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园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园项目

第1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发展;竞争力提升;策略建议

在国家“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策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高校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校大学生缺乏资金、技术和经验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三大重要因素,导致在校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为了突破这些瓶颈,各高等院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园是当前高校最典型的一种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的途径,苏州市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创业园。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通过提供集中统一的政策咨询、师资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促使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建设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出台了“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2017),全市将规划建设20个大学生创业园,对在苏州高校建立的针对本校在校生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园给予针对性政策补贴,并着重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五大体系,目前创业园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

(一)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速提档

苏州市在原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大学生创业园和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制定了《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认定标准》,鼓励各高校利用校内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完善创业服务。截至2016年5月已有18家校园载体被认定为“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其中有8家载体被认定为“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1家被认定为“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园”。

(二)大学生创业服务全面延伸

一些大学生创业园为入驻企业和团队提供了创业培训、专家辅导、开业指导、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服务、商务配套等多项孵化服务。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多元化服务平台,免减场地租赁费,免费提供用水、物业服务,开展政策咨询服务、融资服务、项目申报服务、培训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法律服务等。

(三)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整体提升

一些大学生创业园制定了创业相关管理制度,推行“模拟环境下四统一”,即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门头标识,统一财务结算,师指导。创业园普遍建立了对入驻项目进行月评、学期总评,实行持证上岗、实时监控、末位淘汰动态管理机制。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努力为创业者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对接各类资源,在孵化载体内外常态化开展创业沙龙、经营管理讲座、项目展示、资源对接会、创业竞赛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服务创业团队,扶持创业团队发展壮大。

二、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创业天堂”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园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1.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定位异化。不少大学生创业园忽视了本有的功能定位,追求入驻企业的数量和孵化企业的质量,甚至为了“门面”长期“锁定”大学生创业“明星企业”,导致创业孵化成功后迟迟不搬离创业园,使得创业园的功能异化。

2.大学生创业园不能体现创新发展要求。目前各大学生创业园在苏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工作实践,搭建了一批以创业孵化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但总体来说,这些平台普遍存在起点层次低,与高校和学生的专业脱节,科技和智力要素不足等问题,不能体现创新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各高校创业项目和入驻企业也与本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领域没有交集,难以突出学校特色。

3.大学生创业园后期投入明显不足。不少单位过于重视前期创业园的建设投入,创业园的后期发展投入明显不足,对于创业配套环境以及创业服务的投入相对滞后。针对大学生创业园的扶持力度不够,认定后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荣誉奖励,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大学生创业园管理与服务有待优化

1.审核甄选不严,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普遍不高。目前,虽然不少大专院校已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园,但从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其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从创业项目和入驻企业可以看出,创业园内项目的经营范围基本是低端商品和劳务服务,科技含量较低,很少涉及高端网络设计、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并且大多数创业项目经营目标不够明确。

2.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融资服务仍难以解决。政府拨款的创业资金虽然总数可观,但真正用于某个具体项目的资金却十分有限,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贷款问题。民间资本是创业资本的有效形式,然而大学生创业企业稳定性不强,民间资本对于投资缺乏信心,最终导致大学生园区创业的融资渠道太过单一。在各种融资受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园也未能创新形式,探索和提供更加适合于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服务,对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仍较少。

(三)大学生创业园运营管理专业化不强

1.专业创业指导不足。大学生创业需要专业人士和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社会上的创业导师普遍较少,适合于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创业导师更是匮乏,不少创业导师也不愿意进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辅导,大学生创业园的相关老师由于缺乏相关的创业经验和市场知识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未来必须加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化指导。

2.运营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大学生创业园既不同于一般社会创业园区,也区别于大专院校内设机构,需要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和运营管理模式。有些大学生创业园过于商业化,将园区转包给商业机构,导致对于创业项目审核把关不严,入驻后也缺乏必要的创业指导和专业服务。

3.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有些创业园由就业部门教师代为管理或者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仅仅从事创业园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根本谈不上专业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其创业服务的意识普遍不强。通过调查也显示,76%的创业者对于创业园的专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满意。

三、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建议

通过对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现状和创业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结合其他地区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经验借鉴,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园认识,切实发挥创业园作用

1.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大学生创业园的宗旨和功能定位,以弘扬传播创业精神为核心,以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为平台,以提供专业创业辅导服务为重点,以成功孵化为根本,切实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作用。通过创业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切实发挥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推动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将大学生创业园定位于大学生创业集聚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适时将非大学生创业企业以及成功孵化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迁出大学生创业园或大学生产业园。加大引进和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关联性机构,特别是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创业企业或创业项目,以创业示范引领大学生创业发展,推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3.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各高校要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包括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业知识竞赛等,选拔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组成创业精英培训班,为他们搭建更为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平台。合作建立模拟创业实践项目,有效降低学生创业的风险,为创业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创业技能。

