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

第1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追求 感性教育 趣味教育 人格教育

审美追求是关乎语文教学方向的大问题,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培养提出的目标方向,而语文教学这个活动平台自然就把审美与教学连接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追求不但要求把语文教学内容作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对象来看待,而且侧重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体验、鉴赏与评价,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审美的享受,获得审美的陶冶,进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审美追求的必要性

1.传统语文教育的缺陷

审美教育是天然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过分偏重知识训练,文学的完整性被分解,语文的工具性日益突出,语文的人文意蕴与审美含量大大降低;传统教育过分重视理性教育,其大量的知识灌输与应试训练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区,片面引导个体发展理性思维,感性的压抑是一种普遍状态,由此造成学生感性发展的盲区和贫乏。感性的麻木与迟钝和感性的放任与沉沦是两种极端现象。

2.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发展的需要(即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是个体自身能力的实现。现行语文教育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能推动学生有效选择和积极发展的能力,是否适应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值得深入反思。

而目前的现状是,学生普遍缺乏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审美判断力贫乏,浅阅读突出,整个社会的语言创造力呈现出时尚与浮华趋势,母语的地位受到外来语言的挑战,提高语文教育的创造力、审美性与人文性乃当务之急。

语文教学审美追求的定位

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教育本性,因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大部分是由经典文学作品构成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都存在其中,而经典与优秀作品的显著标志是文学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语文教学审美追求,从定位上包含三个层面:

1.语文教学审美追求一种审美情感的感性教育

(1)感性的概念:古汉语中的解释,“感”有二层意义:A.格也,触也;B.感者,动人心也。“感”即是一个生理过程,又是一个心理过程。

“性”在中国哲学中主要指本能、欲望和感情,是指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受、情感及人性本质在内的一种鲜活的整体生命样态。感性教育就是通过文学艺术与人类的审美活动感受和认识人的生命本质。

(2)感性存在的意义:美学的本意是感性学,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是人的心理与精神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现代美学提出的基础。[1]李泽厚认为,文学和艺术的教育,重要的不是传达知识与真理,而是发展美的感受力、想象力、情感力与理解力。

(3)中国诗教传统中有丰富的感性理论资源。传统诗歌创作与欣赏的原点是“兴” ,孔子讲,诗可以兴、观、群、怨;刘勰讲“辞以情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性的培养能使学生感受力细致而完整,情感丰富、健康,富有体验性,想象力活跃。

(4)审美感性和审美情感的教育在当代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是正本清源,恢复语文教育的天性,另一方面是守护与依持语文教育中一种最纯粹、最诗意的东西――艺术的感受力与人的灵性。[2]

2.语文教学审美追求一种审美价值的趣味教育

(1)味是价值之源,美,甘也,从羊从大。中国的美学偏于味觉,所以饮食文化发达。味也是中国文论的无范畴。味、气、神这是一个不断提升人的审美心理向更高境界完善的过程。东方讲内养、修炼、品味、滋味、体味等更注重内在性与体验性;西方讲鉴赏力、判断力,更注重逻辑与理性思考的完善。

古人读书偏于体味,所以魏晋之后发展出“味”、“滋味”、“品味”等概念,中国美学和文学有一种诗性智慧。西方把趣味看作是审美鉴赏力、审美判断力、审美态度,其实,审美趣味是一种心理定势,它以喜欢不喜欢的情感评价方式,决定对事物的选择与取舍。[3]人生价值多以趣味表现出来。

(2)为什么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趣味教育,由于现行语文教育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过多的意识形态教化枯燥、生硬;从另一方面看当代社会在文化趣味与审美趣味上有四大误区,黑色、黄色、灰色、白色趣味广泛流行。语文审美教育应侧重培养审美情趣的鉴赏力,把学生的审美态度引向一种高尚、典雅、诗意与健康、纯真的方面。语文教育应力戒虚假的道德说教、空洞的政治教化、泛化的概念诠释,努力培养一种有健康的审美判断力,脱离低级趣味,且富有母语精神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语文教学审美追求的趣味教育内容十分丰富,重要的是如何培养素雅与健康的趣味,既不压抑学生正常的心理欲求,又能使其不断完善与提升,在这方面,语文审美追求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定向与真善美的人格示范作用。

