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对建筑材料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建筑材料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建筑材料的认识

第1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环境保护

引言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的固体垃圾堆存量已达到百亿吨,垃圾存放量增长迅速。以前我国对废旧的建筑材料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分拣,二是将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填埋,结果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鉴于这种情况,人们开始对废旧的建筑材料进行再利用,以提高资源循环使用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相关理论概述

1.1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定义

废旧建筑物的回收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建设完成后,把剩下的一些废旧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分类,能够再次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从工地现场进行收集及利用。在建筑物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的包括木材类、金属类、塑料类等。

1.2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作用

建筑材料的再利用能够节省资源,它是对工地剩余或不能再用的旧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形成新材料后再次利用。这也是对旧建筑物拆除的建筑材料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同时还能使旧建筑物能量之间相互转移,例如一些废旧建筑材料可以将自身的热能通过人为加工转化成电能供人们使用,在减少废旧物的同时,又能产生能量供给人们,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2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现状

就近几年废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情况来看,其他发达国家远远超过我国,我国还处于刚刚开始进入对废弃建筑材料再次利用的阶段,人们对废旧建筑材料给人们带来的益处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城市将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再次利用,而大多仍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废物处理。很多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毒性,将其填埋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我国对于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再次利用的经验相对缺乏,因此为了使人类生存环境不受影响,仍然需要对废旧建筑物的再次利用进行研究。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人类若想在地球上健康地生存,就必须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目前我国正在对废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相对落后,对废旧建筑材料的转化还在进一步研究。我国建筑行业对原材料的消耗量一直居于首位,对不可再生资源同样有着很大的消耗量,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状况多年来一直存在。

3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3.1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于废旧建筑物二次利用的做法,是由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建议,但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还没有引起重视,所以他提出的建议也一直没有被重视及采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建筑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所以对其开展了废旧料回收利用的研究,并且出台了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我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多项有关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如《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我国浪费掉的废旧建筑材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不仅与政府的监督管理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也与缺少废旧建筑材料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有很大关系,对建筑行业废旧料再利用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不够。

3.2人们对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认识不足

在日常对城镇的改建过程中,很难将拆除掉的废旧建筑材料完整地留存下来,在拆除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丢掉,只有少部分被拆除的材料保留起来进行再利用,多数建筑材料将被碾压成土渣,如拆除的混凝土、板材、砖头、木材等。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拆除,建筑废旧材料的二次利用率非常低。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万立方米被废弃的板材和木材,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人们对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认识,改进废旧建筑材料的处理方式。

3.3缺乏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技术

我国的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技术的欠缺,是导致对废旧建筑材料处理不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旧建筑材料的强度等方面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会有所改变,但相关机构对各种废旧建筑材料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建筑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了解还比较欠缺,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手段还比较少,造成废旧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并导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4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措施

4.1建立健全法规及标准管理规范

最近几年,我国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而废旧物品再利用率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建筑物的资源消耗量大,即废旧物的浪费又主要体现在建筑上。所以,我国应该完善对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法律法规,禁止丢弃、填埋废旧的建筑材料,并制定和完善废旧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的相关规章制度。如果遇到故意丢弃废旧建筑材料的情况,应予以严肃处理。一旦实施该种制度,有关人员就要做到严格监督并依法执行,对于违反废旧材料可利用回收者按照法律法规处理。

4.2加强对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宣传

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再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做好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工作人人有责,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如果一味地依靠政府的管理和监督,难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人们的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意识薄弱的状况,需要政府的日常引导和宣传,在政府的引导下增强人民群众对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认识,并积极倡导人民群众参与其中。

4.3加强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技术的研究

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在我国对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也要注重对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减少建筑垃圾的浪费,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参考文献:

[1]郑志辉.材料循环利用推进绿色施工[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51-53.

[2]刘星辉,吕慧子.新环境设计中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4):64-65.

