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

第1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职高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探究事物本质,而且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围绕自身整体能力全面提高。围绕这一目标,作为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特别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动物医学的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必须使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教学管理现代化,这是职高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让学生终身学习有坚实的基础

动物医学专业课虽然不是,也不可能给学生灌输所有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为学生创造终身学习和动手能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动物医学方面独立获取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指定医学方面的自学内容,指定有针对性的参考书和作业,提供参阅方法,提出自学要求。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让其相互检查自学情况,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教师应坚持用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更能系统地把动物的打针或解剖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强调动物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医学数据、能清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动物医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医学数据,或呈现动物的病理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动物医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动物医学的比较法是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进行分析鉴别、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

5.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之间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应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学生的心理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交往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展开。

6.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成功的体验,医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7.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医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那些与动物医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参与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动物医学素养,加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责任感。教师应多层面、多角度地讲解实例,通过医学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医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医学专业的美好情感。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第2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及特点

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包括基础、预防、临床理论、临床和综合应用4个科目,各占100分,总分400分。考试内容涵盖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20多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

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药理学试题点特点

在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药理学的题点分布非常分散,且常常是些比较偏的题点,内容上不单体现出本学科的知识点,更注重了与临床课程的联系,丝丝入扣,紧密相连。因此,一些考生在理论知识的把握不足和实践技能欠缺的情况下,成绩并不理想。

三、调整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为授课教师,必须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对于熟悉和了解内容应以辅导和复习题等形式指导学生自学,不漏知识点,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由于执业兽医考试中更注重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全面性,所以,课堂的讲授中理论联系实践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应是教师授课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使在校的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贴近于生产实践,为以后的备考执业兽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

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鼓励青年教师到基层、到企业去,走出校门,走近实践。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在工作量上有所体现,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学术会议,拓宽眼界,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魏跃明.国外执业兽医师是如何炼成的\[J\].北方牧业,2010,22.

第3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摘要:信息素养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普及标准,是国家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为树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终生学习”理念,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为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和有竞争力的人才,笔者通过分析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维度建立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并依据该标准给出了培养途径和方法。动物医学是个传统的行业,很多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关系不大,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多出去实践就足够了。”“专业课都学不过来还学这些信息技术课有啥用。”“毕业了去企业搞销售不坐办公室,根本也用不上这些东西。”“会给动物看病就行,原来没有计算机不也一样看病?”这些认知差距严重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和能力[1]。在信息与能源并重的社会,不管哪个行业都应该重视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就是人生的赢家。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为动物医学行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依据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和国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标准,参照其他行业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结合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锦州医科大学制订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它是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依据,是提升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对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2]。

1信息素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于1974年被提出,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认识、敏感程度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实施的过程中对行为规范遵守的程度[3]。信息素养作为教育的热点问题,已经在各国教育界进行了普遍性的研究,专家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制订了一些具有通用性的、大众化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我国教育部的专家也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建立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不同行业和学生特点,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该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就建立了相应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这标志着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细化,已经进入更深入地研究层次。

2《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内容

2.1信息意识

2.1.1信息敏感度信息敏感度主要是指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反应程度,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及时收集、捕捉专业信息;是否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想法;是否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否具有信息安全意识;是否具有信息成本意识;是否能够从细节中发现信息等。2.1.2信息需求度信息需求度是指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和描述自己的信息需求;在遇见难题时,是否有通过信息查询、检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否能够不定期地更新专业知识等。

2.2信息能力

2.2.1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及相关知识的技能,包括策略、途径、方式方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确定信息目标[4];是否具有组合检索的策略;是否能够正确选用检索工具;是否能够从多种途径中获取相关信息等。2.2.2信息吸纳能力信息吸纳能力是指在获取到信息后,对信息的评价判断行为,主要考查学生对获得的信息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5];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识别,从信息中选取可用信息,去掉无用信息;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确认其质量的好坏等。2.2.3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已经识别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是否能够保存信息;是否能够增加信息、更改信息、删除信息、区分信息;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是否能够归纳总结相关信息;是否能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等。2.2.4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是指对有效信息的使用和利用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将信息进行有效的迁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是否能够通过信息来分析问题;是否能够根据信息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够进行科学总结和撰写科研论文;是否能够进行一定的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论断等[6]。

