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直接投资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接投资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第1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跨国创建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increasingly clo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Chinese companies are also search for foreign investment, economic opportunity. This paper, from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wo of the mod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multinational create, and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se two model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strategy choice.

Keywords: China enterprise multinational create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交往日益紧密,跨国公司已成为最常见的贸易载体,跨国公司的建立推进了生产国际化,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科技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为了谋求这种极大的利益,各国的企业家们都把发展的方向定位于跨国投资上。中国也理应顺应这种趋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体制。而世界上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则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是奉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制。因此,中国的对外投资存在着各种困境。

要解决或减少这些困难,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通过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作为世贸成员国,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享有更多的便利。然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中国企业没有丝毫国际化经营的经验,盲目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很容易导致失败。如何选择正确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困扰着很多的国内企业。以下通过分析对外投资的两种模式,给予中国企业投资者投资战略选择的个人见解。

一、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的诱因分析

(一)跨国并购诱因

1.规模经济

通过购并,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使企业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情况下,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实现产品的单一化生产,避免了浪费。而且并购后由高效的企业管理代替低效的市场管理,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

2.争夺市场

企业往往通过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来占领市场。通过并购,将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集中在一家企业内,不但可以降低运输费用,节省原材料,而且由于确保了原材料的供应,从而整个产品的成本减少,市场价格也降低了。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活动减少竞争对手,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这样加强了对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的控制力,也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垄断能力,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二)跨国创建诱因

1.开拓市场

市场越大就代表着销售渠道越广,销售量越大,利润越丰厚。为了这个目的,企业往往通过在国外投资新建厂生产或者新建公司销售,甚至于新建立独资企业进行生产销售来开拓国外市场。这样既满足东道国市场需要,又减少从母国出口带来的时间缺陷,同时减少了贸易风险。

2. 生产开发需要

作为生产而言,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充足。这个是很现实的动机,有些跨国公司因为母国的自然资源不足,或者是为了以后可以更长远地使用母国的自然资源,就对国外进行资源的开采利用。还有,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元素。跨国公司通过在技术先进国家设立生产据点,力图使之成为获取他国研究与开发成果的手段,研发出更加有利可图的产品投放市场,获取利润回报。

3. 实现国际分散化经营

把企业的生产以及销售仅仅放在一国之内与分散在多个国家所承受的风险是不同的。企业仅仅在一个国家,无法回避一国经济政治等事件的冲击所引发的不利因素;而企业分散到多个国家的时候,由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从而使分散在这些国家的风险降低到一个程度,其稳定性就比在一国要高得多了。因此在国外新建公司有利于风险分化。

二、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的优缺点比较

(一) 跨国并购的优缺点

1.跨国并购的优点

投资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目标市场的进入,特别是对制造业,这一优势更为明显,它可以省掉建厂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迅速建立国外产销据点,抓住市场机会。同时减少项目的建设周期,扩大销售周期,增加收益。并购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减少了竞争对手。因为大多数的并购,不是企业的强强联合,就是公司出于国际经营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策略举动。并购后,公司的硬件资本增加了,从而,能再与公司相互竞争的公司条件也提高了,竞争对手减少了。并购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在企业并购后,企业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和已占有的市场,大幅度减少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和成本。

2.跨国并购方式的缺点

被收购企业与收购企业在经营思想、管理制度和方法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投资企业缺乏合格且胜任的管理人员时,可能无法对被收购企业实行真正的经营控制,甚至造成企业经营的失败。被收购企业的规模和地理位置等,可能与收购企业的战略意图不完全符合。如果,此时收购企业缺乏经营调整能力,被收购企业可能会妨碍其长期发展。(二)跨国创建的优缺点

1.跨国创建的优点

创建新企业时,跨国企业拥有有更多的自,能够独立地进行项目的策划,选择适合本企业全球发展战略的厂址。 伴随着新企业的建立,可以实施一套全新的适合当前技术水平与投资企业管理风格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这样既便于推行新的经营策略,又使派出管理者易于适应,避免了职工对外来管理方式的抵制。创建新企业所需要的资本一般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估,不会遭遇到并购中繁琐的后续工作。创建新的企业不易受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因为新建企业可以为当地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并且增加税收。

2.跨国创建的缺点

采用创建模式除了要筹备所需要的资源外,还要进行工厂选址、建造厂房、安装设备,安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等工序,相当繁琐。而现在的属于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争取第一时间进入东道国市场是相当重要的。创建方式周期长,可能会出现市场对投产产品需求量和品质要求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使企业受到损失。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选择

选择跨国并购

我国自然资源相对有限,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劣势开始显现。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利用国外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从而减少了母国由于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自然资源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因此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对外投资,选用跨国并购,与外国的企业强强联合,资金与技术的升级,使企业可以更快速进入市场,减少了成本与风险。

在某些国家,中国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利用出口进行销售,由于国家整体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销售不佳。这时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兼并当地企业,推行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因为经营当地化是海外经营成功的规则和基本原则。大多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中,经营管理一般以95%的本地化为主,而中国企业则选择大部分的“移师海外”,这不利于融合当地的文化。

服务业是中国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全球的服务业发展势头猛进,而中国服务业的战役才刚打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传统讲究以人为本,服务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具有相当的优势,前景广阔。然而目前来说,中国的海外服务业的FDI相对比较薄弱,与一些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因此,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东道国的相关服务业,以取得品牌效应,进入市场。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这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经营观念、资源配置都是与国内市场相适应的。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对国际经营知之甚少,尤其是在观念上相对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投资国外建立独资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很大。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进行多样化经营,利用被购并企业现成的经营网络和社会关系 ,降低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 ,学习到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跨国并购不仅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加快资金周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合作,可以学到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培养我国企业自己的国际经营管理队伍,加速企业自身的成长。

而对于投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比较混乱,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完善和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及时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竞争环境、政府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的关键。跨国并购战略此时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跨国并购大多以水平并购为第一位,混合并购为次。当前跨国并购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还有新技术产业的并购兴起。

(二)选择跨国创建

一国应将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的产业转移至该产业正处于优势地位或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国家,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取比较利益。中国在纺织、食品、轻工等行业拥有过剩的加工能力和技术。这是中国数百年凝聚的智慧结晶,极具优势。中国企业可以以跨国创建的方式把这些产业转移到技术不成熟的国家,将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容易和更具有主动性的选择合适的市场与地点进行建厂生产。

