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理论知识

第1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发挥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及优势

1.1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教师过多的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进行互换,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2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2.1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而尝试教学法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能够更好地融入教材内容,为美术课堂增添一些趣味性。

1.2.2 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原因在于小学美术教学注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尝试教学法能够在满足这个教学要求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1.2.3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尝试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逐渐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殿堂。

2.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先尝试后指导。先尝试后指导是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布置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和尝试,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尝试过程加以指导。小学美术教学强调以练习为主,尝试教学法更能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如何绘画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不讲授绘画方式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进行观察并尝试着开始绘画,教师只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笔法进行适当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

2.2 先练习后讲解。先练习后讲解是指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先自己练习和认识,然后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最后再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学生的依赖心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脑筋,对美术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3 先自学后教授。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尝试教学法中的先自学后教授,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等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时,再由教师进行教授,这种形式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学的形式,也能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出自己想要的美术作品。

2.4 先理论后实践。尝试教学法中的先理论后实践,其实就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及技巧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初步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技巧实际绘画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色彩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自己平时对色彩的了解,画出一副合理的、与学校操场有关的图画,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新知识。

第2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学;基础绘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美术,亦称为造型艺术,它采用线条、色彩、明暗、体面等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意味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样式。绘画就是美术的主要门类之一,绘画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写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理论与绘画技能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现、发展小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独特心理,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三原色”一课中,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三原色以及间色、复色的定义,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准备好色彩模板,让学生亲自动手调配各种色彩,自己去探索三原色、间色以及复色的内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吸引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现代化媒体,积极引进走在时代前沿的新知识、新消息以及新成就,并将这些知识适时适度地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卡通设计一课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使得学生了解美术的实用价值,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言,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基础绘画需要经过反复的观察、临摹、修改,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分析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特征,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基础理论的学习

理论知识作为美术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耐性较差,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普遍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比如在学习透视理论时,老师可以选取一幅透视感比较强的街景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将照片转化为线描稿,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透视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

2、做好后期的修改工作

学生基本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结构,以及揣摩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使得学生通过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研究,检查出自己绘画作品的缺陷或问题,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做好调整修改工作。

3、注重临摹和写生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把临摹和写生割裂开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不是只注重绘画技巧,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就是只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绘画技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将临摹和写生进行有机结合,整体训练,使得学生理解和消化学过的美术知识,从而为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作品的讲评

在小学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学生美术作品的讲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讲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

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有的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好,进步较快;而有的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差,进步比较慢,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在讲评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可以采取面评、自评、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于艺术形象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一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而且为学生以后的艺术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丰富化的评价内容;传统意义上教师讲评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单纯地打个分数,使得学生不知道自己作品的缺陷在哪里,更别提改进自己的美术作品。所以,老师在讲评学生的作品时,评价内容应该做到丰富化,针对学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以及明暗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后期的美术学习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明祥.浅谈小学美术基础绘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报,2011(11)

[2]戴林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第3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短内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所演示的一段音频或视频。这种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便已开始,之后,新加坡、英国都对这种教学理念进行了细致、完善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详细,这些知识点,可以是名画赏析、画风分析、画家归纳;也可以是绘画技巧、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增强剂,它不仅适合于信息化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本性化、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特征

按照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美术课通常是由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并且进行专业化的理论知识教学,在由学生进行创作,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一节课上学生很难完成作品并且很难完全消化,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课的出现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上这些方面的不足,使小学美术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美术知识。微课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由教师进行十分钟左右的授课录制,并且在网络上供学生随时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教师将知识点呈点状化、线状化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在通过具体教学课程中将这些知识点形成串联成一个面,帮助学生巩固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W方式有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强大的平台学习到自己想要学到的知识,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教师以及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微博的盛行,整个互联网刮起了一阵“微”风,微信、微商等层出不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教学中被应用开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局限性的特征,开创了教学新形式。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微课教学学习方便,重点突出

微课在小学美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仅在十几分钟的课程讲明白所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重点内容自己学习,反复学习,按需学习,既可以查漏补缺,也可以达到学习课外知识的目的。所讲授的知识也可以用就被保存下来,随时可以学习。

(二)微课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相对的更具有开放性,学习起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微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平时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可以在进行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是有限的,欣赏到的作品也是有限的,而且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充足的备课准备,学生吸收的知识也少,而微课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寻找大量的和本节重点相关的作品供学生参考,再配上音频和视频,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美术知识,让他们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下掌握美术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四、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影响

