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

第1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6-02

当前,部分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还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设置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无法通过实验教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难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实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主要因为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计算机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主要因为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很多专业知识难以利用口述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然而,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创新能力有所提升,进而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效果[1]。

其次,计算机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意识与观念。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期间,教师为学生开展实验课程,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与观念,主要因为在开展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会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使得学生在实验之后,可以灵活地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样,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之外,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的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2]。

最后,计算机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拓宽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使其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一定的基础技术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2 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保证可以利用全过程管理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减少对学生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计算机实验课前准备

在开展计算机实验课程之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为实验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首先,计算机硬件准备。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期间,硬件设备是较为重要的,保证计算机实验中所应用的硬件设备没有损坏,此时,教师可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询问,确定实验室中的每一台硬件设备都能正常使用,避免在教学期间出现计算机故障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之前仔细检查多媒体教学设备,避免出现损坏的现象[4]。

其次,计算机实验教案的准备。计算机教师在实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准备好教学教案,为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在此期间,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根据计算机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并且全面分析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将其设计在计算机实验教案中,提高课前教学准备效率,提升计算机实验课程教案的设计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预实验方式。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之前,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案内容的设置与顺序开展预验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预实验练习了解实验室设备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预实验练习中,对计算机实验产生初步的认知,提高对计算机实验知识的学习兴趣[5]。

2.2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措施

在计算机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保证可以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操作错误之处,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端正自身教学态度,注意教学中操作方式与手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问题,并且减少了计算机故障损坏率,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例如: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家庭中的计算机解决计算机专业问题,或是自主探讨相关操作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计算机实验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由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拓宽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在多元化概念的影响下,计算机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的途径,还是学生拓宽计算机思维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保证可以利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计算机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软件操作”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摒弃传统的鼠标操作方式,而是应用键盘对其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验知识学习效率。

最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置,学生也没有一定的发言权,导致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较差。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程的时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机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基础上,增强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

2.3 计算机实验资源的整合

在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实验空间,而不只是为了防止学生上网聊天将互联网切断。同时,计算机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兴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优化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形成全过程教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志慧.提高计算机实验的教学效果的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4):170.

[2] 吴达志.关于提高计算机实验的教学效果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3(5):286-287.

[3] 盛晓蕾.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实验的教学效果[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130-132.

第2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中职院校和普通高中教学机构有所不同,其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中职院校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符合市场需求。过去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同时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必须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一、旧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中职院校没有充足的硬件设施,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办法,学生重在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而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因为计算机课程较为抽象,涉及到编程、计算机语言等,学生很难理解。有些计算机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将其当成社会人文课程来学,学生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教师根本没有为学生留置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实际操作机会,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虽然记住了教师所教授的全部知识,但是却严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新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优势

目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改善了教学环境,引进了大量的多媒体软、硬件教学设备,教学条件也极大提高,有效提升了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水平。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充分兼顾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动手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演示教学内容和操作步骤,学生在学生机上完成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或在学习中者请教教师及时解决。无论是学生学习兴趣还是教师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所选用的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优势。首先,该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了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的体现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它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以提升,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再次,该模式充分的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将学到的知识合理应用,保证学生能够对计算机技能有效应用。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彻底转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积极主动性等极大提升。再次,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充分提升,并加强了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今后教学的教学水平日益增强,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三、新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一体化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方式。学生在教学时将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不但学到了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实践能力。教学一体化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学评价考核、教学教案、教学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教学场地和设备等都能一体化。要想保证教学场地设备一体化,就必须要做好对这些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为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就教师一体化来说,教师必须要做到专业理论和专业操作的统一结合。对于课程体系一体化,要求在选择一体化教材时,结合客观教学标准,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于教学教案一体化,必须要重视教案编写,保证能够对教材重难点具体分析,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教学评价考核一体化,必须要采用符合教学模式的考试方式。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采用适应时代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能够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并能发挥教学设备的最大价值。中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一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要转变自身角色,将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学习效率会极大提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素质标准,我国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师离相关标准规定素质差距较大,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引进专业人士来校讲座,更新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为落实一体化模式奠定基础。

