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

第1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应用

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下,人们对现代化建筑要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仅要住高大的楼房,而且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知道建筑材料关系着建材工程的造价和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因此在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提到的新型建筑材料是指在随着建筑工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已被成功应用并能够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新一代建筑材料,它包括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新型无机建筑材料和新型有机建筑材料两大类。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为此深受使用者得青睐和推广。

1 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介绍

1.1新型墙体材料

其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品种也越见丰富,包括砖、块、板,及其复合产品。生产其工艺为现代技术,运用到钢铁的耐磨技术移植到墙材生产设备中;生产面向综合化;自动化程度生产,机床控制的方法。以空心砖为例,其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弧度的承重多子L砖、高保温性能、高空洞率等多种技术,生产的出的产品具有耐用、环保等多种特点。8)再生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经过处理,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而配制的新混凝土,减少城市垃圾,节约资源。

1.2保温隔热材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的速度缓慢,严重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只有生产少量的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超细玻璃棉、矿渣棉、微孔硅酸钙等产品,在综合产品指数上都远远弱于国外保温隔热材料生产技术,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其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招商引资的深入,在这之后其技术得到飞速的前进,有矿棉、岩棉、玻璃棉、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微孔硅酸钙等主要产品及其制品等多种保温隔热材料的出现。

1.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作为基本的建筑用材,以前的建筑设计多半会出现下雨天漏水的尴尬,这往往是因为没有选到好的防水密闭材料而引起的。随着高层电梯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提出对防水材料更高更多的质量要求。当代的防水材料已从纸胎油毡发展到了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的进阶中,可以说现代化工技术给防水密封材料的发展注入新细胞。

2 新型建筑材料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思考

2.1生态建筑技术的方法

要实现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单靠态建筑理论是有限的,也需要思考实现设计目标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如何有效的将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到绿色生态建筑是有方法和根据的。从人类的学习和认知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模仿是是一种人类获取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方法国内外著名建筑群就都存在各种模仿,如古希腊建筑中的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分别模仿男性和女性的体态,北京奥运主要场馆“鸟巢”就是模仿了鸟窝而设计的。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生态技术大多是模仿学习的结果。根据模仿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模仿生物(仿生)、模仿机器、模仿传统建筑等三类。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模仿是学习生物、机器和传统建筑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资源与能源使用的合理与高效性等,将这些特性结合到新型建筑材料的用于生态建筑设计中,实现生态设计高效组合。

2.2生态技术发展策略的有效实现途径

要想实现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选择和发展本国经济技术条件适合的生态建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下,要应地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发展策略。一般来说,在效仿传统建筑优势基础上进而突出新型建筑材料的可用性,特别适合欠发达地区,属于高技术的模仿生物、模仿机器具有复杂多样性,主要能运用在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效仿传统建筑,重新挖掘、评价、改进与发展传统建筑的生态设计经验、方法和技术,从而建立生态低技术体系:通过仿生和学习机器等手段建立生态高技术体系,这样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筑技术体系,从而解决我国由于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筑策略与技术而造成的生态建筑发展的种种问题,实现生态建筑的普及。

3 加强新型建材发展投入到绿色生态建筑中的建议

3.1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

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诸多特点:耐用、环保、健康等,因此要加大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落实新型建材应用到建筑规程和管理办法,加到校企合作的力度,真正将研究成果与建筑实践相联系。不断更新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利用国外科学技术,提高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力度。

3.2树立典型,重点推进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也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对于不同地域,选择有针对性的新型材料,在我国大城市先实现新型材料的应用,结合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抓好一线城市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以典型带动其他二三城市的新型材料的应用步伐的走向,对全国其他大中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3.3调整新型建筑材料结构

第2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检测方法;加荷速度;检测误差

建筑业如火如荼地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建筑物数量增多的同时,客户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施工单位为了谋求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有必要保证工程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建筑材料的检测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当前还存在着众多因素影响着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这些因素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甚至使试验失去意义。由此可见,因此,找出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是刻不容缓的,因为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1、建筑材料检测常用的方法

外观检测、仪器检测和无损检测三种检测方法是目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所谓的外观检测,就是检测建筑材料的大小、种类和颜色,对材料最为表面的东西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存在漏洞。所谓的仪器检测,就是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材料的内部成分进行检查。所谓的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坏建材的前提下,采用射线机超声波对材料进行检查。

2、建筑材料检测项目

检测的项目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会有所差异。目前常用的几种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有:对水泥一般要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检测;混凝土一般检测其表面密度、凝结时间、塌落度、试配强度及抗折强度;建筑用钢材要检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冷弯及重量偏差;防水材料要对其不透水性、耐热度、延伸率、拉伸行能及撕裂强度进行检测;墙体材料一般要检测抗压强度、空心率及孔洞率;混凝土外加剂一般要测试其凝结时间、收缩率比、塌落度、减水率、强度、细度及安定性能等。

3、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3.1温湿度对检测的影响。温度、湿度的高低对建筑材料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温度、湿度的变化会对建筑材料的质地与性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般而言,材料的结实度与温度、湿度成正相关,如有些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增加,温度下降材料的强度又会下降。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2加荷速度的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更容易受到加荷速度的影响。在常温状态下,在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实验时若加荷速度较快,会增强建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速度慢,就会导致硬度和强度降低。

3.3试件不具有代表性。试样不具备代表性是指试样的检测结果不能代表整批材料的质量。试样不具有代表性往往是由于施工方送检时采用的是合格的样品,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私自使用劣质产品,还有就是取样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取样过程不规范,这些都会造成取得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造成试验误差偏大,甚至是得出相反的结论。

3.4某些检测单位或检测人员缺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存在一部分材料检测人员滥竽充数,他们缺乏专业的检测知识和道德素养,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作不细致,敷衍了事,虚报检测结果,没有遵循阳光、透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根本一点用没有,而从长远来看,影响的则是施工质量。

