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新时代财会监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财会监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财会监督

第1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一、目前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

1.财会教学中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财会教学中,注重的仍是学生的会计专业教育,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较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以致于培养出的财会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一旦走上社会,便形成了一个专而不红的群体,进入财会领域后,相当部分不但全无职业道德而言,而且会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现代操作技能,更加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2.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歪曲

由于整个社会上价值观歪曲,信用度下降,出现许多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和极端功利主义行为。不再认为诚信是美德,而认为谁诚信、老实办事谁就要吃亏。有些企业在招收财会人员时就看你会不会造假给企业偷漏税,并以此来评价会计人员能力高低和谈给会计人员的薪金待遇。很多会计人员也认为太诚信,不会受企业领导重用。甚至可能无法生存。所以在此影响下,很多人就丧失了诚信。做起了危害国家、社会、公众的失信人。

3.财会人员易受利益驱动,丧失诚信

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时,相当多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单位负责人意见得以“巧妙”实施。在面对外部监督时。甚至作好所谓“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于流于形式。另外,现实生活中,许多贪污、受贿、行贿、大吃大喝都通过会计之手。

4.会计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

会计制度不健全,使实际工作中折射出的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我国对会计造假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也极少影响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从而使许多人铤而走险进行会计造假。

二、财会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财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却缺乏会计法规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因此财会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中要加强财会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告诉学生将来大部分人都要走上会计岗位。而《会计法》第5条规定“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而客观公正也直接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诚信。未来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也将会带来会计市场的一体化,这就增加了对透明、可比、及时、可靠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我国未来会计上岗者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法规、诚信做事。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把会计诚信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始终向学生灌输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诚信是金。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2.财会教学中紧密结合会计法律法规

财会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算账、记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依法把关守口。因此在讲授会计系统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企业在核算应收、预提、待摊项目时,会计可不可以人为地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来制造虚假业绩。

3.充分利用有关会计诚信的案例丰富会计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

终由于财会专业课程对会计诚信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的开展。而大部分教师讲授时也较多注重把书本理论讲透,同时注重把理论转为一般的动手操作,注重教学任务是否按质按量地完成,而很少真正透彻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一旦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会计事项应如何坚持会计原则,书本上没有答案,平时也未想过怎么做,一下子就没了招数。这时就很容易根据领导的指示和按照原来会计的操作进行,根本不可能会想这样做是否违法了。

第2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关键词:新背景 国有企业 现状 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完善财务政策,强化内部管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尤其要重视自身财政管理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指的是由国家政府投资或参与管理的企业。而当前我国过由企业还包括许多地方政府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企业。国有企业的兴衰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体现,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是否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国有企业自身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已位居国有其中各项管理机制首位。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国有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维持其经济财务状况。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也被称作国有企业理财,是国有企业为实现其理财活动目的而对企业资金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说,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财务制度。因此,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最大收益的效果,反之则会极大的阻碍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的选择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程度较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市场化转型。作为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程度与方向启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为适应这一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

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上来看,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具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例来制约,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而企业的社会审计又收到了利益的制约,往往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完善并落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因而难以形成有效的企业统一管理。

从相关的监督部门来看,虽然具有庞大的监管体系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但并没有实际解决其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是监管部门没有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一些监管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以后,这样的监管虽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通常很难将已经造成的损失追回,可以说,这种监管并不具备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

从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中来看,人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管理的核心,因此,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人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不断的调整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是高级管理层意志的直接体现,由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需要,财务人员往往会为高层管理者人为的制造一些数据,以满足国有企业的需要,但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较差。受此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全球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据调查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向信息化办公转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大企业也已经开始趋向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办公具有高效率、高精确率的特点,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普及信息化办公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是虽然引进了大批设备,但利用率不高,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而在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潮流了,因此,各种类型的企业对其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四)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面对风险时抵抗能力差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大力发展企业规模,扩展企业经营范围的同时,过分求快,企业自身实力与企业发展速度不成正比,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力度较差,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没有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没有科学完善的预警系统,对市场风险的前瞻性不强,在面对诸如金融风暴等重大经济危机时抵抗能力较差。

三、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建立现代化管理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不断的引进高端人才,并在日常运行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一支积极向上,踏实肯干,同时富于创造精神的管理队伍。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代企业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多种综合资源,为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充分的发挥各项资源的综合优势。而要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需要企业内部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

(三)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的制定与实施。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运营中出现种种问题。当前,国有企业要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就必须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强化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与监督力度。

(四)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个方面因素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在给企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常会伴随着更为巨大的利益。而要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企业就必须具备应对风险,转危为安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重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协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并在应对重大市场风险时,合理的利用风险创造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这一基本目标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措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因此,要对以前的管理模式加以改造,不断探索适合时展潮流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董永,张大军.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上海会计,2008

[2]王学龙,王宝麟.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与实现[J].中国财会研究,2009.

