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30-02
Management of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Lai Ting
Abstract The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 scientifically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teaching carries on. 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 management,and made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bout it.
Key words digitization; microteaching lab;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Guangdong, China 521041
数字化微格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任务,并且随着其进一步普及,其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因此,为使其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做好其管理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匮乏,仅有《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虽然其涉及任课教师、管理员职责、学生管理、实验室卫生多项管理内容,但是这些管理制度的内容并没有细化,造成它在操作上弹性较大,实验室管理有些地方无章可循。一部分高校虽增设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但也不全面,对于设备维护等细节问题都未涉及。有的高校把《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划分为几部条例,但这些条例对不少细节问题都未涉及。也正是这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详细或匮乏,导致部分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已经严重影响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1.2 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此类课程一般由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大部分年纪较大,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不熟悉,因而对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比较生疏。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实验室内的大部分设备,因而他们对使用实验室设备十分生疏。也正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造成实验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这给实验室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1.3 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
1)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公共实验教学等工作平台,如何安排具有不同拍摄要求的众多实验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
2)实验开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仅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他必须承担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有的还需承担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其他相关管理工作。另外,随着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和开放制度的引进,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管理任务。
3)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为了使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为出故障的仪器设备做登记,并及时排除简单的故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复杂故障通常得联系相关仪器设备企业方能排除,管理员应注意跟进其排除故障的进度,以便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2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对策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管理制度总则;在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分别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微格教学实验室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学生管理规定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制度,我们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设备检修制度》;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通过建立上述规章制度,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了,它使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这也有助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2 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为了使任课教师和学生熟悉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必要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设备基本构造、设备基本操作流程、常见设备使用误区、如何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训练。通过这些培训使他们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以便减少他们在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从而降低管理员管理工作的难度。
2.3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应对拍摄安排与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设备与软件日常维护管理等各种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
1)注意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应该注意学习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更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另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以便提高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2)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内安装的摄像头以及录播系统可以对实验室情况进行监控,通过这些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情况。借助这些先进技术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3)与同行进行定期交流,了解其优秀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与本校或其他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同行的管理经验,从而可以取长补短,进而提高其管理效率。
4)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定期交流管理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其管理工作的建议,并及时根据他们的建议改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结束语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然而,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因此,如何高效管理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对于管理人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到高效管理呢?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管理研究进展,善于总结管理经验,方能管理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参考文献
本文根据废液的组成特点,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验室废液处置的管理办法及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制度及办法的建立、规范废液处理流程、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完善回收机制以及宣传和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使实验室废液得到综合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石油高校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石油的开发与加工,涉及的原料主要为石油及其他的化学药品,产生的废液一般有毒、有害。当浓度或数量超过一定数值后,足以影响人体健康或造成环境污。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承担的科研实验成倍增长,随之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种类和数量逐年增长。如果大量实验室废液最终排入了受纳水体,一些重金属或有机物将产生累积效应,并且通过食物链对人类或动物造成危害,对人畜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遗患无穷。
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肩负着落实环保的特殊教育和为社会起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教学、科研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但对环境本身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学生及社会的示范作用更为深远。因此,高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日本和美国高校对化学废液的管理起步较早,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1、2]。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麦艺炽等[3]、贺柳良[4]和王春华[5]在高校实验室废液分类和对环境危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实验室废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一些具体建议和处置措施。一些学者针对高校实验室中产生废液最多、危害最大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处置方案[6-8]。彭实等在三所代表性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废液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9]。周俊等结合扬州大学多校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多校区实验室废液回收处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0]。王粦等在分析我国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多年实践,提出了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对策及管理办法[11]。本文结合石油专业实验室废液的组成特点和处置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类型、特点及其处置管理办法。
一、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类型
石油高校主要培养石油石化类行业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制等上、中、下游的全部学科。其中油气勘探、开发和石油加工等实验室均有大量的废液产生。尽管高校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液数量少,但不同于常规的生活污水,部分石油废液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性质变化大,且易燃、易爆。其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石油污染物及其少量的重金属,同时还存在部分酸碱。
如果不集中处理,随意排放,将造成局部或瞬时污染物浓度过高,一旦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杀死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有益细菌,造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瘫痪。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主要分为化学废液和含油废液。其中化学废液主要为含酸碱、合成反应过程中一些未反应完全的化学试剂及部分产物,同时包括催化剂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金属盐及分析过程中所用到的化学试剂等。含油废液主要包括原油及其经过加工后的汽油、柴油、油、渣油及沥青等。这些废液由于组成复杂,绝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有机物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芳香类化合物,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自然降解需要的时间长,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对人体造成伤害。化学废液主要以有机类废液为主,主要为油脂类废液、含卤素的有机溶剂类、不含卤素的有机溶剂类等。各类废液的具体类别和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
