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翻转课堂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转课堂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转课堂建议

第1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移动技术 微博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前利用教学视频等学习材料进行自学,上课时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自主性、内驱力为主导,反对知识灌输,注重学生差异,强调人际互动和深度学习。自翻转课堂的概念进入中国伊始,我国英语教育界便尝试将其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同学者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的接受认可程度、教师角色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缺乏技术支持,不具备家庭电脑,自主学习阶段疑难点无法及时解决,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影响课堂进度等。

移动学习是通过社会和内容的交互,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跨情境学习,强调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其便携性、无线性、移动性等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在课堂外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很好地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因此本研究提出以智能手机为工具,微博作为自主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从技术和效率上解决当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效率。

二、可行性分析

1.技术支持。

(1)硬件支持。目前的学生是伴随着智能手机成长的一代,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100%,他们已完全适应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日常活动的生活方式。且高校已普遍安装WiFi热点,收费低廉,操作便捷。

(2)软件支持。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翻转课堂模式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微博的手机端APP,功能完善、简便易用、操作性强。因而微博不仅是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也能成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工具。本研究以范文翔提出的翻转课堂对技术支持的需求图为蓝本,对微博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如图1所示。微博的主体功用能完整地契合翻转课堂的要求,既能满足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又能帮助课堂测评、释疑解惑、探究、总结等步骤的进行,同时能有效支撑课后的交流评价,突出了翻转课堂模式在个性化指导、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方面的优势作用。

2.理论支持。

(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获得,而非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因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不同,在协作过程中就某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的假设,那么在不同观点的交流、探讨、争辩的过程中会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新知识过程的帮助者和指导者,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并思考,建构出新的知识意义。

(2)系统化教学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观,即主张将教学看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把教学准备、实施、评价和反馈视为整体的过程。因此,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开展不仅应考虑教学材料选择与准备、学习情境建构、教师与学生等,也应充分结合教学设计环节、操作平台特点等其它系统成份,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将课前教师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测评、释疑解惑、探究、总结,课后交流评价等环节顺利衔接组织在一起,使各系统成份有效互动,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模型的设计与实践

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型设计。本研究在对当前已有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型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构了移动技术支持下以微博为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型。如图2所示。

该模型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为基础,课前结合微博功能观看微课、留言答疑解惑、照片评论提交作业,课中明确小组分工、复习强化、集中答疑,课后总结反馈,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不同任务,并将其一一相对应,最终依托移动技术、微博平台打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在线上的自主学习、线下的课堂教学、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课后作业与反馈中,教师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学生通过反馈模块发表个人观点、意见,有利于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建构新知识。

四、实践结果分析

为了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模型的效果,课题组教师选择其所带班级共83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

1.实践过程。

(1)搭建平台。首先,教师申请新浪微博账号,并邀请学生关注,由此开展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博平台,之后利用微博粉丝群、私信功能建构“微博平台――粉丝群――即时通讯”的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学习平台,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2)课前活动。教师在对学生情况、学习目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后,整合教学资源,选取已有的网络微课资源或利用录屏软件制作5-10 分钟的微课,并利用微博。教师需同时并依据学习内容设计测试题目,可利用微博平台的问卷调查功能进行。同时,利用微博的话题功能和标签功能将材料分门别类的归入如“语法视频”、“词汇学习”、“听力材料”、“难句解析”、“背景资料”等门类中,以便于资料的整理和学生查找复习。学生利用手机即可观看学习视频,之后利用手机微博的评论、私信、粉丝群等多项功能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可提供个性化指导,还能观察、追踪学生学习轨迹、进而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与自学效果,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师首先就自学内容开展快速少量测评,之后就课前讨论中关注较多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利用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手机网络搜寻相关资料,并鼓励同时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共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小组或学生个性化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讨论结束后推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鼓励并启发同学进行提问和补充,促进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和集中讲解,以修正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布置作业,进行巩固与提高。

(4)课后。教师通过微博平台与学生进行进一步总结、交流、评价,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及课堂讨论成效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达到完善教学成果的目的。

2.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效果分析。

(1)利用碎片时间促进移动学习。83.1%的学生表示以微博为平台、智能手机为工具的翻转课堂模式有效地简化了交流过程,94%的学生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移动学习的概念,84.3%认为随时随地观看课前视频,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极好得地用了碎片时间。

(2)促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和课堂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0.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66.2%的同学认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协作意识并锻炼了协作技巧。72.3%的同学表示因课堂讨论环节增多,因而锻炼了表达能力。

五、总结

1.优势分析。

(1)突破技术障碍,彰显移动学习优势。移动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信息技术限制,使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便能不受限制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需要的知识。学生有了更大地自,能有效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充分体现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优势。