2.3信息道德

2.3.1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规范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信息素养道德;是否能够正确判断道德规范标准;是否具有伦理道德意识等[7]。2.3.2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是指学生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或者道德准则,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法律意识;是否具有信息保护意识;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科技成果等。

3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在建立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后,就要以标准为指导,进行科学有效地执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方法才会取得成效,锦州医科大学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如下。

3.1开设多门信息素养课程

信息素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在原有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计算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兽医信息学、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门信息素养课程,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操作的学时比例,强化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8]。

3.2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为了配合课程的实施,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加入了仿真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反复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不断地累加和强化记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开展过程性考核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改革课业布置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查找资料的机会,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吸纳能力、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9]。

3.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本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获取专业信息都是最好的方法,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取信息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校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如周末、假期参加实践,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提高了信息应用的综合能力[10]。

3.4积极参与科研团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科研团队。让学生从科研中学到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精益求精的科研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科研总结和撰写科研论文。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锻炼了信息素养的应用能力。

4结语

第4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皖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 241002

[摘要] 本文对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将各个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完善药理学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专业培养特色更加突出,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创新,优化教学质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不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药理学;构建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44-02

Construc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of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LI Xianwei YANG Jieren *

Wangnan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Wuhu 24100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pharmacology of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so as to mak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features more prominent,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basic skills,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analysis ability and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Personnel training;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318);2013年皖南医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5)。

[通讯作者] 杨解人(1955-),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

药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作为一个中间学科它将将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医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中药理学占有重要地位[1]。在进行药理学讲课过程中,应根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药理学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

1构建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中,药理学不仅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进行紧密关联;药理学不仅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高等医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近些年来,我校办学规模不同扩大同时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使得药理学授课范围也在随之扩大,药理学在目前该校院系中涉及到药学院、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所涉及的学生包括普通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由于药理学课程涉及的学院较多并且专业广泛,而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也大不相同,因此,若全部专业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运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内容调整仅按学时多少,这样必然无法达到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最终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脱离今后的学习、工作,无法实现药理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2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2.1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选择了杨宝峰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的第八版药理学《药理学》[1]。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在许多医学院校中开设时采用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即使有一部分采用了专供的药学或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材,但是在内容结构上依然沿用的是传统药理学模式,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非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对其他非临床医学理论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了适合护理专业使用的《护理药理学》[2]、适合药学药学、麻醉、预防、口腔等专业使用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第二版)[3]。药理学实验教学目前使用的教材为《机能实验学教程》,其内容较为宽泛,药理学特色并不明显,其中较少提及药理学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基本原则,比如动物模型建立等基本知识,并且书中均为以前的药理学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没有专业特色,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者将带动教师进行《药理学实验教程》的编写,把药理学的实验特点重点突出出来,然后总结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划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药理学实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选用。

2.2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2.2.1临床医学专业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方面重点强调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如病例讨论),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4]。实验教学方面将会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重点研究,如药物如何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造成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然后设计出一部分综合性实验(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2护理学专业 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与药物打交道,因此对药物有关知识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更应该有清晰的认识[5]。因此,调整相关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大纲,重新调整对教学学时并科学分配,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点进行着重强调,有利于学生对其掌握和了解,帮助学生通过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慢慢地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摆脱,真正体现学以致用。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将那些与护理工作联系不甚紧密的实验内容适当删减,适当添加一些药物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对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引起重视,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

