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第1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就是要借助作品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每一次阅读实际上都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碰撞过程。阅读有利于构建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阅读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高中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有了很强的独立性,他们的情感正处于敏感、细腻时期,对阅读文本中的情感更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独特情感的认可,因此,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引导学生,那么其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与此同时,理解伴随着阅读出现,教会学生理解书中的主题思想,并且拥有自己对书中思想内容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使学生拥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之一。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僵硬地将阅读任务强加于学生身上,那么其教学成果就是失败的。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引导的过程中要时时记得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懂得教会学生享受阅读中的美。这时期的学生大都处在一个爱玩爱闹的年龄阶段,没办法静下心来品味书中精华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强迫阅读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吸引学生主动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是接受书本知识的主体,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他们的配合是无法或缺的。

二、正确理解阅读,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提出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能力的提高意味着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阅读能力大大提升,他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其实,阅读的下一个瞬间就是理解,倘若只是大声地读出书上的字词,并不用脑子加以理解,那么就不是阅读这回事了。只要是用心去读了,就算是深奥难懂的内容,多读几遍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方面。学生能够自己体会到书中的内涵,并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真正理解了书中深意,也是学习效率提高的一种体现。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可以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无限快乐,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如果学生能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那么这一定会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在如今这个功利化的时代,学生就像是学习的机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们被迫局限于学校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美好或残酷。这时,读书就是很好的事情了,读杂志,可以了解社会上近来发生的大事小事,拓宽视野,了解这个世界;读小说,可以体会书中主人公的另一种人生,如同身临其境般的在书中徜徉,经历精彩的美妙生活,能够学习主人公所展现出来的好的精神品质,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灵魂。阅读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大的一个任务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在什么形式的自我展示中,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就有要说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阅读量增加了,文学底蕴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只要坚持阅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增强。而且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高中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着重要作用。高中生通过阅读鉴赏,能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能够使他们主动地寻求全面发展,使学生初步体验到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促进其心理成熟等。高中学生处在各个方面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急切的,在阅读中遇到新内容,一定也会更加新奇,急切地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也会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2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一)学生理解能力偏低

虽然是市体校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成绩差而选择就读体校的,其阅历程度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普遍存在理解能力较差的现象。理解能力差不但影响了学生阅读效果,同时导致学生对阅读目标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和目的性。学生往往只关注于一些能够引发自身兴趣的图案,而忽略了文字与图案结合起来所表述的含义。更不用说脱离图案的文字抽象意义。表述是基于学生的想象而表达内容的,会因学生生长环境、思维方式、观察习惯的不同而发生偏差,单凭图案理解内容与文字叙述内容会因人而异,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阅读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由于体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对于纯文字的文章存在一定的抵触,导致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字词、句段不能够理解,会感觉到阅读的枯燥而失去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对学习上存在的被动心理,导致对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意义无法理解,对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成型的认识,这样也导致了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是阅读也会不加思考,入目不入脑,入目不入心,对待阅读只是敷衍了事。

二、培养体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系列措施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体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保障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导语若是设计得好,能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导语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在督促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才有情感有情趣。

2.精心设计音像

体校学生由于年龄普遍都不大,因此一般对图像有着特殊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去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能,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设计到自然风光的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事物的声音,使其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出现事物的样子,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言语去描述在他们所想象的具体样子,然后语文教师在根据课文中的影响立体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大自然的风光,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3.精心设计情感

体校语文阅读文章要求学生带有一定的情感去感受去阅读,通过这样才能体会感悟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散文、诗歌的时候,通常会在上课之间让学生欣赏一段与课文内容的相关音乐,然后让学生自己在乐趣中去阅读、去感受,让他们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亲身体会人物在当时的心理和情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阅读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1.提供阅读的素材

