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蚁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农作物的危害,一般来说,白蚁对我国农作物还不是重要的害虫,主要对经济作物甘蔗的危害比较大。
2、对树木的危害,白蚁对树木的危害就很大了,像破坏韧皮部,如果造成环蚀,这就相当于树干上的树皮被环剥一圈,树的根系将因得不到有机物的供给而死亡,不久后整棵树也将死亡。还有破坏木质部,阻断水分和无机盐向叶片输送等等。
3、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白蚁对砖木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破坏很严重。它们往往隐藏在木结构内部,破坏或损坏其承重点,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给人们造成巨大损失。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humans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liminate white pollu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hite pollution and harm,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pollutants from our side will disappear.
Key words: white pollution;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01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69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095-0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Cystatin C and uric microalbumin in evaluating the early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ZHOU Biyan, LI Youyong, ZHONG Debin, QIN Zheng, WEN Yanfe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Cystatin C (Cys C) and uric microalbumin within 24 hours (24 h U-mAlb) in the early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Methods: The serum Cys C and 24 h U-mAlb of 43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3 healthy subject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serum Cys C and 24 h U-mAl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remarkab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Cys C and 24 h U-mAlb are all sensitive in evaluating the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can become two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early renal impair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Key words]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Serum cystatin C; Uric microalbumin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通过免疫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性改变,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变缓慢、病情迁延,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1]。目前临床中用以评价肾功能的指标很多,如血中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素氮、肌酐,尿液中的溶菌酶、淀粉酶、β-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等[2],但是上述指标有的仅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才会有所变化,并不都适合作为评估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特征性指标。本文通过测定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Cys 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探讨了血清Cys C与24 h U-mAlb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评估价值,以期为Cys C与24 h U-mAlb的检测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提供参考性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伴有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43例,均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及《实用内科学》[3]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5~68岁,平均49.3岁;病程2个月~25年。另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6~66岁,平均48.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收集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常温下自然凝固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以测定血清Cys C;同时,要求所有研究对象自行收集并记录24 h内总尿液量,集尿过程中在收集尿液的容器内中加入15 ml防腐剂二甲苯,混匀尿液后,取5 ml送检,用以测定24 h U-mAlb。
1.3 检测方法
血清Cys C与24 h U-mAlb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测定工作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检测,测试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作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Cys C和24 h U-mAlb水平
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和24 h U-mAlb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血清Cys C及24 h U-mAlb水平比较(x±s,mg/L)
2.2 Cys C与24 h U-mAlb高于正常参考值检出率
以正常对照组受试者检测指标数值为正常参考值,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 高于正常参考值者有34例(79.07%),24 h U-mAlb高于正常参考值者有31例(72.09%)。血清Cys C与24 h U-mAlb的检出率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血清Cys C及24 h U-mAlb高于正常参考值的检出率分析
2.3 Cys C与24 h U-mAlb相关性回归分析
Cys C与24 h U-mAlb在观察组患者血中和尿中均可明显检出,且血清Cys C与24 h U-mAlb呈显著正相关(r=0.864,P
3 讨论
mAlb是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种中分子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带负电荷,由于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正常人血中mAlb一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尿液中的mAlb含量甚微(5~30 mg/24 h,排泄率
Cys C又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小分子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质,机体内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稳定地产生,且不受年龄、身高、体重、运动、炎症、感染、肿瘤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在血中的水平较为稳定[5]。Cys C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处被重吸收和分解,且不能被肾小管主动分泌。有研究报道,血清Cys C浓度与肾小球率过滤(GFR)密切相关,与GFR呈负性相关,Cys C可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或肾功能受损程度的内源性标志物质[6-7]。研究报道指出,与血肌酐相比,血清Cys C能更精确地反映出GFR,特别是在肾功能轻微受损时,其敏感性高于血肌酐,血清Cys C有取代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而成为临床常规指标的趋势[8-9]。
本文选择24 h U-mAlb、Cys C为检测指标对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伴有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和43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肾脏损伤时,24 h U-mAlb、Cys 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参考文献]
[1] 张连云.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5):2359-2361.
[2] 张成禄,王前,谢健敏.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33-235.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53-2157.
[4] 穆亚东.尿微量清蛋白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6-17.
[5] Weinert LS, Prates AB, do Amaral FB, et al. Gender does not influence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Clin Chem Lab Med,2010,48(3):405-408.
[6] Trof RJ, Di Maggio F, Leemreis J, et al. Biomarkers of acute renal injury and renal failure [J]. Shock,2006,26(3):245-253.
[7] 苏艳丹,赵滢,左薇薇,等.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5):102-103.