3.5试件的尺寸和精度。试件的尺寸和精度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为了减小检测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程度,需要把试件的尺寸进度控制在较高的水平。不同的试样有不同的尺寸精度要求,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检测人员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建筑材料的尺寸精度,从而对实验产生错误的判断,造成了巨大的差错。

3.6误差及数据处理。检测误差一般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及设备精准度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试验允许误差的存在,但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若误差过大则会影响试验结果。误差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同一样品试件间的误差,是在同一实验中,试件与试件间的误差;第二种是同一样品不同试件间的误差;第三种是同一样品在不同设备上得到的误差;第四种是由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

3.7检测设备落后。当前,还有许多检测单位不能及时地跟上时代步伐,不愿淘汰旧的、过时的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没有人为地辅助,检测设备难以依靠自身的自动化独立完成工作,而认为的和自动化的检测相比较,前者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肯定要大一些,失误次数会更多一些。同时,建筑材料种类日益繁多,就要求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满足检测质量与数量两方面的要求,然而,仍有众多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相当落后,检测功能有限。

4、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4.1材料取样要规范。建筑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大,把所有的材料都实验一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就用到了抽样调查,随机选取材料的一部分进行检测,测得的结果也就大体上代表了整堆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所以,要想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就要规范材料的取样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检测之前事先确定好采取哪种取样方法,这是由材料的种类决定的,按步骤、按计划合理有序的取样,最后进行检测。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样品必须具有典型的大众代表性,因为毕竟对样品的检测也就代表了对整体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

4.2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人为因素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是很大的,特别是要对相关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大量补充其专业知识,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只有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做到检测工作的准确无误。其次,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着力于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确保其细心的工作,从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4.3仪器设备要配备正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硬件设备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设备长时间得不到维护,精准度及灵敏度都会下降。若上次试验完成后,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调整维护,下次试验时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这对试验结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试验完成后或试验进行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将设备调整到最佳的试验状态,确保试验的有效性。

5、结语

民众越来越看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工程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影响。所以,为了为了提高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的准确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要强化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专业技能,淘汰旧的机械设备,引进最为先进的设备,为建筑材料寻求合理、恰当的温度范围。

参考文献

第3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园林建筑;建筑元素

1 引言

园林建筑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其设计具有灵活性,并且类型丰富,包括亭、台、楼、阁、厅、堂、舫、榭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使得园林建筑的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及审美要求。一方面传统园林建筑如亭、台、楼等在形式上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产生许多新内容的园林建筑,如茶室、观赏温室、游船码头等。这些改变赋予园林建筑新的创作理念。因此,现代园林建筑应该是源于传统、超越传统,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相适应的新型园林建筑,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具有意境的场所。

2 风格构成元素的应用

2.1 墙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起防御功能的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墙的建筑多采用花墙、漏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长短各异、高低不同、虚实有别;墙的色调清新淡雅、灰色瓦顶、白色墙面。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传统建筑的高实外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墙”的防御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对于场景的意向作用,并且要避免风格压抑的弊端。例如,可以采用双层墙面设计,在外层添加小洞、玻璃砖、窄缝等元素;设计采用“高强低窗”、“高墙多窗”等手法;墙的压檐可以使用具有简洁现代风格的金属钢板来建造;造型上汲取马头墙等建筑符号并加以处理,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既古朴又时尚的建筑环境。

2.2 门窗

传统建筑的门窗已成为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将传统建筑的门窗文化艺术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可创造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保留现代时尚性的建筑。为了与现代园林建筑简洁的特点相符,同时满足采光与通风的基本要求,一些繁复的门窗符号被丢弃,木质框架被保留并加以改造。例如,利用先进的方法及新型材料进行艺术处理,将传统建筑及门窗艺术传承、提炼、再创造,合理调整传统门窗雕饰艺术的使用功能及装饰的具置,重视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充分展现花窗、雕刻廊架等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强调现代设计的简约之美。这些处理方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现代居住消费、填补传统建筑古为今用的空白方面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3 屋顶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园林建筑造型设计中,坡屋顶是设计师的常用设计手法。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单坡、双坡、四坡和平坡结合等各异的坡屋顶形式。其中很多坡屋顶由金属材料制成,但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既有利于排水,又颇具传统瓦屋顶的韵味。

2.4 色彩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师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色彩文化,并根据现念及具体情境进行合理调整。例如“黛瓦白墙”的色彩组合,给人一种清纯、心静、不浮躁的感觉,让身临其境的人行动更有秩序;灰白色调为主、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添加其他的色彩,并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技艺进行模仿,创造出极具质感的新型建筑,既呈现地域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建筑形式的发展,真实展现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与经典对话。

2.5 装饰

建筑的门窗、梁柱、天井,室内的家具、窗帘、坐垫、壁纸、地面拼花、屏风、隔断等,都离不开图案的装饰,由此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可利用的范围很广,大到自然万物,小到各种器具,因此,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大量可参照与借鉴的实例,我们应重视这些作品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并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代表传统文化特征的元素提炼出来,再进行巧妙合理的诠释与运用,使设计在满足功能与美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装饰图案以新的活力与生机。

3 技术符号元素的应用

3.1 材料、技术

地方材料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充分表现地方建筑的个性与特色,并与其所在环境契合。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木材、砖等传统材质的造型特点、物理性能、适宜处理方式等方面均是需考虑的因素,其选用要与当地自然环境、人们的认知感协调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在不断更新,建筑形式在不断演变,建筑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不同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现代建筑材料相比传统

材料,有着耐磨、强度高、可塑性大、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等绝对优势,并且可模仿各种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与造型,完美表达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富有现代感。当今建筑工艺的迅猛发展,为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施工设计中,应打破狭隘的空间观念,发扬传统材料与技术的优点,摒弃其不符合时展需求的部分,注重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勇于创新。

3.2 木结构

在我国传统古建中,木构件占有重要位置,木构架的巧妙构造充分呈现出传统古建的美观。传统建筑中的柱、月梁、凛、斗拱等木结构构件,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已渐渐失去原有的承重意义,大多作为一种装饰性符号来表现,而直接采用仿制成木构件样式,也可营造一种传统的建筑文化氛围。

