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育问题;教学理念
一、存在于信息化教育的理念问题
1.过度追求网络化教学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许多学校都过度地追求网络化教学,即使是一些基础教学设备不够完善的学校也如此,然而实际上,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并不一定需求网络化教学,学校还能够运用其他的科学技术进行信息化教育,这样的教育思维在国内的较多地区,尤其是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基于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信息化教育,才能够从本质上体现教育的实践性以及理论性。
2.依赖网络而忽略光盘
近阶段,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光盘应当退出当代的教学过程,这是由于我们处于网络发达的21世纪,不再需要落后的光盘,甚至有些地区还形成了一种教学规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务必要运用网络技术,不然就无法开设该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对行政管理是否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尚待分析研究,可是对教育理念就必定存在负面的影响作用,众所周知,光盘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其对教学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甚至有些作用是网络无法实现的。
3.盲目引进设备以及技术
现阶段,许多地区对于引进所需的设备都依据“先进”为原则,仿佛只有运用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才能够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先进的事物就是最好的,这是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予我们的错觉,由于我们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并且自己对能够增强教学能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了解掌握得较少,因此会期望科学技术的引进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无疑这就容易形成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能够处理各种问题的观念,使人无限放大现代技术带给人类的作用。除此以外,大力宣传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及技术,是商人推广自身产品、增加经济收益的方式之一,换句话说,所有的信息技术企业都会期望全国范围内的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够使用先进技术,最好是全国人民都能够使用,如此一来这些信息技术企业就能够拥有较高的经济收益,虽然他们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以及设备是有一定的教育意图,可也同样具有较为显著的商业性,所以在先进技术以及设备的推广过程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放大这些技术与设备的作用。
4.信息垃圾泛滥
众所周知,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向网络传播各种消息,但是这是否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及实用性,是否对当代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呢?现今,在网络上已经存有较多的信息垃圾,并不是因为它们没用而是因为它们很少有机会被使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有较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探究,我们应当创造并传播一些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有帮助的信息,而不是制造一些无用的信息垃圾。
二、怎样开展现代信息化教育
目前我国开展信息教育的力度仍然不足,这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着重强调信息化教育的实质,没有对信息化教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了解,有时我们仅仅关注实际的教学问题,忙于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其实质的意义。在运用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信息化教育务必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若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对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的运用管理作出必要的指导作用,若教师在使用设施设备的过程中一味关注其所产生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真正融入自身的教学方案当中,那么教学设备就仅仅是教育教学的工具。而且我们不能够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案缺乏应有的自信,只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案,融入新的教学元素,使得每种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模式都可以充分展现其自身的正面影响作用,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以及学习能力,都可以使当代学生不断养成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实践水平。众所周知,信息化教学具备较高的运用性质以及手段性,可是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教育工具,将无法展现其性能,信息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实质内容,信息化教育应当积极地处理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其不应当停留当前而是向着未来,是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以及运用性。在往后的信息化教育中应当尽可能地监督观察具体的教育教学项目,且对观察所得的结果开展具体的分析探讨工作,进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信息化教育方式。
三、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适当改变是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及首要工作,因为落后的教学理念会阻碍现代教育的革新,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并不仅仅依据一两场会议或者一两份文件就可以处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应当如何科学合理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呢?是应当先提出理论后实践还是先实践后总结呢?我们务必要分析探究教师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改变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新的教学理念适合当代的信息化教育,也只有通过多次的实践项目并且不断地反省、创造,才能使得已经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自身的经验与观点。所以,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性项目是改变现代教师教学理念的关键转折点,换句话说,缺乏实践的教学项目无法产生教学理念,没有运用信息技术难以认识掌握当代信息技术。
四、当代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今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其独有的特点,这是由于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都给予了当代教师以及学生充沛的学习资源,从本质上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所能够学习的理论知识是无限的,从原来正正方方的课室逐渐拓展至全世界、全宇宙,给我们展现了较好的学习与教学渠道。可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要改变“黑板与粉笔”的教学组合,若单单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动摇黑板与粉笔在当代教学中的地位,则无法将其当作一项仅有的替代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则应当将其运用到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领域,极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与长处。交互教学模式能够给予教师与学生一个无限的学习空间,能够对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进行探访,能够与各国的师生进行学习交流,而且具备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地通过信息技术来查找、评定以及搜集数据信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分析研究数据,按照实际的工作项目,评定且挑选有用的数据资料,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问题的处理决策这一过程。
