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现状措施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提高幼师美术教学质量,培养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建立强大的幼儿美术教师队伍,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下,学前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专业美术幼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重视幼师美术教学,提高幼师美术教学水平,培养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一、幼师美术教学的现状
1.幼师美术教材的编排不科学
美术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基础,选用科学的美术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但是,目前幼师美术教材编排不科学,幼师美术教学质量较低。目前,一些幼师学校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方式选用美术教材,与幼师美术教育目标相违背。同时,幼师美术教材的内容与幼儿园的美术课程脱节,没有安排专门的美术课程。
2.幼师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幼师学校的美术课程只重视传授技巧和技法,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致使幼师美术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幼师学校每周开设两节美术课,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把美术知识仔细、详尽地教授给幼师学生。同时,一些幼师美术专业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导致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再加上一些幼师学校办学时间较短,没有突出的美术教育特色,只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不能及时理解和掌握幼儿教学的方法。
3.部分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
部分幼师美术专业学生来自农村,接触美术的机会较少,美术基础比较薄弱。由于美术基础薄弱,这些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进而挫伤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4.幼师美术师资力量有限
学前教育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师资力量有限。而且,一些幼师学校以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的标准培养幼师美术专业学生,致使幼师美术专业学生只掌握了熟练的美术技巧,不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同时,一些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不了解幼儿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执教能力不强,从而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幼师美术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合理安排幼师美术课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师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幼师美术教学,合理安排幼师美术课程,努力提高幼师美术教学质量。幼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重视传授幼师美术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确保幼师美术专业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美术技巧的同时,具有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另外,在幼师美术教学课程上,幼师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手工、书法、工艺设计等课程。
2.提供必要的幼师美术教学设施
班级教学是幼师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国画课、写生课的开设会受到教室面积的影响。因此,幼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幼师美术教学设施,以确保幼师美术教学的质量。幼师学校应该根据幼师美术教学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幼师美术教学提供专用的画室、画架画板、石膏体等,以确保幼师美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3.采用有效的幼师美术教学方式
幼师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美术教师,满足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美术教师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幼师美术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幼师美术专业学生能够满足当下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让幼师美术专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让其详细记录自己在幼儿园上课的过程,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指导,以提高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强大的幼师美术教师队伍
幼师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幼师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幼师的独特地位,大力引进人才,建立强大的幼师美术教师队伍。幼师学校的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培养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提升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水平。
结语
幼师是幼儿的启蒙导师,关系着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师学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美术教师,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幼师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学,选取科学的美术教材,合理安排美术课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幼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朱晓飞.幼师美术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设想.青春岁月,2012(16).
[2]郭路芳.幼师美术教学现状思考与分析.青年文学家,2013(27).
关键词:课程改革;美术专业;职业能力
当前,职业教育正在以其独特的活力绽放着新时代的气息,美术专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小断发生变化,对美术人才的综和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职业教育中开设美术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对美术史以及理论本身有知识系统框架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认识、理解生话中美的形式和内涵,通过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健个学生的心理结构,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美术专业教学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和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美术人才质量不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就职业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有关方而,谈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要对美术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认清学生自身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对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理论知识的修养较低,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了解不够个面,欠缺文化功底。在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单一地给学生传授美术技巧,一味地让学生临摹其他人的作品,忽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文化课占的比例极小,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经常不尽如人意。总之,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吸取教训,构建出适和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美术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明确本专业的方向,职业教育中不应该仅仅是就业教育,而应该是能力教育,专业美术的教育不仅要掌握有关专业的技能,也要掌握美术专业职业能力,例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小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社会需求,并针对社会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和素质。
(二)加强专业美术实践,探索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是从普通中学转变而来的,在教学理念上普遍偏向理论的方向,轻实践,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特别是在专业美术课程上,要们重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目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探索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摸索过程中,探索出一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定任务区探索学习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会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力求实用性、灵活性,提高美术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
