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防安全可视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BIM;消防;安全管理
1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方面大有改善,国家更加注重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此时于建筑行业而言其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技术都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而发生改变,面临着综合型建筑大型化、复杂化以及改造频繁等特点,依靠目前的纸质档案和离散化管理越来越难以处理其海量数据。BIM是一种三维数字化信息技术,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建模,通过数字信息仿真展现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由于这些特点所体现出的显著优势,近几来在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的应用。
2基于BIM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2.1直观的可视化
建筑设计图纸经历了由手工绘图转变为以采用Auto CAD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设计师的创作水平。但是,对于复杂的综合型建筑,这种效果图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概要的轮廓,不能反映出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并且这种可视化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的可视化视图中,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防火防烟分区、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计的所有系统和要素,都可以以一种直观的三维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可视化视图是所见即所得的,图上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建成后就是什么样子。
2.2前瞻的协调性
由于建筑消防各个专业系统的设计大多是安排在不同的图纸上,许多时候需要通过审查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反复的充分沟通,才能搞清楚具体的设计方式,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则容易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由于问题在系统的施工环节才能发现,通常只有等待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协调对设计进行修改调整后进行解决,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有时会严重影响建筑的工期。由于BIM建筑模型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一旦各专业系统之间存在冲突,就能够很快地发现,以便相关设计人员及时沟通解决。
3基于BIM的建筑消防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BIM的建筑消防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框架主要包括:①数据库系统:GIS数据库、BIM数据库、火灾模型数据库、消防资源数据库;②基础平台:GIS平台和BIM平台;③应用平台:消防设计图纸审查系统、建筑防火监督检查系统、灭火救援预案训练系统以及应急疏散逃生指示系统。
3.1消防设计图纸审查系统
现行的消防设计图主要是基于Auto CAD 的纸质图纸或电子图纸,这两种方式的设计图纸都是静态平面的方式。由于图纸中包含的消防设计所需的各种要素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不便于图纸审查人员查看消防设计图纸的各种参数。例如,审查防火分区的划分通常需要沿着分区的标注线查看一圈,才能了解该分区的边界范围。疏散楼梯的设置数量和方式、前室等相关参数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了解清楚,有时可能还需要与设计人员的反复沟通。在基于BIM的设计审查系统中,能够动态地以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的参数,能够很直观地呈现分区划分、疏散路线等相关要素。
3.2建筑防火监督检查系统
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审查的建设工程的各项参数应该是基本不变的。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变更使用功能及设计,需要重新履行消防设计的报批程序。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许多单位往往擅自变更设计或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加大了建筑的火灾风险。如果监督检查人员不是从始至终地对该建筑进行监管,那么对于建筑是否通过了消防审批的各项程序、通过审批程序的建筑是否发生变化等就不得而知,在对建筑进行现场的消防监督检查时,就需要查看原始的各种文件和图纸,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确定,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建设使用单位由于保管不当,不能快速提供这些材料。在基于BIM的防火监督检查系统中,监督检查人员能够快速地查询到这些文件,便于分辨其设计参数和使用功能是否发生变动。
3.3灭火救援预案训练系统
在火灾现场环境下,火场情况侦察、战斗力量部署、火灾蔓延途径研判、资源需求调配等非常复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消防队员的伤亡,因此,通常都会要求制定较为详细的建筑灭火救援预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灭火救援预案经历了基于手工绘制的纸质预案、基于二维平面制作的电子化预案、基于三维图形引擎的数字化预案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各地的消防部队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物联网远程火灾监控系统和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存在许多不足:其一,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是以平面方式呈现,不利于详细地了解建筑的结构形式;其二,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只能确定发出警报的火灾探测器的物理位置信息,不能以三维方式直观地显示报警探头位置的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等信息;其三,数字化预案的三维显示是通过Auto CAD设计图纸使用3D MAX等软件进行转换而来,需要相关人员付出大量的工作,而且有时会忽略许多信息,不是建筑实际状况的真实展现。基于BIM的数字化预案则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显著地提高预案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4应急疏散逃生指示系统
对于办公楼、写字楼等人员变动不大的建筑,通常情况下,人员对建筑非常熟悉,人们能够很顺利地紧急疏散至安全的区域或室外。但是,对于宾馆、商场、歌舞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由于人员变动较大,往往并不熟悉建筑的构造和疏散路线,在紧急情况下会导致人员不能顺利地进行安全疏散。目前许多建筑内设置有紧急逃生路线指示图,但是这些指示图都是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展现的,呈现方式并不是很直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这些平面图,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在基于BIM的应急疏散逃生系统环境下,可以通过三维图形的方式,辅以动态图标、箭头以及声光等手段,显著提高人员熟悉建筑及疏散逃生路线的能力。
4总结
