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

第1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模式 探讨 地理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有15个必修学分。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给出的定义是:“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研究性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不论是作为一种学习观念还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明显特点。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面极广的科学,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形成复杂系统,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有关生活、环境、产业发展等课题,都与地理学科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从地理学领域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方面的优势。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对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和准确的界定,有人认为只要是在地理课上进行的,或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地理研究性学习,例如,“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此类概括没能体现出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来源广泛的特性。还有人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采用探究的程序和研究方法,发挥地理学的专长,以人地关系的协调共生为准绳,通过体现地理科学的哲学、科学、应用和教育价值,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目的的研究性学习”,此类概括又过于宽泛,没有突出地理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从学科的特点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其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立意注重于“人地关系”,研究角度上偏重于“空间结构”,因果分析上注重“综合性”集成,同时还需运用“前瞻性”思维来预测某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前景。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特性,笔者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应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分析事件的因果联系,并使获取、分析、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1.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一是要遵循乡土性原则,为了方便学生对所选题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的背景知识及关联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在选题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和进行实地的考察,而且所探索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二是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的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要遵循探究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由此发现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分析身边地理现象的规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与高中地理教材理论有关的内容。高中地理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考虑作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引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与住宅小区楼距的关系”问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引发“气候与当地农耕制度的形成”问题,工业区位的选择可以引发“影响某厂、矿布局的因素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引发“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河流的综合开发可以引发“某河流水的污染及治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结合当地的实践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并辅以查阅资料等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将教材理论引延成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感性认识,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此外,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某些知识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培养学生对复杂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与生活环境有关的内容。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地理知识”。因此,学生在选择地理研究性课题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学校周围的噪声污染与治理建议”、“家乡交通方式的变化”、“某类农作物地域性分布的成因分析”、“使用一次性餐具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某城市气候热岛问题考察”,“某类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与种植的关系调查”等。通过对身边的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身边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亲自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亲身实践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三、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细化。地理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细化,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例如,“某河流的环境污染及治理”专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如下内容:河流污染物种类、污染源;水样送检所需要的化学实验条件及方法;当地居民及有关部门对河流水污染的态度;河流水质与居民的健康关系;河流两岸的绿化情况,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的治理措施。

2.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要明确。作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在调查、测量、访问、实验时要踏实、严谨,力求获取准确的信息;同项目组(以5人为宜)的成员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利用多种媒体(书刊、网络、影像等)查阅相关信息时,要学会加工整理信息;研究结论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观点,避免抄袭。

3.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不宜太大或太空。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此外,研究性学习本身也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联系,但有些学生在选题内容上涉及面大而全,选题后却无法进入实践、体验环节,最终只能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加工信息,这样极易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例如,《关于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选题的出发点很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很多,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选题上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拟定,尽可能做到要小而专,如上述题目可改为《某河流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四、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根据高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地理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可采用下列方法:

1.实验观察法,此类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地理方面,需要借助有关的实验、分析有关数据,来寻找答案。如水和沙的热容量、石灰岩的溶蚀、水的污染、大气环境的污染、土壤的肥力、天气的各种现象等需要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来解释其成因等。

2.野外考察法,这是地理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无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还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都比较常用。一般分为室内准备、野外实地考察和总结研究三个阶段,常用于对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水文、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3.资料信息整理法,利用书刊、报刊、网络等手段搜集各类文献资料、地图和统计图表,然后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4.技术经济论证法,常用在生产布局和村、镇、城市规划中,先将布局和规划中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结合起来,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然后选择最佳区位和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提出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是:问题创设阶段实践和体验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笔者认为,在问题创设阶段,既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参考问题,关键是要组织人员对拟研究的问题进行审核,以避免问题过于宽泛和缺乏实践环节。当研究问题及指导教师拟定后,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管理者的作用。表达和交流阶段是地理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提供时间、场地给学生,表达的形式除了撰写调查报告、搞展板、出墙报外,最好能安排口头报告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辩证思维。

本文通过对海南十六所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调研,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拟定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见图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积云,吴忠喜.探索.体验.成长[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5-13.

