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第1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财务风险通俗的说就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风险,在目前的研究过程当中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阶段。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当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控制重视力度不够,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当中,还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重视力度不够,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的管理过程当中,过于重视业绩的拓展,不重视潜在性的财务风险,如应收账款过高等问题。另外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过程当中,缺乏高效的控制机制,当财务风险发生之后,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二)财务风险预警体制缺失

财务风险预警体制是当前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当中,部分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制。对内部的资金结构缺乏有效的认识,没有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缺乏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只有高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才能有效的预防并控制各种风险。部分上市公司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比如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等等,是财务风险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制度遵循。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上市公司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

上市公司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上市公司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公司及所属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权。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调动多方面参与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全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职工财务风险知识教育,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具各财务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和敏感、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发现与判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要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公司及所属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专门的方法监测、分析经济活动和理财环境,预测和及时反映经营与财务状况变化,对企业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发出信号,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监控活动。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评估制度。突出现金、往来、担保等关键控制点,加强财务管理各环节和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评估;通过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等技术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上市公司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进风险管理方式,优化信息管理技术,强化风险监测手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四、结语

第2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企业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在财务管理当中是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企业当中所有的生产活动,企业的人力、财力等的管理、企业投资、销售等成本管理,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在这些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处于一定环境的当中的,而环境又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类。外部环境所造成的财务风险是通过企业内部环境所表现的,本文研究当中对A企业的财务管理影响最大的内部环境就是财力资源环境,主要涉及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过程。1.外部环境。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三个部分。(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无规则变化,给企业带来无法预料的经济损失,人类无法改变这些自然规律发生不确定性,使预期结果发生偏离。外界自然环境对工程工工期、施工质量等都有影响,若遇到不利于工程进行的自然环境,必然会使成本加大。(2)外部宏观环境:A、如金融环境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如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金融环境中基本变化是利率的变动、利率上升,资本市场债务资金成本上升,加大了企业筹资难度,提升了企业经营成本,对企业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了财务风险。B、经济环境变化:包括经济体制发展水平、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新生事物越多,财务风险水平越高。外部环境包括国家对该行业的制定的法律法规、外部的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这几方面,这些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3)行业环境:行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经营结果,行业环境不良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2.内部环境。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漏洞大,资金管理问题多三个方面。(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概念,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企业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没有做到全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的提高。(2)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漏洞大。目前,许多企业对投资决策管理重视不够。甚至出现管理盲点,一味注重投入。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以致投入不能有相应的产出,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3)资金管理问题多。资金短缺是企业头疼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资金不足,不是缺在总量上,而是由于管理不到位。使资金循环不良,造成资金体外循环,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资金周转。

二、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

1.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风险控制环境。1.1外部环境控制。(1)对合同当中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条款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化解因为自然环境可能会造成的财务风险,当风险发生时利用保险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将损失降低。(2)掌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发展方向一致,对市场和本企业风险差距进行比较,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提升企业品牌、加强和银行的合作、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用这些具体的措施来降低采取风险。(3)针对法律法规和外部政治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内部的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1.2内部环境控制。(1)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引入董事制度,并在财务风险管控当中发挥出董事会的作用,有效提高董事会所做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公司管理、企业战略和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2)信息系统的建立。该系统的监理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做为支撑的,在新建立的信息系统当中需要按照风险控制的要求对信息汇总、分析、加工,最终达到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2.利用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优化。2.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信息化的普及是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宏观趋势。电子录入会计账目的优势有以下三点:(1)电子录入会计账目有助于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2)电子录入的会计账目记录的不可随意更改,且更改之后会保持更改记录,有助于确保会计账目的真实性;(3)电子录入的会计账目在审阅时,较为方便快捷,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2.2加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重要数据都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储存和传输,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软硬件和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对计算机的硬件以及网络安全进行内部的安全控制,是确保整系统运行安全的运行,有效的排除系统原因导致的隐患问题2.3明确审计目标,扩大审计范围。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不仅是发现错误,而是向风险评估与防范以及效益性等方向发展,所以,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进行的内部审计范围应该进行扩大化,由原本的财务收支方面为主逐渐的向着财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防范审计等方向进行倾斜,同时还要企业各项经营效益指标进行重点审计。2.4加强网络会计安全控制。会计信息化下,网络会计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水平。增强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A、针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针对用户的项目的不同设置不一样的数据子集,对非法的访问者做到有效的防范。B、预防病毒控制技术方面。