总的来说,BIM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技术,对于解决具有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材料新颖等特点的综合型建筑中存在的难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BIM技术的特点以及基于BIM的消防综合在实现更细致的可视化、更前瞻的协调性和更准确的火灾模拟方面具所具备的显著优势,从消防设计图纸审查系统、建筑防火监督检查系统、灭火救援预案训练系统和应急疏散逃生指示系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BIM的消防综合应用系统的初步架构。虽然BIM技术在消防应用方面还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在实际的开发应用中可能还会面临着一些新的难题,但是只有迈出第一步,才能在实践中发挥BIM的各种优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数据 云计算 消防工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全新信息时代,而大数据、云计算掀起了信息技术领域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如何利用现代社会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现实消防工作中来,是新时期消防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等,当下人们使用大数据这一词语来形容信息爆炸和海量的数据处理,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当更多数据的处理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信息交流、共享以及使用。其基本特性为: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大数据中蕴含了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就我们消防部队而言,如我们对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实施监控,某个阶段发生异常,计算机能够自动进行预警;道路监控产生大量录像,如果有消防车需要指引,就具有实际价值,等等。G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2 大数据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在消防工作中,人员、场所、物品、水源时刻产生大量有用数据,以“物联网”技术进行采集,以“消防云端”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终端,分级分类为灭火救援、监督检查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指导工作开展,实现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高度融合,是消防工作的发展方向。
(1)建设消防云计算平台。海量数据的采集应用是大数据的首要前提,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并依托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语音图像综合集成系统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适应实战需求的信息指挥中心,推进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动态管理,提升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效能。通过开展大数据系统建设,打通业务工作与信息化应用、基层实战与机关决策之间的关节,实现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高度融合,使海量基础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利用计算技术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基础信息化与灭火救援实战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保障大数据服务基层实战作用有效发挥。
(2)实现火灾防控的自动化。大数据系统与公共聚集场所、化危品生产储运等重点单位的监控系统以及支队自动报警监控系统联网,对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控制室、消防设施实施远程监控,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派出所列管单位户籍化信息、消防安全评估结果、单位建筑信息、地下工程数据等一并实时导入警务云消防GIS平台,在地图上直观展现各类单位概况、消防设施、建筑总体情况及城市地下、空中管网工程情况,实现对重点单位有效的动态监管,为火灾防控、灭火救人、火因调查等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3)实现指挥调度的可视化。基于大数据、大比例尺PGIS地图、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将受灾报警地点全方位定位在消防GIS地图上,使报警定位更精确;“一键式调度”将警情语音数据以广播发送到中队、指挥员、联动单位,并同时调出相关预案、语音导航、交通监控引导等信息,在PGIS上加载消防营区视频、道路监控、车载GPS、无线图传等技术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将整个灭火救援行动,以音视频形式展现在地图统一展示平台上,实现警情信息更精准、辅助决策更有力、作战全程更直观。
(4)实现部队管理的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数据交换,对灭火救援警情、基础数据、火灾隐患线索开展分析研判,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分析图形,实现对治安形势的预警预测和基层工作的动态掌握;同时还可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管理查询部队管理训练情况,促进部队正规化管理。
3 大数据在消防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有效利用各类数据资源,创新实战化应急体系、拓展城市消防管理监控系统,促进部队正规化管理,实现监督管理动态化、统计分析直观化、灭火救援可视化、社会服务便民化和部队管理科技化。
(1)数据利用不足。注重数据保护,保护数据安全,为大数据时代的消防工作提供可靠网络环境,降低数据存储的安全风险。构建全方位、纵深化、专业化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基础设施平台、安全应用支撑平台和安全网络防护平台,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去发现一些潜在的威胁,通过需求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策略评估等各种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更高的安全防范。
(2)大数据意识不强。培养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为大数据时代的消防工作提供思想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备良好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建立用数据决策的理念,是消防部门做好大数据时代消防工作的关键。要把大数据专业知识列入教育培训,普及大数据知识,宣传相关知识。
(3)系统资源整合度低。加强数据整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为大数据时代的消防工作提供技术平台。应对大数据时代消防工作的需要,进行部门间数据统筹规划,建立应用系统之间的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自动传递、有效的关联和共享,消除数据孤岛,建设统一技术平台。
(4)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大数据时代的消防工作提供优质智力支撑。大数据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不同层级的人才,开发和培养一支大数据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采集、挖掘、分析大数据的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运用大数据、消防云技术,有效破解当前消防工作中有限人力资源与繁重消防任务之间的突出矛盾、单一的消防主体与多元消防客体之间的突出矛盾、粗放的管理方式与民众消防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传统的评价模式与现实消防需要之间的突出矛盾,必将为消防工作跨越发展插上翅膀,助力消防部队战斗力实现新腾飞。
参考文献:
[1]李强.浅析大数据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19).
