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高中音乐课堂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吮分析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并给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高中音乐课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夔的主要途径。高中音乐课堂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在繁重的课业之余缓解学生紧张疲劳的生理及臼理,进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除此之外,高中阶段设置音乐课程的目的在于释放学生个性,更符合当前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中主要探词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校及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是很重视,与此同时教学效率及模式较为落后,影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急需采取相应措芯挂行完善。
1、课堂教学效率铡氏
虽说高中音乐课程刘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应付高考,因此学校的大部分资源也会向着高考{游耳。音乐课目在高考中完全涉及不至叮,这就造成音乐课程的处澎良是尴尬。因此多数清祝下音乐柳币刘课程也不剥灵上心,普遍缺乏积极隆格,造戊实际中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们也将音乐课当作放已棵,课堂上要么休息、要么聊天写作业,上课质量偏低。柳币在讲台上按部澎班的讲课,学生们在下面有一段没一段的听着,因此高中音乐课普遍缺乏效率。
2、音乐课程缺乏重视
高中阶段需要应刘高考,各科学习内容都比较繁重,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学习任务,因此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及学生认为不应该加入音乐课程,有欣赏音乐及培养音乐素养的时间,还下女口去做几道数学题•背几个单词来得实在。音乐课程在高中阶段属于宁良费时间,应该经精力花费在高考科目上,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按照应试模式培养音乐素养是汲下现实的事清。
3、课堂教育模式落后
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授课中依然采用单项授课的模式,就是整堂课上柳币在上面讲,向学生灌输大量的音乐知识,这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音乐课堂授课过程中要讲学生的学习积极险调动起来,实际中发现音乐课堂授课中多是一些偏理论偏抽象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实际中会出现学生不买账的尴尬情祝;目前高中音乐柳币大部分缺乏相应的音乐素养及知识储备,音乐课程中很难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中心思想,更谈不上进一步挖掘音乐的本质了;有的音乐柳币虽然有着一定的只是几类,但在课堂教学中习贯采用倾诉式的授课方法,不育树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造办劲灵堂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授课效率的方法
针刘高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间题,有兰它要采取相应的措芯挂行完善,实现提高课堂授课效率的目的。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提高课程重视程度
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柳币及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这就需要音乐柳币对学生阐述音乐课程的重要险,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险的产生。高中阶段音乐课程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因止哄重要隆是不言而喻的。音乐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超当的清感表达,加大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学习音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中音乐课程还可以有效绦藐罕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宣泄掉字肖极的情绪,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最终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运用多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个教师者附沂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学中存在一些死板老}日的教学模式,但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去面对繁琐的物理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刘峙并不感兴趣的高中生,因此教师应该以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上课积极性,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加入一些新元素改变教学方法,使每节课充瞒新鲜感,引发蓦中生兴趣。柳币通过使学生亲自扮演角色的方式,在教学中情境再现,变抽象为实示化,让学生生珍子地接受对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内容让学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实际中,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能奎三好地通过对教学情境模式中分析,建立音乐体系,让音乐课程不再枯燥,让学生生珍子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讲解乐曲背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曲目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柳币可以对曲目背景进{详细介绍,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作曲背景内心兴起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编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柳币可以列举一些创编实例,对学生音乐审美进行培养,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当有了兴趣,后续的学习就会显得简单了。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复台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隆越来越明显了,学校应当将丰富多样的信息源提供给学生,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建没进{强化,将良好的环境建立起来,让学生实现刊采集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实际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并且育旨够在失败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同时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全新合适的教学模式,确保培养效果,给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作者:袁晋芳 单位:江西赣州宁都县宁师中学
参考文献
【l]黄俐.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5(11):101一102.
