作规范等,都需要学生仔细学习和掌握。否则,学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而引起危险,比如,在电工实训过程中,电线的连接和安装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来做,否则会引起火灾或者触电等。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知识促进实训技能的掌握,通过实训课程反馈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增加电子电工教学的实训项目,丰富教学内容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内容有正确认识常用器件,电的相关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常用的仪器并掌握各器件、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等。通过实训课程训练,学生可以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自己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产品,亲自体会自己动手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实训课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实训项目应随知识的更新不断深入和递进,根据当前技术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实训项目,体现出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例如,在电子实训过程中,可以在万用表的安装调试、焊接练习、制作稳压电源等基础之上,进行数字抢答器、多谐振荡器、数字计数器等制作内容;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多台电动机等实训内容。而且,在增加了实训教学项目之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更多的优化教学组合,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的全方位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

3.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和错误,勤于动脑,大胆动手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常因机器发出噪音或电火花而不敢面对实训,导致不能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应在确保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勇敢动手操作。比如,在做电动机转动实验或日光灯实验时,常会出现短路现象,个别学生会产生恐慌心理,不敢再次打开电源,实训课无法继续完成。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大胆操作完实验。而且,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训,只要学生在出现的失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我们都给予认可和允许。让学生在失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实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渠道,搞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教师必须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实验的特点,通过严格的实验管理、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电工电子实验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类课程是中职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新,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不少知识涉及学生就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冈此,开没电工电子课程无疑是必要的,是合理的。电工电子实验埘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开展中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铁,高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5).

第3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电工;教学问题;效率措施;技能人才

电子电工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此课程概念理论繁多且内容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抽象的概念问题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新意。现在,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把书本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但是学生是否能理解吸收,教师是不能及时掌握的。据统计调查得知,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欠缺,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教学时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就达不到学生及时掌握电子电工理论的效果。

(2)教材内容复杂。电子电工教材编写者,可能有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不准确。中职教育的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即理论知识够用就行,不用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现在中职电子电工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概念、理论推导过程、不常用的复杂的公式定理等等,没有引进大量的本学科的先进技术、新的技术成果和具体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事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电气类的专业人才十分了解电子电工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非常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所以,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不仅要熟悉基础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掌握学科的专业技术。现在中职教育学校对此课程的考核制度是:笔试成绩占百分制的70%,平时成绩占百分制的30%,笔试成绩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学生都重点关注书本理论,而不注重平时的动手实践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技能发展。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1)教学方法创新。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在电子电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电工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电子电工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要指导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设计照明电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研究电路中的各项问题,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开关设计时可以选择闸刀双掷开关,也可以选择双触开关,开关的选择对照明电路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电路时不仅要考虑如何选择开关,更要结合生活理念,设计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照明电路。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互相探讨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2)允许学生出错。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学生上实验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动手实践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应该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行为,只要此行为不违反学校规范及对实验室的安全不造成影响。教师对学生不能给予严厉批评,要主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本质所在,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甚至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3)教学内容调整。在现有的电子电工教材中,多数的教材都只是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加以介绍,并没有涉及电子电工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设备及新理论的应用,与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不相符合。在教材选取时,应尽量选取以电子电工技术为重点,辅以理论知识介绍的教科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要求。电子电工学科内容丰富、理论知识繁多,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及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有所重点地讲解,让学生学到应用广泛的知识。

(4)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尽可能拉长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最好是半天或一天,也可以是阶段性的训练,形成一个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在训练时,每个学生的小细节老师都要重点关注,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专业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安排训练任务时,尽量使训练内容具体合理,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校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专业技能的实习,比如到电子工厂或是仪器工厂,在工厂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任务,亲自体验电子电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举行一年一度的电子电工技能比赛,设立丰厚的奖励制度,要求最好每个学生都参加,让他们在比赛中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教师应该定期参加电子电工技能培训,学习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拓宽学生的技能视野。

参考文献:

[1]孔维军.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2(6).