1.1危险源定义
对于医院内部的火灾危险源来说,可以定义为:在医院环境内,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会引发火灾事故的不安全物质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1.2危险源辨识
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研究中,将危险源分为两类进行辨识,第一类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这种辨识方法在应用与医院环境中时,结合医院内部危险源的情况,将第一类作为辨识危险源的标准,将第二类作为评估危险源的条件。
2火灾危险源分类
按火灾危险源的危险性、所处环境及可能引发火灾的危害性,通过现场观察法、查阅相关事故记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等方法对医院消防安全危险源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按照医院影响消防安全的因素分类包括:
2.1电器
根据消防部门从各类火灾调查情况看,电器线路老化、过负荷、短路仍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医院具体情况,日常使用电器设备是医院中数量最多、危险性较高的危险源。
2.2危险化学品
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包含医院实验室、药剂科、麻醉科及其他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各类危险化学品。
2.3放射源
放射源本身有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另外在放射源所处环境发生火情时,有特殊的应急预案和处理办法,同时需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处置。在危险源管理上,对医院涉及放射源使用、管理的单位按照北京市《放射性物品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DB11/412-2007)的相关规定对放射性物品库进行分等级管理,严格执行相应防范要求。
2.4特种设备
指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施工设施等。
2.5医疗气体
包括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氩气、笑气、氦气、氮气等,用于医院手术、治疗、康复、急救等用途的气体及气体所处环境、存放瓶器。
2.6其他易燃物
对于病案科病历、财务处票据、病房后勤存放衣物的库房内等放置其他易燃物的部位也作为危险源重点管理对象。如此分类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管理,尽管医院安全系统中危险源种类繁多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重点监控。
3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查阅资料文献,风险评估方法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三大类,长期以来火灾风险评估以定性分析方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为主。由于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识别最危险的火灾事件,但难以给出火灾危险等级,而定量分析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因素过于复杂,部分系数较难确定,因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医院火灾危险源的特点,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消防安全工作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医院火灾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以火灾风险分级系统为基础,通过对火灾危险源以及其他风险参数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其赋予适当的指数,使用数学方法综合起来得到子系统的指数,从而快速简单地估算出相对火灾风险等级。
3.1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风险评估中的关键部分,指标是反映评估对象某一方面特征或状态的要素,各要素的集合就构成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由火灾事故各风险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它能反映所要评价对象的火灾风险状况。根据危险源分类,并参考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相关文献内容,由消防专业专家及医院安保工作人员,采用专家打分法以设计出医院各类火灾危险源的指标体系和各评价指标标准值。其中以电器类危险源为例,一级指标分别为本身材质、环境参数和人员管理,二级指标中有使用年限、使用时间、连接线路、自身温度、火灾负荷、人员密度、防火设施、引火因素、培训情况、管理情况等。评估指标标准值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最安全、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五个级别设置。
3.2应用灰关联算法进行计算指标体系权重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主要用于解决“小样本、信息不确定”问题,其特点为“少数据建模”,具有简单、直观和计算量小的优点,而且其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般能够吻合。所以在对存在不确定性知识的灰色系统进行分析时,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根据医院火灾危险源辨识后的特性,将影响危险源的“人、地、物、事”等因素量化,使用灰关联的算法对建立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关联度,得出相关的权重。经过计算,得到电器类危险源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及标准值。
3.3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火灾危险源管理可视化
开发设计基于图形化管理的火灾危险源风险评估系统,将指标体系通过算法使用系统自动计算。评估时通过直接输入评估参数可以得到风险评估结果及相对应的管理措施,满足对医院火灾危险源评估分析。
4实例分析