(二)加大政策落实和倾斜,强化创业园后期投入

1.大学生创业政策重点向大学生创业园倾斜。苏州市出台了较多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政策分散导致政策效能发挥不佳。未来大学生创业政策可以以大学生创业园为抓手,以创业园发展推动大学生创业。具体结合实施《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创业培训、项目补贴等方面重点向大学生创业园倾斜,具体对于特色大学生创业园(可评选或认定)内符合基本条件的可以直接进行相应的评选和项目补贴。

2.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园的后期投入补贴和持续投入。建议可以根据各大学生创业园投入的情况进行一定比例的投入补贴,鼓励各高职院校和相关单位对于大学生创业园的投入。

3.创建省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园的持续发展,可以制定《苏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认定与考核实施办法》,每年开展苏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认定与考核工作,经审查符合园区认定条件的,可认定为“苏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获得市政府表彰和奖励,被认定为示范园区的将在资金和政策上倾斜。

(三)从“建设”向“发展”转变,促进特色专业发展

1.促进大学生创业园从“建设”向“发展”转变。建议从苏州市市级创业引导资金和大学生就业资金中划拨一定经费成立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化发展资金,引导大学生创业园依托大学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并结合发展方向目标专业化发展。

2.对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制定特色化大学生创业园扶持政策和申报条件,对于大学生创业产业或专业集聚度在5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园进行重点扶持。具体可以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扶持:一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引进和孵化特色产业(专业)创业项目或与创业园发展相符的重点创业项目的补贴;二是对主动迁退与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定位不符的创业项目进行迁出补贴;三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提供专业化服务。

3.打造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联盟实现专业特色发展。依托各创业园建设主体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化创业园。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重点打造商务贸易创业园,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可以重点打造工艺美术文化创业园,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重点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大学生创业园。当然还要摆脱创业园建设主体的“本位主义”,成立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联盟,在全市范围内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协调,通过政策扶持和相关措施引导大学生创业项目逐步向特色化创业园集聚。

4.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的分类管理与精准指导。建议对大学生创业园分类管理,一类为产业贡献类,重点引导其增加单位面积产出,通过产业产出考核给予相应扶持;一类为特色创业园,重点引导其引进和集聚具有“可看性”和“示范引领性”的创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园的指导,根据各自特点和发展阶段,按照“转型升级一批,扶持引导一批,规划建设一批,融合发展一批”的精神进行分类引导。

(四)以专业生态链为重点,实现大学生创业升级

1.完善大学生创业园产业(专业)生态链。并非只要集聚创业企业就能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创业成长,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必须构建相应产业链,横向形成具有鲜明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集聚,纵向形成明确产业定位的产业链。

2.严格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的甄选。加强对于入驻创业园创业项目的甄选尤为重要,需要借助于外部专业力量进行创业项目审核。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对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策划书的审核,可以通过创业导师、创业企业家、行业技术人才以及学校相关负责人共同形成考核组对创业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实行一人一票制,并且根据创业项目的情况安排不同的创业苗圃区和创业孵化区。加强创业园依托单位创新资源与创业园之间的有效对接,在创新创业项目培训时,根据项目性质推荐与创业园现有创业团队的合作。

3.充分发挥金融投资作用加快创业园发展。引进金融投资机构成立大学生创业投融资资金(基金),支持苏州市重点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化发展,鼓励重点创业园与金融机构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天使基金等投资具有潜力的创业企业发展。引导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创业孵化器作为企业的投融资平台,可以直接掌握创业项目发展的情况搭建投融资平台,将资金引入孵化器内的创业项目支持其发展,通过注资获得创业企业股权收益二者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1]杨永军,陈文蓁.提升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功能的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11(6).

[2]包奕峰,沈菁.浅析高校创业园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

[3]王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

[4]王磊,赵振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5]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

[6]余家军.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0).