[8] 谢群芳,王叶舟,戴文森.血清胱抑素C清除值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9):1969-1970.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2型糖尿病; 早期肾损害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4-0041-03
Diagnostic Value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Cystatin C andβ2 Microglobuli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arly Renal Damage/SU Wen-tang,LIU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41-4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cystatin C(Cys C) and β2 microglobulin(β2-MG) in early renal damage.Method:125 case of T2DM were selected.The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 of 62 Patients with T2DM was less than 20 μg/min was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the UAER of 63 patients with T2DM was situated between 20 μg/min and 200 μg/min was microalbuminuria group.45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as control group.RBP was tested by the immune turbidimetric method,Cys C and β2-MG were test by particle enhanced immuno turbidimetric assay.Result:The content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RBP,Cys C,β2-MG、ureaand creatinine in microalbuminuri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other two groups(P
【Key words】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Cystatin C; β2 microglobul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arly renal damage
First-author’s address:Huaihua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aihua 418200,China
糖尿病(DM)最严重、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DN),其起病及演变隐匿,一旦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则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发现早期糖尿病肾损害,引导干预,延缓或逆转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显得尤为重要。近来的大量研究表明RBP、Cys C与DM关系密切,为此本文检测了125例T2DM患者血清RBP、Cys C及β2-MG含量,以探讨血清RBP、Cys C和β2-MG水平对T2DM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4月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湖南省怀化市肿瘤医院内分泌科、老干科住院的T2DM患者125例,病程5~20年,患者病情稳定,无急性代谢紊乱,无急性肾脏疾病,两周内未使用有影响肾功能的药物。T2DM诊断符合WHO1999年标准。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所有入选T2DM患者分2个亚组,既T2DM肾病的前2个阶段:正常蛋白尿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51.6±15.2)岁,UAER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 ml,2 h内离心分离血清,密封静置-40 ℃保存待检,尿素(Urea)、肌酐(Crea)用美国杜邦公司产Dimension AR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杜邦公司配套试剂。RB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由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β2-MG、Cys 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版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RBP、Cys C、β2-MG、Urea及Crea含量
正常蛋白尿组RBP、Cys C及β2-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RBP、Cys C、β2-MG、Urea、Crea及联检阳性率
微量蛋白尿组血清RBP、Cys C、β2-MG、Urea及Crea阳性率较另外两组高(P
3 讨论
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要是能做到对各种并发症的尽早监测,提前预防,对糖尿病患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常用清蛋白排泄率来判断肾损伤的程度,但在尿清蛋白未明显升高前,既UAER
RBP是血液中视黄醇的转运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为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1]。血液中游离的RBP可自由经过肾小球滤过,并且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血流量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时,导致RBP蓄积,血RBP会显著升高,因此检测血清RBP既可以用于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估,又可作为肾小管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显示,UAER正常的T2DM患者血清RBP就有升高,阳性率2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ys 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以恒定的速率持续的转录与表达,不受年龄、性别、体质量、炎性反应的影响。肾是清除Cys C的唯一器官,Cys C在生理情况下带正电荷,由于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被完全降解,而肾小管也不分泌Cys C,因此其血浓度主要是由个体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好的内源性指标[3],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理想标志物[4]。在本实验中,UAER正常的T2DM患者血清Cys C有升高,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β2-MG主要由淋巴细胞分泌,肿瘤细胞可大量合成,由于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99.9%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早期,其血中浓度即可升高[5]。本实验显示,对照组β2-MG阳性率达13.3%,而UAER正常组β2-MG含量、阳性率较对照组高,但比微量蛋白尿组低(P
有研究发现,肾脏在无原发病变的情况下,早期肾功能异常往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6-9]。RBP、Cys C及β2-MG这些指标可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微血管等多方面反映肾脏损伤,通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在本实验中,RBP与Cys C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P
总之,RBP、Cys C及β2-MG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 Shaw A.Update on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cardiac surger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3(3):676-681.
[2]依力夏提・依麻木,徐世茹,田刚.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2):128-129.
[3] Muntner P,Vupputuri S,Coresh J,et al.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re present in adults with elevated serum cystatin C[J].Kidney Int,2009,76(1):81-88.
[4]何国荣.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检测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06.
[5]谢朝欢,赖树佳.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93-194.
[6]赵同军.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87-88.
[7]姜璐,马凤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16-17.
[8]余晓敏.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45-47.
[9] Chang Y K,Lee S J,Chung B H,et al.Renal histology in patients with elevated serum creatinine and concurrent normal urinalysis [J].Clin Nephrol,2012,77(4):283-289.
