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

第1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正悄悄地变化着,改变了以往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与朝气。但是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①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②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的嫌疑。何为“有效教学”?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在这里,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兴趣,敲响“第一锤”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是这门艺术之中的序幕,它关系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这“第一锤”。

(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我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借助多媒体这个有声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海底穿梭往来,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动……

(3)以“情”燃“情”。特级教师窦桂梅就非常善于煽情,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读”字当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2)精心引导学生“多思”。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有关句子并写上你的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

(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我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当品读父亲牺牲这一段时,我重点挖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失父之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加上音乐背景的渲染,我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学生的眼睛也不禁红了。

三、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第2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需掌握课本上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大量阅读课外书。在小学阶段,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效阅读呢?我想,让主题阅读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一、以主题大单元活动为依托,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201 1版)中还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从内心主动感受文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前需要先进行构思,以主题大单元活动为依托先行开展阅读活动,即以同一个主题开展相关系列活动,构建学生丰盈的语文世界,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秋天到了,老师可以带着学生“相约金秋”,让学生画画五彩缤纷的秋色,听听诗情画意的秋歌,拍拍令人心旷神怡的秋景……这样的主题大单元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多情感去领略秋之静美,体验秋之绚烂,此时,再将主题阅读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则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文本感悟更加高效。

二、以同主题阅读文本为基点,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1.主题的统一性

选择文本时,如果杂乱无章,则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与在课外随便找些作品来读并无差异,这就不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因此,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外文本应该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选择。

我在以“秋天”这一主题进行二年级主题阅读教学时,先大量收集关于秋天的文章,最后选定三篇:诗歌——《秋天的颜色》、小短文——《秋天的图画》《秋天的田野》。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童诗《秋天的颜色》,带领学生抓住色彩,感知秋天的五彩斑斓之美。接着,赏读美文《秋天的图画》,带领学生欣赏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抓住形容动作、颜色等的词语,体会积累秋果的丰硕之美,再借助仿写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诏言,提高表达能力;中间穿插的《秋天的田野》节选的片段,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2.选材的把握性

在选择文本时,除了主题要一致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段进行选材,要适合所教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描写秋天的诗歌有很多,王宜振的《秋风娃娃》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收入人教版教材的诗歌《秋天的雨》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则更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如果将这三篇现代诗歌放进同一个年级同一堂语文课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不消化”的现象。

3.文本的延展性

主题性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很好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通过教师引导,开拓文本,活跃思维,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因此,在选择主题时,还要关注所选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有时不单单只是文字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其他相关元素:同一主题的音乐、同一主题的书画作品等,这样,让学生在进行主题阅读的同时,又从文学之美走向艺术之美、科技之美,开阔了视野,增大了阅读的思维空间,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

1.重视语言积累性阅读

主题阅读课虽不同于常态下的语文教学,但是品读好阋佳句、丰富语言积累,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也必不可少。

我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秋天的画》一课时,选择了《秋天的图画》这一小短文,教学文中“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浪翻起金色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段落时,紧紧围绕“作者是怎样写好这些景物的?”这一问题,先让学生读出秋天的美,接着提高要求,体会比喻修辞的精妙,再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品味秋天颜色之美,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仿写秋天的图画,这种有梯度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化底蕴。

2.重视创设情境阅读

主题阅读教学需关注到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人情境,学生成了情境中的一部分,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在情境的创设方面,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选择一些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设置巧妙的引导语等,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教学《秋天的画》一课时,我给五彩缤纷的秋景配上清新的音乐,给成熟的庄稼伴上明快的音乐,给农民丰收时的画面配上喜庆的音乐;关于秋天的书画作品伴着优美的音乐呈现,激发学生创作诗画的灵感。于是,秋天的画深深植入学生的内心。再配以个别读、轻声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带领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文本,从学生们惊喜的表情中,从学生们发出的阵阵惊呼中,从学生们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人情入境。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习得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3.重视阅读的拓展性训练