再次,做好教学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为新颖,如果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是一次对过去教学模式的革新和颠覆。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划,从而充分提升教学质量。然而,采用该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备课以及上课的难度都大幅度提升。主要是由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学生在上课时很容易被娱乐游戏等吸引,从而脱离教学计划,违背初衷。这就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时必须做好课堂的管理工作,如此方可充分落实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质量。

四、总结

中职学校和其他院校不同,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时代和就业需求。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符合中职与计算机特征,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让学生高度结合知识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在人力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第3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义井中学教师 王新华

近两年来,我们义井中学和全国一样,计算机知识培训,有关论文和课件制作的评比,逐步走向深入,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目前,全校教师已初步形成了CAI课件制作的的,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人试图从自己学习实践中谈谈对化学课件制作的粗浅看法与体会。

一、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CAI软件与一般的软件不同,不但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更具有实用性和探索性。因此,它不是“书本搬家”“黑板搬家”,而是利用它解决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那么,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怎样把握它呢?

1、选题抓重点

选题是制作CAI课件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软件最终的水准和软件是否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如果题材选取得不好,不管你有多好的制作手段和技术,都未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选题时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①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微观、抽象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用传统、简便的方法和手段难以突破,或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②化学实验中有毒、有危险或难以演示的内容。③课文中配有插图、图解、图文内容可用计算机将其编辑压缩、放大或增加视频录像、声音的内容。④教学中使用动态模拟系统的。⑤适合计算机表现的内容,如交互性强,容量大的对话、练习、判断等内容。⑥讲究实用,不搞形式。如果作出的课件只是为了装饰,没有实用价值,那将是人力、财力的浪费。⑦直观化,让人一目了然。

2、设计重规律

重规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创作的课件要符合化学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在知识体系方面,要以实验为基础,以物质结构理论为线索,培养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运动规律;在认知方面,要突出直观感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指制成的课件要遵循电脑的使用规律。如尽可能降低软件运行的硬件条件,使软件具有广泛使用性;画面简洁、主体突出、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画面布局应均衡、统一,影调的深浅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运行操作快捷、简便等。课件设计制作能否遵循这些规律,将直接影响课件的使用效果。

3、反复论证,编写教案

在选好题材后,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写出初稿,征求同学科教师的意见,通过反复推敲、讨论修改教案,最后写出切实可行的四要求教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媒体支持)

4、动画设计

动画设计是CAI课件制作的关键,离开了动画,CAI课件就谈不上优势。要做好这一步,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审美观、美术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把抽象问题直观化。例如,初中化学“原子”这一节,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在化学变化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思想。这些内容很抽象,讲述时描述也很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吃力。因此我们可以用CAI动态图象来增强微观教学的直观性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更小的氧微粒和汞微粒,这些微粒进行重新组合,每两个氧微粒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个汞微粒聚集成金属汞,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垢过程。这样可以强化直观效果,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正确的微观图像传递给学生,填平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勾通中的鸿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5、脚本要详细

一个好的课件先要有一个好的脚本,一个好的脚本来自于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创意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认真备课。脚本是教学课件制作的依据,它是学科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合作,广泛收集素材,共同对软件提出的具体要求。脚本撰写一定要详细,它包括对设计内容的文字图象、画面要求;对于动画中每一幅画的变化及音响效果的要求;所需添加的文字说明以及操作流程的要求等。

6、制作求精美

根据脚本制作课件,这是课件创作的最后工序,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但目前状况是:化学专业课教师掌握电脑水平有限,达不到编辑三维动画的水平。因此,只好由计算机教师根据创作的脚本来编制课件,把脚本的设计构想转化成精美的电脑软件。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最好是化学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因为化学教师熟悉化学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制作出来的软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适合化学教学。

第4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不断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改变以前一提起网络就只是“游戏”、“不务正业”“坏学生”的观念。计算机网络,就教育界来说,其作用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教育教学,现在的几乎所有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都是用学籍管理软件来网络统一管理、高中学生的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等。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在我们的学校教学和生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我在本市的农村学校支教了一年中经过调查,几乎全市所有的农村中小学均有各种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教室,且都能上网。但是,这些计算机只是供学生打打字,做做表格,搞搞简单的统计。这不仅是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计算机人才的浪费。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教师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或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冲破课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农村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利用。