医院某建筑内外科诊疗室的医用X型臂电器设备,属于电器类火灾危险源,根据现场调研得到该电气设备的实测值,使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经计算,医院某建筑内外科诊疗室的医用X型臂电器设备风险系数为0.6487,风险等级为最安全的级别,计算结果与现场评估结果相吻合。
5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船舶火灾 虚拟仿真 训练系统
众所周知,船舶火灾事故在船舶灾害中占很大比例,对船舶生存能力至关重要。当船舶发生火灾事故时,船员的安全技能水平是决定因素,灾害后所采取的紧急消除及修复措施、逃生技能的掌握及消防设备的使用等等都直接关系到每名船员的生命安全。灾害处置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指挥、熟练的技术以及严密的组织。但由于现实训练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船舶火灾和消防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成为船舶消防训练研究的一个热点,虚拟现实技术为船舶火灾和消防的可视化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对船舶消防的模拟、训练、决策和评估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需求分析
目前船员的消防安全技能训练存在着诸多限制。一是消防安全技能训练内容过于庞大复杂,囊括了消防指挥、设备的使用、战术协同等一系列科目,需要多系统配合训练,涉及岗位广、人员多,实际训练中往往受到时间、经费等限制,很难保证训练到位;二是消防技能训练对场地要求较高,而船舶内空间有限,部分区域如机舱、小舱室等很难开展真实的火灾演练;三是船舶消防设备有着诸多限制要求,长期处于待发状态,日常情况下不容许人员随意操作;四是消防训练涉及到诸多危险因素,安全风险大,实际训练中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以上等诸多限制迫切的要求一种效果逼真、使用方便的模拟训练系统来代替实际训练。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消防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船舶消防训练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训练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灭火技能的训练,所有消防装备器材功能的熟悉,船舶不同地点火灾事故的应对处理和决策指挥等,具体包括:
(1)船员消防教育和逃生训练。系统以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介绍国际船舶安全规范条款。以3D技术对全船进行实景仿真,通过三维显示,人员可以实现全船漫游,对船舶安全设施设置结构、逃生路线等有更直观了解,提高船员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2)消防装备操作技能训练。受训人员通过操作虚拟的消防装备器材,熟悉实装原理、功能和操作程序,训练消防人员对装备的操作、保养和维修技能。
(3)应急灭火救援和适应能力训练。构建舱室、甲板、机舱等各类火灾事故场景,消防人员通过视觉听觉感受近乎真实的灾害环境,操作虚拟的消防装备,与虚拟场景互动,扮演消防员、探火员等任一角色,完成探火、隔离、灭火等技能训练。
(4)消防决策、指挥、协同能力训练。多人在线进行角色扮演配合完成船舶灾害处置的所有流程,主要锻炼组织者的现场指挥、消防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操作人员的配合意识。
三、船舶虚拟消防训练系统的总体设计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虚拟消防训练系统包括软、硬件两部分。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显示设备、普通微机等,软件则为借助3Dmax、Unity以及Photoshop等软件开发形成的一个可执行文件。系统采用基于分布式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可供多成员同时参与的局域网虚拟船舶灾害环境,多个参与成员可以相互合作并通过语音或文字形式进行实时沟通,如在火灾过程中协同指挥、交互操作、对话等。这样的系统是一个面向多成员的沉浸式系统,既能响应局部的个体成员动作,还能反映不同成员间的互动,并把总体环境实体和全部成员的互动效果表现出来,由主服务器承担维护和处理具有全局效应的数据,分机从主服务器获取全局数据,负责和独立成员的交互,生成局部视景。
(2)试验场景的构建。我们选用3Dmax和Unity技术开发虚拟试验。先用3Dmax构建3D试验场景,再用Unity进行数据处理。3Dmax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功能,提供了多边形建模、放样、表面建模工具,等方便有效的建模手段。Unity的模型输入简便而且接近完美,具有灵活、易操作的特点,设计程序更有效率、也更为有迹可寻。Unity不具有建模功能,用3Dmax制作三维模型或动画后以FBX格式保存文件,然后在Unity中导入所生成的FBX文件。
建成的虚拟漫游环境的图形渲染是“实时”的,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该漫游引擎提供给成员最大的控制权,成员可以任意设置视点对整个场景进行浏览,还可以在虚拟场景中随意前进、后退、旋转等。
(3)创建场景内角色的基本行为。系统中,参训者要通过指挥训练系统中的虚拟角色,来完成各项灭火、传递消息、关闭设备等行为来处置灾害,以此达到积累处置各种险情的经验和提高训练水平的目的。
本训练系统除了创建了角色的基本动作如原地等待、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转、向右转、跑步等,还设置了指挥、交流以及针对不同消防装备的不同操作动作,每个动作都用对应的快捷键,十分方便。
(4)火灾模型的设置。目前,火焰的仿真方法可分为3种:纹理技术方法、粒子系统方法和物理模型方法。采用纹理技术方法模拟火焰,速度快,占用计算机资源较少,但人工痕迹较明显,难以表现动态情景。粒子系统方法能表现一定的燃烧场景和燃烧细节,且实现简便,适用于对模拟效果要求不太高的情况。物理模型方法是从物理性质出发,对火焰的运动变化进行合理的计算,可逼真地模拟火焰燃烧的过程,但该方法计算过于复杂,其连续性求解超出了现有计算机的能力。
因此,本系统采用粒子系统实现火灾的模拟,对现实中火的物理特性进行适当简化,通过控制火粒子的大小、形状、数目来实现火势的模拟。
火灾发生时,参训者根据经验判断火灾的情况,会出现先派一名消防队员灭火,没有控制住火灾,会及时补救再派消防队员去救火的情况发生,因此,灭火人数、体力系数以及灭火时间是函数以兵力为变量的函数,而装备系数为设定值,每种消防装备的设定值不同。当火灾超过阈值时,系统直接宣布训练失败。
四、结束语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船舶消防领域具有承训量大、贴近实际、灵活便利、互动性强和费用低等优点,对于指导船员消防训练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消防训练将成为主导方向。