第2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一)创业园定位不明,发展后劲不足

创业园对高校来说是新生事物,没有足够的经验可借鉴。多数高校的创业园还处于初创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制约创业园的后期发展。一方面,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看到创业园里的学生自主创业氛围不浓或一些优惠的创业政策得不到落实,便心生退意,致使愿意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创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使越来越多的创业园成为“空园”,浪费高校优质资源。

(二)没有形成创业观念,创业教育不完善

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创新创业大潮,涌现了许多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但传统的就业观念在多数大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和家长受“先就业再创业”的传统观念制约,认为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创业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创业成功的机会很少,从而不支持、不鼓励大学生创业。教师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业勇气和信心,导致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并未普遍形成。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也不健全,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些高校对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持消极态度,对创业园的宣传不够,创业园的建设和管理形式化。

(三)创业团队素质弱,结构单一

创业团队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热情高而韧性不足。不少尝试创业的大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满怀热情,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物力与财力开展创业活动。但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往往半途而废,导致团队分崩离析,项目消亡于萌芽状态。二是大学生欠缺法律知识。有的创业大学生因为缺乏法律知识,造成个人利益或者团队利益的重大损失,影响团队士气,进而造成团队解散和项目终止。一个创业团队的组建,往往需要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参与。但一些创业团队结构单一,分工随意。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无法发挥项目团队的综合能力。

(四)创业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创业成功的物质基础是充足的资金,而资金缺乏恰恰成为当今大学生创业的普遍难题。创业大学生大多数是自筹资金且资金总额偏小。资金不足的问题阻碍了一些创业项目的进展,有些发展前景很好的创业项目因资金需求量过大而无法进行下去。资金短缺常使创业团队无法开展后续工作,最终导致创业项目失败。大学生创业园为每个创业团队提供的场所十分有限,组织机构和人员相对短缺,没有设立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的资金支持也非常有限。创业园基本上只是提供场地给学生,学生创业所需的办公设备都需要根据创业项目的发展自行解决,这无疑加重了学生创业的负担,降低了学生投身创业的积极性。高校没有充分整合创业园资源,各个创业项目孤军奋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失败的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随着大学生创业园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园的支持力度与关注程度也应随之增加。大学生在创业的萌芽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学校给予的支持就变得举足轻重,不仅能使创业大学生重拾信心,更能给创业大学生切实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创业困难。高校要推动创业园长远有序发展,基础工作就要扎实开展。第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师资建设。创业园中创业指导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高校要积极组建创业教师俱乐部并进行专业培训。可通过人才引进,让“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成为这个团队的主导力量,加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将创业思想融入普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知识教育;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家与高校合作,让企业家进入高校,成为大学生创业园里的创业导师,对创业团队进行专业化指导,不断提高创业团队的素质和水平。第二,要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对有意创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要与学生的创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搜索和学习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定期开展创业咨询及系统的创业培训,使大学生能够获得实质有效的创业知识;不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向在校大学生介绍创业经验,为有意创业的学生提出合理的创业建议;组织专业的创业培训师对愿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辅导,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完善制度建设,打造优良创业环境

一个成功的创业园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制度管理,高校应将完善创业园的各项制度放在首位。第一,建立创业园资金投入机制。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创业投资基金,校方与投资者共同协商筛选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项目,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加以支持,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样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第二,建立项目筛选机制。对创业园来说,项目的筛选和创业团队的选拔至关重要。高校要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筛选团队,制定完善而详细的项目及团队评价标准,对学生提交的创业项目进行多方面考察和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方案,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创业设计方案大赛,通过比赛筛选出具有发展优势的创业项目并将其引入大学生创业园。

(三)加大创业园宣传力度和文化建设

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应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自谋生路,通过创业实现自主就业、持续就业,使创业成为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加大创业园区的宣传力度非常重要。大学生创业园区是学生创业的载体,也是展示其创业成果的平台,创业园要将学生的创业过程、创业成果和创业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各种形式予以宣传和鼓励,让创业者更有信心,也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创业、参与创业。

三、结语

第3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实践 瓶颈透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21-01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途径、新形式,但其成功率低确是困扰着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问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1%左右,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2011届大学生创业率也只有1%。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原因何在?广东团省委副书记曾颖如认为,“融资难、经验浅、风险高”是大学生创业的三大瓶颈。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问题,使大学生创业走出困境,是目前政府部门、各高校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1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经营现状

根据广科职院[2010]111号文件(关于申报大学生创业园入驻项目的通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批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园,每批为14个创业团队。创业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广告艺术设计类、IT通信类、物流电子商务类、生活配套服务类等四大类。其中,经营比较成功的有七色彩广告设计、芒果IT电脑配件、圆通物流服务、AM时代(电子商务平台)、自行车租赁等几个项目。

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的启动,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缺陷。如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公司化经营项目少,规模小;资金少、融资渠道短缺;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普及性;政府、高校和社会缺乏扶持政策体系等。

2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瓶颈透析

目前,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如火如荼,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的启动,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其具体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瓶颈问题是全国各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1)对创业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盲目创业,缺乏风险意识和必要的创业素质,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因而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活率较低,倒闭、停业的数量多,市场淘汰率高。

(2)规模小、资金少、公司化经营项目很少。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投资机制尚不健全,能通过商业贷款、风险投资、学校和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创业者寥寥无几。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短缺,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

