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

第1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 新能源背景; 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 调整对策

自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以来,政府相当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各个相关企业也加快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及调整,例如,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些新的举措将会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带了新鲜的血液。

由此观来,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有增无减,我国传统的自动化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该专业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内容涵盖面过于广泛,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但其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使得专业的特征不明显,各方面具体的技术不够硬。除此外,过度注重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太少,不少大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训练,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对以往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我国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的现状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相关方面技术人才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项目仍停留在电子与电工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网络及计算机的应用与技术、系统工程等相关的较广领域的基础性工程理论技术,电气专业方面并没有特殊的应景运用背景,只是笼统的学习其所有相关的基础性理论,不能完全适应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不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阻碍了电气专业结构的完善,不能够与时俱进。现今,主要是在新能源背景下,要善于发现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问题,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1以往电气自动化专业覆盖面过宽,专业特征不明显

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的电机调速技术、电力电子等技术才是与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然而我国电气专业课程涵盖面过于宽广,许多的专业课程并没有该技术的特殊应用背景,从而不能在实践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而服务于社会,许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并不少见。能够服务与新能源发展的电气技术,都有着比较明显的特殊应用背景,比如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定的环境,但是但是在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中却涉及很少,不能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

2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新能源的相关技术教育起步比较晚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的发展有着很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主要在于绿色环保、节能及能源的可再生。然而,我国传他电气自动化专业关于特殊背景下的应用起步比较晚,许多关于电气专业的机械设施的配置上存在很多不足,在许多方面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还未真正使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与绿色生产制造的覆盖空间非常小。现今,新能源设计和绿色环保的生产成为电气专业方面重要的构成部分,因而这方面的新的应用技术要继续发展,在提高的同时有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一个相互独立、封闭的教学体系,不利于我国电气专业的发展。

3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定位不准确,未准确认识教学目的

一些高校工作的相关人员未尽职尽责,在真实的没有把电气方面的专业与社会具体需求相联系对比,未把新能源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质贯彻到教学中,其教学目的定位不准确,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只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攀比成风,使得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社会实践更是少之又少,不能够因地制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主力,为社会带来严重的弊端,浪费大量的人才。

二 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调整与新能源需要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在新能源的背景下,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必须要改变。要以绿色环保、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本点。推动电气专业方面的改革对社会有切实的意义。

首先,对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电气专业的改革能够促进新能源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企业正常经营的物质保障,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竞争中有巨大的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新能源主要是绿色生产,符合当今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电气技术专业的改善能够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对能源的需求由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向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过度提供契机,由此可减少或者停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然后,有利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善,培养大量有用人才。电气专业改革与社会实际联系进一步加强,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逐渐改变电气专业大学生与社会需要不符的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社会,发挥推动社会建设的作用。

最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对国家、集体、个人都带来了利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善,使得其专业在特定背景下技术得以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推动整体利益的发展。

三 对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的调整及相关对策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及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更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因此,学校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在电气专业方面的不足,要在原有电气自动化的基础上,以新能源的应用为特定背景,注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电气技术中的特定使用。密切联系实际,从社会发展、教学模式、专业结构、专业目标等多方面着手,促进新能源背景下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体系的改革发展,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新能源的生产使用与电气技术的更新发展,两者若完美的结合起来,必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企业的发展。

1加强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为了传道授业,为学生解惑,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合格更没办法教育出素质较高的学生。当前,面对新能源的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面临重大困境,教师更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对于年轻教师,要加强实践经验,学校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同时,相互之间要相互合作讨论并多向自制较深的专业人士及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知识的完善整合;对于老教师,要不断加深对新知识吸收,不断对自身知识的更新,以不断适应不断改变及发现的知识体系。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先进教育方式

电气自动化与新能源相结合的技术比较困难,我关于这项工程起步较晚,技术要求远不能达标,学校中常常存在相关人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在根本上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也是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得不到真正调整的重要原由之一。因此,学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实行一些设计活动方案项目和一些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受益,相互利用对方的的人才、技能和设备。除此外,部分学校也要“走出去”,较强对外的交流合作,不仅要引进外国关于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先进的基础设备,也要学习国外的教学管理经验,使其与国内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体系的改革发展。

