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

第1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师生关系

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新课标理念进行规划的,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需进一步从实际出发。知识来自生活,却又抽象化,所以,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从表象、感觉出发,还要深系生活。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要对原本脑海中枯燥的数学进行重新认识。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

在刚开始讲课时,就注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但老师一定要引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再聪明也想不到要怎么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择合适的、简洁的语言把计算过程表述出来,在教学例题的时候就让学生跟着自己说,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说。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而准确明了,让学生既了解完整的过程又不会感觉复杂。比如,在《两位数乘法》中选取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人物,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第一,喜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每天收20棵萝卜,收了3天,一共收了多少棵?第二,美羊羊汇报收萝卜的情境。第一天收了12棵萝卜,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也收了12棵。①如果是你,你怎么说?②出示:每天收12棵萝卜,4天一共收多少棵?③列式;④12×4到底等于几?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上面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关键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二、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低姿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问题,分享方法。现代学生多崇尚个性,对于教师“强加”的方法、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并肩站在问题面前,一起去探究打开问题大门的方法之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讨论、一同思考,教师是会适时给予提醒帮助的朋友,也是考验解题策略的竞争对象,这本身也为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课堂气氛过热而导致纪律混乱,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接近本质而非远离讨论本意,这都是需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以上是笔者对于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趣的一些较为肤浅的思考,所总结的一些为课堂增加趣味的方法仅是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可作参考的选择,如何为数学的课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师们共同探索和丰富的问题。

三、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

另外,老师要经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列竖式计算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并且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也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等来练习。

四、影像结合,寻找感官刺激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对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会产生声、形、色等感官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动画般深刻的感官印象。如,在“图形与变换”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正方形、圆形、四面体、球体等图形插入教学课件中,在制作过程时,教师多采用色彩明显,如红、黄、橙等明亮色彩增加视觉效果,在正方形变换成三角形的过程中,除了颜色的更替、过程的循序渐进,可以采用PPT的过程演示外,还可以配上声音,如果能搜到小学生喜欢的动漫声音就更加完美了。学生通过欣赏这样的课件,学习兴趣会倍增,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逐渐提高,对知识的本质、规律领悟得更加透彻,提高其探索能力。

五、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乐趣,不再将数学学习看作负担与压力,而是一种能够体验快乐获得成就感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放松心情,带着动力去学习。

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让学生愿意主动拉近与教师间的距离。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较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很严格,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并不能在数学学习中自由表达观点,也难以乐学、活学。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例如,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做到不当众对学生严厉批评而是以温和的态度、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错误,并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地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趣味教学的目标和意义,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趣味教学。 这就需要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多总结和交流,进一步完善趣味教学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捷夫.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02).

第2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20xx年小学数学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一)一、指导思想

以20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以数学课堂为阵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绿色”课堂的课题研究,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带动或影响身边的同行,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

二、研修目标

1、积极参加网络学习,紧紧围绕我校“绿色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自觉践行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一年的网络研修学习,使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3、通过一年的研修学习,希望能够对我校教师有一定的带动或影响,一同成长,从而推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一年内我将阅读《湖北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潜江教育》等刊物,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将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

2、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虽然再过2年我就到了天命之年,但是,对于这样专业的培训学习,我是渴望的,也是乐意的。所以,无论是线上的学习,还是线下的研修,我将尽我所能做到最好。这样的学习才真正能够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3、立足校本,开展好教学及微课题教学研究。

以我校开展的“绿色”课堂的研究为契机,以“一师一课”为平台,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参加上研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做好微课题的专项研究,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4、学思结合,常教常新。

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育博客,记录学习中的喜悦与困惑,记录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让反思成为自己教学的一种习惯,博客成为自己的一种喜好。相信教学永远是新的,教学的创新永无止境。

20xx年小学数学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二)我是一名拥有10多年教龄的教师,但从事数学教学才一年,因此在这门学科中也算一名新手。此次经学校推荐和自己报名,我有幸参加了20xx小学数学教师国培网络研修,机会难得,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更新观念,提升能力,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特制定个人网络研修计划。