3.语文教学审美追求一种人文性的人格教育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的发展方向。最理想状态是健康人格理论,西方人本主义者马斯洛认为,健康人格包括了四个方面:整体性与全面发展;协调性与良好的关系状态;创造性与开放和追求、勇敢改变环境;情感性与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富有活力和生气。

物化社会有两大倾向:一是人格单一化、片面化、丧失人格整体性;二是自我功利意识和实用意识不断增长,丧失人格的协调性、丧失爱。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而广泛的形象类型,每一种形象就是一种人格,体现出一种人文价值。[4]语文教育应在人格分析与人性启蒙上下功夫,从而发掘丰富的人文内涵。哈姆雷特、阿Q、保尔、背影中的父亲都有丰富的人性内涵和启蒙意义。悲剧、喜剧、荒诞剧都有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人文科学源于古罗马,重视整体性教育、重视人性、人情和人的完整性培养。如古希腊的七艺:哲学、艺术、语言修辞、历史、数学、健美、体育。中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所谓“人文精神”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来考察,“人文”是相对于“神文”、“天文”而言的,文者,纹理也。引申下去,就是有规律,意义之义。在中国文化中,当人类从原始的天命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就开始追求人格的完善。

语文教学审美追求的基本内涵

1.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性

美的形象是一种表现了人的本质与智慧(意蕴层),能引起人特色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享受(情感层),具有可视可感性的形象(形象层)。[3] 形象分析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追求的基础和保证。

传统语文课对文学作品形象的分析往往把形象看作是一个思想或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即使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最终还原到“思想或社会内容”的象征性上。而美的特征分析应更注重形象的审美内涵。一是注重感性特质的真实性;二是重视人类共同关注的东西的表现,即人性的构成状态;三是重视形象在审美价值上的独特性。如阿Q、贾宝玉、于连,这些人物的感性特质相应明显,因为美的形象是一种规律,在人类共同美、共同人性的构成上,阿Q的善良、贾宝玉的平民意识、正义感和同情心,即是共同人性,这些东西可以超越历史的空间,尤其是阿Q在审美价值上的高度综合性,即悲剧美、喜剧美和丑的价值的完整融合,更体现这一艺术形象的美学魅力。

2.语文审美教育中的情感性

如果说形象分析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和保证,那么,情感分析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推动力与加热器,是感染学生,与学生发生心灵共鸣的重要内容,其依据是:首先情感是艺术生命的精华,情感是艺术生命的节奏,文学是一切情感的现象学。其次情感历来是支撑文学的重要力量,也是赋予文学以激情和感染效果的重要依据。

情感美的奥秘所在:一是情感包含了社会五彩的内容。二是情感经历了复杂多彩的人类情感的历程。三是情感展现了人的最本真自然的状态。

3.语文审美教育的意蕴性或意义性

审美的意蕴性或意义性是实施审美追求的较高目标与核心所在,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特性,深刻理解文学作品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黑格尔说“意蕴是文学的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内在的生命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文学的意蕴美是指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1]

从理论资源看:中国古代的“含不尽之义见于言外”(梅尧臣),“意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西方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卡西尔的“象征”,莫加登的“空白点”,接受美学的“隐含的读者”和“填空”均显示了文学世界的意蕴美。

意蕴美、意境美、象征美有“说不尽的东西”,“意义世界无限丰富” ,“给人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是哲学、道德、政治、文化等多种价值与智慧的交融” 。

语文教学审美追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总体设想:

一是目标上,坚持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工具性包含其中。因为工具性是指运用语言文字理解和创造文学与文化的一种能力,它应融合在人文性和审美性之中。这也是从传承上继承。

