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生的优越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高中学生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通过去图书馆大量阅读和上网查阅有关分层教学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获取本论文相关信息。
②实验法。通过体育课堂中对分层教学的应用,检验教学效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动态的组织形式的分层
现在,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男女分班教学把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两个男生班一起上课,两个女生班一起上课。这种做法是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好处,但还做得不够。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均,因此,在学习体育技能时,同一个小组中有些学生的学习速度,完成的质量较好,而有些学生与之有较大的差别,把他们放在一起学习与竞争会造成有些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及另外一些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一部分学生觉得太轻松,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吃力,出现厌学的现象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尝试另一种组织形式,那就是按照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如: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参与能力及体育成绩等)的不同进行分组,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A、B、C、D(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一般,D为较差)四个能力不等的小组。这样分组的优点在于:让能力不等的学生在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学生群中一起学习一起竞争,那么这些学生就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让他们之间的竞争积极性更高,无论是学习技能还是活动能力之间的竞争,他们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有获胜的可能。还有,我们可以对不同小组给予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 教学目标的分层
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从有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从三维目标这个角度来说是相当的“完美”。
这种制定教学目标的方式,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技能出发,但我们还能不能让这个目标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给学生更好地定位?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分层,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是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吗。如在制定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时,我们可以这样制定:让A类的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B类的学生又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是c、D类的学生分别又要了解到哪个层面,掌握到哪个层面。特别是在制定技能目标时,更要分层,要更加明确地规定,不同能力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程度是不同的。
3 教学手段方法的分层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感知会不同。由于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的兴趣也不同,使学生对技术层面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当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体育技能时,他们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要求我们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才会更加牢固。以我的一节足球提高脚内侧传接球课为例:
4 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提高了。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因此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法,
三、结论与建议
1 动态组织形式的分层可以消除学生在竞争中产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更高。