GIS通常被用来制作个性化的地图和报告,可以按照规模的大小来制作数字或纸质地图,或根据需求对地图进行合成与分割,GIS使这些功能都非常容易实现。
不同类型的用户从GIS中接收数字信息,并在他们自己的数据库或电子表格中使用,或干脆用幻灯片来演示。
当企业接受政府的工程建设项目后,被雇佣来承担如社区规划、铺设道路、建筑、保养等各种任务的时候,最新的GIS地图对企业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用来明确哪些任务是需要暂缓进行的,哪些任务是需要马上完成的,可以节省规划所花费的时间。
加拿大的米斯塔西尼社区(以下简称社区)就较早采用GIS来满足社区需要,而不像其他大多数社区,只是将GIS用于森林和自然资源管理,该社区使用GIS来辅助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社区规划。
GIS需要相当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与众多的地图资源来支持,还需要掌握GIS系统操作技能的专业人员。
而社区采用GIS系统具备两方面优势:信息资源充足――政府每隔五年以航空照片和数字地图文件的形式,向社区提供无偿信息;开展GIS正规培训,培养社区成员的兴趣和能力――该社区拥有数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员和超过10年的社区测绘资源。
社区住房计划包括家庭住房翻修,社区的住房业主使用从GIS地图得到的信息,来审查和做出选择。
GIS用于建筑规划
GIS首先被用于社区房屋规划方面,社区房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专门提供给他们的GIS文件,打印出满足自己需要的地图,这些地图能显示出确切面积、房屋结构、道路和其它相关的细节。
该社区的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可以协助社区房屋管理部门做出相关的规划,只需要轻松点击鼠标浏览,就可以看到指定的改造区域中每栋住宅需要修理项目的清单,以及所需材料和项目调度安排。
GIS地图还可以用来记录建筑物、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已定和在建计划,并记录下这些变化,以方便日后的资料查找和修正,如果没有记录的话,会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GIS使系统层次清晰
GIS通常是由许多层次组成,每种类型的对象放在自己所属的层,GIS允许用户关掉与用户任务无关的层,这使得用户能够对特定的模式和关系进行分析。
该社区的GIS中,住房与公共安全最为常用的层级包括:
所有建筑物层:这包括私人住宅、政府建筑物、学校和其他建筑物。通过使用GIS,所有建筑物的所有权得到确定、量化和地图展示。只要信息在数据库中,有关房屋面积、年限与建筑商都可以查询确认,包括完整的家庭信息和地址都会标注在地图上,可以轻松访问。
水利基础设施层:这包括饮用水、阀门和污水渠,GIS地图有益于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视察和维修,对于消防安全,GIS系统可以给出从消防栓到房屋和建筑物的距离,这将确保在火灾中消防水龙头是均匀分布的。
河川、湖泊、海岸线和岛屿层:这些信息对水利基础设施安装规划或扩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并确保排污口或渠道与饮用水区不会过于接近。
高程点和等高线层: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昂贵挖掘费用和提供合理角度设计,这对于规划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消防;应用探究
【分类号】TU998.1
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和火灾科学的高效融合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重现火灾场景,直观体现相关火灾信息内容,使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直接体验火灾的真实感受,提高其对火灾的认知能力,并加大防范意识。
1浅析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营造真实的环境氛围,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集成技术,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与测量技术、微电子技术、仿真技术为一体,在军事领域、航空领域、旅游领域以及建筑领域等不同领域内得到了全面应用。
1.1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际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际意义在于:营造相对自由化的计算机平台,使人们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展开自由的沟通交流。参与人员在这一虚拟世界中,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眼镜和传感手套等系列的传感辅助配置,展开相应的探索活动,将相关对象进行适当的移动,最大程度的实现三维现实化。参与人员利用这些传感设备,可以将自身的运动方式自然的传递向计算机,同时可以在虚拟三维世界中感知相关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
2虚拟现实技术特征分析
在消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备价格昂贵且损耗速度极快的专勤器材。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重现真实场景或构建虚构的场景,有效节约资源设备,使消防战士身临其境,通过火灾再现技术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推动了消防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发展。
2.1综合数据库技术
所有信息系统得以实现的根本在于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可以构建人机交互的消防模拟仿真体系,其知识库内容丰富全面,包括常规性|的消防资源数据库、环境信息库以及模拟训练的技术数据库等;在实际消防演练过程中,会实时提供多元化结构信息内容,进一步提高虚拟现实消防教学任务的高效性。
2.2三维建模工具
三维交互建模工具和3DS MAX等三维建模工具的功能特征相似,基于Windows平台对场景展开创建、浏览与编辑。其不同特征在于将形状控制、行为等参数应用在场景中;开发人员可以利用编程技术对这部分参数展开合理控制,可以利用相应参数信息文件来提高场景的逼真性。
2.3三维实时交互与视景管理软件
三维实时交互与视景管理软件为用户提供了较大便利性,在其开发应用程序时提供全面化的技术支持,又称作“三维引擎”。这一软件可以实现三维数据库的实时化显示,提供相对自由的平台,使用户可以针对不同参数的APL接口、图像、声音展开控制。