(2)在线学习交流环境体现个性化与交互性。微博平台的标签、话题功能可分类整理学习材料,微博可照片、视频、语音、文字、超链接、长微博、投票等,微博的私信、粉丝群等能提供及时交流功能,学生可利用微博的多种动能建构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3)平台数据分析利于监督与管理。教师可观察学生在微博平台操作留下的后台数据,据此观察学生在哪些时间节点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讨论的热点和焦点,以此监督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4)课前输入、课堂输出加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视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疑难句子知识的讲授,而翻转课堂模式下这些基础内容多作为学生自学部分出现,课堂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应用。如就单词的词源、词根、背景故事、相关话题展开探讨,就语法知识的疑难点进行剖析探讨,话题背景下的深入研究等。课前的输入与课堂输出相结合,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状态,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加强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2.缺陷探讨。

(1)自学能力影响学习效果。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影响了学习效果,表现在利用智能手机时易分神,课前未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影响课堂讨论效果,自主学习过程中无法理解的疑难点没有及时表达或表达不清导致未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等。

(2)协作学习过程难以掌控。共有两种原因导致协作学习过程难以把握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一是小组讨论中教师未能明确分配小组各成员责任及任务时,如小组内没有组织、协调能力较好的同学,则会出现部分学生不清楚该做什么;二是有部分同学不够积极主动,企图蒙混过关。

六、启示

移动技术支持的以微博为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要想更好的发挥优势,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精选课前自主学习材料制作微视频。课前材料的选取直接决定了课堂讨论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授课单元的实际情况选取材料来制作课前视频,且为了不占据学生过多时间,给学生造成过大压力,视频内容宜控制在两三个知识点,视频长度应控制在10分钟内。

2.控制课堂讨论时间,而非全程翻转。大学英语课堂大多采用大班授课制,学生人数较多,翻转过程中难免存在教师顾此失彼的现象。且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面对全程讨论有畏难心理,因此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宜采取部分翻转形式,时间以一节课为宜。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2]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41-44.

[3]范文翔,马燕,李凯,邱炳发.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03:90-97.

[4]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4-8.

第2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翻译教学 场域理论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译作 “颠倒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 ” 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提出翻转课堂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迟到或者耽误课程的学生补课。他们发现,用视频来学习和课堂针对性地讲解能够让所有学生受益,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2012年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教学当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寻找和建构知识。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和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思辨、创新的综合能力。

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场域”(Field)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实践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认为场域是“具有自己独特运行法则的社会空间”[1], “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2] 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空间领域,它是由社会成员及社会成员之间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提供给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3]。资本是场域中不同行动者进行社会实践的工具和目的,是他们争夺的对象,资本可以分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社会行动者凭借手中不同的资本,在场域中占有不同的社会空间位置,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较为稳定的性情倾向系统即惯习。惯习是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惯习不同于习惯,由积淀于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所构成,其形式是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式[4]。惯习是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的,它影响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场域与惯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场域形塑惯习,惯习又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5]。

三、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程,我们过去的翻译教学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际翻译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更不用说满足不断变化的翻译市场需求。因此,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不断地探索和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建构新的翻译教学场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翻译教学场域

目前,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场域这一概念。教育场域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与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培养、形成、发展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6]。从教师教学这一视角来看教育场域,即为教学场域。教学场域为教育场域的一个次级场域或子场域,是指教师以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以知识的习得为目的而形成的多元主体间的客观关系网络。具体到课程来说,翻译教学场域又是教学场域中的一个子场域。此场域主要是由翻译课程的学生与教师构成的客观关系网络,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其主要客观关系。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是学生需要获得的课程知识资本和进行翻译课程学习的目的。学生要获得相应的翻译课程资本,才能行成与之相适应的惯习,从而取得优异的课程成绩并为其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基础。另外,翻译教学场域对教师和学生的惯习也有形塑作用,新的翻译教学场域可以促进新的惯习的形成,翻译教学场域与惯习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因此,新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意味着新的教学模式的确立,即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2.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不同于传统的翻译教学场域。在传统翻译教学场域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和支配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上进行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和的灌输;而学生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学生课上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课后主要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翻译作业完成知识内化的任务。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首先必须实现两个翻转,第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翻转。翻译教学场域的重心应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思想,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站立讲台”,学生一排排整齐坐在教室的上课模式。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甚至是学生学习小组的一员。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策划者,协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吸收,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最大化留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通过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完成课堂学习;让优秀学生上讲台对本小组学习的翻译知识、翻译成果及翻译体会进行汇报或对翻译技巧进行讲解;教师坐到学生中成为学生的一员听讲,大家可以向讲课的学生提出问题,考查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或请该学生为大家答疑解惑。这种师生角色的翻转,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在课堂活动结束时,教师对各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起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清华大学的刘震等人明确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7]。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本质的变化。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翻转。从传统课上教师知识讲解,课后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和吸收,翻转为课前通过微视频教师知识讲解,课上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传统教学模式把知识的消化吸收环节放在课后进行,不利于学生遇到难题时为其提供及时的指导。针对这一弊端,美国 Robert Talbert教授主张用翻转式教学,把知识传授环节放到课前进行,而把知识吸收环节放在课内进行[8]。