P键词:高校 音乐专业 艺术实践管理 现状与对策
对于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而言,艺术实践工作与教学、科研、创作一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艺术实践这种形式,可以促进音乐专业教学、科研、创作等的全面协调发展。音乐艺术实践可以检验和促进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可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音乐人才,可以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可以宣传、扩大教育教学成果以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既然艺术实践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加强音乐艺术实践管理工作也就变得很重要了。
一、音乐艺术实践及其分类
艺术实践是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艺术实践,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内实践
所谓课内实践,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包括声乐、钢琴、视唱等基础技法课程中的技巧练习、专业考试、教学汇报等。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对教学计划做出恰当的调整,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与课内实践是不同的,校内实践指的是在学校内,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艺术训练、舞台演出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和课内实践相比,校内实践具有更强的舞台表演性和现实性,艺术形式更加完整。高校音乐专业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面对更多的观众,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书本知识到个人能力的转化。
3.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是指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在校外进行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的教学活动,包括观摩、下基层艺术辅导、演艺活动等。校外实践并不是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如果喧宾夺主,校外实践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正常的教学秩序就会受到干扰,这样反而不利于音乐人才的培养。
二、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高校音乐专业对于艺术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每年高校招生人数持续快速增加,很多高校在艺术实践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艺术实践就慢慢变成了一种形式,其对于音乐教学的作用无从发挥。这要求各高校音乐专业必须要重视起艺术实践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有:
1.艺术实践工作自身的价值体现不出来
在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把艺术实践作为了教学、科研、创作等工作的辅助,着重强调的是艺术实践的服务功能,而对于艺术实践工作自身的价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积极发掘艺术实践自身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对艺术实践进行恰当的定位,才能够发挥其对音乐教育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艺术实践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不仅不利于艺术实践工作的开展,还会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体造成消极的影响。
2.艺术实践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
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其高校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工作都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所有的艺术实践形式都必须要按照设定的计划,在半年甚至一年前预先安排好,并且还会向学生和教师等进行提前公告,以便他们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与这些国家相比,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着科学性和计划性较弱等问题。
3.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保障
就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而言,缺乏系统的机制保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比如,缺乏资金保障,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有政策支持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工作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经常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从而影响了艺术实践的效果。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要想提高艺术实践工作的水平,不解决这一问题是不行的。
三、改进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管理工作的对策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在实践理论、实践途径、实践内容与实践开展方面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发挥音乐艺术实践的积极作用,真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1.音乐艺术实践理论课程化管理教学化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开展音乐艺术实践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让艺术实践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可以设立一门艺术实践理论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讲授活动,如教师讲座、学长报告、观摩、访谈等,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形成一定的音乐艺术实践知识基础,并慢慢地向实践活动过渡。让学生先积累一定的艺术实践的理论知识,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2.发掘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途径
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必须得保证其实践途径的多样性,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对学生进行音乐上的全方面的培养。艺术实践途径有很多,比如举办校际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关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经验的交流会与探讨会、音乐艺术汇演、设定一个固定的文化交流节日等。现在,艺术实践途径多样化已经成为了校内实践的发展趋势,我国各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公益组织、媒体等进行合作,拓展艺术实践途径,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音乐艺术人才。
3.艺术实践逐渐全面化
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的目标要求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要逐渐实现全面化,包括活动类型、参与人数、年级分配和参与范围等。比如,在参与范围方面,就可以通过引入选秀等节目形式,如好声音、好歌曲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寻找真正的音乐人才。
4.艺术实践开展规律化
为了保证艺术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要推动艺术实践开展实现规律化。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工作存在缺乏计划性等管理弱点,因此,活动项目、开展时间和地点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艺术实践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保证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就需要实现“三化”,即时间规律化、地点固定化和内容详细化。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有计划性的安排,使其有规律性地开展下去,这是提高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水准的重要措施。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大部分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而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感。另外,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音乐市场越来越繁荣,音乐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这也需要音乐艺术实践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在优化和提升艺术实践管理工作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上面提到的一些方面外,还必须要考虑市场因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其社会与市场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扬.高等音乐院校学生艺术实践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2014,(2):089―090.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五年级音乐课,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我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了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启迪了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一、主要成绩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完成了思想教育。
以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课程改革攻坚战中的重要战役。更新观念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缺一不可的落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以新的教学理念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在管理中,我们尊重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为了让大家群策群力,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活学”,“学实、学活”.
在唱歌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时,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三、改进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4.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三年级为普及阶段,主张“自选项目,发展兴趣”。学生活动以班级为主,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充分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的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与和谐中求创新,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再做新贡献。
四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四年级有2个班,共94人,通过期末抽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从总体上看,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总体水平提高了。
二、主要成绩: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音乐课程解读,领会课改的精神,提高自己对新
课程的认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各课音乐知识的联系,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使教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2、唱歌教学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运用简单的画片故事,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更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熏陶浸染,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一位学生都乐意上音乐课。
3、器乐教学方面,主要学习竖笛的正确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与自己的努力,学生吹奏水平提高了,现在,学生以具有初步的齐奏、合奏、伴奏的能力。
4、读谱知识方面,主要学习了弱起小节,切分音、三连音等,进行了节奏练习和音乐短句的编写练习。
5、视唱练习方面,学习了画拍视唱,视唱八度以内音乐短句含切分音和音乐短句的编写练习。
三、经验不足:
1、唱歌教学过程,有的学生歌词记不住,吐字、咬字不清晰。