由于科研业务的快速发展,我校实验室的废液的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废液的收集、管理及集中处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近几年我校的废液数量如表2所示。
二、实验室废液处置的措施和办法
近年来,我校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和产生废液数量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废液处置的措施和办法,与有处理资质的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并由学校出资对处理费用进行适当补贴,督促工作人员主动配合废液的集中收集与处理。
1.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学校科学技术处的实验管理科作为实验室安全的全面负责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各实验室收集废液,统一发放废液器皿。各相关学院和实验室也配备了相关的人员,由相关学院派专人收取、分类,集中存放到学校统一管理的危险品库房,定期集中处理。并根据具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14年在学校原制度基础上修订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药品采购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试行)”。
实验室指定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废液回收,保证学校有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对废液产生数量较多的院系重点监督管理,成立废液回收小组,每周五到各实验室收集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并进行分类,集中存放到学校药品库进行定期处理。此举措已运行了6年,收到了很好效果:可以通过实验室上交的废液数量及品种,监督化学试剂使用种类与数量,及时发现违规购买易制毒化学品问题。同时,可以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及上交的废液数量,实现部分监控偷排废液的现象。为了便于存放日益增加的实验废弃物,2008年奥运会之前及2013年,学校分别投资10余万元和30余万元两次对危险品库房进行扩建、整修,改进排风装置,并增加监控探头,实现24小时监管。同时,配备不同规格的专用回收容器,并张贴警示标签,按要求分类回收于存放。
2.规范废液处理流程。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废液回收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强化了废液的监督管理,使废液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石油大学废液处置流程,将废液的处置分为收集、分类、回收、处置4个步骤。具体的废液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
3.加大投资力度,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为了杜绝实验室的将废液随意排放,学校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为废液回收处理顺利地开展提供经费保证。采取教学实验室废液处理费用学校全额支付,科研实验室废液处理费用50%补贴的原则。该政策试行5年来,得到了各实验室的积极响应,回收的废液量稳步增长,老师们越来越接受废液的正确处置(表3)。同时,科学技术处会同学校保卫部门加大检查与处罚力度,院系也相应聘任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巡查,效果十分明显。
4.采用灵活的回收机制。尽管定期回收废液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但为保证管理部门和实验室之间的回收渠道畅通,学校采取了灵活的处理办法,做到特事特办。公开了管理部门联系人和实验室废液回收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保证实验室遇到废液回收的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人员。由于实验室的科研任务的要求,可能出现实验室废液量突然增加的问题,如果仍按照定期回收,大量的废液存放在实验室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采用相对灵活的回收机制,可以避免实验室内部存放大量的废液,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5.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及实验楼的宣传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实验室废液回收的管理制度以及具体规定;第二,在实验室悬挂实验操作规程和废液处理要求,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师生们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
第三,鼓励和支持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宣传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的政策和相关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将环保和实验室废物回收的相关要求和知识编入实验教材,并作为新生实验课程和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同时学生实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以利于学生环保观念的建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学校通过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实验室巡查,监督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和排放情况。同时,制定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对回收率高,分类合理的实验室予以一定的鼓励,对于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实验室特别是发生污染事故的予以处罚,并列入晋升或晋职参考指标。
三、结语
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及办法、规范废液处理流程、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采用灵活的回收机制以及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一些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普遍选择四级管理模式,依照校、院、实验中心、实验室的顺序以此向下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与院多为宏观管理,就现行管理政策、制度以及模式基本达成一致。处于基层管理层面的实验中心与实验室在管理中失权问题严重,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陷入困境。通常情况下,部分功能实验室被教师占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数时间成为教师的助手,管理权逐渐被取代。同时高校实验室的设立是根据学科和专业进行设立,导致实验室管理需要根据学科情况进行,对协调和分配实验室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2.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制度是对各项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约束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型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都有一个管理者是行使各项权利的权威人物,基层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管理者的各项措施,根据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高校实验室通常由实验员进行管理,实验实施者通常都为科研教师、教授以及领域专家,心理优势较强,在没有配套制度的前提下,难以服从基层实验员调配和指挥。同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员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力依据。
3.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
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设备采购方面,现阶段高校实验设备采购渠道丰富,然而未针对采购进行长期规划。通常情况下,由几个采购人员制定简单的采购计划,这种现象导致仪器设备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甚至实验室方面不了解教学需要什么样的仪器,外加实验室管理都是重采购轻管理,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或弃用。二是仪器缺乏定期维护。目前,高校实验室并未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设立专门的维护人员,导致部分设备在使用过后未能进行及时清理,增加了实验设备的破损率。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1.简化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功能
相关实践证明,简化管理模式对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校院加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较为适用。在管理过程中,由校院直接对实验中心进行管理,实验中心则负责执行上级指令,属于不涉及其他机构的独立部门,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学科教授对实验室只有使用权,无权干涉实验室调配。同时,利用合并的方式将功能相似的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将功能单一的实验室与多功能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2.转变管理观念,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高校实验项目的多样性,促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此,高校师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应给予充分尊重和支持,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管理观念。同时,高校结合实验室管理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例如,类似水绵与草屉重等稀缺实验材料,需要实验室人员去郊外获取,高校可以给予一定补充,根据实验项目数量给予管理人员一定激励补助,不仅充分保证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减少了实验室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3.规范仪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为妥善安置实验设备,学校可设立专人专项分类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按照要求流程进行统一放置,便于仪器管理、使用以及维护。学校根据学科需求对仪器设备进行重新整合,配套发放,使实验设备组合更具系统性,设备维护经费和实验项目挂钩,将额外仪器分配给项目数量较多的实验室。同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研究生加入实验室管理当中,鼓励建立学生管理团队,负责完善制度,有效解决实验室开放时间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实验室管理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验项目,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管理经营,完善适用当下教育形势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管理,提倡全体师生配合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提升实验室适用效率,形成地方管理特色。同时,高校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桂炽昌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惠芹,周骥平,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关键词】大型精密仪器;前期论证;开放共享
大型精密仪器是高校保证教学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各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在数量及价格上出现了极大的增长,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型精密仪器的利用率,做好大型仪器的管理以及后期的开放共享,能有效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价值,对整个高校的科研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型精密仪器购置的前期论证
当前,各高校大精仪器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主要由用户单位自行组织。优点为更清楚在科研及教学中对设备的需求,对于购置过程中经费的预算,设备安置地点,设备管理员的配备等有着更充分的准备。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其设备的购置计划,主要从自身的需要来进行考虑,很难兼顾到学校里其他学院的仪器使用情况,容易造成同一类型的大型精密仪器在同一院校存在重复购置的情况,使仪器得不到充分的使用,造成经费的浪费。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体系显的尤为必要.