2 教学目标的分层可以使目标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给学生更好地定位,使不同能力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程度是不同,从而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3 教学手段方法的分层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水平、身体素质不同,对运动技能的感知的不同,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的不同,对技术层面的理解角度不同的情况下,在同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元代 蒙古族 民俗活动 劲健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73-03
蒙古族审美文化是元代多元审美文化中重要的一极,也代表着元代游牧民族的审美文化。在元代,蒙古族审美思想尚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态,而主要体现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方面。蒙古族民俗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是体育运动中的激烈对抗、刚健的舞蹈动作、民间文学创作中强大的语言气势、民间歌曲激昂的音调旋律以及壮阔的审美意境等,这些现象都表明一种审美倾向――劲健之美。这种审美风尚通过各种活动将自身的审美文化传播开来,在蒙古族自身发展和对外交流中都有重要意义。那么这种劲健之美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动因和外在表现形式呢?与汉文化的“劲健美”有何不同呢?本文认为,力度和气势是蒙古族劲健之美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对自由的追求和超越精神则是其内在动因。
一
“力”是许多美感的内在制约因素之一,它的大小强弱会引起不同的美感。而力的变化也直接影响速度的变化,速度是力度在一定时间内的直接表现。蒙古族的狩猎、击球和摔跤等民俗活动,带给人最直接而强烈的感受是力量感和速度感。狩猎与战争的场面颇为相似,郝经称元人对敌“必合围把槊,猎取之若禽兽然。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鞭弭所属,指期约日,万里不忒。”[1] (P.2466 )马可波罗在游记里介绍,大汗为了捕猎,豢养了一些猛兽如豹子、狮子和大量山猫、鹰、犬。“观君主携诸男爵骑行旷野行猎时,可见此种大犬无数,驰逐于熊鹿或他兽之后,左右奔驰,其状极堪悦目也。”[2] (P.367 )可以想见,大汗的狩猎场面雄浑壮阔,猎者神采飞扬,观者惊心动魄。聚散如丘山风雨,迅捷如雷电鹰鹘,“来如天坠,去如雷逝”,“自迩而远,俄顷千里”[3] (P.21 ),都展现的是蒙古骑兵的速度,并由极限的速度形成了强大的气势,刚健勇猛,富有动感。
与狩猎的审美感受相似,在击球和摔跤类对抗比赛中,力与速度是其要点。《析津志辑佚・风俗》载:“击球者,今之典故。而我朝演武亦自不废。”[5] (P.203 )在每年端午节、重阳节皇要召集太子、诸王、文武大臣,使能击球的上场比试,胜者重赏。其描述云:
“先以一马前驰,掷大皮缝软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球杖争接之,而球子忽绰在球棒上,随马走如电,而球子终不坠地。力捷而熟娴者,以球子挑剔跳掷于虚空中,而终不离于球杖。马走如飞,然后打入球门中者为胜。当其击球之时盘屈旋转,攸如流电之过目,观者动心骇志,英锐之气奋然。”[4] (P.203 )
看击球比赛使人“动心骇志”的是“马走如电”的速度,是“力捷而熟娴者”的表演,使人“英锐之气奋然”的,正是力量、速度与技巧结合的美感作用。摔跤比赛又称为“角力”,比赛的选手都是“力士”,力量无疑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在大力士们的角逐中,观众所欣赏的是他们的力量及其运用技巧。除了体育运动外,蒙古族的舞蹈刚劲有力,伴随急促的鼓点,模仿神灵(动物)上下飞舞,同样带给人的是力量感和速度感。
在蒙古早期史诗《罕哈冉贵》中,英雄哈尔就是通过摔跤、射箭和马术等技能的较量战胜了神怪,迎娶了美女。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中,以江格尔和洪古尔为核心的三十五位勇士,要么拥有巨大无匹的力量和斗争技巧,勇敢无畏,要么拥有高超的智慧,制定战斗方法、策略。英雄作为审美理想而存在,在民间变成了一中自发自觉的审美追求。狩猎、摔跤、击球等民俗活动,在一种对抗的氛围中,不仅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也培养和强化了蒙古民族的英雄意识,帮助其形成了尚武、勇敢、坚韧的民族性格。蒙古人外在表现的行为,在本质上是蒙古民族游牧生活的社会实践逐渐积淀下来的合目的合规律的行为习惯,随后凝聚为一种审美观念:以强大的力量和极致的速度为美。
二
外在力度和速度的展现不仅有其社会根源,也有内在心理原因,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勇于超越的精神。这是蒙古族形成劲健之美的心理条件和原因,力度和气势的展现都伴随着这种心理力量、精神力量。蒙古人喜爱狩猎,有时把它当做一种游戏。成吉思汗曾与属下诸臣讨论什么是最快乐的事,博尔术的回答是:“春天骑骏马,拳鹰鹘在手,见其博取猎物。斯为最乐。”其他臣僚的说法也都与此相同[5] (P.147 )。虽然成吉思汗有不同的看法,但诸臣众口一词①,说明以狩猎为乐是蒙古族人较为普遍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狩猎不再是生产活动,而是满足了蒙古人的审美情趣,其主要功能是娱乐,而不是生产。博尔术的形象描述虽然简单,但审美形象和审美感觉却非常鲜明,在心理上完全是一种审美欣赏的态度,超越了以获取猎物为目的的现实功利观念。在以狩猎为乐的蒙古人看来,狩猎本身不再是劳作,而是一种游戏。只有在游戏中,他们才能尽情展现自我的力量,并有一种自由感、掌控感和成就感,激发出自信、自豪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从物质基础而言来自于蒙古人精良的马匹和精湛的骑术,从心理上而言来自于对自身力量和能力的自信。在战争中,他们有着同样的自由感和优越感,伯颜在行军途中的诗句“百万雄狮属指挥”“王师到处悉平夷”[6] (P.636 )就表现出了类似感受。
蒙古史诗和蒙古民歌中对自然、恶魔的抗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充分说明了蒙古族追求自由的观念由来已久,深入民族心理之中。《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中,小骏马对大骏马反复表达其要出走,去过自由安适的生活:
“让我们跑到阿尔泰山,安适地生活吧!”
