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分级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次是两个月前,他反对自己担任艺术总监的电影《万箭穿心》因“事件”退出东京电影节:“我是个70岁的老人了,经历过‘’等众多坎坷,深知某些投机分子为了私利,利用群众的热情搞过激行动,对国家文化艺术带来的巨大伤害。”
第二次是12月15日他在微博的《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文中历数悲催的电影导演,远至1994年的张元、田壮壮,近至担任艺术顾问的电影送审后4个月还得不到回应的他本人。他用2000字指责电影政策是“人治”非“法治”,呼吁有关部门和电影业的所有同事们行动起来,因为“改革就要做实事”,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不适合电影分级”的结论“实属荒谬”,他以“前辈”姿态毫不客气地指责行政力量过度干涉电影创作,用词凌厉比如“违反宪法”。
第一次生气后也就是退出东京电影节后,他频繁接受记者采访;第二次生气后也就是发出公开信后,他选择缄默。但是第二次生气真正引发了社会热议,得到诸多知名导演的支持,也令很多普通人回忆起了久违的名字“谢飞”。
导演谢飞远离公众许久,最近作品拍摄于12年前。最近10年,他的身份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作为第四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不算高产却几乎每一次出手都获大奖。他的6部电影作品是1979年到2000年的:《向导》、《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益西卓玛》。
谢飞永远聚焦现实,从未拍过古装题材。他所有的电影都改编自文学作品,悲观又蕴含温情。他老派保守,不是同时代的领跑者却将艺术风格坚持最久。后期的创作岁月里,他是同龄人中唯一“作者立场”的延续者和实践者。12年前的一部电影,他7次进藏,虽票房不佳。10年前谢飞60岁,尝试拍电视剧,反响不大。
他的辉煌在1980年代,电影较少受到干预也无须面临资本压力。他是艺术电影的坚定支持者, 对商业环境有明显不适。他没有面对过商业电影导演经常面对的自我与社会、艺术与商业间的矛盾。于是他时常忧心忡忡,一面抨击好莱坞电影是快餐文化,一面批评商业环境挤压艺术电影。他与浮华时代最深的隔阂在于他始终坚守精英主义立场和对社会的批判,他觉得“一味地赞美没有意义”。
在公开信中,他不解“为何电影要面临审查”?“综观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几十年来为文化艺术的一个品种—电影—从上到下设立如此庞大的行政管理部门,浪费惊人的纳税人上缴的金钱。”谢飞要求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各种文学艺术种类也应该一律平等”,在他看来,中国的文学、戏剧等领域不存在审查制度,他说:“如果小说也要逐字审查,中国也出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借赵丹之口说出肺腑之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谢飞最早注意到电影分级制是在1987年,他刚从美国访学归来,向北京电影学院介绍好莱坞电影分级制度。作为体制内的导演,他一直是新潮派,很早就意识到电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最近10年,在过度商业化的趋势下,他开始忧心艺术电影在电影审查和商业资本的双重冲击下难觅生存之地。他曾抨击好莱坞电影快餐文化挤压国产电影,告诫年轻一代坚守民族电影,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发出中国声音。
[关键词] 电影产业 内容创新 曲线诉求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01
国内电影产业如今正处于蓬勃生长阶段,近年来一直保持了不俗的业绩,影院产业还吸引着地产商竞相扎堆。2011年世贸股份签下100套高端数字银幕;2012年万达集团影院产业和商业地产分别申请上市。影院产业似已成为商业地产商下一个竞逐方向和利润来源。“中国电影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和进步,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严峻挑战,中国电影业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1]反观国内电影市场的另一面,观众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激动和兴奋,也没有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多的反而是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如商业化气息浓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忽视电影内涵等。观众中产生这种反响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电影人及观众长久以来对国产电影内容创新难以释怀的梦想。
一、执着于梦想
民族电影就是以国内发生的人或事为题材所拍摄的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影片。一部好的民族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国外观众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还可以使国人体会到自己民族的伟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当代青年人很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民族电影,因为这一代人已经越来越西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教育和民族荣誉感。通过民族电影,可以了解到国家的历史以及国民修养,而一个国家民族意识的地位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强大程度。通过电影《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对民族电影的追求再次得以印证,也证明此前尝试其他类型电影的经历只是小插曲而已。虽然该片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丝毫不影响其作为民族电影的意义和价值。2012年2月电影《白鹿原》在柏林电影节全球首映,法新社对导演王全安这部作品的评价是规模宏大、讲述中国20世纪历史变迁的史诗电影。张艺谋与王全安前赴后继,对中国民族电影的内涵和形式不断进行解读和创新。