第2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P键词】:材料检测;重要性;分析

引言

近几年,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种类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例如吸声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绿色环保材料等,为建筑工程质量及人们的居住体验提供更多保障。本文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有关检测人员能够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重要性产生更多认识,认真履行己身职责,为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1.1监控建筑材料质量

在购买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主要需要了解的方面,诸如价格、其他施工单位选择的建筑材料。并且要明确各种建筑材料的售后服务情况,总而言之,要选择那些质量优良、售后服务好、价格公道的材料,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使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所购买的建筑材料必须拥有相应的质量证明,必须要严格审查它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以及性能检测报告的真伪,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建筑材料,相关专家还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审查,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实时监督和控制建筑材料的表现情况,最终目的都在于最大化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1.2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思想觉悟

在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工作中,进行检测的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素养的积累,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公平正义。检测工作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专业人才的鼎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检测试验机构还要大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检测员,还要不断提高,创新检测方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个人的思想觉悟,认真努力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真实的检测结果,不弄虚作假,与不法者划清界限。

2.3检测机构和施工现场要紧密联系

在目前看来,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现场施工一般都是分开进行的,质量检测工作要在检测机构或部门进行,且只检测所选选取的样本。而施工现场面对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很多时候检测结果和施工要求是不符合或者有出入的。这就使得检测机构和施工现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双方的工作开展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真正了解建筑材料质量,就应当使现场作业和质量检测加强联系、共同开展工作,实现检测结果充分利用,确保符合质量规定的建筑材料应用到现场施工中。

2 、材料检测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施工阶段往往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时期,施工中的各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 建筑材料,一旦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整个工程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掌握好了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中的混凝土抗压以及砂浆抗压等多项检测项目才能得到顺利开展,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才能得到保证。

2.1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有助于选购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

为了挑选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需要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进行落实,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把关及审核方面的工作,将检测结果当作参考依据,进而与质量较好、价格较低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选择资质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人们能够对材料经济性、性能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横向对比,为建筑材料选购工作提供更多帮助,在确保材料质量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方面提供更多保障。除此之外,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开展对采购成本、运输成本方面的节约具有一定帮助,例如企业应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时,通过建筑材料检测对其性能质量进行了解,当然在检测结果和技术规范不符时,调整取材方法,由此可见对建筑材料是否达到施工技术标准及要求便是建筑材料检测重要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2.2建筑材料检测对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被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大幅度提升,建筑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完善,而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可以为上述工作提供更多支持。通过检测,施工企业可以将更多与现代化特征相符的建材应用推广至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例如对某类材料施工高效性、环保性等方面优点进行宣传,为施工企业施工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提供方向指导。此外,材料比例配置方面的工作同样受到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影响,通过检测能够对配比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行提升,此时施工方便可以结合实际对材料搭配计划进行制定或调整,选择科学合理且成本较低的材料搭配方式。例如,建筑工程施工时,为了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提升,使之与相关施工技术标准相符,需要对外加剂进行适当的添加,对水泥用量进行控制,降低成本。

2.3在建筑材料的检测推动下,可完善材料的配合比设计优化

在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案时,最为理想的是多做几个可行的方案,采用控制成本主要材料用量比例小的配比方案为最终施工方案。利用配合比试验能够选取最为合理经济的材料配合比,使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降低。

2.4建筑材料检测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使用者体验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支持下,施工方可以对更多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以及材料进行应用,这些对施工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帮助。此外,施工方对保温节能型建筑材料进行应用,对陶瓷保温板一类的新式节能建材进行使用,其节能环保效果极为出色,并且能够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减少能源浪费问题的同时起到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结语

总之,建筑材料质量和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并且对施工人员及居住者的财产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宜的措施对建筑材料检测水平进行提升,切实落实检测管理方面的工作,对检测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管理,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及可靠性,为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

一栋建筑,从建筑地形选址、建筑设计、到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多种因素作用。建筑材料是组成建筑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是否合格达标,直接影响到最终建筑建成的质量,更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那么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有必要对建筑材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检测,确保整个施工流程的安全生产。

1.建筑材料的常规检测内容

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一直遵循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从通常意义的标准来看,建筑材料一般以常规内容检测为主。包括对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各种建筑材料。其中,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内容和检测标准都是不相同的。检测水泥时,水泥的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是需要重点检测的内容;检测细骨料时,则需要深入采用化学实验,颗粒级配方式,表现密度,堆积密度,有机物含量和碱活性浓度等都是需要着重进行检测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相比又有所区别,出了颗粒级配方式,表现密度,堆积密度这些之外,泥块含量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值也是需要必须检测的;对混凝土而言,混凝土中间材料的配合比,表现密度和凝结时间等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内容;对建筑砂浆,除了考虑配合比之外,稠度值,分层度值,都是要检测的内容;对墙体材料,需要考虑墙体材料的抗压强度值,进行重点监测;对防水材料,不透水性,拉伸性能,耐高温,耐低温等各种性能是监测的重点内容;对混凝土外加剂而言,其减水率,泌水率,透水的压力比和吸水量比是其主要监测内容等综合指标。可见,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内容和标准虽然不相同,但也并不是难以捉摸,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而常规检测内容则是需要着重和主要考虑这些特征,将其作为检测的主要内容。