时代是不断变迁更替,教学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职业教育中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具有时事性、灵活性。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课程内容更加实用、更加灵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言传教学模式,在言传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身教,因为美术是一门操作性、直观性极强的视觉艺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扎实的动手技能训练才能学有所成。授课时教师不能只讲解理论知识,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示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的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信息,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成绩。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端正的行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时刻关注美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对本知识领域的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及时进行更新调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知识汲取不断的创造条件。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审美品质与品位,美术专业也越来越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与此同时,也对职业学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技能教学的文化含量,增强品位意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可以很好地解决人才素质和就业问题,国家在十七大中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地地域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财政投入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差,美术专业专业性特殊,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发挥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地方高校开设美术学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所学内容主要为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知识学习不多,主要开设专业技能、素描、色彩等课程;在大二下半学期会详细分专业,学习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设计等相关专业方向。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实习等课程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些地方高校美术专业设立之初,主要以培养美术教师为目的。所培养教师目标主要为中小学、中专等学校,课程大致分为教育国画、教育油画、教育水彩、美术教育等方面;主要开设美术基础理论、美术专业技能类课程,学习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专业型课程,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课堂作业、教师示范等方式进行。地方高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美术专业作为高效的“老专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师资结构,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近些年来随着高效的扩招,过去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大众普及型人才教育方式,地方高校的规模都在一两万人之间。美术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途径,随着近年来毕业人数的增加,美术专业人才需求出现饱和态势。就业形势不乐观,但是美术类专业报考人数却一直较高。根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模式和人才就业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根据长期教学总结,结合相关教学理论,根据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设置、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几点思考。
二、课程设置改革
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目标同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传统上美术专业主要培养教师人才,但是目前美术教师呈现出饱和状态,要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就要对专业培养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方向。传统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人才需求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民办高校的市场调研和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不能及时取消一些就业能力差,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造成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常选择教师、事业单位、特岗等就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着重新学习,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缺少充分灵活性,因此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下,美术学专业要及时调整,不能仅仅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课程内容方式来为继生存,要把重点放到社会,通过引入一些特色专业,如字画装裱课程等,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前景比较好,可以很好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变传统上学生型院校的发展方向,重视应用型院校发展,从过去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原理,转向讲“怎么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制进行调整。美术专业要改变过去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习惯,对理论课程进行压缩,将这些课程渗透到教师讲授技法课程中。此外,要对课程设置思路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遵循“有用”、“管用”原则进行课程对接,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开设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可以自己编写讲义、教材,教材选择用时,不可以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技法课上老师做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程序完成作业,学生无法领会技法的要领。对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多元性,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针对教师、考研、创业等不同就业方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程选修,从而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模式。
引进项目进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的全新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实践操作,造成学生对应用细节缺乏理解。可以通过与行业岗位的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尝试同行业合作办学,相互取长补短,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发展成学生实践的理想场所。课程和岗位融合,也实现了教学与职业的结合。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将项目引进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禅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同时提高学习自觉性。
四、考核方式改革
高效学生没有了中考、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日常教学也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很多课程考核都流于形式,理论课常常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少学习动力,考试临时突击背诵,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技法课也不能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准确评价,比如,人体写生课中,学生常常反映没有掌握基本的写生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对授课内容、课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变,比如透视课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可以绘制生活中常见建筑物的透视图,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反复交流讨论,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传统上美术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可以改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带一定的资料进入考场,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让学生自发性地改变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史晓楠.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改革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245.
[2]谭传芳.浅析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美术向导,2013,(05):86-87.