三、结语

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企业则应该针对相应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做到有效的规避及预防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策略研宄[D].石家庄涧北工程大学,2010.

第3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民营集团公司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庞大、产权结构复杂等固有局限,存在着大量问题。文章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深入地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为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初步构建了一个规范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控制目标,以民营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为控制对象,提出三种分别对应的控制方法,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民营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在逐渐地发展壮大,尤其是一些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拥有多个子公司,实现跨行业、地区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大中型集团公司。它们展现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民营集团公司产业链长,产权关系复杂等固有局限,它们在生产经营、投资战略、筹资结构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使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加大。

一、相关理论研究

回顾国外学者对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1901年,美国威利特先生对风险的实证分析进行了研究,1921年,经济学家奈特在美国出版了名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风险测量的手段;1931年,风险管理理念被首次提出,美国管理协会迈出了那重要的一步;1963年,美国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书,该书让欧洲各国意识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后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专业化,更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外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运用财务指标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方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也为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上,我国学者们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对财务风险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实证研究,学者们通过运用各种变量模型来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预测财务风险;二是规范研究,学者们在尝试着构建一套可行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同时,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就是在我国除了国有、集体以外的各种企业组织。集团公司是指众多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以母公司为主导地位组成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内部拥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其下面的各成员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法人资格;母公司不但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有掌控权,还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实行控制。

(二)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观点认为:负债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连负债都没有,那么也是不可能会有财务风险的。因此,可以说企业在负债到期时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就是财务风险;广义的观点认为:因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价值有增加的可能,也存在减少的可能,使得未来的实际收益会偏离原来的期望收益,这样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分为筹资、用资和分配等环节,其中的每个阶段、整个过程都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从广义理解财务风险会更客观,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不断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理,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水平,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安全,实现企业总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其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则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降低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本文主要对这一环节进行研究。

(四)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是企业通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方面,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后者可以给前者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其在民营集团公司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由此合理制定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决策机制、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以控制财务风险,实现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这个过程就是财务活动开展的过程,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三个方面构成。集团公司财务活动结果因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因此,站在财务活动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民营集团公司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一些集团企业可能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清楚,也没有对财务风险危害的强烈意识。因此,没有管理层的重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控制体系对集团来说也是毫无作用的。

2.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国外相比,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运营也还不够成熟,缺乏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因此,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效率。

3.内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很少有能建立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典范。在民营企业,一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更没有内审人员,就算有也只是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作用被企业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受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健全的影响。

(四)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中国民营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产权结构非常复杂,管理链条长。民营集团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责权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一些企业母公司权力过大,使子公司失去了独立治理的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控制所需的成本。并且由此形成了集团内部混乱的投资中心和利益主体,集团公司没有集中配置资源的能力。

2.监控不力。很多集团都普遍缺乏在资金运行环节的动态监督和追踪,这样管理层就无法全面掌控整体的实际财务状况。该问题的一方面原因是还没有建立有力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素质没有过关,还有就是集团本身复杂体系的固有局限性。

3.信息失真。信息造假等问题,使得信息严重失真,特别地对于财务信息,若造成不准确的会计核算和不真实的财务报表,会掩盖母公司和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造成巨大财务风险。