阅读的更高一层面是将文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由说到写、由思到创的平台,让学生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语言,更加充满童趣。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子的练说,阅读的拓展性训练自然扎实而高效,学生语文素养当然得到提升。

第3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快速阅读法初中语文教学

前言

快速阅读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全文大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将快速阅读法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快速的掌握阅读内容的要领,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快速阅读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1.利用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语文素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法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快速、高效率的进行阅读学习,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另外,通过快速阅读,学生能够扩大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的了解此篇文章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主要讲述的内容,要求学生快速的分析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为有效的信息,从而能够增加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推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快速发展。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快速阅读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快速途径和方法。

2.利用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其对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单纯的依靠右脑对分析知识点是无法将所有信息进行有效、快速收集的,学生需要利用左脑的逻辑思维意识对信息进行推理、归纳和整理,从而整理成有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记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利用快速阅读法,引导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关键词、重要时间、重要人物以及关键的语句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够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也会用最少的时间整理出最为有效的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也是需要分层次的。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如果教师统一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其阅读的质量无法保障,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为阅读内容难度过大而失去阅读学习的自信心,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鉴于目前的种种现状,在初中语文快速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训练,以将快速阅读的效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如,针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快速阅读训练中,教师应为其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阅读内容,如,《背影》这类有关于亲情的阅读内容适合阅读基础薄弱学生进行快速阅读,难度较低,学生理解也会较快,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而针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的资料,并快速的提取有效信息,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更上一个台阶,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更高。可见,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4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所占据的统治地位,语文阅读的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只是追求分值而忽略语文所包含的情怀。笔者认为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的吸收中华五千年发展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中所沉淀下来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仅仅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从阅读中所形成的独立的思想。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要让他们从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语文思维空间,提高语文阅读质量。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从而探讨出了关于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没由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和没有掌握到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导入无法进行文本的深入阅读,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了,而老师有时候忽略了这一情况,只顾自己的教学,甚至有一些老师只是通看了一遍文章就结合的参考答案给学生进行讲解了,这就是教师的能力素质不高的体现,容易断章取义的片面理解文本,从而误导学生,容易传授给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起不够,在老师布置对阅读文本进行讨论的任务的时候,大家只是敷衍了事,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关于阅读材料的分歧与意见消除的太快,学生没有进行一个实质性的思考就草草了事,根本没有得到一个阅读的有效方法和语文知识的升华。

1.2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太少,传授方式过于单一。在目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互动过程太少,没有从阅读材料中对学生进行一个情感的引导和抒发,只是一味的对着参考书或者参考答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这种强行的知识灌溉对学生来说是很难消化和接受的。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传授知识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取代学生成为了课堂的核心,教师只顾自己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提问性引导,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不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讨

2.1 教师要认真备课,提高讲授的质量和水平。教师要认真积极备课,提高自己讲授知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连贯性。高效课堂的开展需要教师在三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教师在参考答案的前提下独立仔细的阅读所要给同学们分析的材料,阅读材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要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控,对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积极予以标注和解释,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步骤,让课堂灵活生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阅读发展实际情况的的教案。有了一个逻辑思维清晰的教案,才能更好的开展阅读课堂的教学。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不要盲目的去复制粘贴网上已有的大众的教案,教师可以在独立阅读文本之后,借助参考书和自己的领悟进行教案的设计,既要符合本班学生的阅读中实际情况的教案,也要创新和多元。三是教师要制定一个关于学生阅读成长的目标,也就是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在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下,才知道自己阅读中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只有瞄准了方向,用对了力气,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才大。

2.2 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现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阅读是一种个体差异化的行为,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教师不应该主导课堂一味的灌输给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这会影响到学生自己的阅读体悟和感受。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的讲到底,不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一味的依赖老师的分析,自己的阅读思维越发懒惰,对阅读材料没有进行一个自己的感悟的理解,阅读技巧也得不到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来主导课堂,掌控课堂,允许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进行一种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一个有效的指导。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整个课堂的互动和交流中,才能推动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应该保留一点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学生向教师提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深入进行阅读。