3积极研讨适应我国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策略、新方法

学校可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的新措施,使每位教师及相关人员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大学业上的开放,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实际需要,注重学习课程的实用性,在制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使要注意与新能源的使用为前提,增强学生在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时掌握合乎新能源背景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讲授中将电气自动化的功能、体系及各种特征综合起来,思路清晰,使学生易于理解形成一个大致的思路体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政府要加强对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目的

的引导

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调整不仅仅要依靠学校及教师的努力,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出谋划策,科学合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对一些学校的监督,减少和杜绝个别学校不负责任及教师资格不够而任教的现象,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推动我国电气技术专业的改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 结束语

在新能源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于社会发展,要加快对其的改革,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外也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寻求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与新能源相结合的有益经验。但是也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违背科学发展规律,阻碍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的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115-117

[2]韦金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0(09):58

[3]李秀娟.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59

第2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通过调查以及结合笔者学院实践发现,现阶段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技工院校电气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其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切实开展电气自动化课程;其三,技工院校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比较少,难以切实实现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四,技工院校院电气自动化实验室设备不足,难以为电气自动化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果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势必导致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的下降,更加影响到专业化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进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从上述问题出发,探析如何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策略

1.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制度体系

健全的教学制度体系是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自我能力、素质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积极制定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结合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特征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和调整教学的目标、方案、制度,为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其二,建立健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保证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综合成绩去考核教师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并以此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其三,健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创新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电气自动化创新活动,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教师团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力和素质对于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强师资力量:其一,技工院校积极建立电气自动化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经验和教学,以研讨会、交流会、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的总结和归纳;其二,学校应该积极组织电气自动化教师培训,以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将此方面的专家纳入培训体系,以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素质和技能;其三,积极扩展渠道,为教师进修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其开展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有利的基本环境。

3.加大对于自动化教学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理论体系的健全,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健全的电气自动化基础设备是必需的。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析:其一,结合自动化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电气自动化实验室的构建工作,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其二,积极开展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联合开拓的实验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电气自动化案例,为职业规划打下基础;其三,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投资,将其切实用到电气自动基础设施教学体制中,以实现自身电气自动化专业特色的发展。

三、结语

第3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细分化的趋势。工业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理、工、文相结合,融机械工程、艺术学和计算机设计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之一。但是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在不断的专业教学发展中要注意创新改革,以符合工业生产的多种需求,促进工业的创新发展,速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隶属于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是培养从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力能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的实用性技术型人才的专业。主干学科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专业课程有: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电工基础、变流技术、电机与拖动、AutoCAD、PLC技术、交直流调速、微机原理应用、电气控制设备、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专业复合型人才,可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的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也可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工作。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要求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要求,包括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基本能力包括,电气识图、电器工艺以及电器维修能力。核心能力包括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自动生产线的运行维护保障能力以及典型设备自控系统应用维护能力三项内容。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有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工业控制计算机及板卡应用能力、单片机技术应用及开发能力等;自动生产线的运行维护保障能力具体有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传感及信息处理系统、仪表应用能力、先进生产工艺及流程应用能力等;典型设备自控系统应用维护能力具体有电气设备运行、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及运用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能力、常用自控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选型、程序编制及系统应用维护的能力和微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组态能力等。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与市场需求结合,明确改革目标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现代工业生产电气自动化技术需求的专业人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明确改革目标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市场的需求是教学的改革标准。市场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以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要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围绕市场培养计划来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立相互平行、融介交叉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形成课程培养特色,从而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还要注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根据需要制定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多方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一线高级复合型人才。课程的结构要侧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应就业。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工业操作实际特点灵活采用手段,