2.2.3药学专业 在药学专业课程中作用最大的是药理学,虽然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包括药理、药剂、药化、药分等不同方向,但是在这不同发展方向中药理学知识均居于重要地位。因此,理论教学方法除了强调药物的作用于应用之外,重点还应掌握各种药物的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甚至一些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会从事与新药研发有关的工作,所以,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对新药研发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增加,以利于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2.4麻醉学专业 药理学在麻醉专业的地位相当重要,为此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们首先进行普通药理学的讲授,重点强调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然后再进行麻醉药理学方面的讲授,重点强调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及肌松药的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针对麻醉学专业将来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可以将一些可能会和日后工作有更加密切关系的实验内容添加进来,比如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药的不同特点、不良反应及麻醉用药过量如何解救等实验,努力提高学生对麻醉药药物原理的认知,增强学生安全用药意识。

2.2.5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可能是口腔医疗、保健岗位等。因此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过多系统并完整的将药理学学科进行阐述,只能通过淡化其学科意识,强调其实用性,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帮助学生了解口腔常见病的防治以及多发病的药物基本知识[6]。在理论教学方面重点强调抗菌药,局部麻醉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类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同时还应强调引起口腔疾病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四环素、甲硝唑的特点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结合其将来工作特点,重点强调其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口腔专业工作提供保障。

2.2.6法医学专业 法医学专业在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名列前列,所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方向为法医,因而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强调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毒性比较高的药物的特点要重点掌握。在实验教学时分许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的特征,适当增加药物毒理学相关实验内容,进而增强学生对药物中毒的机制、表现及毒物检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领悟,为学生的药物毒理学奠定基础,为将来从事法医工作做好准备。

2.3药理学教学方法的完善

传授基本知识应以课堂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导,重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再逐步讲解。通过一些日常用药、图片或实验现象、病例分析等不同难度的系列问题,进行比较、总结。最后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从而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7]。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观认识[8]。为此,该研究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以图片、动画等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被激发出来,还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通过将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以动画辅助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学中还以英语教学方法为补充满足专业需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对外籍患者服务提供帮助。

3构建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意义

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使专业培养特色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创新,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优化,同时通过开展更多的主动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引入药理学实验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专业体系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推进药理学理论和实验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增加学生对药理学实验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者期望推动药理学教学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实验师资力量,健全实验相关内容,使学生自主的学习激情和勤于思考的作风得到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药理学实验课的浓厚兴趣,全方位在实验中得到锻炼。

[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3.

[2] 杨解人,宋建国,黄正明.药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3] 杨解人,宋建国.药理学[M].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

[4] 付晖,肖建民,鲁澄宇,等.临床医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药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9-10.

[5] 任丽平,于夏,李先佳.培养创新能力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33-134.

[6] 杨丽珠.药理学“六模块”递进式时间教学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87-3689.

[7] 杨军英.分流培养模式下改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70-71.

第5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兽医临床诊断学;师生关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20-02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作为一门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课程,兽医临床诊断学重点为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临床课程提供诊断疾病的方法和基本理论。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范畴引入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改善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各执一方的客观现状,而且对充分挖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课程优势,科学定位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动物医学专业中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桥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培养高质量学科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况和特点

1.1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运用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借助现代影像技术和生物技术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由于在学习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时,学生还没接触其他临床课程,只能运用已学的兽医病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临床上的疾病做出一定的解释。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接触动物,掌握各种动物的保定方法,运用临床检查的有效方法和熟练技术检查患病动物,获得对诊断有价值的资料,进而了解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1]。同时,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实验室诊断和特殊检查技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做出客观评价。

1.2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方法学、症状学和建立诊断的方法论3个部分。方法学部分是指为了获取临床诊断的症状和资料,兽医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检查方法。研究这些诊断方法的理论、操作、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的科学称为方法学。症状学是指根据不同病症的发病症状及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识别,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从而进行确诊和治疗。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从发病症状入手对疾病进行诊断。在问诊过程中,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症状,做出准确判断。在根据症状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注意同一种疾病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环境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也有可能不同疾病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因此,症状只是确诊和治疗的依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准确诊断。