就翻译课程而言,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程度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于翻译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传统的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师讲解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于基础好的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学生是浪费时间,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不够仔细。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让学生通过课前教师发送的微视频进行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的学习并进行相应的初步练习。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有选择地观看教师所提供的视频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及自身的理解和接受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进度。对于视频中的学习难点或相应翻译背景知识,学生课前可以有充分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自己攻克难关,实在不懂的内容可以留到课堂解决。通过这种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重点和难点。

课上学习主要是完成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注重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首先,通过学生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协同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解决课前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不了的再寻求教师帮助和指点。其次,为了达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教师课上提供比课前初步练习更难一些的翻译内容。通过学生个人独立翻译,组内商讨解决重点和难点,组间评比优秀译文,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展览翻译成果,教师点评等形式,达到对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的深化和领悟。这种重视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翻译能力的提高。

除了实现两个翻转外,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还要建立合适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为了争夺翻译课程资本而努力,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惯习。资本是场域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对资本的争夺是行动者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翻译课程知识即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就是他们翻译学习场域中的资本,获取这些资本不仅可以提升自我,还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并为他们顺利进入翻译职场奠定基础。学生知识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绩,因此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其学习成绩评价机制除了期末考试这一终极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评估。教师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学生课前视频学习情况、课上参与课堂讨论及小组汇报和上台演讲等都纳入学生的考核;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要进行生生及师生互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为获取翻译课程资本而努力。另外,通过场域对惯习的形塑作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新惯习的形成。新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其实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高的要求,其成功必须建立在各方参与者共同努力的基础上。首先,学生需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学生在课前先学先练,在课中积极内化知识,在课后愿意总结评价,是顺利实现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其次,教师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在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深入掌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现代技术知识整合起来,培养超越三者的新兴知识形态和教学素养。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都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可以不断发挥其对惯习的形塑作用。

四、 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需要教师及学生转变传统师生角色和上课模式;逐步摆脱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的惯习,学生不断为占有翻译课程资本而努力,从而形成适合于新的翻译教学场域的惯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此外,翻译教学场域毕竟是学校教育场域的一个子场域,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因为配套的教学环境是新型翻译教学场域构建的支柱。学校应该搭建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软硬件、视频技术支持,建立微课的录制流程化操作等;切实给教师提供翻译教学创新和改革的激励机制,对勇于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应大力提供精神及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Bourdieu,P.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 on Art and Literatur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3.162.

[2] [4] [5] [法]皮埃尔・布迪厄, [美]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 李康[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金元平. 大学场域资本的结构、位置与关系[J]. 经济学家, 2013(2): 102-104.

[6]钟志贤,刘春燕. 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 电化教育研究, 2006 (3): 16-21.

[7]刘 震 ,曹泽熙.“翻 转课堂 ”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 代教育技术, 2013,(8):17-20.

第3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自主学习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74

【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的】

1.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微课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设计教学问题。

【教学形式】翻转课堂;线上交流;学生先学;教师后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微视频的准备。所谓微视频,就是围绕本课知识的重点内容,集中阐释问题的一个小课程视频文件,意在通过微视频将教学的内容呈献给学生。

主要采取PPT手段制作。时长为6分钟。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四边形分别在微视频里进行呈现,并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也一并呈现出来。图形的网格构建,边长的字母标注,面积计算时做的辅助线段(虚线)也在微视频中呈现出来。

二、讨论题的设计(学习单的呈现)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关系?

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你知道都有什么样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

4.写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

5.写出这几种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用图形表示更好,并拍照上传到讨论区。(微视频中呈现教师设计好的上面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示意图)

6.(在微视频中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并标注字母)出示问题。

(1)说出上面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说说图中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3)在微视频给出的表格内填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

7.延伸教学内容――怎样量出一个马铃薯的体积?

三、学习指南

在观看微视频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决定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微视频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答案写在教师给的学习单上;根据图形网格构建形式,判断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如果有疑问,可以把疑难问题写在交流区上,和同学共同讨论,第二天上课时,大家再共同学习。

四、小测试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射线长7cm。 ( )

(2)大于90°的角就是钝角。 ( )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4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3个角也是直角。 ( )

(4)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2.用网格做背景显示一片树叶。每一个网格为1cm。通过数格子的方式估计叶子的面积。

【设计说明:本课所涉及的练习题没有全部在微视频中呈现,所呈现的都是学生可以很容易判断或计算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稍难的题目,由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家学习的负担。】

五、线上交流互动

教师将以上内容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上传到学生电子书包终端,学生看后,将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单上完成。学生在研讨空间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由全体同学讨论,对于能够很好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些有点难度的问题单独布置给他们,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将自学成果在线上进行反馈,教师可以给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学生布置新课题――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并在图形中做高。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绘画图形不是特别规范,尤其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不成90°;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不太清楚;学生对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很好,但是不能很好地在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上作高。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及时在线上给予相应的指导。

