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2007年以后,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开始提速。根据易观国际公布的数据,2008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1亿;而2009年则翻了一番,达到2亿,包括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驻这一领域: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相关应用(如Widget)快速发展,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互联终端产品的影响力和用户数日益扩大。
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渗透率逐年走高且资费水平不断下降,通信运营商被互联网企业日益管道化,全行业普遍面临增长乏力的发展困境,NTT DOCOMO和Vodafone等一些曾经居行业领先地位的运营企业近年来甚至跌入了负增长。因此,运营企业对加快构建业界领先的业务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以保障企业持续发展需求迫切。
从以上市场背景和数据可以看出,开发推广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如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其粘性和门户效应较强,整合信息和聚合用户功能独特,对于改善用户体验以及运营商巩固价值链主导地位的作用突出,故对于其相关问题如业务行为、商业模式、解决方案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2 移动互联网行业环境分析
2.1 发展现状及趋势
互联网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文件(Files)通过文件夹(F0lders)的组织形式存储在台式机(Desktop)中,到网页(Pages)以链接(Links)的方式形成网络(Web),再到数据流(Streams)借助标签(Tags)构成云(Cloud)。这表明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的订制一的信息传递方式将成为主流。
(1)市场层面
中国目前处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前期,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及收入快速增长。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到3.03亿,较2009年底2.33亿网民人数有大幅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已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自2000年“移动梦网”诞生起,经历长期市场酝酿后,移动互联网终于在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总体发展如图1所示。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提升、各种应用的发展以及各环节厂商(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硬件厂商等)在移动互联网体系的布局。市场在多方作用的推动下发展迅速,预计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2)业务层面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核心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价值链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目前产业角逐的三大力量是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三股力量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各不相同,但最终竞争的焦点都着眼于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体系尚未成熟,特色应用尚未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繁多,从现阶段的应用体系可以看到,移动IM、手机浏览器等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特色应用,如手机阅读、位置服务、手机电视等仍然由于产业链合作等原因尚未尽如人意。这也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即发展初期,业务集中于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并以工具化、娱乐化应用为主,如手机音乐、手机报、手机浏览器等:发展后期,则倾向于满足社会化、商务化的群体用户沟通需求,如手机微博、手机社区、移动支付等。
移动互联网业务对目前运营商的数据和信息业务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如上网冲浪、消息订阅对短信、手机报、天气预报等的替代,从而导致新业务对整体业务规模的拉动作用减弱,部分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降。
流量类业务增长较快,与收入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增量不增收”,并且随着应用及内容获取渠道和支付渠道的多样化,运营商被管道化趋势愈加明显。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业务形式和结构方面
Web类内容业务增长放缓,而基于多级内容聚合和筛选的客户端类、微技类应用增长迅速,如个人信息助理等。客户应用部件化、自主化、定制化,用户体验向简单、灵活、易用、可传播演变。内容集中化、细分应用垄断化,网络资源越来越向少数几家综合提供商集中:同时适于各类人群的杀手级应用基本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长尾化的细分市场应用。
用户方面
聚合化。SNS(社会化网络)和UGC(用户产生内容)作为新的应用,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社区化生存的基础。
业务承载方面
带宽去稀缺化。随着从传统的2G网络到目前的3G网络再到未来的LTE/Wi-Fi网络,接入带宽从100K增长至1M、10M,完全能满足多媒体的业务需求。此时,网络带宽的稀缺性价值不复存在,而内容应用的独特性、高体验性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此,应促进各类运营商纷纷开放自身平台,推动第三方开发者开发新应用。
业务属性方面
移动互联网业务比传统互联网更加生活化。传统互联网以浏览类业务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终端侧应用为主,且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具有实名化的特点,位置信息、漫游信息等更是关键。因此对网络能力如身份认证、定位等提出了更高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并且随着MID(移动互联网设备)/PC/手机的一体化发展,用户对于微博/SNS,邮箱,IM(即时消息)等将会更加注重无缝连接的体验。
(3)商业模式层面
移动互联网新的价值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移动终端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改变。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利用多样化终端及广泛的网络覆盖,实时将用户实际生活接入至移动网络中,并产生“开源”和“节流”的效果。在通信网络演进中的定位如图2所示:
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机会
主要体现在利用用户身份识别和位置信息提供增值服务。