[3]程干祥,李寒梅.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探[J].中国财会月刊,2010

[4]杨超,何进日.新经济时期下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实现浅论[J].中国财会月刊,2008

第3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近几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在不断推进与完善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医院作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部分,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对医院管理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1]医院财务管理属于医院管理的核心,若其存在各类问题,则会影响医院管理质量,进而对医疗体制改革产生影响。为此,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探索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对此展开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国内有关于医院财务管理的文献报告较多,其中谈及的管理问题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观念未能及时更新

从国内医院来看,公立医院为了体现社会福利,其投入成本基本不计入财务,也不计产出效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如医院领导缺乏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相较于企业而言,医院财务管理一直未能被重视,而且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属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实施差额预算管理。[2]这些财务管理观念未能及时更新,依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所以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时代需求。

(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全

医院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应当成为财务管理重点,因为合理的监督机制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相关人员才能尽快改善,从而促进财务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全,如监管失当、领导未能重视、财务人员未能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财务部门未能对资金利用提出恰当建议等。

(三)财务人员素质欠佳,专业培训不足

国内规模较小的医院除了财务人员匮乏,而且财务人员自身也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缺乏专业知识培训与继续教育,财务人员相关知识更新慢,使得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医院财务人员常常兼任本院会计核算人员,但又缺乏持续学习理论、法规的决心与能力,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此外,财务部门缺乏先进管理理念与创新意识,也会导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预算管理欠缺

尽管医院财务管理中有预算管理,但比较欠缺,无有效管理措施。因为大部分的医院财务预算编制是根据财政项目进行定额编制,时间紧凑,故而计划比较简单,未能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从而导致预算内容无法真实反映资金筹集、分配及使用与清偿等计划,未能达到有效预算的效果。

二、医院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应从以下一些措施着手:

(一)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医疗体制改革使得国内医院逐渐由管理型走向经营型,这样就相应地要求财务管理也要适应医院体制改革,由以往单纯资金保管往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发展。要求医院要做好经营管理,将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医院运营核算与效益分析水平,同时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从近几年相关的实践报告来看,要想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就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领导与财务人员的作用就十分关键,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财务资金成本观念与经济效益观念,而且医院领导与财务人员还要具备财务新观念与勇于创新的精神。[3]

(二)积极做好医院财务管理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监督,不仅可以避免医院经济管理决策失误,同时可加强财务预算、计算及预测,同时确保决策科学与合理,减少财务计划失策而引发的不必要浪费与损失,甚至可以预防财务错误与弊端,确保财务管理高效性。此外,财务管理事中监督还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尽快反馈,确保预算有效执行,以此也能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使得医院资金更高效地利用。为此,要求财务监督过程中,要有机结合监督与服务,坚持财务监督为手段,服务为目的,使得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更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三)提升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加大培训力度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及技能就显得必不可少。财务人员除了要具备相关的财会知识,还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医院应提高财务人员聘用要求,在招聘时尽量选取与录用财会专业人员,这样可降低后期培训支出;加大医院已有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及水平,以及提升他们的财务分析能力,促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风险,以便为领导决策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应提高医院财务人员间的业务交流与沟通,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轮换制度,制定出科学与完善的财会工作考评体系与激励体系,定期对他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行检查,从而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水准。

(四)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水平,保障资金有效利用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水平,除了要重视医院预算管理,还要实施补助,以及实施超支不补等措施。医院领导与财务人员要重新认识预算管理的作用,尤其在财务计划与控制中的作用要了解与把握,切实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完善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编制医院收入预算要根据过去的预算执行率、当年医院运营收入增减因素等为凭据来进行本年度收入预算;实施补助的目的在于医院非财政补助收入无法满足医院的支出,从而采取该法处理进行弥补;实施超支不补则要求财务管理部门编制的预算要通过相关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审核通过,之后就由医院自身努力去实现与保持收入与支出平衡。[4]此外,医院预算管理内部要有严格报销审批制度,这样才能确保重点项目有效实施,使得医院资金有效利用率得以提高,也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果。

三、结语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到了基层医院中,促使医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才能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需求。总的来说,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医院正常工作的物质保障,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资金基础,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 闵彬.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J].甘肃中医,2011,24(3):66-67.

[2] 宗慧芬.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11,09(12):76-77.

