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神经内科临床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内科临床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内科临床技能

第1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院要对现有护理水平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问题逐步改正,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提高医院护理水平,本文分析了我院2011年-2012年间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共有43和床位,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6人,护士6名;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12人。

1.2研究方法

1.2.1 创新护理模式

首先,调整护理排班制度,护士长根据本科实际情况来为护士进行排班,每个护士分管具体事务要详细划分,办公护士要做好后勤保障以及医嘱等问题,保证重点时间段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并加强夜班值班人力,责任护士要走到病房中去,做好患者责任工作[1]。护士长还应该根据本科室患者数量以及病情的变化来及时调整工作内容,确保护理工作尽职尽责。

其次,做好护理基础工作,护士要为患者做好日常治疗护理工作,如为卧床患者换衣服、擦澡。订饭等,除此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帮助,护士长可以在每周设定一天为生活护理日,当天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提供一些援助,如修剪指甲、洗头发、剪发等[2]。

再次,做好心理等方面护理,除了常规护理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多关注患者内心变化,在心理、文化。精神等方面多关心患者,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缓解其心理压力,培养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1.2.2营造良好护理氛围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考核,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评比,优质护理工作做得最好的护士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护理人员更加积极工作。同时,可以在每位患者床头放置一块提示牌,将优质护理理念以及相关护理知识融入到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宣传当中,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配合、支持与监督[3]。

1.2.3 改革护理文书

办公室护士可以根据护理文书规范进行调整和简化护理文书,可以通过表格方式记录患者详细情况,这样不仅文书看起来简洁、护理人员对相关情况一目了然,还可以缩短护士书写时间,节省出更多时间来照顾病人。

1.2.4加强护士培训

根据神经内科患者的情况定期为护士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将护理人员分成3组,每组选择资质深、工作优秀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由每位组长对组内护士进行相关业务技能进行培训,并定期对业务技能进行考核,以便于更好地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

1.2.5建立激励机制

在护理人员之间根据其不同职称、工作量等情况设立相关奖金,激励护士更加努力工作,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得满意度最高的护士给予一定奖励。

2 结果

通过对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调查显示患者及其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8%,临床护理质量达标率达99%,效果良好。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近几年临床中新兴起的护理概念,并在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对患者住院环境有很大改善,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还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等手段,很多护士的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有效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关心、尊重的服务意识,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培训之后,我院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进,护理纠纷大大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8%,临床护理质量达标率达99%,每个月的医院感染、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和谐了医患关系,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口碑[4]。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虞晓琴.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的实践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 (6):80-82.

[2]张蕴婷.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的应以用与实践[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800.

[3]韩兰萍,江萍,曹英华. 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与成效[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89-90.

第2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细节管理理念;临床效果

神经内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在患病时往往具有自理能力差、并发症多及精神恍惚等特点,因此临床中应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及护理,且注重细节管理。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在临床护理中应更加关注细节护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准以及舒适的护理环境。该研究中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68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分析讨论细节管理理念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68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6例男性,3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为(51.2±2.1)岁。全部患者中,有12例偏头痛,有15例坐骨神经病,有10例痴呆,有21例脑血管疾病,有10例脊髓炎。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理念,严密地对患者心率指数与呼吸频率等进行监控,且定期对患者血压及脉搏等情况进行测量;同时应每天进行管道护理及口腔清洁,保持管道通畅。而试验组给予细节管理理念,具体方法如下:

①功能恢复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由此需要给予恢复锻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例如运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先在床上活动关节,再慢慢转移到床下进行独立行走以及拄杖行走等锻炼;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先进行“a、o、e”等简单发音,再进行词语及短句的锻炼,慢慢地与患者进行口语交流等。除此之外,功能恢复训练一般过程比较漫长,由此护理人员需要认真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

②药物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常常对药物剂量与服用方式分辨不清,有的甚至失去了独立用药能力,由此则应该给予一定的管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核实患者信息以后发放药物,且在药品袋上注明患者姓名、药物剂量及药物使用方式等;若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或者不识字,则需要按时为患者喂药;若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更换药物剂量或者药方时,护理人员则应该认真对患者用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③病房管理。病房是患者休息及居住的关键场所,同样病房内也会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应及时的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保持地板干燥,防止患者发生由于地滑而摔倒的情况;定期打扫病房,确保病房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加强病房巡视,适当的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且详细地对患者血压及体温等情况进行记录。