读书是需要讲求“养分”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色香味俱佳的、能吸引学生们心灵的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一个学生在他需求知识的过程如果没有读到合适的优秀的独舞,在以后的路程上会有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为了充分的激发学生自主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设立一个“阅读领域”。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喜爱的、健康的、优秀的的阅读书本带到班级中进行交流阅读,可以将自己的书本编写好号码,放到班级的图书领域中去,然后可以让语文课代表进行管理。每个学生若是能带来两本阅读书籍,整个班级至少都会有一百多本阅读书本。同时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在不经意中也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构建团结、互助、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同时重点是学生们能够有大量的阅读素材。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进行“阅读的比赛”,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故事,让他们尽情发挥,通过这一举措,学生逐渐会融入到自主阅读的行列,促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乐趣。

2.创设阅读空间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专门阅读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这段实践内根据自己的意向及兴趣进行自由阅读。通过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会亲身体会到阅读给他买带来的乐趣,从将书本视为朋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的时间。学校可以在排课的时候,适当的安排几节阅读课。当然这节阅读课的时间是完全属于学生自由阅读的。

3.进行科学评价

所有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来说教师想说的化,而且要为学生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读,读要有指导更要有层次。语文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运用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老师读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读老师进行评价、学生读学生进行评价、自己读自己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要具有人性化和情趣化,还可以巧妙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赞扬或者委婉的批评。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三)通过科学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传授阅读方法

根据语文教学实例的证明:只有充分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是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重要保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要在具体的语文课文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去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并反复阅读反复欣赏,亲身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最后让学生不断的通过感受美、欣赏美,使其学生和课文融入一体,让学生喜欢课文的情节内容,同时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2.引导人文情感互动

体校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阅读材料中课文题材各式各样:韵律感比较强的诗歌,情节生动的故事,语言优美的散文等等。而本身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学生同文章进行情感体会的教学过程。有真挚的情感,才会有心灵上的交流;有情感的体会,才能是学生融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意境,与作者进行对话。所以,教师要适当对他们的情感的体验进行引导,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加之语文丰富的教学经验去交流、去碰撞、去融合,从而达到回应作者心灵的目的,深层次的反思课文中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3.提倡合作、探究式阅读

在体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受、认知,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让语文课堂富有活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阅读,让学生在探索知识到掌握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投入,阅读教学才能成功。

第3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创建多向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立自我阅读的计划、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个人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种力求认识倾向,带有情感的色彩,促使人们顽强地追求、探索、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如果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主动学习的姿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他们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巧设悬念诱发兴趣。“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其次是创设情景强化兴趣。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将学生情感带入情境;借助形象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据学生特点优化情境;借助表演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运用情境。教学情境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再次是诱导探究激发兴趣。诱导探究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阅读内容,而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策略,从而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和探索情境中,所以具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阶梯和内的动力,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乐趣。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阅读,相比于在某种压力下硬着头皮去阅读,能够收到更为积极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方法的掌握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也是阅读最佳时期,在这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学生的个性、情趣差别都很大,应该鼓励他们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文学名著、科普性知识读物等,在学生阅读书籍的源头把好关,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在阅读中“雅俗共赏”

真正“博览群书”的习惯。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因此要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用好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中学生由于阅历的局限以及过分的追求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流于表面,而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阅读名著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段落、篇章,加以品味,便能迅速把握人物的形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再次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目的,应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习惯指的是读者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家庭应注意营造阅读氛围,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家长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时尚,让书香飘满校园,让读书成为良好的习惯,这样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师生的文学修养。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家中必定要有书可读,父母读书多的家庭,孩子也爱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自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次,要合理利用时间读书。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学生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哪怕就读那么几页,坚持下来就是一本书了。最好在入眠之前安排时间阅读,因为晚上睡觉时大脑会处理长期记忆,如果读完书马上睡,那么大脑处理的杂讯会很少,会把读到的东西记得很牢,所以读完书马上入眠是最有效率的。