第4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工 技能训练 改革 创新

在电子电工专业当中实践课程主要是电工操作技能学习,它是直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又将直接影响到其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改革与创新电子电工技能训练的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必须兼顾,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专业定位,实行课程开发

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首要问题就是课程开发,在传统的课程结构体系当中,过分注重学科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广泛性,这样一来往往造成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钩的现象,即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术匮乏。电子电工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之强的学科,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电子电工的积极性。因此,为有效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质量,必须要结合传统的课程类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开发课程。

二、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增加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主管能动性。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掌握操作步骤,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演示的方式向学生示范,并对于实验当中的关键环节、关键步骤、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加以反复强调。学生了解之后再让其自主操作,然后教师再通过评价、引导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最后再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修总结回忆,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学习效果。

三、强化学生基础技能

强化学生基本的电子电工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要注重学生基本电子电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基本电子电工操作能力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检修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识图看图能力。一般来说,不同的电气设备其工作流程各不相同,但是在总体上还是遵循着一些既定的规律的,因此强化学生的识图看图能力,确保每一个图形含义、电气符号、连接关系都能够准确掌握非常重要。三是要注重学生对“电工三表”的使用能力培养。首先要向学生了解“电工三表”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然后就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故障检修做出具体的分析与阐述,直至完全掌握。

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

首先要重视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此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掌握和了解电工实验的基本情况与特点,然后再通过实验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熟练操作的良好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所拟定的教学课题及教学课题内所规划的各类试验器材,然后在结合问题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予以适当指点然后引导性的帮助学生继续操作。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众所周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继承各个电子传媒信息,然后教师通过自主变成还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控制,完成目标教学任务。从整体上看,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特别是在具体的电子电工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很多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学难点都能够变成动画演示的形式,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乃至降低教育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趣味化教学法事例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

2.趣味化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趣味化教法改善专业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使初学者容易入门。

3.趣味化教学法的具体实施。(1)针对原教材的教学。对教材中必需的且职业院校学生能接受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尽量以趣味性演示为先导适当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2)辅助教材的延伸。教师要整理出教材中分布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分散到各电子小制作电路中,设计出一套自成体系的辅助教材,并注意尽量不遗漏,少重复,并使其系统化、系列化,尽量能融入教材中的所有基础理论,使小制作电路与教材融为一体。

七、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一般而言,深化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正因如此,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进行改革与创新,学校内部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比如可以通过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去高校进修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对外聘请优秀教师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力度。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实现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改革与创新,实施“双师型”的教师培养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目前这一做法正在逐步推广与运用。

八、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它不但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任鸿秋.电工电路课程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探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

第5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阅读;电子电工;初读;精读;复读

电子电工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电子电工阅读教学,大力提倡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电工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电子电工的阅读能力,这不仅是针对传统电子电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的有效对策,也是电子电工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的需要。

因此,电子电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也要布置学生进行阅读,更要提供机会和时间给学生阅读。事实上,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对电子电工阅读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电子电工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电子电工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因此,电子电工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

一、课前初读,自悟其意

“学贵自悟”,有目的地预习读书是学好电子电工的良好开端。学生通过初读,要能大致理解所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要掌握什么?是否能够初步运用?并结合这些问题书写简明的读书笔记,且做到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读有所悟。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特性时”,先按下图做两次实验,让学生从A实验、B实验中观察现象,A图灯亮,B图灯不亮,让学困生得出结论。二极管有单向导电特性:在A图中,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在B图,二极管截止,灯泡不亮。

由此我们都能发现学生课前没有阅读该题目,怎么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当然这与教师课前布置预习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认真预习者,往往是那些提出疑问,而且能对疑问有所思考和分析的学生,预习的实质是指导自学,看书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自学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二、课堂精读,悟出要点

电子电工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电子电工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活动单”导学的研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活动一,要求第三组5号同学读一读“活动一”的内容,同学们在这位同学的带领下进行了初读。接下去小组讨论。阅读教材是讨论的前提,而讨论又可加深讨论者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启发思维、统一认识和加速记忆是讨论方式容易带来的积极作用。自然在小组讨论时大家又必须认真地自读要求,在要求的指引下仔细研读学习内容。在一段时间内我都要求学生这样做,便于集中注意力,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三、课后复读,巩固提高

阅读电子电工不能浅尝辄止,如果这样,易于返生,课后复读正是突破这一障碍的主要途径。电子电工记得快也忘得快,熟读成诵正满足了儿童遗忘的规律。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重读,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

因此,课后复读一遍本章节的主要内容,研究一下例题的解题过程和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坚持写一写课后读书笔记,总结每章节学习的得失,谈谈学习体会,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以读为本,熟读成诵,只有读得多、记得多才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才能悟法练能,发展素质。

四、课外泛读,积累知识

指导课外阅读,对于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或有关的科技方面的传记、科技发展史以及科技成果的介绍等,要有计划地指导阅读,而且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时,因为阅读的积累,语言变得精炼、有条不紊。比如:“我们这一组来汇报……我们这一组汇报完毕,其他组还有补充吗?……你们这组补充得很完整,谢谢。你们讲得……我还有点不懂,谁能讲得更详细……你讲得很详细,我听懂了,谢谢你。……”

