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当前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配置分散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繁多,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缺乏统一的布署。例如,有来自部级层面的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教育部等部门;有通过省科技厅、教育厅、交通厅、卫生厅等省级部门拨款;有通过科学院、农科院、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以课题或项目形式下拨的科研项目经费;有企业、公司或事业单位本身从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投入的科研项目经费;有来自国外科研机构及社区取得的国际合作经费及当年纳入部门预算直接从财政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等。由于经费下达的部门繁多,资金的多重管理,势必造成统筹协调难,出现多投申报及重复立项、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统筹和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而资源配置分散,很难形成合力,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困难,使资金使用的效率不高。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缺乏约束力
自“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引入了课题立项和预算评估,并采用相应的评审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编制预算,往往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使得财务人员在事后才能了解课题经费到达后的情况,虽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研究是专家,但对预算的编制等财务问题却不熟悉,由于考虑得不周全,造成编制预算时未能编入,而实际执行中又必须开支的项目过多。而且预算一旦通过,就不应随意更改,但有些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法律意识,对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的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不按批复的预算执行,使得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预算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三)评价体系不科学,评审流于形式
当前由于国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科研机构获得的项目资助额度越来越大,而每个项目的各项支出内容都有比例限制。因此,很多项目临近结算的时间,而经费还有大半没用出去,为应付检查或避免被收回,项目承担者往往会想方设法、费尽心思把经费花完,如加大购买材料或其他途径尽快把经费使用出去。由此,造成资源浪费,资源闲置,甚至造成违规违纪问题。其中不乏部分科研人员为了顺利通过验收,对相关数据或财务开支进行调整、杜撰等,提供虚假材料应付评审,经费下拨部门及专家组成员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无法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分析评价,使评审流于形式。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评价主要体现在项目结束后的评审验收,包括财务验收及项目各项指标的验收,评审方式主要有经费下拨机构组织的评审验收、财政部门组织的审计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审计验收,其中除重大项目或经费下拨机构认为有必要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验收外,其余项目一般都由经费下拨机构组织验收。而且这类验收往往都是由经费下拨机构负责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专家对项目承担者提供的项目验收及财务收支资料进行验收,验收评审仅是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而对项目组所提供的资料数据及财务开支的真实性、合理性等无法进行审核判断,项目结题验收评审只是根据项目组提供的工作总结,或者资料中相关数据与项目申报立项时的指标进行对照,看是否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内容,从而给予项目验收通过或不通过,未能对项目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效益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增强科技经费监管意识,加强科研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措施,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
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教育,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二)要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更是为项目的执行提供资金使用依据。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在协同财务部门联合审查合同任务时,不仅要审查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经历与项目任务的匹配度,更应关注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合同(任务书)和预算批复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认真做好转拨和外协经费的审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劳务费、间接费用和结存、结余经费等的管理,规范预算调整程序,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
(三)要将国家的奖励充分用在科研人员身上。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和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例如,改革评价机制,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新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需求,潜心研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创新性贡献。同时,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四)要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注重完善项目信息库的建设,实现院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科研成果的动态监管,做到经费监管的有效预警,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方便科研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及时地了解、跟踪科研项目的动态信息。
三、规范支出项目、加强执行监督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各种科研经费专项管理的规定,承担科研经费的核算、检查工作,并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一)要加强经费来源预算的管理
课题申请人在编制课题预算时,应当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其中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而科研项目申请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必须按照全额预算的管理办法,实行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内的全成本核算管理;立项后,课题经费必须汇入单位财务指定账号,经费统一由院财务部门负责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任意截留、挪用。
(二)规范报账流程、加强财务监管
课题经费由院财务统一管理,每次的经费使用,必须由课题组长按规定上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核实,然后到财务部门审核后签字报销。所以,经费使用审批程应为:课题组长审定-科研管理部门签批-财务部门审核-院领导批准。
四、结语
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的物质基础,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科研院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科学、公有产权保障不足、拨款模式及会计核算监督无效等缺陷,制约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因此,针对我国科研院在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途径及科研经费管理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
随着“科技兴医”意识的增强,科研经费成为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医院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长期以来较为混乱。本文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1]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的精神,在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技术层面,结合实践提出了健全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制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规范科研项目开支审批办法等管理对策,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1.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现状
1.1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随意性大
长期以来,医院为了调动医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重科研、轻管理的思维普遍存在。部分课题负责人乃至财务人员、医院管理者甚至认为,科研经费是凭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因此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其余经费使用基本由课题负责人支配,报销票据往往存在“失真”和“偷梁换柱”的现象,致使科研经费支出失去了真实性;甚至虚开招待费及劳务费等套取现金,或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费列支,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业务费用比例较低,从而失去了科研经费用于科研课题的作用。
1.2采用科研经费购买的材料及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