4 空间特征元素的应用

4.1 天井

天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起着建筑内部通风、采光、聚集及排泄雨水、吸除烟尘的作用。其与现代园林建筑中的“中庭”的生态建筑理论相契合。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可对天井进行全新的演绎,使其看起来简洁,但又不失传统色彩。

4.2 庭院

庭院可以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还可补充室内空间的不足,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例如散步、庆典、聊天等日常活动。现代园林建筑庭院空间充分表达传统庭院的意境与特征。例如香山饭店庭院,具有冠云落日、水流筋、海棠春坞等富有诗情画意的地点名称,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香山古木红叶;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充分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入口前用广场的方式来处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后花园三面被建筑包围,一面敞开,布置得体,将精致与开阔有机融合;前庭与后院利用“长春四合院”连接,水池、假山、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5 结语

现代园林建筑是建立在继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需读懂传统建筑元素的内在语义,把握其象征意义,并将其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与设计语言,灵活运用,注重创新,这才能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同,以及不同的设计者对环境及建筑的认知与感悟不同,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及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是多种多样的。但应把握一定原则,充分考虑人文传统、地区特点等因素,注重积极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艺术百家,2010(5).

第4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 材料 个性 美学

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而这种艺术的体现形式是利用建筑材料,通过点、线、面、体的基本要素,根据不同设计组合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建筑材料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建筑给人以直观感受的物质基础,其所表现的材质美感也是建筑本身的美学观感。目前,在科技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的被运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为建筑艺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也得以使建筑设计中相关的美学概念在实际建筑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1.建筑材料的个性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充分运用不同建筑材料各自的个性进行艺术组合,才形成了现如今风格多样、造型新颖的建筑群。而建筑材料的个性在建筑美学的概念中主要是指其材质美学,即材料表现出的美学观感,例如,冰冷或温暖,黑暗或光明,和谐或对比等等。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大致的主题方向,所有设计也都是遵循这一方向而进行的。建筑主题的确定也就决定了建筑材料的选用方法,根据材料的不同个性,恰当的利用组合、点缀的设计方法,最终完成建筑设计。

在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通过材料传达给我们,使设计师的抽象理念超越物质本质转化为一种具体可视的事实和所有人进行交流。一件作品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它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种不同的形式都是以材料为载体的。

2.实例说明建筑设计中的材质美学

在现有的建筑材料中,虽然不断有新型建筑材料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但建筑主体仍然是以传统建筑材料为主的,如混凝土、玻璃、砖石、木材等,以下就对这几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的不同艺术观感进行分析,并通过举例来进一步阐述建筑的材质美。

2.1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水及小石块混合而成,因其在建筑工业中的神奇表现,成为“灰色的金子”,它不仅是基本的建筑框架材料,还具有耐久性和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其粗犷而质朴的品性,保证了结构细节得到充分的表达。在建筑设计中,混凝土的利用形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将其做成光滑平面的艺术形式,也可以作成粗糙毛面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观感再结合建筑整体传达的主题,呈现给人一种视觉享受。

“粗野主义”的代表人物柯布西耶在法国设计的图列特修道院,采用三面围绕的方式,以巨大的混凝土建筑围绕出中庭,粗糙的立面、墙面依然是不修整的,表面采用混凝土构成主义的窗格,变化多端,形成形式上的节奏感,被称为具有音节和音律感。虽然整个建筑的构造和形式是绝对现代的,但是,却体现了中世纪苦行僧的精神,也具有非常明确的精神特色,在混凝土的运用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水平。

2.2玻璃

玻璃,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透明的工业产品而发挥其物理功能。到后来,它却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表现透明、光洁、虚无等精神概念,而且,这种倾向也越来越走向极端。极端的表现是与追求极限的心态相对应的。在探寻建筑师对材料表现极端化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追求极端理性的意识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最早对玻璃的表现主要以密斯为代表。其作品都是追求玻璃材料极端表现的典型。玻璃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能符合美学要求的材料来使用,而非仅仅发挥了它的物理作用。密斯通过对玻璃透明特性和反光特性的极端化手法,为那些追求公众效果的业主提供了一种完美无瑕的挑战权利与威望的形象,使其对材料的追求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2.3木材

木材作为一种轻盈温暖而坚固的材料,有很好的手感、气味及可塑性。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把材料的自然属性融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明中,比如对木雕图腾的顶礼膜拜。木材因这种强烈的亲和力和归属感,成为最亲近人类生活起居的材料,如很多建筑为了追求自然、原始、返璞归真,选用了木材。而木材的可塑性更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方便,设计师可以大胆发挥想象,灵活设计建筑结构,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建筑设计,木材都可以充分配合,将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理念完美融合在建筑中,充分发挥其材质个性,体现建筑美学。

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瑞士馆,则是祖母托挑战木材极限概念的杰作。建筑师以其简化的设计哲学和手法,创造了一处原始净土。建筑完全打破通常对木材使用方法的概念,他将运自瑞士、锯好的37000根统一的松木条,以最简单的方式累积成架空木材壁,做成高为7m、纵横交错3000平方米的迷宫。祖母托在这座建筑中,探求了木材从物理性能到哲学概念的广泛可能性。人们在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树木的芳香、木材的肌理,而且在木材极端简化又极端重复的奇特运用中,似乎能感到一种哲学的深意。在迷宫般的极端感受背后,又提供给人们一处静谧的心灵场所。

2.4砖

砖是黏土、水泥等混合而成的长方块体,它是千百年来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建筑材料。砖因其内在的艺术特性、古典的韵味及低成本,在审美及经济方面的双重吸引力而正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复兴。砖的装饰潜质不仅表现在色彩、纹理及形式的多样性上,还表现在现代建筑中的细节上。

马力奥?博塔的作品简直就是砖的极限运用的试验场。在他的作品中,砖的各种用法几乎都被尝试过。人们在他的建筑中,有时面对的是通天通地的大面积砖墙,有时又会遇到无限复杂的砌筑花样。但不论怎样,总能通过砖的表现,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2.5石材