对于发展中国家欢迎外国资本的流入,但其能提供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市场范围小,从客观上限制了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我国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尚处于小规模阶段,可避免与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另外,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较小,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容易被接受,这样使中国境外加工的产品能以低价占领市场。新建的公司内部整合以比较容易,完全可以采用与东道国的企业模式相应的管理模式 。

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对于这一领域陌生的国家,例如欧洲一些国家而言,“中国传统”几字极具吸引力,用创建方式建立公司也较易,而且也比较容易在东道国市场上自创品牌。

我国产业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成熟的标准化技术和适应较小市场需求或适应当地投入要素的技术。迄今为止,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选择跨国创建,可以减少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摩擦,同时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机会,规避了东道国因为保护其国内企业所产生的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 干春晖.并购经济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龙永庆. 跨国经营管理百科全书[M]. 远方出版社.2002

[5] 钟朋荣.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种模式比较[J].2003

[6] 孔淑红. 国际投资学[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7] 毕红毅.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第2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西部地区 老工业基地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当积极利用外国资源,调节引进外资的活动,制订相应的引进外资计划,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均衡地发展。而西部地区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应着力吸引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投资,以便更好的利用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积极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举措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方式。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增加东道国的资本投入、资本积累,从而加快其经济增长。

2.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外资企业的建立可以直接扩大东道国的就业市场。尤其是外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更为明显。从整体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的,尤其是纺织服装业、电子制造业和饮料加工业所吸纳劳动力的程度要高。

3.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从多方面影响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就出口而言,外国厂商具有广泛的国际贸易渠道,由此可以减少东道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阻碍:同时外商所拥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将进一步提高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

4.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人力资本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是东道国人力资本集聚和技术变迁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和营销技能,外资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把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转移到东道国,从而改善东道国的生产效率和要素效率,推动东道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负面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某些产业的股权和非股权控制,容易形成对这些产业部门的垄断,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往往实力雄厚。拥有资金、技术与管理上的优势,为了确保自身这种“独占性的生产要素”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往往会对东道国相关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产权控制。

最后,在外资技术的引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外商为避免树立日后的竞争对手,不愿为培植技术创造和开发能力及技术转化和实现能力提供便利和机会。

二、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实践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十几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过20年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在投资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分布、来源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改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率先开放及其特殊的经济、地缘、政策和人才优势,首先成为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最大受益地区,并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日前,各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差距已经成为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差距日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并对地区发展间的差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

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状况差异很大,吸收的外资主要投资于东部地区,并且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资对西部的投资绝对量和比重甚小,作用有限。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关,反过来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小平衡。

三、西部地区扩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思考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强西部老工业基地的升级改造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全面改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初期阶段,我们应当选择一些重点开发地区和增长极,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地区增长极上,使之成为带动相关地区发展的引擎。

以军工、电力、煤炭、冶金、普通机械、烟草加工、纺织和食品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它们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科研能力。从长期看,对西部老工业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发展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有及军工等企业中大量的技术人员,是十分可行的。但是。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因素的共同制约,我国老工业基地在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对外封闭、半封闭的条件下。无论在技术和产业上、体制和机制上都与国际水平形成强烈的反差,老工业基地实际上已开始出现衰退。但由于缺乏国内、国际市场的比较,特别是自恃已进入国际先进科技前列,因而看不到老工业基地的潜在危机。在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之后,中央又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建设,必须与西部大开发紧密结合。在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中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

(二)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思考

1.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力度。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吸引外资呈下降趋势,为弥补传统引资方法的不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优惠措施。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若干意见》,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六点)意见》,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实施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3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的通知》。此外,还陆续出台了一些扩大利用外资的措施,如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引资。继续把引资作为国企改造的有效途径,允许私企吸收外资发展经济。在吸收外商投资的方式中,继续进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试点;进一步增加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试点数量,按照规范、有序的原则推进转让项目运营权或收益权对外引资试点等。

2.进一步改善和建设投资环境。首先,要加强“硬环境”的建设。基础设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设施系统,更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吸收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完善“软环境”的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这包括健全的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完善市场体系的同时,应在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一些国内市场,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同时,保持稳定的投资条件,继续开放市场,完善涉外优惠政策,为投资者创造规范的法律环境,加强法制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3.按照国有经济战略调整部署,积极引导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主要宗旨是使国有资产从部分行业退出和对部分产业集中进入。目前我国国有企

业资产重组约需2万亿至2.6万亿人民币,外商投资是很重要的现实来源,而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尤其需要引入外资。

4.结合加入WTO的进程,尽快向外资进一步开放市场。在西部地区,我们应当逐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在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试点,允许外资企业利用经营利润到西部地区进行再投资。投资比重超过一定水平的可以同样享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在一些行业可向外资企业开放一部分内销市场。鼓励外商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的嫁接和改造。

5.加强法律法制建设。健全保护投资的法律,是调整和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和引进技术的重要环节。我国宪法规定鼓励和保护外国投资,体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愿望。此外,我国还陆续颁布了《民法通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大量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对外商投资经营企业的管理、税收、知识产权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第3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ETF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2.ETF的特点

ETF是一种复合型的金融创新产品,集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和股票的优势于一身。

ETF所具有的开放式基金的优势为:可以自有的申购与赎回,不存在在特定时期申购与赎回受限的问题。封闭式基金的优势在ETF产品上的体现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从而使产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对于一个金融产品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并且具有极高的价值。ETF产品所体现的股票的优势为:二级市场上的连续交易价格机制,不但增强了流动性,而且使交易的信息更加透明,再加上ETF独特的套利机制,使得其价格能够紧贴净值,避免了封闭式基金的深度折价现象。

ETF具有双重交易机制:进行申购和赎回的市场与ETF份额交易的市场分离。前者在一级市场上进行,后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

3.ETF的优点

ETF拥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基金所不可比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ETF是指数化投资的理念与资产证券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这一本质就决定了ETF具有投资运作成本低、费用低廉、交易方便、资金门槛低的特点。