“让我们跑到胡惠罕山,自由地生活吧!”
“让我们像旋风一样飞驰到肯特山,逍遥自在地生活吧!”
“让我们跑到鄂嫩地方,欢畅地生活吧!”[7] (PP.184-185 )
小骏马的逃离不仅是因为不甘受委屈,也是因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是对自由的呼唤。元代蒙古族所具有的心理优越感可能与其宗教哲学思想发展有关,到成吉思汗时代,他们自称为“光的子孙”,信奉萨满教,“其常谈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3] (P.11 ),将一切所欲为、所已为之事都归之于天的力量。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往往求助于巫师的占卜,而事情一旦开始执行,则自认为是秉承“长生天”的意志,他们是天在人间的代表,因此在心理上有极强的优越感。
三
元代蒙古族的劲健美还呈现为壮阔的气象、博大的气势。生活于辽阔的草原,人的生产劳作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他们从事畜牧业的生产劳动,过着游牧生活,能动地创造生产生活资料,改变着草原水草的客观属性,使之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生产资料。马匹、牛、羊变成了财富,野生的虎、豹、熊、鹰也成为人们猎取的食物,自然物的意义存在于与人的关系之中。然而,经历自然被人化的过程中,人也被自然化了。蒙古人自然地成为高山、大漠、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一个链接点。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博大,骏马在无所阻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这些景象深深烙在了蒙古人的脑海里。可以说,蒙古人的审美感从这里开始积淀并逐渐升华。
叙事民歌有浓厚的史诗倾向和英雄情结,往往通过阔大高远的景象和排比的句式来表现情感。蒙古族研究者满都夫分析《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音乐旋律,认为“不仅是叙事性和咏叹性结合的旋律,而且是史诗性与颂歌性句式统一的、气势博大的音乐旋律。”“歌词和歌唱的旋律,极其统一。其音乐旋律不仅充分体现了歌词的人与自然自由统一的辽阔奔放的审美意境,而且充满了赞美和歌颂的史诗性颂歌特征。” [8] (PP.332-333 )民歌《孤儿传》中九卿发言,每人铺排酒的好处或坏处,全用排比句式。之后孤儿在征得成吉思汗的同意下陈述自己对酒一分为二的看法,遭到钦达嘎・斯琴的无理训斥,孤儿的辩驳是部分,连用十三个反问句,其中一些比喻十分巧妙,排比的反问句极有气势,十分精彩。如“斡难河的水用柳斗怎能汲干?天上的彩虹用手怎能去攥?伊德尔河的水流拿土怎能截住?贤人的思想用权势怎能禁限?……”[7] (PP.207-208 )在蒙古族的汉文创作中,同样渗透着这种大气象、大气势。元文帝的诗句:“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伯颜诗云:“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千里阵云时复暗,万山萤火夜深明。” 他的散曲《中吕・喜春来》更是脍炙人口,云:“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尽管蒙古族所崇尚的劲健之美带来了一种异域异族、充满生命活力的美感,也对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有着积极影响,但其自身并不完满,甚至在其美感之下隐藏着危险。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劲健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9 ] (P.16 )“劲健属阳刚之美,它不以精雕细刻而悦人,而以气势的博大而动人心魄。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要得劲健之气,必有劲健之胸,劲健之心并非需之即来,而是要涵养浸渍,诉诸深深的人性修养、精神锻炼,要“饫真茹强”,到宇宙自然中领略这种精神。即便如此,劲健风格在中国古代尚被认为不完满,因其“常流于气势飙举,劲拔弩张,缺少温润蓄之美”“力则力矣,但缺乏深致和韵味。”[10] (PP.388-399 )因此,汉文化传统的劲健之美,关键在于深层的意蕴和内在精神,而不是外显的形式因素和表层的感受。蒙古族劲健之美的弊端也正在重外而轻内,既没有在人的内在精神中升华出劲健的心胸,与天地同立的宇宙精神,也没有实现个体内在精神与生活方式的完满自足,而局限于一种美感、的满足。当把这种美感、的追求扩大到极限时,它也就显露出其潜在的危险:对物欲、的无尽追求与对人道、人文关怀的漠视,并最终导致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注释:
①这段谈话在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61-362页记载较详细,翻译语句稍有不同。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十三册)黑鞑事略笺证[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4]熊梦祥.析津志辑佚[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5]多桑.多桑蒙古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6]荣苏赫,赵永 等.蒙古族文学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7]色道尔基,梁一孺,赵永.蒙古族历代文学作品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8]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关键词】体校班主任以生为本情感管理区别对待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育学校班级管理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易于感情用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激发他们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因素,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如何实现班主任情感的有效管理呢?结合从事体育学校班主任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真爱有别,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一、着力化,严爱优等生
体育学校优等生的思想基础比较好,上进心,希望将来考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他们在学习上和班团工作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是班级建设的排头兵。但他们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优越感,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容易产生高傲情绪等不足。因此,必须着力化优等生的管理教育,既不能偏心与宠爱,也不可放松与迁就。
1.要正确地处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
“严是爱,松是害”,要从有利于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优等生的实际要求的“严”,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助长他们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长。