二是内容上,充分发挥教材丰富的美学含量,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下功夫。

三是方法上,要在体验――欣赏――评价――创造等环节上下功夫,体现审美价值。

四是操作模式上,语文审美追求应紧扣语言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既注重理念层面的完善与建构,即建立语文审美教育的观念认知系统,又注重方法论层面的运用与总结,即建立语文教学中新的审美分析方法。

1.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性教学策略

从教学方法论讲,形象分析应注意把握三大环节和两大策略。

第一环节:形象特征分析包括性格表层与深层人格总的特征的分析。

第二环节:审美价值上的判断即提供了何种美学价值,它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是什么。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一是对社会的认知与人文性意义。二是性格启蒙作用。三是教育学价值引导。

两大策略:一是要遵循感知与体验,想象与探究,反思与评价活动规律,体验语文教学的规律。二是要了解不同时期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规律,教育中的理解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宽容、耐心与对话的品质。

2.语文审美教育中的情感性教学策略

第一,从教学方法论讲,情感分析应把握三大策略。

一是分析文学情感的基本构成,包括探究情感是什么,文学情感是指作家主观态度与倾向性在文本中的呈现与流露。在审美价值判断方面看,情感是作家的审美态度。它包括肯定性态度,关联文学中的爱、同情、人道;否定性态度,关联文学中的不满、愤怒、忧伤、批判;矛盾性态度及不确定的情感评价态度。

二是把握情感的两种教育功能:一是净化、释放与疏导功能。二是感染与激发功能。

三是掌握情感的三维结构:强度,即感染力大小;广度,即涉及范围大;深度,即意义向度传达的程度。

第二,从美学理论上的思考,提问把握情感的狭义性、广义性

文学世界的情感到底是什么?文学情感给人们引起的反应不仅仅是激动或悲伤、兴奋或压抑?情感的关系内涵到底在何处是需要研究的?文学的狭义、广义情感是什么?狭义是指表现和流露在作品中作者的主观态度与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形象描写和对生活反映的态度上,如鲁迅创作“阿Q”的情感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广义看,文学中情感的强度、广度和深度,是一个审美的整体世界。

3.语文审美教育的意蕴性或意义性教学策略

从教学方法论讲,意蕴分析应采用三大策略

一是理解意蕴美的含义: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作品结构的深层存在,往往通过意境、象征等表现,是一种可阐释,有一定思想价值导向的空间。[5]

二是把握意蕴的作用和表现:意蕴给人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历史、道德、哲学、政治等多种价值交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意义世界,成为经典的一个显著标志。

三是开发意蕴的教育学价值:意蕴是深刻的人文思想与丰富的情感内涵的融合。意蕴分析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与思考;意蕴分析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一川. 美学与美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爱玲. 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

[3]朱光潜. 谈美[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王志平. 用好语文教材,强化审美教育[J]. 中国教师,2009(16).

第2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锤炼语言;创设模式;调动热情;培养兴趣;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23-02

语文学科是基础母语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高中学生既惧怕语文,又厌学语文。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学习语文为趣味学习语文;如何调整教学步调,变语文知识灌输传授为语文知识熏陶濡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多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高中学生厌学语文原因探析

首先,高中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语文带有功利性。学生从高考题型上解析,认为课本上的美文佳作与考试关联不大,文本学习耗时费力。这种思想认识错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其次,语文教师受高考考纲制约,受学校考核机制束缚,爱走实用教学的捷径,只注重知识点传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教师的实用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作用的认识止于高考,这是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

二、高中语文趣味教学的好处

语文课堂本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当年国学大师黄侃、金岳霖先生的课堂是何等生动有趣,学生置身于趣味性课堂,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知识,体会情感,自然能把握要领,学到真知。趣味课堂趣味教学大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语文学科趣味教学可行性做法