第4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为了理解什么是数字化管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讲,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化管理思想、管理、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充分加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由于国际互联网技术及电脑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数字化管理将改变什么

数字化管理更加支持Y,强调要给员工授权,要激励员工各种能力,相信员工能做得更好,要让他们充分掌握智能化工具。

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些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形式,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界限越来越淡化,更加强调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数字化管理更加强调管理是一种服务,管理要创新,要面向未来。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能利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与全体员工成功地走向未来的人。

数字化管理强调竞争,但更强调合作。日本人创造了“竞合”这个词,实在是一个很好的管理理念。知识要分享,才能更有效率,大家只有合作,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才能拥有更多的知识。

数字化系统将是一个速度快、效率高的数字神经系统,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员工不再是机械工作者,而是知识工作者、信息和知识共享者。工作作风将更加务实,更加强调运用数字事实的力量。

数字化管理是使数字化的重要保障,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是使知识资本成为共识和可能的前提。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更加强调要尊重人的价值,确认知识资本的存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知识资本的能量。知识资本等于人的能力乘以人的激情。数字化管理时代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是人的价值充分实现的时代,是使员工基本上都能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时代,人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战略设计和决策,人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满足。

数字化管理是通过改变组织的神经系统,从而达到全面改变组织的物流系统、资金流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全面改善循环系统,提高企业素质。

数字化管理将改变管理和决策的速度,使组织的运作更加稳健和有效,对危险和机遇都能迅速作出反映,信息能快速传递给需求者。

数字化管理可以打破个人和组织固有的边界,把他人甚至全世界的智慧都集中起来,以快于思考的速度管理好组织。

数字化管理将使那些单一和机械性工作全面被淘汰,管理者和员工将自主地、创造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工作的附加价值。让生产部门、其他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员工利用好财务、成本数据,主动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数字化管理对于改善企业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扩展企业业务空间,使用商务系统,可以实现及时生产,实现零库存境界,减少中间商,降低营销成本,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三、我国财会管理工作与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差距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财会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数字化管理思想已经在一些先进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中初见端倪。他们已经开始建立自己需要的数字神经系统,单位成员开始融入到数字资讯流当中,快速、准确、广泛地接受、传递、反馈、数字信息,初步实现了财会工作过程整体的计算机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化,比较高效率地开展各项财会管理活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财会管理工作距数字化管理时代还有一大段距离,需要我们加快速度,缩短差距。

我国财会管理工作现代化标志之一是许多企事业单位实现了的电算化。但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表面上虽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质上只不过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翻版,仅仅是信息处理手段有了改变,并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没有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改造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这一宏伟目标。目前我国会计软件的最大缺陷是财会工作参与管理的功能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很远。1989年,我国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是为了规范商品化会计软件而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的基本要求。1994年又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1998年又进一步提出会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要求。金蝶2000在财会软件上有较大突破,但我国财会工作电算化总体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企事业单位数字化管理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管理人员中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实在有限,财会人员中真正懂电脑的也不多,需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另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都是一些“孤立”的子系统,没有能够真正融入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比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还没有一家全面成功地实施过。ERP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目前数字化管理的象征。90年代初期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提出,很快掀起一股ERP热潮,也很快超越MIS(管理信息系统)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为许许多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从1998年以来,ERP在我国也正红极一时,国内许多软件厂商推出自己的ERP软件,很多企业也跃跃欲试,纷纷上马。这是我国企业初步进入信息的必然要求。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与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人、财、物等基本资源的表现形式与载体。企业需要综合管理人、财、物、信息、知识等资源,ERP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我们的电算化系统也只有融入ERP系统中去,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才更有价值。但也应该看到ERP的实施绝非一件易事,国际上实施ERP的失败率高达60%以上,80%~90%的信息投资没有取得相应的回报!对于广大而言,更是困难重重,而且还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难题,如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特殊的企业机制,管理不规范,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等。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企业将无法实现数字化管理理想,无法真正提高管理水平,无法抢占经营管理的制高点,无法与国际上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ERP将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通行证。我国许多新兴企业正在准备应用ERP系统。虽然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但不能等待,必须迎头赶上。

四、数字化管理重构我国的财会管理

首先,应当转变财会管理观念,紧跟数字化管理潮流。传统的财会管理观念认为财会工作是企业的一种具体的资金管理工作和帐务处理工作,重复性的工作较多,执行性的、创新性工作较少;主要目标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管理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财会管理者是监督者;财会管理手段主要是人工模拟系统。数字化管理则认为财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资金管理工作和帐务处理工作,而是企业综合资源的运筹帷幄工作;不是仅仅变动地去执行某项工作,而是创造性地去开展各种工作;财会管理工作者要掌握更多的智能性工具,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财会管理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和化,财会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容易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人士进行沟通。财会管理人员不仅仅是监督者,而是服务者、创新者,是知识工作者,要与全体和企业有关的财务关系人共同分享知识,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更高的回报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其次,加强统一领导,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财会管理工作规划。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管理的一场伟大变革,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制定数字化管理时代财会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包括数字化管理时代的财务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传播体系和知识应用体系。规划应当有目标、有重点、有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并且组织落实,按期完成。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科研基地、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技术中心等。要完善数字化管理的保障体系,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如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紧跟时代潮流的社会风气。同时,政府还要搞好协调工作,加强数字化管理的学术、经验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分工明确、步调统一、团结协作的政、产、学、研之间的新型关系,促进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有效结合,创造我国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体财会人员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时代的管理潮流,其灵魂是不断创新,而创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这有赖于科教事业的发展。虽然“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落实方面,以及人们对“科教兴国”的具体认识方面尚存在诸多。我国会计人员之所以还不能在数字化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与我们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上不去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科教事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我们的财会人员及其他人员跟上数字化管理的步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管理创新中心,要使有关的高校、科研院所成为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和培训基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及时更新会计电算化软件,使会计电算化软件向管理型、智能化、通用化、兼容化方向发展。要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培训方式,应当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思想落到实处。