由于科研课题所需的材料及资产一般是由课题组自行购买,因此普遍存在不按医院采购流程采购、不验收、不入库等问题,违反了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带来的后果一是造成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二是在科研人员岗位调动或课题结束时,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等物资没有或无法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导致医院资产的流失。
1.3科研课题已结题不结账
目前,多数医院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费用控制。由此,客观上存在了“管项目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项目”、“管决算的不管预算”等现象;加之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上没能协调统一,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进而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出现科研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2.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加强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科研立项、资金到位到科研项目的开展、结题全流程,财务部门均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使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财务人员应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政策,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承担起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同时要向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宣传相关财经制度,取得科研人员的配合,促进科研经费规范、合理使用。
2.2细化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
根据科技部“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为“承担单位对科技经费会计核算情况。包括单独核算情况,会计科目设置规范性,核算内容和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手续的完备性,以及相关财务档案资料保存管理情况等。”新《医院会计制度》[1]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其中“会计科目名称”中新增“科教项目收入”与“科教项目支出”科目,为科研课题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提供了依据。科研经费到账后,财务部门按照科研管理部门的立项通知在“科教项目收入”及“科教项目支出”下按课题项目代码设立一级明细科目,并在“科研项目支出”下设置与项目预算相一致的二级明细科目,以预算控制开支范围,确保项目收支记录完整、准确,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2.3重视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结题验收一般是按照项目合同中的经费开支内容进行逐项审计,因此科研课题建账后,科研部门要及时将项目合同书提供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课题报销时应按照合同规定的经费开支内容及预算金额进行严格核对,对于不正常开支或与合同内容存在严重偏离的现象,应及时与科研部门沟通,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规范、真实,使科研课题顺利进行、顺利验收,确保科研项目取得应有的成果。
2.4规范科研项目开支审批办法
项目开支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及医院相关规定执行,不能因列支渠道的不同而实行不同的报销标准及流程;应明确经费审批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防止项目经费由课题负责人一人支配,保证项目经费合理、合法使用;应对有关项目内容如劳务费、招待费、管理费等制定统一标准,对材料、设备采购、验收作出具体规定;对项目的结余经费应制定具体处理办法,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5完善科研经费信息平台
财务人员要利用现有医院财务管理软件并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具有本单位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特点与需求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以使项目负责人可随时查看项目实际开支情况及项目经费余额,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展调控开支内容;使审计部门可调阅项目开支明细,查阅开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预算、开支归类是否正确;使科研管理部门可结合项目进展和经费开支情况对项目进行督促,掌握临近结题项目的经费结余情况,引导合理开支。
3.结语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各医院要根据《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的规定,结合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际,制定一个既可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亦可激发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的管理办法,并坚持贯彻实施。医院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通力协调、相互配合,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医务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服务,并在管理过程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确保医院科技工作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医院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2]《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经费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058-02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强,但是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却不甚理想。从近几年的审计、检查情况来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了健全,或对已有的制度来严格执行,致使学校在科研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鉴于此,笔者拟对目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的透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对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有所帮助。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弊端
绝大多数的高校为了调动教工科研积极性,在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时尽量宽松一点,特别是很多高校存在“重视纵向,忽视横向”的管理误区,在经费到位后只是提取少量管理费以后,其他都有科研人员自行支配。由于不同种类的科研项目,其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求不尽相同,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再因为财务人员对不同的项目管理有不同的解读和认识,导致科研项目报账经验化、感觉化。甚至财务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按照科研制度规定的经费比例履行相应的报销手续。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不够,规范程度较低,已不足以支撑当前涉及领域不断增多、经费来源越来越广的高校科研发展。高校传统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被暴露出来。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经费管理放松
当前高校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预算编制依据并不能完全有效体现出科研活动的全部成本,正因如此,在实际的高校科研过程中,预算对科研成本的控制效力较低,科研工作人员缺少预算编制知识,对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了解甚少,对项目支出内容,开支标准不熟悉,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预算执行意识匮乏。此外,大多数高校仅是对科研经费做了预算,但是预算的合理性和使用情况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管理,科研经费预算徒有其表,或者出现预算和决算两张皮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三)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资源浪费
高校科研资产是由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组成的,前者包括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和由科研而产生的固定资产,后者则是至在科研过程中的专利、著作、论文等无形资产。然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高校日常的科研管理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存在严重的流失现象,且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通过不同经费来源重复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都归个人使用,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后者保护力度不够,侵权事件屡有发生。与此同时大批的科研成果得不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变相造成了科研经费和资源的浪费。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经费使用不明
