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第1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 方案教学 重点和难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75-02

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对准备着手开展的某项工作预先制定目标、安排实施进度、拟定相应措施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周密、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书面计划。方案在经济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因而,在各种经济应用文中,方案是内容最复杂的一种,仅在商务活动中常用的就有活动方案、决策方案、谈判方案、营销方案、接待方案、培训方案、招商方案、会议方案等;同时也是使用频率较高、写作难度较大的一种。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全面、有效地掌握方案的特点、写法与要求,是方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试就运用比较教学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比较教学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异同和关系,从而更清楚、全面、系统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教学法,不仅要把握事物的联系,掌握其中的可比性因素;更重要的是选准比较点,准确地将其中的可比性因素概括出来。只有选准比较点,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和鉴别,从而准确地掌握事物特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在方案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方案的联系,可以从两个层面选取适当的比较点:不同名称计划的比较和不同类型方案的比较。

一 从定义入手,将方案置于各种名称的计划中,通过整体比较来掌握方案的特点、写法与要求

方案是一种书面计划。计划是学生熟悉的概念,是一个包括设想、要点、打算、规划、方案等名称的统称。这些不同名称的计划,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如果综合在一起进行比较辨析,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容易掌握。

第一,运用求同比较法辨析。这些不同名称的计划,都是工作之前作出的筹划和安排,并形成书面材料;都是开展工作的指南和事后检查工作、总结工作的依据。它们在写作内容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围绕着四个基本问题来写,把四个基本问题写清楚就行——即目标任务、背景原因、措施办法、实施步骤。

第二,运用求异比较法辨析。方案与其他名称的计划在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所写出来的具体周密、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书面计划。而设想是为长远的工作或某种利益着想而作的粗略计划;要点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作简要的安排;打算是准备在近期要做,但对其中的指标和措施等考虑还不周全,只能作原则性要求的计划;规划是对时间长、涉及面广、内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提出一个轮廓,并在理论上论证其可行性。可见,方案比其他名称的计划要更具体、更周详、更严密、操作性更强。

二 从案例入手,结合不同类型的方案,通过局部比较来掌握各类方案的特点、写法与要求

方案的种类很多。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方案,不难发现,它们在写法上相同点很多,如所有类型的方案都是围绕着目标任务、背景原因、措施办法、实施步骤四个基本问题展开;在结构上都是由标题加正文组成;标题基本为“事由加文种”式;正文往往是依次由“制订的背景与依据”、“要完成的任务与要求”、“完成任务达到要求的具体安排、措施和方法”三部分构成;正文中“要完成的任务与要求”部分一定要简洁明确、直截了当地陈述出来等。

但是,不同类型的方案在写法上不同点也很多,如正文“制订的背景与依据”与“完成任务达到要求的具体安排、措施和方法”两部分和各类方案的风格及表达则各具特色。

第一,“制订的背景与依据”部分,一般篇幅不能多,把制订方案的有关基本情况,诸如指导思想、政策要求、社会环境、利弊条件、目的意义等简单阐述清楚即可,否则整篇方案就会头重脚轻。但也有与众不同,如招商方案。因为招商方案是在招商活动中用来向读者(潜在的合作伙伴)介绍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期吸引读者加盟的策划材料,具有一定的广告性质和煽动性。所以开篇要浓墨重彩、不遗余力地阐述背景原因,从自身的实力,到市场的状况,再到项目的优势,用大篇幅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求打动、说服读者。

第二,“完成任务达到要求的具体安排、措施和方法”部分,会议方案、活动方案、营销方案、接待方案、培训方案等相对较简单,将有关安排措施分条分项罗列出来即可。但决策方案、招商方案则较为复杂,必须在经过调研采集到的有关依据材料的基础上,对措施办法提出若干个具有整体详尽性和相互排斥性的备选方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每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以供领导或读者抉择。