2.1加强领导,明确网络资源的定位

据调查,学校少数的领导还不会使用计算机,认为使用计算机是专业教师的事。因此,我建议加强对领导阶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提高领导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只有领导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才不会小觑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才能受到重视和正确的引导。

2.2加强教师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培训

如果教师能把计算机当着工具应用到教学中去,利用网络上的资源,用计算机制作配合教学的课件,那么,计算机网路资源就能切实地为教学提供服务。例如文字,图形处理软件、课件演示软件、音乐播放软件等等。

2.3信息技术老师要摆正态度,重视计算机教学

在农村的教学一年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不但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连信息技术教师本身也是轻视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不重视计算机教学,上课没有好的氛围,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学生没有了积极性,上课纪律就很难保证,上课没有好的纪律学生势必不会好好听课,直接导致上信息课的时候学生的直接反应是:开网络,打游戏、看电影!这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利用,形成了很坏的影响。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网络资源利用,应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教师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加强教师的理念,摆正教师的态度,势在必行。

2.4开创网络资源应用氛围

学校开展各种促进网络资源应用的活动。例如:教师优质课竞赛;教学课件展示;以学校网站为平台的教案共享;以BBS为平台的师生讨论等。利用网络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完整的体系,从而营造网络资源运用的良好氛围。在农村一年的生活中,让我切身感受到:在农村,计算机网络并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是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计算机人才的双重浪费。所以,我提出从以上几方面抓好农村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利用。

3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成为教育必备的技术手段,我们不必再用粉笔写那么多的字,不必再为寻找教学素材煞费苦心;有了网络,教师的办公变得事半功倍,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一句话:网络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改变。

第5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00ppp-0c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领域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其理论中的许多概念、过程相当抽象,不易理解。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一直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计划中占据重要位置,因其技术与市场原因,该课程比其他专业课更加难教,学生也更加难学。因此,本人认为应针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困难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教学改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1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跟不上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步伐

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多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五大组成部分,加上对UNIX SYSTEMV的分析构成,与实际操作系统的结合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与用之间缺乏联系,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感到很吃力,并且所学的内容与他们实际接触的系统有较大的距离。由于课程自身的原因,也使得许多现代教育手段很难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黑板板书为主,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着干巴巴的理论,这当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已经使用了电子教案,也是单纯地播放理论知识课件,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1.2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较欠缺

目前,各学校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的现象,对应用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课程的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目前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的发展水平、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以及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内容。造成课堂上教学内容枯燥、实验室里实践内容不明确。

1.3 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多是以UNIX 作为实例来介绍分析多用户多进程并发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特征,但大部分教师不熟悉UNIX系统,导致授课过程中教师对UNIX部分一带而过,无法深入讲解。其次是UNIX作为商业软件,他的源代码不公开,给实验环境的构建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实验课;大部分学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部分的实现过程并不能真正地达到课程的实验大纲要求。

1.4 对学生的课后训练重视不够

学生学习操作系统主要依赖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只能讲授基本的理论,而新的操作系统实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运用,都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课后时间去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来拓宽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应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多给予独立思考和自学的时间,不时地组织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思考和探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拓性。

2 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态度分析

虽然操作系统很重要,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学习操作系统的“无用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因为操作系统不像其他应用软件,学习后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学习了FLASH会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而学习了操作系统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操作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许多同学都不重视操作系统,认为学不学没有太大的关系。

2.2 客观原因,操作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深厚的程序设计语言功底、扎实的《数据结构》基础和一定的硬件基础知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一种畏难情绪。

2.3 教与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3.1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集中起来,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少。

2.3.2 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环节薄弱。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分析具体操作系统实例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3 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操作系统发展过程中最新的思想和实现技术,导致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落后于目前操作系统中使用的前沿技术。

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操作系统,切实解决学生们为何学,怎样学和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难题,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打破“无用论”, 培养学生的实操作能力。