(一)设备购置需求及学校同类仪器使用情况调研[1]
设备的购置,应立足于学院现状,同时兼顾院系长远的发展,做到对仪器设备的购置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包括详细的技术需求,设备管理员的配备、设备安放地点等。同时对于学校内部各个学院的仪器现状做到充分的了解,包括使用机时,开放程度,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本学院的使用需求,尽量避免在同一院校内,同一类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降低了仪器的使用率。
(二)国产设备或进口设备的选择
是否优先采购进口设备,是仪器购置中经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做好设备的选择尤为重要[2]。近年来,我国大型精密仪器的研发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国家鼓励高等院校在采购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国产仪器设备,在有效缩短供货周期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设备购置经费。此外,国产大型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及售后服务有更充分的保障,因此,论证报告要加强这方面的调研。
(三)售后服务的持续性调研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由于设备构成相对复杂,因此对于厂商售后服务的能力要求较高,选择一个合适的供应商既能在成本上有所节省也能减少后续使用中带来的问题[3]。另外,对于购置单位的选择,应优先考虑经常与高校合作的诚信供应商,利用高校与供应商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后期的设备维护及软件的升级。
二、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及开放共享[4]
为更好的管理大型精密仪器,除了要在前期论证中加强调研,也应在后期的使用中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包括维护制度、预约使用制度、以及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制度。
(一)维护管理制度
大型精密仪器价格高、技术复杂,且使用者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制定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应包括: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编写操作流程、制作注意事项提示板、试行大型仪器实验室准入制度、日常维护制度,责任人制度等,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减少故障率,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科研[5]。
(二)预约使用制度
建立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平台,实行预约使用制度,遵循先预约先使用的规则,减少在排队等候中的时间浪费,按照预约的时间进行仪器的登记使用,做到在每个时间段可以查询仪器的使用状况,加强使用者的责任心,防止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仪器损坏而找不到使用者的情况,将有效促进学院间的仪器共享[6]。
同时鼓励仪器的所有单位可以定期开展仪器使用培训的讲座,规范使用者的操作流程,加强院系间的合作。
(三)开放共享平台的建立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涵盖学校所有的大型精密仪器,并利用最新的定位技术,实现仪器设备安置地点的实时监控,在共享平台内完善仪器的基本情况、使用记录、培训计划、预约管理等信息[7]。方便管理部门实时掌握仪器的使用状况,保障共享服务的对内及对外宣传,方便校内师生从系统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仪器。
同时,为了更有效的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可尝试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制度,在保证设备所有单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共享,有条件的向校内及校外的人员提供有偿服务,所收取费用可用作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其他用途。
对于服务平台可以引进邮件或短信功能,以利于用户实时数据导出。为加强设备管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引入用户评价功能,对于机组的实际服务情况、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以及仪器的维修管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结束语
大型精密仪器能否高效的运行,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学校大精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大体现。同时,力求功能的齐全、操作的简单也是这个平台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随着管理上的加强及信息化的提升,也可为学校大型精密仪器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相应的数据收集,达到科学管理与促进服务的效果[8]。
参考文献:
[1]林婷,范哲意.高校科研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62-164.
[2]杜玉洁,赵卫红,李桂林.等.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68-170.
[3]夏永林,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和谐配置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85-187.
[4]胡卓君.高校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探讨与实践[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77-80.
[5]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6]李晓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8(9):61-63.
