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电子的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高校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1]。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备学生,讲好课,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文献里关于教师如何备好课讲的很多,但是如何备好学生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点,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要每个人学生做到能懂,无疑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所以备学生就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高校的学生,基础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的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
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做教学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于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
三、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培养学习听、看、做、记、想的能力,更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为此,可以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学生要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更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学学科,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或者实训看得到,好多时候只能通过抽象的想象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是教学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过教学中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给电工电子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电子,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使电工电子技术不在枯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应用与发展 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2-02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是中等职业教育电气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也十分广泛,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1]。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针对该科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渗透考试大纲,掌握学习重点
考试大纲是老师教学生的一个总要的参考,也是学生进行复习的标准。在《电工电子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记的知识点很多,重点难点的标记也很明显。所以学生要吃透大纲的内容,有重点的选择记忆。在学习的时候按照相应的理论要求进行学习,做到很好的掌握学习的度。能够轻松的掌握该门课程。
二、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基础相对于比较薄弱,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于来说比较差,所以如果老师这时候只是片面的追求深入的学习,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件好事,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是以能过了考试为主,老师可以在他们能很好的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然后进行适当的拔高。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能把基础知识学好,然后在记住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毕竟电工电子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要想练好实践,那么基础知识就要打扎实。对于基础的学习,除了上面提到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进行讲课,还有的就是可以在课堂巧妙的创设问题和,对学生额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的兴奋的状态,让学生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去设置课程需要的解决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智力。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课堂上的可以实行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自觉的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加以总结并进行适当的加以点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设计课堂目标以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电工电子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理解,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化静为动,借助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穿射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电工电子学科中的概念和有关规律能够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抽象难懂文字就容易理解很多,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完善的思维逻辑能力[2]。
四、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子电工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理论指导,所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看、做、记等方面的能力。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老师要注重加强设计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分析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在老师的安排下,安排学生直接在实验室或下到工厂的车间进行参观,让学生在直观上能有个大概的认识,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操作见到的零部件开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放实验室或者是实训车间,让学生能够勤加练习,加强动手能力和熟练程度。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实时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该怎么改进,以后注意那一块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在电工电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好教学方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集合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提高学生的信心,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Vocationa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LIANG Yan[1], WANG Wei[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
[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
Abstract For deficiencies in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s. Focus on trai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skills of students, combin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e, 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with fun positive initiativ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我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以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时代,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高新技术汽车的特征之一,汽车电子产品在现代汽车领域中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高。根据社会对汽车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汽车类专业各门课程的联系及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要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融合,①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目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安排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操作技能相对仍然比较薄弱,③④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的学习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后续进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受课程安排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隔长无法及时同步,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连贯,掌握不牢固。教材的设置和安排以灌输知识为主,对汽车专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不十分明确,一味讲求全面和理论,重点不够突出明了,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职业院校因生源因素的影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生源学科参差不齐,文理基础差异较大,稍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
(3)考核制度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职业类院校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引有待加强,自身定位和学习目标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最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 应对及改革措施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方法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⑥⑦⑧⑨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应对和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整合课程内容,制定项目教学的模式
根据专业的需求,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用汽车电子电路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以实用为原则,将课程中与汽车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一些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适度删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厌学现象,比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论计算很强,但对汽车专业用处不大,直接进行删减,同时强化并注重电子电路集成的应用环节,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其次针对不同内容,在讲授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比如二极管如何形成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可以简略,对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以及如何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则应侧重讲解并强化实训,对于铁磁材料的内容作为常识性了解就足够了,压缩学时,重点介绍变压器、汽车上的点火线圈等知识,同时考虑到生活用电问题,增加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再次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现象性实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现象,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要突出专业特色,多引入一些与汽车专业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讲到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时看一些汽车空调的风扇电机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更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又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 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倡导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获得知识,根据具体知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介绍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教学,实现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学习;在讲授变压器是采用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先总结变压器的作用教师补充教学;对于二极管的检测采用图片和演示操作结合的方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给出具体实训任务,让学生自己测试连接线路,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做出评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做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3 运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于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教学视频,直观的实物模型,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检验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方案应本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建立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实操成绩采用实训项目和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的实训作品、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加强平时实训实验课的考核,实训考试给出具体的实训要求,采用学生单人完成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定给出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等情况。
2.5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宏观加微观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正确指引未来的就业领域及岗位,明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积淀。通过自身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自身的转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 总结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学院的大力的支持和关注,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使课程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又能够突出专业特色,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汽车类专业电工电子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梁燕,项目编号:2013JG10
注释
① 佟欣.高职电工电子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2):53-54.