艺术电影,即最为广义的对世界、社会、原创的或批判性的表达,是对电影语言的实验性尝试。毋庸讳言,其探险与拓荒多有落败,甚至迷失,但正是他们在不断地拓展电影世界的疆土。而当艺术电影的实践一旦成功,主流商业电影便立刻将其经验吸纳。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这正是艺术电影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姜文始终在梦中飞翔。而《太阳照常升起》被他称作是“观察了自己的梦”。《让子弹飞》,是他梦的延续。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姜文有意识地要拿电影来讨论中国当下的问题,认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电影来发言。但观众还是在这部影片里所挖掘出各种隐喻。这颗飞翔的子弹,至少无意击中了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
独立电影又被称为独立制片电影,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的各种渠道融资,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小制作、低成本和技术手段的简化是它的标志。由于独立电影在题材、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上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较少涉及的范围,也更能表现出电影制作者的个人特点。中国第一个独立剧情片是1990年由张元执导、王小帅参与前期工作的《妈妈》,之后是王小帅导演的《冬春的日子》,这两个作品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奠基之作。相比较近年来逐渐体制化的英美独立电影,当下中国的独立电影总有着地下电影的色彩,这与西方的独立电影形成巨大的反差。2011年中国第四届南京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处女作奖的作品《草芥》就是一个考察和解读中国独立电影状态很好的标本。
二、国产电影内容创新的现实挑战
虽然中国电影人的电影梦想正逐步得以实现,然而随着电影商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中国电影内容创新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仍不可忽视,这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的体现与健康发展。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四方面:
1. 审查与分级的管理方式决策的挑战。近年来,关于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改革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建立电影分级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在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电影审查制度的问题上,多数讨论流于形式,实际作用不大。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决策层认为更重要的是考察他国电影审查制度和电影分级制度运行的社会环境,寻求国内社会环境与电影分级制度契合点存在诸多困难。或许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迟迟难以出台《电影审查法》、改革电影审查制度及制定电影分级制度的深层原因。相对立法而言,电影行政管理的人为因素给部分电影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的同时,更多电影工作者的感受可能是无奈与困惑。
2. 商业与艺术的创作重心取舍的挑战。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文化消费产品竞争的加剧,艺术被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电影的商品属性也逐渐凸显出来。然而,电影的商品性与商业电影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商品性电影并非都是商业电影,电影想要表达的内涵和导演的执导思想是确定影片属性的重要标准。然而在现行体制下,要用一个版本的电影文化产品去满足差异巨大的众多电影文化受众,还要顾及投资人的获利要求和艺术创作理念的重心,这对很多新生代导演都是极为艰巨的考验。艺术抽象是一种风格,但以涵义的充分表达作为代价却是得不偿失的。
3. 历史与现实的题材路线选择的挑战。众多导演的作品题材与社会现实渐行渐远,转向了历史的演绎及武侠魔幻主题,陈凯歌和张艺谋的转向最为明显,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触及科幻及未来题材,创作的想象力几乎仅限于古代。以往钟情于都市小人物题材的冯小刚很快也加入此列。不可否认,演绎历史也能给人以启迪,问题在于有没有真实的生活基础作为后盾。影片也许敢于调侃一下封建主义,却刻意规避现实。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两位中国电影的重量级人物,将眼光转向虚幻的过去,既回避现实,也不敢想象未来呢?避讳的题材是被期待的,选择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行选择面临困境的条件下,好莱坞创作者将视角转向未来的作法与成功实践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些许启示。