五、如何将信息教学融入现代教学中
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所需,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今强调终身学习的社会所求。所以,信息技术应当推动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让学生逐渐从被迫学习向主动积极学习;从分块式知识学习向连贯性知识学习;从注重记忆学习向注重实践学习;从固有课题的学习向生活话题的学习方向发展。
当代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着重关注了技术对学生的影响,其认为技术应当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生活的手段,为此也设置了有关美国学生教育技术的六条准则,该准则的设置明确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其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并且信息技术不单单能够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还可以成为学生用以学习的主要工具。作为学生用以学习的主要工具,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相融合,其中应当注意当代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还应当关注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理论知识作更深入地了解、更好地掌握,并不是单单将其作为我们分析数据信息的一项工具或者手段。除此以外还应当关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必要性,信息技术教育并不单单指讲解信息技术的用途,而是授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数据信息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着重关注信息技术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因素,比如,历史文化、社会道德等。
而对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根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务必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实践项目,这是由于信息技术主要展示的是一项能力而并不是理论知识。这又如外语学习,即使我们学习几年的外语知识,仍然无法顺利地利用外语来进行沟通,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仅仅将外语当作我们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将其当作一项应当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着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2)善于使用各种媒体工具,实质上信息技术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媒体工具,不仅仅是现阶段流行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照相机、录音机等都能够被当作信息技术来融入现今的教学过程当中。(3)应当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以及课题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学习项目,着重强调创造性的学习项目。(4)将学生所创造出的作品或者学习成果公开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
六、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当中的影响作用
教学方式可以总结人类对以往教育教学历程的认识与了解,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也给予了人类较多的启发。(1)人类早期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不存在媒体或者其他教学工具的,仅仅依靠长者的口传,他们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上一代传授的知识对后辈进行讲授,主要是运用人类本身的器官作为教育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学形式较为容易,然而在一些较为深入或者繁杂的难题中,师生间难以表达自身的看法,双方难以达成共识,所以也需求其他教学工具的协助,比如媒体。(2)在教学过程中诞生教学工具――媒体,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作用逐渐增大,进而使得媒体逐渐夹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3)随着经济不断地蓬勃发展,媒体的作用已经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持,这时学生不但能够和教师互动学习,还可以和媒体互动学习。(4)教学过程只存在媒体与学生,可是学生仍然是教学的主体,能够有效地控制管理媒体。从以上教育教学方式的演变历程来看,其确实存在较多问题值得当代人深入研究,分析探究如此先进的人机学习是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代教学任务并能够与当代教学要求相符。
七、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媒体工具
众所周知,媒体是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是能够被其他物质替代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在既定的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技术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可以运用最简单的媒体工具就不必运用繁杂的媒体工具。再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存在适合于任意教学方案的信息技术媒体工具,这是非常关键的话题。教师身为当代传播理论知识队伍的一员,其真正的潜能没有较好地得到开发与利用,这样的损失是人类无法估计的。只要人类制订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案,现代信息技术都是能够完成的。因此,怎样科学合理地制定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极大限度展现教师的潜能是现阶段较为重要的教学问题。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发挥教师潜能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能够作为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许多案例都显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是难以融合的,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功能与潜在能力。这无疑也显示了,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科学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缺乏合理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信息技术自身就难以展现其具有的较强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唐宝华.构建e-Learning信息化教育模式初探[J].职业时空,2010(02).
[2]张燕.Blog:信息化教育中简便有效的学习工具[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05).
[3]彭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4]陈丹.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资讯,2007(26)。
[5]张尧学,吴爱华.关于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几点看法[J].计算机教育,2008(05).
[6]邱旭.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7]李睿,吕艳霞.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8]胡学宇,金叙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及对策[J].计算机与网络,2007(20).