② 张燕.基于区域特色的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83-85.
③ 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55-156.
④ 邢江勇.对口招生模式下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25-28.
⑤ 李慧,穆国华,张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2):159-160,184.
⑥ 刘捷,肖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高职汽车专业中实施策略的研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3-65.
⑦ 吕栋腾,姜鑫,白颖伟,孙永芳.企业先导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5-8.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关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28.
[2] 隆平,高燕,汤光华.基于模块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55~568.
[3] 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44.
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的现状
1、学生基础差,整体素质下降。
根据1998年并轨招生以来的情况,我们已经看到了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升学不再看成绩,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很多学生的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老人根本不能督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造成学生学习习惯差。而这部分学生就是中职学校的生源,也就造成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以后在学习中表现为主动性不强;在生活上高度依赖父母亲友的供给;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整体素质明显下降。
2、课程体系滞后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都要花费一年时间在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上,比如电子和机电专业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工艺》等等。但是实用课程难以跟上电类行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显得比较滞后,对学生就业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有一定影响。
3、教师教学积极性和能力下降
一方面,受当今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很多教师因为收入少而不安于现状;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没有新的目标,按照多年传承下来的旧模式按部就班教学,不主动学习新技术。当然,许多中职学校由于经费原因极少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更没有出台优惠政策让教师到企业锻炼,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几乎停滞不前。
4、设施设备落后
由于受到学校经济实力和教育周期性特点的影响,很多学校的设施设备已经非常陈旧,比如电工电子的实验台已经是八十年代末期购置的,示波器还停留在20年前初中物理实验的老型号,毫伏表、频率计更是没有,SMT技术无法实施,更谈不上什么单片机、PLC等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了。有些设施设备连老师都没有看到过。
所以目前,很多人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要改革教材,改良教学方法等等。笔者认为很多学校抓好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参赛组织、集训、赛后分析总结等一系列工作,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毕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这里谈谈电工电子技能大赛推动中职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以大赛促教改”这一构想。
二、“以大赛促教改”思想的提出
通过笔者带学生集训和参加2011年重庆市中职技能大赛后,经过比较发现了惊人的亮点:就是学生参赛人数增多,整体水平提高非常迅速。脑子里闪现一个信号:这难道不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捷径”吗?
三、“以大赛促教改”的意义
1、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提高
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为例,去年重庆市比赛参加选拔赛人数不到几十人,今年猛增到几百人,而且到场带队的很多都是学校教务主任甚至校长。通过交谈也了解到每个区县教委领导、学校领导对这次选拔赛都格外重视,有些学校还下了夺取奖项的任务指标。好几个学校提前一周就到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大赛举办地)适应场地训练了。由此不难看出,各级领导和中职学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这也必然带动他们对平时实训教学重视程度的大大提高。
2、设施设备添置和更新加快
为了准备大赛,也为了取得好成绩,各中职学校可谓“不惜血本”。例如:这次大赛要焊接贴片元件,让重庆的电子市场热风枪的销量狠狠火了一把。购买、添置双踪示波器、频率计、毫伏表、电工电子实验台的学校也为数不少。有学校仅添置设备就投入近30万元。这无疑为大赛以后各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设施设备基础。
3、促进教师努力改革教法
技能大赛——被称之为中职学校的高考,既考学生,更是考老师。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老师从平常教学开始就得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积累更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从班级、学校的技能大赛举办就得更新比赛内容、比赛方式、评奖方法,以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学校和教师还集思广益拓展集训方式方法,摸索出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学校和商家联合等多种新型集训方式,这样的集训不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也促进了教师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4、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最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校学习两年的时间中各方面都显得很茫然。而技能大赛的举办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有了走出学校,走向重庆市中职舞台乃至于全国中职技能大舞台的希望。比如笔者指导的肖彪同学获得市级和全国奖,被劳动和信息产业部门评定为家电维修技师以后,在全校师生中间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带动了整个电子、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气,使得12级、13级各专业学生都跃跃欲试,大有一展风采的雄心壮志。这样的学习风气正是职业教育进入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电子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1-02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我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对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的制约,使得实验教学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不能满足当前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笔者近两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谈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和观点。
一、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以配合理论教学为目的,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它处于“教辅”的地位,实验课时较少,通常只占总学时的10学时左右,实验也不进行专门的考核,实验成绩只占平时成绩的一小部分或不计成绩。实验内容也基本上为验证型实验,通常是在教师讲授完某部分理论知识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操作步骤,在老师的示范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电路连接、数据测量、填写表格、书写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等。由于学生是在实验结果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因此在整个实验中,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实验的最后结果上,而对整个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并不关注,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明白实验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更不懂得如何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因此在开始另一新的实验项目时一切又需从头开始。同时由于实验项目固定单一,实验接线图、步骤及所使用的实验器材,仪表都已确定,学生很少需要动脑筋思考,造成实验中学生自主操作的自由度几乎为零,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和实验课时的限制,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开展分级别的实验教学。加上实验设备数量有限,实验中往往是两人或多人一组,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使之造成个别学生依赖和推诿心理,形成“实验课来报个到,实验中看一看,最后抄抄数据算完成”的现象,学生的实验成绩也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实验教学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针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和目前中职学生现状,我校尝试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以下改革。