2、教学工作中,对课后习题研究的不透彻,节奏练习是难点,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部分地区理工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音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首先论述多元化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然后调研理工科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并分析出影响音乐教育的因素;最后论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理工科院校 音乐教育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用人标准提高了要求,多元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引了发展方向,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和音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天斯坦福大学的课程改革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开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向世界人民传播音乐文化,展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可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大学的音乐教育从品德、文化、专业、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艺术的真实性、概括性、鲜明性、直观性、关联性等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传承性,是大学生解读历史、了解民族、领悟传统文化和多彩民间艺术的有力文化支持。音乐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审美性,能让大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的陶冶和熏陶,让他们能够理解丑恶和美丽、高尚与鄙陋,使他们增加对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二、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的研究很少,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单纯研究音乐教育,普通院校基本上正在大力拓展素质教育,关于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或音乐文化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如吴非《针对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李健《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陈慧玲《我国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研究》等论文为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一)对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本文选取了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六所院校全日制统招在校生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1130份,回收率90.4%,走访学生1000名,交谈成功857人,走访率85.7%。经过归纳整理,从1130份问卷中随机抽取900份进行统计分析,从857名同学中抽取650份走访报告进行总结提炼,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六所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如下:学习音乐的动机,音乐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课程主要内容和使用教材范围,教师与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音乐公选课和学生社团开设情况,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对音乐教学模式方面的态度和想法共八项内容。
(二)调查结果
1.音乐素质存在差异性,缺乏主观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音乐理论基础;极个别学生因从小接受过钢琴、小提琴的乐器教学能够认识并使用专业乐谱;13%的大学生能够认识简谱但并不能够熟练使用;73%的大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了解和接受音乐知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一小部分人喜欢摇滚音乐,而对古典和浪漫音乐、爵士乐、交响乐等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喜欢古典舞蹈的占15%,喜欢现代舞蹈的占37%。从以上数据看出,大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不一,他们听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了解很少,缺乏主观上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音乐,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音乐会、歌剧、音乐比赛等漠不关心。
2.课程设置单一未体现音乐教育的多元性。
在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的有4所,没有开设的有2所。在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的4所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只占到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8.2%,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经调查表明:第一,高校音乐教育因教师的学历背景等原因更偏重专业化,课程过于专业化,学生接受困难。第二,上课学生以低年级为主。因为,很多学校规定,一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习音乐教育;二、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业比较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上选修课;处于毕业阶段的三、四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在意这类课程。这些问题说明部分决策者在课程设置上及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知上存有一定偏差,高校音乐教育并未得到科学的定位。同时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3.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低。
由调查结果可知,理工科院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非常少,教师梯次不够完善。在参与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有专任音乐教师,其他四所是由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工作的教师兼任,五所学校只有一名副高级职称的音乐教师,其余为讲师或助教。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偏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军乐团、舞蹈队,能够在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新年晚会亲身体验,展示才华。此外,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活动不能仅仅是课堂讲授,应采取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蒙古族、藏族、苗族或者是俄罗斯、巴西等多种民族特色音乐风格进行推广普及提高,以多元的世界文化和艺术吸引学生,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基本没有专业视听室和专业活动场所,音乐选修课按照选课人数多少安排教室;只有4所大学有钢琴,其中1台还是年久失修,并且仅限艺术社团使用,不能够提供给音乐选修课;还存在缺少电脑、DVD、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现象。此外,调查的6所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归属也存在问题。选修课归社科部或基础部管理,艺术团体归团委管理,同时教师来自各个行政部门的艺术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的教研室,既要干行政工作还要授课,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管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管理混乱、不规范。总结起来,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二是音乐教学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不明确。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和实施重在高校领导的重视,必须转变思路,给予音乐教育以资金支持,增加音乐教育的形式,重视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独特魅力,使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其功能。
三、基于多元文化和建构主义的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
理工科的音乐老师基本上来源于师范大学的艺术专业毕业生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才,如果其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授教育,停留在老师唱学生学,则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音乐教育与时代结合,与科技结合,保障音乐教育的有效进行。
(一)与时代接轨,丰富教学内容
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相对薄弱,许多学生不懂乐谱。针对这些普遍特点,教师应以授课对象的音乐水平和文化底蕴为基础,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元文化授课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西结合,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交叉渗透,围绕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不同风格的流派可以讲授大小调式、交响乐、协奏曲、无词歌;甄选出昆曲、甘肃花儿、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呼麦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看到我国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让学生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2014年入学的学生基本上以1995年后出生为主,针对这些授课对象,教师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出生年代、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通过问答、讨论、课堂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使音乐文化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与国际接轨,改善教学方法
在理工科音乐选修课中,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团队或自由结组的方式团结协作,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话剧或舞台剧表演完成对原有认识的重塑和新知识的建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并进行演奏,给学生直观的示范,通过对乐器的观察,讲解乐器的构造组成和发声原理,进行示范性弹奏,使学生获取知识。演示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加强知识记忆。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学生所热爱,也可以将一些APP加入到日常教学中来。
2.MOOC教学法。
在理工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音乐选修课和艺术社团,上课人数多。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覆盖了无线网络,因此,MOOC教学法可以应用在音乐教学的课程中。如设计出课程的电子平台,采用手机点名、手机答题、手机观看课件等教学手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社会接轨,完善保障机制
一、深入基层调研,寻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课堂问题
作为教研员,为了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生态课堂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深入13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听课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信息、综合、音乐等,交流与研讨的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交流,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中小学信息化环境下生态课堂的建设情况。
通过本研究,一方面对南关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区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另一方面,利用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等教育研究方法来进行工作调研,促使笔者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学科整合工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笔者工作思路与工作内容更切合基层教师需要。
二、关注教师本体,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调研期间,笔者把“调研与实践”融为一体,把“学习与思考”贯穿始终,亲身感受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影响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症结”性问题。
(一)调研情况
纵观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都基本上能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教师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所学内容,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应用。
发现优点的同时,笔者也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