1、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及教育
1.1 加强技能培养 过去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4],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3]。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科室所有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1.2 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 如: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包括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实验室生物危险常见有: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刺伤、割伤、食入、感染的动物咬伤、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1.3 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对各种可能的危害要熟知。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是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管理者,是最容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体,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建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制,建立好实验室个人档案。
2.1 实验室管理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后处理,以免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
2.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根据(GB 194892004)洗手要求,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Uiversal precations.UP)的理念[5],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3、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达到消毒效果,但要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
3.1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方法可采取加强通风、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场所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 ml/m2),作用25 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2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洁与干燥;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2遍或喷洒至湿润(约10 ml/m2),作用25 min。
3.2 确保实验室消毒用品及消毒器械的安全 实验室必须储存足够的消毒剂及消毒用品以备补充;定期检查消毒器械(紫外线灯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定期擦拭灯管);实验室安全意外的处理:实验操作中意外出现扎伤、皮肤污染血标本,应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的流水冲洗伤口,挤压伤口出血后包扎。黏膜、结膜被污染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如接触特殊标本因特殊处理。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改革
实验室是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但现存的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问题,使其不能适应和满足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对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推动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特点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思路,以期引起大家对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现存问题
1.1资金来源有限,可用资源短缺,投资效益较低
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需有教育功能和经济效益双重考虑,必须在满足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保证投入资金与创造价值比的合理性。
但大多的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 其实验室建设资金主要源于与高校共建投资方非常有限的投入, 且缺少人、财、物等资源积累和实验室专门人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基本照搬母体学校模式,实验室的建设流程、设备选用及日常管理规范等业务水平较低,创造收益能力较低,投资效益也相对较低。
1.2缺乏长期合理性的各专业平衡建设规划
大多独立学院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资源和管理资源是靠母体学校整体移交,因缺乏长期合理性建设规划,难以满足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灵活机动的特性需求。有些专业培养方案和新设专业因没有配套的实验室建设计划而使实验教学滞后;受到资金短缺和建设任务急迫的限制,为保证急需使用的实验室和重点专业实验室的投入使用,有些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推迟筹建,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各专业平衡。
1.3缺少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大多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照搬母体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没有根据自身运行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对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设备采购管理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修订,在执行中存在很多与实际运行不相适应的问题。
2、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改革措施
2.1统筹规划,有序进行实验室建设
根据独立学院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的特性,结合培养目标,对实验室建设的功能、性质、规模、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预期效益等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定位;根据学科平衡的要求和实验教学方案合理进行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人、物、财等有限资源,结合专业培养方案需求,分轻重缓急地有序进行实验室建设。在总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基础实验室建设,优先建设优势学科的专业实验室,同时渗透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室和多学科的专业平台实验室建设,暂缓不明专业发展前景、使用效率较低的实验室建设,以配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在提高独立学院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保证人才培养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以较少的经费投入博取较高的使用效益。
2.2制定并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制度
建立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制,以项目管理与综合管理有机结合优化实验室建设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实施项目执行前的立项管理、项目执行中的过程管理及项目执行后的评估管理等项目化管理,严格执行资金审批管理,并进行项目立项、规划、论证、审批、建设、考核、评估等过程监察、财务监督和审计,以保证实验室建设成效。
2.3长远规划,合理配置仪器设备
在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的同时,以综合性价比为选择仪器设备标准,长远规划仪器设备配置,所购置的仪器设备选择的性能指标及数量确定要保证其实用性和先进性。选择售后服务质量高的商家,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升级需要。在满足现有实验教学基本需求及后续专业的实验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适用率和利用率。
2.4构建“三层”“二级”实验室管理体系
构建布局合理、关系顺畅、高效开放、资源共享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平台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三层”结构与院系一、二级“二级”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设置独立的实验室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才,全面负责实验室规划建设与验收、实验教学与实验室运行协调管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与资产管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资源整合共享等管理。