2.要有效地引导与帮助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要不断强化优等生,注意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绩与荣誉,不断激励他们把先进、荣誉作为学习进步的新起点,防止在成绩与荣誉面前产生固步自封和高傲情绪,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向新的高度、难度冲刺,使思想境界不断有新的升华。
3.要不断地支持与开展两个互助活动。
一是鼓励优等生之间的互助活动,它有利于优等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支持开展优等生与后进生、问题生之间的互助活动,它不仅可以发挥优等生先进层的榜样示范作用,不断向班内中等生和后进生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协助班主做好后进生、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道成长进步。
二、着力优化,关爱中等生
体育学校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关爱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表现自我。有些班主任又往往片面理解“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因而便成了带而不管,或一带而过,甚至不管不问,缺少对他们的关注,更谈不上对这一大群体的关爱。对这类学生必须着力优化,实现情感的有效管理。
1.要利用期望效应激励优化中等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教师希望学生如何发展,那么学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即期望效应。中等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且有的很聪明。如果我们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给予适当的期望和评价,不断激励优化他们,有一部分肯定会上升为优等生。
2.要多给予展示自我机会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要多给中等生解答问题、示范展示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风光才不会被优等生占尽,从而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又可以带动后进生不甘心自暴自弃,从而在班级中自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尚。
3.要多方法指导感受师爱温暖。
班主任对体育学校中等生要有的放矢的关爱,品德上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教育、帮助,避免落入后进生的队伍;对其学习方法不当的请优等生介绍学习经验,对其有薄弱的学科采取“一帮一”结成“对子”给予帮助。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并感受到集体和师爱的温暖。
三、着力转化,宽爱后进生
后进生的文化课底子薄、基础特别差,堪称文化课堂上的呆子,思想品质上的矮子。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好吃懒做,有些还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被原学校认为没有前途的学生,家长也实在无任何的办法,当成包袱推向体校。他们心理上都存在着自卑感、失落感、孤独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极大的逆反心理,对老师和同学感情淡漠。加上长期积聚的惰性,组织纪律差,形成自暴自弃和偏激、反抗情绪等不良习惯。
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因此,对待后进生(包括问题生)更要有宽爱的情感进行有效管理,不嫌弃、不歧视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进行转化教育。
1.增加感情投入,善待包容转化。
严管严教后进生(包括问题生)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采取适当的宽容,增加感情善待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宽爱,只是给后进生(包括问题生)宽容多一点、情感靠近一点而已。宽容是一种体谅、理解和关心、包容,并非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由于后进生长期受压抑缺少温暖,又误认周围的人和事总与自己过不去,易导致偏激和对抗情绪。对此,不能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必须冷静善于疏导,给予宽容其偏激和对抗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多次受人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从而使人产生动力,达到转化的目的。
2.优先学习辅导,宽容学业成绩。
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能力不强也不够刻苦。因此,课堂上、课后要采取分层次教学,努力做到每一课、每一问题都让后进生听懂听明白,可以采取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等做法。其次,对他们的学业成绩也不能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伤害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对他们的学业成绩那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表扬,从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赞扬肯定中提高其学习自信心,不断激发其向中等生的目标奋进。
3.忍许与宽容反复,善于发掘“闪光点”。
由于后进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加上长期积聚的惯性,往往表现出言行不符,出尔反尔,容易反复。我们同样要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忍许与宽容其反复表现,要有耐心和信心,多加爱护,相信最终能够转化好。此外,后进生缺点多,往往忽视其优点。因此,要善于挖掘其潜在的“闪光点”,要用显微镜看其成绩,用放大镜看其长处,对其进步中的过失多一分宽容和谅解,利用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及“亢奋”心理,促使其从自卑的深渊中解脱出来,抬头挺起胸膛做人,转化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只要融入祖母般的爱,添入严父般的耐心、慈母般的细心和益友般的诚心,就能取得转化后进生(包括问题生)的教育成效。
实践证明,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学校班主任只要把握了情感的闸门,对上述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感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能实现体校班级的优化管理,就可以使优等生不断强化、中等生不断优化、后进生不断转化,班级整体水平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是呀,班主任若想弹好班级工作这首交响曲,将班主任工作做得有韵有情,和谐协调,甚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唯有“爱”字,教师爱生,圣洁无暇,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既爱优等生也爱淘气包,即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只有爱生,才会用心去与学生交流情感,才能动情晓理。产生千变万化的教育艺术,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在爱中发展,学生在爱中成材,班级工作的交响曲在爱中奏出情韵。