再者,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倾向,加强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适当的开展小组分组,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对阅读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发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才能在学生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大的。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开展。

最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最真实的情感才能直击学生的内心,只有教师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唤醒学生心中内在的心灵反映,从而引导学生真切的去感悟阅读,去体会阅读,去发现在阅读后所沉淀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陈凯.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0

第5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阅读策略教学

一、导入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高效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等等,都能使他们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

学生在高效的阅读状态下通常表现为:1)阅读兴趣浓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有急于获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强烈欲望;2)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阅读中;3)对阅读材料的感知正确而迅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材料中所负载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筛选,摘取其有用的信息;4)阅读时领悟深刻、把握准确,思维特别活跃。阅读时,大脑能随时调用储存的信息,用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演绎,在此过程中各种思维形式都参与到阅读中,为阅读服务。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二、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

根据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获得独立阅读能力,即能直接阅读非专业性文章,能阅读一般报纸和杂志。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了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自发形成,而是在教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形成的,因而英语阅读课上的策略指导十分重要。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单向的语言交流,但它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双向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学会采用各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我们应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1.猜测词义(Guess)

猜词义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2.从段落中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是在句尾,但也有时候是中间句。

三、读后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

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用英语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我们很多时候让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但如果在阅读中只注意追求篇幅数量,泛泛而读之后并没记录下什么,更不用说再花时间巩固消化相关的读后收获的话,时间一长,大脑一片空白,即使遇到本已读过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或形同陌路。有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后,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布置适当的能力训练题。有的课文,可让学生变成对话进行操练;有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缩写或扩写,或根据实际情况写小作文。例如,在阅读完必修模块3 Unit8 Lesson4 The Race to the Pole一文后,可让学生针对两个主要人物Captain Scott 和Amundsen不同结局写出个人的看法或评论。

总之,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一英语教学阶段的实施,使我看到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巨大潜力。《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具有科学的发展观,使用好教材,让学生学好阅读策略,利用好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世军,雷新菊. 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第6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师引导;阅读教学;轻负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透彻或者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常常陷入了一些困境,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真正的个性化阅读。

一、教师“引导”的几个误区

(一)教师缺席,“个性阅读”沦为“一个人的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分老师却过于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不小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仅把自己当做课堂的召集者和旁观者,问而不引,答而不析,悟而不评。实际上,学生的阅读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阅历体验有限,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流于浅层理解或者片面理解,甚至出现价值观的偏差和阅读方法的随意,长此以往,阅读教学势必会走向低效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二)“预设式”的牵引,变成“伪个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形式出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若干个学生相继说出自己的理解后,都不置可否,直到某个学生回答接近自己预设好的答案时,才大加赞赏,顺势呈现自己的“标准答案”。细细深究,这种“预设牵引式”的教学方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真的有本质的区别吗?“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三)盲目空泛的肯定,缺少有效性的评价

在一次公开课上,《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执教者最后展开了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给这篇课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学生拟的标题有:《我的爸爸》《我毕业了》《毕业典礼》《忘不了了那鸡毛掸子》《我和爸爸》……教师对学生踊跃回答一一加以了肯定,最后总结:“文本阅读,我们可以像这样多角度地去理解文意。”从教学效果来看,一味地肯定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是不是也模糊了原标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和一语双关的深意呢?对于学生的解读,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但也不能一味地肯定。

二、有效“引导”的几个具体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相较于之前的实验稿,更理性更全面地审视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位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强调了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只有巧妙地“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并非是对教师引导功能的弱化,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升解读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学生语文”(语文知识),而是更注重“教学生‘学’语文”,教会学生如何解读文本、如何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如何进行自己的个性创造。所以,面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各种解读和问题,教师如果没有认真地钻研教材,没有自己独到的解读,而仅仅依赖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是很难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一些教师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过于依赖于教参的“权威解读”,将文本教学停留在:分析出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简单的将主题归为“金钱至上”。