(一)锤炼教学语言,使之简明风趣,与时俱进。

语文学科兼有知识性与人文性,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放飞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语文课堂本当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可是多数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头疼,教师无奈。如何改变这种格局,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要追求别致独特,激趣创新。教师应抛掉陈词滥调,抛掉令高中学生反感的模式化、规范式语言。每堂课从导入语开始,就得独特生动,吸引学生,引起共鸣。例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教师可用如下激趣导入语:“一个教授,他模样另类,教学怪特,爱情痴迷,生活随性,童心永驻。”学生听后自然就急切地想探询教授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新颖切题的导入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说,教师授课语言创新独特,扼要激趣,语文趣味教学才有可能实现。

2.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技巧,与时俱进,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驾驭这群思想勃发的学生,就得讲究语言的技巧,多鼓励,少批评;多赞许,少刺激;多民主,少武断。学生固执己见时,教师用亲和委婉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效果会更好。学生听课显出疲惫神态时,教师可以说句俏皮话,师生开心诙谐一笑,课堂气氛会加倍融洽。鼓励学生时,教师用些“给力、神马”这些与时俱进的流行语,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用语是门学问,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语文趣味教学风格才能逐步形成。

此外,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也是趣味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创设课堂模式,使之形式新颖,不拘一格。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学生最反感;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高中学生欢迎。学生渴望形式新颖的趣味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作为创新语文课堂模式的有益尝试。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特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定好学习内容,教师不妨就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讨、质疑、探究、发现、总结。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教师就可采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研究探讨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学生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因课文内容有限,学生还会去图书馆找来介绍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等名流的专著阅读,多方面去感受一代文学大师的个性、才华、情感、人生历程。教师把学习研究探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审美鉴赏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而且课堂扩展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视野得以拓宽,思想得以熏陶。研究性课堂、探究性课堂尊重肯定学生的劳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语文趣味教学落到了实处。

此外,答辩、手工制作、调查报告、经验介绍、表演课本剧等学生感兴趣的模式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应是勇敢的改革者,学生尝试的新式课堂模式我们要支持,这些大胆创新的课堂模式会使语文教学妙趣横生。

(三)巧用各种媒体,增添课堂趣味。

媒体具有视觉性、听觉性、形象性、动感性、立体性等特征,借助媒体教学,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的宽度与广度。比如,教学《祝福》时,祥林嫂的可怜形象,学生能从多角度描绘。学生描绘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暴风雪中,拄着破竹竿,跨着破竹篮,曲腰驼背,衣衫褴褛,满脸沟壑,垂死挣扎的祥林嫂写意画像,那一刻学生心灵的震颤,该是何等强烈,要知道,眼前的垂死之人还不到四十岁,还不及这些学生母亲的岁数。此刻,教师不进行思想灌输,学生也会对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若再于课前或课后择时观看《祝福》电影,营造视觉效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教学实效会更好。巧用媒体的语文课堂,会触发学生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趣味盎然。

此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移动网络这些媒体,能突破语文课本容量有限的关卡,充实丰富活跃课堂,为搭建趣味课堂提供可能。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媒体设施的辅助使用,能弥补教学语言的苍白,扩大教学范围,为语文课堂增添趣味。

(四)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语文有趣的思维定势。

第3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虽然现代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课堂教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措施。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自然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同时也积极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懈怠心理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不足,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

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而我们观察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与学生进行的互动却不足,这就使得教师想要表达的思想有时不能为学生有效接受,而学生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难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得以解决,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没有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尤其学生在高中阶段要进行大量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是高强度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不仅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还会在语文课堂上感到疲劳。

(四)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却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为了使知识点更好的呈献给学生,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努力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却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有了“满堂灌”的味道,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枯燥。同时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容易出现大脑疲劳,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应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要有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意识。针对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针对上文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管哪一学科的教学,也不管哪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懈怠心理的情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点甚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文章的难度更大,文章的中心含义更加含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更多的思维障碍,同时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及文章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