再就是要养成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好书。由于书是借来的,借的总是要还的,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就形成了读书极快的习惯,由此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学校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实施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图书馆遨游知识海洋,博览群书,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奠定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第4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经典文本 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新课程改革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假使没有阅读过古代的经典作品,只是盲目地去学习音韵、文字和语法,而这些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就不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古书的能力是需要文本的,它是具体的语言材料,假使没有文本就没有学习古书的材料基础,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古书的能力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谈。所以,我们要想掌握古代的汉语知识,就要提高对于古书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对于文本的教学。

新课程的推行使得语文的教学正在向融合和深刻的方向迈进。对于古代的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是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这些研究和探索的程度就会直接对学生对于文本意义的获取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会影响文本的价值取向以及学生们的自我融合,同时也会对课堂的教学深度产生影响。

一、探索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目标追求的重要性

电子文化和图像文化的发展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就使得“经典阅读危机”正在不断的向我们靠近,伴随着的就是人们的阅读品位下降,同时欣赏的水平也不断的锐减,这种现象不断蔓延到了高中学生当中。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是发展的主体,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还没有处于稳定阶段,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文本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它是学生们学习语文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不会脱离文本去进行直接教学的。文本是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阅读的教学中,只有把课本激活,才可以使阅读教学有了生命。

课堂教学的最高基准点就是教学的目标,不管是哪一门教学,也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都不可以偏离教学目标,只有根据文本去确定教学目标,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偏离语文的教学轨道。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了教学目标,这一切就不会有意义。最近的一些年中,对高中的语文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语文的阅读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古代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教学对高中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把握诠释力度,引导个人见解

诠释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中,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是对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进行分析,把它作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一个关键句。但是,林黛玉有没有在当时真的是寄人篱下呢?我们在小说的文本中可以看出,在林黛玉踏进贾府之前,她并不是没有了亲人,也不是家道败落,林黛玉的父亲是一方的大员,假使林黛玉在贾府不适应,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还是有家可归的。所以,当时的林黛玉并不是寄人篱下,这句“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是寄人篱下的表现,而是她作为一名大家闺秀对于自己身份的敏感。

(二)强调文本阅读的整体意识

文本是一个个整体,在理解和阅读时应该要学生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理解,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应该对一个人进行整体的认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我们需要从宏观的角度上去掌握和驾驭文本,把文章的主旨进行灵活的掌握,理解和吸收文章的精髓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从

整个文本去着手,不要进行部分的分析。对于进行节选的文本,假如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就可以使这些节选的文本更加的丰富。假如是长文的节选,在授课之前,老师一定要读完全文之后再进行解读,把这段节选的文本放在全文的背景下进行理解和分析。如果只是从选文的角度讲解,是不可能有更深的理解的。强调文本的整体意识,可以使学生们在阅读时从整体上去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调整自己的思路,在理解主要信息的同时进行分析,把文章的主旨更加的清晰化,这对于学生阅读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阅读的教学,对于文本的阅读意识也要抓紧,要高度重视文本的资源,对于学生们的阅读要进行鼓励,对于经典的文章要进行关注和重视,使得学生们可以直接面对文本,增强学生们的语文意识,使得语文文本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蒋成禹.读教学要把握好诠释的度.语文学习.

[2]邱兴和.加快教学改革,突出素质教育[N].中国财经报.

第5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 ]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第6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重要性;教学研究;阅读技巧

 

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阅读的教学中,学生应该重视个人的精神层面的学习,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到对不同的事物的了解,学习到各种的知识,同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这就要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文史类、说明类等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学大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可以看出阅读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阅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掌握知识获取的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在以后的自我学习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样阅读的教学在高中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不应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教师不能仅仅是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将课程内容局限在教材中,应该不断的更新知识, 采用多种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同样应该采用一些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 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水平有所提升后,才能在阅读中深刻的认识到文章的含义,认识到文章的主旨,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速度,同样提高了解题的质量。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唯一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认为阅读是高考的一个部分,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重点的难题,在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教学中,主要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对解题能力方面,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身的发展。

 