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家庭,班主任无疑就是家长,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时不在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则是师生之间那股真诚的爱。
一、母亲的爱――给所有的学生
爱要洒多远?爱要触及所有的孩子,素质教育这样说。
有不少老师抱怨、批评、甚至指责学生,有用吗?我想,至少没有大用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开学初,每到吃饭时间就闹情绪,不肯吃饭,总嚷着要回家。经过观察我发现,他下课时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我从这点入手,对他说:“老师发现你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对吗?”他点了点头,“那你应该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吃饭啊,大家在一起吃多开心啊!”他低下头不吭声了,我接着问:“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喜欢在学校吃吗?”“我喜欢奶奶做的菜,我想回家吃。”原来是这样,我马上说:“学校的饭菜也很有营养的啊,你看,很多小朋友都吃光了,而且老师也是在学校里吃的呀。能答应老师,下次和小朋友一起吃吗?老师知道你能做到的。”第二天,他没有再吵着回家,把整份饭菜都吃光了。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的就是应该要以理服人,尽量用富有爱的语言,爱的行为去教育学生。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过程。
二、宽容的爱――给犯错的学生
记得有一位同行与我闲聊时说过,对学生要尽量多一点爱,学生哪怕百分之一的进步,也要给予百分之百的关爱与表扬,此言得之。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我们班主任往往忽略他们成长的特点,一味追求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宽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身为班主任千万别小题大作、斤斤计较。对学生要严,但对待学生的错误处理要轻。
我曾有过这样一段失败的经历:前不久,体育课刚上完不久,班里的几位学生就跑来告诉我,我班体育委员在搬水时把纯净水水桶摔坏了,我一听,就急了,班里的水桶由专人负责,他怎么去搬的?而且摔坏水桶可是破坏公物。当时也没有问明原因,“现场”也“人赃俱获”,我便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谁让你去搬水的,桶摔烂了,班里扣分怎么办?”他二话没说,委屈地泪如泉涌,整个上午闷坐,一言不发。我过急的行为严重地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热情,我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我这个班主任无意识地伤害了一个“好心不得好报”的少年。其实,他是在热情地为小同学做好事。那天下课后,他看到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吃力地抬一桶水,他二话没说,就赶快跑过去帮低年级的小朋友搬水。可是,由于桶滑,桶搬起来一半,失手掉在地上,顿时,桶烂水流。事后,我指责自己,宽容在哪里?这样对待学生是宽容吗?我决心向他道歉,让他原谅我。他虽然说这是他自己不小心,损坏了公物,是他的错,但从此他处处小心行事,再没有那股关心同学的热情了。如果当时我冷静些,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会造成伤害学生的局面,想想挺后悔的。反思自己,过急的行为留给学生的是创伤,如果当时我能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今天留给自己的也不会是遗憾和教训。
三、严厉的爱――给优秀的学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有在父亲般不苟言笑实则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关键词:体育 ;心理健康 ; 抗挫折 ;意志品质 ;团队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昌盛和祖国的富强。真正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等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偏向于身体的锻炼,而忽视了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在愈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作为体育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我近年来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就加强初中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谈点个人浅见。
一从小学步入中学后,由小学生到中学生这一角色的迅速转变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着与新环境生活不相适应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耐挫折能力差
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初中生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气和信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意志力差
表现在对于某个具体目标有较强进取心但有时往往有始无终。长期发展之后往往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其对于学习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当代初中生一般为独生子女,个人优越感强,往往存在较重的自私、“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有所侧重的加强了对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一)抗挫能力的培养
抗挫能力是现代心理素质的根本,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面对挫折,并主动向挫折挑战,从而体验成功,增强信心。特别是对于心理还处于逐步发展重要时期的中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抗挫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认为抗挫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受挫经验有关。即以往曾经有受过挫折经验的学生,当他面临新的挫折时,情绪反应比没有受过挫折的孩子要缓和得多,这就说明,学生经受些挫折更能培养他们抗挫能力。因此在体育课过程中,我总是会着重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及时通过其他任教老师及家长、学生等多种渠道对其所表现出的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建立相关学生的教育档案,依此有计划、有侧重的进行任务安排、过程监督及按时反馈反馈等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二)坚强意志的培养
