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99-01

1 分析水稻高产在栽培技术方面的要点

1.1 水稻品种的选取

水稻在品种质量上直接影响水稻的后期生长,其对环境的适应也有一定要求,故栽培的环境特征与其密切相关。水稻自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在后期生长中具有抗病虫害的强弱能力和总产量,以及在食用中的口感等。在选取水稻品种时,定要确保其品质特性、生长环境以及可栽培的良好性。在选取品种的后续工作中,应该对某品种水稻做相应处理,,也是可以影响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在实际操作之中,尤其是在选取品种过程之中,要根据种植区去选最适宜的高产品种,要求技术员反复做实验获取,而后综合所有因素去权衡与考量所有指标。此外,也应依照水稻在成熟后期收获的最佳时间去选取早熟、晚熟品种。

1.2 提升播种、育秧的综合水平

针对水稻播种而雅琴主要是移栽培育后的秧苗,而后将其放至稻田中生长,在该过程中人工或机械插秧都应注意植株的间距,尽量呈现均匀分布的状态,适宜的深度便于秧苗快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由于播种和育秧的综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水稻在成熟期的产量,因而在落实播种和育秧工作时他应该实现做好生产规划,科学、合理的进行播种与育秧,尽量避开夏季的高温天气。另外,在育秧前应充分掌握水稻品种具有的特征、生长周期等实况,结合种植区天气预算播种、育秧的最佳时期。当前普遍使用旱育秧的技术,对各环节操作有较高要求,足以达到提升播种和育秧总水平的目的。

1.3 合理化施肥

由于高产水稻都是杂交而来,故其具有相对发达的水稻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也较强,可在恰当时间增施氮磷钾等化肥。同时,应保证所施之肥为有机化肥,已达到合理化施肥的目的。在水稻田地间应该尽量清楚所有杂草,且并钾肥的施用在2千克每平方米左右,待肥料搅拌均匀以后撒至稻田种植区,运用浅水进行灌溉而后等待落实插秧工作。在施肥前应吧肥料分类,确保稻田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均衡性。另外,追肥次数应该保证在四次左右。在插秧一周后方可施用分桑肥,一个月后施穗粒肥,确保追肥时间不能与除草等作业同时展开,真正做到合理化施肥。

1.4 对秧苗作质量分析

秧苗要想成功移植尽量选取其他生长时期,例如:五叶期早稻非常适宜移栽,但对于中晚稻而言,最好在25或26天秧龄时移栽,在该生长时期的秧苗具有相对发达的根系,且干重也达到要求的标准值,同时保证生长叶不能超过五片。其秧苗在生长中的规律应详细掌握,在高温天气有较快生长速度。若秧苗根部在移栽过程中带土,则可浅插一些,相反则可深插一些,深度应在2厘米左右,该移栽深度能确保秧苗在后期生长中发育出较大的稻穗。因此,有必要在栽培技术中分析秧苗质量。

2 探讨水稻病虫害的相关防治工作

2.1 防治常见病虫害

水稻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例如:

2.1.1叶稻瘟。典型症状是出现病斑,应该选用浓度是30%洁苗的乳油15毫升,加入45千克水进行稀释在以喷雾形式实现防治工作,为了达到更加效果可适当增加药物浓度,但要注意用量否则会致使植株死伤。

2.1.2穗稻瘟。针对该病理要注意防治的时机,在其破口期用浓度是75%具有可湿性三环唑粉末药物30克,以及浓度是40%乳油30克同时使用,再用45千克水稀释展开喷雾式防治,保证内周用一次且持续三次效果更佳。

2.1.3稻飞虱。该病虫还主要是不断吸收植株内部汁液,而后令植株渐渐发黄,最终令其水稻产量严重下降。针对该病虫害防治而言,最好使用浓度是25%具有可湿性优乐粉末药剂30克,用45千克水稀释,同样用喷雾形式去落实防治病虫害的操作。

经过以上探讨最好实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便于及时发现病情采取防治措施,以确保培育出高质量、高产量的水稻。

2.2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注意事项

由于水稻在生长期间产生的病虫害有许多种类,并所影响的范围较大,同时产生较大的农作物灾害,直接影响水稻在国内的生产总值,也阻碍了农业十点持续、稳定的生产与发展,为此在落实防治工作中应注意:选取抗病性、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以便在基因上实现预防指标。在生长期内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虫害,以免感染更多的水稻植株。通过增加水肥等管理,为水稻的秧苗提供优质生长空间及环境。此外,还可利用其病虫害的天敌去治理,既环保又能达到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工作中不仅要注意防治的时机,还要注意防治工作落实的环保性。

3 结束语

经过分析水稻高产在栽培技术方面的要点,主要是品种的选取、播种及其育秧综合水平的提升、合理化施肥以及分析该秧苗的质量等,全面控制水稻的产量。而后针对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展开探讨,旨意提升水稻在生长、生产中的质量。令水稻在栽培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较为科学的管理,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水稻。在维护农作物种植者的切实利益同时,实现了较高经济利益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玉霞,唐贞澜,段德芳.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3,6(30):551―552.