2.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危害

建筑材料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而如果在检测工作中,由于人员操纵不当,检测作业指导书制定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检测工作不到位,使得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场地,那么就会给建筑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现在不少施工企业和单位一味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求短求快,对建筑材料自身的性能没有考虑清楚,盲目的求快检测过后,进行施工,给建筑的质量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说,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安全问题,极有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的安全事故,这种情况在实际施工情况中并不罕见。

3.建筑材料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那么,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不到位具体在实际检测中有哪些体现呢。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工程实践,在实践经验中进行总结,认为当前建筑材料在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首先,对检测材料的检测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我们都知道,做事的态度比做事情的能力更为重要,而很多施工单位从刚开始进行施工就没有充分的重视到建筑材料的质量。在材料进场,材料验收,材料把关,材料检验等一系列程序而言,所做的都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如有些工地的钢筋和水泥材料进场,只是形式上看看送货单和合格证,没有认真检查材料和核查材料。其次,对建筑材料检测构成威胁的因素认识不太明晰。影响建筑材料安全性能检测的因素有很多,但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别,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检测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否规范化,客观因素则是包括气候环境影响设备仪器的精准度和设备仪器的自身误差。如有些检测单位设备仪器落后,设备仪器的精准度不够精准,造成检测结果不够精准。最后,是建筑材料送检程序自身的不规范性。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程序基本都是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材料送检要求来进行送检,但是这样会造成建筑材料检测的滞后性,这样会大大延长建筑材料的检测时间,给具体的检测和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4.改进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分析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可以提出改进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具体措施。首先,应当从进货源头上制止和杜绝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就要从建筑单位采集建筑材料开始,选择正规的厂家,认真核对厂家的营业执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对于购买使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有三包凭证,国际质量认证,试验报告书等一系列的安全标准;建筑材料进场时,要按程序做好材料的检查和检验工作。其次,合理做好见证取样工作。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中,抽样检验是检测工作最常用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个检测方法。那么,检测材料的最终成果是依赖于所送的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来确定的。所以说,建筑材料的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能够准确,主要取决于所送检的样品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所以,应当对建筑材料样品的取样做好充分的认知。最后,检测单位的检测项目也要程序化和规范化。具体而言,检测单位在进行检测时,要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标准,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进行检测,将人为因素,设备环境引起的误差因素降到最低,将检测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化。

5.结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关系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人身财产的安危,在分析当前建筑材料检测出现的种种问题之后,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认为需要从建筑材料选购,建筑材料样品取样以及建筑材料的检测规范化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着手,将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化。

参考文献

[1]杨克清.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纵横,2014(12):12-15.

[2]孙忠良.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5(8):32-34.

[3]李姿,李海鹏,张巍巍.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J].2016(2):20-22.

第4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

建筑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相关法规的逐渐完善,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建筑工程施工方,还是建筑工程投资方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科研、生产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占有着重要地位。其不仅是检测材料质量评定以及控制的主要依据以及基本手段,还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前提。因此,有效保证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二、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指直观的对建材的品种、规格尺寸及相关标志进行检查,以查看是否存在外观缺陷等质量问题。有损检测指借助试验设备及仪器对建材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进行质量检测。无损检测指在不破坏建筑材料样品的前提下,采用超声波、射线等技术对建材进行检测。

三、国内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对建筑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很多建筑公司在执行施工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施工材料质量的关键作用。所以,当施工材料购买并投入使用之前,只是对材料的数量进行简单的验收,而很少关注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因此,很多人为了谋取暴利,以次充好,为建筑工程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施工现场,经常会发现很多建筑材料被随意丢放,致使很多材料的性能以及使用期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 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诸多不利因素

目前,很多检测人员由于缺乏检测经验,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熟练,或者未能按照执行标准进行操作以至于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很多检测设备由于不注意平时的保养工作,常常出现一些细微的损坏,但是,工作人员由于粗心,忽视了很多细节,从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三) 建筑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往往是由一些个人承包的,或者是股份公司,这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利润,常常在行业内部形成非正常竞争,从而导致建筑市场处于“假、乱、差”的状态中。