一、更新观念

以前我们追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这种观念明显已过时了,工作中我们发现,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还在原地固步自封,必将为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不能仅仅要求自己有一桶水,而是得“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我们要多渠道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师范学校组织的线下培训。

2、坚持每天认真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对学习内容及时反思,并写好观课随笔。

3、积极参与提问答疑,到沙龙中和一起学习的老师共同探究交流,学习老师们的经验,分享自己的收获,共同进步。

4、理论联系实际,做以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及时总结,反馈,撰写论文,心得,并上传资源。

第3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网络技术对其内容的编排、教学流程以及师生互动方式都进行了优化与重构,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基础性教学结构,带来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微课的迅速崛起及飞速发展,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课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以微视频为核心,具有相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和小学数学微课化的设计原则两个方面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小学数学“微课化”的需求

(一)小学数学内容需要“微课化”。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无味,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所以我们可以对此进行一个个的微课分割,将一个章节的内容分成若干小节,形成一个系列。学生既可以循序渐进从头开始学,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某一节的学习,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微课化”。通过将数学内容“微课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从复习的角度来看,很多同学课堂中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讲解,课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辅导,长此以往,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成绩会直线下降,但是通过微课,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容,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时间上:微原则。微课区别于其他网络课程及传统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微”,所以课程时间一定要短。脑科学研究者认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0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是短暂,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视频的时候一定要把长度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二)内容上:完整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原则

1.完整性。如果是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的微课,那么必须确保它的两方面的完整性:一是整个微视频必须是完整的,包括片头(介绍目标)、内容的详细阐述以及最后的总结,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加明确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二是除了微视频之外,还要提供相应的纸质版或线上习题练习,这样的微课资源才是完整的。如果教师设计的是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同样也是需要确保它的完整性,哪怕是截取某个视频的片段,也是要保证这个片段是完整的,这样的听课效果会更好。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省略上述的片头和片尾,因为这个部分可以由教师当场介绍。

2.实用性。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实用性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设计每一节微课的时候,不论是概念的阐述,还是习题讲解,都要创设实际情境,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而成功的体验会使其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调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通常没有老师的监督和管理,更容易出现一旦没有兴趣就关闭不学的现象。因此,在其微课的设计中,要充分融入趣味性元素。

4.系统性。上述三个原则主要是针对单节微课的设计而言,而我们设计小学数学微课时,还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一个个独立的微课根据单元、年段汇总,最后再综合为小学阶段的微课资源,每一个微课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便于小学生建构知R体系,学生既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系列学习,又可以按需选择某一节的内容。

(三)应用交流上:开放性原则。由于微课具有容量小、便于网络传输的特点,在应用交流上我们有条件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既可使学生享受到名师的指点,实现教育公平化,又方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这里的开放性除了指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外(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由地获取“微课资源”,并且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还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可以修改和补充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及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微课视频的格式兼容性大,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也可以通过U盘等各种存储介质、移动设备进行传播)。

第4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一、展开自主学习,开发学生思维

许多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尚且不具备自我理解的能力,学习中会遇到太多的问题和困惑,也就无法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许多家长也认为送孩子去学校就是为了教师能传道授业的,如果全靠孩子自己学习,那去上学干吗呢?在家就完全可以了。

我们所提倡的小学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适当分层:哪些是学生靠自己之前已学的知识,翻阅书本后稍加思考就能够理解的;哪些是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才能够领悟的。

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PPT上展示学生生活中的图形:正方形的国旗、圆形的太阳、长方形的粉笔盒、三角形的三角铁……接着,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并说出身边的其他东西分别是什么图形。还可以分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答得最多。这样趣味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容易把握,记得更牢。

二、增强合作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早早地就进行了提前教育,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学习内容。这样一来,班级里的学生之间很多情况下是从一年级就已经开始有了差距。父母在家已经提早进行教学的学生成绩大多会名列前茅,反之,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而言,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并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成绩不显著。

教师的职责是要全体学生,不管学生起点如何,都能进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整体学习水平都有所提高。这一理念既是要求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又要弥补学生的不足,使学生全方位发展;也使在数学方面优秀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变,激发后进生在数学的解题能力上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与自主学习任务的分配相结合。这样,每个学生都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同伴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异质同组。同时,每个小组要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采用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展示的方式,更注重小组的总体成绩,而非个人。这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第5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应思想教学渗透