任何科学技术的出现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当,就会为教学增添亮点,反之则会帮倒忙,弄巧成拙。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体育教学多是户外的肢体活动,需要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肢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结合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了文字、图画、视频、音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优化教学的表现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教师如虎添翼。但同时我们深深感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远没有其他学科教学使用起来方便。甚至对部分教师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会使教学过程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教师不愿意使用。其实,只要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找准教学切入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二、巧用电子备课系统提高备课效率
电子备课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的体育素材和相关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都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书写的时间,而且网络资源丰富,需要什么信息可以随时下载选用,尤其是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的获取非常方便,解决了绘图和制作视频的难题,大大方便了教师的备课,提高了备课、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讲解时,笔者利用电子备课系统整合所有教师查找到的优质视频资料,并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直观形象,效果很好。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将自己下载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材料上传到相应的空间里,供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学习。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分析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以为学生呈现大容量的体育素材,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在篮球场上进行实地训练时,可以利用iPad进行比赛方案的指导,改变以往的说教式训练。在比赛的过程中及时暂停,利用iPad绘制相关动画图片,进行人员定位、场上布局调整,播放运球技巧等视频。这样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教师的指导方案,提高训练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感悟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相对较大,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于特长生来说,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更是充满好奇心,这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动力。此时,教师可以播放新的训练项目的讲解光盘让学生观看,体会训练的技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体育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实用性、可筛选性等特点。教师要注意科学引导,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改装和完善现有的体育器材,并能开发简单实用的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素养。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笔者利用羽毛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的特点,让学生自制羽毛球网架,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训练。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支架可用竹竿或者木棍来做,高约1.7m,网子用废弃的蚊帐或钓鱼网均可。把竹竿插在地上,用绳子把自制网子挂在两根竹竿之间,高度在1.5m左右,这样就可以进行羽毛球训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学习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团队精神。
六、结束语
教育现代化现已成为跨世纪的世界性潮流,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就语文学科而言,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实为当务之急。
语文教学程序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控制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能使语文教学诸要素的组合形式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达到最佳整体结构,形成相对的优化势态。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集约化和最优化。但是,运用电教手段,应坚持实用、高效、省时、实惠的原则,否则,或会有哗众取宠之嫌,或会有画蛇添足之疑。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的艺术作粗浅的探讨。
1. 运用视听觉媒体,强化感知
视听觉媒体是动态的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物,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近似身临其境的感性替代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不足。视听觉媒体通过声像并茂的画面和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人物活动、情节形象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增强感知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时候,用幻灯片显示疾病的方位,并通过描绘人物的画面,把“讳疾忌医”、“病入膏肓”、“防微杜渐”等几个成语,形象地显示出来。由于幻灯片非常直观、生动,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解决了难点,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了课文。 再如在教《五彩池》一文时,可先放配乐朗诵录音,以达到探奇、激发兴趣的目的。接着,播放五彩池资料片,让学生看到五彩池形状美,色彩更美。在讲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玲珑多彩的五彩池时,可在播放资料片的同时间隔穿插投影,运用投影的静态定格的效果,将大小进行对比,用复合式投影片印证五彩池像“葫芦”、“镰刀”、“盘子”、“莲蓬”的比喻,揭示出形态各异的石笋在阳光下照射出不同颜色,原来是池水色彩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探奇解谜的愿望得到满足。
2. 运用交互媒体――计算机,增强能力
视听觉媒体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只能是单向传播,只可称为“单向媒体”。但是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的传者和受者之间构建起一个双向的通道。使教师和学生处在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形态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方兴未艾,它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把学生朗读、复述、口头答问、口头作文、讲演的内容自然输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作出分析、判断、综合处理,从语音、语调、语质、语气及内容诸方面找毛病,加以评判,提出改进措施。再如,计算机软件,大多是通过提供有趣的图像,让学生在做做拼图游戏,寻找字词,填空组词,自然缀文等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而且每一次游戏的结果都通过声音或图像给予反馈强化,由于是直接参与,学生可以在一种活泼轻松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竞争进行学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取得十分有效的学习效果。
运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还可唤起注意,诱发兴趣、体味情感(主要通过计算机使学生如临其境,恍闻其声,若见其人,从而加深情感体验)。
3. 运用各种媒体组合教学,减负增效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知识,更要提高各种能力。因此,必须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动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各类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对于解决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象的问题都具有优势,特别是多种媒体组合后其功能更强。教师采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其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在处理语文教材时,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化大为小、化宏观为微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教育媒体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过程既具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具深刻性。如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就综合运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组合,用投影来强化文字、词语理解及运用,用课文录音来感受体验作者当时情感及心境,从而意会主题思想。再用录像生动真实地展现清华园实况,可引用类比联想,从而体会领悟|“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事面作”这句诗的真谛。实践证明,运用媒体组合教学手段,能再现语言所表达的事物、景像,使语音和图像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无声的语言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的音像和生动画面的视像,并能超越时空领域,起到“见所难见”、“闻所难闻”的作用,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境界。