(三)注重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意识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要讲解的知识点有效进行拓展,将一些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4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一、多样游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汉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复练习的识字方法,教学枯燥,而且将汉字的音形义分离开来,并不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 而通过丰富的趣味游戏,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展开主动学习, 从而实现识字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1.猜字谜 。 这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我们可以收集与创编字谜,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 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 如千里挑一,百里挑一。 (伯)一口吃掉牛尾巴。 (告)等。 不仅要看学生猜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尤其对于一些学生猜不出来的字谜, 教师要将思考的过程讲出来。 这对于猜出来的学生又是一次思考, 同时对于没有猜出字谜的学生是一个反思与提升, 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来提高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从而让学生能够猜出更多的字谜,认识更多的汉字。

2.换部首游戏。 给出一个字,让学生为汉字换衣服,即通过换部首来变成一个新字,如睛,可以换成睛、清、倩、靖、情、请等,峭可以换成悄、消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由一个汉字联想到更多形似字, 从而在学习新字的同时复习已学过的汉字。 这样的汉字学习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能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二、接龙游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词语是语文的基本要素,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口语表达以及理解水平的基础。掌握丰富的词语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对词语教学重视不够, 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复习与巩固, 而造成学生词语匮乏。 为此我们可以设计极富趣味性的接龙游戏,这样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激情与动力, 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在游戏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效果。 从而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由教师指定第一个词语,也可以由学生抽签选择,然后在全班展开, 说错或是接不上来的学生淘汰出局,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评为智多星等称号,并给学生记上一颗星,收录到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这样的游戏具有趣味性,改变了以往机械的默写与背诵, 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在平时的学习与作业中会更加用心,以积累更多的词语,力求在游戏中一举得胜。又如成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表达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大多教师对成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一带而过,或是机械地讲解,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这势必会对学生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成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了扩充学生的成语量, 让学生由短暂记忆上升为长久记忆, 达到有效复习与扩充的效果。 我们也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适当降低游戏难度,只要后一个成语中包括前一个成语中的某一个汉字或是同音就可以,这样让学生在乐中学习,这样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喜爱表演、善于模仿,具有成人所不具备的想象力与表演力,这是学生的天性。将表演游戏引入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 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手段, 更为重要的是表演可以将静止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 逼真的神态以及形象的动作,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于语言的内化,这更是一种提高学生理解水平与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激趣、启思,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来, 在表演中学习,在学习中表演,从而实现趣味教学、有效学习。

1. 分角色朗读。 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性强的文章, 这些都非常适合进行角色表演。 如《陶罐和铁罐 》对话性很强 ,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来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的阅读文本就不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角色。 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 并让学生从语言中来深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征的。

第5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一、作业形式的改革

作业的布置要变换花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苟重出而悉如前样 ,或将使学生生厌 ,则无妨同其旨趣而异其方式焉。”因此,设计作业应由“重现式”向“发展式”转变,把原本枯燥的作业练习变为生动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得到独创性结果。这样,作业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想去做作业。

1、作业多样

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遵循新课程作业设计的放开性,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在一起,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编课本剧,配课文插图,办一份主题鲜明的小报,朗诵诗歌散文,练习写童话或诗歌,做社会调查等,改变传统书面作业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

2、自由选择

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同优势以及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创设“作业超市”。所谓“作业超市”,就是教师可以提供像超市里花样繁多的货品一样多种符合不同学生口味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作业超市”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作业。我们甚至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作业,自主定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体现层次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存在着差异,因此根据素质教育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必须讲究层次性。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我针对所学过的内容,把语文作业设计成几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基础题、提高题。

由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解决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又照顾到了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训练,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在自主的天地里“百花齐放”,以独特的想法,新颖的见解自由发挥,从而各取所能,凸现、完善了各自的个性。

二、作业内容的改革

1、生活作业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辽阔,作业就有多辐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应以生活为试金石、练兵场。为了更好的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使语文生活化,体现语文学科的真正价值,在语文作业设计上我特别关注生活化的语文作业的布置,例如:《寒假生活作文集》。

3、趣味作业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他们更喜欢趣味性的题目,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语文趣味作业:如在学了《小松鼠找花生》后,可以设计问题你知道花生哪去了吗?你能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吗?比一比,谁的结尾最有趣,最吸引人!加油哦!在学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可以设计我们知道青蛙要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要冬眠的?查一查吧!