④心理管理。神经内科患者一般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常存在烦躁、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防止发生抗拒治疗现象,且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法,叮嘱患者家属应给予足够的关心,且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生活及配合治疗等,由此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⑤人员管理。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及精湛的技能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健全病房巡查制度,培养安全护理管理意识,且提高护理工作责任感;定期开展护理总结会,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由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定期开展培训,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理论技能以及护理技能等。

⑥技术护理。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技术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若技术环节存在问题则会对患者病情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发医患纠纷。若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则需要为患者留置胃管,定期的进行巡视,防止发生胃管脱落现象;在为患者进行鼻饲时,应合理的搭配流质饮食,且降低发生呛咳或者误吸等不良事件的概率;输液治疗应严格的根据标准步骤实施穿刺,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血管损失。

1.3观察指标

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对2组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都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而正态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对2组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往往是慢性疾病,主要包含:重症肌无力、坐骨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脊髓炎、偏头痛、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痴呆以及脑血管疾病等,此类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在患病时往往具有自理能力差、并发症多及精神恍惚等特点,因此临床中应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及护理,且注重细节管理。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在临床护理中应更加关注细节护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准以及舒适的护理环境。最近几年,细节管理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心理及药物等进行细节管理,降低由于护理中细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失误,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性。相关研究证实,细节管理理念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此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对2组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态度等评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总而言之,细节管理理念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莫怀飘,杨梅芳,陈卫玲.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5,7(7中旬刊):18-19.

[2]何红娟,寿月儿,俞晓炜.细节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5,35(2):236-237.

[3]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9):54-56.

[4]林丽芳,周雪连.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95-2996.

[5]吴建华,邹庆芳,李成荣.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7471

[6]王艳平,赵雁军,李文渊,等.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2(10):102-103.

[7]王晓丹.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101-102.

第3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关键词】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2-02

1 培训情况

1.1 培训对象 神经科2009年8月——2012年8月新上岗护士10名,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5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从事神经科工作时间

1.2 培训时间及目标 通过1年的培训,要求新护士能够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专科疾病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操作,急危重症急救配合等。重点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急能力,使新护士具备神经专科护理要求,达到独立值班,为病人服务。

1.3 培训内容及方法

1.3.1 神经科专科基础知识 ①常见疾病的病因,各种治疗的方法,各项辅助检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患者的营养需要,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的康复锻炼和健康指导。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法和注意事项。②科室内安排总代教老师同一授课,实行一对一的临床代教,每周科内业务学习一次,每月护理计划壹份。每周读书笔记一份,另外护士长每天布置学习内容第二天提问。

1.3.2 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①掌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留置针的使用和护理,亚体温仪的使用,专科病情观察重点内容,康复理疗仪的使用,褥疮的干预措施,鼻饲,翻身。②培训方法由代教老师讲解演示各项护理各项操作,新护士参与配合,逐步过渡到在代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操作。

1.3.3 专科急症知识及技能 ①熟悉脑疝,急性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及治疗和护理,掌握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囊的使用,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窒息的急救措施。②培训方法:由代教老师和护士长指导并在临床上演练,新护士轮流进行操作直到能熟练掌握。

1.3.4 工作程序 熟悉神经科各班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3.5 自身素质 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提高个人修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掌握各种应急预案。

2 培训效果

制定神经科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试卷,每月进行考核。新护士多年轻,记忆好往往能熟记操作理论但是却不能较好的应用与临床。通过系统的培训后新护士的各项考核均能达标,而且也提高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

3 讨论

新护士完成护校的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科化培训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又因年轻护士队伍的迅速扩大,使护理质量及护理技能出现偏差。因此在新形势下实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3.1 减轻新护士的心理压力 实行专科培训后,消除护士对工作环境的陌生感,工作时有条不紊。