1.1体育教师对教学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成败。在体育教学中赞同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占52.7%,非常赞同的为37.5%,不赞同的占7.1%。体育教师对于教学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绝大对数(90.2%)持赞同的态度,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愿意在教学中应用,只有少部分(9.8%)不赞同或抱有无所谓态度,究其原因,该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上有困难,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愿望不强烈。
1.2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对其掌握为前提,体育教师只有扎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的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达到非常了解程度的占32%,了解程度为38%,比较了解为25%,不了解为5%,对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程度整体较为合理,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所了解,但仍然存在着不了解的教师存在,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在教育理论掌握等方面上有一些欠缺,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表2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分别占到了79.2%、69.3%、67%,其次是网络技术占58.6%,广播电视占42.8%,仿真技术经常应用的没有。可见,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普及,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广播电视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由于实施的硬件、软件要求比较高,导致应用的比重较低。
2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2.1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现状
现代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中,高校体育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讲解法和示范法。由图2可见,18.7%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68.1%的教师能够较为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12%的教师只会单一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看,安徽省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高校体育教师还需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2.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
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访谈中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中理论课时数少而实践课时数多,因而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在理论课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重较大,经常使用的占到了85.3%,偶尔使用的为12.6%,只有2.1%的的教师在理论课上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重较小,经常使用的只有18.8%,偶尔使用的占51.6%,不使用的为29.6%,这是由高校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所导致的,从而整体上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2.3体育教师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现状
教学媒体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传统的教学媒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能够非常熟练使用的媒体比重较大的是多媒体计算机、电影电视和录音机、广播,分别占到了52.6%、51.6%和40.5%,其他媒体使用的熟练程度较低,如数字摄录机、幻灯机等,体育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熟练程度较高的原因在于安徽省高校都已经配备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加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等较为熟练。
2.4体育教师现代教学软件应用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对现代教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只有掌握现代教学软件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才能真正的体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2.5体育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现状
体育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是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反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高效率的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2.6体育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尚有欠缺,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上较低,因而对体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显得很重要。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教师很希望充实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知识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且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期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高校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不乏一些学校领导、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存在轻视的态度,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3.1.2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上都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改变较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内容选择。
3.1.3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少,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上还有些欠缺,对现代教学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制作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1.4高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少、效率低,培训的水平处于低层次,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期望,希望能够实质性的提升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能够得到科学而系统的培训,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需求。
3.2对策
3.2.1转变高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学习和实践,让学校领导真实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认识到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首先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使现代教学设施协调发展。要让领导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3.2.2转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上的学习,缺乏理论知识难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将体育教学实践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相结合,使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与作用。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现代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念,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体育教学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3.2.3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设施是基础,硬件配置水平的高低体现的是高校体育现代化教学的水平,加大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创建相关网站方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等。
3.2.4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软件水平。软件是硬件设施发挥作用的保证,目前,安徽省高校现代教育软件资源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地下,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体育多媒体资源库,使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资源库查阅相关体育比赛数据、比赛视频、图片等,建立校际、国内的现代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达到“双赢”“共赢”。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高职教育;管理