1. 过于注重形式。很多老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的低层次阶段,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 现代化信息手段不会用。很多教师把电子白板、一体机,作为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屏幕,不会使用软件的交互功能,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强。
3.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重视。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科教学知识,不重视学科教学中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信息能力差。
(二)改进措施
设计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修活动,即“六环”、“五步”的培训策略,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 “六环”――技术驱动策略。“六环”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六个环节,即“需求调查-内容精选-个别培训-专业引领-效果检测-形成培训课程”等六个环节。“六环”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中侧重于对教师的“培训”,主要解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问题。
2. “五步”――能力驱动策略。“五步”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五个步骤,即“整合特色-模拟实践-再次交流-再次实践-形成成果(案例或论文)”等五个步骤。“五步”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中侧重于教师的“应用”,主要解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问题。
三、狠抓常规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生态课堂发展
狠抓常规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养成教师的使用习惯,最终实现优化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中学生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然而现阶段,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在实施舞蹈专业学生教育时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本文通过分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结合当前中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及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学舞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小学课堂;素质培养;舞蹈教育;审美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作为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素质教育扩展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很多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基础课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作为舞蹈专业的中学生,学校为了迎合市场和取悦于家长,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只把专业成绩当作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往往造成不少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优秀,而在思想品德或综合能力上却落后于同龄阶段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水平。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更严重的会使学生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舞蹈教学所具备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全新目标与要求,其本质内容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学生所服务。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中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爱好,更可以借此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与协调性,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在丰富知识文化框架的同时,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为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良好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教育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也为今后中学舞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在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舞蹈教育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在很多地区的中学里已经相继开设了舞蹈专业课及招收舞蹈专业学生,这为舞蹈艺术在中学生中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理念的制约及客观环境对舞蹈教学的要求,目前的中学舞蹈教育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
在现代的中学舞蹈教学理念中,虽然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进,应当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日常的专业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但毕竟多年遗留下来的教育观念仍然驱使中学的舞蹈专业教学更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由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专业动作的学习与矫正上,迫使这些学生被动地丧失了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机会,并且长期枯燥乏味的专业学习也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易怒、抑郁或者烦躁等不良情绪,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舞蹈学习,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
(2)受社会客观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由于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结果至上的思想使人们忽略了对过程的关心,特别是在中学舞蹈专业教育中,各类舞蹈比赛的成绩决定着一个学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更关系到一个学校开设舞蹈专业的必要性。因此,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唯金牌论”让各个中学的舞蹈专业教育不得不背上沉重的成绩包袱,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刻,只能选择牺牲学生全面发展的权益,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并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学生和家长已经达成一项共识,即把获得舞蹈成绩看成是未来出人头地的追求,这种错误的观念也造成他们甘愿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到日常专业学习中,主观上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3)受专业化、精英化教育策略影响
很多开设舞蹈专业的中学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更多地是参考专业性院校的教学内容,这种“模仿式”的教学策略使中学舞蹈教育的初衷偏离了方向,使原本教育重心应该放在素质培养层面变成了向专业化看齐、向精英化迈进的局面,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状况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并且从国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来看,舞蹈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舞蹈艺术教育能够改变机械化学习对人们思维上的桎梏,能够促进智力的开发、提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能力、塑造优美形体、树立健康人格。如果中学的舞蹈教育丢掉了这些作用,仅仅成为获取某种名声或利益的手段,那么舞蹈教育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和应有的价值。
三、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区别于传统的舞蹈教育,现代的中学舞蹈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的创造力与良好的品格,而不是局限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挖掘,既要发挥出舞蹈教学所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为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紧随时代步伐的同时,将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地统一结合起来。
(1)重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中学舞蹈专业学生,文化基础对其今后的艺术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处于学习黄金年龄段的中学生如果浪费掉宝贵的学习机会,文化上的空白只能使其作为一个毫无任何内涵的舞者,其在艺术上的造诣也会受到制约。因此,重视对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让文化课不再成为艺术专业的“副科”,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丰富知识结构、开阔眼界、提高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在常规基础文化课之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开设一些文学赏析等选修课,通过对其他多门类艺术的欣赏,帮助舞蹈专业的中学生获取专业上的灵感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舞蹈艺术。
(2)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很多中学舞蹈专业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与舞台表演的设定去“机械”地完成一套动作,对于动作或作品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动作或表演失去了灵魂。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灌输式教育带来的后果,抹杀掉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足。因此,在中学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适当地加入舞蹈编创常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开启身体的表现功能,逐步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自身对动作的诠释,让动作的演示不再属于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的情感,彰显出自己的动作韵味。并且,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舞蹈、音乐的理解,也可以借鉴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视听练习,让学生吸取一些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而促进对舞蹈音乐的感知能力;
(3)增强和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与交流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到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比如舞者在舞台上的神韵以及动作处理方式就和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与其他多门类艺术的融会贯通,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兼容并包中完成自身艺术上的升华。为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可加入一些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手段,例如在讲解舞台站位、走位时可建议学生多学习一些戏剧中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神态、手部及脚部动作等,这样会使学生既增加了舞台表演经验,又丰富了文化知识;再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学习人体绘画,尤其是人物速写,让学生领悟人体线条上的美,增加对动作美感的把握,自我纠正错误的、缺乏美感的动作造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舞台灯光布局、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会对整体上提高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
中学舞蹈教育的目的与出发点是为了塑造优秀的专业人才,结合常规的舞蹈教学,加强对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将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本功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深厚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陈慧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薛鳗.谈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郭俊英.浅谈艺术中专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问题[J].学周刊,2011(06).