[3]袁莉,张凤华,刘波,谭正祥,蔡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析――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32-134.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模式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不但需求量增大,而且对美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当前,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美术学院,不断增加美术专业的类型,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随之扩大,但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美术人才质量不高,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各设立了美术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创新美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首先,在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单一地给学生传授美术绘画技巧,一味地让学生临摹其他人的作品,忽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对于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内容而言,文化课占的比例极小,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经常不尽如人意。最后,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教学时大多重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被忽视,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应用能力不强,不会把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创作中。总之,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吸取教训,构建出适合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一)认真研究社会需求,制订教学目标
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社会需求,并针对社会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在制订出教学目标之后,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注入新的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此外,教师在实现相应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好基础。
(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各类教学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课程内容局限于美术专业知识,学生缺乏认识、学习其他学科的机会,不但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综合能力不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出更多不同类型,有利于学生美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课程,有机会学习其他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可以让学生创造出更多具有内涵的美术作品,从而让美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在美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并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更好的美术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教学
美术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为了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但在掌握了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之后,学生需要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印象,在不同美术作品的创造中灵活应用各种美术技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创作。比如,在美术作品鉴赏课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在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以合作的方式创作一幅作品,最后小组间互相交流创作成果。这样,学生为让自己小组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就会互相交流、“贡献”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优秀想法,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
三、总结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对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改革宗旨,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美术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从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胡英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从工艺美术专业发展历程来看,它具有发展快,起步晚等特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它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结合实践、实用、够用、必需、实际等原则与专业技能需求,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突出技术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块中,首先要注重包含数学、语文、德育、计算机、英语在内的基础模块教学,在着重体现教学宽泛的同时,强调技术与知识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其次是加大包括色彩、素描、图案、概论、字体设计、立体结构在内的设计。针对基础模块反馈的信息,进行知识传输,并且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接下来的制作与设计打下基础。在装潢与广告制作中,具体包含摄像、技法、商品包装、广告设计、CI展示、辅助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更好地体现动手能力,促进计算机教学,增强辅助设计作用,在适应辅助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老师的素养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有效性,必须从培养实用型人才出发,选用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从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老师选拔过程来看,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被招聘到职业学校任职,虽然拥有很好的技能与专业素养,但是缺乏对职业教育的领会,难以胜任职业教育发展需求,需要大力培育。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任职老师,必须对新上任的工艺美术老师进行业务培训,结合优秀“双师型”老师标准,让他们成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沟通、业务精湛的老师。通过筛选工艺美术专业过硬的中青年参与国家研修、老师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养与操作技巧。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让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去,也只有实践过,理论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最终让其稳定成长。
二、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有效性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效果和中职美术专业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着直接联系,学生能否参加活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发挥。一旦中职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正常体现,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因此,在中职工艺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关怀,通过缩小师生距离,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关爱,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且让学生爱上工艺美术这项专业。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发现激励对引领学生成长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参与权与知情权。另外,还要关注学习差异,面向主体兼顾个体。授课老师必须一视同仁,在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同时,让后进生不断得到发展,最后达到学与教的统一。
三、提高学习兴趣,多管齐下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因为受缺乏学习兴趣、方法不对、缺少关爱等因素影响,学习基础薄弱,最后选择进入中职院校。所以,在入学时,教职工必须从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出发,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欲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色彩”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色调与颜色创作。在“素描”教学中,选用一年四季的景物让学生创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提升。其次,激发学习热情,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角度来看,每个星期都有“图案“”色彩“”素描”等实践课程,学生作品需要上交,老师应该抓住机遇,多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会产生愉悦感与满足感,能提高学习兴趣。第三,引领学生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疑而见长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主动质疑,在思考与质疑中,提高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欲望。
四、改变教育理念,完善教学途径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重技轻艺;技艺并重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下高速发展的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管理和体制问题: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日趋雷同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技术而轻视理论和创新,是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存在的通病。
美术教育它不只是一个纯技术的学科,如果仅仅学会一些基本美术技能,并不能就此悟得艺中之道。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是手的产物,更是心灵的宣泄、意志的外化和情感的结晶。因此,一名受教育者能否悟得艺中之道,不仅取决于他手中的技术,更要取决于他的心灵和大脑,比如他对理论知识的修养程度,对世间万物的敏感程度,对社会与人生的关注程度,以及是否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智力结构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它源自每个人心灵思想深处,或者用教育的术语说,只可交流和引导,不可传授与灌输。正如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所说:“艺术,是一种疯狂的感情事业,我无法教你!”由此可见,在艺术的实际教学中,任何只注重技法训练的做法,都注定是对艺术规律的背离,因此也必然无法取得教学的成功。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教育趋势,即重视教育、轻视育人;重技术传授,轻理论研究和人文精神认知;重传授和接受知识,轻综合能力培养。“技”、“艺”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这种情况还十分严重。绝大多数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往往只重视技法的训练,多数时间是在画室里埋头写生,并且受考前班应试训练影响至深,审美能力整体处于浅层次,写生的唯一目地也只是纠结于怎么画才画得像,对于绘画语言、创作风格的思考少之又少,对于美术理论的学习更加漠不关心,这方面知识的匮乏程度甚至让人吃惊,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这类问题与学生交流时,常常是一问三不知,不得不惊讶于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居然会对美术常识性的问题如此陌生,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对除技法以外的理论知识毫无兴趣,认为这些都是多余的课程,可有可无,对此上美术理论课程的老师深有感触。
四年的大学教育虽然使他们习得了一些技法常识,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却严重残缺,他们原本最宝贵的鲜活个性及蓬勃的创造力也被生生地扼杀了。面对这样的教育“成果”,我们该对现行的美术教育模式如何评价?