1.3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评价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动物疫病诊疗、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但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使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的和必要的条件。

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兽医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疾病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及畜禽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病因分析、疾病防治对策的制定与实施技能及实验室检验、常规与特殊诊断、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开发、动物检疫、兽医卫检等技能。

2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

2.1 功能性关系

功能性关系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教师的责任和目的是作为社会代表,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学生则作为个体,将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在教与学的责任束缚下,教师和学生本身的个性和自我被隐藏在社会角色之下,使彼此之间失去了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因此,彼此不能将对方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尤其是当教师被名师、专家和学者等各种光环照耀时,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则受到了限制。

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课程很感兴趣,并抱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兽医。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临床兽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这些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抱有很高期望的学生,当在学习过程中达不到预定的期望值时,很容易产生失望甚至抵触情绪。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脏怕累,不喜欢生产实践,对兽医临床诊断课表现出了“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课时,自己却在下面看英语、计算机或其他专业课本,甚至是发短信和玩手机[3]。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2 双重主体关系

传统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是教学的客体,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生命主体。因此,教师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临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兽医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当授课教师受传统“师徒”模式的影响后,学生往往被置于客体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变为绝对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德、智、体,以及情感和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4]。师生之间首要的不是作为角色扮演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作为有个人情感的教师与有个性的学生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师生关系实现由功能性关系向双重主体关系转变。在这一关系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是一种真诚的交流和积极的对话,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为了教而授,为学而受,交流本身才是目的。

2.3 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工作,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主客体向双重主体转变过程中,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要改变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从师生互相尊重,良好沟通的观点出发,构建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平等、互敬、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师生处于真正平等的地位。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逐渐摆脱传统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单纯知识传递模式的束缚,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的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效果。

3 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3.1 用“爱”构建双重主体性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必须以爱为前提。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师生双重主体性特征,以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构建平等、民主、开放、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这种用爱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平等互爱的双重主体关系[5-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中肯的提醒、热情的鼓励和有效的点拨。学生喜欢老师,乐于向教师倾诉自己学习甚至是生活上的喜与忧,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7]。实践证明,热爱学生的教师必将获得学生的热爱,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下,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3.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师生交流

在当前信息对称化的整体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大量所需的信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更需要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课堂和课间时间,加强与学生沟通[8]。因为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中学教育,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框架,他们已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其批判性和选择性已有较大的发展。大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在平等、自由的师生双重主体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各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交流,可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9-10]。

3.3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和谐的互动模式

古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科学规律。教师要虚心从学生身上学习其优点,及时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自身的能力。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实践教学,除了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还要促进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典型病例,以病例为中心开展互动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效果,是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和谐师生关系不但能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从事动物医学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塑造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杰出的兽医科技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段发敏.刍议新时期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信任效能的发挥[J].改革与开放,2012(16):168-169.

[2] 高飞.“我和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34-235.

[3] 王丽丽.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6):60-61.

[4] 梁占学,王俊东,李宏全,等.病例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35-338.

[5] 胡永灵,曾元根.素质教育观念下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7):44-46.

[6] 李红春,王大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5-76.

[7] 孙东波,武瑞.《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49-150

[8] 崔一,孙东波,武瑞,等.《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兽医药理学》内容的引入与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9):39-40.