[3]袁维新.论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特征[J].浙江教育科学,2001,(2).

[4]吴永军.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5]全疆发.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改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6):26-27.

第2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大学数学;课题选择

       近年来,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高校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所关注 ,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大学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的研究性课题内容对大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在高等学校数学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几年来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适合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成为了当前问题的关键。

一、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学习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历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真实情境并获得研究体验,是当前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

二、 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课题内容选择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基础,是起步。因此学生如何选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大学生在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课题时,难免会在课题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是在调查中所发现的大学生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选择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存在局限性;对课题内容不明确;所选调查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抽象、空泛、过大,具体实施调查无从下手;调查课题过难,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确立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价值性;凭主观臆断“选题”,不考虑课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长期以来,大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的选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思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思维观念的重大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三、正确选择适合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应首先引到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所谓“兴趣决定态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在对待这件事的时候就能投入很大的精力,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如果大学生能首先选在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那么就能够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建议学生将要研究的对象调整为比较具体、范围比较小、比较好把握的内容。课题的选择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可操作性;第三,教师应建议学生对条件问题予以特别而充分的考虑。不解决条件问题,课题就不能成立,引导学生变化内容形式转化,降低难度。也可以对课题进行前期论证,做好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先做前期小范围的调查研究,找到课题确立的依据,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兴趣出发,又不局限在个人的兴趣上,将个人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使课题具有研究的价值。

简单的说,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要针对不同小组课题的不同问题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鼓励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的发展,激发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教得太多,管得太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在研究性过程中学习受益。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新事物还有很多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

既打好基础,满足眼前利益,又要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现在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我们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定向,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支持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从而使大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萧菲, 修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百例[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郑君文, 张恩华. 数学学习论[M ] . 桂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 3] 盛祥耀, 葛严麟, 胡金德, 张元德. 高等数学辅导[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 4]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1(5).

第3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域性; 研究性学习; 体验创新;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74-001

一、地域性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的提出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对乡土课程资源较有兴趣,原因是学生开展研究感到亲切;可以体验、便于操作;学习中初步具备了解家乡、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思想感情等。

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同时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选择研究课题。

二、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策略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精心组建了一个纵向的组织系统,科学而有效地引导了研究性学习(见示意图)。

2.学习培训,准备到位,为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培训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

我们所做的学生方面的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有:(1)召开系列专题知识讲座(2)开设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由市内资深教师介绍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3.精心规划,合理安排,科学有效地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

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考虑到学习头绪多、涉及面广,因此必须对此作出精心规划,合理安排,以保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此,我们主要作好以下工作:

(1)选聘指导老师;(2)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3)在评估本土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系列小课题;(4)开设研究方法讲座;(5)举办专题知识讲座;(6)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7)开展社会调查与民间采风,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资源;(8)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互动,寻求各界对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广泛支持。

在开发本土课程资源过程中,学生走进社会,更好地了解社区、理解社会,增强了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接纳与判断的能力,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加强了。

4.监控过程,管理到位,实现研究性学习可持续发展

由于研究性学习对于学校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制订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条例、方案、表格、计划,以期规范各项活动的展开。严格的监控与科学的管理保证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富有成效的开展,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结题报告会;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个人小结;学生学年成绩评定;教师撰写工作小结;对教师的考核与奖惩;编纂《震泽实验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集》。

5.总结整理,精益求精,构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与评价体系

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与学科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相应的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目标的构成。(2)师资的培训。(3)课程内容的开发。(4)教学活动方式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与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方法掌握情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性学习结果。