第5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弊端;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学校筹措来的有限资金,更显得尤为珍贵。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人员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越来越快、学校财力比较分散、经费预算管控不良,学校的财政事务频频出现问题,导致了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所以如何使费尽力气筹来的资金运用的更好、更得当,学校资的源配置更加优化 ,使学校资金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

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混乱

(1)入账、出账及报销没有严格的手续。审核原始凭证的时候不够严谨,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收据,仍然可以在财会处进行报销。不规范的记账制度,经常还会出现一些违反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律的问题,使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都遭受了一定的不良影响。(2)学校中项目的专门使用资金管控不严,使用范围过广。尤其随意性的分配学校资金,对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使用了的资金的效益的问责制也存在缺少或还不够完善的问题。学校的财政事务着重的依赖于财会中心,弱化了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使学校的财务管理能力逐渐下降。

2、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及人品素质不达标

按照相关要求,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岗会计必须要具备《会计法》规定的上岗资格证,但是有些会计人员的水平仍然有些较低。在社会追逐推崇出新的形势下,财会工作人员不应再是只具备记账能力,还应该具有理论和实践均达到工作职位所需的本领。在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的时候,还要适应越来越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并熟练掌握,与此同时还应具有诚实负责、敬业爱岗、依准原则办事、守信守法和自愿为工作奉献的思想素质。所以,不断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的专业水准及综合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3、重钱不重物

许多中职学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只对现金的管理非常重视,严格要求收入、支出手续,并妥善的保管相应的票据和资料,出了差错能够及时的查找纠正;却对一些固定资产(学校购入的办公用品、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和设备等)管理不严,分散了它们的采购,而且保管不当,没有科学性的库存的账目管理,严重导致了资产的损坏和流失。重复购置物产或购入物产闲置不用以及使用效率极其低下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4、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深化财政支出改革的同时,中职学校的财务活动和费用预算管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时候更加凸显了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以监督时间看,以事后检查为主,缺乏事前、事中监督,事后控制是指对财务活动过程的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1];从监督所覆盖的内容这个角度看,对某个独立的环节或单一的事项检查较多,对整个资金链的流动及使用的情况跟踪较少,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督不到位、不全面;从监督方式的角度看,则具有突击性、偶尔性的特点,检查专项的比较多、而日常的监督则很少。同时各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互相隐瞒,互相包庇,导致一些本应受到处罚的没有受到相应的惩处,造成恶性循环。

二.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

要想加强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就得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统一领导则包含 财会人员管理的统一、资源调配的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的统一、财务预算的统一;学校财务收支计划和财会方针政策能够得以贯彻,就是依赖于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各单位的权责关系,同时采用分级管理制度。因此每个部门都要严格的遵守和执行。预算是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它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依据,也是学校发展的经济基础。当预算费用的使用到达尾声时,用款部门就要向财会部门上报使用的情况,并对用款效益进行分析,加大对用钱部门的管理责任,并根据分析报告改进来年的预算安排,使预算更加科学和完善[2]。学校财会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要统一,职位的晋升和职称的评定等要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执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工作人员的素质。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素质管理

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急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即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是相应的职位职称。禁止工作资格不达标的人员仍可以上岗的现象的出现,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的再教育。因为新的经济活动不断出现,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建立健全专业职称评定的程序,采用合适的评比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这既是对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一种正确的评价制度,同时也建立了财会人员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财会法纪观念,让恪尽职守、依原则办事、秉公廉洁的良好习惯在整个工作氛围中展开。

3、领导层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学校领导应该摒弃落后的传统理念,加大对学校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这个转变必须从领导者的自身开始,正确认识到管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学认为,领导的以身作则会起最好的示范作用。其次,领导层应该加强对财务机构的监督,敦促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只有从制度上完善相关条件和机制,才能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再次,中高层领导必须加紧对招录人才的把控,这样从源头开始抓起,领导的重视程度才能切实有效的展现出来。