四、案例研究———某集团

某集团,这个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集团公司之一。2002年底,某资产总额达136亿元,上缴利税4.5亿元。然而,在2004年,某资金链断裂。但是,某集团的成与败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从某的迅速扩张到悄然谢幕,它的繁荣和失败对后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某的衰败除了资金链断裂这个最直接的原因,还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公司治理结构、总体战略失误、多元化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为立足点,主要研究某集团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筹资活动

某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外部原因有:一是2004年3月2日《商务周刊》发表的《某资金绷紧》,引发了某的负面舆论形象;二是政府银根紧缩,使得各金融机构开始大幅缩减贷款并紧逼收贷,某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还款压力。但内部原因是某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原因: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缺乏现金流预算,并且在投资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投资的规模、期限、报酬率等实际情况。

1.筹资结构失衡。某规模庞大的扩张几乎都是由短期借款来维持的,而由于扩张投资的回收期较长,资金回流速度慢,因此,某只有靠“借东家补西家”的恶性循环来运营下去。短期借款为某集团提供了大部分的资金,但这些资金的大部分却被投放至长期投资,这种不合理的投融资结构在某集团埋下了非常大的财务风险。某在如此高风险的融资结构下,仍然缺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算,没有预测集团公司的债务偿付能力,导致了对宏观环境变化、市场波动承受的能力很低。因此,某资金链在银根紧缩时断裂在所难免。

2.融资成本过高。某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将所持有的资产、股权进行抵押,或是通过旗下公司担保从银行融资,这种商业贷款产生了较高的财务成本。二是通过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某将各个公司的融资额由控股金融机构去执行,这种方式对客户承诺了一个年保底收益率在12%~15%,某所承担的融资费用压力巨大。三是民间融资,其每年的利率一般都大于12%,在资金很短缺时最高甚至达到过22%。为此,某每年大概要付出的利息为30亿元左右。

(二)投资活动

某的多元化投资战略过于理想化,在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某一味地大肆收购,产业体系复杂,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通过控制金融公司来满足资金需求,资金链复杂,难以掌控。

1.产融混业失衡。2002年,某成立“上海友联”,尝试产融混业经营。他认为控股一些金融机构,就能解决某资金紧张的问题。某曾形成了一个控股27家金融公司的庞大金融帝国。于是,某便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以关联公司之名,利用股权抵押和担保贷款方式取得大量资金。这种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形成风险传递链,而风险根本没有分散和转移,还可能导致互相牵连。

2.多元和相关的失衡。某从快速扩张开始,涉及了娱乐、房地产、汽车及零配件、机电、餐饮、农牧、金融等多个领域,虽然看似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但大部分产业都是不相关的,产业的上下游的相互支持作用很小。某的扩张是盲目、不切实际的,没有认清自身的经营管理、产业整合和资金调度的能力水平并不能承受这么复杂的产业链。某纯粹只是扩大了规模,缺乏消化吸收,产业重组的过程。

(三)经营活动

一方面,在某的大规模扩张活动中,其利润的增值有一部分来源于一些并购交易中的股价上涨或是被并购企业带来的销售额,实际的利润率和现金流量其实是不升反降的。另一方面,在某的实业经营活动中,其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首先,由于某对民间融资等的年利率给的非常高,这直接导致了财务成本的增加。

(四)案例启示

1.控制财务风险,做强做大。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融资等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劣势,特别是民营集团公司,由于规模庞大,产权关系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必须明确公司的主业,并坚持在该行业内做到专业化和精细化,确立自己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了坚固的基础,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才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像某这样盲目投资,急剧扩张规模,不顾主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企业集团做强才是最根本的,做大只是一个结果,民营企业必须静下心来,专心经营主业,先做强再谋求做大。