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表。

三、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的成效分析

1.开发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充满地域特色的社区人文、社会、自然等课程资源

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开展地域特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发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充满地域特色的社区人文、社会、自然等课程资源,本土课程资源,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为课堂教学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去搞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去打交道,因而学会了交往,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3.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强化了学科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与学生是平等的,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师生同为研究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忧虑,也同为研究获得突破而兴奋、自豪。由此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的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大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手段开展研究,要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否则,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很多教师或是认为教科研高深难测,存有畏难情绪;或是认为自己教育教学任务重,对教科研有一种排斥的心理,因而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普遍地较为薄弱。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极大地冲击了这些陈旧而又落后的观念,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高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

1.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1)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课堂中,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动手,将以前单调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变成学生实践的乐园,让学生得到锻炼,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共同学习,让学生更加喜爱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学习,一起研究生物学科。在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和研究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研究,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在实验中得出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行研究,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距离的同时还在学习效率上得到了提升。

(3)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生物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的生物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从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日常的实验中,学习到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学科本身的使用价值。

2.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1)实验探索型。所谓的实验探索型就是从实验着手,教师针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验。

(2)情景创设型。教师针对于当天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中包括许多环节,比如列举出背景资料,延伸对知识的阐述,提出相关的问题,展开相应的学生研究活动等。

(3)调查研究型。所谓调查研究型,就是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需要,找出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明确研究的方向,然后共同进行调查研究,利用调查中所获取的资料,再进行一定的实验与讨论,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社会课题型。教师针对学过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将其与现代的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社会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和联系,加强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初中生物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实例

在进行生物教学中,随着大量的课题研究的进行,能够充分感受到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下面就利用我们曾经研究的“糖尿病”进行举例。

目的:对血糖调节的知识进行研究掌握,对糖尿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步骤:①对有关血糖调节的知识进行学习;②对糖尿病的诊断进行了解;③调查大家对糖尿病的认识;④总结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以及医学界对其治疗手段的研究。

研究结果: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①肾性糖尿。由于某些肾病引起的肾小管对于糖的吸收机能降低。②病理性糖尿。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发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尿多、体重下降。糖尿病所造成的危害:容易导致血栓、糖尿病高渗昏迷以及高血脂等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同时,病人必须控制饮食方法。

学生们通过对糖尿病的研究性学习,对糖尿病以及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其做出了总结讨论,提出了很多关于治疗糖尿病的建议。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课堂中更加认真,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在研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海芬.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11(11).

[2]方志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09).

第5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研究性学习 特点 模式 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从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就可见其重要性。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以迅猛之势发展的今天,高中生物又该如何与之结合并发展呢?

一、研究性学习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具有实验性、探究性、广延性、生活性、开放性、多元性、生命性、前沿性、过程性等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很多,但结合生物教学搞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综述如下:

(一)实验探索型:从实验入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程序是实验题目、原理、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实验设计、真实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及呈现,如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二)情景创设型:包括相关知识导入,背景材料(资料)列举,知识延伸阐述,有关问题提出,学生研究活动展开,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研究活动评价等环节。

(三)调查研究型: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方向,然后进行调查考察,筛选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实验与研讨,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社会课题型:指导高中学生综合学过的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并将之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是社会课题型教学模式的体现。

当然每种模式没有严格的界限,也并不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只采用一种,主要看以哪种形式为主,具体形式还要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可操作性等确定。

三、关于目前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的启动:多年以来学生已形成了接受性学习,忽视自己去研究、去学习、自己去找专题,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学生原有的潜能再找回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第一步是情感启动:自古就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一个人如果对某个问题感,有积极的心向、有热情,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坚持做下去。所以搞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情感启动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学习过程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实质是一样的,搞研究并非神秘莫测,而在于对自己日常发现的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付之于行动,以此激发学生搞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会经历由模糊到宽泛再到具体明确的过程,因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者角色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如创设一种情境,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此情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研究酸雨,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研究题目,而是给出一种情境如下:

1、瑞典南部马克郡的西里那村,有一户人家三个孩子的头发都从金黄色变成绿色,原因是他们把井水的汲水管由锌管改成了铜管,流过铜管的水洗头发就把头发染成绿色。

2、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有两座高150米尖塔,塔是大理石铸造的,如今石壁表面凹凸不平,通向入口处的天使和玛利亚石像,有如岁月刻出无法恢复的皱纹的老太太的皮肤。

3、我国长江以南不少地区,出现了怪现象,雨天要用清水浇菜。

(二)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步骤和方法认识的措施

目前研究性学习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教师搜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案例供给学生去研究或请专家对个别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1、运用研究性学习完整案例体会研究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现成的研究性学习的程序的案例,从案例中得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如《走进高考的研究性学习》中有“碘与人类健康”、“酸雨的成因与危害”、“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绿化面积与空调”、“大棚蔬菜与田间蔬菜对比”等。对真实案例的研究能够缩短研究性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而案例多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探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提供方向和研究思路。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方法。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将关于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分散到教学中,但不宜拖得时间太长,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抓住可利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渗透。

(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小资料:如课本上在细胞的分化一节关于海拉细胞系,至今还在实验室中广泛传代使用,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让学生去查阅获得实验技能。

(2)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如学到酶,可以将生活中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实验技能。

(3)鼓励学生教学中的创新行为:如有的学生在做质壁分离实验时自己采用茉莉花冠,效果也非常好,此时抓住时机做文章,讲解实验选材的可操作性。

(4)抓住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选题引导:在可溶性糖实验中,学生发现把斐林试剂加入试管中并不是蓝色而是绿色,由此探讨。

第6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必修课。我校在七、八、九三个年级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任课教师,必然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承担起指导的责任。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以及前辈教师教授给我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

要完成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主要应做好两个“发挥”: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教材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按自己的兴趣寻找课题的切入点,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方法和措施,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生动体现。虽然有时最后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稚嫩可笑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研究、通过自身的实践,知道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渠道和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交往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简单概括起来我认为要做好四个“重视”。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主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的做法是:(1)研究性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内部自主选出小组长。(2)研究课题由小组自主确定,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范例,但课题的决定权在小组成员手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介绍制定方案的办法和格式等。但整个方案的确定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代办。(4)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地自主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实地调查访谈,试验等,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5)研究报告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对学生研究报告的格式提出要求,但报告形式设计、编辑打印等均由学生自己制作。

2、重视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而这些都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研究过程。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我们强调研究小组搜集的每一份资料对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都要注明来源(如是哪位作者、那本书、那一页,若是网上资料,则要注明网址)。访谈记录要注明被访人姓名、身份及访谈时间。问卷调查要对被问者按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实验要有详细的现象、数据纪录。对原始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要有图片说明。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问题,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我校这次获奖的几篇研究性学习报告:《网络与中学生的成长》、《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公交车上的纷争》等,都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我们身边的一些问题提出展开的。

4、重视创新与合作

创新与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合作就不能成就大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们提倡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研究方法的指导者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老师的指导。须知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做研究的。在研究课题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途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始终能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既不脱离社会的客观需要,又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研究条件的提供者

指导老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所必要的条件。比如联系调研单位,访谈的对象,提供试验场所,试验用品等。在实地调查时,有些人认为学生到校外搞调查是“不务正业”。这时带队老师要做一些解释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时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艰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能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3、研究过程的督导者

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要起到鼓励,督促的作用。关键是督促她们按研究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或阻扰,一定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探索的信心和毅力。

4、研究结果的评价者

第7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的,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的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

1.在数学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的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地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三、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第8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教学 积极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中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创新发展。传统教学的束缚被打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加强。为此,许多教学方法相继推出,如启发式教学、发现法教学、探索法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研究性学习愈加被人们重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

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主题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深刻的、真实的、积极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习惯,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研究性学习中,一般小组合作的很多工作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课余时间完成的,每个成员都要与其他人共同学习、发现、分享经验,逐步培养合作与共享的品质。“研究性学习”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从而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