3、反思作业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设计了“课后反思”日记的弹性作业,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是什么?2、你课上的表现怎样,请简单描述一下吧?3、还存在哪些问题?4、本节课对自己的评价等级是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一方面它培养了学生的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不断进取。小学生的反思是初步的,是肤浅的,它要求学生经历反思活动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使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动力。

三、作业评价的改革

第6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除具有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之外,还承担着培养人文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课程成为了单一的知识传输过程,教师围绕“考点”来教,学生为了分数而学,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语文文化传承的载体功能被忽略。而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营造浓厚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情感的参与,于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人文、历史、文化的熏陶,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一、更新观念

当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主旨偏颇的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反思,教学活动正在向参与、体验、探究发展,语文课程正在向人文精神、文化传承、能力提升回归。教师要顺应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改变权威式、霸权式的教学理念,由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教学的过程,打破那些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教学方法,而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语文课程本具的趣味因素释放出来。做到这些的前提是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具有主自学习的愿望,有进行知识探究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营造民主的、自由的课堂,给学生以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平台。这是开展语文趣味教学的基础所在。

二、改进方法

毫无疑问,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最缺乏趣味,相应地,教学效果也最不理想。而趣味性教学方法却不胜枚举,且可贯穿课堂始终,如在课程导入环节,可采用故事导入、幽默导入、游戏导入、视频导入、典故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情境营造法、吟诵法等。在教学小结环节,可采用知识延伸法、情感激励法、品味法、再创作法等。有的教师认为高中课堂时间有限,学习任务很重,认为采用这些方法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表面看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课堂的活力,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可以得到释放,其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应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结合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并且加强创新,不断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如《雨巷》一诗,其意境清幽、凄美、深长,作品韵律性和画面感极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情境营造法来激发兴趣、烘托主题,让学生在情境辅助教学中产生审美情趣,进而深入作者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体味作者要表达的意蕴。再如,《雷雨》是话剧剧本的节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时代、人性主题。对此,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编排的过程中深入体味时代背景、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等要素,深化对主题的把握。

三、主体参与

趣味性教学,强化学习主体参与是关键因素。即使教师讲得如何妙趣横生,如果缺少了学习主体思维与情感的参与,则只能是一笑了之,兴趣有了,目标的达成却不理想。语文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与领悟,并非是学生理解了、记住了就达到目的了。大部分语文教材文本本身就是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需要学生通过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经过品味揣摩,以心体之,以情度之,以神会之,在此过程中心灵得到启发和陶冶,审美趣味和能力也随之提升。这些过程,都强调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因此,在趣味性教学设计中,应把学生参与作为重要内容,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给予他们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中的作用。

第7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效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43-01

小学英语教学效率高主要就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的进步,收获更多的知识,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发展,也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二语习得理论可以知道,人们学习语言最佳的时间是5――12岁,其实也就是我们小学阶段的学习。所以,小学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段,让每一节四十分钟的英语课堂都充满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多动口、多动手、少走一点弯路,真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很多的小学普遍欠缺优质教师资源,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单个的指导,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二,分层教学难实现。由于受限于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英语学科很难实现分层教学。特别是,同一班级内,学生水平高低不等,将造成教师教学难度加大。第三,英语氛围不足。一般来说,小学英语学习氛围淡薄,这主要在于教师的不重视。教师教学的方法不灵活,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氛围没办法活跃起来,教师也忽略了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也不会对英语进行自主学习,进而难以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老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指引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其性格决定了他们非常喜欢玩、喜欢动、喜欢游戏。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英语的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变的多样化、情景化以及趣味化,使得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it’s red》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猜一猜”,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人来猜测教师手里面藏着的小球是什么颜色的,猜对了的小组就可以获得教师奖励的一颗小星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运用的英语,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采取趣味教学法