同时加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实验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结语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改革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发展方向,结合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综合考虑经费、场地、队伍建设及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等影响因素,遵循“统筹规划、分期投建、统一管理、共享资源、高效开放”的原则,以构建多科性、多层次、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实验平台为目标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而拓展实验室功能,提升和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实验室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枋 邹道生.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2)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Abstract】Laboratory is the base for train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ith certain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afety of laboratory is important for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afety problems of laboratory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0 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安全事故高发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1]。为贯彻“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意识,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及实验室财产安全,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并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1 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相对于其它各类高校来说,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1 实验室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中长期规划[2]
独立学院兴起于本世纪初,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到2014年,全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2015年有50所独立学院转型,现有272所)。由于办学主体的资金投入不能一步到位,只能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不断地增加教学用房,并对已建的教学用房逐年进行调整,重新分配,已建成的实验室很可能就需进行搬迁、扩建。又因新增的专业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难于对全校实验室规模、布局进行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一些教学用房不得不改建成实验室,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的持续增多,学校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数量、种类、实验项目、实验人数均在增加,各种实验室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3]。
1.2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建校时间较短,规模不断变化,专业持续增加等原因,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大多尚未成型,还处在不断摸索过程中。
1.3 独立学院实验室以教学型实验室为主
大多数独立学院定位为教学型学校,致力于培训应用型人才,对科研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一般仅存在一些教学型科研任务,因此,独立学院的实验室中安全隐患类型相对较少,可以对实验室存在的绝大多数安全隐患进行安全评估,实验室安全事故可预防性较高。
1.4 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师资力量匮乏,一方面是由于新建的学校缺乏积累沉淀,高端人材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的科研条件无法与老牌学校相比,导致学校难于留住高级人才、人材流动性较大。
1.5 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
受限于招生批次及分数线水平,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动手能力较弱。
1.6 由于学校创办时间较短,实验室房屋、设备、线路老化等类安全隐患相对较少
由于存在上述特点,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拟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情况,就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2 建立并完善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从属于学校的校园安全大系统,但由于实验室的性质和特点,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遵循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对教学和科研实验活动中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各要素、各环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构建。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制度保障、技术防范、教育培训、检查整改、应急预案等多方面内容[4-5]。
2.1 机构与职责
根据我校的现状,建立“学校―专业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房间(机台)安全责任人”四级安全管理构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级机构安全责任,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6]。形成校、院、实验室群策群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建立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行使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由校长牵头,后勤保卫处、条件装备部(注:实验室管理部门)、人事处、资产与预算管理处、法规与招投标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各专业学院主要领导为成员。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统筹管理,检查监督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
(2)组织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
(4)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5)受理全校实验室安全事件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
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下设实验室安全专家组,从专业角度协助并督促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履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责。
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为:
(1)后勤保卫处作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归口职能部门及学校水电的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用水用电安全、防盗防窃防虫害、房屋安全等管理,负责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实施安全月活动,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用电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指导整改。
(2)条件装备部是负责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制订实验室日常运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审核实验室建设项目及实验项目,督促各学院、实验中心落实危险设备及重大仪器设备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监督各部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督促落实各实验室或机台安全责任人,评估各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负责技术安全措施的落实,负责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督促整改。
(3)其它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与其工作范围有关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各专业学院成立院级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落实。
实验中心设安全员,负责本实验中心所有安全相关工作。
各实验室房间或机台确定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对房间或机台的安全直接负责。
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与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与实验中心(室)、实验中心(室)与各房间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2 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涉及面非常广泛[7],与学校开设的专业和拥有的实验室类型有关。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2.1 实验室建设项目及新增实验项目安全审核工作