六、错误呈现

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线上阅卷的时候,要将这些错误集中归类,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并提出改正的办法。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在课堂上讲解。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体积的计算上,尤其是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一次讲解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将推导过程用电脑课件演示出来,即三个圆锥体体积等于一个圆柱体体积。课件内容是圆锥形的纸筒装满沙子,一次一次倒进等底等高的圆柱形的纸筒里,三次正好倒满,因此可以证明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思考】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数学教学的趋势。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尤其适合,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且微课的内容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这种方式鲜明地表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鲜明地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并且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便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由于教学过程可以在网上反复观看,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4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会计模拟课程中所涉及的手工记账技能贯穿日后会计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可谓与就业“无缝对接”。然而,日常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多,传统教学呈现出诸多问题。

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教学缺少互动性

传统手工记账技能的课堂上,实训教学模式大致是“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教师单边面授讲解形式。学生的活动基本是被动地“复制”教师的活动。由于缺少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环节,很多学生觉得这种实训课的学习过程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个体差异受忽视

相较普高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虽然在接触专业课前大家都处于“零起点”,传统的“一概而论”的教学方法无法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其仅仅是将知识“抛”给学生,而不同的学生能否都“接住”“接好”是无从考量的。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在传统的实训课堂,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照葫芦画瓢”完成操作即可,缺少自我思考和组间合作的交流过程,一旦在课后出现问题,学生也不知该如何解决,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因此,开设这样的传统实训课程质量不高,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失去了原有技能实训课的开设目的。

二、中职会计专业会计模拟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派发学习任务,学生利用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随后在正式授课中进行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将一部分简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教材,或是在网络资源库上查阅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课前学习。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授课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并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

2.中职会计专业及会计模拟课程教学的要求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能了解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并能独立开展基础性手工记账工作的综合技能型人才。这势必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与人沟通、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创新及团队意识。

中职会计模拟实训课是以日常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操性强,贴近岗位能力要求。而“翻转课堂”正符合中职会计实训的教学特点。教师通过录制做账的教学视频,展示关键步骤,令学生能举一反三,进而处理不同经济业务,达成教学目标。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模拟课程应用实践——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一课为例

笔者学校会计模拟课程开设在高二第二学期,学生在此之前已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会计电算化知识。笔者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教学理论,尝试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并以会计模拟课程中“记账凭证的填制”一课为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展开论述(具体内容见表1),进行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1.课前——知识传递,自主学习

笔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制作本课微课视频。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使用手机对填制记账凭证过程进行拍摄。其次,将填制过程细化成几个步骤,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将视频按步骤压缩成几个5分钟内的微视频,并对填制过程中容易出错及重点步骤进行突出强调,在视频中用醒目的字幕进行修饰引起学生注意。最后,将上述微视频上传至百度云,并以链接共享的方式分享至班级群空间,利用网络做好知识的传递,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由观看。同时,根据微视频内容制作一份配套的学习任务单,附有学习指南、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记录等。让学生能根据学习任务观看微视频,有针对性地做好自主学习。

2.课中——知识内化,实战演练

为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笔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并把本堂课的教学环节分成了三个阶段,为教师与学生均设计了课堂活动(具体内容见表2)。

“翻转”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让传统课堂中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操作主体,教师辅助解答疑惑并作指导的“双边”教学方式。

3.课后——知识巩固,反馈评价

在本节课结束后,课后巩固同样不可忽视。学生在课后将使用“问卷星”网络在线系统进行课后练习,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测评,继续巩固“记账凭证的填制”。同时,通过在线测评反馈的成绩数据统计以及群空间的学生疑惑问题,教师可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在线平台的大数据反馈,对课程设计进行针对性优化。

四、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模拟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证实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笔者进行一场教学实验效果检验。选取笔者任教的另一平行班级(16会计电算化班)作为对照组,对该班实施传统教学方式,即课堂老师演示,学生进行“跟学”操作。在两个班级各自完成教学后,组卷后采用课堂“闭卷”方式考核,要求每位学生为10笔经济业务填写记账凭证。考核完成后统计错误的凭证张数和错误类型,计算错误率(结果见表3)。总体来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填写错误率明显降低了,尤其是简单的操作性的错误,成效显著。

五、翻转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展开的会计模拟技能实训课程设计的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证明,“翻转课堂”使学生在具体的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等实践操作能力、实操正确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应用于中职会计专业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手工技能实训课上。

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中都给予评价和反馈,使学生真正做好“知识内化”。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自学成果进行反馈,例如小组展示、组员交流、实操检测等,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

第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教师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制作微视频。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课下的自主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因此,一个高质量、夺人眼球的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开展的保证。

第三,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适宜全部专业课都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而应该选择会计模拟此类技能实训课程实施。因此,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如今,在“互联网+”的概念推动下,中国教育已迈向4.0时代。“翻转课堂”不仅符合时代变革,更是一种适合中职生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各类在线交互教学平台的出现,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5).