科研经费监督效力低下是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作立项跟踪和财务审计,经费的具体去向存在模糊点,且由于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明显处于放松状态,科研经费开支过于随性。大部分科研人员的主要支出为差旅费,邮寄费,通讯费,餐费,更甚者出现科研人员问财务人员可以报销什么票据。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将高校内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以及内部监督部门的职责做明确的阐述,使得各部门都能够清楚的知晓和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目的,加强对各部分资源和力量的协调力度,提升各部门的协同能力,完善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系统,从微观的角度对高校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分解,将科研计划生成、经费管理、科研立项、科研奖励、科研成果管理与转化、科研平台、学术交流、科研档案管理等众多环节均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范围内,并进行全程的监控。另外加强和重视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必须要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强化制度对人员对事务的约束性。同时为了确保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高校还要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大力的宣称,强调治学的严谨性和诚实性,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督促加强自身修养并强化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有重新的认识,让其能够严格遵循相关的经费使用制度合理、合规、合法的使用经费,从而有效的提高科研成果的综合效益与科研水平。
(二)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机制是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监督效力低下,监督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笔者建议高校加大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健全科研经费监督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效力,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和学术研究部门,扩大受监督范围,积极接受社会工作和舆论的监督,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理性、合法性,并依此推动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是不但要进行财务审计还要进行效益审计,以保证经费使用效率,再有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切实发挥其监督效用,对科研成本进行严格的监控,对违规违纪行为予以严厉的大力和处罚。
在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其监督的的有效性与全面性决定科研经费监管的效力的核心因素。科研经费的监管不仅有助于审计、监察部门监管作用的切实发挥,还有利益激发学校内部人员、竞争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为举报激励机制的实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且通过此种方法也有助于降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的成本,促进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经费,为高校内部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研经费预算科学性的影响。就科研项目申报人而言,在编制项目预算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上的要求,并对科研项目的目标做充分的考量,从而保证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高校财务部门而言,则应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使用情况和科研项目进度的监督力度,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去。强化科研人员的预算执行意识,要求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预算支出经费,并将经费的来去途径和目的做详细的记录,不得将科研经费挪用做其他费用,也不得挤占其他方面的经费。再有,为了确保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高校应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使用制度或条例,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首先高校应将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与现阶段的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项目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要求其在不违背法律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最后,高校方面还应当加强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在现实中不少高校仅是对科研经费预算做了事前和事中管理,但是事后管理还处于留白状态。对此笔者建议高校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根据经费来源对经费做相关的处理,如果是上级单位拨款有明确规定的则按规定处理,没有规定的则根据高校本身制定的校内项目经费结项余额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对经费的用途做明确的表述。另外学校方面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有关项目的结项或者验收信息。结项期间,项目负责人需要配合财务部门,按照规定的项目结账流程,办理相关的手续。另外学校方面有权对逾期无故不办理结账手续的(下转第52页上接第58页)项目采取一定的处理。
(四)启动高校科研经费问责机制
绩效评价制度和问责制度的缺失是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处于低效状态的主要原因。由于经费使用的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对科研效果的考察和评价机制不完整,导致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存在较大的漏洞,科研经费福利化现象严重,“人情项目”、“泡沫项目”、“科研能手”等不良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启动科研项目“问效问责制度”,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并对其进行跟踪考核,以维护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以下笔者就问责机制做出简要的探析。就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失范现象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科研经费问责机制的缺失,“踢皮球”现象严重。比如“汉芯事件”,该事件的产生其中不乏专家的贡献,然而在事件败露后,处理结果让人颇为无奈,有关部门在采访中表示:“确实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透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问责机制的缺失,异化了科研经费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使得科研成为有关人员人际经营的幌子。放纵不管的话必将损伤国家的利益。因此有关部门必须紧抓科研质量关,建立科研效率评价体系,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杜绝责任推诿现象,落实科研经费的监督效果。
(五)提高高校科研资产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高校不仅要对科研合同中的固定资产使用做明确的规定,还要对设备和相关材料的采购、验收行为做明确的规定,按规定对由于结项、人员调动、资产折旧、清理而引起的资产信息变更做明确的登记,且为了谨防固定资产流失,还要安排人员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在无形资产方面,立法部门需要尽快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护无形资产提供法律上的支持;高校方面应提高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视程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于教师考评相挂钩;同时高校应建立内部问责和监督审计制度,对科研成效进行科学地评估,避免资产减值;最后强化科研人员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完善无形资产认证和鉴定信息,通过财务管理和法律武器来保护科研无形资产免受侵权。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9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高校科研经费呈现多元化,导致科研管理经费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何规范地管理科研经费,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保证财务知识缺乏的科研人员合理有效的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保证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也逐年增加,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经费也出现了逐年迅猛递增的趋势。高校的科学研究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肯定科研项目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不同的来源渠道对科研经费使用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导致项目的经费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缺乏有效的科研经费操作机制,各高校科研经费存在项目负责人财务知识薄弱,支出结构不合理,预算经费与实际经费使用相脱节,科研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农业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调研情况,探讨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1.项目的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支出结构不合理。项目预算是项目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一个概算。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采取课题主持人负责制,项目合同归属科技部门管理,而项目经费的支出归属财务部门的管理。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对财务制度的了解不够透彻,同时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不重视,导致编制预算时对资金使用的实际性和合理性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预算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出现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的情况,为了项目结题,只能人为地调整实际支出数,造成数据失真,预算形同虚设,项目的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项目结题难。