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微观的视角去解读文本中微妙的内涵。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先生时,让学生品味描写中“细微变化”的词语。一生就发现在初遇于勒时“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和在确定老水手就是于勒时“我父亲的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两句用词的微妙变化:虽都表露出父亲恐慌的心理,但“煞”有“很”的意思,程度更深,更能体现出父亲的恐慌到了极度恐惧的程度,呈现出失魂落魄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剥笋,“让人物的深层心理,非常规心态暴露出来”。学生逐渐体会到:父亲如此的失魂落魄,不只是因为怕再见到于勒回来吃“咱们”的,更是来源于希望的幻灭,是对看不到未来的未知生活的极度恐惧。深刻呈现了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彰显个性阅读魅力

1.给阅读教学一点“留白”之美

个性阅读需要给学生独立阅读、个性解读的时间,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创作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敢做时间上的“留白”。综观各种比赛课和公开课,课堂的安静沉默似乎就像课堂的“黑洞”,执教者不敢轻易放手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在常态课上,有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也是常常牺牲学生的阅读时间。像九下的小说单元,《蒲柳人家》《热爱生命》等都是L文,往往在学生还未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直接解读分析,亮出答案,草草结束,变成为了“教课文”而“教”。殊不知,“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基础阅读的“元认知”才是走进文本阅读的最佳契机。

教师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阅读时间为代价,当然也不应毫无计划地给予。而应有意识地进行高效阅读训练指导,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巧借作品中的“留白”。人教版的课文多为经典名篇,不少作品的巧妙留白给读者留下许多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孔乙己》文末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的确”的矛盾用词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将孔乙己的言行和遭遇还原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深刻地探讨人物悲剧的命运的原因;还有古诗词名作,如《望江南》中思妇面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痛苦失望,可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力,通过扩写再现当时的画面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智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者,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孙绍振先生曾强调:语文教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语文教师应该从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教师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的智慧,唤醒他们的灵魂。笔者教《我的叔叔于勒》,最后提出了这个问题:“谁是最可怜的人?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这一问,再次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人物的兴趣,他们各抒己见,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阅读效果。直至下课,学生还意犹未尽。还有如教《杨修之死》时,把文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作为教学切入点,将“杨修是否真知?”作为主问题贯穿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2)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创设的最高境界是能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那么,怎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又不偏离阅读本身呢?笔者在教《孔乙己》过程中,当与学生探讨到“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谁之过?”时,一生高声问:“孔乙己最后如此落魄,连温饱都成问题,为何还要撑着手到咸亨酒店用仅剩的几文钱买酒喝?”学生迅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探讨中发现:无法谋生无力改变现状的孔乙己,内心孤苦难以寻获认同感的孔乙己,唯有借助酒来麻痹自己的灵魂,得到暂时的解脱,从而更增添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找准问题聚焦点,巧妙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无疑给阅读打开了更为广远的大门,让学生一路探索新界限。

(三)采用多元化的课堂阅读评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高质量的评价语言应该既具人文性,也具科学性,既不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散他们的思维;既实现文本的个性阅读,又使学生的理解不会出现常理性的偏颇。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评价对象的个体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特点、阅读习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都各不相同,教师的评价用语也应因人而异,面对内向害羞、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和面对外向自信、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不同评价,从而真正地贴近学生实际和心理诉求。

2.寻找最佳的评价时机

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感悟,可以采取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如果面对学生的碎片式解读和大同小异的回答,教师一一进行即时评价,会大大地占用阅读活动时间,不够高效简洁。这时教师不妨进行延时评价,在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引导。