4、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循,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会计核算中心[3]。(2)所有开支需要事先进行预算,做到每一笔项目经费都能够合理的安排。(3)对经费的支出,要严肃把关,防止挥霍浪费问题的存在。(4)加强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做到出去的资产都能有据可查。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合法的配置、处置和使用。

结束语:

纵观全文,为了使中职院校的发展需求能与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同步,中职院校应该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并把其重要性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可以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现代的管理方法:首先,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其次,应该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财务管理有据可依,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督的力度; 其三,提高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最后,还应该将节约这一发展主旋律加入到财务管理中,以保证学校资金的高效运用与可持续发展,为学校的健康壮大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胡元木.姜洪丽.新编财务管理教程[J].认信会计出版社.2011(12).

第6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唯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会计制度改革直接关乎其监督与协调职能发挥的程度。会计制度体系烦琐,全面深化改革难度较大,还需加强改革问题分析与整改。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既要履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社会服务等各项义务,更要实践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职能,为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作用,需不断强化内部改革。但单位会计制度在改革过程中,收付制度、会计报表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对单位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碍,若处理不到位,直接增加单位损失,对此会计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收付实现制仍是主要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在反映会计信息真实度方面并不合理,常导致信息失真。基于单位收入、支出核算角度分析,各个核算时间段里的上下期收入与支出,实际核算会将归为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核算后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充分说明实际资金流动情况,与此同时导致同期收支配比失衡。基于单位投资角度分析,单位较长周期投资比重大,资本性支出,围绕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核算资本性支出,常与一般性支出一起核算,两者混淆会被监管部门认为单位国资不规范、不透明操作。

2.会计目标模糊

会计核算结果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判断依据,为满足上级监督管理单位等信息利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高标准利用,行政事业单位首要是明确会计目标以及各项会计信息规定,实现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利用价值。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并不明确,各项信息规定笼统,对信息利用者界定范畴狭窄,在会计报告中体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且少量,并不能切实反映单位财务运作真实状况。另外会计目标模糊,当单位财务出现问题时,未在第一时间进行责任划分,不利于监督部门审核、监管等工作的有序开展。

3.会计报告与科目设置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内容不完全符合本单位的发展实际情况。鉴于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繁多,存在预算管理差异化,各单位科目多样化,导致科目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混乱现象普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与各行政事业单位未完全按照现金流、业务特征及科目情况科学设置会计科目有关。在会计报告方面,单位财务管理报告形式化现象普遍。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将财务管理情况公之于众,实现透明化、规范化财务操作,会计报告也直接体现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重视程度等。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问题重重并不严谨,在会计报告内仅体现了收入信息,对其他会计项目未准确表示,如负债、支出等现金流量情况,导致单位财务情况含糊,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难看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的弊端,主要在于报告目标偏向于调控服务、经济宏观管理;而人力资源价值、预测信息等信息缺乏;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比例大,单位的发展前景等信息排除;报告体系滞后性严重,主要是围绕会计分期假设制定的报表,与未来财务信息关联性不大。

4.会计人员专业素养问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拔会计人员时,招聘门槛低,部分工作人员非会计专业毕业,完成会计业务吃力,未能很好地胜任此类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年龄差异大,思想维度多元化,甚至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单位不注重会计工作者的再教育,导致工作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工作多为形式化。甚至部分会计人员出现严重的业务操作失误,不规范操作也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纵容。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方面不完善,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部分会计法律规定不健全,导致会计部门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与管理职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不利于现代会计业务开展。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的对策

1.优化会计核算基础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适应形势深化改革,在问题面前坚持走规范改革路子,一改当前会计工作混乱状态,切实夯实会计核算基础,优化会计核算体系,使其在明确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更能真实体现单位业务活动、财务质量、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会计信息在报表中真实反映,并被信息使用者高效利用,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优化改革会计制度时,必须优化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摸索前进。在实际工作中,除财政拨款专项活动外的业务,都可采取权责发生制,根据实际情况转变会计核算基础。为确保改革后的会计核算体系更符合实际情况,可在试点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再将该种会计核算基础逐步拓展。基于政府专项采购会计核算工作,需积极完善相关采购管理标准、制度,优化招标程序,实现投标单位的透明化、规范化操作。

2.会计目标合理定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必须紧跟时展步伐,以新形势经济变化为基础明确定位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内容应考虑到自身核算目标的同时,还要包含决策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便利性,对单位发展全方位需求综合考量。上级监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间相互联系,也是后者的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前者审核后者会计信息的同时,会依法对资金运作等方面情况展开全面审查。会计目标定位作用较大,不仅是单位运营状况的体现,更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象征。重新定位目标,是协调单位利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及提升会计监督水平的必然。对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加强重视对会计目标的准确定位,继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