二、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产业化的兴起,使招生不断扩大,从最初一个省就那么几千人报考美术到今天的几万、数十万之众,招生的标准逐年降低,大批不合格生源拥进学校,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许多学生在高考无望的情况下,改考美术,作为取得大学文凭的捷径。他们有的经过几个月的美术技能“恶补”,就被各个层次的美术院校录取,致使生源的专业素质也呈下降趋势。这些学生入学后不仅文化素质低,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基本美术素养,学习积极性不高,培养起来非常困难。这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美术高考专业科目看,主要是素描、速写、色彩、装饰(设计),都是围绕造型能力的考试,而在美术史、美术理论(包括对形式、色彩、美感感受、美学知识)等其它方面严重欠缺。难以形成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察。
目前绝大部分美术院校,重技术轻艺术的倾向也达泛滥成灾之势。据笔者所知,多数美术院校在四年的课程设置中,以传授绘画技能为主的课占了大部分课时,而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创新思维等艺术素质为主的理论、创作课与其他艺术修养课却仅占极小的比例。于是,一方面,学生的新意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等关乎人格品质与综合素质养成的教学内容被严重忽略;另一方面,那种只谈技法知识、不谈艺术修养的教学模式却大行其道。
陈旧的教学体系及以所谓传统写实为基础的落后的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和惰性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遏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挖掘和发挥。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们只知在课堂内对着前人的作品临摹或对着静物、模特写生,一旦出了课堂,他们立刻暴露出对社会生活及自然万物的无知与漠然。这是因为,在日复一日的室内长期作业中,他们的感觉已日渐麻木,他们的思想已日渐呆滞,他们的创造力也日渐萎缩。从本质意义上而言,他们的素质已经与一名并不高明的手工匠人相去无几了。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广博知识和多种能力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育人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应对社会发展实际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肩负着培养我们国家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重任,更应该努力适应当前形势,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美术专业人才做出贡献。当前,各高师院校美术专业就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对高师美术人才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德育为先、人格为上的育人原则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管教育怎么改革,高师美术教育在育人观念上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人格为上的原则,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促成完美人格的形成。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只有身心健康、道德完善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学生,美术教育的育人观念也不能违背此原则。另一方面,高师美术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创作出高品格的作品,也必须做到先正人心,加强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审美观。为艺先做人,人奇格自高。完美的人格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及教育家潘天寿先生也多次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心正者,人之思想道德品质也。文学艺术,乃艺术家人格思想感情之反映,艺术家思想正,志向大,胸襟宽,眼光远,则画品必高,成就必大,余谓笔正则画正,心正则笔正,人格方正,画品必高,人品不高,画品低劣。”道德修养高了,艺术格调自然就高。因此,高师美术教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先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端正他们的人生态度,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使之养成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师美术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忽视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从而导致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金钱崇拜,思想怪异等不正常的现象。新形势下高师美术教育一定要把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与心灵世界,使他们以饱含深情的态度面对社会、自然与人生,从而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热情。
二、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美术高校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教学上,教师只重视技能教育,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成文法则式的画法技法,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学习和整体素质培养,结果培养出的只是没有思想的熟练技术工。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师美术教育肩负着传承祖国绘画艺术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育人模式,培养具有“既精通专业,又善于发挥专业特点;既熟悉理论,又富于实践精神;既了解世界,又明了国情和社会需求;既通晓历史,又善于实际应用等这类全面综合型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力争使他们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专业人才。个人以为,应该使学生努力加强以下方面知识的学习。
首先,加强美术理论素养。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正是在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后人才能不断超越前人,创造出新的成果。美术的发展自不例外。中国绘画历史悠久,理论丰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画历经多次变革,风格多变,画派林立。这些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大量的理论经验,是今人学习和创作的宝贵财富。同样,西方绘画发展史亦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加强对中外绘画史以及绘画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知识有清晰的了解,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不了解中外绘画史,不了解先进的绘画理论,就只能闭门造车,很难谈得上创新与超越,即使取得一些成就,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画匠。近现代绘画大师们都非常重视对绘画史及绘画理论的学习。潘天寿先生就明确提出了美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学习“画史、画理及古书画之鉴赏”。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时刻也不能放松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幅成功的作品必然刻着社会思潮的烙印,没有思想的作品永远难登大雅之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民族逐渐融合了儒释道三种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借助其他媒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了人们对社会、人生等的看法。绘画艺术受社会思潮影响,也基本上沿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而发展,昭示着一个时代下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审美风貌。如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的一段绘画理论:“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历代名画记》)我们知道,唐人宣扬三教合一,尤其重视道家思想。这段抽象的画论明显地吸取了道家“以无为美”的哲学思想,反映的是从庄子的“道法自然”“物我一体”理论发展出来的“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审美观念。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也就无从理解这段话的精神实质,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学习。只有对中国传统思想深入学习,才会理解我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诸如“空灵”“气韵”“虚实”等审美范畴,才会真正懂得中国画的意蕴,也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再次,关注古典文学修养。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画品的趣味和水平。自古以来,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的说法,文学与艺术历来是不分家的。历代著名的美术大师,无一例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甚至许多学者都是集文学家与画家于一身。近现代的国画大师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范曾等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他们也深谙这一艺术教育规律,非常注重对弟子们文学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要让学生熟读甚至背诵唐诗宋词等传统经典作品,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趣味。
古人云,工夫在诗外。这话同样适合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高师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画外的工夫不可小觑。潘天寿说:“画事有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画事需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因此,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要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将是一句空话。