石材因其庄严、古典、耐久的品质,成为过去时代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而在现代建筑中,它则越来越多的扮演饰面材料的角色,像大理石、花岗岩这些天然的石材,保持了它固有的严肃、含蓄、宏伟的品质,因而更多的应用于公共文化建筑中。另外,石材因具有多种色彩和花纹质地,在建筑设计中,备受设计师的青睐,目前世界上很有优秀的建筑都充分利用了石材的特性,或以其为主体,或以其为点缀材料,都达到了美妙的建筑艺术感。

赖特的“流水别墅”在材料上的运用,也是别具一格的。所有支柱表面都是由粗糙的自然石材横缝砌筑而成,并与米色混凝土形成对比,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成宛如贯穿空,飞腾跃起,赋予建筑无比的动感和张力。它是一个现实中的梦境,那只有一面有支柱的露台与岩石、流水、树木交织成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景观,巧妙的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大胆吸收自然材质于工业建筑之中的设计,可谓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建筑的典范,为后来很多建筑设计师在利用石材进行建筑设计做出典范示例。

第5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空间,视觉效果;审美;声环境;绿色材料

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发展和进化的一个过程,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当中,人类对自然的充分利用使得生产和生活发展更有动力。借助对自然界当中不同材料的了解,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逐渐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前,智能建筑在不断的发展,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材料特性对整个建筑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材料本身要具备非常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要有非常好的环保性和美观性,此外其还要能够顺应各种高科技技术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加以关注和重视。

1 装修装饰材料对建筑设计的意义

在进入到新千年之后,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崇尚的是简约大方,同时在机理与构造方面都比较一般的材料,在经过了再一次的加工和设计之后,不同的材料搭配在一起,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日本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女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就完全的冲破了传统设计观念的束缚,但是在她的设计当中并没有出现纷繁复杂的造型,在设计的过程中她采用的是很多的透光性材料,谁用内部的灯光将建筑物整体照射的非常的明亮,这也使得她所设计的建筑在众多的建筑当中彰显了自己的风格,体现出流线美,所以她也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一个传奇。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者看来,现代建筑材料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科技的材料,某些建筑设计师就认为使用传统的石、木和混凝土等材料也能充分的展现出建筑的时代性特征,这样也给人们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明显的前卫感受,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只要敢于创新,所创作出的建筑作品就是与时代通行的,其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也会受到多数人的认可。一丝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建筑是十分经典的,这和建筑设计师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合理和灵活应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真正的使得自己设计的建筑成为了时代的典型。

2 装修装饰材料与建筑内部环境

上文我们提到,现代建筑设计要契合声、光、电的多样性智能化要求,所以人们也按照这些新要求来研究和制作材料,以符合现代化建筑设计需求。

2.1 装修装饰材料与建筑内部声环境

人耳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声音是120分贝,如果达到了140分贝,人的耳朵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疼痛感,因此人耳所接受的声音最好在60分贝左右。在现代建筑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隔音性能,如果声波根据特定的角度投射到建筑材料表面的时候,材料上的微孔就会直接将声波分散到空气当中,而微孔表面所存在的空气运动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摩擦现象,这样就会使得声波产生一定的消耗。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性,如果材料的表面有一定深度,同时开口联通中空的,材料自身就会具备非常好的隔音和吸音的能力。

按照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当前比较常见的吸音材料气孔都比较大,这些材料能够将声波转化成材料内部的震动,之后借助建筑的减震能力来减少甚至是消除震动的作用,这样就可以真正的实现其隔音的效果和作用。

在结构吸音的层面,我们通常可以将其简单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薄膜共振的吸音结构,它通常是采用塑料薄膜和背层封闭的空气层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共振系统,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其隔音的功能。此外这些材料对低频的声波有非常好的吸收效果。另外一类是通过空腔共振来达到吸音的效果。这种吸音结构自身具有中空封闭,但附着空间的特点,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是将特定深度的小孔和声场空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声波在进入到小孔之后就会使其直接放在空气层当中,最终会逐渐的消失。

2.2 装修装饰材料与建筑内部光环境

在建筑设计当中,无论建筑的形式是怎样的,建筑的内部采光一直都是十分受人关注的,因此建筑内部光环境的展现和应用也是设计当中必须要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通常都是借助装饰材料的质地和色彩与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其适应性。

光环境属于物理环境,它和装修装饰材料的物理环境是可以结合的。由于光环境与建筑内部环境可以形成一个自然的循环体系,所以建筑设计师应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满足建筑的物理需求、使用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对美学方面的美感追求。使用不同镜面的反光材料能达到不同的美感效果,如各种类型的镜子能反射装修材料的表面质感,容易营造美轮美奂的意境;类似金属镜面反光材料则更能营造模糊的环境感觉,就像将建筑镀上一层滤镜,使得原有建筑材料的质感变得更加华丽;亚光类装修材料让人感觉自然柔和,它比较适合于大面积的装饰环境中。透明及半透明材料的使用则更让空间晶莹剔透,例如以大面积玻璃作为建筑表面的玻璃墙建筑,让整个建筑在周围环境中显得独树一帜,极富现代感。

2.3 装修装饰材料与建筑内部湿度环境

木质建筑内,木材通过吸收和释放水分来调节室温。所以木材表面与芯层受室温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木材本身含水率发生了变化。当室温降低时,室内的湿度就会相对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木材开始释放水分。而反之,在室温较高环境下,木材的吸湿能力就会降低,无法对室内空间进行调湿。但是,由于木材属于多孔性装修装饰材料,它的导热能力不强,木质结构的墙体不会将过高的室外温度引入室内,对高温具有一定的缓和阻隔作用,所以在炎热的夏天住进木质建筑内会感觉到舒适凉爽。