(3)缺乏高新技术和优势项目。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不少行业饱和度高,企业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中注册持有自己独立品牌的不到30%,很多大学生企业在创办多年后依然规模很小,利润也少,企业缺乏竞争力。

(4)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普及性,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也不善于销售,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就对创业项目的市场开拓形成了很大的瓶颈制约。

(5)政府、高校和社会缺乏紧密联系的政策扶持体系。围绕大学生创业,政府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贷款、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可操作性不强,未能形成明确而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再加上个别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校方面也大多只是提供一定场所,制定一些松散、缺乏监督的管理办法,缺乏创业基金、创业导师制、技术项目孵化等政策扶持,也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与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服务机构、风险投资企业等之间紧密联系的通道,致使大学生创业只能停留在“小规模、薄利润、高风险、高淘汰”的困境中,举步维艰。

3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创业实践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的认识,增强创业风险意识,培养良好创业素质的必要条件。

(2)推广普及,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是决定创业效果的客观因素。因此,高校要利用一切条件,如在学校就业平台开设创业宣传模块;利用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大赛活动等,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校园环境。

(3)形成合力,共同拓宽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可建立政府主导、金融投资机构和高校配合的推进机制,促进校企合作。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企业、民间投资资本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用于投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高校则充当企业、投资机构和创业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三者的深入交流和充分合作搭建平台,全力促进投资资本和创业项目的有机结合,彻底解决大学生的创业融资难题。此外,政府也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

(4)优化创新,建立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高校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导师制,利用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对大学生优化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以激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5)双管齐下,构建完备的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政府部门、高校、社会服务机构要紧密联系,建立高效的创业政策扶持通道。既要解决政策层面上的创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又要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上解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以推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 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以北京市12所高校为样本[J].经济纵横,2010(6):68-71.

[2] 文萍,马宏贤.大学生创业瓶颈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12.

第4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一)组织多种类型的学生就创业活动,激发创业思维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就业办共组织学生就业创业讲座、活动三十余次,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就业办品牌活动。上学期大赛中胜出的三个项目均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评审并获得创业经费支持。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老师、专业孵化器专家及风投人士构成,专家团成员的建议和指导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助推学生创业实践西浦鼓励学生创新,注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发展中心,鼓励和支持西浦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期间共孵化学生初期创业项目数十个,不乏广泛被校内外认可的典型项目。随着校园规划及建设,西浦大学生创业园正式落户至北校区下沉式广场,经过申请、评审等环节胜出的优秀学生创业项目方有资格入驻,入驻项目须接受创业园统一管理并需完成工商注册等正规手续。在对学生项目的指导和管理上,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管理办法,保证具有严格、完善的管理、服务流程,要求入驻项目建立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长期持续发展运行的良好机制。

(三)与周边各专业科技孵化器合作,拓宽创业思维创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的融合与互惠。西浦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坐落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享有科研优势;周边众多新兴产业及科技型公司,启迪着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依托我校商学院国际化的师资及科研环境,及周边科技型孵化器资源,西浦大学生创业园特成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委员会,为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及投融资服务。

二、创业典型不断涌现,为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第5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客文化;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创客运动不断兴起,创客运动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的人们将自己的创意放在开放平台上以获得来自相关领域人士的支持,最终完成从创意到设计再到生产以实现商业利益的过程,创客运动是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全新模式。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资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学生作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专业实践技能、拥有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具备了成为“创客”的有利条件,因此以创客文化为导向,自主创新为驱动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创客空间以及政府、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场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苏州市的创客空间的运营主体绝大部分是企业,高校创客文化和创客空间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部分对当前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政府及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初,苏州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认定的孵化器有180多家,拥有国家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82家,占全省的16.2%,总数为江苏省第一;其中国家级32家,省级50家。孵化器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高新区苏州创客峰会、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及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苏创空间等。苏州创业孵化器拥有较为成熟的孵化机制,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科技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才,已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苏州的各类孵化器在企业背景,盈利模式,孵化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会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包括创业导师、技术外包、投融资及企业咨询等,为创客们提供完善的创业服务,帮助创客们实现创业的梦想。

(二)苏州政府助推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苏州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出台了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产业发展。2015年4月苏州市政府颁布制定了《关于实施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先支持青年科技创业团队。2015年5月苏州市政府又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展众创空间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鼓励和支持青年及大学生在苏州创新创业,要求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支持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等高校创办“创客学院”。今年8月底,苏州园区还成立“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面向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各院校及本部在读全日制专科以上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课程、资金、资源、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苏州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苏州各高校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在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平台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很多高校是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学生通过创业课考试后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其他补充,高校也会不定期的邀请企业领导、风司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等到学校开展讲座,举办沙龙等,讲座内容涉及创业理念、创业经验、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知识等。除此之外SIYB培训以及与创业模拟培训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苏州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大学生创业园(基地)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满足条件的在校或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可以入驻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园(基地),并获得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比如享受水、电、网络费全免,或者免房租、物业费等,大学生创业园对入驻的创业大学生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包括场地布置、办公用品摆放等。目前苏州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只是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减免房租的办公空间,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场地问题,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创业服务等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二、创客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