第三,大多方案在写作风格上追求简约平实,通篇仅运用叙述这一种表达方式。但也有例外,招商方案的写作风格就有散文化的趋向,常常使用华丽的辞藻,包括大量的形容词

及成语,以及使用比喻、拟人、排比、渲染、烘托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方案的可读性和煽动性,以期吸引读者,赢得读者的赞同和支持。在表达方式上,决策方案以叙述为主,论述为辅。招商方案则更是自由,可以叙述,可以议论,也可以说明,还可以描写,甚至可以抒情,只要有利于吸引读者加盟的表达都可以运用。

综上所述,比较教学法是方案教学中适当的比较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选准比较点,运用比较教学法就能更好地揭示方案的本质特征和写作规律,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较好地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和研究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演绎或点拨引导,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到知识加工的方法,习得智力操作的技能,掌握今后发展的本领,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欣.商务应用文实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1~23

第2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一、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使用多媒体CAI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去。但在目前的一些教学CAI公开课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CAI是没有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

二、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CAI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化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的教学设计,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CAI俨然成了课堂主人,而教师却仿佛成了CAI的仆人,处处受制于CAI,课堂上只坐在那里点来点去。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内化”的转化,这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表象,轻情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情感教育是美的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关键因素。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交流、沟通。教师在鼠标、讲台、学生之间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被计算机中的精美图像所吸引。虽说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就算是那种由计算机发出“你真棒”诸如此类没有“人’’味的语言,对于激发沉重的情感来说也是机械、脆弱的。

目前大量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该通过板演充分暴露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使CAI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发展。

四、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CAI的强大的演示功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只重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而忽视学生的动手活动,必然束缚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要自我获得内在的体验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不少教师在教学时过分强调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而忽略学生的动手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那种教师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再如,在进行函数y=ax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取正数时的图象,然后先让学生判断取负值时的图象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教师再做演示,其效果显然比直接演示更好。

五、高中数学教学中CAI技术应用的原则

数学CAI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必段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并且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色彩等对象进行艺术加工的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CAI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课制宜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CAI,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人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不必要采用多媒体CAI;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可以利用CAI达到目的。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对函数y=ax中的a取不同的值时的性质进行讨论,描点作出不同的图象。费时费力,若在课件中设计中输入不同的a值,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象,就可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过程,使学生能够象数学家一样去研究数学,从数学现象中去发现、归纳数学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十分有益。

(3)开放化和交互式的原则

所谓开放性,一是对学生开放。课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支探索、思维,二是对大多数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应便于推广使用,三是开放的题目教学,开放题的教学能力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交互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课件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计算机——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计算机应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桥梁,而不能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第三者”。

多媒体技术在未来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尽管CAI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但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计算技术,更 重要的是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既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又了解CAI的特点和优越性,才能扬长避短,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改革新论》,卿成,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6.

第3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必须要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深人浅出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

1.以“重点”为中心点,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向。重难点的确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学目标既是一堂课的起点,又对这堂课有指向作用。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一堂课的有效与否至关重要。一是深研教材。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价值、人文价值及情感价值,等等。在此基基础上可确定小丰富的、科学的教学目标。二是深研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倾向、兴趣倾向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从上述丰富的教学目标中作出一定的筛选。三是深研现实。了解是否有与教材联系密切的生活现实,可以是相同的、相似的或相反的,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目标更科学,更易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2.以“层次性”为立足点。给学生目标达成的希望。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英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英语教学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讲,困难与困惑较多。由于学生本身具有层次性,因此,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重难点。教师既要抓住共性,又要兼顾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难点的原因有很多,课堂效率管理必须遵循使全部学生都有所进步这一原则,要照顾到没有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的学生,原有经验或者知识错误的学生,无法形成思维视角转化的学生,对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不能理解的学生,等等。不同学生面对的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只有非常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才能有针对对性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反过来说,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解决了自己的难点,那么学生对于新课中的重点就能更好地把握,间接地使课堂效率管理达到高效标准。