学生要置身充满趣味的课堂内,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最大化提高。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的一席话,其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即英语教师要具备创造趣味性课堂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比如,常用于英语教学里的口语交流词汇,行为动词“run”“jump”等,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大部分教师皆以理论阐述法讲解此类词汇,英语课堂氛围自然会显得沉重烦闷,缺乏严重的趣味性,不仅学生学得不知所云,教师教学难度也较大。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则需采取趣味教学法,建立多元化、趣味性的课堂情景。当然,在实施之前应遵循传统思路,理论性的讲解“run”“jump”等行为动词的具体使用。然后,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引入游戏――木头人,该游戏的规则即:让学生表演所讲解的行为动词“run”“jump”,同时要喊出“I can run/jump”,且在教师喊出“stop”一词时,学生无论任何姿势,都应静止不动,一旦出错,则要再次喊出“I can run/jump”。由于木头人游戏趣味性很浓,学生也会玩同类的游戏,故而,此类游戏不但能使其童趣得到激发,也能快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极快的融入教学中,体验到学与玩一体化的趣味,与此同时,更能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正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某一个教师,对于这个教师的那门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个学生那门课的成绩必然会很好。发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对于这个教师的这门课就提不起一点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热情。所以,作为教师而言,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下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聊天,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把这种师生关系延系到课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反思,并相互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这个教师,才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自己英语能力,形成好的学习态度。

4、积极给出教学评价

众所周知,学习相对枯燥乏味,需要教师的持续鼓励与刺激,也就是积极有效的评价,才能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己身阅读面,加大口语、听力等训练频度,不断增强其英语实效。但若是学生得不到合理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对自己持有怀疑的态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褒扬,如“Excellent,Good,You’re right……”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回答错误时,可微笑鼓励或略带疑问的说:“OK!Good try!/Are you sure?Really?……”使学生不必为回答失误而感到羞愧,并积极思考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作为小学的英语教师,就要去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及时的总结经验,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上好每一节英语课,真正的把提高课堂效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温春蕊.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0:87.

第8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承载着智慧,传递着情感,记录着人类的发展,同时语言又是一门工具,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它重在引导学生深化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与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有必要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感悟艺术,探寻语文的应用价值,在生活中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实现高效语文学习目标。

一、营造生活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生活化氛围,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艺术的基础。生活中有很多小学生熟悉的场景、画面、知识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展开创新性的生活化氛围营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反思、感悟和体验生活艺术。营造生活化氛围,可以借助生活问题、生活场景、生活故事、生活现象等,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的辅助下,有效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

如教学《小露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制作露珠由产生到消失整个过程的视频,课堂上先播放准备好的视频,并恰当引导:“生活中我们常见到露珠,但是我们有没有很认真的观察它呢?它是多么美丽,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又说明了什么物理现象呢?”再运用图片展示冰融化、水沸腾变成蒸汽、窗户上的水珠,引导学生感悟水的三态变化,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在生活化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思考并深入学习关于露珠的知识。

二、挖掘生活化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是巨大的素材库和资源库,语文教学时不可忽视生活宝库的作用,应该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探寻语文学习的素材,通过挖掘、分析和反思,从生活素材中找寻语文的奥秘,探索出科学知识与道理。挖掘生活化素材,需要基于真实、绿色的原则,通过设计趣味实验、引导走出户外,探寻感兴趣的知识,以此组织学生自主挖掘生活素材。还可以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与归纳,分为实物素材、情境素材、精神素材等,以此有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如教学《诚实与信任》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将生活中关于这个话题的素材收集和归纳起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或查阅资料,或整理身边的人、自己的小故事,课上展开分享交流,或收集剪纸、皮影、糖画、泥塑等生活化素材,在《姥姥的剪纸》课堂上,关于我国传统艺术展开师生互动交流。通过挖掘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探寻生活艺术与语文的魅力。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升应用意识