“创新、技术、实践、共享、实现”是创客文化的重要内核,本部分基于创客文化的视角对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创业瓶颈以及政府、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创新性,创业成功率不高

创客文化强调创新和实践,然而据2013年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零售批发业,两类相加占到60%以上,技术含量低,创新程度并不高,拿快递,送外卖等微创业项目比较普遍。目前苏州市创客空间入驻的创客绝大部分是社会人员,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所带来的创业项目不少还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并且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比率偏低,孵化成功率不高。据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州地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2%,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10-20%的创业成功率相比,差距较大。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尽管目前苏州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但绝大部分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对一般性创业知识的理论讲授阶段,缺乏与专业的融合,创业教育没能够跟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另一方面,创业培训的师资不专业。创业教育的培训师资大部分是高校辅导员,缺乏对具体专业的了解,导致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不强,创业大学生无法获得老师的专业性指导。虽然有的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实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但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创业大赛项目也很少能转化为创业实际。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缺乏共享性与合作性

创客文化强调信息的共享以及不同专业创客的合作,然而目前苏州大学生的创业资源还缺乏共享性和合作性,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高校内部的创业资源缺乏共享和合作。大学生创业往往采用个人独资或者合伙的形式,合伙经营的也多以同班、同专业的学生组建,很少有跨学科、跨专业学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二是高校之间的创业资源缺乏分享与合作,各学校都是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学校之间虽偶有交流,但是缺少深入的合作,缺少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后,高校、政府、企业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还缺少合力。学校与企业在创业方面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毕竟学校的创业资源有限,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等资源的投入,需要在资金、项目、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

(四)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服务功能不完善

目前苏州不少高校包括苏州大学、苏州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园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已经建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大部分创业园目前还只是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场所的问题。另外高校往往比较偏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平台的实体建设,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服务却重视不够,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相比,在服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创业初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光靠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辅导,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创业服务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服务由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处负责,该部门的老师数量极少,力量单薄,工作量又极大,要担负起全校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后续服务工作,可谓杯水车薪,成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发展的瓶颈。

三、创客文化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融合、创业实践、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因此,本部分主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中存在问题,从创客文化的视角提出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基于创客文化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基于创客文化打造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就需要从提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方面着手:首先要求将创业培训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每个专业都应从各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开拓出符合自身专业特色、更好服务于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业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其次,是构建创业理论学习+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理论学习主要面向在校的全体学生,由高校负责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们了解创业的一般知识和过程,可以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埋下伏笔,奠定创业的基础,创业理论学习可以激发在校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创业模拟实训则是上升到创业的操作层面,通过起草商业计划书,开办虚拟企业,让大学生对创业的过程有着更加直接、更为准确地把握,在模拟实训中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创业模拟实训目的是让大学生产生创业项目,创业模拟实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但更应该面向有创业想法,想去创业的大学生倾斜,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创业实践可以由企业运营的创客空间负责,可以安排学生去创业园或者进入创客空间进行实践。创业实践环节主要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创业辅导。

(二)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培训师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也需要拥有一定的业经历与实践。因此需要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对高校专业课老师进行SIYB师资培训,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对创业理论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课讲授中穿插创业的内容。同样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以提高专业课老师的实践水平,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安排企业高管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带着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去学校上课,与学生在课上交流互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性。最后,需要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如果能增加对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作为评定职称或年终上档的条件,那么必然能够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中来,当然政府及学校也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督,建立考核标准,以防创业培训和指导流于形式。

(三)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推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

与企业运营的的创客空间相比,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创业资源十分有限,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创业园只是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并不能起到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之外,还需要以创客空间为载体,扶持苏州高校的创客空间建设,鼓励高校拓展大学生创业服务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分享与交流、项目评审和推荐、资金服务、创业指导等服务,全面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推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打通创业教育、创客空间与创业园(基地)的通道,建立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培育孵化体系。创业教育是为了普及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创业想法和创业激情,初步形成创业的项目;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孵化功能,对于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完善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将大学生的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帮助大学生成功创办出企业。当项目孵化成熟后,可以推荐进入大学生创业园或者政府主办的科技园,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6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关键词:创业园;创业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革新和创新,改变毕业生仅仅是职业的需求者这个角色,使其成为职业岗位的提供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国的就业教育就要逐渐向创业教育进行改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