对应思想是数学解题的一种基本思路。培养学生对应思想能力是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通过两种事物的合集最终建立其某种联系的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思维方法搭建了解题的思维桥梁。由于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不仅要求我们能通过思考与探索发现这些事物间的对应关系,并且能运用这些对应关系解决基本的数学试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渐而培养他们的对应思想素质。在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培训。

1 在观察比较中渗透

乌申斯基说过:“观察、比较是一切思想的基础。”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比较,优化学生“看”和“思”的过程,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领悟、体会数学思想。如:在教学“数数”、“比多少”等知识时,通过对物与数、图与图的匹配关系观察,可以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又如在算式中,由于数的变化而导致结果的变化,都需要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找出对应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提供丰富的,又便于学生观察的材料。观察材料一般来源于两个途径:

1.1 教师创设的观察材料

教师结合教材对观察材料适当地予以改组,进行恰当设计,达到渗透对应思想的目的。例如:教学“比多少”的认识时,先将许多红、黑两种颜色的棋子散乱摆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谁多谁少,待学生用小指头指着黑板吃力地数过之后,教师提出: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更快地比出哪一种颜色的棋子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案,将两种棋子一个对一个地有序排列起来重新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前后两种情况哪一种判断更快,为什么后一种会更快?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对一个”的对应思想方法认识和感知。

1.2 取之于学生的观察材料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偶尔呈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材料。教师就应随机把握好这些材料,有选择、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从而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认数“8”和“9”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练习:在下面两根横线上画图形,第一根上面画8 个三角形,在第二根上面画9 个圆形。

8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

低年级学生在画图时,大部分学生往往只会考虑数量,不会有意识地注意上下对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用到了对应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对学生所画的材料,选择了以下几种情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认识到对应的方法不仅有一对一的对应,还有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的对应,只要排列对应就能较快地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2 在数形结合中渗透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在数与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或者把图形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使几何问题能用代数方法来研究,使代数由于运用几何模型而具有鲜明的直观性,通过与几何的类比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教11~20 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可适时地提供数轴,让学生借助数轴对读数、写数、基数、序数、后继数等概念进行区分辨认。使学生知道有方向的直线上的每一点与数产生一一对应。又如在图形的面积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寻找每条底边,并与这条底边上对应的高。当学生学会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要利用图形的动态变换,如三角形的面积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这就使学生理解一个面积的数量,对应了无数多个图形。

又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常用线段图使数量关系形象化,其实质就是用线段图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借助线段长度的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数量关系。由于蕴涵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通过图直观地表示,这样学生就能在形象思维的支持下,提高逻辑推理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分析题意,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在应用中渗透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几乎每个问题都要用到“对应”的思想方法。如每个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等等。因此,让学生掌握对应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策略。

如有这样一道题:“买3 个篮球和2 个足球需要360 元;买3 个篮球和4 个足球需要480 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分别需要多少元?”这道题就按原题的文字表述分析,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如果让学生养成把条件重新对应摘录分析的习惯,解决此题还是较容易的事。如把这题中数量的变化对应地列成表格,或写成以下形式:篮球足球总价,3 个2 个360 元,3 个4 个480 元学生从以上对应的数量上分析,能一目了然地看出2 个足球的价钱是120 元,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对应思想解题,需要教师在较长时期的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渗透,并加以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