2.现金为王。现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像企业集团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必然和其他企业进行着庞大的采购、销售等业务,而现金是保证这些财务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的生命力直接受现金流量的多少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的影响。虽然外部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现金,但是企业的主要现金来源还是应该主要靠商业活动。过去的经验表明,民营集团公司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政府银根抽紧,民营集团公司就会暴露出资金链的问题。因此,企业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金融机构上,只有通过价值创新和实效经营,现金流才能持续稳定,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3.加强现金预算。通过分析现金流量,集团可以掌握现金流动的动态情况,从而为编制现金流预算提供依据,以防止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断裂。如果企业货款回收较好,库存周转灵活,那么外在表现就是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的大幅度减少,表明企业经营能力较强;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要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应收款项及存货对现金流的占用大幅度增加,表明了企业经营能力下降。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预算,企业集团应该汇总具体目标,并将集团在一定周期内的投资收益、运营状况及筹资计划涉及到的现金流量收支状况具体量化出来,建立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周运涛.ERM理论演进概述[J].企业导报,2010(5)

[2]吕娜.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

[3]杨宏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3)

第4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一、基建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内在联系

1.基建财务管理与基建财务风险控制概念与内涵

基建财务管理指在企业既定目标的基础上,以经济化原则管理与规划企业财务相关的一切工作,是基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可以最大化企业效益,节省基建资金消耗,控制建设成本花费。

基建财务风险是指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和突发性因素导致资金流失现象。基建项目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资金投入多,任何潜在的危机都可能成为产生财务风险的诱因,为提高基建资金控制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危机,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必须科学预见财务风险,并设置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补救措施,提高基建项目经济效益。

2.基建财务管理与基建风险控制工作的辩证关系分析

首先,基建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体系,包括资金引进、投资花费、资金支出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以现代化、科学化、完善化的原则规范、调节、监督基建项目资金流动状况,是科学预见财务风险的前提与基础。其次,基建风险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核心环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变化与复杂化的必然要求,是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氛围之内,提高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与能力,保证企业基建项目资金使用高效化、科学化,是推进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关键一环。

二、现代企业基建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与解决方案

1.资金预算风险

资金预算是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设计规划阶段的资金估算,基建项目建设阶段的预算投资,以及完成与维护阶段的收益结算。由于基建项目建设不多不确定潜在因素的作用,在各个预算阶段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诸如准备阶段人为抬价,财务预算方式不科学而出现错漏或是重复计算,施工阶段建筑材料没有择优选择造成资金浪费,随意更改项目计划的额外资金支出,后期维护阶段监管不力导致的基础设置破坏等等都可能大大超出原有的资金预算。因此,资金预算工作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要参与基建项目建设的始终,严格把关基建项目资金花费,及时调整资金流动,取消不必要或是可行性较低的基建预算项目,以确保资金使用有效性。

2.突发债务危机

基建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涉及项目内容多,投资资金数目庞大,当前企业基建工程多需要借助银行的力量提前借贷资金作为基建所有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有效解决了财务紧张问题,但是也隐藏了因基建回本较慢造成违约风险。首先,银行借贷一般是以支付高额的利息为代价的,还款的时间周期越长,需支付的利息款数就越多,基建的收益相对减少;此外,如果长时间无法还请银行贷款,就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危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避免突发财务危机,要在深入调查基建工程用款项目与明晰支付情况的基础上确保申请资金及时到位,并定时补给,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运作。在已申请银行贷款的前提下,始终将及时还款作为财务危机控制的重要内容,严管资金花费流转状况,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提高财务危机管理的实际价值。

3.内部管理风险

第5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企业成功最终表现为卓越的财务业绩,企业的失败最终也体现在财务上的失败。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最具综合性的内容。

企业的成功依赖于正确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相应地,企业的风险包括战略制订风险和执行中的风险两种类型。美国COSO《内部控制―总体框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演进体现了将原来的执行风险控制转化为战略制订风险控制和执行风险控制相结合的趋势。