3.2 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 新护士通过培训后专科理论知识得到丰富,熟练的掌握各项专科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得到增强,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3.3 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 新护士通过培训后专科理论知识得到丰富,熟练的掌握各项专科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得到增强,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在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中除了本文论述的培训模式之外,还有护理技术小组培训模式、模拟演练培训模式以及个案分析培训模式等。护理技术小组培训模式就是在神经内科中按照护理专业技术的不同成立不同的小组,有静脉穿刺小组、引流管护理小组、仪器保养小组、病情观察小组、静脉压测量小组等,在新护士培训中可依次让他们在不同小组中学习相应的护理技术,在各个小组接受完培训之后,需要对新护士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模拟演练培训模式就是在神经内科中要制定抢救预案,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特点模拟相应的场景,让新护士模拟演练,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实践中,要多安排新护士参与临床处理,例如参加主任查房、疑难病讨论、重症患者抢救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新护士及时的讲解和指点,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案分析培训模式就是在培训中为新护士提供较多的护理案例,为他们营造厚重的学习氛围,通过查资料和向经验丰富的护士请教等方法对个案中的问题提出专业的解决办法,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个案中心里护理方面的问题,新护士首先要以自己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如存在困难,可以与心理康复师沟通,提高心理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爱章.内科新护士的带教方法和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63-63.

[2] 陈桂玲,刘沐琴.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带教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03):155-156.

[3] 蒋革新.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04).

第4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78-02

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进入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病人多为病情较为严重的老人,许多患者存在心理、生理结构及功能上的障碍、损伤。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神经内科的病人更容易出现意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好一系列预防、维护、补救工作,努力使护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而使病人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避免产生医患矛盾,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 当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以及关于内科的学科领域的发展深入,我国多地医院的神经内科也得到了长足进步[1]。面对可喜之处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到护理安全隐患已渐渐成为阻碍护理工作开展和学科进一步完善的主要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针对医院管理层

1.1.1 规章制度制定不够完善,操作规程没有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障其实行[2]。而当前许多医院仍存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不足,同时没有具体细化的操作规程,这就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管理松散,有过多的自主裁量权,趋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没有严格的自律能力,极易引发纠纷与事故。

1.1.2 培训及后期学习的匮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学科及医疗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许多地方医院都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治疗技术及设备,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后期学习培训[3]。而相反,很多医院都没有重视与时俱进进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导致护理人员水平层次不齐,人才发展缓慢。

1.1.3 人员配置不合理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应是护理的重点对象。而一些医院相关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神经内科专业护理资源较为匮乏,无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4]。家属无奈会聘请一些专业技能较低甚至没有相关专业护理经历的人,这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会适得其反。

1.2 针对护理人员

1.2.1 法律意识淡薄,难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权利 护理人员作为为患者进行服务的主体,其不仅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尽心尽责,更应注意维护患者和自身的一系列权利。而当前一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漠产生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包括对患者自由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权利的破坏,对护理工作相关资料填写、保存不规范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难以列举证据,无法保护患者和自身。

1.2.2 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护理差错频发 有一部分护理人员较为欠缺敬业精神,缺乏基本职业素养,对所做护理工作不求精益求精,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无法熟练地使用相关设备仪器,更有甚者将生活中懒散、疲惫的负面状态带入工作,致使护理差错频发。

1.2.3 没有及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护理治疗是一个不断需要推进完善的过程,护理人员若不主动找患者及家属交流感受、不积极了解治疗推进情况就会导致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1.3 针对患者

由患者自身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多为其病情所致,如不慎跌倒、意外走失、从床上摔下、吞咽障碍等。患者神经受损,运动障碍明显,而且由于体力虚弱,如若得不到时时关注和照料,就容易在发病时出现意外事故,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可控的风险。

2 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的相关对策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相比于其他科室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也更为关键,对于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方,都应做出自身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为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早日康复共同努力。

2.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护理规范

对于现在有些医院人员管理松懈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后果,我认为首先应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护理人员服务流程,使每一项治疗程序都有条可依[5]。规范有序的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重视程度和自律程度,同时还能够使院方管理更为高效,对于患者而言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力途径。

2.2 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

在当今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院方应加强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其明确责任与义务,知晓患者所应享受的基本权利,然后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触及未发放违规底线,同时认真对待临床护理记录,妥善保管相关资料,严格审核,这是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更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通过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3 明确重点监护对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作为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了解,熟知治疗进程,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式技巧,以心换心,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不仅可以为医生调整治疗步骤提供建议、有利于患者康复,更可以为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6]。

2.4 定期开展相关继续学习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训活动应作为医院定期的工作完成,通过专业技能相关培训,让医护人员不断强化专业技能,随时保持专业敏感性和谨慎性,同时通过培训查漏补缺,结合实际工作经历,更有助于医护人员提高自我。

3 结语

患者与护理人员、医院应属于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处理好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安全隐患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尽早康复能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具有扫除障碍的积极作用,更是对医院,乃至对整个医疗护理领域都将产生一定的良好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红蕾,潘艳.神经内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及防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

[2] 刘灵芝.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

[3] 陈英月.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1).