例如通过专题讲座、企业参观、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短期实习等方式对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职业的能力,研究并且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将参考文献目录、授课课件等上网并免费开放,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优化教育培养计划,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重视教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教学在实训室里开展,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优化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要求,带动工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培养。实践性教学主要有短期实习、模拟训练和参观访问三大块,要积极开创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实践环境,与相关工业产业建立联系,进行定期实践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保障学生将理论课程培养和实践动手环节结合应用。在实验教学方而,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变实验过程为基本电气仪表操作的实训过程。改革旧的考试制度,建立新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传统专业重文化课考试,轻能力考核,不利于人才培养。对每次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价,采用实习单位评价、教师打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手段。将课程成绩与能力证书相结合,建立一套符和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多元化综合质量评价体系,使各种考核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3、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利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优势,实施产学合作办学手段,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企参观访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实际问题,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人才优势,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利用企业的设备以及技术优势进行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实训的教学,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缺陷。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利用企业的实践环境,通过教师参与技术改造的工作来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加强教师水平,把企业技术带进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管理,在执行过程当中要有计划、有步骤,优化资源配置,要把改革的制度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培养专门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教学的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工业企业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通不协调,使得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局面,共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麦可思研究院

高职教育是需求推动型教育,专业设立之初要经过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找到该专业的岗位缺口以及可以胜任这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倒推出该专业的培养规格以及在学期间支撑各个能力的课程体系;对于已经开设多年的专业,也需要不断根据就业市场以及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完善和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教育开办以来比较成熟的一个专业,该专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如何跟上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如何确保专业定位准确,能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如何保证出口,即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要回归到就业市场上,认真分析、研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现状,善于总结现有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等过程,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从而使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采矿冶炼、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军事技术、航空航天、办公服务以及家庭生活等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制造业,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正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水平、拉动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正是大幅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的现代工业基础性支撑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与应用开发,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这些职位正是就业市场非常紧缺的职位。

另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名列“2012就业率最高50大专业”;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就业率持续走高;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薪资高于毕业生平均水平;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对口率高于毕业生平均水平;2011届高职高专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较低。[1]

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的数据表明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大好。但是我们仍然要不骄不躁,总结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办法,不仅要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而且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收入期待较高、有短期离职的现象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收入和工作状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承受加班、出差、压力大等工作要求,期待得到一份付出少、收入高的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这种期待在毕业之初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后认为薪资福利较低或者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而离职。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当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2.专业对口率有待提升

专业对口率反映了毕业生的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在主动选择方面,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并不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情况,录取后发现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距甚远,毕业时会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跨专业就业。在被动选择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挑选个人素质高、专业技能好的学生录用,基本能力素质相对较弱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不得不跨专业就业。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对口率。

3.加强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另外,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类是销售,销售与营销是重要的知识,却满足度最低。因此在培养高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的现状及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进一步改善就业现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严把培养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为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1]一是严把培养质量关、改进培养全过程,落实好“三个对接”,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二是优化紧扣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根据典型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等。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工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其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亲临现场,既能够节省学时、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避开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空洞无物的说教。四是在技能培养方面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双证书制度;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拓展能力培养视野;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创造能力培养平台。

人才培养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学生的就业做积极准备,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胜任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从就业市场上看,电气自动化用工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要求具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企业涉及的领域专项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学量的专项性内容;有的企业需要电气自动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而一般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并不会涉及到某一特定的其他学科;而通用型技术企业则希望大大缩短培训时间,毕业即能上岗。面对这样的市场要求,做好“严把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具备自动化行业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远远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共育;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彰显专业特色。

(1)实施“行业企业订单”培养。选择与本专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行业企业组建“订单班”,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教育,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2)实施“专项专业方向”培养。选择区域经济中份额较大、用人缺口较大的行业企业,开设与企业方向紧密联系的专业方向。例如可以开设电气自动化的煤矿机电专业方向、铁路电气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专业方向、化工设备与仪表专业方向等。学校的教学活动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