COSO内控框架的局限性

在美国,由内部审计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首席财务官协会联合成立的发起者组织委员会(COSO,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1994年的《内部控制―总体框架》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为:(1)财务报告目标: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2)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一致性目标:确保相关法律及管理规章被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与三大目标相对应的是内控框架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述三大目标定位以及五大框架要素的设计,旨在规避执行中的风险。《萨-奥法案》的实施提升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强化了执行环节的力度。但是,内部控制框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尽管内部控制框架也讲风险评估,但它主要指的是完成三大目标过程中的管理风险评估,是执行风险,而不涵盖决策风险;第二,内部控制框架对风险定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框架将风险定义为目标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而不界定这些不确定因素中哪些是有助于目标完成的因素,哪些是阻碍目标完成的因素。

COSO风险管理框架出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COSO于2004年推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简称ERM)。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管理目标及框架要素(如图1):

与《内部控制―总体框架》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创新:(1)就框架的第一维度框架的目标而言,在原内控框架三大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公司风险偏好而制订战略目标的概念,并指出风险偏好统驭着公司所有的重要经营决策、每一实体的存在都是为了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2)管理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是如何承受可接受的风险,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ERM将风险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因此,该框架可以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及业务风险等各种风险。ERM指出,不确定性既包含风险也包括机会,是毁灭价值或提升价值的潜在因素。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处理与不确定性有关的风险和机会,提升企业创新价值的能力。(3)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就框架的第二维度框架要素而言,将原来内控框架构成的五要素拓展至内部环境、目标确定、事项辨认、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要素。(4)就框架的第三个维度而言,不仅保留了原内控框架中的业务单元和业务活动、进而细分到各个流程以及作业层次,而且还包括公司层面、分部以及下属子公司。第三维度中层次的向上拓展,明确将公司层面、分部以及下属子公司等概念纳入框架中,不难看出框架的制定者已经意识到集团内控与风险管理在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中的重要性。

正如《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前言所说的:管理当局只有通过确立战略与目标实现成长、回报和风险三者间的适当平衡,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此,《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强调以下几点:风险偏好与战略的匹配、风险应对决策、降低经营中的突发事件和损失、确认与管理综合性和企业全局性的风险、抓住机会、改善资本运用。

COSO风控框架对财务风控的启示

1、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从成长、盈利和风险三者的平衡角度把握风险。

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沉溺于具体事项的风险控制而忽略了战略目标导向下成长、盈利、风险三者平衡的风险控制观。例如,在销售环节中,对坏账风险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方法。对能不采用赊销的产品一律不向对方提供延期付款的商业信用,对于不得不通过赊销来扩大销售的产品则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销售程序和收款政策四个角度实施严格的控制。但从三者平衡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不是最佳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因为赊销能够通过降低“短缺成本”来消除销售能力不足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并能提高价格竞争力从而实现销售环节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产品畅销期取消一切销售信用,不利于优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不利于培养一批忠诚的客户队伍。从战略目标导向下的三者平衡观看,即使是比较畅销的产品也应该在确保现金流畅通的前提下向客户提供赊销并启动赊销与收款的风险控制程序。

2、通过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发生风险可能性的综合对应分析来确定风险应对措施。

在财务事项的风险控制中,我们通常基于自己的判断分别对风险采用接受、实施控制、分散转移、监控与回避等策略。但是控制策略的选择不能只看风险的重要程度(风险发生所产生的损失)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应该通过两者的综合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框架为风险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指南(如图2)。

3、通过事项辨认进行风险整合,提高风险控制效果。

风险管理并不是孤立地针对每一风险制订应对策略。风险与风险之间是存在着内在依存关系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重叠关系和抵消关系。所谓重叠关系是某两个或若干个风险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会放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抵消关系指的是某两个或若干个风险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降低或抵消整体风险。例如,外币应收账款的套期保值手段能够借助现汇汇率与期汇汇率的不断变化有效地化解汇率波动,将外币对本位币的兑换率固定在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中,只有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站在全局高度进行风险整合,才能发挥风险控制的最佳效果。