建立了实验室建设与改造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对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场所建立审核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环保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落实“三同时”制度,完工项目需经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存在安全危险因素的实验项目进行审核、评估,必要时邀请校外专家给予指导,使其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技术防范措施、特殊资质等条件,并在项目开设后进行重点监管。
2.2.2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
对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及废弃物,建立从申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的全过程记录和控制制度,严格分库、分类存放,强化各环节的管理,堵塞漏洞,严防丢失、被盗和非法使用。定期检查物品台帐,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严格落实了“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取、双人使用”的管理制度。
2.2.3 实验室仪器设备与操作的安全管理
建立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安全运行。对具有危险性和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机械加工设备、高温高压设备等采取了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制订了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接受了业务和安全培训,了解了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持证上岗。
2.2.4 实验室水电的安全管理
按相关规范安装用电、用水设施和设备,定期对实验室的电源、水源等进行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2.2.5 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管理
学校根据实验室类别、潜在危险因素等配置了大量消防器材、烟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喷淋、洗眼装置、危险气体报警、通风系统、防护罩、警戒隔离等安全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安全设施定期检查,做好设备更新、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
2.2.6 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管理
我校所有实验室均配备了相应的灭火器材,落实了消防器材管理职责和措施,保证消防器材定点存放,性能良好。聘请了专业的维修公司对学校的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保持畅通,禁止堆放杂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分批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熟悉本岗位的防火要求,掌握所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保证安全教学。通过先进入消防体验中心进行体验等措施学校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学生)开展了防火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包括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科研项目的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8],我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和实验室规划中,上述方面未涉及。
2.3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各项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根据本校实验室设置情况和存在的危险源的类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项目和人员的准入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易制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安全员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除此之外,我校还编制了实验室安全手册,监督各学院、实验中心制订了重点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已上墙或放在可随时取阅的地方。
随着新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室危险源不断增加,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及时制订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2.4 实验室安全技术措施
学校要注重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从硬件上保证消除安全隐患。首先,在实验室规划设计时,确保实验室基础设施符合实验室使用要求,如水电线路和容量和布局、通风要求,设备布局、安防系统等[9]。另外学校设立有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保证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我校实验室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消防器材配备充足:除各建筑物自带的消防设施外,我校所有实验室均根据室内易燃物种类另配了灭火器,部分实验室配备了防火毯、消防桶等;
(2)废弃物集中处理:化工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化学实验室的废水经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3)安全标识种类齐全:除各楼内消防逃生标志外,实验室内危险源处张贴有化学危险品标识、机械安全标识、用电安全标识等安全标识,时刻提醒师生注意防护。
(4)防护装备齐全有效: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及公用防护用品,如化工实验室的防护眼镜、防毒面具、通风柜、柜、气瓶柜、长袖工作服,机械装置的安全罩、安全连锁装置等。
(5)监控设备全面覆盖:所有实验室均处于监控设备覆盖范围,部分实验室安装有防盗门窗,保证实验室财产安全,并随时监测实验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0]。
(6)应急装备有备无患:如化工实验室的紧急冲洗装置、洗眼器、医药箱等。
另外,在进行实验项目设计进,学校要求各学院尽量利用替代品减少危险源,如用无毒物代替有毒物,低毒物代替高毒物,从根源上减少安全隐患。
2.5 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
学校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验室特点,进行专业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各种预案演练、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11-12]。
学校要求所有新生均需进入我校与珠海市合作共建的消防体验中心接受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手册,让学生熟悉实验室工作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实验室的环境,预习实验内容,掌握设备操作规程、了解所接触的实验设备、化学药品的性能。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均进行培训,实行准入制度[13-14],采用网上培训考试系统、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实验人员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实验中心对学生介绍实验楼内部建筑结构,实验楼内各种灭火器的类型及放置位置,介绍实验楼内各种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的管理人员及联系电话,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电话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出现事故时尽快离开现场的逃生方法等。通过上述措施,坚决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2.6 安全检查及整改
我校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联合检查,条件装备部每学期进行4-5次安全检查(包括开学检查、节假日前检查、不定期检查等),二级学院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及培训情况,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档案建立健全情况,安全设施、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安全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等。
在定期、不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梳理,我校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整改并跟进督查整改情况。对不能及时消除的安全隐患,隐患单位及时向学校报告,提出整改方案,由学校确定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2.7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制订了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预案规定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妥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发生较大险情时,应立即报警,并逐级报告事故信息,不得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发生实验室事故后,实验室所在单位应当配合相关职能机构,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写明事故调查报告,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四不放过”。
2.8 实验室安全评估及防范
