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计划书中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伴随独立音乐的崛起,Live House MAO这种具备高质量演出效果的音乐酒吧,已是热爱摇滚乐的年轻人经常欢聚的圣地。但今天,这些“常客”围在他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POGO(台上乐队与台下听众互动)的场地周围,看着一块贴满各式LOGO的地毯,却犹豫着要不要踩上去。
“大家好!我们是国家摇滚地震局!”演出开始前,楚人怀玉冲上台,猛地拉过麦克吼道:“你们脚下的地毯!能测量出你们对摇滚的热爱!尽情POGO吧!”
话音落下,台下爆出一阵欢呼。那块地毯,像被潮水吞没的一小片浅滩,转眼就消失在人群脚下。而随着演出的进程,听客们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在这块地毯上留下疯狂舞动的痕迹,会在后台的电脑上转化成一道高低行进的数据线。
怀玉的视线,掠过起伏的数据,投向台上台下的疯狂互动——这一刻,是他期盼已久的。
创客和摇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摇滚圈和创客圈的很多朋友,都只知“楚人怀玉”,而不知其真名——王博龙。
去年6月,萌生收集摇滚数据的主意之前,王博龙已是小有名气的独立摇滚乐手。因为独创用长沙话唱摇滚,在参加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栏目时,他被介绍为“湖湘新民谣领军人、拍拍熊乐队主唱”。但没被更多介绍的是,他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读研究生二年级,曾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10万奖金。而这正是他与其他音乐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一开始想做的项目叫‘你是我的大猩猩’:一边是鼓一边是镲,”王博龙对《时间线》说,他最初想把传感技术绑在观众身上,让他们“捶胸顿足”地和乐队互动。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参与策划798尤伦斯的一次装饰艺术展时,他萌生了“地面收集踩踏数据”的想法。
这个创意来源于POGO这一“道具”对Live House的重要作用。观众中,对演出最有热情的人,总会紧紧围聚在舞台前,跟随音乐节奏鼓掌、跺脚甚或做出更多肢体动作。现场氛围越high,他们的动作幅度越大,参与人数也越多。王博龙猜测,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测量演出乐队、单曲甚至曲中某一段落的受欢迎程度。
本身即是摇滚歌手的王博龙,自认为了解这些数据对乐队和Live House的重要性。而身为创客,他也知晓该如何把这一想法变为现实。
参加艺术展时,王博龙便创作了这样一块布满压力传感器的地板,收集踩在其上的脚步频率和压力大小,同时配合音频、视频数据的采集,将它们汇总到电脑,用软件综合分析出它与人情绪的关系,进而间接测量出乐队演出效果。
然而,第一次实地测试却并不顺利。王博龙请来地板工和焊工,把80元/平米、共计二三十平米的地板,铺进MAO的 POGO场地,为此,他前后花了近4000元。但经过一晚的激烈踩踏后,地板已被踩得七零八落,8组传感芯片被踩坏了一半——这不啻为一种价格昂贵的一次性测量方式。
但让他欣慰的是,这次不计成本的投入至少印证了自己想法的正确:“在视觉上能感觉到的热烈情绪——高涨、低落甚至不耐烦,在数据曲线上都有对应。”换言之,人群踩踏数据和情绪是呈正相关的。
从地板到地毯
对于如何减小对传感器的破坏,王博龙很快想出了一个B计划:把地板换成地毯。第二天,他就开始付诸实践。
他从装饰器材城买来几块地毯,盖在剩余4块完好的传感器上,用黑胶布固定,铺于POGO场地,再穿一根线连接电脑——一套简易的数据检测设备就做好了。当晚的测试效果,也迅速证实,这套升级版方案是可行的。
但地毯的缺点是,对踩踏频率和压力的感应不如地板灵敏,因为后者材质坚硬,刚性震动的传递效果更好。但低成本的地毯,更适合创业项目。“用很少资源和最简陋粗暴的方式,实现你想要的效果——这是精益创业。”王博龙说。
在摇滚演出上小有建树,也为王博龙的创业带来一般创业者可遇不可求的天使投资。
去年12月12日,受邀在“量化自我大会”上演出的王博龙和拍拍熊乐队,把这套地毯装备也带去了现场,边演出边展示。这场摇滚地毯首秀,在现场获得很不错的反响。王博龙事后才知,给他递名片的不少人都是大佬级别,比如,宽带资本的田溯宁。
和宽带资本的相识,彻底推动了王博龙的创业计划。他用寒假时间写出一份商业计划书,详细调查了国内外已有的摇滚数据收集方式。