总之,读电子电工课文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课前读,以作预习;课中读,以作学习;课后读,以作复习;课外读,以作积累。读书的方式,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但要边读边想,弄通其中的道理;边读边记,记忆有关概念等基础知识;边读边解,掌握解题的方法等基本技能,边读边画,达到既会作图,又会识图的要求……

电子电工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第6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多模式;创新;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此时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实践训练作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职业院校的开放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势在必行,是培养能适应时展人才的首要途径。

1、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落实和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对于培养高素质、精技能创新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就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主要是以开放、专业和协调为主,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做好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优化改革的必然途径。在目前的教学中,电子电工教学体制的改革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1、因材施教

在教学当中,我们要结合社会现状,注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一切教育方法的开展都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合理处理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从而了解学生内心需求,设置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为了合理的解决上述问题,在电子电工教学当中,必须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而且只有在教学中合理的落实各种教学要求,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创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用到实处。

1.2、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

电子电工是一门内容复杂、涉及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电子技术和电工基础子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大部分老师采用了原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基础知识有余而实践操作欠缺,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甚至出现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现象。因此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将理论同实践良好结合起来,通过二者彼此促进和互补,从而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2、多模式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2.1、教学背景

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是当今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面向全校低级学生开设的基础性公共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工程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不仅专业跨度大,工程背景和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即使专业相同,不同的年级之间也存在着基础及实践动手能力的较大差异,如果不考虑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相同的计划学时内实施学模式.完成相同的实践项目。虽然也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对于无专业基础的非电类专业学生感到实习时间紧、难度大;即使有点基础、能力较强的电类专业学生却感到训练内容简单枯燥、缺乏创新性、挑战性;甚至产生工程训练只是培养基本实践技能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势必会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轻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的创新精神也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和锻炼。

2.2、多模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多模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单片机综合实践为依托构建了以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为训练基础,以综合应用和拓展创新实践为教学重点,把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知识的个性化设计作为教学特色,积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程训练环境,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2.2.1突破传统教学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突破了传统的“一刀切”单一化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以产品生产制造工艺为主的实践内容,缺少自主发挥的空间。新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的缺点,采取以专业性质为划分标准,确定学生实践内容的教学方式。如电类、非电类、机电类等专业,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别设计了一系列的“基础性、设计性、研究性”实践项目一1,按照“套餐式”教学形式组织实践。然后依据教学班级多数学生的工程背景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通过这种机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趣味性实践项目,新教学模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挖掘了内在的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求异的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程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2.2.2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除了针对不同专业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相同教学模式下,在不同教学阶段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班大多数学生已掌握的实践内容可以粗讲,甚至不讲。例如:教学班级70%~80%以上的学生曾有过焊接经历,熟悉常用仪器仪表使用规则,了解电子元件的功能特点等实践内容。那么。基础训练阶段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一言带过,讲课侧重于实验项目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出错率较高的实践环节。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工程背景的极少数学生集中授课.采取边讲边演示的“单独辅导式”教学.使其迅速地平行进入下一实践阶段.这样既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又利于规范技术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地领悟和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的精髓,达到最佳实习效果。学生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检验,促进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

3、结语

多模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层次分明、灵活有序、注重专业、拓展创新”的特点,它不但注重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而贯穿课程始终的“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弹性教学方法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1.

[2]邢运民.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2):4446.

第7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电子电工 课堂导入 教学合一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84-01

电子电工课程内容知识面涉及广,也就为抽象,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遇到不少困难,从而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了抗拒心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积极寻求方法,挖掘学科优势,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由此可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巧妙的设计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快的融入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直击课堂内容结构。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目的、要求、内容结构呈现给学生,这是教师一般的上课模式,但这必须是课堂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易于理解的才可适用。

2)生活联想。教师可事先了解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的所见所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事情、事物,然后以此为开端,徐徐善诱,并引导他们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入课堂内容主题。如在讲解放大电路这一内容时,可将平时唱K所需要的音响与该内容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下面的课程奠定基础。

3)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具有现场性、直观性,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再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的主题。如在讲解电容的充放电时,可通过电路连接,展现实验现象,继而向学生提出:“为何检流计和电压表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后面的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4)由“旧”导“新”。从以前学过的知识入手,找到连接点,然后引入新课。旧知识的复习就成了新知识的开始。如在讲解电阻的连接及其等效变换时,让学生自己连接串并联电阻电路,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再将电路结构改变为复杂的混联电路形式,这时学生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关系,但却无法说明,这种跃跃欲试的效果对课堂的效率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二、教、学合一,培养学生能力