第5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一、设计教学情境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以教学视频为主的资源,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对这些学习资源进行观看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并共同完成答疑。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独立学习教学视频,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在讲授这一课程时,教师应当提前收集与整理授课内容,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主要包括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局面以及总统就职演说的相关视频资料,并对这些视频资料中与授课内容有联系的部分进行剪辑,将其制成授课资料,并上传到班级公共网络平台,联系班干部通知学生在课前对这些授课资料进行观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还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归纳视频脉络,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

二、教学问题的设置

在对学生教授这一课程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再次设置一系列有关于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的问题。在设置教学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延展性、层次性,设置问题答案时,也要注意探究性、灵活性,并在学生观看完教学视频之后,要求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作答。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教学情境有一定了解与掌握,并结合课文的社会背景、局势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对教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充分激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知识,深化认识。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与回答,并构建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学生外在学习、内在吸收的有效互动,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共同探究拓展性问题,均属于师生交流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图片等授课资料,从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成长环境、学习方法、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高校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其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约有10 名成员,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并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与问答环节,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实现互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使具有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思想层面上进行碰撞、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使学习成果实现最大化。

五、展示学习成果

完成初步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需要让每一个小组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所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做成PPT,在课堂上向教师及全体学生进行展示。在进行学生成果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全部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质疑与评价。例如,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就可以根据这一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并让该小组的成员解答。

六、课后评价与反思

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的总结、评价与反思是最后一步。课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二是小组自评,三是小组间的评定,四是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教师补充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还应在评价结束后进行扩充讲解,举一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比较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视频、奥巴马的演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比运用,可以使学生有效融合新旧知识,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认知体系的构建。

第6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专业英语;成效;问卷调查

油气储运工程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运输及管理的一门交叉性工程学科,其专业知识包含油气集输、油气长输、油库设计与管理等。而专业英语作为衔接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纽带,对于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课文阅读的方式,逐步教授学生专业单词以及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是目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相较于通识英语,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发生教师与学生间对于学习难点的理解偏差,降低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集中答疑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教育方法,发挥和调动了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内化学习能力,成为解决师生教学重点偏差的手段,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教育中进行了改革试点。为了明确翻转课堂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成效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依托网络调研平台,从油气储运工程大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共51名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填写。51名受调查学生中男生15人,女生36人,分别占比29.4%与70.6%。由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与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相关,因此在调研之前也对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在调查对象中,通过四级的人数为38人,占总人数的74.5%。在后续的调查结果分析中,需要考虑学生之间英语基础的差异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调查问题设置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23个问题,见表1。设置内容除基本情况调查外,首先设置5个问题摸清调查对象在常规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其次围绕翻转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了两个部分共9个问题,分阶段地了解调查对象对于该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最后是总体情况调查,设置了7个问题,主要用于掌握调查对象对于翻转课堂的评价、认可度以及对教学方式推广的支持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成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础学习能力对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对常规课堂学习情况的调研,掌握了被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在常规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偶尔注意力不集中或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学生占比47.06%,另有近50%的学生会发生更加频繁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存在听不懂的现象,具体人数与分布见表2。而对于翻转课堂上自己的具体表现,认为自己完成“很好”和“较好”的同学占比约为47%,认为完成“一般”的学生占比约为51%,认为自己完成“较差”的学生仅为1.96%,见表3。一方面,可以认为,在常规教学中从没有发生过注意力不集中或听不懂讲解情况的同学,是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其翻转课堂的表现应当为“很好”。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中表现“很好”的同学的占比达到了9.80%,几乎是自认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较好学生的3倍(3.92%)。可见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常规教学中经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听不懂讲解情况的同学,是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其翻转课堂的表现预期在“较差”状态。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在翻转课堂中表现“较差”的同学仅为1.96%,远低于常规学习中经常不能跟上进度同学的比例(13.73%)。可见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综合上述数据分析可知,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优生和差生中均要优于常规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会改变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体现。

(二)课前学习环节对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影响

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前学习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补充了中文教材、学术论文和网络视频资源。对于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超过六成(66.67%)的学生认为课前学习的内容量适中,在余下的学生中,认为课前学习内容掌握较差的学生仅有1位,占比为1.96%,其余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前学习效果较好或很好,自评价为“一般”“较好”“很好”的学生总人数占比超过了98%。这一比例与表3中认为自己在翻转课堂上表现很好、较好及一般的学生总数是一致的。表明专业英语课前学习环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关联性,课前学习环节做得较好的学生,预期在翻转课堂中应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此外,将课前学习评价与翻转课堂表现评价进行详细对比可进一步发现,对自己在翻转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为“很好”的学生比对课前学习内容掌握自评为“很好”的学生多2名;而评价等级为“较好”的学生在翻转课堂自评中又比课前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多3名,见表5。表明通过翻转课堂的课上活动,有5名(占比9.80%)学生提升了自己对于学习状况的评价等级,说明通过良好的翻转课堂课上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总体情况调查”环节,要求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做出总体评价。首先,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90.2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翻译能力,另有86.2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对于油气储运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其他三个潜在的能力提升范畴“阅读能力”“专业英语写作”“口语交流能力”的被选择率仅分别为52.94%、43.14%和35.29%,见表6。这些薄弱环节为未来专业英语翻转课堂的课上活动设计,提供了改进方向。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超过一半的同学(50.98%)更加喜欢翻转课堂,仅有2人(3.92%)明确表示更加喜欢常规教学,另有45.10%的同学表示自己难以做出偏好选择,见表7。可见,翻转课堂相比于常规教学而言,其吸引力优势是显著的。但是,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无法在翻转课堂和常规课堂之间做出明确选择,说明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专业英语翻转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们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翻转课堂改进建议