3.引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就业广度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是销售,2007届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中热门的也是销售。[1]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可能从事有本专业背景的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工作。在这些行业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背景是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学期间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这种复合型技能的培养。首先,可开设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其次,可通过图书馆、校园网把各个专业的精品课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学;最后,毕业设计时可由学生自愿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复合型的设计题目。

4.其他应注意的地方

(1)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就业指导不仅要开好职业指导课,加大力度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使学生对就业薪资待遇不报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频繁离职,能够放平心态踏踏实实的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得到企业的认可。

(2)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除了教委规定的基础课外,还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课上课余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3)鼓励帮助学生自主创业。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通过就业指导课讲授创业教育相关知识,邀请知名专家、成功人士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开展创业大赛等方式启迪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创业。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能够反映专业建设情况,应及时关注专业的就业现状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从而使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第5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

前言

电气自动化,即利用电子装置和技术,实现生产机械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相关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结合社会岗位的特点,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促使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电气人才,我们需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的研究

1.1对于指导思想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推动我国自动化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做好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我国自动化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是培训学校以及相关高校的责任。培训单位在制定人才方案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行业特点,结合行业的技术需要,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做贡献。可以说,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在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中,要以专业知识作为主导思想,合理选取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及控制技术问题的能力。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

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迅速发展,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但由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专业实用型人才出现了大量缺口。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目前培养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出现用人单位“用工荒”,大量相关专业的毕业学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尴尬现象。培训单位以及相关高校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同时,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当然,培训单位可以与用人单位沟通或者做一些市场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单位还是要从实践教学入手,延长学生去产业基地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完成学业后能快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种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合理分配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科的重点知识并对行业有充分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行业发展来看,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突出强电为主,设置相关特色专业集中师资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要与弱电以及电气控制与信息相关技术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要包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各个领域,突出专业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战略

2.1科学定位

培训单位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达到用人单位需要的综合实用型人才,需要有准确的科学定位来实现培养目标。所谓的科学定位,就是培训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在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科学的市场依据,科学定位是决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对学生进行人才计划的实施时,培训单位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掌握行业信息,把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对行业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总之,培训单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市场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2.2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根据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来实施的,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方向是以强弱电结合,偏向弱电的培养模式,随着行业的发展需要的变化,这种课程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行业需要,目前主要以强弱电结合,突出强电的宗旨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摒弃了过去偏向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形式,转而向综合性课程开设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下行业发展迅速,技术型人才已经逐渐偏向于饱和状态,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逐渐偏向于综合型让人才。因此,培训单位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需要,扩大了选修课程范围,同时优化了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训单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校都是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比例很小,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配备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器材,提升教学老师专业教学水平,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系统,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

3.1技能的培训

就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来看,只有应用型的人才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因此,培训单位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偏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即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快速适应不同的岗位需要一类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日常教学中,要集中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较强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

3.2教育方式的合理选取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方式上都要精心安排。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要偏向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覆盖面广,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方面。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快速发展成为拥有综合性专业技能的行业人才。

3.3产学合作模式的实践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才能快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产学合作的模式,与校外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生产企业中去实习。或者学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开办自己的企业,日常教学甚至可以选在生产现场进行,这对学生了解专业行情以及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电气自动化在推动我国的工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人才培养应该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善目前的教育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适当采取产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电气自动化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肇,等《电力系统分析》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07-108.

第6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自动化概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PLC技术应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哪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气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从事供用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7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技能大赛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年国家都会举办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赛事规模不断扩大,覆盖专业越来越广,参与行业也不断增加。技能竞赛是一个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品牌的窗口,搭建了企业与教育对接的桥梁。2019-01-24,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明确的目标相衔接,以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引领,更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赛教融合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技术发展也日益加快,技能竞赛已经把工业中用到的新技术、新技能融入其中,而常规的教学内容却难以及时更新[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技能竞赛对专业技能的更高要求[2],核心专业课程无法达到国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难以很快胜任岗位。