2.4分布式交互仿真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与仿真技术的高效融合,可以利用计算机中分布式交互仿真平台进一步实现,使得分布式虚拟仿真体系得以构建。其中,VP―Link的功能内容可以提供强大的程序员界面,结合专家专业的技术支持,构建完善的风险防御机制,避免资金出现不必要的耗费,提高开发质量与开发效率,在维护现有的仿真软件与新一代的仿真软件方面发挥着高效作用。
2.5开发模型驱动的应用程序
结合典型火灾场景制定科学的火灾预案,利用用户程序实现虚拟现实环境中景物的真实性,并结合三维数据库技术展开控制管理,通过三维引擎实现交互过程、用户界面、评价系统的设计工作。
3虚拟现实技术在消防领域内的应用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特征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消防领域内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要求相关消防单位重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培养高素质的消防专业人才。
3.1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救援预案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具体结合消防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构建完善的消防救援知识体系,实时模拟重现火灾现场。有利于加大对消防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消防过程中的指挥、决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直观展现消防救援预案的演练内容,并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具体结合某一建筑物结构特征,制定符合实际的数字化消防救援预案措施,消防人员可以实时在虚拟仿真环境因素下展开相关的演练工作。
这一演练模式的高效应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环境污染,稳定了社会正常秩序,在锻炼消防人员心理素质的同时,保证了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虚拟现实技术的可重复性特征较为明显,能够重复再现不同的火灾场景;这一过程不需要耗费资源,可以以三维数据库为基础,定期组织用户进行救人、灭火等工作,使消防人员可以全面掌握消防预案。
3.2加大对消防队伍的培训力度
现阶段,我国消防部队方面为锻炼消防人员的整体适应能力,开始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构建大型模拟训练基地以及体能、毒害品、烟热等训练室,对消防人员展开整体性的模拟训练。尽管在火灾模拟演练过程中,强调以实战需求为基础展开训练。但是,从消防人员的角度来讲,过于程序化的演练模式难以锻炼其强大的心理素质,使得火灾演练现场与真实火灾现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降低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消防领域内的高效性。
美国研制开发了相关安防训练系统,结合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出消防人员模拟演练的软件,使不同地区的用户可以随时进入到虚拟现实环境中,互相配合完成火灾中的救援、疏散工作,实现综合性的体能、技能训练,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性。
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结合不同作战要求,利用场景模拟技术,实时呈现三维动态场景。以三维数据库为基础,对火灾模拟现场中的参数加以调整,实现虚拟环境中听感、触感、视觉的真实性。严格遵循消防预案中的指挥流程,通过数字形式将作战任务及时反映到消防人员脑中,有序的完成火灾救援工作。
在训练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消防训练的高效融合,可以建立不同的训练强度,考虑到消防人员的真实能力与接受程度,设置不同的训练难度。此外,还可以展开部分传统消防训练中无法进行的毒害、危险性的消防训练活动,使消防人员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身体极限,不断提高应对不同火灾、突发状况的实战经验,培养自身的应变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为社会安全带来的危害。
3.3构建建筑消防安全评价体系
现阶段,消防单位针对建筑防火设计的审核、验收工作过于单一化,缺乏严谨性强的消防监管力度。过低的消防工作质量,容易造成火灾安全隐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消防监管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利用科学技术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直观的展现。加强建筑物内部消防通道位置的合理性,增强自动灭火系统的灭火能力,通过三维场景的实时展现,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在消防领域内应用的实效性。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真实模拟性,使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对火灾产生真实感受。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对群众普及火灾隐患、消防常识以及逃生方式,在示范讲解与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增强群众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全面了解消防知识,增强自身的火灾逃生能力。
4总结
总体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较为美好。虚拟现实技术在消防领域内的高效应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消防队伍中仿真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丰富消防模拟训练内容,积极辅助消防工作,提供正确决策。要求不断克服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难点,提高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的安全系数,构建全面的城市三维模拟体系,推动消防安全系统以及防范体系的变革进程,最大程度保证国家财产安全与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兴红.城市新型消防技术的发展研究[J].卷宗,2013,(3):93.