3.以“课堂解决”为着眼点,实现当堂解决的高效。目前,中学英语教材不仅内容分量增大了,而目,深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不少内容在学生掌握过程巾容易形成难点,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地把它们挖掘出来,以便在课堂讲解时有针对性,建构“当堂剖析一当堂解决”的有效课堂效率管理模式,以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我们教师要努力变过去“接受性、维持性学习”为“研究性、发展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下课带着思考离开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心智,放飞他们的情致,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品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结合学科特点,教师应该渗透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归因析理,培养学生规范、科学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教师不去挖掘它们,只照本宣科,就会使讲解停留于表面,缺乏在难点问题讲解上的深度和频度,使学生不能掌握难点问题,也就无法从容地面对新的知以,进而为下节课埋下新的障碍。日积月累,学生所面临的难点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直到无法解决的地步。因此,对新难点做到当堂解决是十分必要的,它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管理的基石之一。教材中提供解决难点的方法毕竟是有限的,而解决新难点的方法和形式是无穷无尽的,探索难点是教师大有可为的一个领域,只有尽自己所能去探索、挖掘,才能探寻到更多有效的“传道授业”的途径。

4.以“方法策略”为切入点,注重突破实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寻找最近发展区,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规律,寻找教学的最佳切人点和结合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启发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如英语词汇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规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记忆。以摆脱繁琐的重复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比较、思辨,学会从“错误”切人理解重、难点,进而突破重、难点。此外,应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不能局限在教材上,要把教材吃透,把教材中的话题拓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然后,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归纳、总结升华,从而做到对重、难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学生只有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才能熟练掌握重、难点,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第4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关键词: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

作者简介:王增武(1974-),男,浙江江山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

教学难点是指那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复杂或坡度较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教学难点是由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决定的.一堂课上的好不好,除了看教师是否抓住并讲清了教学重点外,还要看教师是否突破教学难点,这也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初中物理中由于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有些理又好像与实际生活相“矛盾”,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了较多的教学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谈谈在实际教学的一些做法.

1降低坡度,循序攻难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力学、声音、光学、电学、磁场等等,不仅内容多而且往往许多知识交叉融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初中生(特别是女生)具有注重形象思维,记忆较为短暂的特点.所以在突破一些跳跃性较强,知识性又需要铺垫的教学难点时,教师可以多设计台阶,降低坡度,从而让学生沿台阶一步一步爬上去,循序渐进的攻克它.

比如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为什么会受到浮力?要突破这个难点,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的,学生理解起来也确实不易.教师可以设计下面几个问题串作为台阶来降低坡度,从而降低难度.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方向的压强?(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关系如何?(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物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小是否相同?(不同,下表面由于深度深,压强比上表面要大)

(4)为什么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因此要受到向上托的力)

有了上面四个问题作为台阶,坡度就大大降低了.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相信学生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去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就不难了.

再比如在教学“物体是否做机械功?”的问题时,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记住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对照去判断.实践证明,学生在理解物体在“有力而没移动距离”或者“有力也有距离,但这个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的这两类问题时经常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物体做功的实质,总认为费了劲就一定做了功.其实解决此类问题,也可以搭一些“台阶”,为学生理解“物体是否做了功?”降低坡度.

例: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是否对杠铃做功?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匀速移动,起重机是否对重物做功?

教师也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物体做功的实质是什么?(能量的转化)

(2)杠铃和重物的能量是否发生变化?(没有)

(3)那么运动员和起重机是否对杠铃和重物做功?(没有)

(4)运动员和起重机消耗的能量又到哪儿去了呢?(转化为热能散发了)

经过上面的四个“台阶”,学生不仅突破了物体是否做功的难点,而且对物体做功的实质理解更加透彻,难度大大降低了.

总之,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感到较难一步就“跨上”的难点,教师可以多设几个“台阶”,降低一些坡度,对于突破这个难点是极为有利的.