2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基本路径

2.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是教育部门牵头联合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专家制定的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企业欢迎的技能考核标准,要高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及相应的中级技能考核标准,并且大赛规程融合了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符合职业院校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仅仅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广受企业的欢迎,参加了技能竞赛培训的学生也受企业的欢迎。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也高于普通的高职毕业学生,因此,应开展大范围的校级技能大赛,使人人有机会参加技能竞赛,扩大学生培训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和选拔,更为重要的是,如制定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时,要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规程及“三新”要求。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效融入竞赛标准、竞赛内容、竞赛项目,让技能竞赛高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惠及学生,最终为学生成才服务。

2.2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学及技能水平,组建优秀教师团队

学生技能的提升、新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团队必须掌握电气自动化相关的新技术,具备扎实的技能,能熟练使用新的仪器设备,熟知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具备科学的教学培训方法,但现实中满足国赛要求的指导教师团队不足,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培训等措施组建合适的教师团队,让教师的授课方法、技能与赛项衔接,让教师熟悉赛项的内容和评价体系,这样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大幅提升,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3]。

2.3以赛促建,有利于学校建设更好实训条件

职业技能竞赛逐渐成为评价高职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竞赛。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设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融合了比较前沿的技术,符合当前行业生产需求,对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形成了倒逼机制。因为经费或者预算的限制,学校在组建实验室时需考虑竞赛培训和常规教学,以此为契机采购行业里比较先进的专业设备,供参赛学生训练和常规教学使用,这样打造的专业实训室就会更加先进,使整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受益,实现以赛促建的目的,如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这3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的设备与电气自动化的核心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结合非常紧密,也符合本专业岗位能力训练要求。

2.4以赛促改,进行教学改革,形成闭环反馈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一个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需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赛促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时,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技能竞赛规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竞赛内容或竞赛项目有效融入课程标准中[3]。进行教材、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化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核等内容接轨,开设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对接的可拓展的实训项目,将职业技能竞赛融入常规教学中,实现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通。根据技能竞赛标准和内容,让“以赛促改”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法改革,不断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建立合理的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系等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从各级竞赛成绩、学生受益情况,反思教学改革成效,促进教学改革,形成闭环反馈。

3融合多项新技术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要求

3.1“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要求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主要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岗位,针对维修电工(高级),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高级)职业工种,考核学生“电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制图”“电机与电力拖动”“PLC应用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组态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专业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同时考核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规范操作及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4]。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助推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工业自动化产业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3.2“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国赛题“自动涂装系统”

3.2.1自动涂装系统赛题要求的新工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A题“自动涂装系统”任务要求:在工件涂装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如涂料混合、涂料传输、工件涂装等环节,本系统设计借助PLC来控制涂料混合、传输及定点涂装等工序,对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自动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寿命和质量。自动涂装系统如图1所示。3.2.2智能饲喂系统赛题要求的新工艺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赛项B题“智能饲喂小车控制系统”任务要求:智能饲喂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和饲喂小车组成,上位机软件用来查看饲喂系统运行情况,包括每个槽位的情况,饲喂车、槽内饲料量等。饲喂小车系统如图2所示。图2中SQ1、SQ3为小车两端的限位保护开关;M1为伺服电机控制饲喂小车移动的位置;M2为由变频器带动的投料电机,其作用是控制饲喂小车投料到槽位中;M3为原点的放料电机,当投放完毕饲喂小车中的料后,小车回到该点重新装料。小车具体到达哪个槽位由伺服电机精确定位,投料称重,智能自动投料,投料速度、时间、模式、方式均可设置。采用手动调试模式调试时,触摸屏调试画面如图3所示。按下选择调试按钮,选择需要调试的电机,当前电机指示灯亮,按下SB1启动按钮,选中的电机将进行调试运行。调试完每个电机后,对应的指示灯消失。可反复调试每台电机。智能饲喂系统工艺流程与控制要求:4个槽位需要的饲料质量可以使用前面板提供的0~10V电压进行输入设定。运行前,先设定槽位质量,比如旋转电压设定旋钮,按下确认按钮SB4,系统自动输入当前A槽位需要投放的饲料的质量,以此类推,输入4个槽位需要的质量,并显示。触摸屏选择自动模式,自动指示灯点亮,将手动模式下所有的数据自动清零。系统自动运行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SB2,系统立即停止,再次按下SB1,系统自动从之前状态启动运行。运行时动作要求连贯,按顺序执行动作,运行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硬件冲突。赛题有机结合了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等社会热点,实现了电气自动化与农村畜牧业智能化改造的有机融合,通过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案例,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PLC、触摸屏、现场总线、变频器、伺服电机的能力。3.2.3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教赛融通”对自动涂装系统考核任务进行分析,在开展“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及组态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时,将“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规程、评分标准、典型赛题任务融入到课程标准、常规教学课程内容中,在后续的综合实训中更要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实践及创新能力。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岗位能力,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重建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可以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整合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将“PLC应用技术与组态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整合为“PLC及组态控制技术”,将“现场总线与运动控制技术”整合为“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在电工基础技能实训、电气控制、电气CAD专业技能实训的基础上,现代控制技术综合技能实训针对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竞赛要求,融合触摸屏、变频器、伺服电机、机器人、运动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达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人才的目的。

