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读 诗歌 小说 文言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怎样尝试“读” 的教学方法泥? 对不同的体裁的课文, 采取读的方法各有不同, 各有侧重。
一、关于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重在“读” 。俗话说: “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根据心理学的探讨,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青少年记忆力最旺盛, 要把握这个大好时机, 加强记忆力锻炼。我每教一首诗歌, 首先板书文题, 介绍文学赏识和背景, 然后指导学生默读, 阅读, 放声朗读, 读出表情, 读中求义, 结合课下小字注释, 理解诗句。接着提示学生串讲诗句, 把握诗的中心, 诗句在什么环境中形成。教师略加指导范读, 范读时注意表情, 读出韵律、掌握韵角, 让学生对照自己读与教师范读之间的差距, 自己随时纠正, 教师逐句串讲联篇, 点出诗的中心。例如讲解的《沁园春?雪》,同学们接触时间, 一九三六年, 让学生回忆教师已介绍过的当时社会背景。二月,天寒, 北国更是寒风凛冽、暴雪狂飞, 接着出示词题,“ 雪” 字, 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清晰感。让同学们想象同志写这首词的心情如何。教师进行范读, 让同学们了解这首词具有磅礴的气势。然后指导学生默读,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无形的思考。默读可以用眼睛扫视, 把全句整行的文字符号作整体识别。根据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法。朗读的好处很多, 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人体味, 又有利于促进记忆, 通过“ 熟读成诵” , 积累语言素材, 激发联想和想象, 启发顿悟, 深化理解, 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锻炼口才, 提高口语表达力,力求把这首词读得准确, 达到会背。结合课下小字注释, 理解词句, 教师串讲, 点出上半阂, 写北国雄伟壮丽的雪景; 下半阂评价历代帝王将相, 真正称得起英雄的还是当代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全词的主旨句: “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范读、默读、背诵几种训练交替使用, 以“读” 为主体, “读” 统占课堂。这节诗歌教学、学生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顺利地完成这节教学任务。
二、关于小说教学
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读”这种方法的独特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法上一般也应以“ 读”为主, 以讲为辅。在教师精心指导下, 有的放矢地读。教师必须把知识技能、思想教育、情感培养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 把文与道、文与理、文与情紧密结合在一块, 体现很强的人文特色。在设计教案和教学程序时, 要具有创新意识,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求新、求变、求异, 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要严格要求学生读、培养自读习惯。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内在的驱策和激励。课前预习, 以阅读、朗读相结合,课堂教学以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相结合。例如: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 他们爱读小说, 针对这篇外国名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首先板书文题, 提问小说三要素, 根据预习, 提问小说中所设及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故事情节是按照小说中的主人物的思想“ 变” 这一线索, “ 变” 其根本原因是围绕这个“钱” 字, 于是我在文题下, 黑板中心写了一个字形较大的“钱”字。在分析指导外国小说教学上, 反复指导学生精读重点段。对小说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人物的刻画, 环境的描写作全面细致的理解。精读铆练要求对小说由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 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反复思考和深人理解, 掌握课文实质, 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点出课文中心。至于略读, 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一种阅读方式, 其特点是“ 提纲掣领” , 就是提纲掣领地把小说的基本内容, 主要思想和写作方法领略一遍。本篇小说除精读重点段外, 其余均为略读、速读、跳读等方法, 几种阅读方法综合使用。通过学生反复有目的朗读, 用几个问题可概括课文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由于课前认真阅读小说, 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课堂分析指导就容易多了, 那么, 也得出了“ 长课短教” 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问题设计;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10-01
高效课堂是以“学”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紧扣学习的自主性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高效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效果显示看,学习的自主性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亮点。那么,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教学也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但力度不够,有自主学习的因素,更有强制的成分,对预习内容、落实预习的方法等方面引导不够,效果打了折扣。高效课堂背景下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科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用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管理来逐渐推进。例如,某语文教师对课文的预习,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1)阅读课文所在单元章节说明,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本篇课文前面的学习导读,明确预习要求;(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3)罗列生字词,并运用字词典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4)试回答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倒逼”学生自主学习,在长期的教与学中学生被“同化”,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用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效课堂以问题为主线,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不容小觑。设计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呈现和具体要求,巧妙的问题能够主导文本研读,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做到拓展延伸,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有教师在执教《安塞腰鼓》一课时,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请用好一个‘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来表达你的感受。”回答有“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酣畅淋漓的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等。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主动参与意识非常强,其展示交流让课堂更加灵动。这都来自一个问题的巧妙设计。