[2]陈昭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科技生产技术速递,2015,8(8):103―104.

第2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重庆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2年,本市水稻种植面积达X万hm2,年产量为X吨。重庆地区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有明显的层次性。由于生产技术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本地区水稻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如何提高重庆地区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从水稻栽培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栽培。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挑选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同时,成熟期好,较强的抗性,适合在重庆地区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确保纯度与净度均≥98%,芽率 ≥85%,含水量≤13.5%。

1.2 种子处理

1.2.1 晒种 先选在晴天晒种1-2d,翻动3-4次/d。

1.2.2 选种 首先筛选,除去杂质及草籽,确保种子净度;然后利用比例为1:13的盐水进行选种,筛除不饱满的种子。为保证盐水密度,可利用鲜鸡蛋来测定,标准为鸡蛋倾斜于水面,大约露出5分硬币大小面积。其中,每选一次必须调整盐水比例,才能保证选种的质量,将选出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几遍。

1.2.3 浸种消毒 利用25%咪鲜胺浸种,大约3000-4000倍液,根据1:1.25的比例将种子浸入药液中,即25斤药液,种子20斤,保证每天翻动一次,水温维持在11-12℃左右,持续5-7d。当手捻种子无硬心时,表明浸种完成。

1.2.4 催芽 把浸泡后的种子放置于30-32℃环境下进行高温破胸,等到约有80%的种子破胸后,把温度调至25℃左右,使其长芽,并常翻动,等到芽长约1mm时,将温度调至15-20℃晾芽。

2 播种

适时播种属于培育壮秧的关键环节。应结合重庆地区的气候条件、天气情况及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来确定,通常当地温高于6℃时便可播种。

3 旱床育秧

旱床育秧苗比较粗壮,根系发达,分蘖早,移栽后返青快。对于早稻旱床育秧应选在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的地方,并于当年冬季翻耕晒坯。播种之前应先耕平作畦,畦宽约1.2m,沟宽约0.2m,在畦面施粪水30担,用25kg磷肥作基肥。将畦面整平、做细、压实,并浇透水,然后均匀播种,最后,盖上细土,再盖膜。

秧苗期肥水管理:(1)在一叶一心期,应施断奶肥,以尿素为主,4-5kg/亩;(2)在三叶期施接力肥,以尿素或复合肥为主,10kg/亩;(3)在移栽前的5-7日内,应施送嫁肥,以尿素为主,4-5kg/亩;(4)水分管理:根据畦面表土是否显白或心叶卷,浇跑马水。

4 合理密植

通常杂交稻常用单、双苗插植,而常规稻采用2-3苗插植的方法;插植的标准有下列3种:20cm×20cm,20cm×16.7cm,16.7cm×16.7cm等。

5 田间管理

5.1 科学除草

当插秧5-7日后,进行首次施肥,选用60%丁草胺,用量为1500g/hm2,将其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肥,然后,保水约4-5日。

5.2 合理施肥

根据“前攻中稳后补”的原则施肥。(1)基肥:整地前主要施农家肥,用量7500kg/hm2,过磷酸钙,用量375kg/hm2;(2)第一次追肥:当插秧后5-7日进行,以复合肥与尿素为主,用量分别为75kg/hmn2,150kg/hm2;(3)第二次追肥:以复合肥75kg/h+尿素112.5kg/h。通常在插秧35-40天后还应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4)穗粒肥:当水稻抽穗杨花时,视水稻长势而定,追施尿素,用量60-75kg/hm2。

5.3 科学灌溉

当水稻出穗扬花时,田间依然应有一定水层,起到调节水温、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也有助于开花授粉。在灌浆期内,按照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原则,即当灌水一次后,等到自然落干1-2日,然后进行灌水。在蜡熟期内,按照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原则,即灌水一次后,等到自然落干3-4日,然后进行灌水。等到后期,收割之前约7-10日将水排干。

5.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重视病虫害田间管理及测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5.4.1 稻曲病出穗前7-10日 应喷施6%多菌铜,用量2.0-2.5kg/亩;选用25%络氨铜粉剂,用量为350-400g/亩,加水250-300倍喷雾;再用50%DT粉剂,用量50-100g/亩,加水50kg,对水稻叶面喷雾。

5.4.2 纹枯病当病株超过15%时 分别于分蘖末期与抽穗期喷施一次药,选用5%井岗霉素,用量100g/亩,加水50kg喷雾;在出穗前7-10日时,选用稻丰灵防治稻曲病与二化螟等病虫害,用量200g/亩,加水50-60kg,喷雾。

5.4.3 主要害虫对于二化螟、粘虫、稻蝗等 应选用25%杀虫霜水剂,用量为200-250g/亩,或选用速灭杀丁,用量15-20g/亩,加水50kg喷雾。对于稻飞虱,选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用量50-60kg/亩;此外,还可选用扑虱粉防治。