2.科研经费存在结题不结账的情况。由于高校把科研管理重点都放在了立项和争取经费上,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经费时尽量将项目预算做大,而科研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科研经费结余较多的现象,由于对结题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了科研经费出现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一些科研项目已验收结题,但还有剩余资金在财务账面尚未支出使用,这样不仅滞留资金,让科研经费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还给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造成了难度。
3.科研经费使用真实性的核查难度大。科研经费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真现象,被挪用、套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比如是否如实支付参加项目实验的学生劳务费,是否如实支付农民租地费等情况;还有真发票假业务等违规行为,科研资金没有全部使用在项目研究中,科研资金流失,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难度。
4.特殊科研项目报销难度大,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要求“报销凭证必须是真实发票或财政局及税务部门印发的统一收据,且发票内容齐全”。但一些科研项目需要到农村、田间进行试验采样等活动,特殊的实验活动不能取得正规的发票,这就造成了项目负责人报账困难的问题,也加大了财务工作者对报账内容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长期以来,我校科技处和财务处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根据国家各部委和省级各部门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以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和减少科研经费使用不当或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各项科研计划任务顺利实施,促进学校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有效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1.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结算管理。针对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项目负责人对财务知识掌握不到位,科研经费管理复杂化,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不从心等问题,建立高校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势在必行。为了有效解决科研经费财务结算报表填制和跟踪预算科目经费使用进度等问题,2010年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研发了科研经费预结算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支持预算设置,并可从学校账务系统自动提取相关科目的支出明细及汇总数据,也可直接将支出的凭证明细数据导出至Excel,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结算报表的自动生成,科研项目负责人能实时了解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与预算有偏差的经费项目,尽量减小预算经费与实际使用经费的偏差,有效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2.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强调财务审核责任。学校是科研项目的依托中心,各职能部门应明确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职责和职权,尤其财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讨论;根据国家、省部级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和办法,严格规范科研经费报账行为;协助科研项目负责人完成财务结算,严格审核科研项目经费决算书,督促负责人在结题时及时结账,不能出现“结题不结账”的情况。
3.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的原则。项目负责人应对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承担相应责任。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部门,主要针对报账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积极防治科研经费挪用、套取等不法行为,定期对科研项目涉及的相关合同、大额资金支付等进行检查,严格监督“结题不结账”的违规行为,及时地将一些违规行为控制在校内解决,有效地实现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
[关键词]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高等院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1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34- 01
0 引 言
科研经费作为高校完成科研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如何规范、高效利用科研经费,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创新并完善高校中普遍运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配置体系采取国务院、部委、学校和研究者四级管理机制。这种高校科研经费配置现状的突出特点是:各部委的科技规划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明显的集中制特点;而各部委的科技规划没有经过专职部门协调,具有明显的分散管理特征。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协调部门,各部委之间的科研规划造成了资源重复配置。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科研经费分配环节效率低。②科研经费使用环节效益低。③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不足。④科研经费运行全过程缺乏监督。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①体制因素。在科研经费立项方面:我国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呈现“九龙治水”的格局,缺乏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对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不够,使得基础研究面临短期内研究成果不显著、长期研究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课题立项信息缺乏公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我国实行科研经费两级管理体制,学校是科研经费的责任主体,对科研项目承担法人责任,校长对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而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纪检监察处等部门分担落实学校的法人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这种管理体制,由于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监管周期间隔长,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工作漏洞多,已不适应当前科研经费监管要求。②制度因素。首先评价考核制度不完善。很多高校将承担科研课题数量和经费总额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直接挂钩。其次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很多高校自行出台了许多激励政策,如对科研项目进行校内配比政策,这导致了科研经费滥用的现象。再次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对分配课题经费的部门、承担课题任务的部门和个人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最后对科研经费缺乏有效地监管。对于相应的监管部门没有具体可行的监管制度及体系,监管限于形式,没有真正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
3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建议
(1)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在科研经费立项方面,重视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有机融合。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及制定学校相关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职责。强化主体责任,明确院系监管责任,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有效行使。(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①改革科研经费预决算管理。高校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验收结题等过程,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虽然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不一,但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要求,合理划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费用。②加强科研经费收支管理。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须根据相关部门的批文、科研合同、学校相关部门文件办理科研经费的立项与入账手续,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要求使用经费。对于劳务费的列支,从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在劳务费中列支参加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同时在科研费用中合理体现人工费用成本,也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杜绝用其他类型发票来充抵劳务费用的现象。③强化科研经费形成资产的后续管理。凡使用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形成学校仪器设备的共享体制,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④明确科研经费结转和结余经费管理。对于科研结余的经费,为了避免长期结题不结账的状况,可以明确结余的经费可以用于科研仪器设备运转的维护、其他研究发展项目的预研和启动、研究生助研劳务费等方面,从而增加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避免一些不良现象发生。
一、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系统不善
我国的各个科研单位对于具体科研项目是否完成和申请的审核情况都加以很大的重视,然而对于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尚不完善。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单位只是引进了一部分的系统,如会计处理系统或者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等,并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与管理体系。这显示部分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集成环境