2转换角度,迂回解难

初中科学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牵扯的问题较多,而初中生又不需要“刨根问底”的解决它.对于这类教学难点,可以转换角度,采用“迂回战术”解决它.通过转换角度,逐步将生疏抽象的问题转换为几个具体而又熟悉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

21将抽象转换为具体

比如在电学中,由于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对于电流的大小、方向、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较难理解.不妨把抽象的电流类比为具体的水流,那么电流为什么会有大小?为什么会流动?流动的方向怎样?串联电路中为什么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为什么是分流电路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导线的电阻为什么越粗电阻越小呢?不妨也把导线的电阻转换为江河对水的阻力,当然河道越宽敞,对水的阻力就越小.借助这样具体的问题,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问题也就感到轻松许多.

再比如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时,对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感到非常困难,总认为速度快的物体惯性就大.其实惯性的大小是由质量决定的,而且物体的惯性和物体的质量一样是物体的属性,那么解决惯性的问题就可以将其转换为质量问题.当问物体是否有惯性时,就理解一下物体是否有质量?当问物体的惯性大小是否变化时,就理解一下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转换,抽象的惯性问题就因为具体的质量问题而变得非常简单了.

22将生疏转换为熟悉

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是光学教学较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凸透镜用的很少,一个词就是“生疏”.有人可能会说,身边不是有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吗?可是有几个同学真正去操作过?或者操作时真正去理解它们的原理呢?

其实人的眼球就是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是很好的凸透镜.如能将生疏的凸透镜成像转换为人眼球成像,就简单多了.

飞机从远处飞来,为什么会看到越来越大?(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物距越小,实像越大)

为什么尽管眼球能调焦,但离眼球近到一定距离时会看不见?(此时成虚像,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如果利用熟悉的眼球,结合上面两个问题再去理解和记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相信将事半功倍的.

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有新的思路.换个角度去解决教学难点,或许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提升高度,战略克难

“云深不知处,只缘此山中.”对于科学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有时也应提升高度,跳出“山谷”从战略上去克服它.

比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内,将冰箱的门打开,让冰箱工作一段时间,请问房间的温度将()

A.升高 B.降低C.不变D.都有可能

很多同学会根据经验错误的选B.有些学生总认为冰箱是制冷工具,所以最终会导致房间温度降低.也有些老师知道选A,但对此却解析不清理由.主要原因是没有将问题提升到“能量转化和守恒”的高度,跳出房间的束缚,从战略上去解决它.其实应将在整个房间看成一个整体,现在电能从房间进去,而没有其它能量出来,最后电能都转化为房间内的内能,房间的温度当然升高.

再如浮力问题是师生公认的教学难点,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如何恰当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大多学生遇到浮力问题总想到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其实教师只要从战略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研究浮力,应该遵循“状态方法”的思路,即一般情况下:

漂浮或悬浮(状态):应用二力平衡( F=G)

下沉或浸没(状态):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F=ρ液gV排)

从研究问题的高度,学生解题思路就会有方向,解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另外在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化学计算中的元素守恒等教学难点中也经常要提升高度,扩大视野,从战略上思考问题,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降低难度.

4拓展维度,合力破难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科学中的知识,有的远离学生(有些动植物,有些高科技产品,有些生产生活工具)、有的或太微观(细菌病毒、细胞、分子原子等)、或太宏观(天体、太空、宇宙等)、或太缓慢(又参锏纳长、遗传变异、细胞分化等)、或太剧烈(燃料的燃烧和爆炸、核反应等),都会造成学生缺乏与之有关的感性认识,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些难点都要求教师拓展知识的纬度,以形象、直观、实践的教学方法合力突破.

(1)两维:主要是利用板书、板画、挂图、幻灯等讲解,其特点是通过静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去理解抽象物体或原理.

(2)三维:运用模型、实物、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比如可以动态模拟细胞的分裂、化学反应的进行、宇宙的发展变化等,其特点是能为学生创造大小不一、快慢自如的各种情形,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和原理.