第3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摘 要:目的:通过对试验地进行病虫害防护措施,观察使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效果,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方法:在试验区采取农药减量增产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护工作,做好防护病虫害的相关记录,将试验地分为示范区以及对照区,一种采取农药减量增产方法,对照区则采用常规防护方法,分别观测防护效果并记录。结果:示范区的水稻产量更高,而对照区的水稻产量偏低。结论: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有效防护病虫害的侵袭,提升农作物的生产量,这种农业生产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水稻病虫害;应用效果;防治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人们依赖度极高的食物来源,我国的农民在进行水稻种植时,不断根据水稻的具体情况,改变原来的种植方式,我国的水稻年产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水稻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了影响,主要是来自于病虫害的不良影响,为了保证水稻的年产量,提早实现“绿色植物保护”的理念,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对病虫害的防护工作不断进行研究,使用单一的防护病虫害的药品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防护需求,观念先进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水稻的种植过程进行调研的时候,提出一种新型的农药组合方式,通过对施药的时间进行调整来加强病虫害的防护效果,这种防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从而使农作物上的残留量更少,有效使农作物增收,本文以具体的实验案例为依据,对这种农业技术进行分析,现有实验过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实验选取的材料是较为标准的试验地,这两片试验地相隔的距离比较近,可以使采集数据的工作更为容易,土壤营养程度高,较为肥沃,交通便利,灌溉水源充足,两片试验地均没有布置杀虫灯等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设备。

1.2 方法

示范区于8月1-2日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8月15日在稻纵卷叶螟1龄高峰期内使用5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用于防治第3代与第4代稻纵卷叶螟,每次用药量160g/hm2,并采取对水喷雾的方式。由于第4代稻纵卷叶螟基数比较低,所以需适当减少用药,在9月10日使用30%苯醚甲环唑・苯环唑160g/hm2对水喷雾。对照区所采取的药剂用品以及药物施用的时间由农户自行决定,并分为5次进行给药。第1次给药时间为8月5日,用三唑磷1.8L/hm2防治二化螟;第2次给药时间为8月15日,用丙溴磷1.8L/hm2防治第4代稻纵卷叶螟;第3次给药时间为8月25日,用井冈霉素剂3.8L/hm2防治纹枯病;第4次给药时间为9月15日,用三唑磷1.8L/hm2与30%噻嗪酮700g/hm2综合防治晚稻穗期病虫害。

2 结果

2.1 仿效

在使用减量农药增加产量这种技术之后,农业生产者对示范区以及对照区分别进行了观测以及记录,并做出了合理的调查,现有如下研究结果:在示范区中,出现二化螟枯梢的概率是4.3%,平均概率是1.4%,而对照区的二化螟枯梢的现象比较严重,概率达到12.7%,平均概率为4.5%;对示范区中存在的稻飞虱虫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总量在每丛300头到500头之间,在对对照区中的稻飞虱虫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时,发现总量在每丛1300头到1500头之间。

在对稻纵卷叶螟叶的概率进行研究时,发现示范区的概率为5%,平均概率为3.4%,对照区的概率为28%,平均概率为7%。

在水稻出现纹枯病的概率进行分析时,示范区的发病率在10%以内,平均发病的概率为2.3%,而对照组的发病概率偏高,在16%作用,平均发病概率为3.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示范区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要由于对照区。

2.2 水稻产量

在10月时,农业生产者对水稻的产量进行了详细地记录,随机从示范区以及对照区选择几部分实验地,对其产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后发现示范区的产量相对比较高,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区的产量高出12%,因此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使用减少农药提高产量的技术可以使水稻的产量有效提升。

3 讨论

农业生产者的普遍特点是文化水平偏低,在治理病虫害时,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治理经验进行治理,没有成体系的治理知识系统,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而且一些农药贩卖商为了从农业生产者身上赚取更多的利益,而去诱导农业生产者选取更多种类的农药,但是使用更多的农药并不会对农产品起到保护与增产的作用,反而会破坏农产品所在区域的土壤,是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因此农业生产者只有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才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预期相符。农业科研人员应当对这种技术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才能保证这种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农业领域服务。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一般都是凭借耕地经验,缺乏科学使用方法的指导,简单的认为只要农药用量多,便可以起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忽视了农药中所含有毒物化学质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在喷洒农药时不会刻意控制农药用量。并且,农药类型比较单一,病虫害对农药抗性会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农药失效,无法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使用农药过程中,除了抑制病虫害之外,还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会有很多残余农药无法被病虫害和农作物吸收,会逐渐渗透到土壤中,农药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对土壤结构中的养分造成破坏,在造成土壤污染的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且,渗透到土壤中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引用水源,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最佳时间防治病虫害,尽可能的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田间农药的残留量,提高水稻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该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药剂选取、施药时机以及施药方法等。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不仅高效、低毒,并且药效持久性长,水稻杀虫范围比较广,能够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稻飞虱有着良好的防治作用,能够在水稻分蘖初期对稻飞虱进行有效防治。只要保证药物施用得当,时机把握得当,不仅可以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并且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三唑磷、丙溴磷、井冈霉素、噻嗪酮同样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药物,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几率,保证水稻病虫区的产量。因此,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上,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与分析,不论是哪一种病虫,只要达到防治的指标,就需要进行防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降低田间农药的残留量,才能真正提高水稻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卢仲良,孔学梅,袁文龙,陈赣海,邹新华,邹信才.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

[2]邹前锋,杨晓晖,彭杨,成连香,吴述云,胡柏森.浅谈如何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18).