4结语

进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着力“赛教融合”,将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合理的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通过技能竞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诗柱.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6(18):18.

[2]徐慧,李元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竞赛的衔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9.

[3]曾繁玲,黎一强,彭益武.职业技能竞赛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7.

第8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经济;自动化技术;培养模式

一、学校专业设置应与地域优势经济产业相结合

日照市位山东省环渤海湾经济区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不仅保持了诸如港口、煤炭、钢铁、石化、木桨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临港产业、现代威压发动机、山东钢铁、临港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

日照市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延伸钢铁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专用农用车生产基地特别是山东精品钢铁基地、五征农用汽车基地、临港煤焦化产业,现代威压发动机等基地的建设将极大促进日照经济的发展和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属于能源、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等行业衡量自动化程度高低的核心技术,这些行业均是山东省和日照市重点和优先发展的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这些行业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面临的极好的发展机遇。

为了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深入日照港集团、现代威压发动机等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开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改革。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全新的形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以实践为中心替代课堂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一个专业平台,实施项目式教学”的专业教学特。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我院在日照港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规模,现已建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专业实训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三部分组成。

专业实训室有:电力电子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PLC网络控制实训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室、电力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训室等。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电工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变配电实训中心和恒压供水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

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日照港集团公司、日照钢铁公司、现代威压发动机公司、日照焦电公司、日照阳光电气公司等11个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校外实习实训项目相互配合衔接,共同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形成了从基本技能到专业技能、从简单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从仿真模拟生产环境到实际工程氛围,到理论教学及设计能力的训练,从实践教学到科技创新的校内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将逐步构建“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社会培养既有过硬岗位技能,又有高尚人文素质的优秀人才,学校先后为日照市各大型企业输送1800名具有技师资格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

三、立足校企合作办学优势,注重教学体系建设

1、依托企业办学,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日照港是知名老企业,拥有丰富的高、精、尖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我们聘请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一起分析、研究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拓宽“订单式”人才培养渠道,构建适应企业职业能力结构、岗位要求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技术精湛、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在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2、深化学校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学生能力本位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下,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企业各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一起对照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资格评定标准确定对应的课程,形成完善的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块化课程串接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从而确定新的课程体系。

四、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技术学院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生产产品或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提高学生对工作流程的认知,模拟生产现场或把教学场所从单一的课堂转移到一体化的课堂和实习地点、再通过工学交替,进厂实际操作,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唯一手段。因此,我们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在突出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考核等措施,建立以培训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要教学指导思想,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纵向层次化、横向多元化。形成具有一定综合度、并且能够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流程程。

1、加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调整

目前我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为2:3,即每周五天时间,两天理论三天实践课。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技师学院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必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足够时间,使学生毕业时就能达到顶岗水平。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处理好在同一知识体系内各科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