二、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上可以大有作为。例如,“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话题讨论,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等都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教中的开展强调以学为主,教师只是咨询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控时间的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决矛盾的冲突,指导学生困难的解决等,但教学中的具体任务还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如下。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选题可由教师指定,教师指定方向或主题,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教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选择相关课题;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提出课题,教师指导。选题内容可分为:(1)生物学科内的单个课题。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这种选题相对比较简单,如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等。(2)生物学科内的综合课题。研究内容由生物学科内的相关知识组成。如“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要求学生定量分析食品中每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并对食品优化组合。(3)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课题。如与物理学综合提出的“臭氧层与人类的关系”,与化学综合提出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等等。(4)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综合课题。如周边环境中水质的测定与治理。

(二)研究课题的实施涉及以下过程

1.查阅文献资料。学生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尽可能地了解。如进行空气质量测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至少明确测定的程序、相关的指标、测定的方法、结果的判断等。查阅文献可以去图书馆或相关网站等。

2.设计研究计划。根据不同的课题类型说明不同的研究设计思路。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计划,教师可设计计划表。项目包括:课题题目、课题组成员、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必要的条件等。

3.实施研究过程。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常见的方法有:(1)调查法。如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需要学生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发问卷等方法掌握真实情况,并对获得的信息录音或书面记录,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结果的有效性。(2)实验法。例如要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就必须在实验室中运用实验方法将各种食物燃烧后所释放出的能量检测出来,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详细地记录各种实验现象。(3)个案法。例如学生要研究人类某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可以围绕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与治疗等多角度分析,获得研究结果。(4)文献法。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历史性的专题,以目前的条件无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从文献的描述中掌握相关信息。

4.搜集和整理资料。通过实验、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获取详尽资料,并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数据、整理个案的资料,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性。

5.得出结论。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得出此项课题的结论,并总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文。

(三)研究结果的鉴定和推广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评价,对解决实际问题和有创新价值的成果鉴定分析后,可推广应用。如我校学生的课题“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由于采用了翔实的调查材料、准确的营养物和能量指标测定、科学的理论论证,报告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们根据其中提出的一些对策,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创造,有利于良好思维的养成。

(二)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主要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学习,目的是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研究性学习不十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相联系,在这一点上,研究性学习更体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这亦是学习动力的所在。

(三)重全员参与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遵循因材施教、适应个别差异教学的原则,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创造”不仅是一种行为、能力和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

四、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活动中获得一部分知识,并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自主获取知识,满足知识需求,极为重要。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得出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既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又不任其发展。这样有助于学生体验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提高,智力也会提高。研究性学习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体现出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能满足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9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在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结合实际,实施教育程序中要充分体现课题的开放性、实践性,注重实践与理论联系,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

Keywords: research learning science teaching

Abstract: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natural science teaching in carrying out research-based study, should be practic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rogram fully reflect the openness of the subject, practicality,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theory link,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eacher role.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研究性学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模式。其内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合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其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种方式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通过较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社会实践,最适合未来与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1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要求

1.1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应有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平等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带着各种疑问,怀揣各自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应重新构建,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同时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且会使教师感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将会使教师产生危机感,甚至会失去信心。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推行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1.2课题的选择

选好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课题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又要考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应考虑学校的研究条件。课题的选择难度应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开始阶段由教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选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发挥.选题时应着重注意如下问题。

1.3课题的选择应具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其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广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参与者,是平等的学习者、指导者。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现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同一课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条件的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结果等都可能不同。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特长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自然科学教学中,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图书室,深入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完成实验,自己查阅资料,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

1.4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自然科学本身来自于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合自然科学教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可能条件。

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2.1确定研究方案

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建立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预期目标,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访谈、请教专家等途径,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2进行探索研究

在探索性研究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要仔细观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作好调查记录,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2.3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在分别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初步研究的成果用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编刊物等形式,在小组内或班集体上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报告。通过实践、交流、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