(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重视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以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学生做出了答案或者是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根本来不及表达,虽然这种教课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学生自身对文章内容的含义了解很少。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和文章作者之间的一种心灵的碰撞,教师替代了学生,就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作者之间的感情,没有自身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就不能起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长时间这样下去也会让学生自己产生对阅读的厌烦。

 

(三)多朗读少默读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早读课程,让学生来复习文章。 这种课程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出声读书。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在阅读这一方面,要求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不再硬性的规定学生朗读和阅读的出声方式只是要求学校培养这种默读的习惯。

 

(四)忽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很多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阅读的技巧很看重,但是对阅读文章中的内容并不关注。 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思想教育大都是一种技巧性的,得分技巧教育,忽略了语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育的有效性,忽视了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导致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培养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尊重自身的知识的构建和学生个性的养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的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的去体验作者额度情感,提升阅读的质量。要想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支撑着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是学习的重要促进力。单纯的将语文作为一个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很枯燥的,必须要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教师讲课手段多样化

语文课程的教学大都是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相对死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新颖的感觉,如果是采用多种教学的方式,采用电子的图像、歌词、音乐等来完成对一首诗歌的讲解,这样就会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诗歌或者是文章的感悟,就会体验到更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现了个性化的阅读。

 

四、结束语

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水平都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是否能够自主学习,是否能不断的提升自我。 因此,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坚持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并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育的根本目的性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陈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 年 11期.8

[2]赵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 年 10期.8

[3]戚小丽.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师版);2007 年05 期.8

第7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思维创新 阅读环境 信息反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观点来看,阅读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语言的学习、思维的传达、文化的继承、文明的创造,多半还要靠具有书面语言材料作用的阅读来实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发现阅读的少、慢、差等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理念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地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会起到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而做笔记虽有点难度,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搞摘抄,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二、具体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把握好自学与点拨的尺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点拨应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的点拨应是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次,抓住“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解决语文的一大问题――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长期的过程。在生活、学习中可以随时随地留心,以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契机,适时训练,提高语感能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三、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笔者以为文学作品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强化其中的“空白点”,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

四、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才能焕发生机。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提到名著,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大有人在;读到散文,巴金、郁达夫、周树人等名家一无所知;学习诗歌,徐志摩、闻一多等的诗篇更是不甚了解。正因如此,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更显重要。因此我在上语文阅读课之前要充分准备与之相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曲、图画,说明文设置电脑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兴趣。

五、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信息的反馈

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之后,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专项训练,阅读能力测试,以把握教学的反馈信息,以更好地指导阅读教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阅读状况,精选各类具有时代特征的,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美文,并根据各类文章的特点,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以更进一步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做针对性了解,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第8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耗时较多,费力最大。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中,“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的导入,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特别是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作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

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播放歌曲《父亲》,深情导入:“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唱出了父爱的无私、深沉;“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唱出了天下儿女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有对父亲的感激,也有无以回报的愧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教室里一片安静,学生迅速进入了角色,进入了文章的情感世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入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那一堂课非常成功。

二、配乐朗读

课堂上,常出现学生对文章内容不熟悉,辨不清东南西北,或是错误的理解。这就需要教者在此多停留一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摩读。模仿作品中的人物语气、动作、神态。通过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变化,语言的抑扬顿挫,表现特殊生活场景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实践证明,这种“声效情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章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直接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在这种和作者、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直接”对话体验中,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也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三、精读

现在学生阅读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总是一掠而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点拨学生精读。对阅读材料作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从而走进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心灵。

四、尝试性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师问生答,单向灌输知识,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尝试性阅读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寻学路,教师以学定教。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让学生们尝试性阅读,理清头绪。课堂上,学生们有的拿出课前查阅的关于杜甫的生平介绍、图片,与小组里的同学边看边讨论;有的边自读,旁边批,梳理自己的感受和不懂的问题;还有的几个一伙儿,拿着课本、抑扬顿挫地品位其中的韵味。下课时,他们中有的同学居然出任导演,连演员都选好了,剧本自己写。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收获巨大,不光是知识,还有快乐。

五、探究性阅读

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思维的深度!