鉴于我校实验室主要均为教学型实验室,实验室进行的教学活动处于可控状态,条件装备部定期统计各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情况,了解实验室使用仪器及易耗品的种类和数量,分析设备、耗材和工艺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开设的实验项目的安全状态均进行安全评估,建立实验室安全台账,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同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对重点部位加强监控及检查,以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创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确保学校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护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15]。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确保对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验室安全工作者的共同任务。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需要在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协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真正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依赖于制度和组织机构,更依赖于各级单位及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工作的理解与遵守。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曹传堂.浅谈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J].管理观察,2010,31:109-111.
[3]万长建.高校快速发展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33-135.
[4]付国庆,张玲,石玉琴.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比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00-902.
[5]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19-422.
[6]温光浩,周勤,陈敬德.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5-8.
[7]徐东华,朱小东.理工类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2,03:42-44.
[8]郭恩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201-202.
[9]郭敏杰,胡新,王.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77-179.
[10]程琳琳,王旭,谭海燕.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强化管理策略[J].热带农业工程,2013,37(4):25-29.
[11]廖秀萍,陈纪鑫,许业河.转变理念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49-351.
[12]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13]孙立权,范强锐,陆捷.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科学仪器,2008,(2):126-128.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现状策略
1当前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分析
1.1意识情况分析
实验室的安全主要是针对于工作人员,安全性的体现与实验室外在条件有关联,与工作人员自身意识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样品的接触者是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提高其防范意识,可以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工作人员存在疏忽,工作不戴手套、工作结束后不进行消毒,接触病毒,影响其健康。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对于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工作的严谨度缺失。
1.2制度问题分析
在目前的实验室当中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第一制度内容不合理的情况,实验室所制定的管理内容及安全相关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制度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意义,制度的制定未及時的分析实验室的现状。第二制度的实施情况较差,工作人员未能按照其制定的内容执行,制度“形式化”主义严重。
1.3清洁问题分析
清洁工作的彻底性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安全因素,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样品,对于样品的处理需要用相关的器皿装置,对于器皿使用后未及时的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存在后期触摸的可能,细菌的繁殖性高,会粘连在器皿上。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进行样品的处理、化验、切片、染色等相关环节,工作人员在工作完成后,不进行消毒工作或者消毒不彻底,手上会残留样品,造成感染出现。
1.4设备问题分析
实验室的设备是开展样品处理的前提,设备符合规定,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工作质量高的同时,安全具有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设备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设备的管理问题,实验室并没有专人负责,设备使用后不能及时的归还在原位置,工作人员未按照流程记录使用情况。第二设备使用后未及时进行清洁消毒,设备当中所存在的细菌繁衍生殖,不仅影响样品检测,加重工作人员的不安全性。
2应对策略说明
2.1制度化管理,履行各项规定
制度化管理是提高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关键,对于规定的制定应当分析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所制定的制度的可操作性强,制度制定必须秉承着科学的原则,坚持安全性原则是第一位,制度的内容应涉及各个方面,在制定完制度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析其内容。制定的内容中不遗漏相关的急救操作,当实验室一旦发生不安全的事故时,所启动的全面应急预案。对于所制定的规定,应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履行,提高履行的意识。
2.2知识化管理,增强安全意
对于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管理中,应当重视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教育工作,可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工作人员对于相关知识了解更多,才能明白其重要性。工作人员掌握知识的同时,意识提升,在工作当中对于不安全问题可以及时的发现,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培训工作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安全性,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
2.3能力化管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对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而言,一方面对于工作人员加强知识的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重视度,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兢兢业业,恪守职责。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当提升其能力,实验员的正确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新设备的使用,应重视其能力的培训,待其操作能力符合时,样品化验工作。工作人员的能力管理,涉及很多方面,在化验工作中可以实施“一带一”工作方式,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工作人员,可以由其他熟练工作人员带领操作,操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提升能力,减少问题的出现。
2.4监护化管理,及时处理突况
对于实验室安全性问题的重视,应重视其监护工作,监护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护实验工作人员在化验的工作流程中是否按照其规定执行,对于未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事项的,应及时的制止,并且告知其正确的操作流程。另外监护工作应当涉及制度的监护,对于未按照制度执行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品评教育工作,让工作人员在心理上明确其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监护工作主要是针对紧急事故的处理方面,对于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监护人员应及时的处理,避免事故的严重性提升,威胁工作人员健康的同时,实验室面临的损失加重。监护人员应当切实履行其职责,对于工作认真,不怠慢监护工作。监护工作的内容包括对于实验工作人员健康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身体指数健康,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工作人员,可以安排其他工作人员,待其健康情况符合再开展实验工作。
关键词: 微机;实验室;管理;维护;软硬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153-02
0 引言
微机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微机实验室在高校中不仅担负着日常课程的教学实验任务,还经常追加考试、培训等任务,使用频繁。因此在管理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目前各高校微机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不足,并且微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事多繁杂,术需求高,难度大,导致人员管理跟不上。