Abstract: First, the paper makes clear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well in major hazard cocationing. And then locationing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pace-time accessibility in major hazards.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选址方法;时空可达性分析
Key words: major hazards;location method;analysis of space-time accessibility
中图分类号:X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250-01
1做好重大危险源选址的意义
1.1 重大危险源规划选址的重要性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者毒气泄漏等事故,极易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元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是挂,造成9人死亡,15万人紧急疏散;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6.5万人紧急疏散,经济损失9262.7万元。
这些事故都与重大危险源的选址不当,距离居民聚居区、城市水源等的安全距离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重大危险源的选址更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选址,可以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重大危险源的重新规划选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也持续加快,一些相对偏僻的工业区渐渐逼近居民聚居区,甚至一些一、二级加油、加气站被包围在城市建成区内,造成城市现有重大危险源已不能满足城市安全布局的要求。《城市消防规划规范》中规定: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不得建设一级加油站、一级天然气加气站、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不得设置流动的加油站、加气站。因此,许多重大危险源需要重新规划选址。
1.3 重大危险源的规划选址标准目前,重大危险源的规划选址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城市消防规划规范》第4章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中,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场所和设施布局,做了一些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的设置位置、安全距离等也做了相关规定。我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规划方法及程序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重大危险源的选址,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可以说,做好了重大危险源的选址,对于提高整个城市的公共安全布局,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
2基于时空可达性分析的重大危险源选址
目前,国内外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多以“分区制”为基本思想,采用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安全距离法、基于后果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时空可达性分析在重大危险源选址方面的应用。
2.1 基于时空可达性的方法时空可达性是在地理学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分析转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最早起源于古典区位论,旨在对空间上某一要素实体(点、线或区域)的位置优劣程度进行度量。该方法通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度量,进而评估由于空间结构形态所导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潜在运动密度分布,将对网络规划、设施选址等起到辅助决策等作用。时空可达性通常采取可达性分析与GIS技术相集成,可以较直观且精确的反应分析结果。可达性的度量方法有很多,由于网络特性、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尺度等的纷繁复杂,可达性度量方法表现出多样性。目前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方法主要包括:距离法、累积机会法、等值线法、重力模型法、概率法、频率法、平衡系数法、时空法、效用法、基于矩阵的拓扑法、基于空间句法的拓扑法等等。
2.2 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及论证利用可达性的不同度量方法对重大危险源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度量,通过时空可达性与GIS技术相集成来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选址。对选址分析结果和现有重大危险源布局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合理、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规划。
考虑多种可达性需求的重大危险源选址分析方法。一方面可以对新建重大危险源提供选址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现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供优化方案建议,从而对重大危险源经济、合理的安全规划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方案。
①选取选址的影响因素。时空可达性度量方法使用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跨越空间距离所需的时问)、经济距离(跨越空间距离所支付的费用)作为基本因子来度量可达性。对重大危险源的选址,可选取如下影响因素:物流输入、物流输出、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重要防护目标(安全距离)。②利用时空可达性方法分析选址。考虑物流输入、物流输出、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设备设施4项影响因素的可达性,重要防护目标(安全距离)的不可达性,利用时空可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物流输入、物流输出因为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属于经济距离,可采取效用法进行度量;应急救援力量有出警时间和辖区面积的要求,可采用时间距离法和重力模型法进行度量;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涉及到“服务区”,可采用等值线法进行度量;重要防护目标,包括住宅小区、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可采用空间距离法进行度量。③时空可达性与GIS技术的集成。利用时空棱镜对影响因素进行度量,并利用相关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得到相应的GIS图层,包括:交通图层、应急救援力量图层、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图层、重要防护目标图层。根据各图层的具体要求,基于时空可达性进行评价分析,由GIS技术将其可视化。
3结论
时空可达性是地理学、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但是很少用来研究安全规划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时空可达性分析来研究重大危险源选址的可行性,是更加灵活地、深入地运用可达性原理研究、分析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洁,陆锋,程昌秀.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100-110.
[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技术、方法与程序研究》研究报告[R].2004.
[3]吴宗之.城市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方法与内容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
[4]何胜辉,柳俊,李晓林,等.浅谈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安全控制[J].软件导刊,2005(17):35-37.
关键词: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我国智能建筑家居电气设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它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各国科技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技术是通过多种现代高新技术、综合交叉、集成创造后形成的。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技术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和新的技术增长点。因此,研究智能家居电气设计技术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多种高新技术,面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本文从自动控制、空调自动化系统、供配电照明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方面阐述了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的电气设计技术。
1 智能家居实现的功能和服务
始终在线的网络服务,与互联网随时相连,为在家办公提供了方便条件。智能安防可以实时监控非法闯入、火灾、煤气泄露、紧急呼救的发生。一旦出现警情,系统会自动向中心发出报警信息,同时启动相关电器进入应急联动状态,从而实现主动防范。家电的智能控制和远程控制,如对灯光照明进行场景设置和远程控制、电器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定义标准也将越来越高,控制也会越来越简单,这种趋势是不可逆和不可阻的。便随着这种趋势,集成化智能控制终端的出现是必然的。
从技术上讲,智能家居所要实现的主要的功能有:对白色家用电器和其他设备的控制、调节和监测,比如微波炉、洗衣机、灯光、电动窗帘、防盗报警器、自动门烟雾探测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温度和湿度控制器、风量调节器、各种手动的开关和遥控器等。沟通黑色家电和其他视频设备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通道,其中包括:台式/手持计算机、电视、录/摄像机、VCD/DVD和数码照相机等;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它们的控制和监测。通过对外的接口,实现远程控制和信息交换,如:电话线、有线电视电缆、市电电源线、双绞线和无线通讯方式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智能家居的定义上的必备功能,新一代的智能家居应该具备更加智能化的功能,比如:环境学习功能,或是控制方式不仅仅再限制于手,可以通过声、光、电等这些外界因素的改变而作为整个智能家居的控制信号等。这些功能也许是新定义的,也许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升级的。总之,在以后的生活中智能家居肯定会越来贴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
2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环境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控,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节约能源、又舒适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同时大大的提高大厦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将计算机网络及接口技术应用于楼宇自控系统。它通过系统的中央监控管理中心的集中管理和各现场控制器的分散控制实现对建筑物内水、暖、电、消防、保安等各类设备综合监控与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中央监控管理中心上的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对所有设备进行操作、管理、警报等,同时通过网络实时地获取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报告和运行参数,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接口技术将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不同楼层的直接数字控制器连接起来,通过联网实现各个子系统与中央监控管理级计算机之间及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信息通信,达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功能模式,即集散控制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通常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及保安监控系统等子系统。