四、加强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

(一) 坚守建筑材料三证关

加强对材料的检测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时,应首选正规厂家,直接购进并核查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厂家资质,对产品要验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测的重要保障。故在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需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由相关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在较为重要的设备,仪器验收时也需要甲方去现场检查监督。因为这项工作是甲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建设单位材料在进行整个操作过程并没有及时向监理工程师上报,也没有给监理工程师相关的复印资料,或是当货到现场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来进行检测验收,而是由材料部门或工地未经标准验收方式直接接收该材料,这样的不良现象都会造成问题材料的出现。

(二) 见证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

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从样品检测中得出,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取决于所采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材料送检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并且通过对相关送检人员的自身学习以及公司培训,熟知各种建筑材料的取样方法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不同材料的取样对于有效的检测建筑材料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科学,规范,代表性地取样,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作为企业的质量保证机构,要强制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性,必要的强制性检测应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

行,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才能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进入工地,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准用于工程。

(三) 检测项目严格按照规定检测

检测单位所有的检测项目也应该按照相关的规范和实验室准则建立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按照其执行检测,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注意人为因素、设备环境因素、样品因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检测单位应该建立更加客观公正的检测手段,比如:改进检

测仪器使检测更加自动化、流水化;建立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建立分工明确的内部检测系统等。检测单位应充分发挥省、市级检测中心骨干作用,杜绝行政干预,公正,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是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地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建筑材料是否合格,能否使用,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关系到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

五、结论

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确保施工中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并且,其更是建筑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坚决抛弃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而随意检测的想法。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要想真正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的有效保证就必须采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这也就要求施工企业要抓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同时,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必须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准则,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伟.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 科技信息. 2011(12).

[2] 刘瑾. 浅议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 科技风. 2010(11).

[3] 赵巍. 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 科技资讯. 2009(09).

第5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1建筑材料的概述

一般来讲,所谓的建筑材料就是指使用于建筑工程的地面、墙体以及屋顶等不同地方、不同类别所有材料的总称。如今,陶瓷、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也不断的繁荣,由使用和构成角度来讲可以把建筑材料分为有机、无机等几大类,以其作用可以分为结构类、墙体类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建筑材料,必须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其在建筑工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并深入的对保障当前建筑材料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于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之间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强化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也是重视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表现,从而让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进一步提升。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可以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对建筑材料自身的作用和性能从源头上进行比较,从而综合的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充分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可以为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建筑工程进度的保障,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如,利用检测技术,可以科学地确认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有没有达到建设项目的要求,这样很大程度上杜绝出现建筑过程中成本浪费的现象。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在不同类型新型材料以及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建筑材料行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经过检测之后,建筑材料的配比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化,让施工人员有选择的机会,施工人员可以充分的对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符合本项目最佳的建筑材料。如,在达到施工设计强度一样的情况下,选用的材料最好含有较少的灰剂量,这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保证具有极大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在不断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总量的不断攀升,使得出现大量的建筑工程接连情况,要是没有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提供依据,这样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3建筑材料检测改善措施

3.1进行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之所以要进行强制检测,其目的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实现管理的可控化,在建筑工程中严格的控制材料的质量,杜绝使用劣质材料,这对施工安全和建筑安全的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建筑单位设计要求以及质量要求的实现。必要性、强制性检测的主要是:钢筋数、主体结构、建筑完成后的房间空气质量测试等等,这对施工企业严格的落实建筑设计要求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岗位工作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以建筑材料监测工作的日常为基础,对工作制度的建设和安全进一步完善,再辅以科学的资料管理制度以便于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情况进行很好的管理、抽查和跟踪,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项目刚开始的建筑材料检测和项目完工的各项检测有所依据,在工作制度的约束下,检测人员工作的开展会更为有效。施工单位的人员、检测工作的人员以及项目工程一线的施工人员在填写委托单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仔细、详细的填写,保障建筑材料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满足实际建筑设计以及建造的需求,以建筑材料的监测情况为基础对专业人员的操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笔者还建议,对这些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轮岗,这样可以保障监督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减少情况的出现。