一、现代职教体系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解读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进行职业就业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相比于高等教教育中的抽象概念的传授,这种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性的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可以是对职业技术进行训练和相应的教育,其中主要包括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及对员工的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教学理念不断渗入教育教学中,在职业发展中要注重职业教育的渗透,以此更好的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根据《质量年报》数据,截至到2018年12月,江苏高职高专院校共计89所,位居全国第一;广东高职高专院校88所,位居全国第二;河南高职高专院校84所,位居全国第三位。与2017年相比,四川省新增院校数最多,2018年新增院校10所;其次是河南,2018年新增院校5所。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密切相关的。
(二)职业教育所具有特点
对当前的职业教育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性,职业教育自身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决定具有教育价值方面的诉求,职业教育虽然属于教育的一种,但是跨越教育、职业的范畴。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为此,在职业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社会人才,有着明确的职业岗位要求。为此,这就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对就业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解决,完善其职业道德体系。此外,职业教育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当前职业教育涵盖从中专、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就业和进一步学习的各种渠道,以此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二、现代职教体系内涵视域下高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高职教育管理中管理理念对管理方针的落实、管理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当前高职教育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在高职管理中应试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学生的管理相对闭塞,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由于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正确,导致教育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高职教育管理制度是由国家从法律法规的视角进行制定,对教育管理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通过对高职院校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中还是采用传统制度方式进行管理,中高职的层次有所不同。为此,在教育管理中不能对传统的制度照搬。对中高职的管理的制度进行分析,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中职院校的管理属于一级管理,高职教育的管理属于二三级管理。不同级别的教育管理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一个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在对管理经验进行照搬时,仅仅强调的是教学活动。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相对单一,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管理效率相对比较低的现状。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职院校发展而来,管理人员大多是也是照搬,这些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对高职管理特色不够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很多高职管理人员仅仅将工作定位为谋生的手段,不乐于参加各种培训、教育,认为是浪费时间,从而也就极大地降低了管理工作质量,不利于高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现代职教体系内涵视域下改善高职教育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规范管理秩序,构建高效管理模式
现代职教体系内涵视域下要注重构建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此亦作为高职教育管理的保障。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中一直处于相对无序、不通畅的发展状态。例如当前高职教育管理中的行政部分既包括教育、财政部分等,也包括很多行业管理部分,一些企业、高校等,各个部门层次不清,职能不明确,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此,高职教育管理中需要构建相对统一、规范、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要注重对相应的结构进行设置,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同一类型的高职院校进行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层级管理,分为中央、地方等层次明确的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中央要注重发挥宏观调控的能力,对制度进行统一,以更好地引导高职教育进行发展。要积极吸纳各方面的力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要保障高职院校自身的主体定位,在招生、专业以及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府、高职院校以及相关方的合作
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跨界性,其中除了政府、高职院校等,还包括企业、协会等各种社会力量。这些力量具体参与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训、实践基地建设、资金等各方面的内容。能够为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提供一定的通道。但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管理权利往往集中在各类行政管理部门中,特别是在招生、校园扩建以及经费的支配等,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很多大问题上都是主管部门进行包办。这种政府单一的进行高职管理的方式,仅仅体现政府的主体地位,将高职院校、企业、协会等都排除在外,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为此,高职教育管理中要能够打破这种陈旧的管理体制,要注重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企业、协会等相互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更好地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对接。
(三)做好层次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
现在职教体系视域下要注重做好层次衔接,将中高职和普高教育相结合,从而体现出对现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拓展。这也就是说以往具有专科学历的高职教育会结束自身终结性的状态,而是会连接中职、本科以及研究生等教育形式。但是当前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在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对高职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挑战应该要远远大于机遇。在进行衔接时中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怎样衔接?中高职教育虽然都是职业类型的教育,相互衔接相比其他阶段的教育具有一定成熟性,但是这种衔接也仅仅是停留在学历方面的衔接,在具体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都是各自为政,并没有实质性的对接。高职教育与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如何进行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三类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为此,要想更好的做好衔接工作,就要注重实施双轨制,一种是在职业教育类型体制内进行衔接,另外一种是在学分或者资格证书的范畴内进行相互衔接,以此培养技能型的人才。
(四)回归教育本位,挖掘发展潜力
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意识进行唤醒,挖掘人的发展潜能,以此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职业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人们进行培训教育,主要目的是提升人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教育的价值体现在,通过对个体知识技能需求进行满足,并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会从教育和工具两个方面的定位进行思考。但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管理的很多政策都是从现代化的发展的需求出发,更加看重人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进行培养,这种工具本位的倾向与当前现在职业体系的发展理念是不符的。分析其原因在于后者主要是从终身生涯的发展进行出发,对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类型、效果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教育取向回到教育的轨道。较多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关注,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规定,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管理和教学中对这种理念进行秉承最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放在个人终身学习体系中,既要注重对技能的学习和相应的训练,还要能够重视对人文知识进行相应的学习,以便保证技能在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全面发展。此外,要注重市场发展的动态形式,根据领域发展的态势对岗位作出相应的变化,完善相应的机制,制定相对灵活的课程选修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课程的选择,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的一定的基础,使得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实施国际标准,做好改革和规划