三、精心打造导学案,为自主学习铺路架桥
“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导学案是获得学习能力的渡船。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案而言,主张服务于学,它的终极追求是“会学”,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认识水平,精心构建导学案新旧知识的难易层次,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能逐渐推进,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高效课堂中的导学案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个切入点。如一位语文教师编制的《孔乙己》一课的导学案,其课堂探究环节中有五个层次的设计,紧扣一个“笑”字展开。依次为:(1)概括“笑”点;(2)辨识“笑”脸;(3)深思“笑”意;(4)品味“笑”法;(5)反思“笑”脸。在每个层次具体问题引导下,通过层层展开,学生自主返回文本,逐步深入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感受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优质导学案发挥“渡船”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架桥。
四、用教学创新调动学生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和《江苏省考试说明》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争取高考佳绩。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能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3、强化教改意识,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整体思路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修教学——《唐宋家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
第二阶段: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分为7大专题:
1、语言表达运用复习与训练。
2、文言文阅读复习与训练。
3、诗歌鉴赏题复习与训练。
4、名句名篇默写复习与训练。
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与小小说)。
6、选考类文本阅读(论说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复习与训练。
7、作文复习与训练。作文复习与训练计划单列,贯穿始终,每周由各科任老师轮流命题。
四、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明确效率意识。高三学年转瞬即过,时不我待,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结合高三学生特点使用好教材。上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帮助很大,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足工夫。
3、认真落实语文专题复习。抓紧抓好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等专题复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评价、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突出作文技巧的系统训练。
4、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讲授与训练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课外内容要精心选择,不要拿来就用,对训练试题要精心讲评,通过讲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作文训练计划性要强,评改方法可以多样。
五、具体办法
1、备课
(1)
深入备课,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每位语文教师各自的优势,精心进行备课,并加强交流讨论,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3)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训练。
(4)在第(3)点的基础上,突出小综合训练——每天一次《小题狂做》练习。
2、上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提优补差。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提优课、补差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加强阅读指导,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上好每周一次的写作课,
印发美文佳作,加强作文指导。
3、辅导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每周安排一节学生质疑问难课。
4、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5、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
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做好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
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比如,我在上《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当学完课文后,很多学生都认为北风很讨厌,小鱼很勇敢,但是当让学生欣赏完我所准备的精美的冬天雪景时,学生的观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学生开始喜欢北风,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去思考,并通过朗读大胆展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通过一学期来的工作,我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全班44人参考,及格率100%,90分以上人数43人,95以上人数达40人,满分13人,平均分97.52分,列年级第一。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教材整体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
(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二、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9、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0、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三、 教学措施
在往年,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一直兢兢业业教书。但仔细一思量,我们这样的苦教书实在得不偿失。老师们个个教得筋疲力尽,影响了身心健康,影响了家庭生活。而对于学生,我们往往付出的努力太多,期望值太高,结果失望也越多,所以给予学生的压力也更大。其实,这样也是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的。所以为了学生,也为了自我,痛定思痛,我们决定在新的一年中要转变观念,改变心态,解放学生,解放自我。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践呢?