4. 金牛与明星的业务战略布局的挑战。由于美誉度不佳和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当下流行的电影选材未来增长率预期不可能很高,而高市场份额的现实决定了这种类型的电影属于金牛型业务。但如果选取观众期待的现实题材进行创作,固然很有可能升级为明星型业务,但不确定性因素骤增带来的风险和机会成本高企,又恐怕得不偿失。毕竟中外先贤的“高处不胜寒”和“如非必要,不要增加实质”都是警世益言,再加上名不见经传的众多实例,权衡再三,在业界已有这种默契的情况下,部分电影人还是选择维持现状最为稳妥,既不损害自身利益,又不失去卖方市场条件下没有更多选择的观众,可谓用心良苦。
三、国产电影内容创新的曲线诉求
笔者认为面临以上挑战,中国电影导演在心态和行动上都不会无所作为。承载着观众的期待和批评,背负着艰巨的责任,中国电影正经历着艰难的创新模式探索过程。在错综复杂的环境约束下,生发出的一系列无可奈何却又个性鲜明的选材视角和执导风格,本身已经凸现了曲线诉求的心态和行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现代社会问题的闹剧式生猛书写。如果说冯小刚是因编剧能力出色而晋身为著名导演,那么姜文“演而优则导”则创造了另一种奇迹。“姜文怀抱的是一种相当古典的电影艺术观,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对于所谓经典的追求:影片是在拍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其间的意外、磨难、痛苦决定影片最终可能呈现任何形态,但唯独不可能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2]作为“中国大陆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和“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姜文的电影观念和追求更为独特。“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因为种种‘冒犯’,而成为1995年重要的影片之一,并在90年代文化与电影中占了一个特殊而微妙的位置。”[3]影片《让子弹飞》以一辆马拉火车的抢劫开头,多少有些闹剧的意味,可以说一开始就“为了钱”;此后有关于权势、地盘和女人的争夺,继之又涉及情义和正义。钱是这部电影一个重要线条和情节剂,也是各方暗算和争斗的核心之一。然而这种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愿望与某些作品后面的人的欲望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影片的鲜明特色正是在于用极为简单明确的语言和极富张力的动作传递了一系列近乎直白的暗语,由此体现出创作者对暗语内容表达的强烈愿望。影片对其刻画的近代社会现实批判的力度和勇气之大令人侧目,但虚构色彩浓重的历史背景,以及以闹剧形式传递暗语的方式仍然体现出明显的曲线诉求特征。
2. 回避现实的都市小人物轻松喜剧。冯小刚的贺岁片在精神层面与王朔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特点是将宏大的政治话语用于一些不够庄严的场合或者琐碎的市民社会小事上。然而这种作品不仅是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演变的结果,更是普通民众厌倦庙堂教化与回归世俗生活的必然回应。正是紧扣这一点使冯氏电影成为市民生活的代言人和市民梦想的者。然而从影片《大腕》开始,冯小刚在语言上开始与王朔拉开距离,不再满足于讲述小人物的市民生活和制造曲折但最终美好的故事,而是套用一种宏大叙事的画外旁白和庄严的镜头语言来推进故事。“冯小刚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能力,使得他的影片充满夸张而却不失生活的质感,从而让观众在观看狡黠睿智的情节设置中体验到的一种爆笑与辛酸急转骤变所带来的淋漓。”[4]然而转型后的冯小刚似乎呈现出另外一副面孔。影片《夜宴》展示的奇观化场景可谓色彩丰富、美不胜收。但作为传达影片内容与主旨的表现符号,这些美仑美幻的影像实在是失之空洞、流于形式。“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时代,这种‘政治无意识’已巧妙地转化为民族和个人的竞争力和发展力。”[5]影像的精美和奇观化场景的渲染与炫耀,恐怕是这些电影大片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重要卖点。影片《集结号》再次转型为战争历史题材;《唐山大地震》又涉猎灾难题材;《非诚勿扰》的推出更加凸显出其转型后作品类型的摇摆。
3. 醉心历史与神话人物的内心刺探。陈凯歌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作品中注入文化反思和哲学意味,用电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体验是其作品的灵魂。影片《无极》隐晦的传递信息方式已经使信息较为模糊、含蓄,加上可以误导观众的虚象构建太多,使得电影传递的信息片断含混不清,如此一来,观众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电影创作者意图的猜想上,而影片的内容情感表达却被忽略或者减弱;影片《赵氏孤儿》涉及有关“人性”这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心话题,是当时社会谈论政治经济的主流话语方式,只是如今重拾这种题材未免落入俗套。无论如何,人性的复杂性这个命题,对于陈凯歌来说,是深刻存在于他意识里的,可见陈凯歌的“人物感”实在是太强了。“在一个风格创新不再可能的世界里,唯有去模仿已死的风格,去戴着面具并且用虚构的博物馆里风格的声音说话。”[6]影片《梅兰芳》强调名人的普通人心态的生活,悖论的是,他越是强调普通人的生活,强调平民化,却只能说明并且进一步促使他离真正的普通人越来越远,离真实的思想感情越来越远。“形式的视觉凸现性与其意义的空洞、审美趣味的全球同质化与异质化、电影观看与电影观赏、基于文学原著的改编型制作与抛弃文学原著的编造型之间的悖逆。”[7]而这些悖逆是电影界内部、电影界与观众群体、电影观众内部以及更广泛的中国文化界的一系列更深的悖逆的显示。