第6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公立 医院 财务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1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资产运营、筹资和投资及其制度安排的各个环节,由于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财务收益发生差异和经济损失,使医院财务工作客观实际结果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过度,致使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或无法获得新的融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无法控制经营成本;卫生行业准入难度降低,新的竞争者易于进入该领域等。

3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强化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控制能力。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相联系,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医院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医院首先应根据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3)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成本控制是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首先应当要求医院从上至下所有人员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重视医务分析工作;要正确评价医院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效果,提高医院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要揭示医疗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既要重视事中、事后分析、也要重视事前预测分析。同时,分析应注意有效性,而且要及时、有效地落实分析结果。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以此保障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资。但也要避免过繁、过细。如果医院预算对极琐碎的支出也做细微的规定,就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率。因此,一方面要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的整体目标规划: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就短期而言,公立医院能否持续运营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有结余,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具体可通过以下两个比率来掌握:第一,流动比率。是衡量公立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公立医院有偿债能力。第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速动比率用以评估公立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

(5)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是医院为达到既定目标,结合医院管理的需要,确定的年度收支预算指标。医院预算管理是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目标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将医院的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形式加以量化。医院通过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或方案转化为各科室的具体量化指标,并以数量形式全部反应出来,分解落实到各科室。

第7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壮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就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就成为当前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收益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和资产风险。在筹办初期,企业存在创业的风险,如何规划企业的未来与发展方向将决定企业的命运;在企业投产后的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更是隐藏其中,资金风险、市场营销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等,任何一环的疏忽和纰漏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授权风险、决策风险、内部牵制风险等,都对企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成为当今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赢利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利润伴随风险;利润越高,风险越大。要想赢利就必须学会控制风险。

国际国内的诸多实例表明,企业风险的产生与集聚,最终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灾难。美国能源巨擘安然公司在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中轰然倒下了;创建于1763年有着辉煌历史的巴林银行,毁在了一个失控的盲目进行期货炒作的里森手里;2004年12月,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油衍生产品的交易中以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宣告破产。

这些血的教训令人震惊,而其中暴露出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更是发人深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会出现风险。问题是面对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在制度上下工夫,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把漏洞补牢,还是只顾查处事件,追究责任,忽视从制度上堵塞漏洞,致使问题重复出现?一个肯定的回答是,面对风险,必须全面加以分析,进行风险的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将风险掌控在可控范围之内。

那么,究竟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呢?

首先,企业必须全面分析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容忍度的确认,建立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

在风险管理框架中,由于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分析其相应的风险,因此目标的制定自然就成为风险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骤,并将其确认为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按照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理论,企业应当在以下8个领域确定目标:即市场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源、生产力、社会责任、利润需求等。

企业的目标是由相应的机构和部门去实现的,这些部门也就成为风险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目标与相应目标的风险确认后,定期地进行风险测评成为风险监控的重要过程。风险的测评,不仅要有测评结论,还必须对今后的控制提出前瞻性提示和防范措施。

其实,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控制和规范风险的发生。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就是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就是要通过制订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来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保证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目前,国内有众多的公司在美国上市,根据2002年7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在美上市的必备条件。

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公司风险防范的内控制度呢?以下五点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如今,国内各公司正竞相推广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构成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中包含内部控制,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丰富的概念集合和管理工具。以往我们许多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并非是没有制度,而是企业经营者违规操作。所以内控制度还必须规范这种违规操作的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

再次,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一旦风险发生,应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减少损失,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在前两个方面的努力是为了控制风险的发生,但如果出现控制的失败,风险就必然会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将风险重新加以控制,其结果是要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范围,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

以上三方面的工作是我们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必须加以努力和完善的重要部分。

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中,企业的领导者处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决心和行为影响着企业风险控制的成败。

第8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95-02

0 前言

风险概念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伯利克利提出的,他认为风险不是要预言未来,而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以后人们在对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风险不仅可以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于是,出现了一个更正式的定义:“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活力就来自于其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风险既可能为经营者带来莫大的机会也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风险是市场的灵魂,无数风险的集合就构成了市场。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赢利能力。因此,如何控制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1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