小学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给小学美术课程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并影响着小学美术课程,教师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方法,再较短时间内把知识点讲完,其他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实践并通过反馈教学信息的方法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通过微课进行点、线状的教学,再通过课堂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个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节约讲理论知识的时间以及做示范的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相关的美术作品,并且可以及时的复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且可以和教师及时的沟通。

第4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一、现代小学美术山水画欣赏的教学现状

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美术山水画欣赏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如今的大部分小学美术课堂里,小学美术教师把小学生当成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不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味的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小学生,而几乎不涉及山水画欣赏课的教学。虽然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增加了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实践探究、情境教学等。但是很多教师本身的教学知识就不够充分,他们也不愿意去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小学美术课本来就不用重要,有些作品他们也不会欣赏,更别说是让小学生欣赏了。总的来说,现代小学生的山水画欣赏能力很低,缺乏创造意识和想象能力。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山水画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山水画的欣赏教学又是最关键的因素,它要求小学生要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最终从中吸取知识,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然而要达到上述的目标,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与山水画欣赏有关的情境,从而简化教学程序,使小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以及创造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小学美术课中使用创设情景教学方式的意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好的教学不仅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而且还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山水画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他们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美术课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使用艺术的、有趣的、科学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多元的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使用情境教学,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不断地了解学生,从而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改正。同时,使用情景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到艺术的奥妙。

四、情境教学形式的探究

1、多媒体情境创设。美术课中,有时受课程资源等的局限,教师常常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例如:变幻万千云雾的教学、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教学等,这些无法用课本展示的素材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他们的特点。使用多媒体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音乐情境创设。山水画的欣赏教学中,使用音乐来创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多元的想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课堂印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山水画欣赏中,水的欣赏教学中,就可以使用不同音乐来展示不同情况下的水。

3、实物、实景情境创设。美术山水画欣赏课堂中,教师常用的方法还包括实物、实景的教学。只有学生在观察或具体感知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有真情实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察之后才能把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如:要欣赏山的雄伟,单靠图片或者教师描述,小学生是不能理解山究竟雄伟在哪里。此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具体感受山的雄伟之处。

五、小学美术山水画欣赏情境教学的方法

1、展示生活情境,再现现实场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把学生拘泥于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尤其是山水画欣赏课。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虽然美术教学需要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但是只有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才能创造出更美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他们的努力和成绩予以肯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发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设不同的情境。小学美术课的学习是一个简单地创作过程,然而创作又离不开想象。在山水画欣赏课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云雾、山水的教学,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教学设备等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清楚的知道并理解这些事物,此时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进行想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记忆进行想象。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对其不合理的地方引导、改正。

第5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小学美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理论知识。那么,怎样将这些专业性强的美术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我认为,“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将美术理论知识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艺术素养,还可以增强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比较法。

一、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

现实生活是美术创作之源,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升华。美术作品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直观比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水墨山水画》一课时,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我将近代杰出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漓江图》作为范例,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同时,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漓江自然风景的图片和文章,让学生将《漓江图》与这些资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美术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艺术与生活虽然渊源很深,但是毕竟有所不同。接着,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经验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同画家一样,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差别,懂得了美术作品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比生活更集中、更形象。

将“比较法”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好的美术创作必须抓住现实生活的原型,在这个基础上加入适当的艺术手法,才会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

二、将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会涉及中西绘画和作品欣赏。中西方美术的文化背景、造型手段和观察方法各不相同,对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如果不能让学生将美术作品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往往就会非常模糊。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中西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比如,在学习《画人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技巧与风格,我将中国画家的肖像作品与西方画家的肖像作品进行了比较,将古代的《仕女图》与哈尔斯的《吉普赛妇女》作为两幅例画,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分析和比较。我从文化底蕴和时代背景出发,对这两幅画做了深刻讲解与剖析,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对这两幅画的认识和感受。学生的讨论很热烈,再加上我的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了解了中西方人物绘画的技巧与特征,加深了对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方法的理解。

每一幅画都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每一个画家都有固有的绘画风格。一幅画、一个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国家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比较的资料,在比较中了解美术的艺术特色,发现美术的艺术价值。

三、将不同时期和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相同的脚步,脚印有深有浅,更何况是充满想象的艺术创作呢。在美术创作中,即使是面对同一个时代的同一题材,不同的画家也会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更别说是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画家了。但是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和精神意识的有效表现,每一幅艺术作品都见仁见智,包含着特定的思维和情感。如果将这些作品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绘画艺术的多面性。