总而言之,阅读是个性化的,但不应是放任自流的;尊重是需要的,但不是无原则的;感受是独特的,但更应是智慧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学”,需要教师有效的“导”,以“学”定“教”,以“导”促“学”。从而真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融入阅读、科学阅读、创造性阅读,来打开智慧之门、拓宽思维空间、引感共鸣、洗涤精神灵魂,尽显文本阅读的个性之美,使阅读教学走向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旭明.学习兴趣的唤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第7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授之以渔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习外语时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也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与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出了规定:学生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能摘录要点,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但是,目前教学中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无非就是快速看完一段材料,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最后,就是核对答案,处理一下错题。在阅读分析课上,老师独享课堂权力资源;学生只是紧跟老师的节奏,记录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提问和评判,即使老师提问或讨论也局限于老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上,大多数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阅读总体教学效率低下。

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养成英语技能的关键的三年。而英语课堂就是他们学习的主阵地。三年后,他们就将进入高等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逐步“游离”课堂教学,真正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高中一线英语教师是“充分”利用英语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追求高考成绩――“授之以鱼”,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中之重――“授之以渔”,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前者为起点,以后者为目标――完美地实现从“授鱼”到“授渔”的转换过程。

如何在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中完美实现这个转换过程呢?

一、开启阅读第一关:夯实语音

也许很多人认为,阅读,不是朗读;语音与阅读,似乎相去甚远,但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不然。语音基础扎实的学生,往往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也很强;反之,语音基础不好的学生,往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较淡,缺乏学习信心。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这两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两极分化。夯实语音,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铺垫。当学生“书声琅琅”后,对阅读的兴趣也必然油然而生,学习信息也随之增强。

二、把握阅读第二关:精心选材

在阅读中,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是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正确地选材对阅读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从根本上说,阅读材料可分两类:一类是真实文本,诸如发表在英文报纸杂志上的原版文章;一类是非真实文本,如为课堂教学而改写的文章。不管我们选择其中的哪种材料,首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专业、兴趣所在;其次,材料应当内容生动,涉及面广泛、知识量丰富,题材新颖,并符合时代特点。这样,学生的阅读欲望才可能被调动起来,这对于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走好阅读关键关:角色转变

1.立足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角色转变。

过去,提起阅读,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接受,不反馈。阅读对于他们无非就是做多项选择题和训练所谓的“阅读技巧”。阅读课的全部任务就是短时间内选择正确的答案,而完全忽视对材料的理解。彭金定指出:“一个优秀的自学者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长期与短期学习计划;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在学习中会运用策略并及时调整。”据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自主学习者在阅读方面应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给自己的阅读制订长、短期练习计划;强化语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积极地积累和运用已有知识,比如通过阅读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2.立足于教师,从材料的提供者向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学习益友的角色转变。

过去上阅读课,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然后,在几乎不提供任何提示或帮助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行完成阅读任务,最后核对答案。只是在必要时,他们会做一些个别语言点的讲解,但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阅读最终目的的要求只是学生能否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课后活动几乎没有,以至于学生对阅读课感到枯燥乏味,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教师角色如何进行转变呢?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友好而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并努力地对阅读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码。

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再次,在阅读课上,教师应既是课堂组织者,同时又是监督者。一方面,教师应该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策略、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密切监督课堂活动,以使课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后,教师在阅读课上还应当是一个参与者和建议者。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愉快宽松的气氛中扮演学生活动中的角色并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在阅读时出现的粗心、不自信等问题,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督促学生纠正。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学生一起阅读,提供给他们“钓鱼”的方法,而不只是提供“鱼”。

四、引入阅读精彩关:课外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从教授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主导,课外阅读是补充;就效果来看,课堂教学是热身,课外阅读是实践。课外阅读本是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而且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题材和风格,开阔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对各种文章的适应力和耐力,提高学习兴趣。语言教学需广泛扩充阅读的渠道,以巩固、扩大词汇量及语言知识,培养和发展阅读技巧。从实践看,学生反映文章长句多,语言地道,即使没有生词或生词不多也较难理解,这不能不说阅读教学尚有潜力可挖。因此,可以选择难度相当的“原汁原味”的文章供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并可进行适量的课堂限时阅读,以扩大信息输入,巩固和增强阅读的教学效果。