3.1 明确课程学习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计算机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任何计算机的使用都离不开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操作系统已是现代计算机不可缺少的部分;只能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商业软件也只能在操作系统下运行;操作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对它的掌握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学习者的专业水平及发展方向。

3.2 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3.2.1 合理选择教材。操作系统的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教材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应采用既能让学生用于理论学习,又有实例程序给学生做课程设计的教材。

3.2.2 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这便决定了操作系统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彼此间教学内容的重叠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课程之前应具备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并要求学生应预先修完计算机原理等硬件课程。

3.3 学习操作系统课程要求达到的层次

从理论上讲,操作系统的学习,可以达到3个不同的级别。

3.3.1 概念级: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可以应付考试,但没有太多的实际用途;

3.3.2 命令级:掌握操作系统的命令,可以达到实用目的,做到最基本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这是表层的使用,也不够专业;

3.3.3 系统级: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概念的具体实现,学会使用系统命令和调用,用程序来使用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可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这才是专业级的学习目的。

3.4 怎样学好操作系统

学习操作系统可分为三方面:理论、试验、基础。

理论: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理论。连贯与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不能简单地背一背,或跳跃式的学习,而应该认识到每一个章节都有其密切的联系,都需要融会贯通。

实验:所学的理论都要用实验去验证;强调试验的重要性。操作系统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门实践课,几乎没有可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述和证明操作系统应该如何如何,最多只能在某个(或几个)具体的操作系统上加予论证和验证部分理论。所以,在操作系统的教学中,应当特别强调试验的重要性。

基础:掌握这些理论和完成这些试验都必须具备牢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也就不可能学好操作系统理论课,更谈不上完成实验。

其次,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进行改进:

3.4.1 充分有效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操作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且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和划定电子教案教学与黑板教学内容的分界线。同时,还应注意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质量,使其既符合课程教学大纲,又突出重点和难点;既能充分地利用各种图表、图形等形象的形式,又能通过知识的信息编码过程浓缩知识要点。而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还应积极研制和开发操作系统电子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功能强大的考试系统和试题库,从而全面推进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课时采用课堂讨论方式教学,适当的提问学生,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

3.4.2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操作系统课程作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相对成熟。目前,全国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学科对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普遍滞后。实践教学环节应构成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应立足于课程教学及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生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核心功能的实践课题、实践内容及实践要求,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3.4.3 加强操作系统的实验环节

对于教材中要求的实验环境的实现困难,采用LINUX操作系统代替UNIX系统来构造学生实验上机环境的尝试值得借鉴,LINUX是一套遵循POSIX标准免费的32位多用户多线程类UNIX操作系统,具有UNIX全部特征。而且系统的源代码完全公开。也能让学生容易获取核心模块源程序并实现对它们的剖析。学生可通过自己在各自的学生机上安装LINUX来熟悉安装过程,并能在熟悉基本的LINUX命令基础上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而对于深一步对LUNIX的核心模块的剖析实验,让学生几人一组分别设计实现各个项目,最后得到一个小的,真正的操作系统,这样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验操作系统的实现技术在实际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3.4.4 注重学生的课后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也可提供一些系统内核源程序和指导性框图来帮助学生自己分析实例操作系统中相应功能模块,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分配讨论课题,让学生在上课之后,继续阅读和思考讨论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课程的电子教案讲稿上网,提供给学生上网阅览或下载,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疑问,开辟专门的研讨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改进应该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贯彻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不断地完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传授学生操作系统理论原理的同时,真正培养学生在系统软件开发方面的综合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的原则。通过使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真正抓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就能使学生真正学好掌握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顾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一些体会[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

[2]周松华,等.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进[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5).

[3]胡兰兰.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陈琳.《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7,(4).