单个的信息管理系统显然能够对这个部门的工作成效加以提升,然而如果各个系统之间彼此没有有效的联系的话,那么效果也只能局限于这个部门本身的工作效率提升;而不能达成整个单位的工作能力提升。这也就需要各个科研单位使用集成式的信息系统,将各个信息系统连接起来,达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才能真正的产生部门之间的效率合理。目前来说很多的相关单位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显然还不够完善。
(三)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偏差较大
在应用信息系统来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预算偏离实际的花销的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性有如下几种:首先我们注意到,一般而言在项目的主管者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进行编制。专业的财务软件对于项目的执行人来说显得过于专业性,难以使用。而没有专业的财务系统的指导,就会导致预算编制不正确的情况。而项目管理者出于各种原因当然是偏向于多多编制支出的。其次,项目管理者可能对于相关的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行为规范并不了解或者不愿遵守,导致项目预算偏离常规。最后,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只有根据相关规定监督的权力,虽然可以审查各项经费是否合乎常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权限握在项目管理者的手中,导致财务管理不能正确引导项目的进行。
二、科研经费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基于知识的科研经费集成管理环境
科研单位的的管理实际上本质是对科研机构各项资源的管理,二队这个过程加以提升就必须提供科研机构自身的工作能力。根据各个科研机构的经费使用过程,可以将经费的管理整个过程划分为几点:科技研发相关:项目申报,审核批准,具体研发,结果与验收,最后是项目取得收益。财务相关:获得相关信息,处理保存,上报。管理相关:制定计划,对科研具体次序的管理,自身提升。对于经费管理而言,工作的重点显然是财务相关的步骤。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统计整个研发过程之中产生的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而对其加以处理,供给管理者作出判断。因此联结管理者和科研者的实际上就是财务部门。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零散知识的集成和共享
知识管理,或者说对技术的管理。各个研发单位在完成了研究之后,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要追求将知识获得利益,这是各个研发单位的最终目的。在运用知识获得收益的过程之中,就有必要考虑到关于知识管理的问题。知识管理也就是对知识的运用与整合,使其发挥经济效益或者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发挥作用。对于研究者来说,通常是难以正确的衡量某项研究项目的价值的;而通过使用财务知识与信息控制相结合,就能够消除这个问题,使研究工作规范化。举例而言,可以采用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项目效率综合评价的方法,从而制定科研人员的奖金与收入,职称评定等情况。这样显然在这些切身利益的评价上显得更加科学,同时也能够从人事方面有效的激发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另外,通过将这些各项目的数据来进行整合与管理,能够更可惜的对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资金资源使用情况做出评价,对于知识的运用效率也是重大的提升。
(三)科研经费管理中隐性知识的转化与集成共享
对于科研单位的管理工作来说,另外一个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对于人力这个科研机构最为关键的资源来说。在科研机构的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分为两种,一方面是那些显而易见的数据等等,另一方面则隐藏难以直观的衡量,也就是所谓的隐性知识。虽然难以衡量,然而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极为重要。对于科研机构的财务工作者而言,这两点都必须加以充分的关注。通过将那些隐性知识系统化的整理,科研人员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我们在工作之中也能够常常发现,很多的科技人员并非无法利用知识,然而出于对财务知识不够了解这样的问题,难以做到对其的应用;同时也导致科研决策与财务工作的原则偏离,不利于财务的利用与应用。因此就导致科研费用的利用效率低下,显然也是不利的情况。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够更有效的模式化,科研经费信息与会计信息格式不符合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通过包含有相关信息的表格,能够更好的指导科研人员展开研究和相关的经费使用工作。提高科技研发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与经济安全性。在获得了报告之后,财务人员就能够通过直观的分析来对项目的经济效率情况情况作出判断,并得出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与对应策略。因此在进行之后的工序之时也就能够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图表的形式也具备着特有的效果,能够作为长期的用具和参考对象。相关的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图表来做出分析,对单位长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努力方向作出评估,以供管理者参考。根据以上的数点优势,可以得出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确实在科研机构的管理工作之中收到成效。
三、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动态模型;成本核算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04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几乎呈几何状态递增,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不断增加,科研成果数不断上升,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例如: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预算调整死板僵化,执行率低;违规甚至违法现象不断,监管角度有偏差;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一部分科研项目“入不敷出”等。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2014年7月,科技部正式通报了关于“农业生防微生物制剂的合成与作用机理及定向改造”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违规操作和关于北京邮电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等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典型问题。2012-2014年,国家审计署移送了14起高校科研人员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案件,移送7人至司法机关,有3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挽回2 678.55万元科研经费。在“高校经费管理年”2013年,75所部属高校开展了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发现违规违纪的科研经费使用问题1 377个,涉及资金3 693.9万元。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不仅有科研人员自身的素质觉悟,也包括国家政策监管的漏洞。笔者在此试图对科研经费管理动态模型的构建进行设想,以期能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完善提供绵薄之力。
建立与科研经费动态预算、成本控制相结合的管理评估激励机制,首先要规范并统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简化并明确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完善相关预算表格科目,对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项目合作单位和子课题外拨资金的分配进行着重说明,制定并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手册,为科研人员提供指导服务,不再预先设定预算控制额度。同时对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应进行动态预算管理,在制定整个项目资金预算的前提下划分出科研项目不同阶段的预算周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监督,是防止科研项目超预算或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
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不仅仅体现在项目是否完成了任务书或合作单位所要求的成果,科研经费是否在验收时使用进度达到预计要求,更应反映出课题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最后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影响力的大小。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应突出反映科研人员真实的使用情况,着重于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因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最终需要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撑,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评估机制,能使科研经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科研贡献方面制定绩效评估标准时,除了最直接的经费数量和项目数量指标外,还应综合考虑是否给高校带来各种资源和资金的积累、是否提高了高校各方面各领域的影响力、是否提高了高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素质,使其在科研和教育领域更具竞争力、是否对特定学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等。具体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动态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1 科研项目管理模型
1.1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库