目的调查掌握浙中(金华地区)古建筑白蚁危害基本情况,为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浙中26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浙中古建筑白蚁危害率为84.6%。结论浙中古建筑白蚁危害率高,造成的损失较大,亟需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古建筑;白蚁;文物保护
古建筑在历经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和自然力的因素,使其遭受损害、破坏甚至毁灭,其中白蚁危害(属生物破坏范畴)就是自然因素之一。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它在地球上至少已有1亿5千万年的生存历史[1]。浙中(金华地区)气候湿润温热,适合白蚁生存繁衍,金华地区已发现有白蚁2科13属35种[2]。白蚁以取食木质纤维为主要营养来源,并且可在较大型的建筑木构件内筑巢,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和微生态环境正好与白蚁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成了白蚁的聚居地和重灾区。为了给浙江省住建厅下达的“浙中古建筑白蚁综合治理”科研项目提供基础数据,我们进行了浙中古建筑白蚁危害调查,基本摸清了浙中古建筑的白蚁危害现状。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样本筛选截至2014年,浙中(金华地区)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0个。经过充分的探讨,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古建筑(文保单位)列入调查范围:①建筑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村落(建筑群)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代表性建筑;③明代以前的建筑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清代以前的典型房屋建筑。依据上列筛选原则,适当考虑入选样本的分散性,兼顾各县(市、区)的数量分布。共筛选出26处古建筑列为调查对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
1.2调查准备工作为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列入调查的古建筑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①通过文保部门网站获取古建筑的概况和保护现状,含规模、功能、区域环境、近年维修情况等;②从文保部门取得古建筑的平面图;③向当地白蚁防治部门了解近年白蚁危害及治理情况;④由金华市文物局印发《关于开展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白蚁危害专项调查的通知》。
1.3白蚁危害检查全面检查古建筑近地面构件、梁柱架构、屋顶、庭院绿化、展陈物品、环境等区域,检查是否有白蚁危害或活动迹象、是否有活体白蚁、是否有白蚁筑巢等,采集白蚁标本或判断危害白蚁种类。
1.4白蚁危害等级评定以对房屋结构性破坏为主要依据,制定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标准为:已对房屋结构性产生严重破坏,被危害的承重构件已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评定为Ⅲ级;已对房屋结构性产生破坏但不严重,被危害的承重构件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评定为Ⅱ级;有白蚁危害(或有白蚁潜在危害风险)但未对房屋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的评定为Ⅰ级。
2结果
2.1白蚁发生种类经对列入调查的古建筑白蚁危害点和采集到的白蚁标本进行初步甄别,危害浙中(金华地区)古建筑的白蚁种类主要有2科3属(未进行种名鉴定),即: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的乳白蚁属Coptotermes和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白蚁科Termitidae的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其中以散白蚁分布最广,80%以上古建筑有散白蚁危害。
2.2白蚁危害情况列入调查的古建筑大多有白蚁活动或陈旧的白蚁危害迹象,总体蚁害率达84.6%。部分古建筑发现多点、大量白蚁活体且活动频繁,白蚁群体的分布密度较高;古建筑的各部位,如屋面、墙体、柱、梁架结构、斗拱、雀替、天花、门、窗、室内隔断等都有被白蚁危害的现象,有的古建筑柱、梁架结构等受白蚁严重危害,被白蚁蛀空或在内部筑巢,失去承重功能,造成安全隐患。白蚁危害等级情况。调查表明,浙中古建筑白蚁危害部位多、白蚁群体分布密度高、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重、危害时间长。
2.3白蚁多发的原因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是白蚁孳生的三大必要条件,浙中古建筑白蚁多发的原因主要有:
2.3.1古建筑用材决定其易受白蚁侵害古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成为白蚁丰富的食源和主要侵害对象。空斗墙、大型的木质柱、梁等为白蚁提供了筑巢的空间,更加剧白蚁的危害程度。
2.3.2古建筑微生态和结构特点适宜白蚁生存古建筑内多有天井、庭院等露天空间,导致室内地坪含水量高,屋面望板等也常因瓦片渗漏而受潮[3],且古建筑有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内部小环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为白蚁生存提供了适合的温湿度条件。此外,空斗墙、入墙柱、覆层、梁架斗拱等建筑结构和建造工艺,适于白蚁孳生且使白蚁危害难以被发现。在白蚁分飞季节,古建筑环境蚁巢内飞出的有翅成虫,会飞入古建筑筑巢繁衍,造成危害;周边的白蚁群体也会通过觅食行为,侵入危害木构件。
2.3.3治理(管理)欠缺许多散落在乡村的古建筑,一方面由于产权、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白蚁危害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另一方面,室内常有大量杂物堆放、屋面漏水致木构件糟朽霉烂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蚁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白蚁危害情况逐年加重。
3讨论
白蚁的取食行为能直接破坏古建筑,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文物古建筑往往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唯一性,一旦破坏便无法复原,其损失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白蚁是一类喜欢取食木材等含纤维素类物质的昆虫,古建筑木构件一旦遭受白蚁侵害,内部将逐渐被蛀空,其强度将直接受到影响,尤其是建筑承重木柱、梁架等构件[4],白蚁危害不仅影响古建筑的正常使用,有的还引发建筑倒塌、人员受伤等严重后果。白蚁群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要构筑大小不一、位置不同的各类蚁巢结构,有的在房屋建筑地基或墙体内部筑巢,破坏地基的整体性或影响墙体的强度,严重的导致地基断裂、墙体破裂,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的同时还影响其安全性。白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白蚁特殊的生物习性和古建筑结构特点决定白蚁治理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建筑白蚁治理必须坚持“控制蚁害、保全构件、绿色环保”三者并重的原则,基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以白蚁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综合运用监控技术、饵剂技术、屏障技术、喷粉技术等多种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古建筑白蚁危害,达到最佳的人文、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速进.白蚁在地球上的生存历史怎样表述才科学[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3):296.