3.完善会计科目与财务报告体系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不断改革,会计制度相关条例也逐渐完善优化。在信息化时代,财政部也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条例,增加了拨出专款、专款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结转等几项规范,优化了会计科目体系。转变会计制度也必须围绕新《制度》要求规范改革,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及资产核算内容。将以往通过暂付款核算资产内容,划分为应收、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项,相应地将暂存款分为应付、长期应付款以及其他应付款项,并将应付政府补贴以及应缴税款等科目归类到负债核算内容。唯有更新会计科目,才能不断推动会计制度深入改革。更新财务报告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财务报告是单位对外信息交流、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在资源配置、优化资本市场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解决财务报告体系报告目标偏离实际、信息披露不完善、滞后性等局限性问题时,必须围绕贯彻落实财务会计改革、表内优先、满足需求、有效披露、成本效益等原则。改革的方向在于夯实财务报告模式基础、优化三大财务报表报告内容、规范披露会计信息、更新报告模式等。编制财务报告时,优化财务分析指标,强化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财务报告,使其财务报告体系更加优化。财务报告体系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录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行业竞争风险加剧等因素使财务报告体系逐渐落后,对此必须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实时获取有效信息,借助多媒体直观地表达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注重提升表外信息、预测性信息、分部信息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对现金流量表、多种计量属性对共存财务报告体系的突出作用,继而促使会计制度可持续发展,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利益最大化。

4.完善规章制度并优化会计人员素养

首先与各个高校合作,专门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提高选拔标准,提高入行门槛,并优化职员薪资待遇,强化会计人员归属感。其次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定期举办会计业务交流会,鼓励财会人员参与、交流与经验分享。定期考核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并鼓励其参与各项活动。作为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给职员树立良好的三观,必须注重道德品质再教育工作,帮助其树立廉洁公正、爱岗敬业工作氛围。积极采取奖惩机制,鼓励工作人员间互相监督、举报,继而确保财会人员规范工作,尽可能避免舞弊等不良情况发生。最后完善各项会计制度法律法规。鉴于不同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各项制度规范时,必须围绕单位实际,充分采取群众意见,确保各项制度的实用性、可靠性。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地位,强化建设会计制度、内控制度等,坚持围绕《会计法》制定各项会计管理机制,规范会计核算等业务展开。强化各项制度的执行力,重点对成本控制等制度实践内部控制。注重内部审计,加强内控、外围监督,确保各经济活动有序、规范展开。新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体系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作为财会人员,应当未雨绸缪,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会计问题实际出发,不断反馈会计制度创新意见,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第7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制度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融入到了国际市场当中,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过,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经济竞争中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新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现状和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财务会计中存在中的问题

(一) 财务理念淡薄,管理观念陈旧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会计管理并不重视。而且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就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 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财会人员整体水平偏低

l、存在“任人唯亲”的思想,对财会人员的选用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

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持证上岗”的用人原则,来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选择。而且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任人唯亲”的思想,这就导致企业所选用的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起到人尽其才的作用,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2、财会人员学历层次、职称不达标,没有发挥会计主管的职能

部分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会计机构所从事的工作不够明确,而且会计工作人员对其自身的岗位职责还不够清楚,整个就导致许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而且由于财会人员咋在学历、资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人们在对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发挥出会计主管工作的职能,为此我们在对其企业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就要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当前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制度主要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企业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方面的情况。这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还关系到了社会工作的利益。而且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对其并不重视,这就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控制的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确定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来进行拟定。

二、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方法

(一)从自身出发,全面提升企业家的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依据当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财务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在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各个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围绕企业最终目标,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最后,财务管理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措施,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对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健全企业财会基础工作

首先,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改善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如经常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同时要落实会计委派制,保障财会人员的职责和权益。

(三) 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融资能力

1、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以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企业形象所产生的公信度直接关系到融资的难易程度。所以,企业应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作账,增加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寻求灵活的融资方式。

2、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第一,我们应该积极倡议国家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国家应督促商业银行尽早建立和完善专为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改善企业的融资现状。并且能探讨和分析为企业服务的经验,抢先占领市场,从而促进金融业和企业的协同发展。第二,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国家可利用低税率、放低利率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提高银行对企业贷款额度、放宽企业的贷款期限和贷款条件、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改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等。

(四)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l、加强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一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程度。倘若连管理者都不重视会计内部控制机制,那么任何内部控制都难于施行或落到实处。因此,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作用和意义方面的教育。让管理者注重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施行,使企业会计人员都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执行。