(一)做足课前准备,用一生去备课
过去,我们曾狭义地理解备课就是写教案。上级检查老师是否备课,课备得好不好,就是查老师的教案写得漂亮不漂亮。为应付上级的检查,拼命抄教案,写教案,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备课是所有为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除了写教案,还有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学具、教具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配套使用),等等。
上好课,功在课前。因此,本学期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
1、深入解读教材,吃透教材。解读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腾出点时间,去读教材。做个读者,做个学生,做个老师,以不同的角度去读,读出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要求,读出不同的问题。让教材烂熟于心,才能让课上得得心应手。
2、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备好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大无比。我们多个平行班的年级,最大的优势就是多个老师同教一个教材。尤其是年级组中的老教师。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来备课,能让我们把课备得更好。
3、针对自己的学生,力求实用。教案书写不求漂亮,教学设计不求新奇,教学策略不赶潮流,但要符合学生实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形成生活备课的习惯,用心备课。形成所有的生活积累都是为了教好书的观念,并努力去实践。有机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时间要静下来,看看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用好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质量
向40分钟要质量,这话大概从提出素质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充分用好课堂那40分钟,并非易事。但做好课前准备,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效率。不断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修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追求本真课堂,智慧课堂。具体地,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老师少讲一点,学生多读一点。让语文课书声朗朗,成为名符其实的语文课。
2、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老师专制的要求少一点,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一点。
3、把更多的作业放到课堂中完成,把课外的时间还给学生。每节课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去完成相关的作业。教完生字,让学生在课堂上抄写生字;导读课文时,不光让学生听讲,还要动笔做一做练习,完成作业本中相关习题。尤其是一些阅读训练,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一起完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多一些课堂小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作业。每节课一个小练习,并有课文作为范本学习(大多练习都为课文片断或句子的仿写),让它成为寻常事,容易事,并成为有趣的事。
(三)不忘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升
反思不一定要成文,但一定要去想一想这一课教学中的好方法好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提升;要想一想不足之处,需要设计一些练习来弥补不足,或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做好错题收集与过关练习设计。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语感的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应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础”,加强写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其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术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还有两个班,一年级三班和四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自制力强,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做作业。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当然,这和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高一上学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期末考试,两个班、两个年级的平均分都在两分以上,高分学生稍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课外迁移不够。他们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
第三,教学目标。
力求明显提高合格率、优良率和改善率。要努力拓宽语文知识,扎扎实实深化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写好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选1
1.阅读欣赏:古代名篇诗文、中外小说、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提问与解决问题、启迪与想象。
2.表达和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题目是:学会选择论证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在讨论中学习叙述。
3.口头交流:讨论。
4.梳理与探索: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简介:《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2
1.阅读和欣赏:中外戏剧,宋元歌词,古代传记和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题目有:横向讨论、纵向讨论、辩证分析。
3.口头交流:辩论。
4.梳理与探索:逻辑与国学,走近文学大师与电影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谈美。
动词(verb的缩写)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为高考、为实践、为笔记。
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
7、注重课外知识的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课外。
8、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积累。
如何在小说体裁教学中发挥“少教多学”这种理念呢?我认为至少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必须熟练驾驭小说这种体裁。小说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小说本身的资源十分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教师驾驭文本不是简单的备课,写教案,而是教师在读懂了文本之后在脑海中理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思路,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决,把文本中那些难涩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再次解读,尽量解读得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接受。
二、 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少教”和学生“多练”的环节中,设计的问题才会照顾到学生的各个层面,才会做到难易适中,不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让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其实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课前预习很重要,但是在教师平时的教学中很难监控到学生预习的主动性,所以很多教师都只是流于形式,而很难落实到真正的实处。在小说这种体裁的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呢?我认为必须有预习目标和预习要求。预习目标就可以定为:一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二是对文本的整体感悟的能力。预习要求就是学生做到:1.对生字的拼读;2.把你喜欢的词语和文中的成语摘抄下来,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3.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的层次脉络。
总之,要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我认为只有发挥学生的力量了。在指导预习前,先把全班同学划分为以最多6个人为一个小组的小团体,然后选举每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这两个组长不仅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发挥作用,还要带领全组人进行课堂讨论,合作探究及检查组员的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而班级里的班长则负责对每个组长进行指导和管理。务必使每一次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监管到位,杜绝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这样坚持一个学期,那学生的课堂预习的习惯就能很好的形成了。
四、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尽量让学生朗读.思考.感悟.合作探究和质疑,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尽量45分钟里要质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所以怎么样紧扣枯燥的小说三要素进行教学呢?