[4] 张红,张娅菊,石智玲.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2).

第5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临床神经病例学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图,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包括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掌握颅内血流生理及病例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包括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论,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还须掌握MRI有关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症状学(包括头面痛、惊阙、瘫痪、颅内压增高、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复视、肢体痛、失语、昏迷)的理论、机电及鉴别诊断;掌握神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病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及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与神经病学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及门诊)部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疾病、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周围神经病、肌瘤、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病一级椎体外疾病)的诊断、治疗机预防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常见症状(包括:头面痛、眩晕、瘫痪、感觉障碍、惊阙、痴呆、晕阙、昏迷)有深入的认识并能作出正确地分型或病因诊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承担神经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及小丘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综合症至少30个。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肝性脑病、门脉性脑病、肾性脑病、透析性病、瘤性神经系合并症、心肺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合并症)有深入的了解。担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有解决疑难病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备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机工作量:

担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神经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第6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神经内科患者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在定向力及思维方面有一些改变,存在意识不清、生活无法自理现象,容易出现跌倒、压疮、坠床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非常必要,由于患者状态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积极运用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4~2015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在调查中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护理。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以及相关护理人员、环境等进行安全评估,在对相关人员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教育的基础上,定期对病房及卫生间等患者活动区域的卫生进行维护与检查,并结合神经内科患者的实际特点,对其实施针对性的专科护理,积极提升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监控。

详细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

1.3 统计学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在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压疮以及误吸等安全事故;出现关节挛缩变形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是1.1%;出现沟通障碍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是1.1%;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机率为是2.2%。在对照组中,坠床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为是1.1%;跌倒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是2.2%;出现压疮的患者有0例,所占比例为1.1%;出现误吸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为2.2%;发生关节挛缩变形的有2例,所占比例为2.2%;出现沟通障碍的患者有8例,所占比例是8.9%;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机率为17.8%;比较两组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386,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对其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探讨防治措施。

3.1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1.1.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定向力、思维、肢体活动、语言能力上通常存在一定的障碍,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有意识障碍、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颅内高血压等并发症,且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症的特殊性,其病程比较长,短期内很难看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家属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甚至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在生活上自理能力非常差,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1.2.护理人员因素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对于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临床分析中发现,因护理人员原因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年轻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原则性,完全遵从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护士的核心制度不能得到良好落实,一些护士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不能及时发现患者临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些护士由于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不熟练,也容易导致风险安全事故的发生。

3.1.3环境因素

患者在入院治疗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对护理效果的影响非常大,病房中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环境嘈杂等都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在病区设置护理小组长

根据病区的具体情况设置一名小组长,这个职位的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好的管理、沟通以及协调工作的能力,对科室内出现的纠纷问题能够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能够正确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地预防存在的安全隐患。

3.2.2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在对院内的意外事件进行处置时,第一个处罚的不是值班的护士,而是对其进行警告处理,同时积极地给予补救,组织会议分享其中的经验教训,鼓励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承认所犯的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降低意外出现的机率。

3.2.3 在院内普及查对制度

向护理人员说明制度的重要性,用心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这也是护理人员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方法。不但要群体合作也要分工明确,这是对每个操作严格把关的重要方法,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问题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3.2.4 变革工作流程,防治意外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分类存放药品,对于一些高危的药品,标注醒目的标识。每天有固定的人员对药品进行管理,应做到先用先领的药品,以免药物过期,以免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而疏忽对药品的核对,导致意外事件出现。

3.2.5 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

第7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方法;实习医师;神经内科;血管超声;多媒体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常用的检查方法很多,血管超声检查因其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常常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1],所以掌握一定的血管超声知识,是在神经内科轮转的实习医师全面理解、诊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且随着血管超声在影像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有关血管超声的知识成为在神经内科实习同学的必要学习内容之一[2]。然而,就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培训体制下,进入神经内科轮转的实习医师通常是临床专业,并未接受超声相关知识的学习,对血管超声的认识不足,且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部分内容局限,要在短期内较好的理解及掌握血管超声,对尚且从事超声专业的医师都颇具难度,对血管超声知识基础欠缺的实习医师更是极大的挑战[3-5]。笔者在数年对本院神经内科实习同学进行血管超声教学的过程中,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探索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师的教学质量。