身份识别包括社交关系和精准营销两方面的价值:通过通信号码可以带动用户真实社交关系与虚拟社交关系的融合。比如通过用户通讯录的用户关系,将其实际社交关系复制线上,也可以将线上好友(在经他人允许的前提下)复制到自己的线下通讯录当中,使其成为自己实际社交关系的一部分。此外,由于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身份确定性,所以其所有的网络行为也具有延续性。通过对用户各类行为的深入分析(有一定法律及道德风险),可以很好地掌握用户的各类潜在需求,将用户的类别更为细分,从而促使品牌广告以及效果广告的商业价值都进一步提升。
位置服务的价值在于可以通过用户位置的所在地,选择相应的有效度较高的信息为用户进行推送,这种信 息传播方式更加高效,精准度更高。这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种是导航,是指从一个位置导向另一个位置的服务过程:第二种是信息服务,指提供用户以各类基于位置的服务。
价值来源方式
节流:目前在商家贸易过程中,营销成本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通过电子商务中的团购、优惠券等方式,可降低商家的营销成本和用户的购买成本。
开源:激励用户通过创造、分享、入股、推广等行为,获取相应的利益、积分、名誉度等回报。
商业模式具体形式
基于以上两种途径,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形式比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均有所拓展,包括:前向方式的增值业务营销、虚拟产品营销、发展VIP用户等,以及后向方式的分类广告、精准营销咨询、服务中介等。移动互联网前后向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总之,从商业价值层面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绝不是简单商业价值的迁移,其更多的是从用户行为习惯、应用呈现方式、应用承载内容、系统性解决方案、及时性应用方案等多个角度带来的产业剧烈变革。由此所承载的产业价值的凸显,更是呈几何式的爆发增长。
2.2 主要业务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丰富繁多,主要包括移动IM、SNS、移动浏览器、手机阅读、手机网游和应用商店等。其中前三者是移动互联网重要的入口级应用,而应用商店一方面是终端厂商、系统厂商、通信运营商共同的竞争焦点:另一方面在于它的产生真正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发展,是移动互联网最为重要的应用平台。
(1)移动IM
移动IM(即时消息)借助高频次、小流量以及满足移动交互性的特点,用户渗透率较高。在全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仅有6.4%的用户没使用过移动IM,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
移动IM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潜在的一站式使用体验需求,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2)移动SNS
移动SNS借助于用户社交关系的高粘性,进而整合用户的各类信息需求,通过应用、内容的整合、功能的增加逐渐演变成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方位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前期,移动SNS应用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3)移动浏览器
手机浏览器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获取网络内容的主要途径,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器进而访问无线搜索门户、WAP门户以及其他网站。由于手机浏览器是用户接入网络流程的第一界面,手机浏览器的这种前端优势使得其可以基于用户网络需求向后端整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及内容,从而在用户接触手机浏览器这第一界面之时,提供给用户一个平台化的获取内容及应用的整合平台。
(4)应用商店
对于移动应用商店,无疑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在此领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它的价值链是以移动终端产品、操作系统、应用分发渠道为核心而构建的。在角色定位上,App Store是苹果公司向前端应用的进一步渗透,的SDK(业务开发工具)促进了第三方开发迅速发展,提升了苹果终端应用的丰富程度;同时构建的App Store也借鉴平移iTunes的销售模式,将其定位向着以iPhone&iPad为渠道内容和应用的聚合与销售平台转变。在苹果之后,中国移动、诺基亚等产业链中各方均了自己的应用商店。
3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正驱动行业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类似于“旅行箱”和“家”,传统互联网是用户的个人空间,保存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偏好设置:移动互联网是用户随身携带的各项工具,供随时随地使用。因此,运营商须积极拓展互联网的整体业务,借鉴其商业模式和先进技术,促使自身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29.5
在这个信息产业高度发展的时代,单个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连接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于运动子网络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比如,航天飞行器、航行轮船、移动火车、移动汽车等运动物体上的移动终端与网络,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运动,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网络、无线路由、移动IP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v4已经逐渐被IPv6所代替,在此形势下,研究IPv6移动网络、移动技术、路由器成为了目前的主要任务。
1 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
在早期移动互联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一九九一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ohn loanrIidis等人提出了Columbia Mobile IP概念,主要就是选取了IP in IP隧道封包与虚拟移动子网的方法,此后他又对Columbia Mobile IP的相关设计方法和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随后Sony公司的以FumioTerqoka为代表提出移动节点协议,级将IP虚拟化。后来,IBM的Y.Rekhter和C.Perkins通过IP协议的松散源路径也进行了移动节点协议的设计,直到一九九四年,C.Perkins和A.Myles对以上三种移动节点协议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协议,即MIP,并且目前Mobile IP中RFC3344协议是由IETF发展而来。一九九六年相继公布了IPv4主机移动的支持协议规范,是对移动IP前期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初步总结,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于二零零三年,RFC2002被新规范RFC3344所代替。
除此之外,对于IP移动路由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IETF还专门设计了切换优化工作组和移动IPv6信令、网络规模移动工作组、IPv6移动工作组以及IPv4移动工作组四个工作组对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协议标准化工作进行专门负责。鉴于IPv6即将成为IP网络的未来趋势,如何在IPv6中合理运用IPv4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了改进协议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