1. 更加深入认识创业教育意义

创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宣传和拓展,已经得到了部分高校的认同和许可,也从中获益,大大缓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了一份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各高校也在从各个方面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大范畴中,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创业教育的生命力,从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层面培养创业者应具备综合品质,以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2. 初步建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随着创业教育理念逐渐在教育行业内普及,尤其是在2002年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许多年轻教师都受其启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教育中。

年轻教师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是高校教师的中流砥柱,在创业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手段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关于创业的知识和技能。[2]

3. 初步形成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将创业教育纳入第二课堂,并与第一课堂一同纳入课程考核。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将创业理论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第二,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传授创业知识,教授创业技能,最终对其进行综合性考核界定之后再考虑是否可以将其融入融资项目。第三,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就是在创业教育中突出创新,将创业知识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创业咨询和指导。[3]

二、大学创业园平台存在的问题

1.创业园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创业园教育起步较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对于创业园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并没有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规章制度和科学体系。有些高校虽然建立起创业园教育基地,但仍然是徒有其表,并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次上,并没有相对应的实践技能的课程进行衔接,导致学生的创业指导实际上是“纸上谈兵”,创业园教育基地的开设没有实现真正的意义。[4]

正是由于创业园建设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和保障体制更是少之又少,有的也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实效。

2.创业园未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基地

创业园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创业园的建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积累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创业园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高高在上的摆设,高校的创业教育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创业园并没有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基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掌握创业的技巧和方法,学生无法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激情,缺乏主动性,教学结果不理想。[5]

3.大学生缺乏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接受创业教育之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发现大部分学生仅仅掌握了零零碎碎的基础知识,但真正的创业技能只是空谈。也就是说,即使部分学校创建了创业园基地,但其依旧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只是死板地接受这些知识,而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创业实践方面经验不足,不能巧妙地运用市场开拓自己的产业,觅得良机,才会面对一些突况时茫然无措。

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多变市场做到随机应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创业园基地对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技巧的训练。

4.创业园缺乏对教育结果的评估监控

创业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大学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创业的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最根本的潜能,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就业,为社会和国家贡献一份力量。而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通过评估监控过程来衡量。

但是,当前的创业园项目并没有建立相对应的质量评估机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价方法来对创业园的存在意义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也没有有针对性地对创业园的运行机制进行整改。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检验创业园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

三、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1.构建多元化网络型创业教育体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就对高校毕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我创业一度成为热潮。创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掌握一系列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业水平。创业实践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仅能够成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岗位。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充分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在创业园平台基础上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创业教育体系,也就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仿真性的创业环境,根据专业、年级、个性特点的不同打造个性化、针对性较强的创业园,为全校学生提供不同阶层和段位的创业教育机会。

2. 将专业教学融入创业实践中

在创业园教育课程体系中,可以融入公共技术性强、操作要求较高、实践水平较高的课程。在开展学生创业园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际创业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必备技能向学生展示,并能对学生的技能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要定期反省创业园课程的开展情况,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研判问题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时整改。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外出考察参观等形式来观察创业教育的利弊和优缺点,打造更科学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应在创业园中融入逼真性的实训课程,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真实的创业环境,提供真实的设备、项目、流程,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创业导师与教学团队协同发展

对高职院校内的教师,要构建一定的激励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

鼓励教师在外创办自己的企业,丰富创业经验,并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高校要为教师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创业所要面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担当进行详细说明,并能在硬件设施和软性条件下尽量向教师一方倾斜。

教师在创业过程中能带动其学生一起加入项目工作,校方可以为其提供一定面积的免费的营业场所,为其争取更多来自社会政府的支持和扶助,创造更优渥的融资环境和条件;对自主创业教职员工的职称等级评价要更专业;对通过创业为学校带来一定利益,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校方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高校还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开发出交叉、合伙创业项目,最终打造一支既有较健全的创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4. 周边产业参与到创业基地建设中

要想高职院校的创业园能够得到更长远及健康发展的话,就要增强自身孵化能力;此外,还要随着时代变迁,加强与周边产业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为创业园的发展带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方面,周边产业的加入是学校创业园稳固发展的重要硬件和软件来源,能够促使更多有经验的人力资源的参与,谋求更有前途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创业园有了成功创业项目之后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为社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输出更多的创业型、综合性专业人才。

在观察周边产业的特点和所需的时候,校方创业园能够有针对性的产业知识和方案走向,学生创业园应在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协作之下提升生产经营效益。

5.构筑创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要积极组建建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学校领导主导,各个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部门作为执行部门,加之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辅佐,进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定、教材的编撰、发展计划的制订、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控。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创业园相关人员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和归纳当前创业教育质量,分析周边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当前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整改,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具体方略。

高校应针对创业教育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制定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给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大的心理支柱和动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更深入了解创业教育意义,初步建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但是当前创业园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创业园未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基地,大学生缺乏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创业园缺乏对教育结果的评估监控。因此,我们要构建多元化网络型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教学融入创业实践中,创业导师与教学团队协同发展,周边产业参与到创业基地建设中,完善创业教育的评估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晓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证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9,(1).