第6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

一、前言

随着教学管理改革的进行,学校逐渐意识到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该项工作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部分。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教学档案的内容增多,形式也不再局限于书面文字,传统的管理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是所有教学档案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教学档案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工作仍旧停留在手工阶段,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对网络资源进行利用时,将一些音频、视频随意删除,没有按照规定处理档案资源,导致资源缺失,阻碍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其次,很多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将档案编号规定,需要的时候直接查询编号就算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显然是一种认识误区,这种错误的认识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不利于教学档案资源的利用[1]。

(二)硬件、软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设施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不够完善,如计算机的容量不够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扫描仪不够先进,不能对所有类型的资源进行扫描等,这些都对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造成负面影响。而学校虽然积极引进了软件设施,也比较重视教学档案系统的开发,但是一般都将重点放在了归档研究上,没有将归档与查阅功能联系起来,也没有与相关部门联网,部门间缺乏合作,导致教学档案资源的开放性不强,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三)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熟悉电子资料的归档、查询流程,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利用扫描仪将纸质资料迅速转化为电子资料;另一方面,要求其掌握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能够按照学校具体管理规定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同时知道这样利用教学档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达到以上水平,一是对计算机不熟悉,二是没有掌握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知识[2]。

三、提高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知识,走出认识误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信息化管理,并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工作重点。无论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还是资料的查询、应用,都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想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要改变教学档案管理部门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一是保证计算机的容量足够大,可以容纳大量教学信息,二是要购置先进的扫描仪,可以将各类纸质资料扫描进电子系统中。其次,要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归档软件,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维护,同时要将归档与查阅功能联系起来,教学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其他各部、系联网,一是方便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归档效率,二是通过联网实现教学档案资源共享,其他部、系以及教师可以通过检索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统一管理

目前很多学校在对教学档案进行管理时存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不同步的现象,这是教学档案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求学校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也加强对纸质教学档案的管理,二者之间的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一些重复劳动,提升管理效率。其次,二者之间要做到一一对应,计算机会电子文档进行自动组卷,而纸质文档则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归档,两种档案不仅要做到档案号的对应,对于更新的内容也要做到完全对应,避免出现电子档案更新滞后的现象;最后,纸质教学档案中的信息可能不完全包含在电子档案中,如教师的文字教案、习题等,对于缺失的部门要将其数字化处理,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四)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加强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要督促其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对计算机不熟悉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培训,熟悉电子归档以及电子信息查询流程,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要督促其学习教学档案管理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明确学校对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避免随意性。总之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将计算机知识与教学档案管理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提高工作效率[3]。

四、总结

认识误区、硬件、软件设施不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缺乏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应当提高管理者对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纸质教学档案与数字教学档案的统一管理,另外要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将教学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谷露 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参考文献:

[1]孟霞光.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13(15)05:51-53.

第7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多媒体技术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0-01

一、引言

目前中等艺术学校招生对象面向应届初中、小学毕业生,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多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2-15周岁,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加上农村生源占多数,大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电脑,操作能力为零。那么,怎样才能较好这些学生、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1)重视理论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理论是先导,丰富的理论知识将引导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这门科学技术做好铺垫。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课,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一带而过,学生不爱学,老师教着也费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演示多,而缺乏对计算机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只是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兴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要从头开始,老师要一步一步地教,这势必造成学生机械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下降。如何把理论知识讲的和实践操作一样好,这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能胜任的情况下,教师都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如何用好多媒体技术将是开展好理论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如讲计算机发展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将四个阶段的时期、主要采用的原件、存储设备、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编程语言进行对比讲解,讲解过程中给展示学生逻辑元件、存储器、电脑图片,更直观的是不同时期的电脑,通过体积的对比、速度的对比、耗能的对比等等给学生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使学生产生联想,势必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在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时候,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通过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诚然,计算机多媒技术是一种很好的学手段,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才是关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任课教师必须在对自己授课的内容要有完整、透彻的理解,自己动手设计与教案匹配的电子课件,要切实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更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