4 在反思中渗透

第6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小学数学中的直观教学,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学具,通过实际操作、考查、观察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独立自主的教学辅助手段。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直观教学演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在教学中主要是作为学生认识概念和理解法则的手段。因此,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要充分发挥儿童特点中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动手、求知欲强等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二、直观教学演示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刚开始只是通过眼睛去看,对新知有所感知,只有再让学生通过手去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法则的理解,在原有观察和现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明确的结论,这样才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10以内数的认知"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上学前有所了解,学习起来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小棒、运用多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9的组成时,虽然学生在学前就掌握了9的顺序和大小,但对9的组成还比较生疏。如果枯燥的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但对知识掌握不扎实,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时,每张桌上发了9支铅笔,让同座的两名学生分分看。你们俩有几种分法?每次各分得几支铅笔?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把分铅笔的直观表象与9的组成联系起来,这样既强化了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直观教学演示要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达到逐步抽象化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的思维灵活性比较薄弱。当他看过直观的事物之后,往往不善于自觉地把观察得到的规律抽象出来,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虽然是新知识,但教师只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及时迁移、启发和引导,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从已知条件入手,提问学生,花蝴蝶的只数与白蝴蝶的只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花蝴蝶只数是白蝴蝶只数的3倍。"这时我就叫学生在黑板上把图形贴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求花蝴蝶的只数就是求几个几只?当学生回答出求花蝴蝶的只数就是求3个2只是多少时,我马上启发学生:3个2只就是?学生回答:就是求2只的3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根据求3个2只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归纳出求2只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四、直观教学演示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具,使学生易于接受。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依靠课堂学习获取的新知识总是有限的,在学校后的学习是重要的。教是为了不教,小学数学的概念部分重在叙述,低年级可以边读边看,教师讲一部分就指导看一部分。教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图,有序地看图,认真地理解每一幅图的意义,使学生逐步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图画,从而获得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

低年级数学的加减法计算中口算编在笔算之前,学生如果不理解算理就很难进行口算。因而在加减法口算中,教师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教具,让学生理解算理,说、写出计算过程。具体教学中,双色片,20数板、算线、位值图等都是很好的辅助工具。算线是学生用的最多的工具,学生通过在算线上画一画很容易理解算理:学生可以先加(减)到整百数、再加(减)到整十数;也可以先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接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最后个加(减)个,之后很清晰地说(写)出计算过程。数形结合,在直观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五、直观教学演示能促进学生的兴趣向有意注意转化

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个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教学内容中的趣味因素。数学教学中使用课件、实物和学生操作用具,都能引发儿童的兴趣。

例如,教学"物体的形状"这节课时,让学生摸一摸篮子中的物体(有长方体的、正方体的、圆柱体的、球形的),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在触摸的基础上,或多或少的谈了自己的感受。当一个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面是平平的、角是尖尖的,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摸了正方体也是这样的感觉。这时教师追问怎样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全体学生又动手摸起来。因为学生亲自动手,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由学生说出了他们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老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直观教学演示能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第7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一、微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微课教学被老师运用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知道微课教学的应用对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该向优化的方向去发展。如果数学老师还是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是很难符合现在教学的需求。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微课资源加入教学当中。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增加一些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通过这样的方法过后是可以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这堂课的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低,因此他们缺乏自律性而且他们的心智也不太成熟,对于这类问题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有耐心地去对小学生进行一些引导。老师在设置微课程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把握度,让学生去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老师要注意课堂和微课结合程度,通过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想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就应该将微课加入教学当中。学生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自己在课前的自学能力以及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老师在设计微课教学时应该充分地发挥微课应有的价值,而不应该去盲目地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提前看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当中,这样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二)教师要做好技术准备

老师在建立微课资源之前应该准备好一些必要的技术准备。比如,老师想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将PPT或是视屏的处理和剪辑做好。目前,现场微课教学、PPT录屏教学以及参与型微课教学是小学微课教学的一直很常见的形式。PPT录屏教学是微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要是以视频、文字、音频为一体的播放形式。PPT的教学方式它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老师可以运用它给学生进行教学或是对学生的某一些知识点进行巩固。老师有一个好的技术是可以熟练地运用微课资源给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老师不应该仅仅只是传授小学生知识,老师还应该着重培养他们在心智方面的能力。比如,老师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去看一些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是有很大的收获,也让他们认知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微课资源构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良性互动

老师在上课时利用互联网的微课资源教学是可以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良性的互动。老师在利用互联网微课资源进行教学之前,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目前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在线交流的方式去和老师讨论一些自己不会的题。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微课资源的教学进行习题训练和课外探讨。学生在通过互联网微课资源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比如,老师在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教学当中,学生就可以将自己不理解和不会的难题,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去问老师。学生在学会后,可以将自己的心得分享在这个平台上。因此,我们说老师通过互联网微课资源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交流有一个良性的互动。