大多数科研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的管理上,虽有较为详细的管理规定,但并未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评估体系。这一体系应不仅包含了激励政策,也明确处罚处理办法,而建立这样一个管理评估激励机制的前提是科研管理部门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资料、科研团队已有的科研成果、对学科的影响力和以往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基础。各高校的数据资料则能组成全面包含全国科研发展情况的大数据库,一方面使得科研经费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有助于重复研究,将科研经费投入到前沿、创新的领域。而入出现违规违纪现象,数据库记录在案,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有利于整顿学术不正之风。
1.2 建立动态预算机制
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进行分析,建立具有各类别科研项目特点的科研经费的动态预算机制。将整个项目持续时间分成三个阶段,根据科研经费核算数据和经费使用情况、市场价格波动,对每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时根据需要调整预算,再进入下个阶段。
1.3 完善验收评估依据
项目验收时对所有科研经费进行检查、审计,不仅看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更关键的是评估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情况,包括:①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②抽查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发放情况;③增加对设备后续处理的跟进;④结余经费使用的落实情况;⑤科研成果的质量。
1.4 进行全成本核算
项目验收应增加成本核算报告,其中重点是间接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和计算方式,以作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依据和进一步成果转化的数据基础。
1.5 制定结余经费处理政策
在对科研项目完成的管理评估的基础上,对于结余经费的处理应采取激励措施,高校可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将一部分结余经费作为对课题组的奖励,如德国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将一部分结余经费用于扶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发展或资助其他课题组,都是值得借鉴的处理办法。
2 科研经费管理评估体系的作用
2.1 有助于国家合理分配科研资金
建立科研项目信息管理数据库,将科研人员以往申请的科研项目相关信息存档,有助于主管部门在审核项目申请时辨别重复研究、筛去老生常谈的项目,转而将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2.2 有助于提高预算完成率和经费利用率
动态预算机制的建立,使科研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支出得以合理化,科研经费的预算应随市场价格变动有所调整,调减实际过程中不必要的预算,增加未预见却必要的支出,在保证科研人员正常进行项目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操作。
2.3 有助于项目提高社会效益
使用全成本核算模式对横向科研项目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技术开发项目。反映了科研项目真实的成本支出信息,有助于项目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进一步市场化打下基础。
2.4 有助于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反应科研经费真实的使用情况,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和可取之处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杜绝科研腐败现象有着促进作用。在重视科研劳务价值,加大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的同时,应对出现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严惩不贷,才能净化科研,阻止科研经费的流失。
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全成本管理相结合的科研经费管理评估体系,奖惩有度,有助于保证科研经费被正确而有效地使用,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模型进一步的细化和相应的规则制定,则仍需进一步细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德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政府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7).
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是指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任务和技术服务性工作而获得,用于解决特定科学技术问题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经费。按照经费来源渠道可分为计划外科研经费与计划内科研经费。计划外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以学校名义申请或个人争取的横向科研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的总称。纵向科研经费是指经费来源为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且项目按照国家各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经费来源为社会资金且项目按照横向合同或协议执行的经费。计划内科研经费是指高校设立的科研基金、科研奖励及各种科研补的科研事业费。凡以高校名义或以个人申请的各种研究经费,应被视为学校的科研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由财务及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管理。
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不断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取得快速进步与发展,建设成效显著提高。
(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年提高,大大促进了科教事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2012年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竟达到13 31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2.4%,占GDP比重2.09%[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国家在高校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高校进一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履行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对高校的教育经费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加大。高校研究经费的飞速增长,促进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科研经费一直占全国科研投入的7%~8%左右[2],2009年高校科研经费468.20亿元,2013年较2009年增加了83%,达856.70亿元[3]。
虽然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在稳步提高,促进了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但在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无论是投入的绝对数还是占GDP的比例,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4年我国共投入科研经费13 312亿元(折合美元为2 040亿美元),占GDP比例为2.09%,而美国2014年投入的科研经费为6 860亿美元,占美国GDP(17.4万亿美元)比例约为3.94%,美国科研经费的绝对数是我国的3.36倍。因此,我国还需继续保持科研投入的稳步提高,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研投入机制,来保障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科研建设成效现状
1. 我国高校科研态势发展良好,论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根据2000―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历年统计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结果,数据显示(见表1):2004―2014年9月,我国国际论文共发表136.98万篇,世界排名第2位,比2013年的统计数量增加了19.8%,位次保持不变;我国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 037.01万次,排在世界第4位[4]。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其他国家。论文平均被引用6.59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可以反映论文影响力的大小。
报告数据显示,其中高校成绩表现最为突出。从2013年SCI论文所属机构类型分布看(图1),其中高校168 908篇,占82.77%,研究机构27 046篇,占13.25%。
2013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较多的高等院校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29 004篇)、清华大学(22 503篇)和上海交通大学(21 694篇)。
按论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2013年国际论文数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按论文的全部作者单位统计,2013年国际论文数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
2004―2014年,我国有高被引用论文12 279篇,其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占有10.4%世界份额,论文数量比2013年统计数增加了28.9%,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德、英之后,位次保持不变,但其占有的世界份额上升了1.8%。其中,有6篇论文的单篇被引次数在千次以上,分别来自华大基因、清华大学(2篇)、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5个单位,分属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物理3个学科[5]。
另外,对于的期刊水平和创新性等多个指标,统计报告在2013年表现不俗的论文中评选出了100篇最具国际影响学术论文,这100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68个机构,论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机构有7个,分别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各6篇),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各4篇),东南大学(3篇),清华大学等12个机构各2篇。