(3)多维:组织学生实验或现场参观教学,在实际体验的基础上讲清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和原理.比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力臂”概念时,很多学生都理解为是支点到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如果仅凭老师下定义讲解,不管如何解释,学生还是很难理解.这时可以通过在铁架台上支起一个杆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先竖直下拉,然后斜拉,分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两次测力计的读数,发现斜拉时测力计的读数要大.从而引出“力臂”不是点到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由于有了亲身体验,不仅手、眼、耳、脑等器官得到综合利用,并且有教师和同学的协助参与,学生会豁然开朗,感悟知识背后的原因,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从理论上讲知识维度拓展的越多,突破难点的效果越好.但实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看是否有必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确定所要拓展维度的多少了.

总之,教学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形成教学难点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对待各种类型的难点,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摸索,进一步探讨,寻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从而更好为学生的“减负增效”作贡献.

第5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是按力、声、热、电、光等分类别穿插编排内容的,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关键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的好与坏,决定了物理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据我们统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共计3本书,有147条重点知识和47条难点知识。

但是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是靠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很好。当前在“翻转课堂”形式下,微课的出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带来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的出现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种新的形式。微课的“微”有利于教师便捷的制作小的视频片段,解决关键的小问题,也有利于媒体的传播,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观看学习课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微课可以让教师间互相学习,做到博采众长,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既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的助力,也可以为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微课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良好载体,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助力,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更适合于知识的传播和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需求。所以我们借助微课这些优势,探究如何利用微课突破初中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知识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针对重难点知识,制作或收集相关“微课”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一个个重难点知识,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高便利。例如:在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利用静态课件展示,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一定容易理解,而我们制作了一段微课视频,配有讲解过程,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也容易理解了。

二、如何使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

1.课前预习中使用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网络,学生也都配有智能手机或电脑,为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将相关难点知识的微课发给学生,回家预习自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预习课程,为新课指明方向,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比如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节时,这是一个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在微视频上也可以通过动漫演示,只需要轻轻地移动视频中的蜡烛,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是这一重要的物理规律如果让学生只通过微课就能解决,那也是有背实验之嫌。因为学生在鼠标移动之间很难完成这一个很深刻的探究过程,而如果动手做的话,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还能进一步拓展一些其它知识,如用凸透镜直接观察窗外的景色,你将会看到一棵倒立的树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你的印象将会极为深刻,你可以直接用手遮挡住一分部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也可以上下移动蜡烛,观察成像情况,虽然学生可能做的蜡烛油满桌,但是通过其亲手操作,有许多结论可能终身难忘,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用微课进行预习,使上课时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这一验证性的实验,不至于在动手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在动手实验后也可以用微课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归纳,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对实验结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课堂教学新课引入中使用微课

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利用微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不但能够使学生快速安静下来,而且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比如在讲授《物体的相对运动》一课时,播放太阳系中的各行星和卫星运动的视频画面,让学生看到太阳、地球、月球、卫星等等天体都是运动的。从而引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在迷茫和渴望中期待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获取,也为判断物理是否发生机械运动奠定基础,也容易突破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了。

3.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借助黑板、粉笔讲授板书新课内容,上课显得生硬无趣,并且座后排的同学可能会看不清楚黑板而影响新课学习的效果,例如讲关于简单机械――杠杆力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后排同学不容易看清楚,而且有些实物杠杆不好绘画,现在很多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作图过程,形象直观,但是也有弊端,比如学生只是观看了其过程,印象也不深。所以我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将此知识点做成了简单的微课,教师在图纸上作图加讲解过程,学生看的清楚明白,还可以反复学习,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

微课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上的有效使用,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物理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课课时有限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且其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讲台前做演示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且?⒔淌?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积极高效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效。

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的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细致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然后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5.课堂教学后使用微课