第6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情感教学 医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7 

0 引言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老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老师讲授专业知识,学生进行学习,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过程。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变成了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在倡导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感知教育,更要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激发内在的潜力,爱上学习,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应当得到大力倡导,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情感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全方位地介绍这一教学方法。 

1 情感教学的概念及必要性 

1.1 情感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情感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情感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转变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热爱学习。①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爱上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枯燥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授业解惑,更多地在于“情感”二字,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教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整个过程是老师单向灌输。这样的教学过程缺少一定的情感因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如今,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学习的关键环节在于学生自身,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主动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感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在医学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2.1 医学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无数的病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相较于其他专业,医学尤为强调严谨。不论是医学教材亦或是教师的讲课方法,大都存在呆板、单调的问题,老师将讲课看作是一项机械性的任务,学生也只是一味地学习。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如果要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下学习,那么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1.2.2 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更牵涉到病人的健康,绝对不能马虎,其中一些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物理、化学、心理等各学科,而这些知识又往往显得非常枯燥乏味,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不再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任务,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这样所起到的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1.2.3 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成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其最大的使命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爱上自己的专业。作为一名戒毒康复专业的老师,在教授成瘾诊断、急救护理技术等专业课程时,如果能够运用情感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戒毒康复专业的使命感,了解自己努力学习所能为病人带来的价值,那么学生会慢慢地对戒毒康复专业产生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 

情感教学是当前大多数学校所倡导的一种理念,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变革。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是实施情感教学也需要技巧,对此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如何进行情感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平等对待学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自孔子以来,中国教育行业已经沿袭了几千年,自古以来,在师生关系上便主张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自己的老师,以显示尊师重道的理念。而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和探索,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这种传统的观念是不可取的。首先,长期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会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遵从老师,而不主动开发思维,被动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②其次,不平等的师生观念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即使是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尊重,调动学生的情感,那么老师自身也要在教学中投入情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要放低姿态,先学会尊重、关心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产生心理负担,以平等的关系来面对老师,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中去,对学习更有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以学习的态度面对学生,双方共同学习和进步,那么枯燥的医学知识也会变得生动,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2.2 双向互动,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人是情感的动物,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有了感情之后,思维、感觉等各个方面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感情,学习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求知欲。而学生能否对学习产生情感,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互动,以师生间的情感来带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医学专业,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冷冰冰的专业,生命和健康是师生间经常谈论的话题,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变得机械,将自己视为学习的工具。医学专业的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否则便会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容易失去活力,对学习失去兴趣。 对待学习我们应当严谨认真,但是情感的投入会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不二法宝。③课堂中,如果学生存在任何疑惑,老师应当耐心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迅速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在讲课时要讲究说话技巧,有时,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之外,老师更应当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学习上的疑惑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常常鼓励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紧张,有问题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对学习融入更多的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2.3 教师自身要提高人格魅力和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某个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讲课的能力,如果教师的人格魅力比较大,讲课的时候生动有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比较高涨,并认为这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进而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果。这对教师而言是十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个人自身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算是老师也会存在知识盲区,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尤其是对于医学专业而言,随着技术手段的完善,医学知识会不断更新,因此医学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另一方面,老师讲课时要尽量生动幽默,不能过于呆板,在讲课时尽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互相配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讲课进度。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言语表达,采取轻松的方式,善于与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多微笑,这是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的最佳办法。 

2.4 加强心理引导,深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我们无法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爱迪生或是华罗庚,对于不同资质的学生,老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要鼓励其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当多多鼓励,寻找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其找到自信心。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分重视成绩,将其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现如今,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即成绩不代表一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作为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会减少学生的压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实现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情感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在讲课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因材施教,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爱上学习,从而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吸毒人员院前急救与互救技术戒毒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课题批准号:XJK013CZY022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涉农专业;大类招生;天津农学院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68-01

一、大类招生的内涵

大类招生始于2001年北京大学实施的“元培计划”。元培计划的教育理念是:把本科教育定位为整个高等教育(10年或9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此阶段,实行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方针的延续和深化)。在此模式框架内,探索自由选课学分制、导师全程指导制、弹性学制和教学资源许可条件下的自由选择专业制。突出基础、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为研究生教育阶段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的生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1]实践证明,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考生报考角度来看,大类招生降低了考生志愿报考时专业选择的烦恼;从学校培养角度来看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入学后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学校合理分流按需供给,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于是,大类招生逐渐在高等院校中推广开来。