结束语

可以说,随着现代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修缮建筑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是否能创造更多利益的商业需求,而忽视和冷漠了自身的情感需求。由于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规模量产单一化,也很难在城市中看到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建筑形式,这些都是商业利益社会环境下人们缺失的对生活品质与内心艺术渴望诉求的表现。本文所探讨的一些建筑装修中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话题,就是希望能激起现代人的一些共鸣和感触,让人们能在对未来的建设与构想中更多一些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渴望,而不仅仅为了生存却忽略了建筑装修这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陈明.浅谈住房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门窗,2013:36-39

第6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青海夯土建筑;材料美;文化与美学内涵

早在我国远古时期,智慧的劳动人民就把夯土建筑技术应用在军事防御的堡垒、城墙、墓葬夯土封层等领域。有考古资料证实,在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所筑成的,而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的,可以说我国古代夯土建筑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这里的“版筑”,指的就是夯土技术。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遗存下来的古代夯土建筑,比如青海的古城堡、陕西西安秦始皇陵的墓葬夯土、甘肃敦煌的古城墙及军事遗迹、福建永定县的客家土楼建筑等等。而青海的夯土建筑在当今不仅有大量遗存,而且这种建筑样式在民间依然被广泛采用。

一、夯土建筑的材料美

德国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经说过:“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是天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而我们在利用这些材料之前,必须了解其性格。”每一种建筑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质感则是其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所谓质感,大多是指物体表面的经纬排列,构成成分的排列,或者物体外观经过视觉或触觉所得的疏松、稠密、粗糙、精细等程度,通常可用肌理、纹样、光泽等描述。从另一方面看,质感也是人类对于材料外表面特征与结构的感受。不过,由于人类长期的触觉经验积淀,大部分的“触觉质感”已经转化为来自视觉的间接感受。因此,研究“视觉质感”更为现实与直观。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材料,人类有出自天性的亲和感,生物性材料往往成为人类优先选择的建筑材料对象,而随处可见、简便易得的泥土显然是这样一种建筑材料对象。粗粝与朴素是夯土建筑材料的最大特点,夯土的材料主要是当地的黄土,为了增加强度,常在泥土里掺植物纤维、红糖水、石灰和糯米浆等。红泥、粗砂、石灰三者以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三合土,其强度非常好。此外,还需要使用重物对这种“三合土”进行夯实去除其中的空隙,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夯土。在古代,夯土常用于构建城墙和宫室,我们所熟知的万里长城、客家土楼正是夯土建筑的代表作。在夯土建筑中,材料作为夯土建筑最基本的物质构成,决定了建造和构成的方式,进而决定了该建筑在更大尺度上的结构形式。材料的特质、细部构造,以及由其力学性能所决定的结构,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书写出了建筑最终的完整形象。除了材料所固有的特性,在不同的气候以及社会环境下,材料在外观上也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比如在中国多纬度和多经度的广阔区域和环境下,夯土建筑虽然本质的技术原理未变,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外貌与质感。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它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材料,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潜力,不同地域的百姓根据自己的审美特点与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与再创造;其二,夯土的材料随处可得、因地制宜,可以良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用料和配方可做调整,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因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材料美学特征,比如我国北方与南方、西部与东部的夯土建筑在材料外观上就有很大区别。从这几点上来讲,夯土的材料特性充分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二、青海夯土建筑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夯土建筑是青海传统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作为历史悠久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理念。并以其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的特点,具有古代与现代的双重价值,符合现代生态建筑的理念。夯土建筑亲近自然,避免开山采石、采煤烧砖,可以将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形成朴素和谐的原生态建筑外观。由于、民族和文化等思想意识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选址理念,比如村落的整体景观、建筑形式和建筑文化等。青海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创造生活、生产的环境空间时,非常注重自然的景观形象与其所信仰的宗教文化相结合,这样就营造出了不同村落环境的精神意象。传统的村落布局与高山、草原、流水等自然因素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这些建筑有效借助山水自然之势,把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充分体现了当地百姓“赞天地之化育”的朴素美学观。而夯土建筑就地取材,与地域气候相适应,建造方法经济、简洁,成为古代劳动人民首选的建筑形式。经济社会发展总是会在建筑上留下深刻的时代烙印,不同时期的建筑也一定会留下那个时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历史资料。弗•劳•赖特曾说过:“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淤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一个多种文化聚集和融合的地区。在这个以少数民族居住为主的区域,大都保持和延续着各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习俗,从而构成青海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并存和融合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历史上,青海各族人民的勤劳、豪放、粗犷的品格代表了各民族优良的民族素质,各种生活习俗尤其是居住的建筑环境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传统的夯土建筑则是最能体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夯土建筑上,便是各民族在继承了本民族的建筑艺术的同时吸收和融合他民族的建筑艺术,从而表现为历史上青海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影响和融合。因此,如果想要研究青海的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人民的审美风格,就一定要了解并研究青海的传统夯土建筑。