总之,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技能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中精泛并举,并加强泛读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其他各种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为了保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不断调整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完成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范谊.英语学习方法指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1).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

第8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引言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常规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通过掌握阅读的创新方式和技巧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语文知识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习和理解其它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古诗文涵义。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1、重答案、轻技巧

对于现在很多学校在教授小学生的过程中总是过于注重问题的答案,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学和读的过程的培养。诚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极度缺需知识的时刻,并且需要逐步的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而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有阅读这个环节,但是很多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注意力根本不在自己阅读的内容上也就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然而都是期待着老师给的答案。而老师所注重的也只是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答案,能否做出满意的答卷。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对于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的培养,从而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积极能动的收集相关的资料的过程。

2、重标准、轻个性

阅读教学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在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的依靠参考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答出相对准确的答案,老师们都力求一致,所以重点都是按照标准答案的形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和讲解,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引导去独立的阅读和进行思考。语文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见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含义和感受,这种教学的标准性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的发展。

3、重结果、轻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学习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否坚持到最后,甚至是领悟到阅读的真谛都和过程有关。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对学生做出的最终答案进行点评和重视,却忽视了在阅读课程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一些好的评价能够完全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些老师仅仅使用一些单一的词汇,例如“不错啊”,“可以”等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1、丰富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不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地灵活运用,开阔思维,提高阅读兴趣。语文教材经过几轮改革之后,丰富了阅读板块的素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水平,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而且还要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要鼓励学生读语文报纸、文学作品等等和语文相关的阅读刊物,通过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增加阅读时间

小学语文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却很繁重,教师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尽力的缩短阅读时间了,有些教师只留四五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考虑,高度重视阅读的作用,保证足够阅读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给予他们阅读训练的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把阅读训练安排在课外,当作一个课后作业交给学生来完成。

3、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具备高效、超强吸引力和丰富乐趣特点,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就能够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将文章中的较为抽象的内容运用图片、视频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能真正的感悟和体味。对于其他那些常见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来得到真实的感受,比如说“蓝天上的白云”、“洒落空中的雨点、雪花”、“随风飘摇的树叶”等等,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受,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寓意,理解文章的内涵,真正的读懂文章,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4、注重体验式阅读

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极富可赏性、可读性、可观性,每篇文章中,都饱含了作者无线的文思和情感,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必须要付出感情去读,用心去读,去体验文章中的语言美感,消化其中的语言知识,去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着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还是相对很重要的。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为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霞.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 成才之路,2013(07).

第9篇:如何进行高效阅读教学范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有哪些呢?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该怎么写?在语文教学改革文本的最后参考文献注释注明越来越严格,故此小编本章给大家提供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参考标准。

      文献参考:

[1]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2]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丁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批注式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010(2):4-8.

[5]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

[6]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7]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9.

[8]林玉岩.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9]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10]龚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敖惠敏.通过预制语块模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王喜娟.试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5,(02).

[14]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刘守兰,1999,《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1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吴松江,2000,《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浅谈品评式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韫轶.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3(22).

[24][2]翁珲珲.高职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载体实践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5]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6]赵云丽.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8]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2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中国教育报,2001-8-2.

[30]王意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知报,2010.

[3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33]陈建联.关于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

[34]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研究与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3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试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思想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8]卢素侠.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文学,2008,(15).

[39]施茂枝.阅读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声.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3]辛星.小學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校园英语(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语阅读训练及技巧点拨.考试周刊,2015(75)

[46]刘伟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未来英才,2016(19)

[47]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48]张雪辉.论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建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

[49]张晓斌,闫永兵.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50]杨洪波,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建构[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51]徐文凯,卢娟.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

[5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江苏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锦霞.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16(67)

[55]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齐雅萍,邓鑫.大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57]严奇景.字词虽小,文章却大——也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6).

[58]林奕峰.书声琅琅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62]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3]钱静.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5,(09):89-94.

[64]刘庆瑜,李湄,黄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