(一)从情节入手。让生在复述课文中加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这样对故事的重新加工和再创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在复述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不需要多讲,只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点评及对故事情节简单扼要的总结归纳就行了。
(二)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的描写入手。小说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社会生活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破这一重点呢?我认为先指导学生思考,质疑,交流,最后教师才总结,把课文的学习重点突破。具体方法如下:一,找人物描写的语句。二,揣摩人物的心理。三,品读体会人物内心和性格特征。四,教师的总结深化。教师在学生的思考,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之后,对他们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指点,总结和深化,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这个总结不是重复所学的内容,而是对学生的所得的结论进行整理,归类,最终深化。五,人物描写的片段训练。仿照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进行人物描写。这个训练时间可长可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来定,可以是五十句以内的训练,也可以是一百字以上的训练,并找几种有代表性的范文来进行评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果的喜悦。
(三)环境描写,从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内心入手。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在指导学生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先让学生找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语句,然后可以组织大家去讨论,去探究这些问题,只有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进行整理.总结.归纳。这样教师总结归纳的知识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环境描写深化到对社会本质的追溯,这就突破了学生对课文难点的深层理解,使学生形成技能,从而指导以后这一类问题的学习。
(四)从文本精妙的语言入手,品味语言的魅力。品味小说的语言,可以从品味叙述人语言和品味人物语言两个方面入手。品味叙述人语言能看出小说的主题和作品的语言风格;品味人物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的,因此我们品味小说的语言应该以品味人物语言为重点。品味人物语言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诵读法。二是比较法。三是从修辞手法上品味个性化人物语言的生动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语文教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57-03
为进一步深化全省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江苏省已连续3年开展了“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笔者于2012年参加了语文课程的“两课评比”活动,结合参赛的经历,现将语文教案的撰写与各位同仁共享。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精神,一份完整的语文教案包括6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目标。
(一)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唯独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课程目标体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最后,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
例如,《雷雨》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确立。一是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及戏剧欣赏的方法;(2)能够根据戏剧语言、情节挖掘人物性格,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如周朴园),提高戏剧鉴赏能力;(3)能够根据人物性格冲突把握戏剧,感悟主题(矛盾根源)。二是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知戏剧,理清〈节选〉情节;(2)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人性的复杂。三是情感价值观:(1)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所传达的悲剧意识;(2)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摒弃。
(二)按总目标、分目标来设计
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的教学形态。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它以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元为教学单位。单元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着眼于一组文章制定教学目标,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明确目标,了解内容、探求方法、尝试知识迁移、检测和矫正学习结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每单元由若干单篇组成,单元有重点、有共性,单篇有特点、有个性,因而单元教学往往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把握规律,又在同中辨异的过程中学会活用。
单元教学和课文目标有密切关系,课文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单元教学是若干教学变量的组合。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结合教材、学生情况。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笔者更倾心于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结合起来,对《雷雨》的教学做了修改,单元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的中外戏剧,从分析戏剧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戏剧的主题。
2.学习戏剧语言,更加全面地理解戏剧。
3.通过本单元所选中外戏剧的阅读欣赏,感受戏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教学目的如下所示。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内容安排详尽周全
能准确把握所选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梯度;内容的组织能体现应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基于公共基础课,必须交6课时的教案。为了凑齐6课时,选手会另起炉灶,不参考教学大纲,故意将3课时的教学改成4课时。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参考用书中明确3课时,这容易给评委留下投机取巧之嫌。
笔者参赛的单元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在撰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根据教学指导用书,我分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语段,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母亲的性格。从母亲教子、母亲为人两个角度把握母亲的仁慈、严厉、容忍、刚气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课时,母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可本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意。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的方法,让学生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学习本文平实自然、朴素明净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两课时的教学安排符合教学的实际,也考虑学生的学情,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与家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学生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可是,有些选手硬将本课确定3课时,通过“回忆母亲―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延伸拓展,显得有意拔高作品的主题,将语文变成说教课。显而易见,已经背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策略灵活适度