(一)在课堂环节中增加教辅材料和趣味阅读

针对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阅读能力”提升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阅读材料和提高阅读量来解决。目前,超过六成(66.67%)的学生认为课前学习的内容量适中。因此,增加的阅读量和阅读材料不应纳入课前学习环节,而需设置在课堂环节中。阅读的内容应当与课文内容相关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篇幅应保证班级同学能够在10min之内完成阅读并消化篇幅内容。对于阅读效果的考察可以是多方面的,一类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课上布置5~10道阅读理解题;另一类则是结合口语交流能力培养来设置,这类具体内容参见第三点改进建议。

(二)增加专业英语写作练习

针对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专业英语写作”提升不足的问题,分别在课前学习环节和课堂环节增加专业英语写作的相关内容。可适当将部分课前学习中的专业英语阅读材料替换为专业英语写作内容,此外在课堂环节再辅助部分写作内容,两者可以联动。例如在课前环节设置的专业英语写作内容,可以在课上进一步延伸,将文字转换为思维导图、流程框图等,更加多样灵活地掌握专业英语的写作方式、类型和内容。

(三)在课堂环节增加英语口语交流内容

针对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口语交流能力”提升不足的问题,在课堂环节中增加英语口语交流内容。为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建议与课堂环节中增加的趣味阅读联动。具体做法是,将班级中的同学分为2组以上,安排不同的教辅阅读材料。之后留出5~10min的准备时间,让不同组的同学之间用英语相互交流,向对方说明阅读材料内容大意。

(四)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度

针对翻转课堂认可度仅为50.98%的问题,从增加学生获得感入手来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接受比例。首先是保证以上三点改进内容的落实,补齐翻转课堂的能力培养效果。其次可以适当增加课堂环节在课上演讲、口语交流的点评和评优,以及课上小测试的评优环节,量化体现学生的所学所得,突出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为明确翻转课堂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油气储运工程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共51名学生完成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发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优生和差生中均要优于常规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也普遍较为满意。但是,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在“阅读能力”“专业英语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三方面在能力提升上的作用的认可度不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无法在常规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中选出更喜欢的教学方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四点翻转课堂的改进建议,增加学生的获得感,提高其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度。研究成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金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9):157-158.

[2]李洁,王黎,孙鹤旭.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89-90.

[3]陈海林.翻转课堂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J].知识经济,2020(18):165-166.

[4]彭星煜,梁光川,胡亚梅,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思考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220-221.

[5]吴瑕,贾文龙.翻转课堂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29):219-220,226.

第7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课前学习 积极性 策略

一、引言

目前,众多专家和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众多的翻转课堂模式,但是无论何种模式,都强调了课前学习这个过程的必要性。例如:

课堂翻转模型:建立课程资源―网络在线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提炼升华

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开发―自主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与总结

目前各类学校及学科的教学研究重点普遍集中在课程开发、建立课程资源与课堂活动上,对课前自主学习这一块研究不够。

课前学习也称课前预习。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通常以“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传授。但是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通常以“课前学习+课堂活动”进行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课前学习成为学习的必要过程。没有课前的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效果会很差,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课堂翻转教学。

本文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总共调查了485位学生,从大学生课前学习现状、态度、困难、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课前学习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提升大学生课前学习积极性与效果的策略。

二、调查结论

(一)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课前学习对于上课的效果以及新课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仅有很小一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帮助,所以课前预习在学习中很重要,不能被忽视,应该在教学体系中充分运用起来。

(二)在调查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愿意积极地去参与课堂讨论,可是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积极性一般,所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有必要,如果可以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就能够加强整体学习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遇到课前学习难点时往往会跳过,而不是主动去解决问题,这部分学生的预习时间往往也不长,说明需要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主动预习,主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四)学生对于课前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仅有少量同学会去主动预习,绝大多数只是偶尔去预习,更有一部分学生从来不预习。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不重视课前预习、觉得课前学习没有必要、看不懂和没有好的预习方法。我校学生花费的预习时间不够多,在愿意去预习的那部分人群中,花费时间的比例也大多数集中在一小时以下,更有部分是基本不花费时间的。

(五)翻转课堂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预习时间和主动性,但是目前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并不高,并且了解的程度也不够深入,翻转课堂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和任课教师应当对翻转课堂进行宣传和引导,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如果提高了学生的喜爱程度,他们就更加愿意去通过翻转课堂进行预习或是课上的学习,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实施。

三、建议

(一)教师可以在课前学习任务布置中,控制好预习需要花费的时间,过多的预习任务,会使预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不愿意去预习,建议预习时间为一小时之内。