3.3严格加强监测设备的管理应用

保障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检测设备,所以对检测设备日常要加强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让这些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下并具有稳定的性能,有利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准确、顺利地完成检测工作。根据检测设备的特殊要求对设备建立完善、科学、长久的设备管理日志,这样可以对施工现场以及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有详细的掌握,这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对有特殊要求的检测设备,要有单独的登记卡,以便于及时的了解这些设备的实际性能,对管理日志和目录要进行定期的整理,联合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精确度校对,让检测仪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随着国家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很多单位也购进了新的设备仪器,在未对其使用之前要对其完整性以及合格与否进行鉴定,经过严格的测试保证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使用,对鉴定的结果要进行严格的记录,要是有的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发生了变动,就要及时地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更改,让设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得到保证。就建筑材料的检测仪器的保养来讲,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定期的检查、测试、维护,再辅以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制度,可以让检测设备的养护工作切实的落实。

3.4规范化管理

管理的规范化是保证建材的检测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制度保证,只有让规范措施具有强制性才可以让建筑材料检测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对从事建筑材料检测的人员来讲,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集中培训、学习,并实施必要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让专业工作人员具有提高技术和业务水平的动力。按照现行的检测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建材抽样数量和抽样的方法进行指导和培训,让检测的可靠度、可信度进一步提升,对技术上的误差或者由于取样不科学导致的检测误差要坚决杜绝,以免对建筑材料的使用造成影响。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后,也不能疏忽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对自身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在进行技术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取样制度进行,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具有专门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筑材料最终的检测结果要由多层抽查机制来决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舞弊的情况出现,经过上文诸多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材料检测单位工作的有效性、真实性。

4结束语

第6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材料;工程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美国著名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在他的著作《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中记述了一个故事。

“我有一次邀请一位很棒的舞者威廉・弗赛思(WilliamForsythe)到我的班上来,让他跟学生们谈谈编舞和建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也让学生们听听他对空间的想法――这对舞蹈和建筑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威廉・弗赛思是个生于美国的舞者,70年代去了欧洲,从1984年到2004年中,担任法兰克福芭蕾舞团(BalIett Frankfurt)的总监,着手将欧洲芭蕾迂腐的传统容貌改头换面。

他走到教室前面一倒下,站了起来,然后又倒下。站起来,倒下。他就这么做了45分钟,而每一次倒下的方式都跟前一次完全不同,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弗赛思真是―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每次倒下的方式,我们绝料不到。学生们都看呆了。

这堂课结束时,弗赛思站起来说:‘芭蕾就是这么回事。’的确如此,所有艺术都是这么回事:用各种工具违抗重力法则,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创造一方天地。”

丹尼尔・李布斯金讲述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画家用色彩、音乐家用声音、舞蹈家用肢体、作家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梦想,那么建筑师用什么呢?我们虽然能在心里或在纸上设计建筑,但是建筑使用的媒介要凑在一起比较困难,有石头、钢铁、混凝土、木头、玻璃……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如何用这些静默的物质。设计出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建筑――能够诉说人的故事的建筑。这个过程就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表达。

1建筑材料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之总称。建筑材料是建筑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关系到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的领域,涉及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宗教等诸多方面。而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和创新,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与提高。而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的功能、适用性、艺术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使建筑物满足适用、坚固、美观等基本要求,材料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作用,分别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如钢材和混凝土的出现产生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成为可能;轻质材料和保温材料的出现对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条件等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并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物的造型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因此,建筑材料是加速建筑革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建筑造价中。材料费所占比例很大,建筑材料的费用约占总造价的50%-60%。因而建筑材料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造价,正确选用建筑材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

建筑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最初“穴居巢处”,后来凿石成洞,伐木为棚,即所谓“茅茨土阶”。人类开始使用建筑材料是从自然界可以直接获取的物质开始,草、木、石、土、冰及兽皮等天然材料首先被人类用作建筑材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烧窑、冶炼技术,便开始生产和使用砖瓦、石灰、三合土、玻璃、青铜、陶瓷等建筑材料,于是出现了埃及的金字塔、古苏美尔人的宫殿、美索不达米亚的砖砌圆顶和拱、中国的万里长城、“秦砖汉瓦”、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宏伟壮观的塔、寺、楼阁等著名建筑。

18世纪以前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建筑材料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建筑材料才迅速发展。钢材和水泥的问世,使建筑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类的建筑活动摆脱了几千年来受土木砖石的限制,于是有了高达300 m的埃菲尔(Eiffel)铁塔、主跨长达521 m的福斯海峡(Firth of Forth)大桥、高度443m的西尔斯大厦、高度452m的佩重纳斯大厦、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等著名的高层大跨度建筑。钢材、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新型建筑材料应运而生,特别是作为现代建筑材料的代表,铝合金、不锈钢及塑料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塑料、涂料、新型建筑陶瓷与玻璃、新型复合材料等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建筑材料发展史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名称作为标志的。