(2)在一级市场进行的ETF份额的申购和赎回,采用的是实物交易机制,这就有效地避免减少了很多基金所面临的“现金拖累”的现象,提高了资产配置的效率。

(3)运作的机制简单易懂,容易在投资者中获得较大的认同度。对于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二级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只要对宏观经济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做出判断,并且投资相应的ETF产品就可以了。

(4)ETF可以尽量地延迟纳税甚至规避纳税。

(5)ETF可以避免由于基金管理人个人的偏好,所造成的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当市场上ETF产品细化程度非常高时,ETF甚至可以有效的代替个股,减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避免高位接盘、抬轿子等基金黑幕的出现。

(6)ETF的制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涵盖广泛的证券范畴和各种资产配置方式,可以通过一次性的交易活动便利的实现一篮子证券组合的买卖交易,可以在短期投资方面提供许多便利等等。

4.ETF的缺点

(1)ETF的表现不可能超越大盘,甚至不可能超越其跟踪的指数。另外,ETF的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的资金按比例分配到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上,这就导致在上涨阶段,ETF的净值增幅低于目标指数的涨幅。

(2)ETF不能像开放式基金一样,股息可以用于再投资。

(3)买卖ETF时,需要支付经纪人佣金和买卖差价。

(4)ETF为了紧贴指数走势,不能像一些积极性的基金一样,在某些行业或者股票表现逊色的时候,调整其投资组合。特别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缺乏卖空机制的情况下,ETF缺乏有效的对冲机制,容易直接暴露在风险下,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在了解了一个金融产品的特色和优缺点之后,研究如何运用该种产品、如何利用该产品构造和实现我们的投资目标,便成了重中之重。

二、ETF的投资策略

先要引入一个概念:资产配置。何为资产配置?就是将所要投资的资金在各大类资产中进行配置。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战略资产配置、动态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战略资产配置是一种长期的资产配置决策,即通过为资产寻找一种长期的在各种可选择的资产类别上“正常”的分配比例来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以实现投资的目标。动态资产配置是在确定了战略资产配置之后,对配置的比例进行动态的调整。而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对资产进行快速调整来获利的行为。一般来说,战略资产配置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最重要的保证。诸多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

1991年,Brinson,Singer和Beebower研究了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总收益率的贡献。他们将总收益率分解为三部分:(1)资产配置策略;(2)市场时机选择;(3)证券选择。研究指出,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贡献率是91.5%,也就是说,投资组合的价值增殖在于资产配置。

GaryP.Brinson在1986年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配置策略——而不是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对投资组合的总收益率和年收益率变化的幅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的作用逐渐凸显,如何有效的利用ETF产品实现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便成了研究的重点。

1.用ETF进行合理有效的资产配置

从本质上说,ETF是一种指数化投资产品。在指数化投资为核心思想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占据了重要地位。

“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是指将组合中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进行配置,组合中的核心资产用来跟踪复制所选定的市场指数进行指数化投资,以期获得该指数所代表的市场组合的收益;组合中的其他资产采用主动性投资策略,以充分利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获利。“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的好处是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了风险,增加了组合的收益。将组合的核心资产配置于指数化投资,实际上就是用更精确的手段将组合的整体投资“风险报酬”更多的“支付”给主动性投资的部分,从而实现最佳的组合风险——收益管理。

运用“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类指数化投资”的问题。所谓“类指数化投资”,是指,当在一个市场上使用多个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时,所有主动管理的投资加在一起,会构成一个收益和风险都与指数类似的投资组合,但是仍然面临高额的主动管理费。通过使用“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在任何给定的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将资产的一部分投资在一个指数化投资组合中,剩余的少量资产分配给主动管理者,授权他们进行更加积极的管理。

从分散化投资的角度,很多实证检验的结果证明,将组合资产同时配置在主动性投资和被动性投资上,可以降低组合集中于一种投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当主动性投资收益率好于被动性投资的收益率时,或者当被动性投资收益率好于主动性投资收益率时。投资者可以在享受自有资产组合的低波动性带来的低风险的同时,分享主动性投资与被动性投资带来好处。

ETF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于用来构建组合中的指数化投资核心,成为组合中指数化投资的理想工具,特别是综合指数类的ETF产品,更适合于作为市场组合的替代,涵盖整个市场并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

在拥有以ETF为核心资产,采取“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进行资产配置的资产组合之后,投资者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但是ETF的功能有很多不止这一点,运用其他的市场功能,投资者可以利ETF产品构建不同的组合,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

2.用ETF构建各种市场敞口

(1)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海外市场敞口

由于我国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ETF的这项功能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目前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无实际操作的可能。故以美国投资者为例进行阐述。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购买ETF而不用直接投资外国的股票,就可以获得外国股票市场的敞口,以获得投资外国股票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投资者不采用投资ETF的方式,而是直接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外国股市的股票的话,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要大的多。举个例子来说,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市场体制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同,投资者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想要买的股票和想买的数量。即使想要买的股票全部都能购买的到,想买的数量也都能得到满足,在购买之前,还要进行外汇的兑换,投资者要承担这一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

(2)可以实现行业敞口和行业敞口之间的替换

一般来说,持有股票指数或者一揽子股票的风险要比持有单支股票的风险小一些。所以,当投资者偏好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板块,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该持有哪支股票时,投资以对应行业或者对应的板块指数为追踪指数的ETF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3)可以实现敞口之间的对冲组合

因为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中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板块的判断不同,所以持不同观点的投资者建立的投资组合不同。但是为了避免判断失误带来的投资损失过大,投资者一般都要使用对冲的交易策略将投资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投资者A看涨股票a、b、c、d,同时看跌属于能源板块的股票e、f、g、h、j,A对自己判断的会涨的具体股票十分有自信,但是对会跌的具体股票不是十分确定,这个时候,A就可以借助ETF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实现投资的目标。具体操作如下:A将自己看涨的股票组成多方组合,再以等量的货币购买追踪能源板块指数的ETF,以降低风险。

3.可以用ETF来实现投资组合中的现金管理

(1)开放式基金可以用ETF解决投资组合中的现金闲置问题

在开放式基金中,为了应对基金持有人可能的赎回,通常都预留总额为组合资产总值的5%的现金。这会引起“现金拖累”的问题从而影响组合的收益。为了避免这部分现金闲置,基金管理人可以将这部分现金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中。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很大,股票的流动性也参差不齐,这样做除了增加了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还带来了可能无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赎回的风险。但是,如果用组合中闲置的现金购买ETF产品,不但以更低的交易成本获得与直接投资普通股票相同的收益,而且,可以随时便利的在一级市场上将ETF变现,以应对赎回。