1.独立思考。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就更合理了?”“你能想出更精美的词进行描述吗?”“你觉得作者有哪些复杂的情感在其中呢?”这样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2.换位思考。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勤》时,我提出“同学们,假设你是文中的若瑟夫,目睹了眼前的这一切,你会有何言行,感想?”同学们的回答令人震撼,有站在人性方面说的,有站在社会角度说的,他们在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

六、赏析性阅读

赏析性阅读,它在探究性阅读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境界,是各种阅读素养,阅读能力的集中体现。

(一)精读、深思

教学中,可设计各种形式新颍,生动活泼的赏析性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赏析性理解: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赏析性朗读: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赏析性绘画:你愿意为课文配一幅优美的图画吗?

赏析性表演: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个小剧来表演吗?

赏析性作文:你能为课文续编一个小故事吗?

开展丰富活动

第9篇: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经验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针对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要求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谈看法。

一、研究好教材,进行了效教读和自读

新的课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以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将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体系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要从实际出发,利用教学资源直观地进行教学,遵循适时、适度、高效的原则,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运用时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实际,不能违背语文教学的原则;不能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不能忽视教师的形体语言;更不能忽视组织教学。要排除多媒体本身对学生听觉、视觉等的干扰,正确认识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关系,发挥语文自读课功能,使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将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

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所想融进课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看法、社会理想、生活感悟、现象评判、喜忧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即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如以“乞丐现象”、“超前消费”、“名牌消费”、“独生子女”等为话题写作,让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不再拒绝语文课堂。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强化阅读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大量的阅读,很多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说,我的语文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学的;不是学来的,而是看来的。这说明,看书是多么重要。因此,我充分指导学生自由阅读。先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并在指导学生时,有目的,如围绕教材,甚至某篇课文,某个作家。也可以在保证内容健康的情况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从而不但强化阅读,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结合课外进行学习。围绕课文,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量和信息量。激发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是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既有煞是好看的风景画,又有富于人文思想精品文;既有细致描述的优美语言,又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古代的、现代的美文,直接的、简接的经验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广泛吸取。

首先,学会欣赏大自然。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的审美领域,以其不歇的运动,给人类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使人获得精神娱悦。欣赏自然美,无疑对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直接意义。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品,辽阔的原野,陡峭的山峦,湍急的河流等都是我们审美的对象。当然,我们更要注重身边的美景美物,如南京地铁、北京鸟巢、水立方、金牛湖风景区、麦浪翻滚的田野等。

其次,广泛阅读。大语文观要求我们:语文教育系统不仅仅包括社会语文教育。它们既有各自特点,又相互联系,在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操等方面,发挥共同的积极的作用。只有广泛阅读,我们才能了解到:我国古代孟子“礼义”思想的精髓,即人们在必要时应舍生取义,决不能舍弃礼义,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它体现的是气节美;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咯西莫多的貌丑心善,它体现的是心灵美;好市民周光浴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欲血搏斗,献出生命,何尝不是一种人格美的外现。这些书籍,使学生为美而醉,为美而喝彩,必将激励他们在人生旅途中发现美,追求美,提高审美品位。

五、加强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越快就越节省时间。在参加快速阅读训练课程的人当中,很少有人能一直提高阅读速度,往往是课程结束后的几周内,他们还能保持快速阅读,可不久就又恢复原样。如果你有许多书要读,那么参加快速阅读训练课程也许是值得的。因为,研究表明,参加过训练之后,如能保持每天至少读2个小时,那你就能保持住自己快速阅读的水平。但我觉得巧读比快读更重要。换句话说,省下那些读用处不大的、知识性不强的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读物的时间,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某一读物上。既然你读不了那么多的书,选择自己所要读的书就很重要。

阅读是一项教育工程而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 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的教学,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阅读发展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爱读书的学生是长进的学生、是少问题的学生、是好管理的学生、是容易沟通的学生、是通情达理的学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倪文锦等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