2、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首先,严格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规定。然后,合理设计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区分职与责,并对相关职权建立制约机制。再者,对涉及“授权批准”这一会计相关工作的责任范围、程序等内容作明确界定,统筹分配各部门授权批准的权限。要以《会计法》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则,建立符合本企业目前状况的会计制度,规定各种会计证帐的标准处理程序,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不断完善会计档案以及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对会计人员岗位施行责任到人的追究制度,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我们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从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企业财会工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做起,其次在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财会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ww980909”为你整理了这篇新形势下开展投资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内容摘要:在新形势下开展投资审计,是规范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经济新常态对投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投资审计也积极适应经济新形势和改革发展总要求,加快自身转型发展,服务企业内部管理,深入探索投资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做法,促进公司内部审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投资审计 经验

一、引言

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投资审计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审计在节支增效,预防遏制腐败,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审计定位、计划管理、规范化水平、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审计定位不准确,计划管理不严格,规范化水平不高,风险防范不实等。笔者结合多年投资审计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投资审计应如何转型,防范风险,提升质量,促进投资审计工作健康发展问题。

二、正本清源,进一步找准投资审计定位

投资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使用投资和以投资为主的项目实施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的监督行为,具有依法性、独立性特征。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部门均出具了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笔者以为,新形势下,投资审计首先应克服三种倾向,找准定位,精准发力。

一是克服“包打天下”思想。认为投资审计“无所不能”,所有项目、环节都必须要审计参与、认定,“包打天下”。这种思想实际是片面认识全覆盖。笔者认为,全覆盖应是依法依规、突出重点进行审计监督,而非包打天下。

二是克服“教条主义”思想。有些地方审计机关过度理解,过分的教条主义使得投资审计从“包打天下”变成了“无所适从”。纠正地方性法规中直接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和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的规定,并没有限制审计机关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职能。笔者认为,审计人员应克服“教条主义”思想,正确理解、思考投资审计的发展趋势,找准投资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履行法定职责,做到到位不越位。

三是克服以“服务”替代“监督”思想。投资审计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少数人曲解“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为了“服务”而“服务”。认为审计工作就是要强化服务,弱化监督,审计部门由监督员变成了管理者。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投资审计工作应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寓监督与服务之中,回归投资审计本源,做好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的监督员。

投资审计,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以法律为准绳,克服认识上的误区,做到有所为时不缺位重点突出,无所为时不越位,依法依规、有节有力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科学谋划,进一步增强投资审计计划管理精准度

搞好投资审计工作,计划是“龙头”。新形势下,投资审计工作应增强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

制定计划时,应坚持“三个对接”。一是新时代、新规律,主动对接国家、地方政府改革发展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制定计划。应更加关注对扶贫、环保等涉及民生资金的项目审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新时代、新变化,主动对接计划管理的新变化,逐步树立以“成果”定计划的指导思想;三是新时代、新要求,主动对接好转型改革时期投资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在制定计划时,应加强对项目计划的动态化管理,加强新、老项目的对标衔接。

计划的制定重点应做好“三个转变”。一是“量”到“质”的转变,即从项目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计划应突出政府投资中重点、难点、热点项目。划分轻重缓急,做到分类管理、分层次审计;二是“点”到“面”的转变,从注重单一工程造价向投资管理全过程审计转变,强化对“工程、财务、管理、绩效”的审计力度,着力推动国家宏观政策落地生根,促进提高投资资金效益;三是“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加强计划制定的成果导向性,增强投资审计服务的层次、深度,提高投资审计监督服务水平。

四、依法审计,进一步提升投资审计工作规范化

新时期,投资审计工作应严格遵守法规制度规定,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程序上,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方案制定环节,审前调查充分,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可行性;二是实施环节,做到审计证据准确完整,审计事项与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一致,审计程序规范有序,审计评价客观准确,问题定性和处罚规范。确保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数据可靠;三是报告环节,项目财务收支、形成资产情况清楚,整改建议切实可行,能发挥建设性作用,能有效促进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内容上,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政策落实,在新形势下,围绕“三大攻坚战”,通过审计监督,有效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的落实,维护财政和债务安全;二是成本控制,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工程施工过程、工程竣工审核各个环节的有效审计,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三是违纪违规,严肃查处权钱交易、损害人民利益、破坏生态环境、损失浪费和工程质量隐患等问题,及时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促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方法上,搞好“三个结合”: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审计的力度,加强对数据的清洗、整理和分析,促进提高投资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与调查”相结合,将单一项目审计与重点专项调查相结合,通过对一个主要项目进行审计后,再对所有这一类项目在同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审计调查,发现同一类项目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两种方法结合,既能够查出问题,扩大审计覆盖面,又能够节约审计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场与分析”相结合,强化对投资审计分析力度,对同类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深挖,重点从制度、机制、政策层面上查找原因,充分运用审计情况专报等载体,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改进政策、创新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五、防范风险,进一步提升投资审计质量