[2]任庆伟.金华市白蚁分布及危害的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2):182-186.
[3]张金龙.浦江“江南第一家”白蚁危害现状及治理[J].城市害虫防治,2008,3:26-27.
2、可在窗外装一盆水,用移动光源打一束光在水面,白蚁会向水中的“灯光”飞去,掉到水里面后,白蚁会被淹死。
3、晚上7时到9时是白蚁活跃的时间。此时可打开窗户,把照明设备关上,让白蚁飞出室外。
4、家中潮湿地带保持干燥通风,定期清除家中的杂物。
5、用灭蚁药粉根治,灭蚁药粉具有传染性,散在白蚁身上,让它在蚁巢内传播,能起到根治效果。而且蚁群越多效果越明显。
白蚁的危害:
1、对农作物的危害:一般来说,白蚁对我国农作物还不是重要的害虫。但是对经济作物甘蔗来说危害还是较为严重的。其种类主要有:台湾家白蚁,黄翅大白蚁。
2、对树木的危害:危害树木的白蚁种类很多,其主要种类有:新白蚁,堆砂白蚁,家白蚁,树白蚁,散白蚁,木鼻白蚁,土白蚁和大白蚁,原白蚁等。
关键词 白蚁;危害现状;防治技术;水杉大道;铜山湖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52-01
铜山湖森林公园是200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泌阳县城东20 km处,公园面积1 996 hm2,水杉大道林位于铜山湖森林公园主山门内侧,铜山湖大坝下旅游路两侧,总长500 m,是20世纪70年代铜山湖修建后栽植的风景林。夏季荫郁蔽日,秋季金光闪烁,是铜山湖森林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有极高的旅游风景价值。可近年来,由于白蚁害虫的危害,对水杉大道林造成了重大损失,旅游价值下降。笔者根据白蚁的生态学特性,提出具体的防控技术,以期将该虫害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1 白蚁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现状
白蚁是世界性大害虫之一,属等翅目白蚁科,种类繁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淮河及其以南的广大区域,是水利坝堤、房屋建筑、桥梁船舶及多种农林作物的大害虫,被我国列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1]。白蚁营社会性巢居生活,个体间有明显分工,可分为翅蚁成虫、兵蚁、工蚁、蚁王、蚁后等。蚁巢一般位于0.8~3.0 m深的土壤中,一个成熟巢群白蚁数量可达数万头甚至上百万头,大的蚁巢直径约1 m。
铜山湖水杉大道两侧树木上发生的白蚁为黑翅土白蚁,是白蚁中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可危害杉木、水杉、马尾松、樟树、板栗、侧柏、枫杨、泡桐、杨树、柳树等逾70种针阔叶林木,其营巢于土中,常危害苗木及林木的根茎部,并在树干上修筑泥被,啃食树皮,严重影响树木生长,重者会造成树木死亡。因该类害虫常群居地下或在泥被、泥线中活动危害,在发生初期不易察觉,也往往被人们疏忽其害,而一旦发现树木遭受严重危害时,说明白蚁种群已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蚁患已相当严重。
据专业技术人员近期调查,铜山湖水杉大道两侧,有近1/2的水杉树具有白蚁危害的痕迹,尤其道路中东部北侧受害水杉高达70%,有2株已濒临死亡,水杉大道北侧水库大坝下部生长的侧柏、松树及南侧的杨树,也有20株以上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在个别树上,白蚁修筑的泥被(线)直伸树干逾3 m高,有10株以上水杉树皮被啃食逾1 m高,露出了木质部。总体来讲,该处蚁害已达中等程度,对水库大坝及周围树木生长已构成很大安全隐患,应采取措施及时除治,防止虫害进一步扩散蔓延。
2 防控措施