3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表达时应遵循的原则

3.1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能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材料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及其受到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等,考虑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设计者对建筑材料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使材料在建筑物上充分发挥其作用,满足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做到材尽其能,物尽其用。以往,由于设计人员对材料知识缺乏了解或选材上的失误,往往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很大麻烦和浪费,甚至在建筑质量、功能、效果上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许多新材料的运用可能并不是从建筑工程开始的,例如钛金属板、玻璃钢原始于航天工程技术;聚碳酸酯材料始于工业产品;耐候钢始于桥梁结构工程……所以,为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水平,设计者应关注其他领域材料的应用,关注材料行业的发展,了解建筑材料生产和技术上的新成就。

3.2熟知建筑材料的加工、构造方法

一些传统材料由于加工及施工的工艺都较为成熟,建筑师也相对了解较多,而对于一些现在相对较少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建筑师往往知之甚少。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创作手法。

从国内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少对材料及构造的独立认识,建筑师在材料的运用上容易形成追逐流行的一窝蜂现象,马赛克、面砖、玻璃幕墙、铝板、百叶等都曾以雷同的形式大肆泛滥。这固然有其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是建筑师对材料及构造的学习研究深度不够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向材料工程师学习,向生产厂商学习。向施工安装单位学习。

第7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高职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是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还是“房屋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前期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的情况,使学生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技术特性、相关标准等基本知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用建筑材料,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建筑材料”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技能,可以说它是通往专业课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化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但其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增强专业覆盖面,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同时,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把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企业对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要求,针对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群,整理出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教学大纲。笔者认为,“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与掌握建筑行业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掌握我国现行建筑材料的各种标准和常见的检测方法,比较熟练地对目前施工企业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并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基本上可以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和合格性评定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对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庞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涉及知识面广,教材涵盖了十多个大类,上百个材料品种,但其系统性差,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是由于材料学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各类材料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学科,如胶凝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等。如此多的内容都汇集到“建筑材料”课程中,使其成为一门介于材料学科与建筑工程学科之间的综合课程。 

“建筑材料”的课程内容庞杂混乱,主要是对各类材料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是针对各类材料技术性质的总结,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计算分析。同时,由于一系列和工程密切相关的试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繁多的条文叙述及经验公式,而又缺少逻辑推理,使得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连贯性均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高职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使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贯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方面普遍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基本上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编订的课程,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学校自行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课的开课率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践课看成理论课的附属课。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就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旧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很多教材缺乏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实验方法、新标准的介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建材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速度远远跟不上建材领域发展的速度,所以,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建筑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以应对工程实际的高速发展。 

(二)沿用本科教学大纲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只是对这门课程本科的教学内容作了局部删减,略降低教学要求。“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讲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仅仅是用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因而,在现阶段的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实验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属于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真正地把实验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旧停留在口头讲授、“满堂灌”的层面上,而建筑材料领域中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难以描绘。大多数理论知识只有在具备工程实际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被学生更好、更快地加以理解。此外,随着大学本科院校近年来的大幅度扩招,吸引了众多高中毕业生就读。这就导致了在高职就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主动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这给“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精研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深入分析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打破学科框架,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体现土建专业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兼顾讲解其他一般内容,其余内容则可要求学生们课后自学完成。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结合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材料。

材料的基本性质这一章很重要,它是研究建筑材料共性问题,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地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学生们牢固掌握。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所以,应把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列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这些重点内容时,应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诱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正确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某些具体材料的教学,则宜采用在众多材料品种中选取典型品种予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水泥”一章,应选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通用水泥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其中又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熟料的矿物组成、水化反应、硬化机理、技术性质、腐蚀及应用、储存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介绍其他掺入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而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彩色硅酸盐水泥不是重点内容,仅作简单介绍即可。特别要做说明的是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非重点章节中也有重点内容,譬如在“砌体结构材料”这一非重点章节里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是重要的墙体材料,所以它们的技术性质是重点内容。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全面而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也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服务与工程实际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基本构造与组成、材料应用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来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前后上下知识融会贯通。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样品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如讲解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当场取少量水泥、天然砂、石子和水进行搅拌,介绍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观察不同配合比的材料性能的差异。再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学生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第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电化教学,借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引入工程实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定义、概念,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以实际工程为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石灰的性质时,可列举石灰的应用、抹灰墙而出现爆裂点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此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石灰熟化时体积膨胀较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石灰变储存期为陈伏期的必要性。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做演示。通过对这些简单试验的操作与观察,学生对生石灰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发挥实验在建材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叙述性和定性的(有时是半定量的)性质,它对某些概念的定义是不精确的,仅仅从定义本身难以作出精确的认识和严格的区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初凝”和“终凝”这样一些成对出现的概念。这里不妨引用一下水泥的“初凝”和“终凝”这一对概念的定义:“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随后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这里的“开始失去”“完全失去”和“开始具有”等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定量的规定。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这样的定义。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样的概念。这里不妨再引用一下该实验中有关试验结果的规定:由加水时算起,到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到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这样由实验对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定量规定和区分,显然比上述的定义要精确,且实验形象、具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授课时,教师就结合实验把“初凝”和“终凝”概念量化、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概念。“建筑材料”课程中类似的概念很多,如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沥青的黏性等概念,都可以用有关的实验来使其定义精确化、具体化,以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尽管结合课程特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和实践环节上,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已初步有了成效,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以更好地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8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材料;地域性