(2)ETF可以利用其他ETF有效管理组合中的现金流

虽然,ETF的申购与赎回采用的是实物机制,即一揽子股票与ETF份额的交换。但是在申购与赎回发生时,由于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问题,难免会有某只或者某几只股票暂时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获得想要的数量,此时便要用现金来填补相应的空缺。再加上所追踪的基准指数会有定期和非定期的调整,组合产生现金流会不断的发生变动。通过买卖ETF,可以实现对组合中产生的现金流的有效管理。

ETF管理人可以用组合中不断变动的现金购买其他的ETF,这样,在该ETF需要现金的时候,可以卖出持有的其他的ETF获得资金。

参考文献:

[1]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上证50ETF投资指引.中国经济出版社.

[2]马骥.指数化投资.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4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券商直投影响

随着中信、中金两家公司取得券商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那么就解除了自2001年4月以来对证券公司从事私人资本类投资的禁令,这意味着与凯雷投资集团等西方竞争对手采用相同模式的国内投资公司诞生了,从而券商的经营模式由此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同时对创投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国内券商直投的发展历史

从2001年证监会严禁证券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到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法律和有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这6年前后的“一收一放”,折射出资本市场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演进。6年前,床头也普遍因为网络股泡沫破裂进入谷底,国内证券市场开始走熊,券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大都变成了巨额不良资产。6年后,国内券商经过了一场生死轮回,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促使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股市更是一路上冲,股权投资行业也进入新时期。单就国内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而言,2007年上半年就有83家中国大陆企业得到PE投资,投资总额达到48.03亿美元,PE推出活动保持活跃,共36笔推出,其中25笔通过上市实现推出。

二、国外券商直投的发展状况

券商直投业务不仅长期以来是国际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且利润极为丰厚。统计资料显示,国际券商直投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60%以上,在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美国,则超过70%。美国大型私人股权基金的收益能达到40%-50%,而券商直投的回报则动辄几倍甚至数十倍。像高盛投资工商银行、收购西部矿业,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乳业,这些精典案例都为投资方获得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超值回报。

三、国内券商直投的现状及机会

而由于中国以往的证券市场体制结构存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问题,券商对市场行情的依赖很严重,即都在“靠天吃饭”,始终走不出“牛市赚钱,熊市赔钱”的宿命。根据数据显示,本土券商的收入构成中,经纪业务仍是其主要来源。据对26家券商的统计,2007年26家券商64%的营业收入来源于经纪业务,券商自营业务占比26.7%,承销业务和委托理财占比不足5%。中小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更是占了主营业务的绝大部分。国内券商主要依靠经纪业务维生,这在收入结构上是明显失衡的。如今券商直投业务的开展,不仅将加快本土投行与国际市场接轨,即“投行+投资”盈利模式转型,从而改变“生存基础单一、盈利模式单一”、“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而且这一转变将迫使投行加快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从单纯的“为人作嫁”的“一站服务”向“陪上嫁妆”后“扶他上马,送他一程”的“跟随服务”转变,从而无疑将对其运营服务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直投业务不仅收益远高于传统的证券承销,而且十分有利于深层次地挖掘客户价值,进而带动后续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周期往往交替出现,直投业务和承销业务有周期性互补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强投行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在证券公司内部的自营、投资、固定收益、收购兼并、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等业务部门都和直接投资有着相关性等等。券商参与直接投资业务已被广泛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四、推动PE市场竞争

券商股权投资与PE类似,都是投资于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通过日后出售股权或企业上市兑现。因此,券商直投业务启动后,将进一步推动PE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加剧参与各方,尤其PE、VC和券商直投部门的竞争。与国际PE和国内创投机构相比,在直接投资业务上,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因投行承销业务而带来的项目资源优势,以及深层次地挖掘和延伸客户投资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再融资和并购价值等。其劣势在于拟议的试点方案中,证券公司还只能以自有资金投资。PE的优势在于专业投资经验的丰富积累和人才储备,对于外资PE机构来说,还有雄厚的外来资金的背景优势。PE机构普遍在以往的投资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从企业调研评估方法,到业务发展推进,以及走向资本市场上市或并购,都有专业的方法支撑和相对固定的业务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VC的优势是可以不受三年的期限约束,在企业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或成熟阶段自主介入,从而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获得更高回报。总之,在直投业务上,PE、VC和券商有竞争,但也可以有合作。因为三者的优缺点具有互补性,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打造一条共同的价值链。因而从整体上看,券商做直接股权投资是非常有助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五、催发本土投行转型

目前国内投行已经渐次进入近乎充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在美国,所谓投资银行业务,早已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上市辅导和股票承销领域。通常情况下,投行所提供的服务都已大大超过专业之外,如前面所述的直投业务和战略咨询等。值得注意是,这领域的服务,已不是单纯可以以专业能力论英雄,而将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较量。在直投业务开闸后,仅仅使企业达到上市已不是投行的唯一目标。上市后的跟随服务,包括专业辅导、完善公司治理、帮助企业持续再融资等,使得企业通过自身发展与收购提升业绩,最终使企业做强已成为投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健全治理结构,充当企业的战略顾问,协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督控制和会计核算体制等等。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切高级竞争,都在专业之外”。在当今人才流动趋于市场化和自由化的生态环境下,所谓专业技能,在同业人士中已难分高下。在投行领域,竞争一样越来越取决于技术产品创新和专业之外的能力。从短期看,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和服务等专业领域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但从长期看,专业之外的能力,包括文化、思维、战略、投资等需要通过自身培育而不是模仿而来的系统处理能力,才是真正可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券商直投业务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这个影响从中信证券、中金国际等中外大中小券商的转型及动向可以清楚得到印证。

参考文献

[1]匡志勇,券商直投,馅饼还是陷阱,第一财经日报,2007,03

第5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已成为无须争辩的事实。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逐渐提高,前面所说的通过自身资本积聚方式寻求自我滚动式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还需新的金融服务和制度创新。那么如何创新,就必须要了解中小企业有哪些具体的筹资渠道。