2 面临问题
2.1 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数据通信是传统互联网络的最初设计,其网络理论与协议均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并且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固定。随着移动互联网对路由理论与协议适应性、服务质量、可靠性、变化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其需要负责的业务如语音、视频、数据也越发广泛。最长前缀匹配原则的路由IP包是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若运动主体的位置改变,IP包将会出现错误投递,将位置移动之后,如果源地址不应用目前网络拓扑允许的地址,在过滤作用的干扰下,运动主体发送的IP包将无法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即使解决了源地址的过滤干扰,但是因为网络IP地址与端口号的通信识别,也可能会出现通信阻断的情况。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更不能胜任。
2.2 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研究全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网络技术与理论,移动互联网络的接入方式、链路形式、通信与应用模式、拓扑结构等方面在固定网络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比较不稳,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某段网络前缀意义上任意一个子网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物理范围的制约,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运动主体。所以,需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点与网络结构天那就新的协议与理论,而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现有的理论与研究成果。
2.3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IETF给出了IP协议RFC3344,此设计是在IPv4网络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网的移动性。为了有效防范IPv4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安全性等方面出现一些不足,在IPv6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移动IPv6,除此之外,提出了一些标准与草案。在这两部分中均采用了技术和隧道技术,是有效解决终端运动的典型方案,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运用,在各运动子网中设立了相应的主机路由,如果忽视了运动主体的集合,必然造成一定的资源损失,在一些通信安全和电子兼容要求较为严格的场所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因为移动IP的拓扑结构相对稳定,只要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不会影响现有的RIP、BGP等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子网动态与终端集合的变化一直到网络连接,变革上述路由协议与理论成为必然。
2.4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设计互联网的时候,用于在运动子网或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以及应用运动子网或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为一般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因素。实际上,第一要素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基础支撑,第二要素可以通过IEEE802.16x、新一代蜂窝移动无线传输技术等无线广域网络解决,以蓝牙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以及IEEE802.11x系列的无线传播技术能够解决第三要素。
3 发展趋势
3.1 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复杂性展开研究,分析如何使路由协议达到网络扩展需求,实现网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保证动态变化网络无论在有基础支撑网还是无基础支撑网环境的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高效算法和理论。
对网络运动主体动态的研究,不仅包含主机,还包括某个前缀限定子网络或由众多主机组成的集合,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频繁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将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出现服务器资源的大量损耗。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的复杂多变性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高更多的要求,不仅要对子网意义上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要对子网主机运动进行处理。因此,为了实现路由协议的有效设计,根据动态变化网络的特点,对目前路由技术和协议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归纳,同时对运动模型进行分析,在对运动主体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动态环境下路由协议和理论设计的要求。
3.2 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在网络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拓扑频率高的环境下,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的特点,对运动主体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分配策略、地址管理等内容进行研究,是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时,一定要达到以下要求:首先,其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之能够与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其次,一定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针对性的启发式。再次,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此外,因为IPv6的地址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结构性特点,可以对互联网新协议版本下的管理理论和地址分配进行重点研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相信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波,孙炜.移动互联技术下的内容生产与模式浅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0(09).
[2]袁洪伟,胡修林,张蕴玉.移动IP及其信息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01).