高职教育管理中要能够做到以国际发展为目标,实施国际化标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当前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科技和教育两个方面。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实现国际化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中自身经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体系中明确提出要注重构建具有中国自身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一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要能够做出相应的改革,国际化是一种跨国界、种族、习惯等多种因素,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具有标准规范。高职教育要想走向国际化,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国际标准,按照国际规则或者范式进行工作的开展,对教育或者人才培养标准进行衡量,对高职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此,高职教育中首先要构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职业教育能够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此外,要能够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进行学习改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相应的积累,以此构建与国际对接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标准对接。高职教育要注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此走向国际化发展的轨道。
四、结语
美国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学校教师搞好教学资源设计,由媒体公司进行制作,如印第安纳大学、夏威夷大学。(2)众多信息媒体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建立了丰富的具有教育职能的网站,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3)美国许多大学都设有网络教育学院,主要教学形式是网络教学,其教学资源是由学院组织,根据课程设置建设的。1.4采用远程教育授课美国的远程教育目前已进入了完全在线的虚拟专业、虚拟学位阶段。据资料统计,现在美国有4000多所传统的高等院校,其中415开设远程教育课程。全国3000多所高校中,79%的学校采用远程教育授课,1/3的学校采用远程教育开办学位课程。至今,美国高校共开设了52000门远程课程,其中1190种是学位课程,330门颁发了种学业证书。美国远程教育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有日校夜校、周末学校,用教学实验车巡回教学,此外还有函授、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美国远程教育方法非常灵活,有长班、短班、长短结合,长达5~6年,短则几个月、几个星期。
2.我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2.1资源的投入、利用不合理如今,大部分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投资上是相当舍得花钱,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投资是很正常,然而在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软投资方面相当“慎重”,投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事实上,硬件设备都是些死机器,没有人的恰当运用都只是些摆设,因此能够灵活、恰当地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设备运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在软环境方面的投资其实更为重要。但因为软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没那么容易见成效,导致目前大部分学校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还不如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实际。2.2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教育技术的运用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学生可参与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统一的目标。但是很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不太理解,认为只有使用计算机教学才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很好的体现这方面知识,他们不能准确的分析学生,灵活的运用教学技巧,而是直接将原来的传统黑板变成了现在的电子黑板而已。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延缓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脚步,连传授的源头都没有正确使用它,又怎么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呢?其实不管是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还是传统的黑板、挂图等,只要能够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我们都可以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很好的展示出来。1.3缺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淡化了学生利用语言符号和抽象概念进行思维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其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分专注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影响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3.现代教育技术高效运用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答题指导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陕西实行七年,课改方案的全面实施,其中要求探究课堂教学成为课改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因而高中语文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成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探究性阅读的具体实践
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1.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总结。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2.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3.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二、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型答题方法的讲授
高考语文试题中选做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存在这样一个压轴题型,那就是对文本相关知识的探究。文学类文本鼓励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甚至可以从正反对立的角度设题,作品的内涵丰富而有韵味,正如《陕西省(语文)考试说明》: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文学类文本选材时往往会选名家之作,如莫泊桑的《保护人》、迟子建的《泥泞》、汪曾祺的《侯银匠》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林冲见差拨》,作品的主旨大凡是环境与命运、情与法、情与理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又彰显人性的光辉和永恒的人文关怀。传记类文本的传主都是有高远追求和高尚情怀的正面形象,如袁隆平、谢希德、梁漱溟、杨守敬;新闻类文本则体现时效性,注重彰显时代精神,如《梦碎雅典》,要求结合奥林匹克精神来谈认识。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依据得分点答题的方法技巧。无论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的题型均为8分。我们可以将答题步骤定为:第一步,明确观点。即结合题干的信息及问法,得出相应的观点;第二步,依据题干的提示在文本中寻找答题区间,结合观点,筛选信息证明观点,此步骤必须全面,一般最少答两点;第三步,根据不同文本,组织语言升华主旨,谈自身的看法、见解、启示等。这时,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涉及作品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和作品意蕴,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涉及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对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更加贴近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也有利于学生高考语文的备考。
参考文献:
1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听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的教学中,既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营造意境,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想象。如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感念母恩的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情感真挚。在教学中,教师选用古筝乐曲《送别》,学生在那动听的旋律中,渐渐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夜深了,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仔细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目送着儿子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不舍……意境相通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诵读,充分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很好地再现古诗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这样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知的渴望。