[3]马嘉.对“三位一体”舞蹈教与学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2).
[4]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5]赵楠.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音乐天地,2009(01).
1.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参赛教师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在参赛的81位选手中,绝大部分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许多老师都是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的“老选手”,近年来活跃在各层次教学公开课上,有八位教师已是呼和浩特市的教学能手(其中一名为呼和浩特市的优秀教学能手),并有五位自治区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
从选手年龄的情况来看,参加本次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占62.5%,说明青年教师已在回民区各个学校教学第一线挑起了大梁,同时各个学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选手的职称和荣誉称号来看,中级职称的教师占80.2%,市级教学能手占9.88 %,说明各学校十分重视本次比赛,均派出各校的教学精英。
2.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基本情况分析
2.1领导重视
这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比赛活动,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全区开展“强师兴教”工程、校本教研、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师培养等各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为此,区教育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比赛之前,召开了专门会议,并及时成立了回民区工作领导小组,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比赛工作。
2.2比赛组织工作安排严密
针对本次比赛,教研室认真召开主任会议进行总体工作安排和分工,并组织全体教研员对本次比赛的细节,布置到每个人,先后下发了安排意见和组织程序。教学理论综合测试采用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的方式,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和说课稿与讲课一并举行;讲课采用随机抽签、封闭备课、随堂上课、现场打分、及时公布以及送教下乡的方式进行。
2.3一人比赛众人助
来自全区各中学的81位参赛选手都得到所在学校的高度关注,从校级选拔、教学技能指导到演讲培训,都做了精心准备。各学校幼儿园派专人陪同参赛选手进课堂,做好后勤服务,呼市七中的校长带领部分教师在听课的同时为本校的参赛教师布置场地;呼市第八中校长副校长不仅紧跟本校选手听课还虚心听取其他学校教师的讲课情况。
2.4客观评价同尺度
本次比赛评委由自治区、市、区级教研员和市级教学名师担任,他们研读教案、认真听课、“背靠背”评分,整个流程严密有序,对参赛选手课堂上出现的不足和缺点在课下当面与选手交流,使比赛充满人文性,以赛课促教学,拓展了本次活动的内涵。
3.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
3.1突出了以生为本
此次参赛课,老师们均精心设计教学,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他们尽力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宽松的平台,活动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去尽情参与教学活动、说说感受、畅谈心境,绝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踊跃,真正动起来了。
3.2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
81节参赛课中,通过教师教学活动情景的创设,教师即兴的点拨和引导,使课堂生动而活泼,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组铁一中的王权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流畅而丰富的语言表述,使学生折服;数学组呼市第十六中学的呼和老师,将枯燥的数学公式浅显化,使学生易于理解;音美组南马路小学的畅颉老师循循善诱,使学生在生动的、宽松的、愉悦的课堂中接受教材的观点。
3.3教学设计新颖合理
没有精心设计就没有流畅而精彩的课堂实施,设计的标准是环环相扣的,开头怎样做,提什么样的问题,用哪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会有哪些情景,学生会有什么反应,设置什么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等。通过听课,我们感觉到每个教师都能精心设计,且几易其稿,在这一环节上比较突出的是:彭宏、亢小琴、张未。
3.4重视拓宽教学内容,极力整合生活和学科资源
参赛教师们深入研究教材,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及知识间的整合。如政治组呼市第四十中学的于明明老师先对整个哲学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并重点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引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实质——矛盾,既紧扣了教材,又丰富了内容,条理清晰,环环相套,层层剥开,最后又落脚在知识的运用上,贴切的复习题,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拓展了教学的内容。
3.5课堂教学情况各有特色
互动教学就是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上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让学生闲下来的时间少一些,调动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如英语组呼市营坊道小学郑蕾蕾老师的课《what are you doing》,通过TPR教学法在活动中学习,在句型中练习新学词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话题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组王骥腾老师讲授的《寡人之于国也》采用学案教学,重视诵读积累,有效训练学生自读浅议文言的能力。
4.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课堂教学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并把这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融于所从事的事业。认真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学习并领会“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的重要思想,正确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执教,服从组织的领导,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我不仅能做到积极参加,并且能认真做好笔记,将自己的思想牢牢地和党的方针保持一致。以契而不舍的态度求实进取,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实际工作中在商品经济社会的浪潮中能始终坚贞如一。重敬业轻拜金;重奉献轻计较;重育人轻索取;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事事做好,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本年度我能坚决执行我校有关教育教学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从制定教学计划入手,我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教材,体会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抓好每一项教学常规,备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貌。