[3]陆小华.最超越想象的变革将基于移动互联――新媒体变革取向漫谈之四[J].新闻记者,2011(04).
>> 基于钻石模型的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天津滨海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 基于研发体系的滨海新区现代化科技新城建设对策研究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茂名滨海新区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展天津市滨海新区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 基于产业链角度的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现状、威胁和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GEM模型的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 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天津滨海新区应对策略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天津市通信管理局. 2012年第二季度天津电信业发展情况[R].天津:天津市通信管理局,201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关键词:移动社交支付;APP;互联网;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029-01
21世纪作为互联网技术时代,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移动网络3G、4技术普及,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的出现,更是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至新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也逐渐暴露,给人们使用移动支付APP时造成了隐患,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为人们排除这些网络安全隐患,为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扫除障碍。
1 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发展现状
谈及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发展现状,其实在春晚就已经揭晓了答案,春晚通过发放现金红包与五福红包大力支持支付宝的发展,几乎人人都知道支付宝的存在,而且支付宝本身凭借其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宝的强大支付理财功能,深得大众喜爱。除了支付宝以外,qq、微信更是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社交时间,而且后期的发展也不容置疑,肯定还是移动社交平台的霸主。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好多这种移动社交支付APP,它们为人们的生活,交友,娱乐提供了便利。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与2015年的电子支付业务笔数与成交金额结果如下表1所示。
通过上表1我们发现利用移动社交支付APP进行支付业务的笔数在逐年增长,成交金额也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就目前来看,移动社交支付APP在互联网中的发展前景比较可观。
2 移动社交支付APP在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病毒感染
截止2014年我国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包括第三方支付类、理财类、团购类、电商类、银行类的下载量迅猛增加,其下载率达到30.38%,但与此同时,手机病毒感染也大量增加,2014年第一季度截获手机病毒包数达到143945个,感染手机用户数达4313.81万,而且据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手机感染病毒包数增加了713.6万个。可见,移动社交支付APP使用的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2.2 手机漏洞
黑客在不破坏APP正常程序和不改变签名证书的情况下通过向APP中植入恶意程序,并利用签名漏洞的扣费木马对该APP的手机捆绑用户展开随意扣费行为。我们对此并不陌生,例如在使用qq或者短信时,会经常有陌生人发来网络链接,点开之后话费就会被扣除。
2.3 诈骗电话及短信
随着频繁的上网,用户的随意注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抓住此机会获取用户电话号进行诈骗,据数据显示,2015年垃圾短信新增用户举报达1.69亿条,举报骚扰诈骗电话次数达2.2亿次。
2.4 个人信息泄露
移动社交支付APP的使用流程已经广为人们掌握,要想使用这些APP首先必须做的就是注册账号,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其实如果注册一个两个经常使用的软件也没有问题,但现在人们面对众多APP的广泛使用,在多处留有个人信息,给不法分子造成可趁之机。
3 解决对策
解决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监督职能,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支付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体系,加强司法监督,给网络支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第二要充分发挥网络运营商的作用,做好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网络运营商应该基于互联网整体安全结构视角,并及时评估APP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努力为用户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体系,为软硬件与数据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三要强化个人上网安全意识,用户在注册账号后一定要设置一个较为安全的密码,要在手机上安装防盗软件,做到尽量不root系统,防止病毒感染,尽量减少网络安全隐患。此外还需做到不随意扫二维码,不随意安装软件,谨慎使用WiFi,防止黑客截获个人信息。充分处理好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隐患的发生。
4 结语
现阶段,网络诈骗事件一起接一起的发生,这无疑在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日常移动社交支付APP的使用过程中,要高度警惕,要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政府运营商也要加倍努力,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09
人们一直向往能够即时地从互联网获取服务和信息,乃至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天正逐渐临近。这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是两大基点,互联网技术中的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开始萌芽并急速成长。然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比如移动终端、应用服务、安全防御与隐私保护等相关领域。其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新方向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1 移动互联网相关介绍