(二)将课前学习纳入学生成绩考核,通过网上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或是课上测验等办法,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以此来监督学生是否已经完成相应的课前预习内容,让存在懒惰心理的学生纠正自身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必须在课前发放学习的素材,让学生们有资料可以使用,方便学生入手去进行课前学习,加强学生课前学习的目标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晚自习中,通过课代表的M织,全班学生集体观看视频来进行课前学习,视频内容要简短而又精髓,突出所需要的知识点,在观看视频后可以做相关的习题来巩固记忆,加强预习效果。

(四)可以采取团队化学习,以2~4人为小组进行学习,组长负责制,由教师分配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交给小组去完成,小组成员集体学习完成任务,由组长带动团队集体学习,同时对组长实施一定的激励政策,这样可以保证团队的课前学习效果,可以带动组员进行集体学习。

(五)加强推广翻转课堂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在校园中开展起来,让学生了解这种课堂的新颖之处和优良之处,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课前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课前学习的好处,使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六)可以尝试进行作业翻转,把作业布置成下次课的内容,突出下次课的知识点,主要以习题的操练和心得的描述为主,教师提前进行批阅,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七)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读书馆、教室、网络等基础设备的建设与优化,引进新颖有效的教学器材,同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外在环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 中学美术 翻转课堂 微课 教学效率

当前,中学美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理应受到所有学生的喜爱,没有要背诵的课文,没有要熟记的单词,也没有做不完的题目。然而,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兴趣没有被激发,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还处于弱势,甚至可有可无。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欠妥、教学内容枯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翻转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所谓“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通过创建微课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通过“翻转课堂”,完全可以转变传统美术课堂的操作行为,从而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仕女・簪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翻转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一、设计学习任务单,改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课一开始揭示课题,接着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欣赏,介绍制作方法等,最后一环是学生动手或画或制作或作品展评,主要教学过程一般都比较顺利,但作品、作业普遍来不及完成,更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操作和有效的作业展评。其实这些现象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有直接关系,课堂结构缺少变化,教学环节呆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好抓手,它的出现将学生变成“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变成“后台”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通过任务单,学生课外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就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实际教学证明,学生通过任务单的自学,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提高,能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创作作品。

例如:教学《仕女・簪花》这课时,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其中“学习方法建议”栏目,要求先自学教材,再观看微课视频,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困惑和疑问时,在任务单中的“困惑与建议”栏目进行记录,等待课堂解决等细节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通过设计4个学习任务,由任务1的自学教材到任务2的观看微课,从简单地了解到深入地探究。同时任务2安排学习微课视频的两个环节,从整体把握到带着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了解唐代妇女服、装、饰的文化特点。任务3先安排学生上网了解其他朝代服、装、饰的特点,再安排学生了解现代服、装、饰的变化,让知识在迁移中得到步步提升。任务4安排学生先绘制设计图,再根据设计图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饰品,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二、制作微课视频,搭建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地点进行调换,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习,正式上课时间教师专门负责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微课”在这里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完成知识传授过程。可以说“微课”和“翻转课堂”是相辅相成的,“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必要元素,是为“翻转课堂”服务的。在“翻转课堂”里,学习者学习的都是老师们制作好的一个关于新课内容的微视频,这种教学用的“微视频”就是现在所说的“微课”。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学生的需要。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制作微课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才能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录制时能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那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将更大。

例如:在制作《仕女・簪花》这课的微课时,着眼于学生自学教材基础上的解惑,对于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教材能学会的少讲;学生易错的易混的要重点讲,还要讲学生想不到的。在实际制作时重点讲了唐朝的服、装、饰的特点,在唐朝服饰的构造和服装的纹样上对学生进行解惑,加入学生想不到的唐朝面部妆容的7个步骤,并对配饰中的色彩搭配与纹样设计进行提示。通过实际教学和学生的使用发现,制作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了学生解决了一些困惑,为自己创作作品提供了灵感。

三、把握课堂时空,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课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微课视频自然重要,但比微课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和空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带来“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高。另外,学生课前创作的作品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为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学方式,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第9篇:翻转课堂建议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英语 教师角色

一、研究背景

1.“翻转课堂”的发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策略、学习技术、社交媒体技术等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种重要课堂教学技术变革――“翻转课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首次在高中化学课上尝试让缺课的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上由教师讲解作业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Salmankhan创办了Khan Academy(可汗学院,罕学院),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视频,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难度,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2011年后,随着Moocs亦称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崛起,“翻转课堂”在实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早期的课前观看视频、课上老师讲解的“翻转课堂”相比,慕课更重视“互动与反馈”,提倡建立“在线学习社区”。

2.“翻转课堂”的定义及特点。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由教师提供视频教学资料,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再由师生在课堂上协作探究、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了原有的“教师课堂上课,学生课后写作业”的教学结构,重新建构了“学生晚上自主学习新的知识,白天在课堂在教师的辅导下参加课堂活动,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给予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观念中讲台上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助教和辅导员。

3.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义及其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角色”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或是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也指工作中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教师角色”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教师的行为;二是教师的地位和身份;三是对教师的期望。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传授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核心角色。而英语教师角色是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而介于学生互动所形成的不同教学作用的统称。