[2]胡 B.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刘 洋.论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第7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一、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问题

(1)创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处于求学阶段,没有稳定的收入。据了解,目前创业园项目的投资一般在 1 万元以下,且多是自筹资金,经营项目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不明确,资金投入跟不上,其次是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较少,缺少相应的赞助与扶持。(2)学生创业激情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的政策,但是大学生还是偏向于就业,习惯了应试考试的大学生,多数还是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好好学习,毕业找个好工作,而对于创业则望而却步。因此,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合理选拔创业项目成为当务之急。(3)软硬件投入不足。硬件短缺主要体现在经营场地上,高校的场地主要用于教学和学生住宿,用于学生创业的场地毕竟有限。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及有关的活动和培训难以开展;其次,担任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二者兼具又热心于创业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4)创业项目科技含金量不高。目前,虽然有的民办高校已建立起创业园,但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如目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入驻的创业园有 9 家,分别为:乐知书屋工作室、河南尚秀商贸有限公司、呗咯格子铺工作室、华艺轩画材工作室、立仁服务工作室、天鲜水果经营部、魅力成功工作室、TOP 创新工作室、绢花工作室、商美电脑工作室,从成功学院的创业项目中可以看出,创业园内项目的经营内容基本是低端商品,大同小异,经营目标不明确,科技含量也不高,很少涉及到高端网络设计、现代物流、软件编制等高科技领域。而各高校创业项目也与本校的龙头专业和强势领域没有交集,无法突出学校特色。(5)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相对于就业而言,创业更具难度。当前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很少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作出理性的选择,自身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尤其是创业经验和市场经验缺乏,考虑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在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市场运作等方面出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起坎坷和挫折,对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准备,往往导致半途而废。(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不足。目前创业园的项目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少,不能使大量学生得到锻炼。对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很多创业项目认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替代。而对于财会人员,毕竟一个项目只需要一两个即可,这样,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不能在校得到锻炼。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措施

1. 完善创业项目选拔制度。项目的优劣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建立灵活合理的创业项目选拔制度非常重要。优秀的项目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大力提倡跨专业、跨学科的创业团队。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学生通过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对自己选定的创业项目进行具体论证,包括项目的背景、创业条件、创业优势、个人优势、资金投入、运营方法、效益评估、风险防范等,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则主要负责公司运营、资金投入、效益评估、风险防范、市场营销等问题的思考。最后由学校组织力量,聘请学校、政府及企业专家联合对项目进行筛选、评审,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学生在校创业的项目。

2.加强项目创立过程管理。学生对于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校在项目确定上要综合考虑整个创业园项目的结构。首先,各个项目定位要明确;其次,项目之间要优势互补,能够资源共享,避免多个类似的项目共同立项。另外,也应适当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鼓励相关项目的选择和立项,由于学生是弱势创业群体,为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学校须为其分担部分风险及责任并提供更为价廉质优的服务,同时,也应考虑到学校的经济利益,大学生创业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可规定创业园招聘工作人员必须是在校学生,创业园业主不可将经营项目转让、转包给社会人员等。

3. 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在创业园运作过程中,学校应保持全程的高度关注。特别在创业初期,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困难。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加强创业教育。首先,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强化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其次,将创业精神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普及“创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知识教学。(2)实行创业导师制。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通过聘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讲坛的机制,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学到创业的实际经验。其次,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成立创业导师库,汇集学院教师、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和咨询。

第8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2013年,已毕业三年的陈楠放弃了在乌鲁木齐的工作,回到阿拉尔市创业,利用所学的节水器材知识,研发适用于南疆水土条件的红外线感应节水器。

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创业之初的陈楠才发现什么叫困境。拿着父母给的2万元钱,陈楠租不起像样的研发室,只能在塔里木大学的地下室进行工作,租金每月400元,加上研发的基础配置,2万元钱转眼就没有了。到了冬季,地下室的窗户要全部打开,节水器的电路板需要焊接,气味和温度都需要及时地排散出去,陈楠的手经常冻伤。