第4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1、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3、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防治措施。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防治措施。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3、稻杆蝇

(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防治措施。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4、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防治措施。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5、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地区。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防治措施。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1)危害症状。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第5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 现状与对策 罗山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3-01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罗山县的水稻业蓬勃发展,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30万余亩的规模。但是,水稻虫害的频繁发生对当地的水稻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加强对罗山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罗山县林业局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招募了一批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经验和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为全县的水稻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知识专业的讲解以及对当地水稻病虫害情况的实施监督和反馈,大力开展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截至目前,该局发放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资料2万余份,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8期,防治面积约2.5万余亩,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和好评。

二、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气候不利

河南省罗山县处在河南省的东南方,大别山北部,地处淮河南岸,全县总面积达到2065平方公里,有十九个乡两百九十七个村子。耕地面积广阔,多达220万亩。整个县城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每年4~7月常有锋面和副高控制或过境,年降水量丰富,土壤很肥沃,是一个种植业大县,雨天比较多,每月常在15度以上,有利于南方虫源的迁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5-6月平均气温偏高,雨日较多,日照不足、阴雨低温,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较早,对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多种病虫的发生有利。

2.抗病虫能力差病虫源基数大

我国近年来种植的水稻大部分都是优质米品种,产量高,但是抗病虫能力非常弱。水稻病虫害经常发生,虫源的数量多,暖冬时期,病菌和虫源更易存活。罗山县近年来油菜、蔬菜种植面积大,全县虫源田、桥梁田充足,加之稻草还田,小麦、油菜等免耕栽培,造成螟虫越冬基数成倍上升。

3.主栽品种抗性较差

近年来,罗山县杂交水稻普及率达95%以上。从乡镇调查数据来看,感病品种面积比达50.5%。特别是对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无抗性,有利于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种群增长,繁殖倍数高。

4.稻瘟病发生危害呈周期性变化

根据对1980-2005年历史资料的分析,稻瘟病是罗山县水稻病虫害中灾变系数最大的一种病虫灾害。稻瘟病常年发生面积变异系数为82.3%。自杂交稻推广以来,罗山稻瘟病总共出现了4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983-1985年、1991-1992年、1999-2000年及2004-2005年。近年来虽然推广水稻品种较多,但抗性普遍较差,加之预防不力,稻瘟病呈大流行态势,进入又一轮重发周期。2004年、2005年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5万hm2和1.6万hm2,虽经大力防治,实际损失仍达4000t以上。稻瘟病病穗率平均为52.5%,最高100%,病情指数平均为41.37,最高为95.50,损失率平均为39.88%,最高为95.0%。平坝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病情,历年来罕见。

5.纹枯病危害损失严重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病害,罗山水稻纹枯病重发频率高,危害较重。1980-1990年间,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1.2万hm2左右,损失1500t以下,1990-2000年,发病明显加重,发生面积达1.4万hm2以上,损失2000t。由于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田间种植密度增加,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发生。2001-2005年,罗山县纹枯病进一步加重,近年来发病面积达1.5万hm2以上,损失3000t以上。2004年7月,在官庄镇甚至出现纹枯病病株率达100%,产量损失70%以上的田块。

三、防治对策

1.积极引进和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抗(耐)虫品种强化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种植抗(耐)虫品种能有效地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药对稻谷和环境的污染。病虫测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农业植保部门要及时病虫的发生预报,制定防治预案和防治对策,争取病虫防治主动权,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性、暴发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灾害。

2.加速推广低毒高效广谱低残留农药新品种

罗山县农业劳动者素质低下,对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应用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农药使用技术落后,仍然使用低工效的工农-16型手动大容量喷雾为主要工具。这样一来既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浪费,又增加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更新落后药械,提高药剂的有效利用率,是解决的主要办法之一。今后要大力推广泰山型机动喷雾器、PB-16型超低容量喷雾器及卫士牌喷雾器,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近年来筛选推广的新型高效新农药如“吡虫啉”、“锐劲特”、“啶虫脒”、“乐斯本”等,从杀虫活性、持效性均优于目前大面积使用的“扑虱灵”、“杀虫单”、“三唑磷”等,是防治水稻害虫理想的杀虫剂。

3.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打好“三大战役”

一是搞好秧苗期的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减少后期压力。二是重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挑治叶瘟。三是打好保穗战役,重点防治穗颈瘟、二代螟虫和稻秆潜蝇等病虫危害。

四、结束语

水稻业是罗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本文详细分析了罗山县产生病虫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切实把防治方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的发展对当地水稻种植的危害,提高当地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而万万不可只是空喊口号,仅仅把病虫害防治工作停留在表面,只有脚踏实地的做,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71-173.