比如,在学习《漂亮的鞋》一课时,我就将画家笔下不同时期、各种各样的鞋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带到了美术课堂上。其中有唐朝的“云头锦鞋”、宋朝的“高筒靴”、东晋的“丝织履”等,各种各样的鞋子清晰地展示了当时的历史情态,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欣赏,说出这些鞋的特点,还有亲身感受。学生说得很好,时不时地进行交流,他们从绘画的技巧、鞋子的色彩、结构等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的鞋具有的不同特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时期的鞋的特色。

第6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第7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第8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型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视听结合的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得到了拓宽。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珍贵的现实价值与重要的长远意义。文章主要就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这一论题展开研究与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在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实际情况作为主要根据,并将其与新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从而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向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其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普遍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教学创新,并通过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通过有效地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各种图片、摄影、动画等,合理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加生动、丰富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注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

3.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解决。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校外课余时间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学生可以利用3D手段增强自己作品的奇幻效果,让事物形象更富有活力和生动性。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信心。

4.注重趣味性的教育意识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给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所以,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趣味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通过运用交互新媒体手段,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会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如,通过采用电子讲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电脑传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题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学习,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笔者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践思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合理构建教育平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活动等,组织此类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第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如此,只有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基础水平的不同,想法与学习思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时,应当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对教师综合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增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在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状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参与到改革队伍中,对课程结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改革的需要,最终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美术教育应当采取“专而多能”的对策,进行全面发展。其中的“专”所要突出的是美术教育。首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民间美术、篆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其次,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理论之“专”,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材有所研究,并参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最新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把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重点放在理解、学习新美术课程标准方式、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能力,使其在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能够始终与美术课程标准保持同步。而“多能”指的是应当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包括综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相近专业,如影视、地理、历史、文学、舞蹈、音乐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需要树立较强的专业观念,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思路,以及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可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浩艇.谈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改革与高师美术教育的转变.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李森,刘淑鹃.美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的职业特色.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杜丽姣,易晓明.美国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特点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9).

[4]陈建华.中小学工艺美术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误区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5(6).

第9篇:小学美术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素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的,小学生们可以画得惟妙惟肖,一旦教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美,便出现了学生们不知道画些什么的状况,更谈不上有新鲜佳作的出炉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力的培养,使美术教学与生活发生了脱节。这种状况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下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教学中应注重与生活的接轨,以小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基础,对小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和审美情绪的培养。使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进行链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充满热情地去美化生活。

一、创造文化情境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创作的,都不可能在孤立的环境中形成。所谓美术创作情境,就是指创作美术作品时所依赖的文化环境、创作条件和构思等。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单纯技能绘画培养层次,必须把美术作品的创作放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到美术形式表现的多样性,意识到美术对培养生活观察能力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优秀美术的热爱。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艺术的存在。如在进行《现代建筑艺术》课时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和学校附近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结合校内、外的建筑分析建筑的布局和建设特点,引领学生体验建筑的美感。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强了小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多样的建筑物。

二、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感

教学不等于课堂,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通常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上的图画进行分析传授学生美术技能,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坐在教室临摹,或是在课堂上冥思苦想,结果只能使画不好更不会有新意。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采风、写生等方式,走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小学生的创作灵感。大自然以它蓬勃的活力向人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那充满诗意的红花、绿草、燕子翻飞、鱼儿追逐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和创作欲望。在大自然中小学生绣出了生活了美景,一幅幅自然界的美景跃然纸上,看着这些画仿佛置身大自然中。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品尝了生活的快乐,更加用心使用自己的画笔带着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感受生活。

三、精心布置教学情境,内化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可分为四个部分:视觉感受、审美心理变化、意象感受和心理共鸣。即在美术欣赏或创作中先产生视觉,再有了意象和心理的感受,最后产生情绪心理的共鸣。产生审美上变化和共鸣的外在因素就是这里所说的情境,要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内化学生情感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以在教室悬挂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现代的中国画,让学生置身在中国画中,引起学生的欣赏和学习欲望。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教师还可播放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结合与之有关的古诗词对学生讲解这些画的背景、绘画者经历等,达到情境融合的艺术境界。这样,既渲染了学习氛围,又帮助学习欣赏中国画的色彩淡雅、墨分五色的艺术特色,以此来能更好地内化小学生的情感。

四、把美术创意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懂得了对比和谐、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具有了一些简单的创意思想,了解了一些设计方法和美术的加工方法。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装饰和设计,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也体现了新课标对小学生美术教学目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