二、天津农学院涉农专业招生现状

根据天津农学院2014年招生录取数据分析,发现涉农专业生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近专业间报考率差别大

由于考生对各个专业认可程度不一致,导致相近专业间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率差别巨大。例如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方向)专业的报考率为163.3%,而动物医学专业的报考率仅为73.2%。

2.部分报考涉农专业考生被录取至非农专业

从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报考情况来看,报考涉农专业的考生中有10.9%的考生被录取至非农专业。

3.部分报考涉农专业考生被调剂至其他涉农专业

从考生的六个专业志愿报考情况来看,报考涉农专业的考生中有7.35%的考生最终被调剂至其他涉农专业,与考生的专业意愿不一致。其原因仍为按照具体专业进行招生录取,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差别较大,这些考生由于分数偏低,被调剂至其他涉农专业。

三、涉农专业大类招生构思

根据教育部学科分类,天津农学院现有招生专业中涉农专业及方向共有15个,分别属于4个学院。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际情况,依据学科分类及所属学院,拟将涉农专业分为农学类(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林学类(林学、园林)、植物生产类(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动物生产类(动物科学、动物科学(设施畜牧业方向))、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方向)、动物药学)、水产类(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进行大类招生。

四、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优势

相比传统招生模式,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具备以下优势。

1.有利于考生志愿填报

以往按照具体专业录取,考生最多报考6个专业志愿,能够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再加上对专业的认知不全面,在挑选专业的时候无从下手。按大类招生后,原来相近的专业整合为一个大类,考生就可以填报更多的专业志愿,在增加了考生选择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专业选择的困扰。

2.有利于涉农专业录取到更多有意愿的考生

以往按照具体专业录取,容易造成报考涉农专业的考生被调剂至其他涉农专业或被录取到非农专业,导致涉农专业生源减少。按大类招生后,相近专业间的报考率差异大和各专业录取最低分差异大这两个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有涉农意愿的考生更加容易录取至自己填报的专业,涉农专业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3.有利于整合学院内的教育资源

大类招生后,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期间,学生共同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相对集中,学院可以充分整合院内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

4.有利于学生的后期培养

由于学生共同学习专业基础课,从而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覆盖面,有利于实现“基础厚、口径宽”的培养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大学三年级的分流过程中,需要参考学生前两年的学习情况,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有利于合理分流

以往,考生入学报到后,由于录取专业不是考生期望的专业,经常提出调整专业的要求,但由于学校教育资源、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按照意愿选择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而按大类招生培养后,通过两年左右学习,学生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加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加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道路。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动物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

伴随时代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下高等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自“交互式课堂教学”理论的提出,到“互动教学”理论的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改善课堂学习效果一直都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互动教学”的引入,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员间沟通和发展,完成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7}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提出为基础,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合作学习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互动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已应用于各类高等院校多种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fzl。笔者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动物病理解剖学》课堂,现将教学效果做一探讨。

1、《动物病理解剖学》课程与PBL教学模式的结合

《动物病理解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是继动物病理生理学之后通过动物组织器官形态变化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整个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中具有“桥梁课程”之称,既可参与基础研究又可参与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动物病理解剖学》课程在4年制动物医学专业中被设置在大学2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此时学生已具备相关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免疫学、动物病理生理学等基础知识,对动物临床疾病的诊断充满好奇和探索欲。PBL教学模式的引入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性,通过临床病例导入,以相关联问题提出为主线,启发学生回顾旧知识,研讨学习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推导和应用能力。