企业筹资方式包括筹集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工具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明确表明了资本属性(资本债券或股权性质)及其期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有两种:负债筹资方式和权益筹资方式。负债筹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信用筹资。权益筹资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等。

一、负债筹集资金方式

1.银行贷款方式

当前,从银行取得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的难题,从银行取得借款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时效性,稳定性等特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取得借款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对企业贷款用量和贷款资质进行审核时常遇到各种阻碍。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即银行将部分存款借给中小企业使用,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目前,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2.债券筹资方式

企业发行的债券又称为公司债券,是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发行的债券是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的债权人即为债券的持有者,不是所有者,不能够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投资人有权按照约定日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由于企业是以自身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所以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公司发行债券后,如果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比如连续亏损,就可能出现支付投资者本息的困难,投资者就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较大。由于具有较大风险、它们的利率通常也高于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

3.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是指资产拥有人根据承租人的需求,用资金购买租赁承租人需要的物件,并租给承租人租赁使用,承租人t按期期向出租人支付相应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则拥有对租赁资产的使用权。租赁到期,租金支付完后,且承租人根据原来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进行补充协议;双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或者当地交易习惯约定,最后还不能确定的,租赁资产所有权归原来的出租人所有。这种租赁方式既可以有效节约企业还款的资金压力,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合作,帮助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改造。但是,融资租赁资产有一定的期限性,具有合约性质,如果运用不当,企业会面临严重的杠杆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信用筹资方式

信用筹资是指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积累的可靠商业信用进行筹资的方式。信用筹资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因此该筹资方式较为简洁,筹资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信用筹资方式也具有风险性,时效性,企业在遇到突发状况难以在规定时间还清债务时,企业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进而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权益资金筹集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即是中小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资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又分为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吸收社会公众投资。

2.发行股票

发行人以筹资或实施股利分配为目的,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资者或原股东发行股份或者无偿提供股份的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核心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最为理想的形式是股份制。在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股票筹资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

第6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快递业;运营模式;加盟型;直营型.

一、快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一)定义.

《邮政法》第九章将快递定义为:“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寄递的定义指:“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人或者单位的活动,包括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从以上定义可以得出其特征:快递递送物品的特定性、快递寄递方式的独特性、寄递过程的时效性、寄递组织网络的特殊性。

(二)分类.

根据托寄物内容的性质,可划分为信函类、商业文件类、包裹类三种。根据寄递距离的远近及是否跨国境,分为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同城快递。根据快递的服务形式,划分为门或桌/机场、门或桌/门或桌、专差。

二、快递业的特点与作用.

(一)快递业的特点.

快递业是以最快的速度在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间运送急件的行业,其特点是:适应经济发展的特性、快捷、安全性、高科技性、优良的服务功能。

(二)快递业的作用.

一是快递可以满足信息与资料的快速传递。二是快递业务推进了进出口业务的开展。三是国际间海运业的发展。四是快递服务对看样成交的样品的传递。五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与其接口的因特网用户迅速增加。

三、快递业运营模式.

(一)加盟型(特许权经营模式)及其优缺点.

加盟型(特许权经营模式)是指特许经营机构将自己拥有的商标、专利和专有技术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统一的业务模式下在特定区域从事经营活动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其中,代表性的企业有申通快递、韵达快递等。

1.优点.

(1)启动成本低。一般是由母公司发起,建立一个运营平台,将区域细分,每个细分块由加盟方投资经营。加盟方可以进一步将本区域进行分割承包,形成一级加盟、二级加盟、三级加盟甚至更多,最终由每个加盟企业或个人来分担启动成本。

(2)发展速度迅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加盟建立新网点,一般新网点公司熟悉当地市场,甚至有现成客户,这便于企业飞速扩张。

(3)利润高。从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看,民营快递企业继续保持很高的盈利水平。

2.缺点.

(1)加盟公司管理松散。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不是通过完善的制度,而是变化无常的经济罚款,加盟企业对公司没有完全认同感。

(2)服务水平不统一。目前,的加盟型快递企业快件的延误、破损、丢失非常多,据江苏省快递协会每月的统计报告显示,客户投诉主要集中在这类快递企业。

(3)加盟关系不稳定。加盟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上的,一旦利益基础动摇,加盟关系也随即瓦解。

(4)人才流动大。加盟型民营快递公司基本都是靠体力劳动来完成快递服务,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导致人才流动大。

(5)家族性企业,不易管理。将亲朋好友引入公司参与管理,这些关系员工之间也是互相争权夺利,互不服从管理。

(6)市场定位低,不易开发双向客户。加盟性快递公司因为管理上、权属上的特殊性,很难为多类客户提供完整服务。

(二)直营型及其优缺点.

直营型是指由公司总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分子公司的经营模式。各分公司在总公司的管理下进行经营活动。

1.优点.

一是经营管理统一化,易于发挥整体优势。公司统一制定经营战略,并分解到各分子公司,通过职能部门协调一致,统一开发市场,技术研发和运用整体性事业,可以统一调动资金,能快速响应,最终形成有效整体。二是服务水平高。直营快递公司由于统一管理,服务规范一致。三是员工队伍稳定。直营快递企业注重员工培训,对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分类培训,提高了员工素质,也给员工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四是信息化程度高。由于直营公司是全公司一盘棋,总公司的经营战略能统一实施,所以在一些技术引进和开发上要优于加盟类企业。

2.缺点.

一是需要拥有一定规模的自有资本,发展速度受到限制。二是管理系统庞杂,容易产生官僚化经营,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

(三)混合型及其优缺点.

1.传统混合型.

传统混合型是公司将一部分地区对外加盟,并授权加盟企业在这些地区享有市场经营权、管理权等,总公司不参与任何经营活动。传统混合型有两种原生态:一是直营为主;二是加盟为主。

2.现代混合型.