总之,以上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在国家科研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科研主力军。高校科研的建设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2. 我国高校科研建设初见成效的同时,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虽然我国高校在论文数量、质量和被引用次数上不断提高,但是还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见表2)。
如表2所示,我国虽然在论文数量上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但跟美国的论文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在论文被引用次数上,我国排在美、德、英之后,排名第4位,说明我国论文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尽管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较快,平均每篇达到6.59次,但与世界平均值10.69次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重要研究机构,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科研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且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针对科研收入的不断增长及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特点,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对科研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6]。
1. 科研人员对科研收入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人对科研收入的性质出现了错误的认识,认为靠个人申请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财务管理部门只是代为管理,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不能限制干涉。这些认识误区是由于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不了解而产生的,因此需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宣传力度,培训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消除他们的认识误区。凡是以高校名义或以高校教职工个人身份申请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均列为学校科研收入,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所有,服从学校管理,应主动接受财务部门的管理及审计部门的监督。
2. 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执行的是教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该制度没有成本核算,因此在对科研经费核算上只能从支出核算方面进行,缺乏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制度的缺失,使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核算变成了“流水账”。我国科技部的相关文件规定中,首次把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支出按性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把一些设备采购支出、能源动力支出、实验材料支出、学术交流支出、分析测试支出、差旅会议支出、劳务支出等直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支出列为直接费用;把学校提供的场地、实验设备及水电暖等支出计入科研的间接费用。科研经费入账后,财务管理部门一般将其列为预算外资金管理。科研部门按比例提取科研管理费,并没有将那些与科研有关的水、气、电、暖费等以及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等计入科研成本。高校在统一核算教育事业支出与科研支出时,将科研活动所消耗的水电暖费、燃料动力费等都列入到学校教育事业支出中,未将其消耗量计入科研项目成本。另外,人工成本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中大部分是智力成本,此类成本在工作中无法量化,也无法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这些问题造成教育事业支出与科研成本支出信息失真。
3. 科研项目支出构成比例不合理。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经费支出额度上。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在报销审核过程中,缺乏实际可操作的依据,在支出金额和核算范围方面没有限制性规定。只要签字正确、票据合法,即给予报销,但票据内容的真实性、金额的大小与科研相关性,会计人员没有依据无法审核,造成科研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科研经费支出混乱,例如招待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办公用品支出、交通费或差旅费支出比重过高,而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比重却很低,甚至应由个人开支的私家车保险费及维修费、交通费、学费、家用电话费等也从中列支。还有的虚造劳务费、加班费等支出,造成支出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本失真。
4. 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该工作应以《预算法》为依据进行项目预算表的编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预算的经济合理性原则,预算与科研目标相关性原则,预算与政策相符性原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科研人员大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很少有时间去学习研究财经法律及财务管理制度,因此课题负责人往往不重视经费预算,未按项目实际应发生哪些费用等进行预测或者预测的不够精细,造成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超出预算,或预算指标与支出金额不符。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不足表现如下: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财务人员的预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三方缺乏有效沟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不被科研人员所重视等。
5.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尚无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在对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无据可依,造成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虽然教育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出台了一些宏观性指导意见,但是内容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高校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是在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用它来管理科研经费是不合适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常无法可依,无据可查,因此,相互之间出现分歧在所难免[7]。
6. 科研资产管理存漏洞,流失严重,共享更难。高校对科研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将经费挂靠外单位,逃避学校管理;将科研经费以科研协作等方式转到校外;利用本校实验设备等学校资产承揽校外实验项目;科研人员购买固定资产时为了逃避学校的管理常常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多种方式,如开成购买专用材料发票等以达到逃避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有的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入许多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形成科研小组的专用设备,购买时并没有论证及调查研究,学校在管理这些设备时又不能统筹管理,合理配置,设备难以共享,因此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资源浪费[8]。
三、开拓创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勇于创新是研究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转变财务管理思维定式。将以核算型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核算为基础的管理型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
1. 提高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加大科研人员财经法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水平,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一,要明确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第二,要明确科研经费是学校的科研收入,属学校所有,不是项目负责人个人的经费,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第三,要明确科研经费的预算,这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它的使用应以项目申请书的经费预算为依据,专款专用,统一管理。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使用科研经费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程序。