许多人认为,过于严格的监管和规定对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展前期并不适用。但随着安卓开放平台为主的移动市场完成产业链的搭建并迅猛扩张,严峻问题的不断显现却让这个观点存有疑点。逐渐凸显的相关问题主要有:一直被禁止从未被断绝的开发者、广告商、SP(主要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服务,即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内容应用的直接提供者。)等厂商滥用权限搜集用户的隐私,甚至沆瀣一气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贩卖并恶意扣费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用户乃至行业大环境都有极不好的影响。这种需要严谨系统和对应监管方法去应对的问题,如果仅仅依赖从业人员自立去解决,必然是螳臂当车的。为了从多个层面给整个市场和行业带来推动力,必须要依附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大方向来进行综合决策、整体治理。
2 移动互联网基本理念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技术有一些本质的理念差异,在这里进行简单阐述。第一,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爆发时代,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只有从与用户产生第一次接触起就精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营造出简单、精准的用户体验,才能成功;第二,在盈利模式的策略上,大量只用过手机最基础功能的用户需要全方位齐下、多面度立体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更需要标准化和更加简单易懂的指导;第三,新的技术需要自己的核心技术来确定最有杀伤力的定位,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集定位、搜索和超精确数据库功能等相关服务,这必定能让电子移动设备的地位大大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创新能力则是地位的体现,这在被动产业链竞争中是必然存在的;第四,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而让目标客户直接为企业说话。广告营销是不能长久存在的,这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和传统营销的最大不同;第五、在互联网思维的统治下整合各行业
3 移动互联网主要相关业务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互联网的发展便具有潜在用户众多的优点,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现在已经是不可缺少的社会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此技术和手机结合后,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接受发送信息,这样各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优化程度,减少了大量支出;其次,在我国市场中,蓝牙技术、WDMA、CDMA、GPRS等一系列技术被使用到汽车中,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日益复杂的交通环境。而在具体的业务应用中,以下几个方面的使用更加普遍。
第一,人们下载如腾讯qq或者MSN等的交友程序,与朋友交流沟通,乃至进行商务操作,比如发送文件,处理一些紧急的工作事务等。另外,人们也在这些程序中输出信息,了解新闻,抒发心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第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进行娱乐活动,在视频播送前的广告设置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网络广告的需求是移动互联网经济收益的增长点之一;第三,人们希望在业余时间内,能够通过一些娱乐软件放松自己心情,而游戏由于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就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进而带动了电子产品的销售,手机游戏吸引大量用户,创造大量收益;第四,手机的功能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手机电视让人们不用固守电视机前,而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第五,电子阅读创造了小体积大容量的奇迹,人们可以只带一个轻便的电子产品并阅读大量书籍,大大方便了人们;第六,网络购物这种时尚活动逐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移动支付的高自由度特点,体现着移动支付和银行金融在未来的高度统一。移动支付手段的发展,为商业贸易展现了新的未来。
4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提升巨大,而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产品存在的重要基础,技术研究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相关资料表明:虽然无线网络受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其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却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据调查显示,在移动互联网使用数量上,到2010年的年底我国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13数量已经超过3.1亿,到到2011年的年底,仅仅一年的时间,用户增加到9.57亿。预计未来可以达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目标;在手机用户数量上,我国手机用户增长缓慢,但相关业务却可能百花齐放;但是,由于广大用户对互联网巨大的需求,所以互联网技术却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下功夫研究相关技术。从地区来看,受各地区经济状况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现状就是我国东部地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这也是新时期下发展的主要特点;从另―个方面来讲,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那些知识水平低的老年人来说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运营商的主要客户取决于适用人群。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加大投资来尽可能的完善这些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备,同时简化操作更加,让更多人识到高科技带来的巨大进步。
5 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分析
迄今为止,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充分说明在最近,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所以,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各个领域,渐渐的从根本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移动互联网业务未来短期3G手机的主要服务有:手机支付、手机视频、资讯阅读、影视点播、游戏、GIS地图等。在更远的将来,将民生工程方面也会用到各种专业技术来提供各种便民服务。据此分析,未来互联网产品设计主要会分为两部分,传统的桌面互联网会向传统的媒体靠拢。而能够即时信息传播和进行数据的异地存储的手机客户端却是潮流。而且,未来的手机应用已不再是简单的软件应用,而是融入人性化解决方案,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人性化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友忠,孟小峰,姜大昕.移动应用集成:框架?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学报,2013(07):45-46.
[2]王茨尔.电信运营商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应用合作模式[J].移动通信,2012(23):76-77.