2.1 成立组织
县政府成立白蚁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林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铜山湖水库管理局的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将白蚁防控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制定科学的防控计划和工作预案[2]。
2.2 拨付专项资金
县政府拨付专项防控资金30万元,专款专用,用于购买防治白蚁的黑光灯、火烟筒、喷雾器及药物等,支付人工费用等款项。
2.3 组织专业人员专防专治
县林业局、旅游局、铜山湖水库管理局组织有关人员专防专治,根据白蚁的生物特性和活动规律,科学进行防治,适时采取多种灵活措施,布控白蚁,彻底消灭蚁群。
3 主要防治技术
3.1 人工防治
根据危害区地形特点、被害状特征、地表小气候特征、蚁路和泥被线特点、分飞孔分布等地面特点,分析判断蚁巢位置,或沿蚁路追挖,准确找到蚁穴后,挖除蚁巢,并向蚁巢穴内喷洒敌敌畏500倍液,彻底消灭蚁群。
3.2 物理防治
一是灯光诱杀有翅繁殖蚁。在4―6月有翅繁殖蚁繁殖分群季节,利用有翅蚁的趋光性,安置黑光灯诱杀。或采取人工扑打、药物灭杀等方法消灭有翅繁殖蚁,防止新的蚁群产生[3]。二是利用诱杀物诱杀。在被害林木附近挖诱杀坑,坑的体积为0.3 m×0.4 m×0.2 m,放入松木屑、甘蔗渣,加入适量的洗米水,再用松针或稻草盖好,加泥土填平踏紧,一段时间后若诱来白蚁,则取出诱杀物,喷施灭蚁灵粉5~10 g或其他灭蚁药剂杀灭白蚁;或将白蚁喜食物品经1∶5的亚砷酸水浸后放在被害处进行诱杀;或用蔗糖100 g、细谷糠150 g拌匀,放入1 000 g水中加热成糊状,稍冷后将70%灭蚁灵粉剂15 g和乐斯本10 mL加入混合,涂在纸上或板皮上制成诱杀片,在树基处放置诱杀。
3.3 化学防治
一是喷洒或使用化学药物防治。①确定准蚁巢、找到主道后,在蚁道口插入1个漏斗,先灌入5 kg 左右的清水湿润蚁道,而后再灌入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或辛硫磷乳剂200倍液10~20 kg,或向蚁道、蚁巢内喷施灭蚁灵10~20 g。②用100份砂土掺1份5%米乐尔颗粒剂,距被害树基0.3~0.4 m处挖一周15 cm深的小沟,均匀环施;或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③将含有亚砷酸、灭蚁灵、氟虫胺等慢性药物成分的花粉撒在白蚁较多的地方(如蚁路、分群孔处等部位),用螺丝刀插几个洞将药粉适量地喷进去,使白蚁带药回巢,起到毒杀作用。④在白蚁活动的高峰期,对上树危害的白蚁,用乐斯本1 000倍液或溴氰菊酯500倍液(砷素剂、氯氰菊酯、吡虫啉杀白蚁悬浮剂亦可),喷洒在泥线或泥被上,以泥线充分湿润而泥土不落为宜,可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二是压烟防治。在找到白蚁主道后,将压烟筒的出烟管插入主道,用泥封严道口,再把杀虫烟剂放入筒内点燃,扭紧上盖,毒烟沿蚁道压入蚁巢,杀虫效果良好[4]。
3.4 生物防治
做好白蚁预防工作,清除一切能诱集白蚁的垃圾废品、遗弃木材、杂物、枯枝等,创造不利于白蚁生存的环境;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利用螳螂、山青蛙、蝙蝠、各种蚂蚁、蜘蛛等白蚁的天敌,充分发挥生物防治作用,以期将蚁群数量控制在极小范围内[5]。
4 参考文献
[1] 梁玉勇,程森弟,涂业苟,等.园林植物白蚁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50-53.
[2] 张东升,谢宝丰.小浪底工程白蚁防控措施及初步成效[J].人民黄河,2013,34(12):109-111.
[3] 尹冬勋.桂林市园林树木白蚁危害与防控措施[J].南方园艺,2010(1):37-39.