第6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种植 病虫草害 防治

1.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1.1 苗期

在水稻苗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恶苗病、立枯病、潜叶蝇与干尖线虫病等等。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第一,恶苗病的防治

对于恶苗病,关键是要进行种子的消毒处理,提前做好药剂浸种,提升种子的抗病性。

第二,立枯病

酸化床土可以有效的抑制立枯病的病毒,目前普遍应用壮秧剂育苗辅助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洒1000倍液敌克松等药液进行预防。关键要采取旱育稀植培育壮秧技术。

第三,干尖线虫

首先要加强对带病种子的控制,减少其传播感染,同时还要进行药剂浸种,提高种子的抗病性,也可以采取温汤浸种,就是先将种子放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然后转到45 -47℃水中浸5分钟,马上转到52-54℃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在凉水中冷却。

第四,条纹枯叶病

该病毒是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的,要想控制这一病害,也要进行药剂浸种与拌种,可以使用5%丁烯氟虫腈50ml拌种25千克,晾干后可直接播种。

第五,潜叶蝇的防治技巧

这一虫害多发生于苗期和插秧返青期,主要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一般在插秧前,可以给秧田打药。也可以在播种后一周再进行打药。如果田块已经受害则可以采取排水晾田的处理方法。

1.2 营养生长期

在水稻的这一生长阶段,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条纹枯叶病、稻瘟病与纹枯病。

第一,二化螟的防治

二化螟的防治仍然需要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选用合适的杀虫药剂进行防治,一般使用 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撒滴剂喷雾和直接甩施。还可选用20%三唑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或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喷雾。

第二,稻瘟病的防治

在营养生长期的稻瘟病主要就是叶瘟,这是近年来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病害,针对这一病害,关键是要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然后合理的稀植,合理施肥。如果已经发生病害,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控制,在发病初期做好控制工作。

第三,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这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部位较为隐蔽,农民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针对这一病害主要是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在整地的时候将漂浮在水面的菌核打捞出,将其送到田外深埋。然后是进行合理的施肥,避免过早封行。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药物防治的方法。

1.3 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

在这一阶段,稻飞虱、穗颈瘟、稻曲病、白叶枯病等是最为典型的病虫害。

第一,稻飞虱对水稻产量的危害较为严重,这一虫害必须要在幼虫使其进行打药防治,可选用速效性如35%毒敌、48%毒死蜱、5%丁烯氟虫腈、80%敌敌畏、20%异丙威、25%速灭威等,持效性如10%吡虫啉、25%噻嗪酮、5%噻虫嗪、25%吡蚜酮等,以上药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药剂混配使用,但任何药剂都不能长期使用,必须要及时更换,避免作物产生抗药性。

第二,穗颈瘟,该病害的威胁十分严重,如果发病将导致绝产,针对这一病害必须要提前进行防治,在抽穗期与齐穗期各打一遍药。

第三,稻曲病,该病害多发生在紧穗型品种,除了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也要加强水稻生育后期的氮肥量的控制,最后是要做好药剂的防治,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控制。

第五,白叶枯病

该病害是细菌性的病害,多发生在水稻的孕穗后期,通过种子与稻草进行传播。这一病害需要加强检疫,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也要在苗期进行喷药处理,提升种子与作物的抗病性。

2.水稻草害的防治措施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病虫害外,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还有草害,尤其是近几年,草害的威胁逐渐加大,必须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1 水稻育秧田化学除草

首先,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进行封闭除草,可以选用丁草胺混扑草净封闭除草每平方米苗床用丁草胺0.2毫升混扑草净0.1克,均匀喷在苗床复土上,也可拌毒土,每床拌毒土2-3公斤,均匀撒在复土上。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尤其是稗草封闭不理想时,使用10%“千金”40-60ml进行茎叶处理,能达到良好效果。

其次在苗期要对茎叶进行处理,一叶一心期用敌稗进行茎叶处理,每亩用20%敌稗乳油1-1.1升,均匀喷雾,喷药后立即盖膜,增强药效。

2.2 三棱草的防治措施

三棱草是水稻稻田比较顽固的杂草之一,对于这一病害关键是要做好前期的封闭处理和后期的茎叶喷雾工作,在正常施药的前一天需要将田间的水排干,施药后的第二天正常进行灌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水稻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病虫草害,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就必须要在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控制,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朋来. 安庆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2)

第7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一、培育壮秧

1、壮秧标准:根旺而白,基部粗扁,苗健叶绿不披垂,秧龄、叶龄适当,均匀整齐。

2、种子处理及催芽:

(1)晒种晴暖天气晒种两天,增加种皮的透性,提高吸水力。

(2)选种精选种子,去除杂质、病虫粒、秕粒。

(3)消毒用1%的生石灰水澄清液浸种两天,或用水稻浸种剂、壮秧剂等浸种,既可消毒杀菌又可培育壮秧。

二、栽插技术

1、适时早栽,提倡中小苗移栽,延长本田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

2、保证栽秧质量:一是扯好秧,二是栽好秧。扯秧要轻,紧靠泥扯秧,剔除弱苗、病苗。栽秧时要求做到“浅、匀、直、稳”。

三、田间管理

追肥以前期为主,攻头,保尾,稳中间。

1、返青分蘖期的管理秧苗返青后及时施用分蘖(发蔸)肥,亩施尿素8~10公斤,氯化钾6~8公斤;水分管理上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及时中耕除草,可采用化学除草技术。

2、拔节期看苗施肥如前期追肥不足,长势差的,可亩施尿素3~5公斤;水分管理上寸水孕穗。

3、抽穗结实期以叶面肥为主对前期施肥不足,脱肥发黄的田块,可于抽穗前用1%的尿素作叶面喷施,对贪青徒长的田块,可叶面喷施1%~2%的过磷酸钙或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水分管理上湿润灌溉、干湿壮籽。

四、病虫害防治

1、稻瘟病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经常低温多雨易引起叶瘟,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长期深灌、冷浸田、偏施氮肥等都容易引发稻瘟病。在水稻播种前按1克强氯精兑1斤水,浸1斤种子的比例,浸种12个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播种,可预防苗稻瘟和水稻恶苗病。在水稻移栽前3~5天,用20%三环唑司湿性粉剂50克(1两),兑60斤水的比例喷施。或者在水稻移栽当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克(1两),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70~75斤,浸秧10秒钟后,再堆闷半小时移栽,可预防苗叶瘟。在水稻拔节分蘖期,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团)时,可用40%稻瘟灵乳油或富士一号乳油30~50毫升,兑水60~90斤喷雾,可防治叶瘟。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2两),或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30克(一包至一包半),兑水60~90斤(2~3背喷雾器)喷施,可预防穗颈瘟。

2、稻飞虱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用20%扑虱灵100克(2两),或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二包(10克),兑水90斤(3背喷雾器),对准水稻下部喷施。

3、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药剂选用:

(1)25%川化018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2)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4、纹枯病防治最佳时期为孕穗期。药剂选用:

(1)亩用井冈霉素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2)75%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3)30%洁苗乳油2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5、粘虫

(1)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成缺刻,甚至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25%敌杀死乳油亩用4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2)50%--嗪农乳油,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6、水稻纹枯病俗称“水稻花脚杆”。在水稻抽穗期,用井冈霉素精粉一包(25克),兑水60斤(2背喷雾器),对准水稻下部喷施。

7、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旋心虫”。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发蔸)、抽穗期,用一包(35克)90%杀虫单原粉,拌细土20斤撒施。或兑水60斤(2背喷雾器)喷施。

8、稻曲病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防治时期应抓住孕穗期或抽穗期,药剂选用:

(1)亩用井冈霉素2包加15%粉锈宁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2)30%洁苗乳油2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3)70%纳斯津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9、稻螟虫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

(1)98%巴丹原粉亩用30克拌细土25公斤撒施;

第8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一、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是以确保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三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以自然控制为主,人工调节为辅的策略,以多抗品种为主体,结合高产栽培模式,加强保健栽培管理、恶化病虫生活条件,根据经济学原则,确定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选择和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天敌安全、对人畜低毒和环境低残留的新农药,按照无公害农药产品的农药使用标准,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不断改正施药方法和施药器械,推广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协调保护利用天敌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实现控害、保产、经济、安全、优质同步协调发展,将水稻主要病虫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二、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

2011年,按照县农委统一部署,我镇共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三个,面积7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000亩,共覆盖6个村(居委),32个社。

1.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关键技术配套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农业防治为先导,化学防治为重点,辅以物理和生物防治。

1.1农业防治措施

1.1.1深水灭蛹技术:对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将水稻田灌深水5~7天,在羽化高峰到来之前,及时翻犁板田,在二代二化螟化蛹前要求农户降低田间水层,化蛹高峰及时灌深水处理,大田虫口基数可减少80%以上。

1.1.2选择优良抗性品种:全镇尽量减少种植感病品种,在高产示范区加强品种田间稻瘟病、稻曲病抗性监测调查,同时要求农户加强两系杂交稻特别是“Y两优1号”感病品种的防治工作。

1.1.3调整品种布局与保健栽培:在品种布局上,做到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合理布局。在示范区统一播种、统一移栽、减少病虫桥梁田。在移栽阶段要求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在施肥上,以有机肥为主,稳N、补P、增K。每亩施纯N8-10公斤,P2O56公斤,K2O6公斤为宜。在管水上,实行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科学管水方式,够苗晒田,可以有效减轻纹枯病为害。