三、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体现全面发展原则
先进的教育理念首先要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实现。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美术教育专业划分过细,教学模式单一,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以技能技法课为主,综合课程安排得较少。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综合素质差,适应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当务之急要改变这种以过分强调技法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 专业课程的综合性
当前,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从一入学开始便选择各自的专业进行训练,课程安排主要以本专业学习为主,学习内容太狭窄,视野不开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更不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课程的设计上要合理规划,体现全面发展的原则。高师美术课程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1)绘画类课程:除素描、水粉等基础课程外,还设中国画、油画等绘画专业的所有内容。以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人物写生为例,要让学生了解怎样观察对象,感受人物,怎样构图,如何表现人物精神世界,在技法上如何勾、描、染,哪里当重哪里当轻,无不讲授详尽。绘画类课程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美学素养,具备了这些素养也就不难在设计领域中施展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2)设计类课程:对设计专业来讲,更注重基础内容,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此外另有融会艺术设计于一身的编织。(3)理论类课程:包括艺术理论和教育理论两大类。艺术理论课是指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国画论等课,知识面覆盖广。而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教育理论课,则是高师美术教育所特有的课程,也是必备的。(4)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这里尤为关注实习课,它是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融会贯通,是一次理论与应用的有效结合。
2. 凸显人文精神
重视对文化的理解,重视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艺术教育的共同追求。艺术教育应该被赋予浓厚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设人文课程的比重,有针对性地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哲学、美学、历史、文学等饱含人文思想的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其实,中国现当代很多美术教育家也一直比较重视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如潘天寿先生就在教学中增设了文学诗词、书法鉴赏等课程。他要求美术系学生学习时间的比例是“三分读书,一分写字,五分画画,一分其他”,并鼓励师生多读书,多写文章,注意理论研究,扩大知识面。近几年来,为了培养艺术高素质人才,国外艺术教育已经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各门艺术之间的综合,意在强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媒体之间的联系;二是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强调各艺术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形成一种互通、互补的艺术生态关系。”这种做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当前高师美术人才的培养,要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理,从长远出发,在人文综合课程的安排上下功夫,为培养美术高素质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实践能力;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授课现状;对策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更加大众化,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职业类学校迅速发展,为文化水平有所欠缺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接受深造的机会。针对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难的问题,反映出学校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认定不再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技术类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要求就更高。然而国内的高校美术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够重视,使得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劣势,因此,探讨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专业教育现状
1.1学校课程设置落后,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也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资金的缺乏和学校的不够重视,课程体系比较落后,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只注重对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没有实践机会。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目标来看,美术教师侧重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学目标中也没有涉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国家要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是背离的,当然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缺乏。所学知识无法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1.2美术专业书籍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设计专业不同于高校,课程由国家进行编纂和监督,这就导致本专业为了追求利益,减少教学成本,陈旧的课本知识被灌输给学生,忽视了社会和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作为美术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需求有着严重的偏离,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不认可,影响学生的发展。现有的中等职业院校由于上级考核,把学校基本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化课上,对美术专业不重视,使的美术学院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很少能接触到比较潮流的美术信息,潮流等,学生的自我学习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美术专业。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美术职业学校中大多遵循的这一原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被禁锢在这一固定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淡薄,导致教学成果收效极微。
1.3缺少实践平台,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职业学校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然而国内美术技术学校的现状是学校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生的课外实践机会缺乏,学生、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几乎没有,在学生的实习阶段,教师也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指导,浪费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好时机。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多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标准,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二.美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2.1转变教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相结合
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为学生做一个准确的定位,职业学校是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地方, 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和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要改变纯理论教学的老套模式,采用学生欢迎的写生,人物等新颖题材,努力将学生的良好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容要实用、够用,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的运用专业知识,获得提高。美术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领导学生进行动手设计,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美术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过硬的图画功底,还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力求让学生在社会中能学有所用,并且让学生对整个社会中美术行业的大体形势有个了解。帮助学生规划以后的就业方向,就业途径,以及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掘自己的绘画才能。
2.2加大教育投资,完善考核机制