坚强意志是现代心理素质的前提,培养初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尤为重要。体育运动普遍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课堂各项目中,通过开始设立较低目标,当学生轻松达标之后,通过表扬、激励等措施,激发学生潜在的信心、毅力,进而完成较高目标,在这逐步提高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相应关注度并随时渗透意志品质培养策略,最终达到使学生的意志力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目标。
(三)团队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参与业余训练兴趣
运动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当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能推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形成体育动机(学习目的),依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大多数人的需要分三类:(1)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2)从属于集体的需要;(3)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的需要。如何满足学生的亮点要求,激发他们体育动机,培养他们的兴趣。
1、展示体育魅力
业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的魅力之一就是其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在训练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合理、合身,训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对抗性,谨防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根据实际情况在训练中多采用表扬、肯定、适时的批评等手段,展示体育训练的挑战性,通过学校的各种宣传工具如墙报、图片、校园网、开会等形式宣传,展现体育训练的内涵和他们的英姿、比赛成绩等形象。使他们的心理、社交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满足其一定的需要,再次接受刺激训练,追求乐趣
2、让队员体现自我价值
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之一,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向训练队靠拢的重要条件和信息。在学校内经常的一些比赛,给他们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并做好激励工作,对取得良好成绩和表现优良作风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满足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感受――价值的体现。并激励其他学生为优良成绩去努力拼搏,同时在校内各种比赛由他们去组织和参与工作,体现他们的组织才能,在其他学生前有一定的优越感和威信。在体现价值的同时,必须创建一个光荣和谐的训练团体,体现训练队的凝聚力,感到训练苦中有乐而自豪。学生获得自我佳绩和处理各种情况之中,能充分发掘潜力和动力,在训练中能主动投入和不知不觉中参与训练。
二、协调几个方面的关系
1、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的关系
学习和训练是一个对抗体,队员进行训练时,能促进队员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较高的运动成绩,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教练员去处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1)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协调。经常主动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共同分析运动员优劣势,大家达成一个共认,共同管理好学生,尽量使训练对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教练之间的协调。其实教练应该是目标一致,互相配合,相互支持,不应分工训练方式等等不同的原因而造成的分歧。只要各教练能互相体谅,互相协作,该不是个问题。
(3)学生间的协调。训练队是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年龄的群体。是群体就有矛盾,以集体荣誉为重,把个人成绩的提高当做自己的最大目标同时,也把训练队看成是自己的家一样时,这样矛盾将不再是矛盾。
2、拉近教练与学生心理距离。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教练必须了解训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在训练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和谐、互信的,老师不但要教训练方法手段,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对他们谈心,交流情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对训练手段方法探讨,并对他们学习生活多方面给以照顾和理解,在训练中要营造一个广开言语的民主气氛,给其充分的自,培养队员的责任感。教师还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训练自身条件、心理等多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量和强度的计划,让学生了解训练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与领导共同努力,建立完善奖励制度
业余训练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是说:一个好校长等于一个好学校。教练在和领导沟通下得到支持,激励,奖励,需求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训练、器材、后勤等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立教师学生的奖励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以奖代训(根据学生比赛成绩)。而学生每训练一次补贴10元,比赛得一分奖10元。这样大大提高师生的积极性。
三、针对个体特点进行训练创竞赛成绩
提高训练质量是业余训练工作的关键,训练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的训练水平,在于严谨的工作态度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培育一个好学生是一个业余教练都梦寐以求的。
1、严格制定符合学生训练的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根据有关比赛规程,做好冬训、春训、比赛期的三大训练期计划。