1.独立设课,单独考核,以实验引领理论教学
将电工电子实验课独立设课,单独考核,自成体系,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加大实验课的课时,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实验引领理论教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一个教学班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为同一个老师,这样便于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实施,实验引领理论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引领学生在后续的理论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习,并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例如,在讲授“整流滤波电路”这节内容时,过去的教法通常是先理论阐述整流、滤波的概念和波形的形状,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学生通常对整流、滤波概念和波形感到抽象,难以想像,因此在理论学习中有一定的困难。实验独立设课后,学生通过提前完成整流滤波实验,直观地观察到整流后输出的脉动的不连续的直流电压波形和并接滤波电容后变得连续平滑了输出电压波形,有了这些感性的认识,学生再学习整流滤波电路理论知识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实验课单独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使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次实验中,一改过去“只看不做,抄数据”的现象,考核的方法和内容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考核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实验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考核方式采用分批、分组的形式进行,边做、边问、边答,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都非常清楚,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个别学生想抄袭作弊的心理。考核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几种。为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容许学生自己选择考核内容,但考核成绩相应降低一级。
2.重组实验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教学目标
以往的电工电子实验内容是完全跟随理论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通常是实验中需要用到什么器材、设备,就和学生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它。例如学生在做完“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测量”这个实验后,仅仅学会用万用表来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而对实验台上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使用就不得而知了,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情况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电工电子实验室整体的设备情况将整个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实验内容分为:①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②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③基础性实验;④设计性实验;⑤综合性实验五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以学会万用表、交直流电流表、电压、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真空管毫伏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灵活使用多种仪器、仪表对同一个电量进行测量。
第二阶段:以学会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性能判断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性能的好坏进行判别。
第三阶段:以完成一些基础性实验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参数的测量为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
第四阶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安排一些设计型实验。
第五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安排一些有难度的综合性实验。
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前三个阶段内容,着重教会他们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培养他们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在完成前三个阶段教学内容后,尝试完成第四、第五阶段的内容。这部分学生根据自由组合的原则,两人一组(一人一组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根据实验内容、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期间老师只需检查设计是否合理,适当给予提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内容,最终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3.加强安全教育,以“6S”管理标准要求学生
由于电工电子实验通常会在220V、380V电压的环境下进行,而中职学生的年龄偏小、好动,对电充满好奇心,同时又缺乏安全意识,因此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安全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实验安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增加学生就业的竟争力,在电工电子实验室推行“6S”管理制度,以“6S”管理目标要求学生。
4.建立学生社团、有限开放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有效地实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在全校范围内吸引爱好电工、电子的学生参加电工维修社团和电子制作社团,并利用下午7、8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通过让学生制作一些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电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帮助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同时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家电维修入手,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电器维修和电子制作中。学校每年还举办一次技能节,为有电器维修和制作特长的同学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动手的实验,发挥其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力的环境,我们利用课后时间,对实验室实行了有限开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支持部分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总结这两年我校在电子电器专业尝试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深感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如何在当前以课程改革为着力点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把电工电子这门实验课程开好,使学生在经历了电工电子实验后,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亚婷.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高职 电子专业 精品课程 目标
1 形成符合电子高职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
电子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电子经济发展培养中基层的生产与管理人才,是面向和服务于电子产业,且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的专业教育。它不同于电子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教育,高职电子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即在办学过程中,高职电子教育的着眼点是围绕电子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行业人才。