[3]李强.浅谈移动互联网的有效应用[J].通讯世界,2014(05):13-14.
关键词:4G时代;电信运营商;机遇;挑战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已经从原的3G网络成功的转向了4G网络,并随着智能终端机器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网4G网络覆盖的全新局面。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只能是在语音和短信文字的层面进行沟通,而现如今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同时,网络覆盖的全面、网速运行的速度之快都已被消费者们所认可。但随着4G时代的到来,给电信的运营商们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能使4G移动网络更快、更全面、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更满意的消费,值得通信行业的工作人员深思。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我国现阶段4G时代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释,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提供平台。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一)3G网络的覆盖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史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机器被人们所应用,这样促使着通信行业的自我更新和发展,因此,4G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便真的到来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初,我国电话用户可达1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的用户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移动电话的用户在3G网络的带动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宽带业务的用户也可以达到20000万户以上,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我国移动互联网在3G网络的带动下,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逐年增高,而与互联网用户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客户已经远远的超越了互联网的使用客户数,有调查得知,移动互联网每年的增户数可达互联网每年增户数的10倍左右。
(二)4G网络的崛起
在移动互联网人均上网时间超过电脑终端互联网之后,便逐年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由百度网址提供的数据可知,Android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间已达到每天160分钟左右,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要看手机55次,而与客户相关的一些应用,例如:互联网理财等,也加大了客户对移动互联网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在今年春节时推出的微信红包业务,更是受到客户的广泛喜爱,仅在推出的两天时间里便在国内有6亿的用户在使用。而支付宝的账单显示,在2014年时,移动终端支付宝用户数量同比增长了601%,现在手机支付宝已经超过1亿人在使用。这些数据都显示出了移动互联网现已占据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移动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
在我国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出现一个现状,那便是将移动互联网从3G时代向4G时代转变的一个转折点。3G移动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上网空间,这一度使移动电话用户不断的增长,截止2014年初,工信部的数据显示,3G用户的净增长量可达1988万户,可见在3G网络的带领下,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客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终端机器的使用方面,为了满足人们对新信息时代的使用,多核、大内存、高性价比的产品层出不穷,给客户较大的选择空间,而随着移动终端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移动互联网的加快发展。
(二) 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进步的今天,出现了较为丰富的移动应用软件,例如:社交、游戏、浏览器等,这些软件在应用时是免费的,同时有些理财的软件还可以给客户带来收益,这大大增加了客户对软件的喜爱程度。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4G网络随之而来了,更客户带来了更快速的网络时代。
三、4G时代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4G时代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
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各自推出了4G网络的套餐。在这个由4G时代引领的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运营商该如何做到将4G网络同移动网络共同进步,获得应有的收益,这是运营商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拥有良好的4G网络服务是吸引客户的不胜法宝,以中国电信为例,在今年年初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就流失掉了近90万,而3G的用户仅仅增长了3万人,在3月份是出现了一些好转。而中国联通,在今年年初的数据中显示,3G的使用客户新增了300万户左右。而中国移动在今年的年初时,新增用户约1500万户左右。通过这些数据可知,在年初时中国电信的用户是有流失的,中国联通的用户虽有较小的上升但不明显,而中国移动的用户有明显的上升,这是由于中国移动推出了LTE服务,并加大了推广的力度,在中国通信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占有了一席之地。
(二)4G时代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但在信息发展快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开始依赖WiFi,其也是用户首选的互联网方式,WiFi的出现无疑是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客户在每天约8成以上的时间都在使用WiFi上网,仅有约30%的用户采用4G网络上网,因此这对运营商来说仍是不可小觑的问题。而运营商在应对时,便受到启发推出了互联网的金融业务,例如:支付宝、余额宝等应用。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们对WiFi的依赖,两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客户的黏度。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4G网络的不断发展、完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进行介绍,分析当下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如何在4G时代应对机遇和挑战,为我国的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完善发展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舒.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广东通信技术,2014(05).
[2]李研.关于对4G时代通信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4(04).