四、微课资源创建清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架构

老师想要将互联网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一个有效的利用,就应该以数学的教学大纲为基础去建立一个清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结构。老师在建设小学数学课程当中,应该结合目前的教学任务和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互联网微课资源的教学内容进行设定。学生在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吸收以及更好地攻克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老师想要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就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互联网微课资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探索。比如,老师在教小学生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时,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案例和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去观看一些求三角形面积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三角形转化成他们所熟知的图形,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更容易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以及能对三角形进行直观的理解。

五、微课资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

老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因此,老师应该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认为数学课是枯燥和单一的,从而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变得不好。老师利用互联网微课资源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生的课堂任务完成度变得更高。而且老师利用互联网微课资源可以将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情景变得更加的丰富,还能给数学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去合理地将多媒体课件和教材联系起来。老师在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老师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老师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可以利用案例讲解或是课程导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说,老师在讲解有关长方体的特点时,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长方体分解后的形态。学生在通过多媒体对长方体进行直面的观察后,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长方体的特点。

第8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合理与创新;因材施教

秉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各个家长从小学教育抓起,非常重视孩子的各个学科的发展,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数学这门学科成为大部分小学生的短板,其实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繁琐,但也有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下我们将进行探讨。

一、合理地设计小学数学课堂习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只有合理化地安排,才能做到简洁和高效,而这种合理化又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难度合理

我国曾经为了探讨教学难度和学生积极性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有一项是题目难度与课堂高效性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会慢慢降低,课堂效率也会慢慢降低,因此,我们设计的数学课堂题目要做到难度合理化,而这种难度合理是变化的,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在上“圆的认识”这课时,开始时只是简单地和学生一起测量同一个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然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一下同一个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他们会得出半径等于二分之一的直径。这是简单的学习分析能力,然后难度就要慢慢增加,如接着就问学生怎样来验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刚开始学生会无所回答你的问题,但过了一会,他们会慢慢地将可能的验证方法告诉你,通过验证方法的对比,然后学生会选择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分别测量出它们的半径和直径,通过验证的方法,最终我们得出,“在同一个圆中,圆的所有半径都等于直径的一半”,最后难度再提高,将这个定理运用在实际的题目中。

2.数量合理

在小学,一堂课大概是40分钟,而在这40分钟里,教师教授的知识量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为了实现高效化,我们往往会将众多的题目在一节课中一次讲完,但因为习题的数量增多了,所以,每一条题目所用的讲解时间将减少,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比一般人都差,所以,片面追求高效的结果使课堂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要合理地把握好课堂的习题数量,一般来说对于简单的习题,可以讲快一点,一节课大概讲解4到5题即可,而对于难度中等的题目一般是2到3题,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一般是1到2题,但注意,一条题目,无论难易的程度,都要在一节课中讲完,因为小学生的记忆力和集中力都比较差,所以,一条没有讲完的题目很可能会使你第二次上课时就忘记,这种状况下,你又要浪费一些时间来重复说这条习题。

3.内容合理

上面提到过,要实现数学课堂习题难度合理,我们在这里更要提另外一点,习题的内容也要合理化,所谓内容就是每一条题目中运用的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果知识点间的联系密切,如第一条题目运用了“圆的半径”的知识点,第二条题目运用了“圆的周长”的知识点,那么我们在讲述题目前,主要和学生复习好“圆的认识”这单元,就可以轻松简单地解答好习题,但如果题目间的知识点完全不同,而且相距甚远,如第一条题目运用了“圆的直径”的知识点,第二条题目运用了“正方形的周长”的知识点,那么在你做习题前你就要给学生复习一次“圆的认识”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两个知识点,这样做不仅耗时间,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很好地接受,导致课堂质量的降低,所以,习题在内容上要做到合理与关联。

二、增加数学课堂习题的趣味性

所谓的高效性课堂,都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增加数学课堂习题的趣味性,能很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习题讲解效率。