【关键词】水库大坝;常见病害;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1 水库大坝常见病害及危险因素分析
水库大坝是一个很庞大的建筑工程,因此,随时会受到很多病害的威胁,而这些病害以及危险因素会对大坝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对国家以及当地居民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下面就大坝常见危害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1 地震
水库大坝的建设可以说是对自然环境的一个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水库的建设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地震的问题。我们在进行水库的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地震,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引发出来的被称为水库地震,而引发的原因是由于水库建设区的地质结构很活跃,而水库蓄水可能会引发岩体的变裂导致能量的释放,从而产生断层,进而引发地震,这样会对水库产生很大的危害性。
1.2 白蚁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白蚁可能会对大坝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白蚁对大坝的影响,可能会引发滑坡、管涌以及牛皮胀等的危害,而白蚁对大坝的本质性的危害主要是对土坝的危害,是通过在坝内挖掘众多的蚁道,从而聚积很多的主巢腔,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产生垮坝的危险。
1.3 渗透
渗透对大坝的影响也是很有破坏性的,渗透的破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流土、接触冲刷、管道以及接触流土,对坝体的危害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渗透破坏以及变形破坏。渗透会对坝基的渗透,会使岩土中的某些颗粒成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而这种颗粒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叫做渗透变形。如果大坝的渗透量过大,可能会降低水库的效益,从而产生不利的影响。渗透也会降低结构面的强度,从而使得岩体发生断裂,导致相邻的低谷或是坝基的压力增加,后果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抬升,使得地基被浸没或是失稳。变形是在水流的作用下,导致大坝强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大坝的某些部位发生变形或是下滑,从而使得大坝发生变形或是滑坡等的危害。渗透变形对大坝的地基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渗透在汛期的危害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决口,而这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2 水库大坝常见危害的应对措施
水库大坝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工程,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因此,针对水库大坝常见的危害与危险因素,如何提出措施解决,从而维护大坝的安全以及正常的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就水库大坝常见危害的应对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2.1 防震措施
地震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地质结构以及土质结构有关的,而采用砂基或是砂土的土石坝,抗震安全性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或者在地震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液化破坏。因此,防震措施首先是要对水库坝区的地质结构进行考察,并且针对大坝的等级以及可能引发的危害,利用FMECA、事件树的方法对地震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且对水库大坝进行破坏的概率以及绝堤的模式进行分析。此外,还要对地震溃坝可能给下游带来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则,对地震的风险进行实时的预警,并随时的进行监控,以使地震造成的危害防患于未然。对土石坝的防震措施,可以利用人工加密、置换以及抛石压重的方法进行防范,人工加密是指可以利用振冲以及强夯等的措施,对砂土的密实度进行加密,以使其可以达到抗压的作用;置换是将那些液化的砂土进行挖除,利用性能好的填筑块石等的材料进行重新的填充;抛石压重是提高砂土的效应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再沙土的表面采用压实的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2.2 应对白蚁的措施
白蚁的危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对白蚁危害的防范需要水库大坝的维护人员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做到定期检查、按时巡视,并且要时刻保持警惕。
(1)水库大坝区白蚁的来源
坝区白蚁的主要来源是,首先,在水库大坝周围,植被比较茂盛,而这给白蚁提供了好的生存条件,湿润的土壤和植被适合白蚁的生存和繁殖;其次,水库大坝周围照明性比较好,而白蚁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水库大坝区白蚁较多。
(2)检查白蚁危害的方法
白蚁是否已经对大坝造成威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根据白蚁的生长环境,对坝区的植被以及山地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水库大坝区内的库容量的升降幅度进行检查;还要检查水库大坝有无渗漏的现象;对白蚁的生长活动进行和仔细的观察,看是否有白蚁在坝内的活动迹象。
(3)应对白蚁的措施
第一,利用投放诱饵的方法,使用白蚁喜爱的食物加入适量的有毒药物,引诱白蚁进食,使它们中毒身亡;第二,喷施灭蚁粉剂,白蚁数量很多时,可以利用喷施灭蚁粉剂的方法来消灭白蚁;还可以利用灌浆毒土的方式,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2.3 渗透的防范措施
渗透对水库大坝的破坏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大坝,渗透是最重要的破坏方式。防范渗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进行监测,包括非坝区的降水量的强度以及数量的监测,对大坝区内的水位的监测,对坝基渗压进行的监测,而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智能仪器进行降雨量的测量,通过埋设渗压计的方法来对渗流的压力进行测量。监测工作一定要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真实记载,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从而可以为防渗工作做好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的对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水库大坝的状态定时的进行评估,保证针对防渗工作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除了定期的进行监测外,还要加强水库大坝的防渗加固工作。对于混凝土材质的大坝,针对横缝易受破坏的情况,可以利用灌浆、浇筑防渗面板等方法做好防渗工作,而对于浆砌石材质的拱坝,可以利用喷涂防渗层的方法做好防渗工作。
3 结语:
水库大坝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伟大的工程,水库大坝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以及蓄水的功能,有着很大的效益。但是,水库大坝在使用中,经常会受到很多的危害以及危险因素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维护水库大坝的安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加强水库大坝的管理,做好大坝的安全工作,对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波.水库大坝病害分析及整治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6)
[2]谭界雄,位敏.我国水库大坝病害特点及除险加固技术概述[J].中国水利,2010 (18)
[3]张其生.水库大坝常见病害及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2010(14)
[4]路立有,刘奇.大田水库大坝病害及其加固措施[J].山东档案,2008(05)
2012年6 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了《关于印发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白蚁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期。《规划纲要》明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出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白蚁防治、 转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Q969.29文献标识码: A
一、白蚁防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简介
(一)、《规划纲要》的编制背景
1、白蚁防治事业快速发展。
21世纪60年代,白蚁防治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在房管部门开始展开,从刚开始的修房、筑漏、捕杀白蚁,慢慢的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白蚁危害治理队伍。到了90年代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颁布之后,为了控制白蚁危害,保证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全面展开。随着白蚁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各种体制并存,激励性机制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工作的发展。
2、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白蚁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为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白蚁防治规模不断扩大,防治人员的队伍迅速扩大。从原来的2、3个人一个组,发展为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的防治站、所,从单一的灭治处理发展到房屋新建预防的全覆盖。队伍的壮大,知识的更新,从原来的几个泥工、木匠,发展到具有白蚁防治专业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白蚁防治科技领域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存在人员结构的老化,不注重专业人材的培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材,新药物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展面小,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成为当前白蚁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3、化学药物大量使用。