三、青海典型夯土建筑审美分析

青海最典型的夯土建筑是明代修建的古长城遗址。其主线东起乐都县,西经土族自治县、大通,南经湟中县、西宁市的城中区、湟源县,东经平安县,最后止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此外还有数条各自独立的长城壕堑或墙体,分别分布在西宁市城北区、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贵德县等地。这些长城多为夯土筑成,有少数部分为石块垒砌,不仅集中了众多的烽火台、营城、关城和卫所,更巧妙地与当地险峻巍峨的自然山体结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气势,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明长城遗址更被有关专家誉为“青海八达岭”。此外,青海比较有代表性的夯土建筑还有夯土古城,准确地说青海地区古城的出现是与汉军进入河湟地区紧密联系的。自汉代以来,历代的中原王朝不断开辟疆土、戍边屯田、置县设郡,不断地开发河湟地区以至更广阔的区域。由此,在青海的湟水流域地区、黄河河曲以东的地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古城遗址。这些遗址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青海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比较典型的有青海最早的古城———西汉所建西平亭古城、唐蕃之战的见证唐代柏林嘴古城、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黑城子古城,以及见证了西北民族融合始建于明代的保安古城等。青海这些为数众多的古城遗址,有的作为军事要塞和驿站,有的作为边关重镇各自见证着我国古代各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以及抵御外族入侵的历史。那些残垣断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是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与资料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成为建筑的主流,无数摩天大楼、跨海大桥拔地而起,而“夯土”这一传统材料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经济落后的代表与考古学的专有名词。反观国外,夯土以及夯土建筑技术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夯土建筑因其低能耗、低污染且绿色环保重新得到了世人的关注,尤其在国外建筑领域取得许多创新和研究成果。在环保节能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日,建筑过程的能耗及建筑本身对能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建筑的关键点,因而各国建筑师们也在不断寻求一种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可持续的建筑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夯土建筑重新焕发了活力。我们通过重新审视夯土建筑独特的材料美学价值与现代意义,可以促进其在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中的材料应用,以及扩展到现代建筑的外立面及内饰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此外,夯土建筑艺术也是青海民族民间艺术的一个缩影,是地域文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夯土建筑作为青海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工艺、造型等方面体现了多元性、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点,是了解青海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加强青海夯土建筑的保护与创新工作是保护、传承青海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对于青海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也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衍庆.新农村新设计新建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沈福煦.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周建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第7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表皮;设计

1前言

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要求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作为基本原则。其中低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理念的实现,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低技术能够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把建筑融于自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张利用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生态性能满足的目的。

2生态建筑表皮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表皮设计涉及面广,牵扯因素比较多。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全盘考虑,要考虑到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于具体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2.1实现功能原则

这是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建筑的功能、建造的目标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同时,由于设计者通常运用多层表皮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功能目标,因此,设计者应考虑整体功能最优化问题,对构成多层表皮功能的不同构件进行科学协调处理,尽量协调好各构件之间的矛盾关系,努力使得各构件组合起来的功能能够大于单个构件功能的总和,在各个构件系统能够发挥出其最大功能同时还能够做到相辅相成。

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原则

生态建筑表皮设计与传统建筑表皮设计最为典型的区别就在于,生态建筑表皮设计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正是因为这种意识才产生了生态建筑这样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就是要能够正确处理好建筑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的朝向、选址、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可再生能源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墙壁、屋顶防热等,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尽量采用环保的、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技术。对于土地资源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要进一步节约用地。

2.3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从生态的概念来看,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生态建筑的弹性具体地表现在对绿色节能设备和对生态建筑结构的灵活把握上。坚持弹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成长性,具体表现为预留地基基础、预留周边发展环境以及预先考虑表皮的承重等。对这些方面都应该进行科学考察。二是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更新性,它主要指的是应该选择便于对建筑进行保养、修葺、更新的表皮。选择这样的表皮也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三是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耐久性。这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表皮的性能。为了保证表皮的质量就应该选择那些耐久性较强的建筑材料。

2.4美学原则

建筑本身是要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生态建筑表皮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为了能够体现出建筑的美就需要坚持美学原则。这是建筑的高层次要求,建筑之所以保存下来,一大部分的原因源于它被认为是艺术,它的美学价值超过了其实用功能。建筑物艺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升华就在于如此。在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坚持美学原则就是要使得使用者精神愉悦,同时还应该有助于建筑物情感的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实际要求。

2.5合理建造原则

合理建造原则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所谓合理建造具体指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合适的技术以及形式表达的真实性。同时,为了满足实际要求,在工作中就是要能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地表达出设计的构思,真正表达出建筑的时代精神,把形式同建筑风格和地域性相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功能性、地方性的形式。

3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影响因素

在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涉及面广,其影响因素也是非常多。对这些影响因素就应该进行充分考察。只有真正全面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够实现科学有效地设计,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材料

材料同建筑表皮设计之间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对其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当前生态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来看有传统材料和非传统材料,呈多样性。其中传统材料主要指的是木材、清水混凝土以及石材等;非传统材料主要指的是直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建筑的表皮,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材料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此外,不同材料之间的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到材料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了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得整体功能最优,对于相关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多元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表皮建筑层,进而实现自然采光、保温隔热等功能。

3.2绿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化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建筑设计所考虑,绿化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垂直绿化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采用这样一种措施,一方面是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另一方面就是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节省能源损耗,同时起到降低噪音、抵挡风沙的目的。

3.3规划与实用性

在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生态建筑表皮的性能。一方面生态建筑表皮的设计不能够影响并破坏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建筑表皮形式美和实用性之间也要进行正确处理,要以满足实用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形式美。

3.4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是影响和限制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一项重要因素,技术条件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建筑表皮的性能。低技术、高技术和适宜技术是三种不同的技术条件,在这三种技术条件下应该采用相对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够取得实效。从低技术条件来看,它主张在传统建筑构造技术基础上根据资源环境具体要求来改造重组再利用,强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等。从高技术条件来看,其典型特点是高成本、高效益以及技术导向性比较强,在实际施工中强调采用先进的材料、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适宜技术条件来看,这是一项能够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相对应的技术条件,是能够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技术体系。

4生态建筑表皮设计建议

4.1对建筑形体的重塑

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建筑表皮将能够实现对建筑形体的重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建筑形体的重塑已经成为生态建筑表皮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异形体型。异形体型通常是要受到建筑独有的地段的限制的,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要求,在工作中往往是要利用异型表皮形态来呈现出独特的体型。如北德清算银行和伦敦市政厅是最为典型的异型体型。坡屋面。坡屋面是一种新型形态,对于这样一种形式也应该引起重视。从坡屋面的设计来看,戴维•劳伦斯会议中心是个典型代表,其垂曲面的坡屋顶设计是出于自然通风的考虑。