1.创新数学课堂习题题型

所谓题型,就是指题目的形体结构特征,简单说就是“题目的问法”或“知识点的考查方法”。传统的题型一般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题型,直接型的题型就是直接问“已知这个圆的半径,请问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间接型的题型就是间接问:“已知这个圆的直径,请问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看出传统型的题型问法枯燥,内容古板,一点都不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所以,我们就要创新题型,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如“在一个圆形的喷水池里,有一个平行喷射水花的水柱,水柱刚好能喷射到水池边上,已知中间水柱的喷射范围是3米,请问这个喷水池有多大?”这样的新题目,不仅贴近生活,而且问法新颖,学生也会感到非常有意思。

2.创新数学课堂习题的讲解思路

习题的讲解思路,就是一个将习题每一个知识点逐个分析出来的过程,这也是身为教师要教授知识给学生的过程,以下我们以上面说到的“求喷水池有多大”的创新题型为例,进行事例解说。首先读懂题目,然后分析整理出这条题目包含的知识点,从“请问这个喷水池有多大”,我们可以得出这条题目运用“圆的面积”的知识点,此外,从“已知中间水柱的喷射范围是3米”得出,这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3米,注意上面这些都是动脑分析出来的知识点,而我们的习题讲解是要讲明白给学生听的,所以我们需要在黑板上抄写出这条题目,然后引导学生,顺着思路分析,分析好题意,找到关键句,将每一句关键句圈划出来,标明每一个关键句得出什么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写在另一边,分析这些知识点能否一起组合,最终满足我们题目的所求,最终得到这条题目的答案是:S=πR2=π×32=9π平方米。

3.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气氛

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提高一个人的兴趣与积极性,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至于如何打造一个诙谐有趣的课堂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讲笑话,有关数学方面的笑话,如“一元一只鸡”猜一个数学定理,答案是“绝对值”。每天在课堂上用2到3分钟,讲一个笑话,绝对能提高你的课堂效率,小学生也会喜欢上你的课堂。

三、分析小学生的群体特征,因材施教

无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高中生,我们都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不同的群体就有不同的特征,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加强学习的引导性。根据研究表明小学生和中学生一样具有叛逆性,因为小学生都是比较单纯的,他们不喜欢被束缚,所以,一旦你强求他们做某些他们不喜欢的事,他们就会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所以,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去学习,所谓引导性,就是用一种抛砖引玉的方法,间接地教导小学生如何做,最好的引导法当然是物质引导,利用答对一题奖励一朵小红花贴纸的物质引诱,可以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解题积极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习题的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教师出发,可以从小学生出发,但有三个总原则,第一是合理,第二是创新,第三则是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和早期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表现为学习能力的不同,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一种趋势。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课程小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下面我谈谈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理解

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整齐划一,就不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对教学内容、方法、目标进行分层,实现个性教学和针对性教学,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对学生分层

一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不可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将学生分成A、B、C三层,也就是按照学生的基础从高到低分成三个层次。这个分层,不是显性的,是隐性的。因为将学生分成几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是老师还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材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分层,因为不可能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材。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保证其都能会学和学好。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确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类指导,扶优助差,适应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教学过程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实体阶段,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已经对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熟稔于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内容等,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安排。哪个问题提问哪类学生,在什么时候提问,教师都应该胸有成竹。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对后进生保底,对优等生不封顶,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

4.课堂作业的层次性

作业属教学评价范畴,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测的手段。因此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到知识的快乐,感受到成就感。课外作业同样需要分层,学困生可完成较容易的,优等生可选择一题多解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择题两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1.让学生“吃得好”

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一般对所学内容通过预习就可以掌握,那么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优等生可通过课前对教材的熟悉,将例题顺利解决,能提早进入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这时候,教师可为他们准备一些有难度的应用题,如拓展题、延伸题等,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

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在巩固阶段,给后进生布置练习题,内容是看图:看图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而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的基础很好,我布置了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明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标注好各种数据关系。经过这样的分层训练,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了提高,都有了收获,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让学生“吃得了”

学困生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让他们能够实现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如:在讲解一道应用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该问题,之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解题思路。如果他们做不到,那么教师就给予引导和鼓励。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