3 空调自动化系统
空调系统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的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能产生重要影响是空调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对智能建筑运行节电节能的突出作用。这种作用是对“智能”系统进行投资的重要回报。
智能建筑通常具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并为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环境。因此,用大面积空调建立一个可控制的人工环境则成为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楼宇自动化系统意味着整个建筑物的空调设备控制管理的计算机化;于是,建筑物内空调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就成了构成智能建筑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供配电照明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一般从市电高压10kV取得电源,称为供电;然后将电能分配至各个用电负荷称为配电。采用各种元件(如开关、导线等)及设备(如配电箱、变配电装置、UPS电源等)将电源与负荷联结起来,即组成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系统。
近年来,智能建筑在国内外不断兴建,智能化设备(如CA设备、OA设备、BA设备)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给供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设计时,必须考虑为智能化设备提供可靠的供电电源。尤其智能化设备的核心部分为计算机,因此,必须保证连续不间断供电,所以智能建筑供电设计在考虑备用电源,必要时配置自备发电机组。
供电的质量是保证智能化设备稳定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供电电源电压的波动,波形畸变,多次谐波均对智能化设备产生干扰,导致数据丢失,控制过程中断或控制误动作等,都对供电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必须保证为智能化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为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的一部分,系统设计首先应当符合建筑电气设计的一般要求。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又是一种消防安全设备,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
6 智能大厦中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智能大厦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智能大厦弱电系统由BAS、OAS及CNS三大系统组成。这就要求采用计算机监视与管理,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网络,OAS用于大厦内种类信息共享和处理的办公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CNS用于实施大厦内通信方式和网络管理的通信与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
7 通信系统
智能建筑中通信系统在智能化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楼宇内部人员和设备的有效信息交流需要依靠楼宇内部的通信系统来实现。同样,为了实现楼宇内部与外界人员、设备的有效信息交流,需要楼宇的对外通信接口来完成。因此,为了实现楼宇内、外部信息高速、高效、准确的传输就需要我们对通信系统有较全面的认识。智能楼宇内部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总体要求
以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领导、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以《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为统领,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着力推进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打非治违和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推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实现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重点
(一)持续深入开展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排查整改各类隐患,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有力防范化解重全风险。推动交通系统将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每季度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见诸行动。
(二)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要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方案,要结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措施要求,有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平安交通”安全体系试点、风险管理、安全诚信、企业标准化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聚集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完成今年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宣传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按照省、市有关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三)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依法依规理清监管职责,形成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层级分明、互促互补的合力。坚持责任导向,把属地的党政领导责任、行业和业务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职工的岗位责任,依法落实到基层、每个职位、每个企业、每个岗位。建立领导责任清单、监管责任清单、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和岗位责任清单,并向社会相关部门公布,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严格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强化隐患整改的督查、违法违规操作的查处。
(四)狠抓安全隐患整治。一是依托“网格化”,三级网格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筛选确定本级重点监管对象,实行跟踪监管。对安全条件不达标的企业,按照搬迁、取缔、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整改等4类隐患建立台账,逐个类别、逐个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严格隐患排查、整改、验收、复查、直至销号所有环节的闭环管理。加大行业专项整治力度,落实预防措施,提高遏制力,带动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向好。二是按照安全分级化、排查项目清单化、隐患查治常态化、制度规范标准化、现场管理可视化的要求,所有企业要建立隐患自查自报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坚持“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所有企业要建立生产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完善风险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加强风险预防管理。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计划和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确定每季度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并通过暗查暗访、问题曝光、专家会诊、警示教育等形式,排查隐患,督促企业落实“日检查、周调度、月总结、季报告”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查处隐患问题。四是防止从源头上产生隐患。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环节的安全把关,严格做好安全生产“三同时”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强化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围绕“两会”,“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安全稳定以及汛期前应急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准备工作情况,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重点是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开展;复工复产和春耕秋收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以及应急装备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交通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五个一”工程建设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以及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六)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结合“两客一危”实施方案,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安全管理规定。继续开展“安全带-生命带”工程,落实营运客车安全告知制度,深化车辆安全整治成果,加强异地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的力度。做好道路水路运输、公路除雪防滑、公路施工等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加强道路旅客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主体责任、公路保通保畅以及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实。
(七)强化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在公路工程项目上全面推行“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桥梁、道路施工安全的现场管理,强化施工一线安全生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和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经检查发现有一项不符合考核细则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并严格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八)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属地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考核。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事故死亡率纳入考核内容。实行巡查、约谈、述职评议,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考核结果向全系统通报,严格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和企业“黑名单”制度,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
(九)提升基础保障水平。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性建设。强化预防治本,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安全监管部门的体制机制,提高专业人员的占比、装备和经费上予以保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交通系统安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凝聚力、战斗力,以优良的作风、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