2)微机实验室面向的对象是学生,人数多,流动大。特别有些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经常有意无意更改微机设置,安装自带软件,造成系统崩溃、感染病毒等情况,给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不少问题。
因此,如何系统安全的管理维护微机实验室,已成为每个实验室管理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验中心从事的微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 微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有一个好的规章制度,才能正确的规范工作流程,避免事故发生。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日常管理有理有据,让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实验室。同时有好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管理员认真维护管理,才能保证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所有微机实验室采用中心化管理,系一级单位没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的教学相关任务,都是在学院实验中心管理的微机实验室中完成。因此各实验室都存在开放时间长、上机率高、人流量大等问题,管理难度比较大。要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完成,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例如《学生上机登记制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管理条例》等。具体以上机登记制度来看:
上机时要求学生必须登记自己姓名、上机时间、座位号及电脑使用情况,方便管理员了解每台电脑的使用情况,及时修理故障电脑,同时也方便以后查找各微机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如果出现在上机时更改安全设置,玩游戏,下载病毒等不正确使用微机的情况,可以直接找到责任人,进而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目前在各大高校的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对学生在实验室的不当行为的约束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有学生不准守管理制度,不尊重管理人员等情况。有些实验课任课老师对此认识上也不够,认为与己无关,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实验室整个上机的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希望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能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实验室制度的执行力度。
2 微机实验室硬件环境管理
2.1 卫生和安全管理
微机硬件受卫生环境特别是灰尘的影响很大,因此卫生环境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微机工作时会产生一定具有吸附作用的静电场,加上主机风扇运转产生的吸力,会将悬浮在实验室空气中的灰尘微粒吸进主机里。如果不定期清理,灰尘将越积越多。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电路板短路、内存接触不良等问题,造成硬件故障。
为了保证实验室卫生,一般可以做以下规定:
1)学生进实验室要穿鞋套,不准带食物和其他实验无关物品进实验室,离开实验室时也要把废纸废物带走。
2)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勤打扫,对地面、主机、桌面、显示器等地方灰尘认真清理,不留死角,做到每次使用前后实验室干净整洁,这样更有利于延长微机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键盘在使用时,会有灰尘杂物落在键帽底部影响接触的灵敏度。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要翻转键盘,适度用力拍打,将杂物抖出来。
3)为了安全起见,实验室使用前后养成清点设备的习惯,特别是鼠标、内存等小设备。
4)防火防盗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要制定严格操作规范。微机实验室环境特殊,设备多,使用时间长,功率大,容易引起火灾。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防止线路老化及在外造成触电。要在微机实验室显著位置防止干粉灭火器。平时也要加强消防意识培养,多向学生和老师灌输,不要麻痹大意,出现问题时惊慌失措。切忌学生随意开关电源,拆装微机。每次实验后要关闭总闸,锁好门窗。特别是最后一节课后,实验室管理人员最好再巡查一遍。
2.2 微机硬件管理
对微机实验室硬件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微机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微机硬件应当每几年及时更换,淘汰过时型号,保证日常实验的质量与效率。微机硬件价格每年都在遵循摩尔定律下降,维护老旧硬件设备的花费也大大高出新购设备。硬件的购置事先应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和书面申请,以便统筹规划。微机硬件设备的信息如配置、购买年份等都应该做好记录以便查阅。出现故障后,管理员要做好故障情况登记。各种硬件设备使用说明书、保修卡、光盘等相关材料由管理员统一保管。
日常维护使用中实验室管理员要做到按时检查每台微机情况,及时诊断和排除硬件故障。具体有:
1)微机故障中最常见的内存条故障。管理员在处理时要非常谨慎,拔插时手不要接触内存条的金手指部分。可以事先让手接触金属物品,消去静电,以免击穿内存电路板。
2)不要带电拆装设备,以免烧坏主板和设备接口;拆装硬盘时要避免强烈振动,待硬盘完全静止后再操作,以免损坏。
3)要求上机学生正常开关机,可以避免打开总电源时,瞬间电流过大对微机电子元器件产生冲。
4)暂时不用显示器应设置为节能模式等。
3 微机实验室软件环境管理
3.1 实验室软件安装
对于相同配置的微机,目前基本都使用硬盘保护卡,如方正、联想等品牌机附带的硬盘保护卡。这些硬盘保护卡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保护系统时在保护卡上开启自动还原功能,就可以很好的保护系统和教学软件不被破坏。给微机实验室所有微机同时安装软件大都是利用网络同传功能,先将软件安装在一台母机上,然后传到实验室其他微机上。通过网络同传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硬盘克隆。一般网络同传要求微机为相同型号,并且修理更换后的硬件配置也最好相同特别是硬盘,否则就不能使用。
如果是配置不一样的微机,使用应用软件“网络克隆”速度会较快。目前比较流行的三大克隆软件为NORTON GHOST,POWERQUEST DRIVE IMAGE和ACRONIS TRUEIMAGE,实践发现,GHOST最为功能强大、简单易用。当计算机所有软件都安装好之后,把安装系统文件分区用 Ghost软件的镜像拷贝功能,把安装系统文件分区的信息克隆为一个镜像文件。运行 GHOST程序,选择镜像文件,即可快速恢复系统文件。而采用NetGhost可以通过局域网镜像克隆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系统克隆。与具有网络克隆功能的硬盘保护卡所带的一对多网络克隆软件相比,局域网映像克隆速度更快、更稳定。
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实验室管理员应该督促教学秘书把所有实验课教师所需的软件列出清单,以便统筹安排,提前安装。这样可以避免师生来上课后才发现不能使用,影响微机实验室的正常教学秩序。实验室相同配置微机软件安装的具体操作步骤一般为:
3.1.1 母机制作
在网络同传前首先要做好一台母机。在母机上安装好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并制作成一个映像文件。制作过程前我们需要仔细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与要求,比如硬盘如何分区,分区大小,安装哪些教学应用软件等等。如果在之前不考虑策划周全,在网络同传后才发现,不只是浪费时间重发,更有可能影响正常教学,引发教学事故。因此,有条原则是在不影响微机性能表现的前提下,安装尽量多的软件,以满足可能出现的需要。
3.1.2 网络同传
将制作好的母机设为发射端,其他机器为接收端,通过局域网自动登录。对于出现未登录的机器,则需检查问题。保证接收端都联通后开始进行网络同传。发射端通过局域网以网络广播的方式,将这台机器中的映像文件同时发送到其他工作站的硬盘中。在网络同传时注意检查发射端信息,看是否有接收端掉线卡死的情况,及时记录。有时课程需要在短时间内临时安装一个新软件,即使新软件体积很小,但是由于现有技术原因,网络同传还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因为每次网络同传,都是同传整个操作系统。所以制作母机前打些提前量是很有必要的。
3.1.3 机器设置
完成网络同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IP、网关、DNS和机器名等设置。利用还原卡系统自带的功能可以对每台电脑先设置好此类信息,然后在网络同传时的时候直接由发射端发送。这样就不用在网络复制后一台台更改IP和机器名,比直接网络复制后修改信息的工作量要少很多,提高整个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3.2 学生文件及系统安全管理
管理好学生文件也有利于微机实验室的管理。学生经常会在微机上使用移动硬盘和U盘,这是微机感染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此外,某些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通过局域网或外网传播蔓延。对于有硬盘保护卡的微机,拔去网线直接重启还原就可去除感染的病毒;而没有硬件保护的微机和公用分区,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有时可采取折中方式,在对硬盘保护时,分出一个区供学生共用。上课时学生作业临时存于此分区,下课之前把作业提交到指定地方,减少了病毒交叉感染机会。
4 结语
微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涉及到学生、教师、实验员以及学校各部门之间制度的制定、落实等诸多方面,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随着新设备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实验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事实验室管理的人员只有不断学习领会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掌握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日常工作做到认真规范的维护,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微机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卫东,浅谈机房管理[J]. 教育信息化,2002(4).
[2]陈志勇,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病毒防治[J].管理与财富,2009(01).
[3]王珂,计算机实验室常见故障和维护[J].农业网络信息,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