(2)理论指导实践,任务驱动操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验证和理解教师所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和熟悉计算机的使用和各种操作技术,通过上机实践可以使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巩固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一是为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机之前,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拆解和组装,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给学生演示操作系统、相关驱动的安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并不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所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上机实习内容,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分三步走,第一步,按照理论授课内容和实验教程,学生独立完成相关操作知识点,教师耐心辅导学生完成基本的上机操作,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经老师检查合格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一些课外的学习,如美术学生可以学习Photoshop平面制作、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类软件,程度差的学生学习打字等,不断丰富实践课程内容,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良好氛围。第二步,小综合操作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把前期掌握的操作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作为学生平时计算机上机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认可,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性。第三步,综合练习,将手抄报、明信片作为学生上机操作的内容,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课堂上将背景、表格、文字、图画融入一炉,亲自排版并打印出来,达到对应用软件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为今后的实际工作铺平了道路。通过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成功的检验,把参加自治区计算机一级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做考试考级模拟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中总会存在少部分学生反映比较慢,胆子小,不会也不问,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加以辅导,造成的可能不仅仅是这门课学不好,也可能造成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他们多家关注,教一次不会,教两次,反复的指导,直到掌握为止,这次学会了,势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多加关注,这个学生会慢慢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在个别指导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参与指导,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不留误区,让学生感受教师上课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认可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现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行骗、犯罪不乏其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生活及学习环境单纯,年龄较小,是非分辨能力差,很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迷惑,以致发生一些受骗、上当的事情,使学生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发生典型案例,提醒学生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我约束意识。

三、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更好的服务学生。

第8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维护好现有的系统以及各科组电脑,保证正常使用,如图书管理系统等。随着设备的增多,计算机科组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科组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完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鉴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鉴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xxx取性的一种主要手段。能入到咱们长子的教育队伍中,并能参加这次计算机培训,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并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充实自我。

此刻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经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经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能够经过网络学习新知识,能够与同行交流经验,能够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所以,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必须的信息素养。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经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鉴定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景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资料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景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景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到达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并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职责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鉴定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俭、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来规范自我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我的综合素质和本事。

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一、教学方面

(1)进取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搞好课改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取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资料,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进取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本事。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必须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很多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备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一周十二课时,从未丢过一节课,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讲是的很重要的一节课;曾有教师笑称,我们啊没有一个人敢占你的课,学生还不反了啊。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寻找好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习、提炼、再加工为我所用。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提高。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时时刻刻提醒自我、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从行动上,进取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次评价初都要对学生、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教师顺利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的过程中,每一天都要牺牲休息时间,陪着学生、教师进行评价,从旁指导,提高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进度、效率。

三、学校打印工作

本学期学校要应对很多检查,打印工作也十分艰巨,我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甚至加班加点,但我总能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能把打印工作做好。

四、微机室管理工作

在本学年里,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微机教学,及微机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尽职尽责,坚持微机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微机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

第9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F224-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06-01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工具,其硬件发展速度难以预料,软件也不断地推陈出新。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

一、授课方法:目前大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解+复习+学生练习。但由于计算机课操作性极强,且软件发展较快,学生不上机操作,理论再多还是不能将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知识,学完课程后还是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特别是早期的DOS根本不能适应现在的软件运行环境,如Windows、wps office、office2000很多软件都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它们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具体表现为:(1)演示+操作+讲解+学生练习,这种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将看听写做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根据他们的特点,可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讲解答疑+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

二、实践技能: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是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数量和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不力等原因所致。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能够解决运用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项目为主,学生应以主动的学习状态,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力求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难度、内容的课题,增加其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考核办法: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评定,除笔试外,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1)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2)实践能力考核可分为实践基础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①实践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②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为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实践能力考核既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验,也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四、多媒体教室:学校应建立综合性的多媒体教室,用于计算机专业和其它专业教学之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实现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室不仅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也适合其它专业的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开扩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使教师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许多在黑板上无法进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室除普通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外,重点配备计算机网络,每个学生一台工作站。可进行交互式教学、实验。

五、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宽,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及时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通才是很难做到的。在此,我建议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侧重专业。教师除了专业侧重外,还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都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指导。同时至少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甚至还要能完成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应用指导的课程教学。这是对计算机教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另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设计;其他应用软件的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条件许可时,教师能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建议学校每年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鉴于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在不断的变化,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学内容的同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院应注重教师知识能量、教学能量的储备。所谓能量储备,就是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计算机发展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现后,无论该软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必要时选送教师到相关学校学习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