2、《动物病理解剖学》课堂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框架,是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法[3],提倡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强调学生为主体,属于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由于《动物病理解剖学》课程涉及内容多、学时少、专业性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PBL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完全实施是不可能的。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应确立《动物病理解剖学》总论与各论部分,即各章节重点与难点,然后再思考将PBL教学模式引入位置,做到学习与应用两不误。例如,出血性肠炎的学习过程中,引入犬细小病毒性胃肠炎病例,探讨幼犬出现临床症状及死亡原因,病例涉及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变性、坏死等相关内容,既学习新的知识又温习运用了旧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PBL教学应遵循课末提出问题,课下解决问题,课上分组讨论问题的程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又能培养其灵活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3、PBL教学模式在《动物病理解剖学》课堂的实施

3.1PBL教学模式课堂运行流程PBL教学模式

是一种互动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表现,通过互动建立和发展师生关系,互动中确立主客体关系,课堂环境中展开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同时对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通过PBL教学模式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主导与总结,学生思考与参与,完成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探讨,建立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0

3.2PBL教学模式课堂实施效果PBL教学模式

在《动物病理解剖学》课堂的使用,改变传统课堂教师空泛讲授,简单课件与挂图讲解的方法,通过病例的引入,提出相关核心问题,讲解相关知识点,提出疑问,通过讨论形式加深理解,最后归纳总结。新的授课模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出疑问同时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该教学模式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12级、2013级的4个班级进行应用,实施班级学生的结课成绩平均分及考研率呈上升趋势,这也间接说明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3问题创设与实施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来学习隐藏背后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充分发展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PBL教学模式在不同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4}}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问题,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围绕其进行,问题的提出是完成课程目标的手段,正确问题的提出可以指引学习的方向,成为学习的动力,促进知识实际应用。在进行问题的创设时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范围,要全面、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将提出问题纳入教学大纲,让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另外,所设计问题要真实、典型,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引入课堂,结合学生知识背景提出临床实际问题,这样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让学生通过真实病例了解临床的实际情况[+}。笔者将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在各系统疾病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病例的展现,提出与章节内容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总论基础病理知识去解释病理现象和发生机制,从而引出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呼吸系统病理变化中纤维素性肺炎的讲解为例,首先展示一例典型纤维素性肺炎病例(猪肺疫),针对相应病例提出问题,如:肺的正常组织结构是什么?纤维素性炎症的病理变化是什么?水肿的表现如何?充(出)血病理变化是什么?根据相关问题答案,结合病理组织图片,指出纤维素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让学生思考发生纤维素性肺炎后临床表现和形成原因,并主动去查找相关材料、归纳总结,启发学生把病理课程与临床诊断、传染病等课程知识自然衔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课后问题讨论

实施课堂和课后讨论是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关键环节,教师在该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知识点或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提出问题解决办法。然而受课堂学时的限制,课堂讨论时间不宜过长,那么课后讨论就成为PBL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应用,新型的讨论模式出现了。通过建立群组的形式将教师、学生、甚至专家学者纳入团体,群组内的讨论可以突破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能够自由讨论,就课堂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实现了课堂主体在课外的互动。该讨论形式不仅完成知识的交流共享,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4、PBL教学模式在《动物病理解剖学》课堂应用注意事项

PBL教学是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问题的处理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在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以学生为中心或教师完全主导的极端现象,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同时病例引入和提出问题要符合实际,能够结合基础知识要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呈现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00。每个问题或课程单元结束时要对所解决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要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的发展不仅要具备优质的科研教学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还要拥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A]。经过实践教学证实,PBL教学模式作为先进教学方法引入《动物病理解剖学》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知识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将是高校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缪成贵,周国梁,秦梅颂PBL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5):84-85

[2]费东亮,肖银霞,苏禹刚PBL教学法在高职家畜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19-120.