1.1 控制负债比例,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目前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在负债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负债比例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 改变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 合理选择发行股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商业信用等方式, 以“ 融资组合”的方式筹集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 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调整, 对不同来源和不同期限的资金进行合理搭配, 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1.2 加强投资项目的论证,提高投资收益

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的多元化投资,投资前缺乏风险评估,投资责任不落实,一心一意想着扩大企业规模,重经营而轻管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由于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日本的八佰伴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因为决策不当,盲目扩张,就了。在调查中发现,导致八佰伴破产的致命原因之一就是其低估了经营非核心业务的风险,在急速成长过程中,其逐渐背离了百货和超市的主业,而投资发展地产、饮食、食品加工和娱乐等辅业。

要减少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投资损失,首先,公司高层和前线员工必须熟悉企业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只有这样,才可能减低因为无知或被欺骗而产生的损失。

其次,企业必须避免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盲目扩展投资,使企业承受无谓的风险。

另外,企业在做出重大投资前,需要对各类风险做全盘考虑,包括考虑投资后的市场会否出现逆转、产品会否被新的技术淘汰、市场是否会出现新的竞争而影响产品的价格等等。比如对新上马的项目, 一是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投资的区域、行业、时间, 以及以什么方式投资, 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以避免投资风险。同时, 还要结合投资成本、静态回收期、投资回报率、该项目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二是投资规模要适度, 资金投向要合理配置。不能贪大求全, 否则不利于风险的分担。三是要树立抵御风险的信心。

1.3 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常言道:“会计数字只是参考意见,现金才真正令你感到踏实。”我们都知道,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有犯案、挪用公款和偷窃行为均与现金有关。因此,企业对现金和现金流量需要格外留神,这其中包括基本内控措施,例如授权签署现金的收发、批核和转账,也应建立适当的内部程序,对现金进行核对、监察和编制调节对账表。

2 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 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 减少了利润, 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 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 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为防范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 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调整财务管理政策, 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 深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1)在财务活动过程中, 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面对风险是分不开的, 任何因害怕面对风险而试图回避风险的方案都是行不通的。所以, 企业管理当局、特别是核心决策层,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极为重要, 这决定着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前程。要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企业必须由上而下,身体力行,建立严谨的“党风”,使员工能上行下效,企业要订立管理原则和行为规范,通过绩效管理的方法,鼓励员工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2)以诚信为本,培养良好的商业信誉。企业在对外进行业务交往中, 难免要与银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供应商和广大客户打交道, 因此, 树立自己的商品品牌、追求诚信的经营理念、在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商誉, 这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和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

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就必然要面对风险。所以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本文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及其控制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康维娟.风险管理:如何防范企业“地震”[N].中华工商时报,2008-7-24.

[2]CEC集团公司总经理杨晓堂谈企业风险控制.中国经济时报2005-5-11.

第9篇: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范文

市场经济的进步带来的是对现代化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企业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风险-收益的对等问题,追求高收益的企业必然面临着高风险。而在众多类型的风险中,财务风险就是影响力较大的一种。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但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目前关于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较为零散,基于此,选取财险风控的靶向作用这一主题,围绕财务风险控制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在投资活动中的作用、在筹资活动中的作用和在分配活动中的作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了财务风险控制在风险预警中的靶向作用,旨在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二、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一)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风险的产生是企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根据风险的定义,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广义的风险和狭义的风险。广义的风险泛指事物的不确定性,即包含不利的方面和有利的方面,广义的风险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收益或者损失,机遇或者挑战。和广义风险相对应的是狭义的风险,狭义的风险仅指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损失,如企业销售不当造成的资金链断裂、投资不当造成的投资亏损、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高资本成本等。本文站在狭义的层面来定义风险的概念,即认为风险总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要对风险加以控制和规避,目的就是把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从企业的内部来说,风险又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其中,财务风险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产生,和企业资金链挂钩,同时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风险的大小与收益的高低是几乎对等的,因此,企业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决策或交易中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财务风险属于企业风险的一种,但是却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财务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在经营、投资、筹资、分配等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例如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融资方案不当等原因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导致的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包含多个类型,具体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四类。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在短期内不能变现造成的财务负担或资金亏损,通常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是由于长期性资产占比较大造成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不能按时偿还所欠本金或利息从而导致的信用评级降低,对外信誉受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财务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是指在企业的筹资活动中,由于信用评级较低或资产负债率较高等原因导致的筹资困难,当企业的债务负担较重时,通常很难筹措到资金,可能导致企业运营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最后一种是投资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面临的不利后果,如本息不能及时收回或投资亏本,既包括债务性投资,也包括股权性投资。根据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控制不仅仅能指导企业的资金筹措问题,还能引导企业经营、投资等各方面的科学决策,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险风控的靶向作用分析