1.2看画面,创设情景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有的展示壮丽的祖国山河,有的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有的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的展示神奇的名胜古迹,有的展示灿烂的民族文化,有的展示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巧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片渲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精彩的画面时,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妙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讲授《识字6》关于动物的词串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狮子图、大象图、老虎图、仙鹤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文字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了生动、精彩的画面,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跃然纸上,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动物园,看到了可爱的动物们在动物园中生活的场景。学生观看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喜爱动物进而产生保护动物的美好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将或优美生动、或简洁精练的文字与一幅幅图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往往事半功倍。
1.3赏视频,如临其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长,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欢乐的泼水节》讲述的是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相当遥远,虽然文章的语言文字生动、具体,但是学生仍无法真切地体会泼水节的欢乐与意义。教师从网上下载了泼水节的视频录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好像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知识重难点
语文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内容,很多问题不是一言两语能和学生解释清楚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画、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可以活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如讲授《木兰从军》,故事背景距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他们无法想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经历多少的艰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木兰从军的相关视频,通过观看影片,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战争的残酷,感受花木兰的一片孝心。
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给予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地去探索、去钻研。例如教《快乐的节日》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列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据此完成课前预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课前,学生自主(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索有关六一儿童节的相关资料;运用所查找到的资料,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自学课文;在自学课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待到课堂上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自由地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儿童节;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一起唱响《快乐的节日》。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关键词:现代化教;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2002年2月,同志针对中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说: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2006年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现在许多学校对德育工作已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总体而言,仍存在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教育理念,必须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确保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充分发挥。
一、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地位不高
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随时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社会上功利主义造成德育在生活中的失落,大大削减了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2.德育内容抽象空洞、脱离实际
在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经常用政治课代替。德育教育的目标只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上,内容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不够;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没有满足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要。另外,德育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中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方式简单灌输、途径单一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曾有报道:在某班开展的学雷锋会上,孩子们讲得热泪盈眶,可会后没人擦桌子;某校的献爱心活动,孩子们喜滋滋地把金额大的钱换成小的,比赛谁献的次数多。这无疑是对学校德育教育的讽刺。简单、单向、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的灌输教育是教条教育,没给孩子留下主动思考、选择与行动的空间。真正的德育教育是要求学生学会一种理念,用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4.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的不足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上,至于学生是否养成自觉的行为,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及健全的人格已被忽视了,这种满足于只抓外部行为而忽视内在思想情感培养的做法,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5.德育定位追求名利、缺乏实效
在教育思想上,教育部门及其领导未能真正确立全面素质教育观,采用考分制,以学生学习成绩衡量教师、学校教育质量,以分数评价学生好坏。在这种导向下,德育的定位只是教师教、学生考,在教学效果上只是追求分数,不是教给学生道德的理念。学生只是简单的记诵,把提高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样德育教育就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建设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榜样是无穷的。如何切实、适时地开展师德建设,我有几点建议。制定师德建设计划,如把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道德行为问题列为重点整改内容;建立相应监督机制,定期举办师德评优活动,设立师德建设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师德理论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如心理辅导,专家座谈,下乡助教,文娱活动等。
2.德育教育思想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形势和教育对象的研究。一是根据社会形势确立德育内容,找准影响中学生思想的热点及敏感点,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二是适应学生需求搞教育。中学阶段,学生思想求上进,精神求充实的欲望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及时主动地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上。三是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搞教育。
3.德育教育遵循稳妥恰当原则
对学生教育要自然贴切,不留一点斧凿形迹。表扬要恰如其
分,批评人不能过头,切忌急风暴雨整人压人,而应用“润物细无声”的态度和热情去感动学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正确地影响别人。在教师恰当稳妥的教育中,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
4.传播载体从单一模式向立体转变
在现代化教育形势下,中学德育教育要树立时空观。如形成多样化德育教材,以书本为主,辅之声像、计算机软件、实物教材等;要探索多样化德育形式,以思想政治课为主,辅之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以及参观调研等形式;要确立多样化的德育课堂,以教学课堂为主,辅之以网络电教课堂、社会课堂、文化和科技活动课堂等;要运用多样化的德育资源,特别要重视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
5.实现学校、家庭和社区德育教育网络化
学校在组织好校会、班会、社会实践的同时,可以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人员、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水
平,使各方面密切配合,最终达到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目的。
6.借鉴别国德育教育模式
美国中学用于道德教育的课程和方法分成三部分,即价值澄清、行为修正和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价值澄清的关键是确定个人珍视而又愿意维护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做不同选择的后果和意义,提供他们思考价值的机会。行为修正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基本的道德行为,修正过程要求学校和父母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行为一致。发展道德认识能力,主要是教授道德推理,重点是围绕着各种道德规范讨论学校环境里产生的现实问题。这样的模式使美国近30年来德育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