2、建立同水平队员、梯级队员之间的竞争制度。有利于队员相互竞争和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些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心理健康,概括地说是指一个人个性健全,智能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解控制能力,以及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活动与外界环境能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关于“情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通常称为“情商”或EQ。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主要包含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情商的基本内涵是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他认为,人们应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改变过去只重视智商的传统观念。他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的成就至多20%归诸于智商,80%则受其它因素(尤其是情商)的影响。这一理论迅速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可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有重大影响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结果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然而这些在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优越感强
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自我意识强,“优越感”强烈。有的青少年生活上攀比,奢侈浪费,过分追求享受;甚至有的一味追求玩乐,游手好闲,无心学习。相当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不懂得理解、尊重他人。
2.意志力差
许多青少年从小一帆风顺,缺乏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很难面对失败。在学校里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让他们感到委屈;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在家被父母责备几句,他们就离家出走;甚至遇到挫折,他们就寻短见。这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早恋
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言情小说、黄色录像、视频的诱惑,中学生“早恋”现象普遍。甚至有些青少年感情冲动,做了在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给双方尤其是女孩儿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4.迷恋网络
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网上聊天、交友,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还有些人涉猎不健康的内容,自甘堕落,偷钱、敲诈、抢劫、伤人杀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5.缺乏理想信念
许多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缺失,不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生追求,没有理想信念。为了填补心灵的空白,他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追星”。青少年对“偶像”盲目崇拜,因偶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因偶像的失意而痛苦不堪;却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对自己应该珍惜的人置之不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为国家、为社会造就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专门育人的机构,学校在教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教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社会和个人现实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白美好的未来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育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以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实现个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教育学生通过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学会对自我的正确评价,逐步培养自信心。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形成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建立自信。
4.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5.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即情绪既可以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可以破坏或中断这种关系,关键是个体能否有效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深刻,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此外,学校应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这样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乖巧小天使:A型血宝宝
A型血宝宝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听话,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玩玩具,有点儿腼腆,不喜欢处在陌生的环境,不太爱说话,可是,对周围的一切变化都很关注。
早教方略 父母在教育宝宝时应该从培养他的胆量和社交能力入手。在家里,试着让宝宝独立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要经常给他鼓励;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宝宝多认识小朋友。这样,让宝宝时常处在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对于培养宝宝的自信心、胆量和社交能力都大有好处。