(一)财务风险控制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基础性财务管理活动,有维持企业运转、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作用,在经营活动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提高经营活动效率。以一个小案例来阐述,如A企业正在进行一项经营决策,决策内容是X、Y的定价和销售结构,X是企业的基础产品,Y是创新性的研发产品,Y的生产成本是X的4倍,在这项经营决策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就是新型研发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如果企业的管理层未能采取风险预警措施,可能会将Y的价格设置在X价格的4~5倍,将销售结构设置在60%~80%,这样一来,消费者宁愿购买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X产品,也不会选择初次问世的Y产品,这样可能导致Y产品的积压,会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但如果管理层能预测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就会大大降低Y产品的初次问世价格,仍然以X产品的销售为主线,这样既不会亏本,还能抢占先机,从而给A企业带来很大优势。

(二)财务风险控制在投资活动中的作用

投资活动是企业将资金投入经营资产以外的其他项目以赚取投资收益的活动。财务风险中的投资风险就与企业的投资活动紧密相关,在投资活动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指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措施。企业的投资者在对投资交易进行财务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已有的现金存量、目前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一旦投出是否能够循环运转,如果不能,那么就需放弃当前的投资方案或改变投资决策。所以,在投资活动中及时地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避免短视行为的发生。

(三)财务风险控制在筹资活动中的作用

筹资活动为企业筹措所需资金,弥补资金链短缺,但也是在这一阶段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在筹资活动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引导管理层的决策,使企业的资本成本更合理。例如,B企业目前正在考虑一笔资金的筹措方式,究竟借款筹资、债券筹资、股票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哪一种或哪几种方式对企业更有利呢?借款筹资和债券筹资的财务负担较重,需要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但资本成本相对较低,而股票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不需定期还本付息,但需要承担较高的资本成本。不同的筹措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隐患,对企业信用等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管理层必须全面分析,综合权衡,选择财务风险最小的筹资结构,这样的资本结构水平才是目标资本结构,才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因此,财务风险控制引导着企业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的动态变化,指导企业制定筹资方案和资金流动计划。

(四)财务风险控制在分配活动中的作用

分配活动是企业资金退出正常循环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向股东分配当年股利,并向股东传递企业发展的有关信息。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包含了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不同的分配政策对企业来说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而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有利于稳定股价和维持目标的资本结构。一旦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就会影响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向外界传达错误讯息,导致股价估值的偏差,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和进一步的投资、筹资活动。在企业维持正常资金水平的前提下,合理地制定本年度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和调动利益相关者投资的积极性,能促进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和企业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在分析了总体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围绕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预警中的导向作用展开,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指导性意义和关键性作用。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的预测模型,时刻分析和记录企业的财务风险隐患,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全面、及时地制定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措施。只有不断地加强风险意识,增强危机感,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或影响,只有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才能指导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引导企业更加健康、长远地发展。目前,关于财险风控或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对于财务风险的作用研究,也有待在充分的实践中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作者:王新华 单位: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