从目前的白蚁防治预防处理的方法,主要依靠毒土屏障和药物灭杀的方法,大量的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的人工合成有机氯杀虫剂,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为了淘汰氯丹和灭蚁灵在我国白蚁防治领域的使用,我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发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逐步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引入和推广以监测控制技术为主的害虫综合治理(IPM)进行白蚁防治示范,明确了监测控制技术在白蚁防治领域的应用,为项目的可持续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监管不力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单位存在体制上的差异,部分白蚁防治单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从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白蚁防治行业要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坚持弘扬“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的诚信精神和行为操守。以颁发《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为契机,白蚁防治行业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贯彻和宣传力度,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从而真正使我们的白蚁防治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5、行业政策法规与标准相对滞后。
与《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等配套性文件,为引导和推动白蚁防治事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11年成立了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开展白蚁防治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推广政策还有待加强。为了尽快推广和使用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浙江省白蚁防治中心正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浙江省《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监测控制技术规范》。
(二)、《规范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履行国际公约为契机,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转变发展理念,破解现实难题,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白蚁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力争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1)转变防治方式,促进转型升级
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十二五”后期,省会城市应用IPM技术防治白蚁的面积力争达到白蚁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其它城市达到30%以上。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化学药物使用量大幅降低,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2)扩大覆盖范围,保障经济建设
进一步提高白蚁防治覆盖面,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率达到95%以上。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充分发挥白蚁防治在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成果中的作用。
(3)完善科研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联合科研机制,发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的优势,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研带头人,培育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行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4)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白蚁防治单位规范化管理能力,建立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实现白蚁防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规划纲要》的主要特点
《规划纲要》深入分析了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科学地把握住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十二五”时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
《规划纲要》指出,正确认识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正视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事实,适应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转变的需要,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关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白蚁防治的要求,科学谋划白蚁防治工作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发挥白蚁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促进白蚁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2、强调了转型升级的要求。
当前,发达国家的白蚁防治方式已由化学防治逐步转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但我国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无论是防治手段还是防治理念,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传统的以施用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方式,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要求不相协调,与国际上提倡的IPM策略不相适应,成为制约白蚁防治事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为此,《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品用量,将成为今后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3、注重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规划纲要》提出从政策完善、机构能力建设和行业信用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对白蚁防治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首先,加强上层管理的建设,从政策层面进行规范。适时修订和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以相关的配套措施,以政策法规来规范政府与行业的行为,推进白蚁防治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第二,加强能力建设,从软硬件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倡要逐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规范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第三,加强诚信建设,从信用评级方面进行规范。建立白蚁防治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运用信用评价、信用警示等自律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揭开行业公信力,从而有效规范服务行为。
4、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不可否认,白蚁防治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白蚁防治方式亟需改变,行业监管有待加强,配套制度仍需完善,专项基金缺乏保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规划纲要》提出把转型升级、规范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作为行业的工作重点,期望在今后五年内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上述问题。
5、进一步拓宽白蚁防治领域。建设部130号令主要是对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进行了规定,而《规划纲要》不仅把房屋建筑作为白蚁防治重点,提出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而且首次提出各地要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这是进一步拓展了白蚁防治工作的领域,为广大白蚁防治单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白蚁防治的转型升级
(一)、POPs和POPs公约
1、POPs的危害。
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r的缩写,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下列四个方面的重要特性:
(1)环境持久性。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降解,一旦进入环境中,它们将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中长期残留,这个时间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2)生物累积性。由于不溶解或者微溶解于水、而易分配在脂肪中,野生动物及人体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脂肪组织,当POPs通过各种途径为生物体所摄入后,就会在脂肪组织中积累而形成“生物蓄积”,无疑人类会意味着将受到高浓度的POPs毒害。
(3)长距离迁移能力。由于POPs具有半挥发性,使它们能够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通过大气的流动进行远距离迁移。