教育方式 由于A型血宝宝生性敏感,对其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赞扬、鼓励,而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声训斥。
职业展望 适合从事科技、经济规划、作家、教师、学者、工程师等工作。
开朗小天使:B型血宝宝
B型血宝宝是天生的乐观、豪爽派,异想天开,爱好广泛,会轻而易举地喜欢上很多东西,但也会相当容易地失去兴趣;不喜欢被束缚,最讨厌父母给他们定一大堆的规矩。
早教方略 B型血宝宝最大的弱点是缺乏耐心、恒心。所以,父母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兴趣爱好,一旦发现宝宝专注地做某件事,哪怕是玩游戏也不要去打扰他。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后,父母再正确引导,宝宝就会逐渐变得专心。父母要注意,上幼儿园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在家里就给宝宝制定一些小规矩;否则,B型血宝宝会在幼儿园里最让老师头疼。
教育方式 B型血宝宝容易沾沾自喜,所以,夸B型血宝宝时要告诉他们原因,切忌过分与盲目地夸奖。责备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截了当,告诉他们哪里做错了。
职业展望 适合从事服装设计师、导游、大众传播等职业。
聪慧小天使:AB型血宝宝
AB型血宝宝常常表现得很奇怪,偶尔做事慢吞吞,偶尔却干净利落;有时腼腆内向,有时又落落大方;总能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偶尔还会耍小聪明;感情脆弱,往往遇到一点儿挫折或打击就不高兴,甚至还会哇哇大哭;敏感、脆弱,易受伤害。
早教方略 对待这样的宝宝,父母应该耐心一点儿,语气温柔一点儿,不可在宝宝伤心时责怪他。还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AB型血宝宝天生聪明,容易自我感觉良好,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让很多小朋友对其敬而远之。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告诉宝宝要学会宽容与友爱,鼓励他们多与小朋友接触,慢慢地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
教育方式 当宝宝犯错时,父母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宝宝。试着听听他们解释,然后慢慢说教。当然,对待AB型血宝宝不能过分溺爱。
职业展望 适于从事政治、外交、经济规划、统计、设计、节目主持、相声表演等。
社交小天使:O型血宝宝
O型血宝宝是天生的小小外交家,喜欢接触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最喜欢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喜欢引人注目,喜欢让大家听他的指挥;最讨厌的就是不承认错误,不管怎样决不服输,常常会表现得任性。
早教方略 父母要尽量让宝宝学会虚心和服从,要在生活中多向宝宝表达自己的爱。当宝宝感受到关注与爱后,便会变得积极向上、活力十足。
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的头上,只是侥幸罢了。造成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
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未被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了,我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仍四肢健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
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懂得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就是我,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
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
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了吗?
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只是许多人对此已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人的肉w是一架机器,它会发生故障,会磨损、折旧并且最终报废。人的肉体实在太脆弱了,它经受不住钢铁、石块、风暴、海啸的打击,火焰会把它烤焦,严寒会把它冻伤,看不见的小小的病菌和病毒也会置它于死地。
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定会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从盲诗人荷马到双耳失聪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的大作家博尔赫斯、全身瘫痪的大科学家霍金,当然,还有又盲又聋的永恒的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从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受了膑刑的孙膑,到“瞎子阿炳”,以及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他们的肉体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由此可见,生命的质量肯定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生命的载体,我们更有一个叫作精神或者灵魂的内在的生命。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残疾甚至使人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要能有尊严地活着。
残疾人并不残疾
上述思考为我确立了认识残奥会的一个角度、一种立场。
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装上假肢赛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的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
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是什么?残奥会究竟证明了什么?
我的回答是:证明了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
残奥会证明了人的内在生命的伟大。
(选自2016年第17期《课外阅读》,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读懂周国平先生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深入领会《享受生活》的主题大有裨益。诚如周国平先生所言:造成残疾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生命的质量不能用身体是否残疾来评判,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能够以有尊严的方式活着,尽情地享受生活,这才是更重要的;残疾人并不残疾,内在生命的伟大才能使人生绽放出璀璨的光彩。周国平先生从切身的体验出发,以反思生命的本质意义为原点,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读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