“我们还真是全世界首创,而且数据收集的方式看来也是目前最优的。”王博龙说,目前涉足这一领域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都屈指可数。日本有家公司采用脑波测量仪来捕捉摇滚现场的数据反馈;还有一家社交网站,通过把现场录制的演唱声波放到网上,让所有去过现场的人以声波时间轴为单位做评论。这两种方式要么成本太高,要么与现场无法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影响数据准确性。
用地毯收集POGO信息,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低,量产后,预计成本仅在两三千元人民币,但准确度却不错。它在30平米的地毯下铺设80个传感器,获取1秒内踩踏次数和压力大小的平均值,由此连成均值数据线,再通过接音轨、架摄像头,来采集演出现场的音频和视频数据。
为把关于摇滚的数据收集做得更立体完整,王博龙还开始多方抓取关于中国摇滚乐界的基本信息,并意外发现,这个领域的数据匮乏得惊人。
比如,业界惯常以为,国内摇滚演出年均仅在两千场左右,但通过调查近三年来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其实比预想中多出10倍。通过数据,更可以显示出不同摇滚流派,在国内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兴起和衰落。这块空白的数据领域,让王博龙愈发坚信自己找到了潜在商机。
摇滚中的《纸牌屋》
在商业计划书中,王博龙给自己以地毯为发端的摇滚数据收集事业,设想了一个宏伟的商业模式,并深信,在这个智能时代,数据就意味着商机。
简单说,该盈利模式可分两个层面。其一,在积累了足够的乐队数据后,举办自己的文创品牌摇滚音乐节。数据优势会让这个音乐节比现在一年一度的迷笛、草莓等品牌都更有人气——这好比在摇滚乐领域,复制了流媒体视频网站Netflix的成功。后者即用大数据的方式拍摄了大受欢迎的美剧《纸牌屋》。
其二,与迷笛、草莓相比,除门票收入和赞助商收入之外,王博龙还可通过提供数据和咨询服务,来支撑自己的品牌做更长远的发展。
摇滚数据咨询,既可以直接出售给Live House这种音乐酒吧及音乐节等组织的经营者,从而挑选现场效果最好的演出乐队来增加门票收入,也可以出售给乐队,供其了解演出中有待改进的段落,来优化排练和演出,或者了解自己最受欢迎的歌曲,帮忙挑选出入选专辑的曲目。
针对乐队的数据出售,王博龙甚至为其考虑到他们可能普遍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并设想了一个众筹APP的模式:给每个想要获得数据的乐队,制作一个包含现场数据、票务信息和社交社区在内的应用,放到点名时间等众筹网站,参与投资的歌迷也能免费获得。如此既能解决资金问题,也能聚拢人气——“这相当于把乐队的豆瓣小站搬到移动端”。王博龙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很得投资者赏识。今年3月份,团队已如期收到宽带资本30万人民币的投资。
但他也面临很多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用户需求有待验证:摇滚市场的经营者和演出者,有多需要数据来帮助自己做业务决策和演出改进呢?
王博龙在自己的乐队里,验证了这一需求:“自以为会很受欢迎的一段演唱,数据反响却并不好,我们因此重新排练这一段,也会关注是不是现场调音出了问题。”
但“演出时的主观感受和数据收集的客观效果之间有反差”这一现象,是否会成为更多乐队的刚需,确实还需大规模验证。不过王博龙认为,“乐队们至少很乐于在APP Store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因为数据本身就是很好的营销渠道,只要把数据变为不枯燥的综合评估方案。比如,给最受欢迎的乐队冠以“冬天最温暖的乐队”等有趣的别称。
除需求验证外,还有人才招聘、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初创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团队中有5位全职员工、7位实习生,承担硬件研发、软件研发、文案、市场和公关等工作。王博龙认为,软硬件兼通且想象力丰富,是自己这个创业项目的优势,而市场战略调研分析则是短板,这方面人才也会是他接下来的头号招聘目标。
王博龙设想,对摇滚数据的收集只是一个开始,有着200亿规模的国内商业演出市场,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下一步,他和团队将开发更多传感和数据收集方式,来匹配不同的现场演出,如演唱会、演播室等等形式。秉承创客精神,他也会把部分技术开源,欢迎更多新媒体艺术开发者加入进来,挖掘地毯的更多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