1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血管超声学是现代医学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诊断水平、理念及模式都已历经几代变革,在诊断、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实习医师看见的往往是带教老师对血管超声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对该项检查的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及检查意义、报告解读等缺乏了解,以致于不能将该项检查技术灵活应用,只能机械地照搬照做。究其根源,是实习医师的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所致。其原因有二:(1)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这部分内容的篇幅较少,内容局限,课时短,其课时数远远低于放射、CT、磁共振等其他影像教学。这必然导致授课老师在理论授课时知识讲解不充分,也无更多的时间去扩展或深入知识点,以致学习效果差;(2)课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于临床发展及最新的研究,教学课本未能概括引用一些新技术、新应用,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目前临床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2实践操作的缺乏

血管超声是声学、医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血管超声图像抽象、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多样,要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需要学生掌握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对操作手法、仪器调试和图像存储等方面均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进入神经内科实习之前,鲜有实习医师针对血管超声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及操作练习,对超声仪器的按键及作用均陌生,故在其进入神经内科实习时就进行血管超声操作是不合适的。

1.3教学方式的单一

进入本院神经内科的实习医师通常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实习医师跟随带教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其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强度大,能够通过重复劳动锻炼出熟练的临床基本技能,但神经内科的实习目的既需要掌握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知识,还需要学习血管超声知识,所以传统的“带教老师讲,实习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实习医师的积极互动和参与,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的探索

2.1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改进方法

针对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是必须的。解剖是血管超声的基础,所以让实习医师了解血管走形、分布及比邻结构,是血管超声学习的第一步。在带教时,应将与目标血管相关的解剖图谱、解剖模型、甚至是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型介绍给实习医师,让其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能在脑中绘制出立体的解剖位置重现,这对于实习医师理解超声图像的切面至关重要。血流动力学的特征也是血管超声的基础知识,同时是辨别血管、推断血管病变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其较为抽象,涉及到较多物理学的知识,如层流、湍流、剪切力等,是超声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难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物理知识的普及,使实习医师对血流速度、方向、血流阻力、剪切力等概念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深入学习。

2.2实践操作的缺乏改进方法

血管超声检查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实践操作,该学科的学习必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神经内科实习的医师时间有限,长期的实践操作训练不现实,大多数医院也不具备足够多的仪器设备及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指导。可将实习医师进行适当分组,每组实习医师不宜太多,不超过4人,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血管超声检查室进行实践观摩学习,于课后,小组内实习医师互为模特,互相上机操作实践,带教老师在旁进行现场指导及问题解答,这样既能在互相操作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在操作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教学方式单一改进方法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必然不能引起现代临床实习医师的兴趣,应当选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培养实习医师对血管超声的兴趣。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s,PACS)的广泛应用,使得优质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影像图片能够下载拷贝,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也为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制作提供了可能[6-7]。目前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的多媒体种类繁多,各教学医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8-12]。微课,即带教老师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短小视频,在视频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在进行正式授课前发给实习医师进行预习,并要求实习医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解答问题。这种全新的多媒体具有诸多优势。微课小视频,可以在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上播放,对学习时间及场地要求低,便于实习医师利用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且该视频可重复播放,使得学习具有可重复性。通过这种灵活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实习医师的自学能力,更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13]。还可以将病例讨论引入到血管超声的教学中[14]。可定期回顾临床的真实病例,结合病变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症状等特点,进行详尽分析,弥补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的不足,加深对血管超声检查的认识。