采取电脑备课,注意在教研时间与本组教师交流自己的设计,改进教案的设计,能充分使用现化教学设备上好每一堂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让生对版权所有知识求同的同时对知识更要求异。本学期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课堂作业要求不拖拉争取课堂上作完并订正,家庭作业方面指定了严格的计划,指定了“我是小蜜蜂”的作业检查表由小组长把住第一关,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提高了小干部的能力。作业批改我仍然坚持红星和笑脸的评价方式,在哭脸和笑脸之间我和孩子间的感情加深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我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认真参加学校的每一项活动,积极参加本年度的评优课活动,在进校教研员的评课中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认真完成学校的每一项任务,细心留心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记录下来写成教学札记。抓紧有限的时间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科技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作成课件在校科技组中开展活动,我校科技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得到了市区科协领导的好评。本年度,有1名学生获市科技知识竞赛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科技创新大赛我校成绩优异,我指导的科技活动《科技总动员》获省市一等奖,我辅导的学生作品《我想要的椅子》和《音乐与植物》分别获市三等奖。
三、业务学习方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所以我对自己的业务学习紧抓不放,积极订阅各种报刊了解学科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利用网络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驻入新的血液。2007年6月,结束了为期3年的英语本科学习,撰写的英语论文《chinesetermsofaddress》(中国的称呼语)得到了导师的好评。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为了做一个称职的科技辅导员,我大量阅读有关科技方面的书籍,通过网络了解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有效途径,向学生介绍科技知识,发展学生科学品质,树立科学的精神。
四、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方面更要求新,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缺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由于阅历尚浅,经验不足。今后需要多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同时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更要多留心。继续克服自己的急躁心理,调整情绪,耐心教育学生。
五、改进措施和设想。
1.常规:体育课堂基本要求“少不得”; 2.音乐:体育课堂教学元素“多不得”
3.口令:体育教师教学技能“错不得”; 4.掌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要不得”
5.表情:体育教师课堂观察“粗不得”; 6.提问:体育课堂师生回应“定不得”
7.观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弱不得”; 8.学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偏不得”
9.创编:体育课堂教学诚信“低不得”; 10.探究:体育课堂教学问题“假不得”
11.事件:体育课堂突发事件“造不得”; 12.安全:体育课堂防范意识“松不得”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逻辑分析等,重点对教师的观察现象进行梳理,提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观察”的必要性,以及有效观察的具体方略,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观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9-0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既包括老师的传授行为,也包含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可忽视。二者既有一定的对应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特性。观察行为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教师的观察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习情况;学生的观察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传授行为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本研究重点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行为的探讨。
一、体育课堂观察若干现象及原因分析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无处不在,而且包含有多种形式的观察,有的人会观察,有的人却不会观察;有的人从观察中及时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有的人从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并不那么全面和具体。下面,针对观察中出现的若干现象进行归纳,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不注重观察现象及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有些体育课堂的老师并不注重观察,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完成教学工作,好像是在机械地走程序,我们难以看到他在某一教学环节有明显的目光集中的时间,或在某一环节上有停留或思考的迹象。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着明显问题,老师却没有发觉,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因此,这样的教学从有效性上来说,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有的老师之所以不注重观察,一方面,说明对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这些老师对如何有效观察,认识上还不到位,也就是说,还不会观察。基于此,提高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十分重要。
2.盲目观察现象及原因分析
从观察效果上来看,有些体育课堂所表现出的,并不是老师不观察,而是观察的及时性和观察的内容不够确定,基本上属于盲目观察。有的该认真观察的,可能时间不足;有的该即刻观察的,却延迟了;有的该观察这些内容时,却观察的是无需更多观察的其他内容。总之,观察没有抓到点上,或叫做抓不住重点地观察,其结果使得改进教学或纠正错误缺乏重要依据。
在体育课堂上盲目观察者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对观察法的了解有些欠缺,这样的老师实际上已经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但往往因不知道何时观察、不知道观察什么、不知道如何观察等而达不到观察的目的。