教育部2009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明确指出专业课程体系要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和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被列为精品课程评审的一项主要指标,这也充分说明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应该有属于自身特征的课程所构成的体系,而精品课程只有在此课程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之上建设才有意义。如果仅对一门课程进行改革是难以促进专业整体建设,更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课程建设以前,首先要构建一个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合理课程次序体系,明确各课程在体系中的地位,前后课程衔接得当,为建设单门课程打好基础。唯有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建设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由一门课程建设辐射系列课程建设,真正达到一流示范作用的目的。
2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取舍与序化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电子职业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严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理论型、基础性知识偏多,实践型、应用性知识偏少,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电子企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工作体系下的电子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以能力为导向,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2.1 内容选取 高职学生的智能类型以形象思维为主,愿意尝试“做中思”,依据电子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选取内容。在教学内容取舍时,应关注经验和策略习得,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为辅,告之学生“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取代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思维知识。
2.2 内容组织 电子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工作过程紧密相关,这是课程实践性、技术性特征提出的客观要求。若针对工作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姜大源先生曾称此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一种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的课程。能否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也成为高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之一。
3 打造一流教学软硬件环境
3.1 打造一流软环境 师资是保障高等电子职业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所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都依赖于良好的师资。我国大多数高校电子专业教师多是从“校门”直接到“校门”的青年教师,或是专业转型,有丰富教学经验却缺乏行业经验的中年教师,以致于造成师资数量与质量双缺乏。电子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需要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为改变教学软环境缺失导致课程实施效果薄弱的现状,精品课程的衡量标准之一即是否拥有较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工作体系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打破学科型思维的限制,遵循工作岗位实际和真实的工作流程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并且运用他们的实践经历指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这对双师型队伍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教师自身拥有专业理论背景;二是教师有丰富的行业或企业阅历;三是教师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习得和迁移知识与能力。如果说前两者可以通过聘任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让专职教师主动承担专业技术课题或下企业锻炼来实现,那么第三者则需要教师能够主动学习,钻研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并主动尝试,为自己加压才有可能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课程建设达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唯有此才有可能根本解决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问题。
3.2 打造一流硬环境 具备“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软环境也不能彻底解决制约高等电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精品课程的建设最终是要突破界限,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借助企业资金条件改善我国多数院校电子实训条件投入不足的现状,谋求深度的“校企合作”,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工作过程的教学需要创设工作环境媒体,而黑板、电脑、投影仪,甚至模拟的实训室环境都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媒体。我们不能在教室里讲工厂,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大多数院校电子专业实训设施投入不足,简单投资建设几个实训室就认为已经真实地再现了工作过程,应对实践教学的做法完全偏离了为学生营造职业环境的初衷。改善硬环境的路径之一就是谋求深度的“校企合作”,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创造、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或借用企业资金改善实训条件。
4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设计遵循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电子业的特殊性体现之一是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由于多数院校电子专业投入不足,加之社会上对电子高职教育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使得电子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发展极为缓慢。老师习惯于灌输教育,脱离实践教学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完全寄希望于三年级的顶岗实习,这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截然分开。因此,学生毕业后其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均不尽如人意。
高职电子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希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唯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与真实职业情境的一致性,以项目或任务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操项目练习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体会职业角色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一改填鸭式方式教学,广泛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生产线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注重汲取国外项目的经验,打造一流的精品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查阅资料、比较分析过程中建构知识。
5 凝练鲜明特色,辐射带动高职电子教育可持续发展
精品课程评审格外关注特色与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应是可持续性的精品,不能昙花一现。毫无疑问,要使精品课程具有辐射性、持续性其根本在于特色性。要彰显课程特色,最主要的在于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尤其是要善于注意扬长避短,整合和利用那些具有独特性的教学资源、区域资源,但要注意塑造它的影响力。如何既能体现区域特色又能辐射影响更多院校,其根本在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突出“特殊”而是要体现“特色”,尤其是特色的挖掘过程的展现,其方法、手段、设计对其他院校具有辐射作用。或者说课程的选择或开发要能够体现区域特征、院校特色、经济需求,而特色是其建设过程的凝练和升华。
我国高职电子教育起步较晚,在与行业、企业、政府的合作互动中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形式大于实质内容。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如果能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仅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也助于总结出符合区域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亮点课程特色,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才能为更多院校课程建设带来启迪。
参考文献:
[1].CN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网.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32.