生活化作业与传统作业不同,区别在于不同形式与任务内容,它可以是参与式作业、动手实践作业、观察记录作业等。传统的书写、识记型作业,让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而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交流、动手、实践与反思,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与综合能力。实施多样化生活化作业,能提升语文学习质量。

如《春联》一文对我国的写春联习俗进行了介绍,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查阅和整理优秀的春联,课下与同学、家长交流,分析春联产生的背景、意义与创作特点,并为学生布置创作型作业――自主创作春联。又如《放飞蜻蜓》一文,讲述了陶行知先生上课的过程,在生活中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蜻蜓。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观察成果。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生活化作业,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组织生活化实践,强化综合能力

新课改指出,要鼓励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有目的地观察社会与自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趣味语文活动。结合新课改思想了解到,有必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组织生活化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探寻生活的奥秘。组织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可行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等原则,让学生在目标导向下,互动合作,积极参与并完成实践活动。

如《云雀的心愿》告诉我们,森林被破坏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直接影响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我们需要保护森林,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由此,组织学生参与“保护森林,从我做起”生活化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由小组合作完成,可以选取节约用木材资源、禁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角度,展开实践研究。并鼓励学生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促进学生从我做起,关爱森林,关爱家园,实现生态的和谐稳定。

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素材、感悟生活艺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实施科学预设,巧妙营造生活化氛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寻语文素材、应用语文知识,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9篇: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趣味课堂;实践

一、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重视,甚至很多师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存在巨大的偏差,认为语文学不学没什么区别,反正考试也不会出现答不上、交白卷的情况。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处于随意性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很多学校的语文课课堂氛围不足,都是由教师先主讲二十分钟的新课内容,其余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行看书。

二是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文言文、诗歌体裁的内容居多,而现代白话文和散文等自由的体裁较少,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更是长期处于主抓古诗和古文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感觉特别枯燥无聊。

三是对于语文科目的考试题目,除了一些有固定答案的填空、选择、古文默写等基础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外,阅读、作文等都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且随着客观试题在整个卷面成绩当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小,主观性试题的分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把自身学习和复习的精力转移到数学、文综或者理综上面。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也就长期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角色之中。总之,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才行。

二、高中语文趣味课堂开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1.趣味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其枯燥性和单一性,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丰富,能够吸收和获取的知识不多。而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很多的与课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课本上屈原的作品《离骚》时,可以采用诗歌朗诵的形式,或者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加深大家的印象。可以将作品中的文字通俗地翻译出来,让大家理解,了解诗人屈原当时的写作背景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加深对这篇作品的理解,甚至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不再吃力,也就达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质量。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很多其他内容,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灵活地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鼓励大家参与。

2.趣味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每天紧张的高中各个科目的学习之中,学生的思想长期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而语文科目自身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整体的学习氛围。高中语文教学采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师的被动状态,更好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交流,可以改善学生的疲劳状态,改善原有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思想,对于同样的作品各抒己见,保持每个人独到的见解,鼓励大家用自己的眼睛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脑袋重新思考问题,有自己的逻辑思想和判断角度。采用趣味课堂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有助于每位学生个性的舒展,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才有可能学到真正对自身以后的人格发展有意义的知识和内容,从而促进语文课堂不仅仅只局限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记忆上,也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学到的内容。

3.趣味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

因为课堂的定位是趣味教学,因此课堂的趣味性要充分展现出来,它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高度凝练、简洁而且富有幽默性,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总是做那么几个游戏,或者总是那么几套思路,学生也就慢慢失去原有的好奇心。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积极寻求独有的创新模式。而长时间的大脑思维活动,也会促进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并且培养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思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也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面,使学生的身上散发出一种人文情怀和气质,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适应学习型社会,实现高中阶段的总体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