该课堂形式首先被应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国内外的学者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理念也可以应用于职业院校层次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层次或是课程的操作流程都不是“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广的障碍,教师角色转变和准确定位是此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基础和关键。未来的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担任的不同角色对高职英语学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未来的“翻转课堂”也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语教师角色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外语教师的角色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

一是从教学法变革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师在不同教法中的角色和作用。Harmer(1983)认为外语教师的角色为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assessor)、组织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知识源头(resource)。Voller认为在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扮演的最重要的三种角色分别为促进者(facilitator)、指导者(counselor)和知识来源者(source of knowledge)。Wells(1993);Hall(1998);Hall& Walsh(2002)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研究了语言教师的角色。Richards and Rogers(1986)所著的《语言教学的途径和方法》,Breen and Candli(1980)发表的《交际语言课程的要领》,Widdowson(1987)发表的《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Tudor(1993)发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等论文和著作中都体现了这一角度。

二是研究教师信念(belief)对英语教师角色的影响。教师角色信念系统对教师在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与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信念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西方语言教师的信念可能和亚洲语言教师的不相同。研究教师角色信念的代表作主要有:Williams and Burden(2000)所著的《语言教师心理学》,Richards(2001)所著的《超越专业技术训练》,Brindley(1984)所著的《成人移民教育研究的需求分析和目标设定》。

三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同之处。他们(Watkins & Biggs,2001;Holmes,2005)认为东方教师倾向于专制主义(authoritarian),不善于沟通(antisocial),善以考试为主、以大量信息大量记忆等方式进行辩证法实践论证(dialectic approach)。西方教师通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友好的评价者(friendly critic)(Pratt,1991;Cortazzi & Jin,2001)。

此外,也有学者根据教师风格的分类,研究英语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发挥的不同作用。如Lewin,Lippitt,& White(1939)等人将教师的领导行为归纳为三种:专制(autocratic)、民主(democratic)、放任(laissez-faire)。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英语教师角色。曲文婕(2004),申海霞(2008),赵蓉(2011)等调查、分析并评价大学了英语教师在语言课堂的中介作用,徐锦芬(2007)进行了“中外籍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调查与对比分析”。华维芳(2001),徐锦芬(2004),王一普(2005),项茂英(2010)等探讨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及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刘士祥(2013),但冰洁(2014)等研究了外语教学改革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唐卫红(2009),刘毅(2012)论述了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教师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陈冰冰(2008),丁仁仑(2014)等对大学英语教师信念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大部分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都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较少,仅有庞继贤(2004),王霞(2013)等进行了量化教师角色行为的实证研究。笔者以“翻转课堂”和“教师角色”为关键词在搜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后发现,相关研究文章的数量仅为5篇,以平面分析和展现“翻转课堂”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为主,以“翻转课堂”,“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研究文章数量为0篇。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很局限,还没有深入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学者们作更深层次的挖掘。

三、研究内容

传统高职英语课堂角色单一,而“翻转”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是教师角色全面重塑与革新,给身处改革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完整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包含内容及影响因素、教师角色现状,提出其改革需要;通过研究分析提炼角色相对应的特征及细分角色的演化过程,从多维度提出促进教师角色转化的诊断性建议,重新定位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构建新角色模型,实现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顺利演化。具体内容包括:

1.把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建构、师生角色、师生关系、师生信念等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研究教师角色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各种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

2.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现状的调查研究和思考。

3.传统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对比研究;预计通过对“翻转课堂”实验教学班级和传统教学班级中师生角色对比,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演化过程,研究教师角色的不同作用,找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诊断性建议,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入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翻转课堂”中教师新角色呈现方式和作用的研究分析。

四、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1.创新点。目前国内能够检索到的相关研究大都是针对“翻转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角色期待或是角色转变的意义讨论研究,研究内容比较单一,实用性不是很强,很少有深层次的应用研究。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和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本研究的思路更系统、全面,容易找出影响教师角色的关键原因,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科研的效率,优化教学改革的方案。

2.研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课堂结构的彻底变化,从而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国外对“翻转课堂”中外语教师角色的实践和研究比国内早,也更为丰富,但由于国外“翻转课堂”的教育背景、发展水平、办学层次、评价体系等和国内的情况不尽相同,而这些方面又都影响着“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师能力发展,相关的研究结果对我们有借鉴价值,但未必完全适合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下:

(1)本研究旨在对高职英语教师角色进行多维度分析,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研究“翻转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并对教师角色特征进行分析和证据性描述;并结合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诊断性建议。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角色来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探索者和体验者,解决本院英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如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入效率不高、交际意识和语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弥补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2)本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学者及教学一线的老师所用,用于不断完善自身角色定位,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为探索深度课堂交互提供指导,促进“翻转课堂”的推广,实现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顺利演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继而改变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3)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研究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教学研究,如教师角色冲突、角色行为与技巧等问题的研究。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可以进行迁移性应用,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层次的外语教学中,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张男星,饶燕婷.“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大学(学术版).2014(1).

[4]柯森.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1997(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