防范审计风险与提升审计质量是一脉相承的。防范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质量。严控审计质量的同时,也防范了审计风险。笔者认为,新时期,投资审计应做到“内外兼修”,严控风险,提升质量。

对内,首先,要严格程序,健全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审计干部及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强对投资审计干部的学习、培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调沟通、总结提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最后,要强化对投资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加强审计项目廉政回访等监督检查制度,切实防控廉政风险。

对外,做到“三严格”,即严格对中介机构的选择、管理和问责。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应遵循公开、公正、廉洁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严格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中介人员积极作为;二是坚持绩效导向,主要看查出问题的深度、高度、广度,促进中介高质量完成投资审计项目;三是坚持过程控制导向。做到“严、实、新”。以“项目+实地考察+座谈”的模式,制定更加严格的项目验收标准,更加详实的项目考核标准,更加新颖的考核方式等,把控中间环节,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严格对中介机构的追责。实行定期巡查制度,开展对中介机构履责情况的检查,严厉查处中介机构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造成审计的重大过失,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投资审计是审计工作一个重要部分,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投资审计应站在一个全新角度和一个全新高度,正确把握审计职能定位,回归投资审计本源,紧扣时代脉络,找准投资审计重点,精准发力,确保投资审计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联品,“探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学理论》,2013(8);

[2]张庆龙,“对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几个问题的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1(2);

第9篇:新时代财会监督范文

(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要: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健全会计监督体制,从严管理会计人员,能有效避免会计舞弊、挪用公款案件发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会计人员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62-02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行政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对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行为。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会计监督的缺位,会计舞弊、挪用公款案件层出不穷,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刘林详挪用公款3.96亿就是其中的典型。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健全会计监督体制,从严管理会计人员,能有效避免会计舞弊、挪用公款案件发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1、会计监督意识缺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监督意识缺乏的现象,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学习理解不够透彻全面,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开展会计监督,会计监督难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监督不够重视,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行使好会计监督职权的支持不够,导致行政职业单位会计监督难以开展。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做好自己财会工作就行,会计监督则是自缚手脚的行为,对会计监督采取敷衍的态度,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2、会计监督力量薄弱。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固化、人动小致使会计人员流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会计人员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慢又难以适应日益繁杂、多元化的会计业务,会计监督力量难以充实。另一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相关财政部门以及会计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多停留在形式上,社会和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情况不甚了解,未能真正的监督威慑作用。

(二)会计监督制度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重要制度,建立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监督有效实施。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建立严格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财务内部控制力度弱化,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给会计监督增加了难度。

2、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监督不重视,未能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制定相关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已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不符合现实需要,会计监督机制不规范,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制度依据,分工不明确,难以落实责任。

3、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模糊。行政事业单位受限于会计人员不足,未能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在财会工作中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出纳员又是记账员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无疑会给会计监督造成极大的难度。

三、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举措

(一)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

1、树立会计监督意识。要加大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组织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事业单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及时学习和研究会计监督,积极支持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多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扎实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会计监督业务技能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会计人员形成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操守,拥有高度的会计监督责任观念,树立会计监督的使命感,在做好财会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自己监督职责,把好会计监督关。

2、增强会计监督力量。一方面,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工作的核心,较高水平的会计监督有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执行,要充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量,多对会计人员进行在教育,定期培训基本的专业知识,更新管理理念,并组织考试定期考核,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专业水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招录年轻有活力的会计人员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审核单位预算、检查单位的制度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纪委、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

(二)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以及相关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制定一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有效降低会计监督难度。一是(下转264页)(上接262页)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结统筹安排、合理编制部门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执行预算,不得随意调整。二是建立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采取“集中管理、直接收付、单一帐户、分户核算”的方式,集中统一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进行核对,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和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督查,对各项财务进行清算与盘点。三是建立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结算管理制度、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业务特点建立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内部监督行为,落实相关责任。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条件的可以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内部审计部门,专门从事会计资料检查、监督等内部审计工作,没条件的可以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或者由专门会计人员负责。二是明确会计监督内容,为会计监督提供制度依据,会计监督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原始凭证不仅能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还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会计资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文件,对它进行审核和监督是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监督,认真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审核监督账簿和报表的各项内容,确保账簿记录和财务报告的真实、全面,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对财产物资的监督,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各种实务账簿,加强检查,定期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3、建立健全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推动会计监督工作。实行出纳员和会计员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实行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实行决策人与实施人应当严格分离;实行会计核算的制单员与审核员分离,制单和审核工作交由两人分别完成,坚决杜绝制单、审核、财务管理由一人完成。

四、结论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会计监督,从树立会计监督意识、增强会计监督力量,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7).

[2] 傅娆.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J].中国市场.2014(12).

[3] 商华.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