4.2比例和稳定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生态建筑表皮的比例和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升表皮性能。比例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性能,进而会影响到其稳定性。所谓比例,主要指的是建筑物整体和局部的比例关系。在生态建筑物中表皮通常是由多种表皮材料组成的,为了能够满足需要这些表皮材料往往需要利用一定比例关系布置才能够使得其具有美的形式。此外,生态建筑表皮尺度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表皮的性能的。适宜的尺度往往能够给人以舒适、美好的享受。尺度本身可以分为正常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是正常尺度的代表,该建筑从控光功能、自然采光以及适当尺度等方面来看都是和图书阅览需求相适应的,其中采光控光构件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最大的比人面部要大、最小的则只有巴掌大小,均在人体可控范围,即所谓正常尺度。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是夸张尺度的代表,大厦中的遮阳构件同高大的玻璃穹顶相匹配,这样巨大的尺度运用更加彰显了建筑的庄严与宏伟,散发着建筑物功能所带来严肃的气氛。稳定性。稳定性是表皮的基本性能,同时也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在形式上,通常人们认为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物体,才是具有稳定感的,可是从当前情况看,现代建筑中以框架结构承重已成为主流,表皮往往只是承受自身的重量。这实际上最终将能够形成一种均一的建筑表皮形式。有些条件下甚至可能出现上中下轻的表皮形式。同时,生态建筑表皮是否稳定主要是由生态建筑表皮构件决定的。

4.3对称和均衡

对称和均衡是重要的形式美法则,实现建筑生态表皮的对称和均衡是进一步设计的重要目标。生态建筑表皮设计中的对称和均衡主要受构成表皮的各种功能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对称性和均衡性的影响。这些构件的对称和均衡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安装的要求和受力的需求,这往往需要设计成对称形状。另外一方面就是此类构建往往是在满足其功能和固定连接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对其形式来进行设计的。单种构件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能够从本质上满足人们对表皮的匀质性追求,同时也实现表皮的对称与均衡。在工作中应该看到生态建筑表皮中有部分构件是并不连续的布满表皮的,对于这类构件而言同样应该以一定方式从而实现表皮的对称与均衡。总的来看,生态建筑表皮设计过程中,各种构件都是可以采用对称的分布方式的。比如遮阳板、反光板等都可以实现。

4.4对比和调和

在生态建筑表皮外层采用材料既不透明同时也不是格栅类的时候,往往需要对同一层面上的材料来作对比调和处理。首先是要看轻重材料。不同材料的视觉轻重及形式对比主要是要各种材料从形式上来进行调和。其次是要看色彩的对比调和。应该看到在生态建筑表皮中,不同构建或者是不同材料往往是具有不同色彩的,当这些不同色彩的材料或者是构件并置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对比。色彩或明或暗,或炫丽或素雅,因此对比更为鲜明。最后是要看自然肌理表皮同人工材料表皮的对比调和。生态建筑表皮中植被是典型的自然肌理表皮,这种表皮同人工材料表皮并置的时候往往就会形成强烈对比。

5结语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型材料和节能技术也将会不断出现,这样就会使得生态建筑表皮的形式构建和空间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建筑师发挥的余地也将会更为广泛,自我调节、多层表皮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表皮如何表现则是由使用者来控制,本土化特征也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毕慧欣.绿色环保理念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体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184.

[2]高迎进,刘劲飞.竹材作为建构材料在中国南北方的应用差异[J].美术大观,2017,(08):120-121.

第8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摘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全面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水平,切实对每一项即将投入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的整体水平。文章结合了近年来几种建筑施工主要使用材料的检测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国建筑事业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材料 检测监控 建筑施工

1、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项建筑材料在运入施工场所,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够投入建设施工当中去,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1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质量达标的钢材和水泥在施工后能够达到设计图纸中标明的使用能力,可以确保内部居住和使用的群众的人身安全。相反,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强度不够,可能导致坍塌,严重危及到施工建设人员的人身安全,即使安全施工完毕,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遇到轻微的地震等也可能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测,是保障施工以及使用安全的有效途径。

1.2经过质量检测达标的建筑材料更适用。设计图纸中的承重设计、规划,都是以达标建筑材料的属性为前提的,而一些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么承重能力不够,要么强度不够,施工到一定阶段之后,后期的施工就难以完成,不得不停止施工进行补救,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同时某些区域还需要重新设计图纸内容,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完成。

1.3美观的影响意义。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进步,目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最初的使用标准,提升到对于外观审美的新要求之上。换言之,人们不仅需要建筑物具有质量保障,还需要能够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此时,需要采用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实现立体效果与色彩的绚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极为严格,普通的建筑材料或者是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根本没有办法实现这种审美要求。

1.4耐久度与经济方面的意义。质量达标的建筑材料,他们的使用寿命会更加的长久,虽然较之假冒伪劣材料来说,他们的造价可能会略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后期维护费用低,使用年限长,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所以,施工单位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采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

2、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2.1混凝土的检测。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同时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检测就成为了检测工作的重中之重了。首先,要检查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然后分析每一种成分中具体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后检测混凝土的属性。由于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应的混凝土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也越来越精细化。

2.2钢材的检测。钢材是建筑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材料,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钢材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还要耐焊接。目前钢铁市场鱼蛇混杂,一些私有钢铁企业生产的许多钢材都不符合质量标准,但是,他们的价格比较低,因此,大量的不合格钢材流入了施工场地,因此,对于钢材的质量检测要尤为重视。主要参考以下数据:钢结构材料的生产时间年限、钢结构材料所供有的技术条件和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受拉的延伸率、反复弯曲等等。钢结构建筑庞大的市场和钢结构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优势,使得其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上必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3、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主要步骤

3.1全面了解材料信息。要想将材料的检测工作落实到位,关键是检测人员对于材料信息的掌握程度,广大检测人员要熟知国家法律法规中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标准的规定,并要掌握相关建筑材料的所有基本信息,在检测的过程中坚持优中选优,杜绝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场所。

3.2试验检测的合理进行。试验检测的工作一方面受到检测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检测机器设备的影响。所以,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试验检测的精准性,另一方面要重视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检测能力。

3.3试验操作的有效管理。首先,要根据不同材料的属性,进行科学的材料管理,一些材料在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本省的属性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检测工作就很难进行,即使强行检测,检测的结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检测材料的管理;其次,提高检测数据的管理能力,检测结果最终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检测数据必须妥善保管,并严格分类,科学汇总。