3.观察不全面现象及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需要老师全面而仔细地观察,无论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好,还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也好,假如观察不全面,换句话说,漏掉了某些关键教学环节的观察,难以了解到学生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哪些学生需要帮助。因此,只是会观察还不够,还需要把握观察的全面性。如体育课堂上,当老师让学生自主练习的时候,在巡回指导环节,仅仅观察到极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即便是发现了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了纠正,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练习情况没有及时了解到,因此,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
分析观察不全面的原因,或许是部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当然,也显示出观察的方法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缺乏观察的技巧,结果就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观察不全面的现象。
4.观察不深入现象及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观察不全面,而是达不到理想化的程度。也就是说,观察到了若干现象的存在,但对哪些现象存在问题,是普遍性问题,或是个性化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缺乏及时的、深入的分析。这种现象,从表现上来看,可以归结为观察不深入造成的,即看到了,但没有想到,或看到了,没看出是啥问题、啥原因。如排球垫球课上,两位同学一高一低站位练习垫球,老师或许能看到这两个同学与大家不一样的练习情节,但究竟为什么这样站位,而不站在同样高度练习?老师似乎未做思考,因为,没有看到近距离继续观察或询问为什么,更没有根据学生的这一练习现象及时调整教法,因此可以算是不深入的观察现象。
不深入观察的老师为什么如此?一方面,或许是老师对该如何深入观察不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还需要深入观察;另一方面,或许是对教法与学法动态发展的关系缺乏了解,甚至孤立地看待教法与学法。实际上,不但教法对学法有较大的影响,反过来,学法对教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法及时调整教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么学,教师应怎么教。
5.观察不改进现象及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观察的主要的目的还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调整,从而实现改进教学的深层次目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在课堂观察以后都能及时调整,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是,很多老师只是在巡回指导环节看到了学生的错误动作,做到了及时纠正,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观察到某些特殊现象,甚至是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老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也就是说,从教师的角度应该有所变化,在体育课堂上并不多见,但这恰恰是不容忽视的,如当发现学生练习时,很快掌握动作,是否依然需要按照事先设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组织学生练习?假如依然如此,学生的兴趣或许就会有所减退,假如能够及时改变练习形式,如增加练习的难度,或变换练习的方式等,或许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或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做出调整,改进教学至关重要。
但是,为什么老师做到了全面而深入的观察,却依然达不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呢?究其原因,老师对观察的真正意义的理解还不深入,甚至可以认为是老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也就是说,发现了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或是尚未想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法调整教法。因此,没有改进或不及时改进依然不能达到最有效的观察。
二、强化体育课堂观察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而有效的观察,但为什么观察十分必要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要强化观察?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为及时捕捉课堂现象而观察
体育课堂上有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其中有的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有的现象却恰恰相反,对教学活动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具有正向影响性的现象,假如能够及时捕捉到,要么可以通过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要么对改进教法有一定启发,可以作为调整教法的重要依据。而具有负向影响性的现象,假如能够及时发现,不但能够及时制止,或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有的不良现象,或许蕴藏着某种大的隐患,如体育课堂上的安全隐患,往往可以通过观察而发现,假如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得以防范,安全事故就能有效避免。因此,从捕捉课堂若干现象的角度来看,强化体育课堂观察十分必要。
2.为及时调整教法而观察
教法往往是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已经选择确定的方法,多由教师支配,但教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然而,依据什么来调整呢?那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观察,可以为调整教法提供重要的参考。因为,通过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原有教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通过观察还能够了解,哪些教法更适合于组织某项教学活动,尤其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观察之后,能够及时捕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改进教法提供依据。由此看来,强化体育课堂观察活动依然很重要。
3.为帮助学生掌握学法而观察
修订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三条这样写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怎么学?哪些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哪些学习方法是需要改进的等都是老师最先需要掌握的,否则,就难以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观察是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的最有效方法,通过观察不但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怎么学,而且对于已经掌握了观察方法的老师,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如学生会不会观察,当老师做示范的时候,确实表现出有的学生会观察,有的学生不会观察,而对于不会观察的学生究竟是在怎么观察?哪方面出现了问题?是观察的顺序没有掌握,还是观察态度不够端正?或是观察目的不够明确?无论哪种情况,只要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就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从而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基于此,课堂中教师的观察不容忽视。
三、体育课堂有效观察的主要方略
体育课堂中或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强化课堂观察环节十分必要,但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的观察呢?下面重点从观察的时机、程序、内容、反思和回应五个方面讨论观察的主要方略。