1.1.4及时处理稻桩和稻草,少病虫侵染源。收割时齐泥收割,人工收割田和机收田及时将板田翻犁,或将稻草集中堆沤或烧毁,以减少稻草和稻桩内二化螟残虫,水稻移栽前先将稻草、水面漂浮的渣及时处理、深埋、以减少菌源。

1.2生物防治措施

1.2.1稻田养鸭控虫技术。稻田灌水结合放养鸭群等控制飞虱、螟虫。放鸭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鸭龄在500克/只左右,放鸭数量在5只/亩左右为宜。经调查,放鸭后水稻田稻飞虱比对照田减少75.8%,螟虫减少62.3%。

1.2.2稻田蜘蛛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通过田埂种豆,双抢期间田埂放置草把,创造有利于蜘蛛等天敌栖息、繁殖和越冬场所,通过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最大减轻对稻田蜘蛛等天敌的杀伤力。

1.3化学防治措施

1.3.1种子处理技术。主要选用“包衣”种子,如是自己自留种子或串买的没有包衣的种子,必须进行浸种消毒,一般用“强氯精”2000倍液浸种12~24小时。

1.3.2水稻虫害防治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种类害虫,筛选一批高效、广谱、持效期长对口防治药剂和放药技术。二化螟:当亩卵块达30个以上,在卵孵盛期或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40%毒死蜱100ml,防效可达95%左右。稻飞虱:当百丛虫量达1000头时,亩用10%蚜虱净20克。稻纵卷叶螟,当百丛有虫包30个时,选择1~2龄期用药,亩用40~60ml,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此外,推荐药剂还有甲维盐、丙溴磷、噻嗪酮、阿维菌素等,可根据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1.3.3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强化农业防治措施,种植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强化肥水管理,实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水稻破口期亩用20%三环唑100克+爱苗12~15ml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织措施及机制创新

2.1成立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村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小组,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落实由技术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2.2强化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控。马灌农业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两人负责防治区的病虫发生动态监测工作,布点10处,通过多点调查,反复论证,确保预报准确、及时、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2.3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病虫信息和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全镇共投入10余万元购买示范药剂,开展一系列病虫知识和防治技术宣传培训会,大力印发病虫情报和技术资料万余份,促进了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另一方面,组织培训机手40名,达到三能四会。千方百计提高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和机手水平,确保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实施全面成功。

2.4组建病虫专业防治队,积极创新示范模式。2011年,我镇组织实施了三种专业防治模式。一是依靠植保站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支撑,由专业组织全承包防治模式。二是以种植大户为主体的代治模式。三是由农药经销商为主体的代治模式。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引进了市场运作机制,机防队与农户签订同,实行统一供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统一检查防治效果、统一收取服务费。提高了防效,普及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保障了安全,方便了农民。机防队也从服务中获得回报,积累和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效果评价

1.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减轻稻谷损失,节约用药成本和用工成本,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据调查,示范区亩增产40公斤,折值108元,二是减少用药用工,节约防治成本,亩减少用药10元,减少用工0.2个,折值15元,亩增收节支133元。示范7000亩累增经济效益93.1万元,病虫整体损失率3.3%,低于全镇平均损失率4.23%。

2.丰富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内涵,提高了农民的防治水平和综合防治效果。通过示范,探索和开发了一些水稻病虫防治方法和技术,充实和完善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通过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维护了当地政府威信,树立了农技部门形象。

3.杜绝了高毒农药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稻田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据调查,示范区内高毒农药全面禁用,天敌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生态控害作用加强,示范区内蜘蛛和青蛙数量比非示范区增加50%以上,少见的蛇类也重现于农田。

4.稻谷品质明显改善,稻米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讨论与建议

1.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让土地向种田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提高专业化防治效率。

2.对农村专业化防治组织,政府多引导,技术部门多指导,财政项目多支持,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全面提升我镇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

3.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运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现行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监测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服务队伍力量不强,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优化集成、推广运用有待不断完善的问题。另外,农民是防病治虫主题,他们对综合防治技术知识和经验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也较大影响了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尽快完善病虫监测体系、植保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实用教材.重庆市农业局主编.

[2]水稻节本高效实用栽培技术.洪秀明等编.2009.

[3]水稻栽培技术问答.夏有龙等编.1998.