职业中等学校的美术学院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学校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资,建立设计室、计算机室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现代技术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提高专业知识的使用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要及时的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需求改变教学内容和任务,在学生进行实习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和广告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遵守市场法则的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综合的考评,将学生实习成绩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从而引起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学校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比考核时,不仅要以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更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情况作为重点,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学校也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师兼具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3以市场为导向,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学生的就业为目的。现代企业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降低而更加看重人才的专业技能,为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企业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满足企业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开创新课程,使得学生在工作中抢占先机。校企联合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市场和企业的接轨,学校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的需要和就业动态,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现在我国的美术职业学校大多与装饰公司、各类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广告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学校来说,这种实践基地的确立可以节省学校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平台,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了解市场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知识的补充,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结束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学校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经济的要求都要求学校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提供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丽.湖北民族学院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助学社会科学版).2010.(06):42-45.
关键词:高职院校;绘画基础教学;解决措施
一、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素质不高。近些年,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各大高职院校纷纷扩招,一时之间,很多不具备美术基础的学生纷纷涌入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这是因为现在的高考录取是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很多美术基础不好,但文化课成绩好的高考生为了能确保考上大学报了美术专业,这些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甚至对美术没什么兴趣,还有些学生为了应付美术考试,采取快速突击的方法,虽然暂时取得了高分,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具备从事美术事业的潜质。
(二)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艺术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的,美术专业的学生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要有坚实的美术基础外,还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许多教师盲目夸大了绘画的基本功的重要性,因此只给学生教授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并不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实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绘画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热爱绘画专业,他才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但实际上,现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绘画抱有热情的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很多学生自己对美术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上大学才不得不选择美术专业。二是很多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子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和教学步骤开展教学,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点,也就是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重技术,轻理论。受一些传统美术观念的影响,普通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只重视绘画技术的讲解和训练,而忽视绘画理论的学习,造成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后期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再加上为了应付高考,很多学生突击学习绘画的技术,造成了理论基础不扎实,这样学生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五)思维模式固化,评判体系不健全。现代社会,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影响,再加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死板地学习,不敢打破常规,不敢有所创新。另外现在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教师一个人来评价的,这样的话教师会受到个人主观爱好的影响,造成评判不科学,不公允。
二、绘画专业基础教学的策略
以上所谈我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美术基础的培养,不利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绘画专业基础的教学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让学生欣赏名作名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读懂作品的深层含义,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在真实的社会中用心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性思维。
(二)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内心真正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艺术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高雅低俗之别,关键是看从哪个角度去欣赏,有没有把握绘画中形式美的规律,是否尊重内心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地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绘画基础教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在延续这一良好作风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方式训练,让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发展个性思维,让艺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讲解绘画技巧时还要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这个时期绘画作品的特点,还要讲解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被压迫了半个世纪的人文精神开始复苏,人们努力挣脱宗教的枷锁,尊重人性的自由,因而创造了一大批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
(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绘画是一门艺术,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讲,更需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来。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在欣赏文艺作业的时候要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美,美在什么地方,不仅是外表还有内在的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宣传设施大力宣传人文素养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变教学理念,理论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几个方面来改变这种现状,希望能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封永辉.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折[J].大众文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