2015年4月,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迎来了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团队,陈楠作为创业代表也从昏暗的地下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为了解决创业者缺乏创业空间的难题,早在2013年5月,一师、阿拉尔市就同步启动了中小企业园、大学生创业园、职工创业园建设,累计完成“三园”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撬动企业项目社会资本投资130多亿元,开发建设阿拉尔中小企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16个团场职工创业园,如今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创业、就业、创新”平台基本形成。

在创业初期,困扰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如何为创业者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师、阿拉尔市将问题想到深处,解决到创业者的心坎里。一方面积极引导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支持师、市创业创新发展。近三年来,一师、阿拉尔市新增金融机构19家,总量达到53家,各团场金融网点由过去的2家增加到3家,构建了以阿拉尔市为中心辐射各团场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施行不同的奖励政策和贷款贴息办法,鼓励银行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大学生创业贷款。

为了帮助像陈楠一样的创业者加快创业创新步伐,一师、阿拉尔市出台了用地优惠政策,减免用地租金,用奖励的方式返还土地出让金,依法增加土地供给;配备标准厂房政策,由师、市、团场出资建设标准厂房,实行“三免二减半”,即前3年免收租金,后2年租金减半,节约创业主体的投入建设成本;将水、电、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价格降到最低,针对不同行业,给予不同优惠政策。此外,在税收、财政方面积极实行扶持奖励政策,出台“双百强”民营企业奖励政策,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

一师、阿拉尔市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从财税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搭“平台”、造“洼地”,将资金、资源、政策优先向园区配置,增强职工创业、招商引资吸引力,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强化创业创新服务,实行“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服务保障措施,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如今,像陈楠一样在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内怀揣着梦想创业创新的团队有40余个,参与创业的大学生500人左右。这批平均年龄30岁以下的创业者,凭借工商注册优惠、租金减免、担保贴息、培训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激发智慧,努力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第9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范文

教师要想方法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创新的基础在于平等、自信和突破传统思维习惯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KAB的引进提高了高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理念、方法和效果方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亮窗。如今,许多高校也都以社团或协会的形式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俱乐部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为使命,使许多在校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BPC中导入创业教育

BPC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活动。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一)依托学生创业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在经过了大一上学期对《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后,大一下学期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有创业热情、有特长的学生加入学校的学生创业园。学生进入创业园后,根据特长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室。由各自工作室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并由团队携带项目入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此举可以很好地为后续要举办的创业竞赛、“挑战杯”大赛培养好的苗子。依托学生创业园中独有的“专业培养+团队搭建+项目孵化+职业能力训练+创业意识培养”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将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

学校应当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别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借助“挑战杯”大赛的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创业计划大赛,例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金点子征集”、“商业计划大赛”、“商务策划大赛”等创业竞赛,来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学校主要从学生创业园中挑选出大二大三的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创业竞赛。通过参加此类创业竞赛,可以使他们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同时创业设计大赛也可以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活,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创业技能。因此,通过创业计划大赛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会让参赛选手将创业意识深深的植入心中,二者的有效结合对高校的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创业计划大赛也成为了高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将YBC项目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

YBC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简称,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的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它源于英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扶助青年创业模式。YBC的扶助对象是18-35岁之间、具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失业、待业青年。对通过评审的青年创业者,将为其提供3-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提供为期三年的一对一导师支持。

(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成立了YBC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对YBC的创业理念进行宣传、组织和推广YBC创业品牌,举办YBC创业培训,创业大讲堂,接受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项目计划并完成校内初审等。在大一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大二大三激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通过学校的YBC服务站不定期地举办YBC创业励志大讲堂、创业教育论坛、大学生基层创业沙龙、YBC海西青年创业培训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论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同时也应深入挖掘本校已毕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通过师兄师姐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创业,正确处理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借助YBC,带领学生参观由YBC扶持的青年校友企业,让他们了解师兄师姐的企业经营状况和成长历程,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邀请YBC创业青年或创业成功校友担任校外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讲解企业运作过程中遇到的财务、法律、银行贷款、注册登记等问题,分享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创业心得。

(二)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创业资助

对于应届毕业生中有很好的商业点子和创业激情但缺乏启动资金和经验技术的,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基金申请表》后上报学校YBC服务站,服务站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申请人取得联系,并完成项目计划书与申请表的校内审核与辅导工作,之后转交至上级YBC工作站。只要通过了评审,YBC将为创业青年提供“3-5万元无息贷款+企业家导师3年帮扶”。而这些导师主要由成功的企业家、各类高水平专业人士、有条件的公务员志愿担任,他们对青年创业者的帮助是自愿无偿的,他们是这些应届毕业生的教练、领路人,更是他们的朋友。此举降低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创业风险,大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同时,为了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面向全国本科高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