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自主独立地回过头来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这样,既避免了题海战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习题讲解中使用微课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巩固、深化知识不可或缺的步骤。习题课教学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6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一、穿越时空法

穿越是指当下网络媒体最热门题材的一种。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教学中对于远离现在、学生又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可以利用穿越时空的方法让学生当皇帝来处理当时遇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课的背景,“清朝内外交困”的理解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随时空隧道穿越到19世纪60年代,身为皇帝的你被内忧外患搅得焦头烂额,洋人凭借洋枪洋炮侵略我大清,我们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又通商,丢进了大清帝国的脸面,愧对列祖列宗。国内百姓造反,而且越压越反,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呢?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利用洋人的武器即师夷长技,进而明确的目的,理解到了这一点,问题也就就解决了。

二、化整为零法

化整为零的含义是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教材中有的教学难点属于概括性、隐性知识,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悟出来。而对于自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化难为易,即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变概括性知识为具体性内容凸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的时间较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革命是否一帆风顺,用史实加以说明;3、革命的最终结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教学难点。

三、设立知识苑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是超越学生现阶段知识水平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这些内容以“知识苑”、“知识链接”、“知识窗”、“资料室”等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一课中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需要开拓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工业革命”一词很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将工业革命的知识出示在导学案中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世纪60年代)瓦特发明复动式蒸汽机,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机应用到交通运输领域(汽船和火车)机器制造业出现(19世纪30、40年代),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发动两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出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四、直观对比法

第7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重、难点;突破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是一线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

一、利用演示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演示教学就是美术教师通过作画、制作等过程向学生展示,并进行讲解的教学。故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得到感性认知,从而深化所要学习的内容。初中美术这一门学科大部分的重、难点就是美术的技法,单单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而通过演示教学,能够充分地促进学生理解内容。比如,《用明暗塑造立体》教学中,教师若只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将“明暗变化规律和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塑造立体事物”这个知识掌握,而通过教师具体的作品演示,给予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学生就能够有效地理解

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突破

伴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逐渐普及。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亦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具体的知识,使之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如此,不但能够有效地突破美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服装搭配的游戏,让学生在对服装搭配的涂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不但能够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互补知识,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解决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故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促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有效地突破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

总而言之,唯有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方能有效地突破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8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过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想象等,构成了高中物理学习的诸多难点。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难点的教学,但也不可忽视对难点的突破。我要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一、恰当运用形象类比,揭示问题的实质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可使学生对众多的物理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如果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能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教材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利用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解物理教学中的难点

物理,顾名思义就是“物体运动变化的原理”,它可能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生活中的力学知识、热学知识、电磁学应用、光学效果举不胜举。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和感受到这一点,才能让他们注意观察,从自己的身边挖掘物理知识,探讨物理规律,才能让学生更轻松更主动地学习物理。

教学示例一:教学“力的合成”这一课时,为了展示丰富的生活情景,我事先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组生活中的数码图片,如“晾衣绳、车陷泥潭、利斧劈柴”等,并用摄像机录制了相关的动画片断。上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上述的数码图片和录像,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力学原理,讨论更好的设计方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又专门设计了一些演示实验和录像去验证和反驳。事实证明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景中深切体会到了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激发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教学示例二:“电场”这一章是学生普遍反应抽象难学的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电场这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事物。但事实上电场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广播、电视、收音机、手机等都是电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了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上新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介绍电视发射与接收原理的科教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场是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客观物质。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电场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遭受美国电子干扰后的军事图片。事实证明,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兴趣高昂,能深刻体会到电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十分明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选准问题,不要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把书上有的都打在屏幕上,甚至整节课都用。要恰当利用多媒体设备,发挥其特长,突破教学难点。

三、设计物理实验要具有探究性

第9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难点;突破点

由于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受高职院校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他们承受着来自周遭环境里许多的非议和自身自我期望值高低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而高职院校校龄普遍呈现年轻,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针对于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高度重视并且有必要寻找出匹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途径。