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技师学院又不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因此要不断分析、研究和更新教材,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保证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各专业课之间不交叉、无断层,相互补充、相互依赖,从而形成精细、优化的课程知识结构。

第9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课程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发运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硬件系统的开发运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间隔部分、网络部分、监控部分。其具体的硬件结构图如图一所示。

(一)间隔部分

间隔部分能够对保护装置、直流系统、测控系统等智能设备进行装配,使各装置能够独立工作,各部分单独完成线路的保护、监测、调控等工作。同时,间隔部分可以实时显示出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信息、运行故障,记录相关信息,并通过通讯系统进行传输。

(二)网络部分

网络部分具有与协议设备串连的通讯线路,可以对信息进行转换和隔离,其中,网络部分的各个环节独立运行,各环节的信息可以通过通讯系统传输到主控制网络。此外,网络部分还能够实现设备互联,实现控制管理系统与各个分属系统的信息传递以及操作控制,实现远程维护、信息共享等功能,而且,网络部分中的数据传输快速、安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其它部分的正常运作。

(三)监控部分

监控部分采用先进的工控机、客户机、以及组态监控系统,具有严格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扩展性,完全符合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二、通讯网络的开发运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运用的智能设备多种多样,各智能设备的通讯协议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为不同的设备匹配不同的通讯线路,确保系统各环节能够及时进行信息传输。同时,各配电室之间可以组建双环双光纤以太网,从而保证各配电室独立工作,确保整个系统不会由于其中一处光纤出现故障而导致瘫痪。另一方面,每个配电室都应该配备串口通讯管理器,这样可以扩展很多独立串口,并将其转换成统一的协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讯速率,使上下级网络可以及时互动,使整个系统具有了自由性、方便性以及扩展性。

三、软件系统的开发运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现场监控部分。2.远程控制部分。3.数据查询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二所示。

(一)现场监控部分

现场监控部分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人机界面系统,能够对所有智能设备进行协议转换,其监控界面能够采用图文结合的模式将各项信息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实时的显示设备仪表的各项数据信息。现场监控部分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较好的满足设备互连互通的需求,可以支持所有的DDE、SuiteLink、以及OPC协议。

(二)远程控制部分

远程控制部分主要用于实现上级控制系统的直接管理,将上级控制系统的通讯协议进行转换,在接入后即可实现上级控制系统对所有设备的监视和操控,该部分主要依靠上级控制系统的监控功能,因此,必须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优先性,使远程控制系统拥有最高级的管理权限。

(三)数据查询部分

数据查询部分要对一切实时事件、历史事件以及故障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同时,还要对每个回路和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统计记录,将相关数据汇总成曲线图、趋势走向图以及表格,以供使用者以后查询。数据查询部分具有告警提示、故障报警、信息打印、报表存储、趋势分析等功能,能够编制出精细的数据报表,便于管理人员分析。

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原则

在实际生产设计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1.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资源损耗。

2.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必须考虑设备的实用性,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符合实际需求,使其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之中。

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还要符合安全性原则,例如,要保证电气线路的绝缘性能良好,保证系统负荷能力以及热稳定能力的良好,从而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安全有序的运作,避免发生事故给使用者带来损失。

4.在发挥电气自动化系统各项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研发成本,实际工作中,研发人员应该首选一些安全可靠的节能设备,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五、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以后的发展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将更好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而促进资源的节约,降低各行各业的经营成本,使各个领域都能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在以后的日子里,电气自动化系统会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并向分布式、开放式结构发展,分布式结构能够创建独立的网络,有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开放式结构可以实现系统与外界的结合,有利于信息的处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要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实际国情,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寻找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才会日益完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

六、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复杂的市场局势占领优势,为了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善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自主研发,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朱建梁.电气控制系统(ECS)进入DCS系统力式的探讨[J].湖南电力,2004,24(10)

[2]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R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21(06)

[3]牛培峰,刘振平,尹昌新,等.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J].电网技术,2000,24(11)

[4]毕克伟.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