建筑学最原始的含义,是用建筑材料盖房子,并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活空间。但这个定义宽泛空洞,并且忽略了其中的场所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事实上,场所与人的重要性,无可争议。换言之,建筑学的含义的确切理解是在所需要的场地上运用材料搭建房屋,创造人们生活需要的空间。这就涉及到了诸多因素,比如“地点”、“材料”、“建造”、“人所需的空间”等。但在建筑学里,这些因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可见,在建筑学中谈材料,势必会牵扯到诸多因素如图1。

1 场地因素

1.1 材料与地点

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中点明了“地点”的重要性。他说“人和地点的关系以及地点和空间的关系都包括在人的住所中,即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定居关系”。海德格尔的观点,只有定居才能证明人们的存在,住所的真正意义是与地点发生关系而不是空间。所以,人们定居的重要因素是地点和场所。诺伯格・舒尔茨与海德格尔对建筑场所都很重视。在《场所精神》中,诺伯格・舒尔茨通过讨论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认为“场所”是建筑研究的最重要因素。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对建筑特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是颜色和材料,木头、石头和砖头表情各不一致,这是建筑存在的方式。

建筑得以存在是靠着材料的表现,是材料满足了建筑的需求,这和地点、地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材料有明显的地域性,更能体现场所的方向感和归属感。同时,材料受到地点殊因素的影响,使场所显现出的特征不断改变,以此强调材料的真实性。比如意大利的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地点属性。

可见,地点因素对于材料的地域性表达是重要的组成成分。表达地域性的材料,用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与人与场所相关特征。

1.2 材料与气候

拉金斯在家书中讲述了他所热爱的银版照相法“同拍摄的宫殿本身完全一样,污渍、残石都原本地照下来。”拉斯金喜爱风侵蚀的视觉效果,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美学理论。威廉・吉尔平说“粗糙和突然改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质”。在建筑中,时间是认证好品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拭去了附于建筑之上的所有的装饰和润色”,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作废墟装饰物的元素……风化后斑驳的污渍和沉积物……攀附和生长在墙壁上的各种植物”。气候为建筑材料塑造的独特效果同样体现了地域性。

1.3 材料与光

在建筑中,光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材料的纹理排列与色彩搭配离不开光。建筑设计对光影的控制,也离不开材料,而在材料操作下的光影转变,恰好展现了场地特征。现代建筑大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并且体现光在建筑中的作用。比如菲利普・约翰逊的水晶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都是用了操作材料的方法来控制光影,进而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受。

可见,实际建筑中材料的设计和具体操作搭配与光的应用联系非常紧密。材料与光营造的建筑空间氛围,传递着属于地域性的特征。运用光的设计手法成了地域性建筑材料表达的重要方式。

2 形式因素

2.1 材料与地域色彩

停留在物体表面的不是事物的真实表情,真实的表情隐含于事物立面,我们常把外表的变化看做是肤浅的表现,即便是凝聚着“地域性”的地方,广泛使用一种简单易得的本土材料,或像附加材料一样“肤浅”,但这是它们最吸引引人眼球的特色。

材料真实的表现力离不开当地的气候环境,气候对建筑的风化强化了材料的表现力。这样建筑也获得了“根深蒂固”的情感:像锡耶纳和佛罗伦萨这样的意大利小镇。当地的铁的氧化物染成的红褐色土到处都是,因此,当地砌筑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泥土烧制的,故此呈现出与大地相近的赤色或者橙色。