[3]朱智,张雄飞,周克勇,等PBL教学模式应用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6):199-201

[4]马德星,李金龙,李广兴,等PBL教学模式在兽医病理解音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148-149

[5]杨彩然,杨宗泽,刘玉芹,等兽医病理学PBL教学模式问题创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26(4):77-80

[6]宋子震,董青动物生理与动物病理生理联组教学模式中开展PBL教学法的体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8):31-32

[7]孙茂红,岳春旺,王国华,等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方法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11):74-75

第9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53-02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成为我国当下的时代风潮。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转变观念,鼓励创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实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值得深入探讨。

一、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动科专业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许多与人们生活质量、食品安全相关的关键问题,需要由动物科学技术来解决,如动物类食品安全、发展有机生态农业、解决环境污染等,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动科人才。动医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畜牧养殖、公共卫生和医学研究关系密切,承担着为养殖业保驾护航、为人类防范共患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重任。非典疫情、H7N9禽流感事件等敲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警钟,使人们认识到,畜牧兽医工作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动科、动医行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对培养相关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现实的迫切要求。

二、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动科、动医专业是北京农学院的传统特色专业。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根据动科、动医专业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1.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实施“3+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动科、动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动科科学技术学院自2013年起开始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生大学4年学习中,进行3年的课堂理论、实验、课程实习,1年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细化“3+1”中1年实习的时间、内容和地点,明确实习考评的具体内容。动科、动医专业实验、实训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30%,实习周数不低于35学分。同时,重视实验课程体系的整体研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通过这一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院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病例讨论式、参观大型养殖企业及动物医院等教学方法,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专业兴趣。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推动教师把本专业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与音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活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百度云盘资料库,分享课程信息,利用QQ、微信、飞信答疑解惑辅助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内实践基地方面,本校不断加强国家级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级动物类实验示范中心硬件建设,充分保障动科、动医专业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教学需求。同时,本校还建设了动科专业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学以及动医专业的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六个功能实验室,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动科、动医专业学生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此外,本校还在校内建设了一个动物医院、一个屏障级(SPF)实验动物房、一个校内宠物与畜禽展示养殖区,进一步优化了北农科技园现代化奶牛场,蛋鸡的生态养鸡场、育肥猪的现代化养猪舍,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保障。另外,本校校外基地建设还采取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强化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校合作方面,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校校联合,选拔优秀的动科、动医专业学生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一年,开展本科生交流,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搭建了共享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本校还与首都农业集团、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本学院与法国普尔潘工程学院开展了“3+1”合作办学,培养动科、动医专业国际化人才,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必要补充。近年来,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紧紧依托第一课堂、服务第一课堂,大力开展与动科、动医专业学习密切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无缝对接。(1)本校注重抓好学科竞赛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创青春”大赛、挑战杯”、物理、化学、英语等各种科技类比赛,近年来获得北京市级以上奖项20余项。此外,本校还通过组织举办动物解剖知识竞赛、动医技能大赛和动科专业技能比赛,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参与学生人数共有800余人次。(2)抓好科研训练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选题、实验设计、研究实施、撰写报告等环节,锻炼了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使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近年来本校参与的学生为300余人次,30余篇。(3)抓好“宠物文化节”载体,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本校还充分结合动科、动医的专业特色,围绕“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等不同主题,组织举办了六届宠物文化节,开展如名犬认养、宠物兔认养、马术讲座、流浪动物绝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锤炼专业素质,营造独具专业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4)抓好社会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本校通过邀请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自身兴趣、社会现状相结合,还组织学生深入到京郊农村基层、企事业单位,如北京动物园、马场等,开展动物免疫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治情况等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中,加深对R档娜鲜叮受教育、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5)加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北京十条创业政策,倡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每年邀请创业校友或知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为学生做有关创业方面的讲座,介绍其创业成功经验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本校还加大对创业学生的经费支持力度,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会给予创业团队2―3万不等的经费支持。近年来,本校共有7支学生团队创办企业,其中“林下养鹅”项目被《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还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创业之星。

三、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1.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施“3+1”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本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16年,本校动医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动科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2.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近年来,本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科、动医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同时动科、动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朱汉春,王永才,等.创新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1,(9):43-45.

[2]杨萍萍,徐瑞雪,崔言顺.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2):59-61.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Majored in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ian

MU Yu-r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