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确定和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活动有明确设计,有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法指导,合适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策略依据不同的文体而千差万别,散文的教学无非是情境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诗歌的鉴赏主要有诵读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说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对比鉴赏法;这些传统的教学策略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支架式教学法。它是积极主动探究,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情,立足文本,围绕关键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设计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解,形成问题链,形成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由文章的外表深入肌理,由内容探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语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中,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等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到语感教学中。教学中,以比较揣摩法为主,辅之以美读感染、语境创设、切己体察等语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从四个维度(内涵、情感、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从而凭借语言文字,深度解读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在肌理,切实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3.对话教学法。通过研读、问答、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作者、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一个人”,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启发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高尚人格;围绕“一份情”,在师生、生生的反复对话中,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深度对话,解读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围绕“一句话”,学生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程序有效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3)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4)自主学习设计。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灵活适度的教学设计。
以《我的母亲》为例: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体验感悟六个环节。第二课时包括进入情境、揣摩语言、拓展延伸、比较欣赏、体验反思、课堂小结六个环节。
五、资源开发重在挖掘
语文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根据语文教育资源、教育理念,为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与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的合作为学生设计言语实践活动以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地方语文课程资源是中职学生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它有一般经典不可取代的情境性和适应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它们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在讲解《我的母亲》时,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使用了江苏省规划教材及配套的资源,搜集网络资源,开发了授课需要的资源。
六、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简单说就是对照该课教学目标,即过程和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是教与学的预设与生成情况的反思。教学反思包括亮点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三个方面,主要侧重于改进措施。教学反思既要贴近实际的教学环节,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凭空捏造。语文课程评价的策略思想是: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立足点,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为重点。在这样的策略思想指导下,具体的评价策略不妨作以下尝试,在活动中进行。随着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改革,语文学习活动成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过程,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的过程,同样,还是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语文素养进行检测的过程。叶澜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反思之功效对教师大有裨益。以上六方面是笔者参赛的浅薄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会努力前行,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J].常州师专学报,2002,(2):76-77.
[2]李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J].石油教育,2002,(6):36-37.
[3]李乃生.浅谈中职校语文教学策略[J].中职教育,2011,(667):135.
[4]王存新.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建[J].中国商界,2010,(204):190-191.
[5]李冬青.中职校课堂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和策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12).
比较2001版和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新版《课程标准》明确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和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曾旗帜鲜明地号召:要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从过度发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转向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要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那么,在农村学校语文的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本人就此开展了一番调研。
一、课前调查――教学设计
期初,学校开展以“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人对三位执教教师的教案进行了对比,情况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至少能看出这样两点:
第一、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充分考虑了重难点,而这样的设计过多地顾及了人文因素,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过于疏忽,无法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第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样,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和积累,但对于高段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缺乏学法、写法的指导,缺乏语言文字训练的实效。如何更好地读写结合,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语言运用,值得商榷。
二、课中调查――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习得,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主要是语文实践。因此,本人在课堂上着重观察了教师对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实践的次数和形式。
表2的数据表明:
1、从学生整体看,上课发言学生人数不多,参与面不广,人均发言次数较低,参与率不高,而且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2、从学生个体看,优秀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普遍有5-6次发言,回答问题的频率较高,而更多的学生成了绿叶。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统计后发现:
1、对于学生听说的训练,以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回答以及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主,注重师生间的倾听与交流,忽略生生间的听说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难以确保训练效果。
2、读写训练比较重视,且形式多样,但从课堂实际效果观察,朗读训练缺乏层次性,教师的指导也不够到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不明显。注重训练学生读写结合,但读写结合点的选择、形式、方法指导等有待商榷。
三、课后调查――练习反馈
附:检测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篇课文共有几处对话,从这几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附:检测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你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理解。
附:检测问题:
1、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桑娜和渔夫?