[3]汤光华.等.关于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24-12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探讨 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 电子类专业理论课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电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几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电”。我国95%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类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前景十分乐观。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类专业课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是理论教学课程,这些课程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沉闷无趣,可谓是学生无兴趣学,教师也无情绪讲。如何改变这样尴尬的状况,是当前许多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趣的原因
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趣的原因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基础薄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常见问题,尤其是数学基础和电学的功底都比较差,对于理论的分析计算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产生畏学的情绪。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课上听不懂,课下看不懂,不明白的问题越积越多,因此越来越不愿意学习。
(二)课程理论性较强。
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较多,例如电工、模电、数电、高频等,这些课程都是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它们在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些课程的共同点都是理论性强、概念较多、电路复杂抽象,教学内容偏重系统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内容枯燥,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困难,普遍反映课程难学、听不懂、学不明白、不愿意学、没意思、不知道怎么用,这些想法导致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1]。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座位上听,这种机械、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了。
(四)实验内容陈旧。
在电子类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只是辅助,多侧重理论教学,同时在少而不多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和结论性实验又占了大多数。另外各学校购买的实验设备总是固定的几种,操作点也因为实验设备而被相对固定了,不能随意改变内容,使得学生只能完成固定的实验内容,多年不变。而这些实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新技术的需求。由于实验器材及方法的陈旧,当学生完成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后,竟然不知道这些器件、电路、系统究竟是如何选用的,它们有何实际的应用,如果有了其他的功能要求又该如何设计实现等。原有的实验课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完成了实验台上固定电路的测试而已。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越来越不好上,越来越难上。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我渐渐摸索出一点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略显成效。
二、使理论课程教学“活跃”起来的对策
(一)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与源泉[2]。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了,才会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地提高其能力。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我选用了一些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比如手电筒、便携式充电器、无线耳机、直流稳压电源、调频调幅收音机、电子表、小型对讲机、移动手机等应用作为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制作手电筒?如何设计一个便携式充电器?如何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如何装配一个对讲机?如何制作一个电子表?如何完成一个抢答器?为什么CDMA要比GSM系统更好,其优势是什么?日常应用时如何DIY一个电视天线?是否可以DIY一个无线耳机呢?ATM机为什么能够进行异地存取款?无线测向运动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随着一道道问题的顺利解答,同时配以课程相关内容的介绍,学生自然而然对电子类的理论课程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觉得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常使用的、处处可见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进而打消学生觉得难学的顾虑,从而主动地探索。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与时俱进。
目前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些落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于一些含数学知识较多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可以简化,因为高职学生就业的目标不是做理论分析与研究,所以在讲授课程时应当着重突出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没必要深究全部甚至极少在实际中应用到的部分,另外还可以适时增加新的知识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过程,增强实施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实用性,致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其实这些课程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因此在讲授时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这样使学生对这门课先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糊里糊涂的一通死记。比如说模拟调制系统这部分涉及调制、解调、混频、选频等知识点。以前这些内容是按章节讲授的,而且是先原理分析,后电路计算,学生学过后只会算题,不知道如何应用。在选取调频调幅收音机这个常见载体后,就可以既轻松又明确地完成这些知识点的讲授。首先我让学生讨论他们熟悉的调频调幅收音机,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元器件组成等。我把需要的部分从学生的讨论中提取出来,通过讲义、课件、实物等,将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混频、选频等知识点通过收音机结合起来讲授。等学生对各单元组成电路有了认知、理解、分析计算能力之后,引导学生对各单元组成电路关的元器件进行相关的计算、选取、测量和装配焊接等。最后当收音机装配完成后,让学生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测量各点波形,记录参数,进行最后的调试验收。若不能完成正常功能,还要进一步对故障检查,分析原因,排除故障。通过以上的教学实施,学生在掌握调制、解调、混频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对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能力,还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样一个电子秒表也涵盖了数字电子中的进制转换、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大部分知识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提出自己想要加入的功能与应用等,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授。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另外对于一些实际的系统,还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比如手电筒、收音机、对讲机、充电器、电子表、抢答器等这些实物都非常多见,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容易加强理解和掌握。
(四)引入仿真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学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理论课程,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某个电子电路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3D录像,说明将要学习的这个电子电路的组成、主要原理、完成的功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仿真技术,利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虚拟实训,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一种仿真技术,对于教学也非常有利,尤其对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这些需要较多频域图和时域图来分析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仿真技术把这些较复杂的波形问题变得直观化、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创建自主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虚拟教学课堂,并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后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师生间的双向反馈。
(五)以实用为目的,创新实验教学。
除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外,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高职院校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一直存在实验内容偏少、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改善电子类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之一。
根据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建立“验证+仿真+创新”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验证性实验则是在现有的实验设备上对理论知识点进行验证,加深理解,这是一个基础。仿真性实验则是通过仿真软件为进行系统的设计,这是一个提高。创新性实验则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项目的研发,项目可以是原有的,也可以是创新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电子竞赛等。
另外,在组织形式上,全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独立完成制订、设计、选件、测试、排查,完成报告等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书写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尽管仍然受到某些因素和条件的影响或制约,但是是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3]。相信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他们的理解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