建筑材料颜色和大地颜色相近,故此,建筑与地域关系得以表现。建筑在展现地域性色彩语言的同时,也展现了场地特征。

可见,场所与材料是相互影响的,忽视地域与材料的联系或许适合理想的国际式风格,但他们不是材料科学上,而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上,建筑材料与地域性的意义和特性是无法脱离的。

2.2 材料与细部

在传统观念中材料“本性”的异化中,如若说制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对于制作的强调并非是仅仅对传统手法的简单回归与复制。事实上,简单的回归或者复制既不可取也不现实。对于建筑材料的表现,建筑细部表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建筑构件的有效传达,也不单单在于建筑构筑的直接体现,而是在于建筑细部构件或者构筑所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和人类手工制作的工艺。

可见,细部的意义蕴含着地域性所强调的建造工艺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从而使得细部中的物质操作与非物质特征相互融合,并浸润地域性观念。

3 空间因素

3.1 材料与空间感知

辨别、感知周边环境的是人的身体的本能,在建筑中,人体的感知就是对建筑空间和建筑氛围的认知和体验。

建筑环境是人造环境,是人们体验生活和感知空间的场所,人们在建筑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与记忆,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属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承载着。人们基于对材料的物质认知,享受建筑给予的知觉记忆和感官体验。而对于表达材料的地域性,则更需要融入这些生活体验。

3.2 材料与生活空间

第9篇: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

1.1特征

绿色建筑材料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主要使用天然资源进行生产,如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第二,在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方面,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使用对人体或者环境有害的化合物,绿色建筑材料的配置,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并且不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第三,绿色建筑材料对于人体健康有益,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质。第四,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实现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1.2分类

从绿色建筑材料的实用功效方面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2.1空气净化建材

使用这类建筑材料,可以实现对环境的长期净化。具体来说,通过使用将玻璃、陶瓷等载体,在其中加入Ti02光催化剂,然后通过紫外线光照,就可以使空气中水分和氧气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而这些游离的自由基能使VOC、S02、NO等污染气体转为无害气体,从而就实现了对空气的净化。

1.2.2保健抗菌建材

这类建筑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金属氧化物。这种材料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其抗菌效果依次为:Ago、CuO、ZnO、CaO、MgO。第二,含金属离子的、以硅酸盐为载体的抗菌剂(第一代)。第三,光催化抗菌净化材料(第二代)光催化抗菌净化都是利用光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因此,这类产品在环保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第四,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这种新型抗菌材料,其抗菌效果要比上述几类强。

1.2.3多功能的绿色建材

多功能的绿色建材指的是,建筑材料在发挥其建筑物构成载体的同时,还能兼具其他对居住环境有益的功能。举例来说,第一,日本东陶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新型瓷砖,可以抑制杂菌的产生和防止霉变。第二,绿色建筑材料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有的壁砖可以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2.1绿色建材在国内的应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一些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是以传统建筑材料为主。不过近几年,绿色建筑材料已经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研制新型节能环保材料,鼓励建筑行业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2.2应用价值体现

绿色建筑有着非常好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建筑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绿色建筑材料,可以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适度,使得其冬天室内温暖,而夏季则凉爽。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绿色节能建筑物,同传统材料的建筑物相比,可以减少三成的电力消耗。并且这些绿色建筑材料,对人体有益,不危害环境,使用的资源大多来源于自然物,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很小。

2.3绿色建材的应用现状

2.3.1用于墙体及围护结构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在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墙体材料和一些维护机构板材。通过在主体建筑物加装这种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并且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3.2用于屋顶、地板及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在建筑物的屋顶、地板以及门窗安装方面,可以使用合适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环保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些新型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安装在屋顶或者门窗上,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质。

3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瓶颈与趋势

3.1发展的瓶颈

建材市场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的三大瓶颈:政策、成本、认知度。一是国家没有多少政策出台,仅仅是倡导。就像世博会所使用的绿色建筑,用完就拆了。这也涉及到第二点,也就是成本。造价会让开发商难以承受。大规模生产或许能使成本降低,但在技术上尚未实现。第三是消费者的认知度。建材市场绿色建材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建材市场绿色建材厂商的不规范生产也是影响其普及的一大原因。

3.2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对于改善传统建筑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人作用。可以说,未来绿色节能环保性建筑材料,其发展趋势会逐渐清晰,应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