关键词:4G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中,开展互联网业务和服务,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机整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悄然发生了改变,有助于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商业发展模式,对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就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4G技术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升级标志,大大促进了我国信息市场的繁荣,竞争愈加激烈,呈现明显的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为电信运营商的长远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 4G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1 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就我国工信部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4年2月,我国的电话用户增长了358.1万人,电话用户总人数超过15亿人。也正是由于移动电话终端用户的快速发展,固定电话用户规模逐渐缩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3G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移动电话市场的发展,3G技术逐渐替代2G上网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此外,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突破到19217.2万,较之上一年净增人数326.3万。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3G技术的推动下,移动电话用户规模逐渐增加,相应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已经远远超过了互联网用户人数。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同样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好几倍,并且这个差距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据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统计,我国在2013年Android用户使用时长每天超过150分钟,较之同期增长了25分钟,移动终端用户每天查看手机53次。同用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用户的上网兴趣,诸如互联网理财产品、社交软件,以及最近几年较为火热的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以及QQ红包等,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尤其是微信红包,用户增长速度令人咂舌,成为国内6亿微信用户的火爆项目。而支付宝作为人们日常互联网消费的主要支付手段,用户数量呈直线上升。2014年支付宝用户数量接近4亿,支付宝用户日常使用百分之34%为移动终端,较之前年增长了10倍以上。
由此看来,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3G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转朝着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
1.2 4G时代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随着3G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实践,4G网络时代逐渐到来,较之3G技术而言,4G网络无论是网络数据传输速度还是稳定性,都要远远高于3G网络,吸引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移动推出4G LTR服务带来的影响。据中国移动2014年1月数据披露显示,中国移动的3G用户较之前一年增加了1426.3万人,3G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总计超过2亿;2014年2月底,中国移动公布了4G用户的数量,为134万户。在网络宽带业务方面,主要是由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经营,用户数量同比增长,分别为6573万户和10157万户[2]。
2 4G时代电信运营商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在3G网络时代,电信运营商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并且吸引了大量的运营商用户,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忠诚度和依赖程度。电信运营商的快速发展,运营商的3G用户数量远远超过了移动用户增长速度。尽管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促进了3G用户的增长的,但是较之传统通信业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固定电话用户和固定电话语音业务大幅度缩减。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我国当前多数应用软件是从安卓市场、腾讯应用商城以及其他第三方应用平台下载,或是从手机品牌厂商的应用商店下载,最为弱势的就是从电信运营商渠道下载软件[3]。在当前火热的社交软件背景下,微信和微博的火热,吸引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诸如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live、翼信产品,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等产品,较之微信和微博而言,功能单一,缺乏足够的社会吸引性,所以未能吸引到足够的移动互联网用户[4]。如图1。
但是,电信运营商由于本身具有大量的用户群体基础,大量的实体营业网点和安全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增加用户安全感,所以针对用户实际需要运营商推出一系列理财支付服务产品,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5]。
3 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4G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很难发现电信运营商的身影,应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开发用户需要的软件,充分发挥自身大规模用户优势,谋求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卫,陆希玉.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14,30(5):51-54.
[2]韩美英.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动画发展趋势[J].信息化建设,2015,23(11):87-88.
[3]王学泽.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营销,2014,10(4):101-102.
4G时代提出连接全球50亿个物品,而5G时代更要构建1000亿海量连接世界,绝大多数消费产品、工业品、物流等都可以与网络连接,通过5G网络支撑海量的“物体”无线联网。5G物联网云还将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社会充分智能化。分析了5G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5G和物联网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5G 物联网 融合发展
1 5G概述与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商业化以来,每十年移动通信会出现新一代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引入,实现频谱效率和容量的成倍提升,推动新的业务类型的不断涌现。近几年随着4G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商用,以及应对未来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应运而生。与前4代不同的是,5G的应用十分多样化。峰值速率和平均小区频谱效率,体验速率、连接数、低延时、高可靠、低功耗等都将成为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应用场景也不只是广域覆盖,还包括密集热点、机器间通信、车联网、大型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等具有超高海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这也决定了5G中的技术是多元的。