(4)高毒性。这里的毒性是一个广义的词,POPs大多具有强烈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长期接触将导致生殖、遗传、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身体健康。
2、POPs公约简介
POPs公约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处(UNEP)的主持下,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弱、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2001年5月22—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外交全权大会,来自127个国家、11个联合国专门机构、4个政府间组织、68个非政府间组织共6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从此国际社会在有毒化学品管理控制方面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签署公约,是POPs公约的正式缔约方,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10年来我国一直在按照《中国履行国家实施计划》,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地削减、淘汰列入公约首批受控清单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09年5月开始,我国境内全面禁止了滴滴涕、氯丹、灭蚁灵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兑现了我国政府的庄严履约承诺,实现了阶段性履约目标。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构建POP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1、转型升级任务。
(1)继续推动全行业认真履行POPs国际公约,禁用氯丹和灭蚁灵等高毒杀白蚁药剂,保护生态环境。
(2)总结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加快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IPM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3)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白蚁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用量。
(4)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农林果木、水库堤坝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
2、人才培养。
(1)落实白蚁防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建立证书定期检查登记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十二五”后期,上岗人员持证率超过95%。
(2)建立和实施全国白蚁防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白蚁防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术标准。
(3)建立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快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4)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加大IPM技术的培训力度,采取所(站)长轮训和专业技术人员普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3、规范管理
(1)适时修改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规定》继续加强《城市房屋白蚁防治规定》贯彻实施工作,开展《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做好《白蚁防治专业术语标准》、《白蚁防治监测控制装置技术》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展《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标准》和相关白蚁防治产品标准前期调研及立项工作,力争出台白蚁防治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以规范白蚁防治专项资金使用。
(2)完善白蚁防治单位部门设置,有蚁害地区的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100%;地级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80%以上;县(市 )级白蚁防治单位标本室(柜)建立率达80%以上;各白蚁防治单位药物专用仓库和档案室(柜)建立率达100%。
4、科技创新。
(1)基础研究方面。以白蚁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为基础,研究全球变暖对我国白蚁分布与危害的影响,建立我国白蚁危害区域的认定制度,制订白蚁危害程度的等级标准、申报流程及认定管理细则。
(2)应用技术研究。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大力开展绿色环保、低能耗的白蚁防治新技术研究。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开展高效、持久的白蚁引诱材料和饵剂研究,开发白蚁入侵自动检测技术和长久有效的白蚁监控装置,建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古建筑(仿古建筑)、土质堤坝和经济林木方面的应用标准和评估细则。
(3)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研发白蚁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建立白蚁防治产品与科研成果的评估、论证及推荐制度,最大限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信息建设。
(1)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信息数据库。“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和完善白蚁防治行业从业单位的基础信息库、全国白蚁种类分布信息库、重点项目白蚁防治信息库、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
(2)以全国白蚁防治行业网络为平台,以《城市害虫防治》及《白蚁防治》等刊物为载体,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IPM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技术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蚁意识和行业认知。
(3)组织开展国内外白蚁防治信息咨询服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信息共享。
三、白蚁防治的发展趋势
(一)、IPM技术的应用
1、IPM简介。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指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一种或多种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保护生态环境迎合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建项目的白蚁预防目前普遍采用化学防治法,大量的化学药剂喷洒在建筑物周围,并且许多有机化学污染物还可随食物链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地方性乃至全球性的威胁。而白蚁防治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正符合这个要求,它的问世为在白蚁防治工作中兼顾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可能,迎合了可持续发展这一21世纪的世界性主题。
3、创新理论前沿顺应行业发展。
随着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定,化学防治法已经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我国的政策指令要求新建项目白蚁预防的包治期不得少于15年,目前的白蚁防治药剂以难以达到氯丹、灭蚁灵等有机物那样持久高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必然产生对能够长期控制白蚁危害的环保型替代方法的迫切需要。IPM策略就像白蚁防治行业理性前行的指南针,白蚁监控技术顺应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声,正是紧跟这一理论前沿的标志性产物。
4、关爱人类健康坚守为民宗旨。
白蚁无孔不入,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有强制性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过度倚重于化学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白蚁防治专业机构除了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白蚁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他们对监控技术的认可度之外,理应率先采用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防治措施,用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理性地前行,这是白蚁防治行业的职责所在,是推广应用白蚁监测控制新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深刻意义所在。
(二)、监测控制技术
1、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原理。
监测控制是在房屋四周或内部设置白蚁监测装置,定期检测;发现白蚁危害时施放灭治药物,杀灭白蚁;确认白蚁群体被杀灭后,对监测装置继续定期检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可以有针对性使用微量的白蚁药物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对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地监测控制白蚁危害。
2、监测控制装置的类型。
(1)根据安装部位分类。根据监测装置的安装部位、环境和作用,监测装置通常分为地上型和地下型,地上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房屋内部,地下型监测装置主要用于房屋外部。
(2)根据性能构造分类。根据监测装置的性能构造,通常分为普通型、有线电子型和无线电子型。
3、监测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依据白蚁生物学和行为特性,研究开发的白蚁防治新技术,是一种以巢群所有全体为靶标的白蚁控制技术。
(1)主动控制。符合种群控制的白蚁防治理念,通过控制白蚁种群,消灭目标区域内的白蚁种群,使保护目标不受白蚁危害,减少白蚁危害的风险和可能性。
(2)针对性强。在我国白蚁危害区,地下白蚁是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蚁种类,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白蚁防治项目,无论是新建住房、林木绿地的白蚁防治,还是水库堤坝、古建筑等,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均有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