为了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需采取措施做好对教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除要培训相关的法律知识外,更应该加强宣传与培训学校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并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等薄弱环节,重点讲解其理论,树立起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科研经费的意识。杜绝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使用中的随意性,消除科研项目支出构成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当科研人员有了正面认识后,才会主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才能配合财务部门提高科研项目核算的管理水平,为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体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2. 提高科研成本核算意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并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及企业核算原则,以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定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分配标准,以及确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范围、设立成本核算项目,归集和分配科研费用,对发生的科研费用该预提的预提,该摊销的摊销,并对科研资产计提折旧,加强对科研资产的管理。如对科研活动利用学校资源所发生的水、电、气、暖等费用,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费,折旧费等按照确立的原则,把这些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3.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如实客观反映科研项目成本。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分属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两个不同阶段。预算编制专业性很强,科研人员在做预算书的过程中,应有财务等专业人员全程参与,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建议。预算书编制完成后,进入预算执行阶段,按照预算书所列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指标为依据,进行日常核算科研项目的开支。科研项目的成本日常管理,其开支要符合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对科研经费核算实行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充分保障科研项目的成本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10]。
4. 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细化管理。科技处、社科处、财务处、审计处、监察处、各学院和项目负责人明确职责和权限,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方面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第一,要细化管理。确定科研经费的核算标准,列出其开支范围,建立经费审批程序,规范大额采购与支出,对于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对于超过10 000元支出的,要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第二,要根据科研经费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核算原则,横向科研则要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科研支出进行归集和分配,正确反应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第三,根据科研经费的性质,建立新的会计科目,核算其科研成本支出。如设立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应收合同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科研收入、成本支出等情况。科研项目还应正确核算项目结余情况,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结余分配[11]。
5. 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提高科研资产的使用效率。利用科研经费采购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属学校所有,归学校管理,接受设备管理部门管理,并逐一进行登记,财务部门与设备部门相互协调。设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配置,提高科研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科研资产卡片管理制度[12],做到账卡一致,账实相符,定期盘点,计提折旧。因此,第一,要做到建立完整的产权登记手续及明确产权关系。第二,要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清查制度。第三,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第四,重点管理无形资产,确立知识产权所属关系,加大保护,提高意识[13]。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19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1
虽然各大高校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专门成立了相关机构进行管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各自独立,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主要由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三方以分级管理的机制共同管理经费。其中,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合同管理系统,财务部门的经费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互相封闭,缺乏数据信息的交互利用,无法共享资源。前者注重项目合同管理,后者注重经费管理,从而导致出现两个部门之间互相不了解的状况。
1.2 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效率低,信息不准确
缺少一个共享信息的平台,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通常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为在科研项目获得审核后,交由财务部门办理经费立项,然后按照审核单逐笔入账,这种科研管理流程落后,重复工作,浪费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信息方面存在偏差,不利于信息实现同步管理。
1.3 科研人员与财务部门缺乏信息沟通渠道
高校科研人员作为科研经费最主要的负责人,他们直接负责经费的使用。不过,当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项目中,尚未搭建关于经费使用的平台,从而不能及时提供给科研人员经费的使用信息,经费的已使用和未使用情况,科研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与了解。财务部门也不能随时了解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不清楚预算执行完毕与结余的情况。
1.4 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难以达成共识
高校科研经费具有独特性,即便是同一笔科研经费,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因为对其的理解和所处的立场角度不同,因此管理工作很难达成共识。财务人员核算科研经费时,会综合考虑每个项目的特殊性,根据财务制度的要求合理规划经费。
财务人员的工作是基于科研项目预算资料与信息资料的,这些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支持。不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却没有将科研资料与科研信息纳入财务信息的平台中,虽然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会提供相关的纸质资料,但并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操作,从而很难实现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2 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科研工作发展的保障。首先,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财务进行精细化,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重担。其次,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管控能力,规范使用范围,确保预算与使用一致。再次,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信息公开化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以让相关人员及时的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了解经费的余额,对支出预算合理进行控制。最后,高校信息化建设为财务管理建设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整合学校教学、科研、后勤及人事等资源,实现各个部门的交流沟通,促进科研项目深入_展。且传统的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在科研经费立项时,财务人员将预算控制额度录入系统,由科研人员说明经费预算,再交由财务人员具体操作。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实现了信息平台的开放性,科研人员可自主将经费预算或者变更预算直接录入财务管理系统中,极大的方便了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控。
3 信息化环境下科研经费管理的解决对策
构建高效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将科研项目的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相对接,共享信息资源。
3.1 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化
与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经费的到账对接,共享数据信息,建立立项等级,定期向财务部门返回数据,由财务部按照接收的数据对经费进行立项处理。以最终建立科研经费立项流程化,由科研管理单位与项目负责人按照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分工,共同完成科研立项工作,实现科学性管理,落实责任到专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减少现场办公的缺点,以系统数据的对接实现同步管理科研信息,提高科研项目立项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3.2 推行网上经费报销模式,自动控制经费使用
推行网上经费报销模式,由报账人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填写具体的报账信息,财务人员通过信息平台获取数据以作为凭证。这不仅缓解了财务人员的报账压力,且网上经费报销模式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控制经费,用电脑计算代替人力脑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极大的降低了财务工作的差错率。
3.3 开通网络信息查询功能
为方便科研经费主体及时了解财务信息情况,财务部门可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并开通网络信息查询功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科研经费全程使用信息。
4 结 语
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高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本文通过论述信息环境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指出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又基于信息化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最终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