第9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类型 防治对策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19-01

一、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

1.主要病害

1.1 世界性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有纹枯病,它的病原菌无性阶段是茄丝核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而有性阶段是瓜亡革菌,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主要为害叶鞘及叶片,严重时也会对稻穗有侵害并深入茎秆。通常始发病于分蘖期,发病高峰期为拔节期到孕穗期。

1.2水稻穗期主要病害之一的稻曲病,病菌为菌核与厚垣孢子形式在土壤中过冬,次年夏天长出子实体。子囊壳中形成的子囊孢子随风雨飞落于孕穗期水稻叶鞘内,始发病。初见颖壳合缝处出现淡黄色的块状,而后慢慢膨胀,至包住全部颖壳,病粒比健谷大约三至四倍,成了墨绿色具平滑表面的菌块,而后开裂散出。这种病不只是影响产量,还影响米质,形成有毒的米。

1.3绵霉菌是绵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在土壤中过冬,伴随灌溉水传播,以侵害种子、幼芽与根。秧苗的长势衰弱时,特别容易受到侵害。尤其在播种期间,逢持续低温或阴雨天、长期冷水浸泡,极易致使绵腐病的出现,极严重的时候,很可能导致水稻成片地受到伤病害,从而引发大面积的毁种。

1.4属于真菌性病害的米秧,其病菌为镰刀菌,秧苗在感染发病之后的表现症状,是徒长植株,纤细茎秆,淡绿叶色,没有分蘖,卷曲状的心叶,茎节上呈倒生的不定根,且有淡红或为白色的霉菌。严重的,会于秧田期出现枯死现象,就算是移栽到大田里,这亦不可正常地开花结果,拔节之后则慢慢死亡。

2.主要虫害类型

2.1二化螟为重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它可危害到多种类的作物。当危害水稻时,可造成稻株枯心鞘、虫伤株、枯孕或白穗等各类表现,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及其品质。

2.2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暴发性的害虫,每年伴随着早春的南风或是随台风由东南亚海南岛等地方由南迁至北,主要为六月的中旬到九月的中旬,于早稻的后期、中稻与晚稻上出现危害现象。

2.3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为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属于迁飞性的害虫,通常是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株的基部进行吸汁,若是严重,则易导致水稻的穿孔、倒伏及减产。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1 选取优质及抗性较强的品种。从因地制宜、高产高效的原则出发,选取已被审且具较强的适应性、较好的抗病虫及抗逆性、优质产量及品质的产品种类,可以有效对病虫的危害程度给与减轻,农药的施用频度亦得以减少。

1.2管理水分。尽可能是单灌单排,采取干湿交替式灌溉与薄露灌溉等管理方式。分蘖末期须及时地搁田,改善田间的小气候环境,以对植株的抗病力提高。另外土壤的水分状况对于米粒的延伸性及直链淀粉的含量、蛋白质的含量等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不同的研究结果亦有不同,田间的水分含量对水稻的生长性与优化群体质量、形成产量结构及后期灌浆结实都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2.生物防治

深入对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工作,对天敌的饲养与工厂化生产、固间释放等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开发。研制开发生物类的农药,譬如植物源、微生物类以及低聚糖类等,以此取代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利用昆虫的信息素对雌雄给与干扰作用,有效降低了害虫种群的繁殖能力。

3.物理防治

包含选取不同波长的激光对某种害虫进行处理,引发其代谢的紊乱致死。灯光与颜色亦可起到诱杀的作用。温度和气体处理方式等,伴随着无公害的防治技术的发展进步,这类物理防治方式必然能得以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病虫综合防治领域。

4.化学防治

选取对自然天敌杀伤较小的化学农药,施药的时候,尽量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较为敏感的时期,以创造适宜的自然天敌繁衍环境,建立群落,合理利用其对有害物种的可持续制约效果。不过因为我们国家在生态的调控领域,其技术研究都不是太强,出现病虫害状况后,施用化学农药依然是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方式。当前,化学农药防治也向新型高效、持久高速,残留低的目标进步,并有了长足进展。

三、施药合理

1.用药时间调整

稻纵卷叶螟绒茧峰,通常是在稻纵卷叶螟的二龄高峰期产卵,这时用药的话,对天敌的迫害极大,若是稍稍延迟或是提前用药,则能让天敌避免受害。褐腰赤眼蜂于产卵的前期,其抗药性较强,药剂对其没有太大效用。幼虫取食高峰通常为下午四点之后,稻纵卷叶螟绒茧峰,每天有两个高峰,分别是早上的八到十点及下午的两到四点,如果把防治的时间置于下午四点之后,就能凸显最高防效及较小影响天敌的活动。

2.改变用药策略

采用水稻的分蘖期个体与群体的补偿能力较强的特性,尽可能少地用药,则有利天敌建成其群落,倡导蒹治、挑冶,用药的次数得以减少,防治的面积亦得到缩小。根据土地的情况,推广小田治理,保住大田以及抓秧苗期与孕穗抽穗期,放分蘖期。

四、结束语

采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使得水稻可增百分之五以上的产量,用药减少至少一次,农药费用至少节省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平均每一亩的净增收益为大于三十元。另外,稻田的生态环境也明显得到了改善,天敌的成倍出现,施用高毒性的农药频率也大大地减少了。

参考文献

[1] 徐翔,尹勇,罗林明. 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J]. 植物医生. 2005(03).

[2] 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康听东,刘年喜.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稻米. 2009(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