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建立一个管理平台,在所有业务经营地区建立自己的管理公司,部分或绝大部分采取加盟的形式,通过管理公司对当地进行市场规范管理,监督加盟者或企业是否按照公司统一规范进行业务开发和市场经营。这两类混合型都具备加盟和直营型的部分优点,并弥补了单一模式的部分不足。但两者又有很大区别。

其一,给与加盟方的权利不一样。传统混合型是将整个地区的经营区出让,总公司不参与任何管理;现代混合型只是将地区的市场开发权利出让,经营管理权由各分公司所有,分公司会参与到所有加盟商的业务管理中去。

其二,回收的难度和风险不同。传统混合型的难度相对较大,有可能会失去整个地区的业务。现代混合型可以做到“人走业务留”,不会因为加盟者的变更,完全失去客户。

其三,现代混合型更类似直营模式。能够完全具备直营的优点,可以在所有网点间操作双向业务,而传统混合型却很难做到。

第7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投资的信心危机在全球蔓延,似乎基金投资已经失去吸引力。但是作为理性投资者,虽然目前已处于最黑暗的时刻,把握好投资原则,并非没有基金可以投资。

基金投资应“抓大放小”

近期股票市场动荡不定;救市组合拳刺激了股市出现下跌以来最强的一波反弹,但在诸多阴影的压制下反弹并没有达到市场普遍的预期。

在跌破2000点后的反弹中,基金投资者可以抄底抢反弹的言论再度活跃。但我们一直强调,基金投资者必须抓大放小,即根据大趋势判断来决定基金组合策略,而不能因为股市小的阶段行情来改变基金的基本配置方向。

原因很简单,在大趋势未改的前提下,股市的短期涨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利好政策推动的股市反弹随时有遭到各种冲击的危险,对基金投资来说把握短期行情的难度非常大。

因此基金投资者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投资目的和投资能力,如果出于短线投机,是否参与股市取决于投资者把握时机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基金投资者来说,应避免被抢反弹抄底的观点所误导。

摒弃投机心态

目前决定偏股基金配置的大趋势就是,即使股市已经触底,短期内也不会有趋势性转折。决定股市运行趋势的关键性因素都没有发生改变。其一是短期的政策利好无法改变整个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国内经济仍处于增速放缓的趋势之中,企业盈利下滑仍有超出预期的可能;其二是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深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全球经济调整不会短期内结束,这对中国经济而言构成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其三股市本身的制度风险仍然存在,虽然政策在不断改善市场的基础环境,但大小非等问题仍悬而未决。

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未来半年内优秀的偏股基金仍然将会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投资预期偏保守,战略上以防御为主,而投资机会挖掘只出现在局部和短期。

因此,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中低的投资者而言,偏股基金的投资前景仍未明朗,尤其应该摒弃通过指数基金抢反弹的投机心态。既然优秀的基金经理都采取保守策略,基金投资者又怎么能期待取得超过基金的投资预期呢?

当然对于能够承担短期风险,长期配置的理性投资者而言,战略性配置股票型基金的时机正在逐步显现。

债券类基金成为避险唯一去处

与股票市场的低迷表现截然相反,债券市场近期不断创出新高,已成为熊市下最大的资金避风港。基于此,在投资范围有限的各类基金中,债券类基金成为避险的唯一去处。这包括以固定收益类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债券型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式基金。

虽然债券市场近期涨幅过大暗含调整压力,但从中期趋势看,债市的投资前景仍优于股市。一是宏观环境的转折有利债市的趋势未改,利率下调、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是有利于债市的长期趋势;二是在股市动荡的环境下,避险资金涌入债市的趋势不会终止。

新发基金是弱市下不多的可投资品种

在股市环境仍然偏弱的情况下,如果现在要投资基金,新发基金是不多的可投资品种。近期发行的基金中很多以债券为投资方向;无论是新增投资或调整既有基金组合都可予以考虑。

即使对于有意选择偏股基金的投资者而言,也可优先考虑新发股票基金。因为现有偏股基金采取保守策略,短期内难有明确的收益机会;而新发基金6个月的建仓期则可能带来更多的灵活性。

优选长周期基金避险基金

考虑到在一般预期下,股市的周期转折不会短时间发生,因此眼下选择基金投资品种时,仍然应优先考虑长周期内的避险需求,即保本基金、债券基金。在目前正处发行期的十只基金中,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南方恒元保本、招商安心债券、国海富兰克林强债。在新发偏股型基金中,多数基金的投资能力一般,华安核心优选可予以关注。

南方恒元保本:更优的保本条款

保本基金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优点是可以确保本金无风险,同时享有潜在股市收益机会;缺点是流动性较差,因为保本需要持有较长周期,同时费用较债券基金更高。对于长周期避险的投资目的而言,保本基金是不错的配置品种。而目前要实现保本基金配置目的,只有南方恒元和金元比联宝石动力可选择。

正在发行中的南方恒元保本基金在保本条款上有所创新,认购、申购均能保本。一般保本基金都是对发行期间认购、并且持有到期的基金份额进行保本,中途新加入的投资者不给予保本待遇。而南方恒元保本则对认购和申购投资者都实行本金安全保证,而目前仅金元比联宝石动力具备这一特点,其他基金均只有认购保本。

在投资能力上,南方基金的固定收益投资能力一贯较强,长期股票投资能力也处于中上。对于保本基金特定的投资人而言,南方恒元是不多的优选投资品种。

南方恒元的申购费率为1.2%,管理费为1.3%,在3年的保本期之前赎回则需要1%~2%的赎回费,持有3年则无须赎回费。费率水平相较债券基金明显更高,这是投资者需要为无风险相对高收益预期付出的代价。从费率结构上也可看出该基金适合长周期持有。

招商安心收益债券:主投债券,费率较低

招商安心收益债券基金对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其中,企业债投资比例为0-40%,可转债投资比例为0-40%),股票等权益类品种的投资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的20%,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5%。

招商安心债券的投资范围基本限定在债券,股票投资主要是新股申购和可转债转股,不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金投资风险。不过该基金明确提出较高可转债的投资比例范围,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该基金有更高的收益倾向。

招商安心收益的管理费为0.7%,申购费为0,60日以内赎回费为0.1%,60日以外赎回费为0,属于债券类基金中费率较低的品种,费率优势明显。

国海富兰克林强债:少量兼投二级市场

国海富兰克林强债基金可以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也可以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股票。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股票、权证等)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

相比纯债基金,增强型债券基金因为少量的股票投资能够放大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但考虑到国海基金较好的股债投资能力,在类似设计的债券基金产品中,国海强债值得关注。