1.1 5G关键技术
5G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无线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规模MIMO技术、新兴的多址接入技术、超高密集度组网技术、新型多载波技术、高级调制编码技术等;网络技术领域主要有网络切片技术、移动边缘计算技术、控制平面/用户平面分离技术、网络功能重构技术等。
1.2 5G发展现状与预期
国际标准组织ITU将于2018年正式公布首个全球统一的5G标准。业内认为,由我国提出的相关技术标准IMT-2020(5G)将在整个5G标准中占据相当大比重,这也意味着在未来5G和相关各类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我国企业可获得更大的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于2015年开始启动,在2016年9月15日结束第一阶段――无线关键技术的试验,接下来将进行第二阶段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第三阶段试验――5G系统验证。
5G已成为当前全球业界的研发重点。作为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5G将会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和产品的重大飞跃,并带动相关芯片、器件、材料、软件、应用等基础产业的同步快速发展。同时,5G将会与互联网、物联网等行业更加紧密融合,从而引发新一轮ICT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
2 物联网
物联网又称为传感网,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顾名思义即是万物互连,任何物体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能“交流”。物联网用途广泛,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
2.1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感知层主要实现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和物体识别,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安全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以RFID为代表的物品识别技术、传感与传动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存储、以3C融合为代表的智能物体技术等。
2.2 物联网现状
自2009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相关发展战略。美国2015年宣布投入1.6亿美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应用试验平台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欧盟已将物联网正式确立为欧洲信息通信技术的战略性发展计划,2009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出台多项权威文件,重点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成立物联网升级制造模式工作组,跟踪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科技情报,通过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同心通力合作,实现物联网技术对日本制造业的变革。韩国的“U-korea”战略,是要建立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新加坡政府近期推出关于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以及特定领域产品的标准,为迈向“智慧国”的目标做准备。
3 5G和物联网相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要具备两大关键性条件:一是要有完整的标准和网络体系,必须有网络覆盖支持物的互联与移动。当4G网络全面覆盖之后,推出的NB-IoT、eMTC等这些物联网技术,才能在其基础上形成真正支撑市场需求的全覆盖网络,满足物联网高可靠、低速率、低功耗等需求。二是安全性,移动通信网络天然对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有QOS的保障机制,再加上行业安全机制的要求来保障其安全性,物的互联才有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物联网才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而此前的一些技术尚不具备这种安全性保障的条件。
移动通信网络与物联网融合的优势在于移动通信网络有多大,物联网覆盖就有多大,不需要客户单独去建网,这对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建网的成本。随着4G演进中的NB-IoT、eMTC的成熟,物联网的发展开始起步。
未来物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支持未来万物互联的两个最重要的核心需求是海量的连接和1毫秒左右的时延,现在的网络无法给予支撑,但未来5G网络由于其低时延、广域覆盖、超密集组网、海量链接等技术特点将可满足物联网的需求。
4 结语
目前5G 的标准尚未最后形成,真正商用还需要几年时间,物联网也正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在未来,5G网络的高灵活性能够处理物联网产生的多样化数据,同时物联网也提供优化的5G网络有效配置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5G和物联网将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促使物联网真正迎来井喷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同平等.近十年国内物联网研究热点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2):54-56.
[2]赵国锋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5(08):442-444.
[3]方箭等.5G频谱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信科学,2015(12):29-30.
作者简介
赵玉霞(1973-),北京市人。现为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产业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及互联网产业发展。
>> 政企携手共促TD与物联网融合 基于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研究 LTE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分析 “互联网+”时代TD―LTE技术应用与研究 当TD―LTE与WiFi技术走向融合 基于TD―LTE网络的物联网架构研究 LTE与物联网的融合现状和发展研究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新趋势 媒介融合与广告素养新趋势 移动通信FDD—LTE与TD—LTE技术融合组网浅谈 移动通信FDD―LTE与TD―LTE技术融合组网浅谈 TD—LTE与GSM、TD—SCDMA室内融合组网的探讨 TD—LTE与FDD—LTE融合发展 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浅谈 TD-LTE技术要点与发展策略探讨 物联网技术在TD-LTE网络中的应用 TD—LTE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移动互联网TD―LTE―A技术探讨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与建设 TD—SCDMA与TD—LTE协同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白皮书[R]. 宁波: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2010.
[4]中国移动.中国移动2010物联网业务发展规划[R/OL]. [2013-06-08]..
[5]熊静,李蕊,李洁. 电信运营商创新型Telematics应用及技术趋势探讨[J].电信科学,2010(4):33-40.
[6]陈荆花,王洁. 浅析手机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 电信科学,2010(4):39-43.
[7]吕廷杰. 物联网: 通信业的机遇与挑战[J]. 数字通信,2009(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