1.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专业书籍的掌握与否直接关乎学生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从而掌握相关内容也是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电工电子》课程中,书里的概念、原理等讲得非常详细,然而文章的过多叙述也显得杂乱,让学生无法分清主次,难以掌握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在讲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杂多的内容总结出“提纲”,将大的框架理出来,然后在细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在罗列“提纲”的同时其实也基本了解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知识。

2.“以练促教”。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实验部分占的比例很大,实习的机会也很多。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中,加强训练技能。在实验、实习过程中,整个工艺较为复杂,由此,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次来教学,通过实验过程,一步一步分解,分解出的部分让学生慢慢熟悉、掌握,只有掌握了该部分,才能进行下个部分的操作。首先可进行分组单项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到达到规范,才可进行下个环节,教师可在旁边进行指导。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独立分析该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然后便可进行组装技能综合训练,学生只有做好上个步骤,才能更好进行该训练。在组装过程中,不仅考验了学生对每一环节的熟练程度,还培养了团队,这对以后迈入社会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3.知识运用。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课本上是不会找到原原本本的解决办法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举一反三。在家电维修中,电器的内部电路很多,刚开始很多学生没有头绪。其实,只要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筛选、重组,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师应注重教授学生进行知识联想,将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在实际遇到的问题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解决办法。

三、结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引用,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只有将自身的教学理念、模式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相结合,才能成功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向学生口述的展现所学内容,有时还会伴有实验操作,然而不是每个知识点都是教师口述,学生便能理解的,而且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需要的实验器材,这就是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地方。信息技术包含有文字、图画、图形、动画演示等,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所学内容,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气氛。信息技术是时展的产物,它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就像“黑板”和“粉笔”,只有两者相互合作,才能向学生呈现出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师应努力掌握好相关操作,为了教学需要,制定不同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尽早制定出适合电子电工教学的策略来。让学生怀着对知识的好奇、追求,自主的去学习,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雨欣.应用型高校电子学专业的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第8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信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98-02

《电子电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等特点。作为专业课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优化课堂教学,注重训练技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潜心探究的课题。下面,我从心理、态度、方法三个方面就《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生刚一开始接触《电工电子》这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时,一般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对此要时常注重加以引导,努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发展学生的这种兴趣。例如在讲授“电子电器”这项内容时,我针对学生非常希望了解掌握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这种欲望,向学生多提供一些针对家用电器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自己不行了,容易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尽力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鼓励,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升华和飞跃”才能实现。实践证明,凡是掌握了解决问题所需知识信息的学生,就能充满信心的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维就很活跃。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我总是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验复习,找到学生所缺的基础知识,然后及时补上,使学生的知识链条不至于脱节。这样,学生在下边的学习中就会有信心,教学效果才会好,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要坚持教、学合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给学生掌握独立阅读专业书籍的本领。好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掌握独立阅读专业书籍的本领,也就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电工电子》课程中,文章对一些概念、公式、原理和结论的文字概括非常精炼,但那些长篇的论述却有些纷乱复杂,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条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把那些头绪纷繁的论述内容归纳成为扼要的“提纲”,以便于学生尽快理解,牢固掌握。这样,学生在总结这个“提纲”过程中也就学会了读书学习的方法,也就逐渐学会了创新。其实,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通过“以练促教”,练就学生的基本技能。由于《电子电工》课程中要求学生做的实验多,实习活动也很多。因此我们非常注重“以练促教”,强化训练技能。在学生的实验实习中,由于工艺过程很复杂,我们又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实验过程,分阶段、分步骤的个个击破。先是设置分组单项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规范化的标准,并实现独立分析、独立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再是设置组装技能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认识到整体装配的重要,提高学生组装熟练程度,并练就整体配装、组织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备将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3.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迁移”知识的方法。从教多年来,我逐渐发现好些现实中的问题在课本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要找到答案必须学会知识的“迁移”。我把这种思想传给学生,以使他们认识到学会“迁移”知识的重要。在教学中我就有意向学生传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分析,领会“电路”本质的类似之处,认识到“电路”完全可以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基本放大电路》一章时,其中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一节内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