3、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深入刻画了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课堂教学结束后,随机对本班学生进行问题抽测,而所设问题均根据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出发,调查表反映了:
1、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不到位,只停留在文本表面,语言感悟的深度和广度均不理想。
一、与时俱进,构建“中国符号”文化课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放眼世界,“中医药、中国服饰、中国美食、功夫、龙、孔子”等名词会让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迅速联想起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中国风。自古“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在这个世界看东方的时代,开发“中国符号”文化阅读主题显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从小学到中学,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到书面语,是要在原有的口语语感的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培养起书面语的语感,与此同时再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所以要构建7、8年级的主题阅读课程必须考虑中学生已有的语言心理机制,利用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师生共同开发阅读主题,以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清晰的学习内容、完善的实施过程和科学的评价标准。
二、师生携手,共同开发“中国符号”主题
和小学不同,初中的主题阅读活动中老师对孩子们的期待更多,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元。因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中国符号”文化主题开发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们是友好的合作关系。
在寻找“中国符号”主题过程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4大组,分别是时事组、教材组、新教育组、生活组。每一大组又根据不同标准,分为相应小组,专人专职。例如,教材组本来有8个人,他们专门负责研究世面上现有的中学教材(很多都是从网上找来的电子版)。因为时间关系,他们自己后来又进行了分工,一人负责一个版本的主题(有苏教版、人教版、上海版、鲁教版、广东版等),整理好后再合并同类项。
因为目前的初中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来编写的,所以整合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如苏教七上有“民俗风情”主题,人教七下有“文化文艺”主题,结合生活组提取的“运动”主题,时事组抓取的“功夫熊猫”主题,最后提取出“中国功夫”这一中国符号阅读主题。此外还开发出“亭台楼阁”主题,“中国酒文化”主题,“中国传统年文化”主题,“中华玉文化”主题,“中国龙文化”主题,“中国红”主题,“中国功夫”主题,“清代服饰文化”主题,“中华百家姓”主题,“印章、篆刻”主题等。
当然,开发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积淀的过程。
三、结合教材,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以在开发和确定其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二者兼顾。
比如我们准备在七年级下半学期开展一个“亭台楼阁”主题。因为教材组找到了相关的现代文《凡尔赛宫》、《苏州园林》,古文《黄鹤楼》、《于园》,古诗《黄鹤楼》、《登岳阳楼》;新教育组找到了《新阅读 新写作》中的建筑单元;生活组则提供了“上海世博会”的活动材料。几组结合,开发出“亭台楼阁”的“中国符号”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确定好主题后,就该考虑“教什么”的问题了。综观手边的苏教版七下语文教材,发现可以把本主题和教材中的两个知识板块进行整合:一是第五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一是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网络平台获得知识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用网络阅读、写作和交流的技巧。2.借助文字、3D、音乐、图画、线条等方式,捕捉“亭台楼阁”中蕴涵的诸多“中国元素”,感受“亭台楼阁”的造型美,并挖掘它们的历史价值、文学内涵以及文化意义。如此一来,参加本次主题活动的同学们既能学到网上读写的知识,锻炼了口才,更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考、浸润了心田,从而让心中的文化幼苗一点点茁壮成长起来了。
四、编写学案,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抓手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所以一份切实可行的学案对于“中国符号”主题文化阅读的价值尤为重大。它主要包括:学习要点(目标)、重难点分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同步练习、自我测评几部分。其中“学习思路”“学法指导”部分要提供老师自己通过广泛阅读所精心挑选出的与该主题相关的“诗文、小说、故事、民歌、对联、成语、农谚、童谣”等材料或网站供学生阅读,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让他们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网络、报刊、影视等途径进行质疑、探究。这样才能读出真我,才能让孩子们借“中国符号”的东风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进得更快、更远。
五、加强储备,做学生文化阅读的表率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承载了太为久远的文化传统,承担着太多的历史使命,特别是指导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主题,老师必须要有高深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而读书,读好书,则是唯一的途径。
例如“玉文化”主题。因为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根深蒂固。所以在开展“中华玉文化”主题文化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自己必须先进行广泛的阅读与学习。从《说文解字》知道玉是中国之魂,民族之魂。从“象征吉祥的古代玉如意”的美图,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不难看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玉器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载体,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发达的玉文化。随着阅读的深入,你慢慢还会发现,玉与人的品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人讲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又说“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想来这该是玉更深远的文化内涵吧。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以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如果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设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更要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充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心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其次是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小话、睡觉、看小说、做其他作业、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他们常常被尊重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我期待着我的课堂能成为全体学生的情感乐园,是激发全体学生想像的肥沃土壤,是学生心中的伊甸园。
四、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为了谋求达成有效语文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为学生补充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改变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除此之外,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题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发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坚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青年教师尤其重要。反思的过程,往往真理的大门会怦然开启。在教学实践中,在吸取同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着重反思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