第8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NIHS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神经内科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代谢病、遗传病和重症肌无力等,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患者一旦被发现病情便较复杂并伴有多种器官出现功能的特点[1-2],近些年该类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降低,长期受病痛折磨、生活不能自理,住院期间易发生多种风险事件;另外,由于患者并发症较多,与之对应的辅助治疗较多,会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采用持续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3]。因此,进行科学、有效、持续的神经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能优化护理服务资源,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将神经内科19名护理专职人员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质量管理组;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058例随机分至常规护理组和质量管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持续改进的护理管理,旨在探讨持续改进的护理管理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1专职护理人员2015~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病区度共有护理人员19人,年龄21~51岁,平均(35.16±8.25)岁;学历中专6人、大专9人、本科4人;工作年限<5年5人、5~10年8人、11~15年4人、>15年2人;技术职称护士5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7人、副主任护师1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9人)和质量管理组(10人)。1.1.2患者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患者1058例,男480例,女578例,平均年龄(65.09±3.2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至常规护理组(529例)与质量管理组(52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由常规护理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组患者由质量管理组护士采用持续改进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1.2持续改进的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专职人员建立质量考核表进行评分。(1)成立绩效考核小组,界定考核小组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质控管理有据可查,各项护理工作处于考核小组管控的范围[4],每7日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将量化考核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扣罚奖金、对优异者给予奖金奖励。(2)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负责制度,针对护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化、个性化、制度化的岗位要求,根据不同工作时间的工作量实施弹性值排班,夜班由原有的1人增至2~3人,以保障护理服务质量。(3)规范病历书写和仪器操作,制定表格式护理病历和医疗仪器SOP标准。(4)专业培训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优化护理流程,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考核,提高护理技能。(5)落实住院教育制度,由专人监督核查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后随访等情况。(6)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议,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全程质控、全员质控”,要求护理专职人员对护理管理时时自查、人人自评,出现问题限期整改。1.3观察指标1.3.1患者NIHSS评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90%,病残程度为1~3级;(3)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5%~50%;(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5%或增加。1.3.2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及功能障碍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共9项,每个选项有6个备选答案,分值为0~5分,9个项目得分累加即得总分(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功能障碍评分总分/45×100%。0%表示正常,100%表示功能障碍最严重。1.3.3护理服务质量采用自制的“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从行为规范、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5个维度26个条目调查护理质量,由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评分。1.3.4患者住院生活质量依据自制的“患者住院生活质量评定表”,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等4个维度19个条目调查患者住院生活质量,由主管医生或专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等情况进行评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常规护理组与质量管理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质量管理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和医患沟通)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比较护理干预前常规护理组及质量管理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降低(均P<0.01);质量管理组患者NIHS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1)。见表3.2.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质量管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9%,常规护理组患者为6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2.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质量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第9篇:神经内科临床技能范文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神经内科病房主要是收治脑中风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致残率高,护理中不安全的隐患时常可能发生。认真查找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是做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现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与晕厥。由于上述原因,如遇地面滑、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躁动患者予以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高龄老年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而致坠床。

1.1.3 舌咬伤 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

1.1.4 烫伤 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

1.2 走失 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看护,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 窒息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严重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床头未摇高等,引起食物返流误吸。

1.4 护理工作自身因素[1] ①个别护士在上班时对患者关心不够, 基础护理做得不够到位。②一些年轻护士临床护理经验相对不足,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可能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未能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存在着影响最佳抢救时机的隐患。③患者病情普遍较重,且不稳定,单独值班时护理人员少,容易出现抢救不及时的安全隐患。④住院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因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欠佳,住院时间长,血管难穿刺。易造成静脉炎、液体渗出等,重者有局部坏死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隐患。

1.5 仪器设备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如果设备缺乏、性能不好、不配套或对新引进设备不了解,特别是急救物品器材不到位或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造成安全隐患。

1.6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①由于健康教育措施有时不能完全到位,使得有的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了解较少,对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不太了解。由于配合不够,可能引发护理隐患。②由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的药物绝大部分费用较高,住院时间又长,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法长时间承受高额费用,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医生所开医嘱与患者使用药物脱节,引发护理安全隐患。

2 防范对策

2.1 抓好安全教育 确保护理安全,要将岗位职责、安全教育与规章制度相结合,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各项护理职责。提高防范纠纷的能力,学会在工作中既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技术水平 工作中严格“三查十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整体素质。①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对年轻护士不仅要抓好基础知识培训,同时要抓好专科技能培训,以提高年轻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②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引进设备的使用知识,尽快掌握其操作性能。③掌握老年患者穿刺的特点[2]。认真观察患者血管条件,严格判定静脉炎和血管损伤征象。在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观察,防止发生输液并发症。

2.3 严格检查清点制度 做到每日检查、清点急救仪器、急救物品、急救药品,保证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的完备状态。

2.4 加强健康教育及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计划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护士与其沟通时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动患者,以提高其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3 讨论

护理安全[3]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必须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护患沟通。神经内科的护士必须重视并随时评估本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严格护理操作规程,掌握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潘绍山,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管理学.北京: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4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