4.通过传授科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提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掌握排除故障方法,从而练就知识“迁移”能力。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严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要坚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在注重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理论课教学之余,还把家电课外兴趣小组、电子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内容纳入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为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教育手段,设置了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教育课程。

第9篇: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人力资源配置 集中式处理 中型医院 难点 对策

我院是一家中型综合性医院。按照国家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和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消毒供应室向消毒供应中心转型,于2008年10月开始对全院复用器械逐步由分散处理转为集中式处理,由于临床医疗专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较难清洗、较难包装和较难灭菌的高风险复用器械进入了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式处理。但在中型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我院消毒供应室原有的人力资源状况难以适应因转型所带来的新的挑战,人力资源配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全院复用器械集中式处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难点及对策报告如下。

1 人力资源配置难点

1.1人力结构配置不合理

团队成员大多数为年龄老化、身体偏差、活力退化、思维固化、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等的护理人群,或在临床科室不能值夜班到供应室临时过渡,特别是一些年资高的护士,寻找各种原因主动要求退居“二线”,转到供应室,造成老少比例严重失调,主管护师比例偏大,大多数为中专学历,只有护士长一人为大专学历。

1.2手术器械量增大,需延长工作时间,造成人员不足

全院复用器械由过去的分散式处理转变为现在的集中式处理,手术器械的集中处理节省了科室的人力资源,但大幅增加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并且根据需要延长科室工作时间,增加班次,加大了供应室人力资源的消耗。人员不足造成工作无序和物品丢失。

1.3消毒供应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消毒供应室人员年龄均在45岁以上,学历低、年龄大、工作积极肯干,但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观念往往陈旧、滞后,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接受新业务的能力不强。

1.4工作人员职业防护不到位

实施器械集中式处理后,锐器刺伤、传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概率增加,而工作人员往往不注重自我防护,病原体有可能会从病人使用后的器械传给工作人员。因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临床经验不足,工作中因为怕麻烦而长期形成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或担心经济成本增加,不注意必须的防护。

2 人力资源配置对策

2.1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集中式处理的正常运作,改变组织架构、人员岗位和工作制度。组织架构的设置和人员岗位职责根据集中式处理的流程细化和专职分工来设定。

2.1.1按需设岗 按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无菌储存、下送七个流程分为清洗下收组、包装下送组、消毒灭菌组,各流程的环节质量由质量控制组监控。 2.1.2调整工作时间 实施集中式处理手术器械量增大,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班次,工作时间由原来的8:00-12:00;14:30-17:30改为8:00-18:00来配合手术室手术器械的供应。

2.2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

器械回收入供应室后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操作。获得护理部的支持,手术室固定或相对固定专人负责管理和指导。招入年轻的合同工进行培训,进入清洗下收组,在护理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劳动强度大的清洗下收工作。而灭菌工作则由具有高级技工职称的2名男性承担,加强供应室人才阶梯的建设。

2.3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器械集中式处理后,做好消毒供应室团队成员的思想更新,鼓励他们更新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是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根本之路。重视供应室专科技术更新,开辟多渠道的岗位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之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扩大护士的知识面,有利于促进供应室专科知识的发展。

2.3.1思想更新 在所有的管理对象中,人是首要因素。重视人的因素,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依靠人的文化氛围,提高每个人的素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及时帮助每一位团队成员改变固化和滞后的旧观念、旧意识、旧思维。

2.3.2知识更新 针对供应室护士高龄化的现象,定期进行工作职责、流程操作、风险因素、质量控制和相关制度的细节团队培训。进行专科知识、新技术及其操作和新理论及其应用的培训学习、考核,掌握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的操作规程。加强和完善了灭菌器的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2.3.3继续教育 选派工作表现突出的护士外出学习进修,或者参加有关的专业会议及培训班,培养专业骨干,进行手术室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学习,了解手术器械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掌握手术的操作步骤,了解器械包的用途、保养以及帮助认识专科器械,记忆器械包内物品,使消毒供应室护士在认识器械和包装等方面的工作达到熟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4提高员工职业防护的意识

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器械清洗时应按标准预防要求穿隔离服、防水胶鞋,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感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规范洗手习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发生锐器刺伤应做好紧急防护措施,局部进行紧急处理、疫苗的预防接种、人员的跟踪调查。

3 小结

要解决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式处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难点,必须首先争取获得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使人力资源的投入获得保障;二是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三是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素质,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吸收新的学科知识。只有合理的人力资源才能保证医疗器械集中式处理的正常开展,提高集中式处理的工作效率,保证全院复用器械的质量。从而促进消毒供应室专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