第8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政府行为;土地财政;文献综述

一、 引言

“土地财政”问题基本是一个专属于中国的问题,目前国外系统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在目前的中国,“土地财政”现象十分突出,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证,看起来都比较杂乱,学者们的各种方法的研究结论也经常相悖。

我在这里整理和介绍国内“土地财政”的相关文献,尽量准确完整的介绍各种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各项研究的优缺点也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希望能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二、关于土地财政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土地财政”概念的界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获取收益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程瑶,2009),这个定义囊括了土地相关收入的收与支两个方面。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所获取的相关收入基本都作为预算外的收入方式存在,所以其的支出方式并不固定,不仅仅是用在土地相关事务方面,所以对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讲“土地财政”主要强调政府依靠土地出让获取财政收入和相关税收收入,对于支出方面基本忽略。

三、 土地财政的成因分析

目前国内普遍的认识就是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是造成今天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源之一,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不得不实施土地财政(周业安,2000)。而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土地财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政府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央的放权和分权制改革,地方政府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利益相对独立的主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一个政治高度集权的国家。对地方政府的政治考核激励主要有两种,一是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二是(基于民意调查基础上的)官员任免制度(王永钦等,2007)。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有着非常强的政治动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周黎安将其称之为“晋升锦标赛”。在“晋升锦标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获得晋升的方式通常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发展经济促进GDP以获取更多的税收收入;第二种方式是增加非正式的资金收入,在解决财政困境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贿赂上级来增加自己的晋升机会。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官员换届制,地方政府的目标相对于社会的目标更加短期化,其更加会注重短期内能在经济增长上获得效果的工作,所以地方政府采取第一种方式的动力不强。而预算外的资金基本都有地方政府掌控,灵活性较大。再加上不管是对于政绩考核还是民意调查,中央政府和当地民众都是处于信息劣势,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高增长,并不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吴群、李永乐,2010)。

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源泉在非农产业,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第二、三产业,所以片面的依赖GDP作为政绩考核指标促使政府实行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陈钊,陆铭2004)。《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地方政府有权将农业用地征收、开发和出让,并且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征收农业用地的补偿费用成本要远远低于其收益。被征用土地收益收益的分配格局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占5%—1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总队,2005)。于是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收大量农业用地,这些土地一部分通过农地非农流转以“招、拍、挂”的方式在土地二级市场出让,一部分作为砝码,用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借此扩大税基增加收入。并且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迅速增长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营业税收入全部属于地方。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财政收入与地方经济双增长(周飞舟,2010),为自己在晋升锦标赛中取的领先增加砝码。

四、 土地财政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土地财政”也从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杜雪君、吴次芳等,2009)三个方面推动着经济增长,并且“土地财政”带来了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是显著为正的(张军等,2007),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方政府发展第二、三产业的积极性,扩大了税基,促进了税收增长(曹广忠、袁飞、陶然,2007)。

(二)负面影响

张双长、李稻葵认为“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地方政府具有推动房价上升的内在激励,房价越高地方政府的效用就越大,中国式的土地财政必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从而降低居民个人的效用引起社会的不满。但是,这两者的关系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非常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再一点土地财政会造成耕地的大量流失,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依赖土地财政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土地财政”模式使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内需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固化了消费疲弱的经济格局。

另外,在征地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容易产生政府官员腐败(王永钦、陆铭等,2007),土地财政的出现降低了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造成了改革的拖延。

五、小结

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土地财政”在我国具有相当的贬义色彩,笔者认为“土地财政”本身并没有错,其仅仅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一种必然的方式,问题来自于经济发展对其的过度依赖,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彻底消灭“土地财政”,而是使其步入健康的轨道上来。目前我国学者对“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财政体制、政府行为和金融体制等方面,但是由于目前相关数据取得有一定难度,所以大部分研究基本局限于规范性分析,缺乏数据的佐证。另外,对于土地财政的研究仅仅是从财政体制、政府行为、金融体制等一些局部进行的,缺乏将“土地财政”放在整个中国市场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行的相关分析。对此,希望今后能出现更多相关的研究。(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双、李稻葵。“二次房改”的财政基础分析—基于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0,(1)。

[2]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1)。

[3]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

[4]周飞舟。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

[5]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10)。

[6]周业安。县乡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5.

[7]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J]。经济学(季刊),2008,(3)。

[8]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9]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1)。

第9篇:直接投资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廊;投融资模式;PPP

“去年开挖埋水管,今年开挖埋电缆,不知有完没有完。”一句百姓的抱怨,反映出我国几十年来沿街满地开挖铺设市政管线的现状,以及因此给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和烦恼。市政管线是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如何避免这种在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经常性地对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的现象以符合城市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公共管廊的概念和优缺点

1.1 公共管廊的概念

公共管廊也称“综合管道”或“管线箱廊”,英文名称为“utility tunnel”,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各类公益管线有机综合集约化地敷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并进行集中管理的市政基础设施。沟内可敷设电力和电信等线路,上下水、煤气、热力等管道,并留有增设余地,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1.2 公共管廊的优缺点

结合各城市公共管廊建设的具体情况,根据工程定额资料对采用常规方式将各种地下管道独立埋设和建设公共管廊统一布设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估算对比可知,公共管廊的前期投资约高出传统直埋布设方式的50%左右,这是公共管廊建设的主要缺点。虽然造价有所增加,但公共管廊本身所特有的优点,其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远高于所增加的初期建设投资。采用公共管廊后,检修或更换管线时,不用开挖及维修路面,可以减少因道路施工等带来的交通阻塞,从而可减少引起的其他行业停营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可延长各种管线寿命,可以对进入公共管廊内的各行业进行租赁经营对投资进行回收。总的来说,修建公共管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出公共管廊自身建设时所增加的一次性投入,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努力推行公共管廊技术的原因之一,具体来讲,公共管廊的建设有以下几点好处:

(1)由于公共管廊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信、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

(2)由于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公共管廊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3)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说明,即使受到强烈的台风、地震等灾害,城市各种管线设施由于设置在公共管廊内,因而也就可以避免过去由于电线杆折断、倾倒、电线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发生火灾时,由于不存在架空电线,有利于灭火活动迅速进行,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2 国内外公共管廊投融资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国内外投融资现状