3.4代表性取样。抽样检测,是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建筑施工的材料使用量非常大,逐一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进行抽样检查。如何选取样品,就大有讲究。首先,样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一批材料的整体性能;其次,样品的数量要根据整体的数量进行比例分析。当然,对于一些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检测人员可以酌情提高抽样的比例。

3.5加强检测试验建设。工程类别的多样化、建设单位的多元化、施工技术的集成化、使用产品的工厂化等决定着必须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我们围绕市政建设特点先后增加了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塑料管材、检查井盖、土工合成材料等6个市政大项和43个参数。通过增加检测项目和检测参数,使我们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加强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根据设定的权限,通过计算机方便地掌握检测工作动态,随时了解单位内部的情况,使单位生产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加强检测与监督间的工作互动。科学开展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识。

3.6确定合理的检测项目。每种材料的属性都不同,国家对于每一种材料的质量要求也不同,检测工作既要全面科学,又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这就需要检测人员进行检测项目的科学界定。例如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主要起到墙体的保温效果,国家对于这部分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检测这些材料的环保性能、导热参数吸水率、表面强度、抗拉、抗压强度、表面密度等等,虽然比较繁琐,但是每一项检测工作都有其特定的意x,需要统一规划逐一进行。

第9篇:不同建筑材料的典型建筑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针对于装饰装修的水平,在要求上不仅仅是讲求经济实惠,而且更多的要求建筑装饰的美观性,设计形式的新颖别致性,使建筑设计更富个性化。就目前国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现状,可以看出其发展并不成熟,仍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装饰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国内装饰装修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装饰装修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关键词:国内 装饰装修 工程 现状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需求越来越多,间接的促进了国内装饰装修工程的兴起,并占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比例。建筑装饰装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需要严谨的管理方式、美学的设计理念、造型设计的巧夺天工、高质量的装饰材料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装饰装修工程不能顺利展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会影响工程自身的声誉,阻碍装饰装修工程的健康发展。为此,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具有现代化的审美观念,严格把控工程施工的管理,运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保障装饰装修的质量。

一、国内装饰装修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装饰装修施工管理薄弱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异军突起,与之相关联的装饰装修工程也越来越多,但就目前国内发展的部分建筑装饰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完善,装饰装修工程大多数较为零散、规模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从事装修装饰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在行业管理上并没有适当的管理模式加以规范。同时,企业的迅速膨胀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投机,部分小型装修队只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在工程质量上动手脚,一味强调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最后导致工程装饰装修质量差,不能满足雇主的需求,同时也给装饰装修工程带来信誉损失,从长远发展来看也会影响装饰装修工程的生存和发展。一支规范性的装饰装修工程对于必须要有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专业的团队参与,这样才能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混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规格、品牌日益繁多,但在价格和质量上却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个花岗石的价格最低的仅是每平方米几十元,最高的却有上千元的差距,同时在质量上却有很多伪造的建筑装饰材料混杂在真品里,通常对于一般材料管理人员是难以识别的。这就使得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混乱不堪,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施工单位在装饰装修的建筑雇主一方面承诺要用真材实料,上千价值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却与建筑装饰材料市场里的不法商贩暗中勾结,购买伪造、假冒且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从而从建筑选择上取出更多的利润,但却降低了装饰装修的质量。

(三)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力度不强

建筑装饰装修的重点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同时在材料的选择装饰上都颇有讲究,在施工材料的资金投入上也是占整个施工装饰装修的造价的一半。但部分装饰装修的企业并没有对此加以高度的重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力度不强,首先,没有考虑到建筑装饰材料是否要符合室内设计要求;其次,缺少品牌意识,只有品牌的建筑材料才能更好的防止建筑材料的假冒伪劣,主要因为具有品牌的建筑材料是有诚信的生产厂商和供应商提供的,同时还拥有国家或地方的材料质检证明、环保检测证明,在信誉上有更高的保障,同时售后服务还能给予很大的支持;最后,在建筑材料选购后,装饰装饰企业还要对其使用前的严格审查,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验收,必须高度重视批量材料与封存样品的一致性,避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等问题,加强材料进场时的验收控制的力度。

二、装饰装修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在以上问题上要解决管理、设计上的问题,严格管理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好监督工作。还要运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巧,了解时下最流行的审美装饰的元素,提高建筑装饰装修的当次,更好的美化城市建筑和人们的居住条件。

但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建筑装饰装修更多的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建筑材料的色泽、花式都要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例如壁纸和墙布都是时下较为流行的装饰材料,其装饰效果取决于其花型及颜色,需要随之时尚的发展潮流不断更新变化。同时最重要的是建筑质量上,要讲究“环保”的意识,如对于地板选择要保障建筑材料无甲醛污染物,对室内石材选择上还要防止其是否具有低放射性,给人们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影响人们的健康。人们在建筑装饰装修上会更加要求选择环保绿色健康的产品。近来,一种用于木制家具的水性木器漆应运而生,它以水为介质,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而且漆膜平滑光亮,避免了传统木器漆刺鼻气味,完全符合涂料环保化的发展趋势。防虫防霉涂料防虫防霉涂料也逐步进入市场,高效优良且对人体无害的防虫防霉剂是生产优良的防虫防霉涂料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

结语

通过以上对国内装饰装修工程的现状分析,找出现阶段装饰装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国内装饰装修工程发展缓慢现状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薄弱,建材市场混乱,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等等。为此,国内装饰装修工程领导者要给予这几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同时对于未来国内装饰装修的发展趋势来看,“环保”无疑成为建筑装饰装修的一大热点,不仅要把建筑建设的更为美观大方,而且还要为人们呈现出环保绿色的装饰环境,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新刚.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市场现状及工程管理[D].《科技与企业》,2012,(07):15-16

[2]张美梅,张启民.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五金建筑装饰材料城在我市建成[N].通辽日报,2008,(09):001

[3]杨健鹏.水雾对典型壁面装饰材料火灾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