1.体育课堂观察时机的把握
有人说:“当讲解、示范的时候来不及观察。”有人说:“当老师巡回指导时,看似有很好的观察时机,但往往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很难观察到全体学生的练习情况。”还有人说:“备课阶段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该如何教和该如何学,在做大量的观察显得有点多余”等等。以上各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当老师讲解时且不可只顾自己讲而忽视学生的听,边讲还要能够边观察学生是不是都在听,如果不是,哪些在听,哪些已经溜了号。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教师该如何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并调整讲解的方式,语速上、语调上或是讲解的内容上做一调整,从而提高讲解的实效性。另外,对于示范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示范,都需要老师在示范前明确做出观察法的指导,也就是说,事先要告诉学生该如何观察。尽管如此,往往在示范时,依然会有学生不会观察,基于此,老师还要在示范的时候能够用余光了解学生的观察活动,对于不会观察或没有观察的学生要能够给予及时的指导。由此,可以将这些观察归纳为“边教边观察”,当然,这是从教师出发的。还有一种与之对应的是“边学边观察”,体育教学活动,有的是教与学一一对应的,如讲解与听讲,示范与观察,但有的是以学习为主的,如学生在练习环节,学生练的怎么样?哪些同学会练,哪些同学不会练?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练习中发现这些现象,并及时纠正。
2.体育课堂观察程序的了解
课堂观察的程序应该从观察课堂上的现象开始,体育课堂上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有的现象是具有积极影响意义的,而有的现象影响性可能是负向的成分较大,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影响,了解现象至关重要,为此,本阶段的观察可以称其为是“现象观察”。第二步就要进入问题诊断阶段,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现象是否存在问题,假如有问题,是什么问题?判断是否是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根源,这一步可以称其为是“问题观察”。发现了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后,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即找到改进的策略,或现场调整教学活动,或为以后的有效教学提供改进依据,该阶段的观察可以概括为“策略观察”。假如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完成了第一步,或只是到了第二步,都不能称其为完整的或有效的观察,因为,前者仅仅看到了一种或多种现象,而不知道为何有这些现象,更不知道该如何消除;后者尽管分析了问题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未采取任何策略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进,观察的意义也不能充分得以体现。因此,观察从程序上来看,应该包含三个阶段:现象观察阶段、问题归因阶段和调整改进阶段。只有这样,观察的价值才更加凸显。
3.体育课堂观察内容的确定
体育课堂观察什么?从哪开始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都是体育教师应该十分明确。当然,教师的观察应以观察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为主,借助于教师的听、看等感觉器官对学生的学习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了提高体育课堂观察的有效性,下面谈一谈对学生听讲、观察、练习、讨论等的学习环节的观察。
首先,对学生听讲的观察,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教师究竟应该观察什么?学生的听讲表现会有很多,如有的学生皱着眉头盯着老师听,有的学生满不在乎地时而转移视线地听,有的学生低头一直不看老师地听等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动作等及时了解学生听讲的情况。
其次,对学生观察的观察,学生在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表现在面部表情上,有的表现在眼神变化上,还有的表现在多余动作上等等。无论是什么情况,只要老师能够从这些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观察的信息,就能掌握学生的观察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教法或做出有效的学法指导。
第三,对于学生练习的观察,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不停地在练,有的学生练练停停左右看看,还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练。在观察学生练没练的情况之后,对于那些练习的要继续观察练的动作是否正确;对于那些练练停停的,要能够进一步观察为何停下来;对于那些一直不练的学生,更需要观察、询问学生为什么不练等。假如没有观察,学生的练习环节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对于学生讨论的观察,很多体育课堂教师都在组织学生讨论,但讨论环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讨论式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认真观察学生们在讨论环节出现了什么情况,哪些是需要及时纠正给予指导的,哪些是需要鼓励和表扬的。假如通过观察,发现有个别学生在讨论时总是很被动,教师要能够关注到这些学生,并及时引导,假如不注重讨论环节的观察,或许就很难了解学生是否在讨论,在怎样讨论,也就难以达到真正的讨论目的。
4.体育课堂观察反思的协同
体育课堂观察活动不是走走形式,而是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观察,因此,观察环节就少不了反思,没有反思,观察毫无意义,没有反思,改进策略就无从谈起。观察时需要老师反思的,一是对问题的反思,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问题?二是对教法的反思,假如有问题,假如有些问题明显与教法有关,教师就需要反思其教法,教法的选择怎么了?如何调整教法?三是对改进策略的反思,前文中已经多次谈到,观察的实效性需要观察有深度,还要求观察程序完整,因此,对改进措施的反思至关重要,只有找到了具体改进的策略,观察才富有意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需要反思的东西,如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场地器材布置的反思,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等等。
5.体育课堂观察回应的跟进
体育课堂观察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的环节是要做出适当的回应。该如何回应,回应什么等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凡是观察,都需要或多或少地做出回应,只不过有的回应较及时,有的回应不那么及时。其次,回应是有层次的,从小的少的回应,到大的多的回应。小问题,小回应;问题少,少回应;问题大,大会应;问题多,多回应。但回应是必须要有的。小的回应,例如个别同学在练习的时候存在错误,教师根据观察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较大的回应,如在示范单手肩上投篮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篮板或篮圈上,没有真正观察到示范动作顺序和方法,此时,老师就要对学生的观察法做出指导,讲明有效的观察法之后,再次做示范,学生观察的效果会有所改变。又如,遇到刮风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做游戏跨越障碍(对折立起的垫子)时,受风力的影响,多次出现将垫子扶起又倒下现象,也就是说,风大时垫子难以站稳。当老师观察到这一现象以后,就应该及时调整垫子的摆放方式,如平放跨越等,依然可以把游戏组织得很好。但有的老师尽管观察到这一现象了,依然让学生扶来扶去的,耽误很多时间,这样的观察就缺少有效的回应环节,是不彻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