(1)政府投资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已建成的公共管廊多采用政府投资的模式。该模式的投资主体是纯国有性质,由政府直接投资或以政府公司为载体,资金通常来源于三方面:政府财政无偿投入、经营资源融资(以土地批租为重点)、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如银行贷款),各管线单位基本没有参与到公共管廊的投资建设中。公共管廊建成后的运行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由政府机构直接管理或由国有独资企业管理,二是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后由法人团体运营。在运营费用的分摊上,大部分由政府承担,管线单位以免费进入为主。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便于管理,可以完全按照城市建设的需要实施。缺点是政府承受了投资和管沟维护的双重负担,由于我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将难以推广公共管廊的建设。

(2)管线单位出资经营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管线单位作为公共管廊的使用者,既是投资的主体,也是后期运营管理的主体,便于发挥公共管廊的使用效率。缺点是管线单位支出大,协调难度大,规划不合理容易浪费地下空间。

(3)企业出资模式

采用类似收费公路的股份公司模式,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采用该模式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利用市场机制管理,避免企业垄断地下资源。

(4)项目融资、特许经营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突出市场化运作机制,可以拓宽公共管廊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转移财政融资风险,有助于项目实施和运作充分。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运行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5)政府与管线单位共同出资模式

缺点是容易加重各管线单位的经济负担,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法规,实行该模式有一定难度。

2.2 我国公共管廊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公共管廊的建设最早是在欧洲开始的,目前,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都建有公共管廊。我国建筑界虽早就接触了类似课题,但由于建设公共管廊存在着资金、技术和统一规划等难题,真正进行建设却起步较晚。目前仅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等有所建设,尚未得到推广和普及。

1993年,上海市政府为了将浦东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了我国第一条现代公共管廊―浦东新区张扬路公共管廊。张扬路共有一条干线公共管廊、两条支线公共管廊,其中支线公共管廊共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4种城市管线,为我国其他城市公共管廊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另外,上海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公共管廊工程(一期)于2003年10月建成,嘉定区安亭新镇公共管廊也在2002年年底动工兴建。北京中关村在西区建设的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将水、电、气等多种管道铺设在一条公共管廊里,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公共管廊。

目前广州大学城、深圳和厦门都已经建成了适合本地特征的公共管廊。另外,据有关资料显示,杭州、南京等城市在其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更新与建设中,也都研究和探讨过建设公共管廊,但还没有得到实施;深圳市曾计划利用地铁建设的时机,在深圳新的中心区与地铁整合建设公共管廊。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公共管廊在投融资机制及建设、管理经验上都非常缺乏,在公共管廊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阻力。经验表明,我国急需建立必要的法规体系,运用新的投融资机制,才能促进公共管廊的有序发展和顺利实施。

3 PPP融资模式

3.1 PPP融资方式的特点

PPP(Private build-Public leasing-Private operate)是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私人经营的方式。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将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权通过特许协议交给私人部门开发,由私人部门进行融资和建设,政府租赁投产的特许项目,然后再通过特许权协议安排,政府将所租赁的项目委托私人部门运营。PPP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1)在PPP融资模式下,有意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私人企业可以尽早和主管项目的政府或有关机构接触,可以节约投标费用,节省准备时间,从而减少最后的投标价格。

(2)在PPP融资模式下,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公共管廊的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且,PPP模式下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3)提高建设效率,并避免了承担费用超支、延期和建设商违约等风险。

(4)项目投产后,由政府租赁,可解决私人部门不愿意经营,或不能由其垄断经营的问题。

(5)通过第二次特许权协议安排,委托私人部门运营,可以避免政府经营的低效率问题。

(6)PPP项目可以使政府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达到经营杠杆作用和对基础设施产业的调控目标。

3.2 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公共管廊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3.2.1 我国公共管廊建设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为解决建设公共管廊的巨额资金需求,就必须打破现有的政府独家投资和垄断经营的局面,通过引入适度竞争,提高经营和管理的效率,提升公共管廊自身的盈利能力。这就需要根据公共管廊设施的经济特点,将其公益性与营利性区分开来,由政府负责公益性部分的投资和承担与之对应的风险,通过政策制度的安排解决部分外部性;同时以营利性吸引多元化投资和运营主体,由投资者负责经营性部分的投资和承担与之对应的风险,通过建设前的竞争招标机制和建设后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而国外基础设施领域内广为使用的各种PPP模式,是实现上述思路、解决公共管廊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3.2.2采用PPP模式的具体运作

在发达国家PPP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既可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如水厂、电厂),也可用于很多非盈利设施的建设(如监狱、学校等)。但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这是一条新路,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最大程度的平衡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求资源的最优化整合效果。

PPP模式的运作程序包括:选择项目合作公司、确立项目、成立项目公司、招投标和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管理、项目移交等环节。管道开挖等土建工程的投资和建设将主要由政府或代表政府投资的公司来完成;后期的设备资产的投资、运营和维护,主要靠吸引社会投资组建的PPP项目公司来完成。然后由政府与PPP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具体的协议内容有相关部门起草和修订。政府必须明确公共管廊建设的有关的预期目标、项目评估、监督方法、技术标准、可操作计划和融资方法等,制定准确的运营管理规则和标准,收取项目共同出资者租金。

政府与PPP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按不同的进廊管道来分配和调整。在项目成长期,政府将会把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无偿或以象征性的价格租赁给PPP项目公司,为PPP项目公司实现正常投资收益提供保障;在项目的成熟期,为收回部分政府投资,同时避免PPP项目公司产生超额利润,将通过调整租金的形式,政府也将参与项目收益的分配;在项目的后期,PPP项目公司则会无偿地将项目全部资产移交给政府或续签另外的经营合同。

具体的融资结构设计见图1。

图1 公共管廊PPP融资结构

4 结束语

PPP融资模式对公共管廊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在国内基础设施领域采用PPP模式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因而值得借鉴的材料和经验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国政府应认真研究PPP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以国外的一些应用实例为基础,在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进行推广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在国家政策上给予鼓励,支持PPP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军,汤捷,等.城市综合管沟建设问题与思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5):173-178

[2]张晓新. 北京市综合管廊布局规划研究[M].北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3]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二期

[4]陈燕.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及其演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1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