一、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多处于青年时期,他们呈现的心理问题除了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有共性外,其心理问题也有他们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迷茫混沌心理

刚入大学的新生,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角色地位,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会导致阶段性迷茫。从高中或中职进入高职,是一个大的转变。其一,面对大学生活中各种班集体生活、社团生活以及学生干部生活,在选择上有焦虑、迷茫,而大一新生身上普遍在存在着几者协调困难的问题,导致身心疲惫且盲目无方向。其二,面对大学里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从高中或中职的封闭式学习到高职的开放式学习,许多大学生还不知道怎样去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加之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所学专业的性质和就业去向还不是很了解,由此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迷茫感。因而在学习态度上、学习行为上表现不佳,如上课早退或迟到、逃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迷恋手机、网络游戏等现象严重。长此以往,在学习上的驱动力下降,学习受挫,学习失去目标,厌学情绪增涨。其三,角色地位的转变,目前大多数高职新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被家人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地位被同辈角色所淡化,少部分同学甚至还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忽视,地位悬殊,很容易产生不适应和挫折心理。进入学校后,部分新生会加入一些社团或学校组织,他们可能经常要无条件的受学长或学姐的差遣,其中的少部分同学很可能会有反抗心理或者形成大一地位低的心理意识,不利于他们在集体生活的成长。

(二)人际交往障碍

高职学生已经进入半社会化,他们在学校主要是与同学、朋友、老师以及父母交流。他们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渴望发展相对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而刚进入高职的学生,人际交往还处于一个适应的阶段,交往主要还停留的表层上。到了大学二年级,度过人际交往的适应期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人际交往中各方面的矛盾也会突现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因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经常在人际交往中碰壁。(1)自卑的人际交往模式。部分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特别害怕与过去熟悉的朋友、同学、老师交往。对“高职学生”这个称号,觉得有些丢脸,从一开始就自我认同感低,他们自己看不起自己,也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经常刻意回避正常的人际交往,导致最后产生孤独心理,人际网络缩小。而且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同时自尊心很强、敏感多疑且受不了周围人的忽视,想交流但身上又长满了刺,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2)网络依恋的人际交往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其各种功能的开发,让大众对之越来越依赖,它虽然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但也萎缩了我们身边实际的交友圈和拉大了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这个触屏的时代,网络对于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QQ聊天、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网络交往方式成为高职学生终日必点的交流套餐。他们与机器接触的日益频繁,依恋感也日益增加。因此,导致了现实的人际交往机会减少、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人际交往冷漠、人际孤独,最终产生人际交往障碍。(3)聚焦异往的模式。作为青年学生,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来看,对异性的交往距离会拉得越来越近。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异性,很多学生渴望爱情也想拥有爱情,但爱情与性之间的冲突也必定存在其中。由于性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性的认知存在偏差,大部分学生存在性冲动,但又不断对性加以批判,对自己出现的性幻想不断地加以自责,对性感到恐惧和羞怯,对如何合理的升华这种心理压抑而不知所措,部分学生任由其发展,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还有部分学生采用恋爱的方式来排解,但却因恋爱而恋爱,过分享受与异性在一起的快乐,而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情绪焦虑抑郁

在社会中,大部分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并不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差。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使家长和教师以分数来设定对他们的期望。而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分高职学生迫切地想向父母和老师证明自己,心理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如不善引导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其内心就会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而大学三年级,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学生们开始毕业实习、做毕业论文,通过这两者的检验,他们会冷静的分析并会找出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但当面对社会竞争的激烈、专科生就业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等这一系列实际问题时,高职学生时常会表现出焦虑不安、自卑、担忧和茫然,对未来的学习与就业也会产生高度的恐惧和焦虑。尤其在临近毕业时,对于一些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更是焦虑万分,甚至是寝食难安,他们的安全感会极度丧失,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难点

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归纳起来主要为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