4. 避险与票房动机下续集作品泛滥。续集最大的魅力在于“安全”――对电影公司来说,系列电影积累的口碑与粉丝是续集收回投资的保障,影视公司热衷拍,院线热衷引进,观众也热衷买票,而且选角、构思、宣传方面也更省时省力;对院线来说,无论是引进还是排期,与其冒险尝试毫无群众基础的新片,不如保守坐收有票房保障的续集;对观众来说,60元左右的票价,还是花在大片续集上相对保险,即便再差至少能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场面,解开上一部留下的悬念。然而,续集保得了票房,却未必保得住口碑。票房与口碑齐飞的续集永远凤毛麟角,票房和口碑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大片续集来讲是个问题。常见的情形是,观众一边大骂片商炒陈饭抢钱,一边争先恐后买票去看,典型的周瑜打黄盖。反过来,尽管1992年电影《新龙门客栈》口碑远胜2011年的《龙门飞甲》,但票房上却不可相提并论。在全球经济危机、好剧本匮乏及创意稀缺的大背景下,电影公司续集成疯可以理解,但却不是长久之计。《东成西就2011》之后观众才知道原来上世纪的那部电影是《东成西就199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续集总有终结的一天,电影业要发展,口碑要维持,票房要保证,最终还是躲不过创新,绕不开变革,毕竟电影是勇敢和智慧者的游戏。
结语
现实是复杂的,实践是高于理论的,因而理论在现实和实践面前总不免显得苍白和局限,但这并不足以证明理论研究是不必要的。本文试图对我国电影产业内容创新面临的挑战和由此生发出的曲线诉求加以梳理和归纳,从而对目前国产电影“叫座不叫好”现象背后隐藏的观众和导演之间的矛盾进行解读和分析。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在审查制度的完善、分级制度的环境适应和现实题材选择的契机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基金项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QN1105
参考文献
[1]周星.全球化空间中的中国电影生存发展问题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马潇.商业与精英的两极――从冯小刚、姜文试论中国电影雅俗共赏之殊途同归.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戴锦华.雾中风景:1978~1998年中国电影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405
[4][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P206
[5]杨矗.古装动作大片批判.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美]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P403
[7]王一川.从《无极》看中国电影与文化的悖逆.当代电影.2006(1)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美;电影贸易;文化折扣
一、电影贸易中文化折扣的概念界定
跨境交易后的电影的文化折扣的产生是因为进口市场的观赏者通常难以认同于其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制度、神话以及物理环境。语言的不同也是文化折扣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难度等干扰了欣赏。‘这种电影跨国交易中存在的“文化折扣”在现实中似乎比比皆是、不难理解。问题是,如果文化折扣是因为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为什么美国电影在外国市场上遭遇的文化折扣普遍较低,而外国电影在美国市场上遭遇的文化折扣却普遍较高呢?除了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电影贸易中“文化折扣”的高低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美国电影是否采用了一些方法来降低跨国贸易中的“文化折扣”?这些方法会是在全球市场上普遍适用的吗?
二、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文化折扣分析
1.把关人与文化折扣
电影发行商在选择影片进入中国市场时,除了把握审查规则,也需要谙熟中国观众的口味。相对于“规则”而言,“口味”是一个更不易辨识和把握的文化标准。为了准确把握中国观众的口味,发行商会使用市场调查的工具,同时也总结历年的发行成绩与经验,参考在其它国家的发行成绩等等,这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但是依然不可能完全吻合观众的真实需要。因此有些发行商满怀期待引进中国市场的电影,依然可能遭遇较大的文化折扣,最终票房表现失利:也有可能,一些根本没有引进中国市场的电影,其实有着很好的票房潜力。
经过“把关人”选择后在中国市场上映的影片通常已经较少呈现与中国人文化差异较大的价值观,但是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会完全被剔除干净,个别美国电影中的内容还是会呈现一些中国观众不易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这将进一步造成该片在中国市场的文化折扣。
2,受众与文化折扣
通过对中国电影观众特质的概观性了解,和对四部有代表性的美国分账电影的文本分析与观众接受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总结美国电影面对中国受众时出现的文化折扣现象:中国观众己经部分形成了对美国电影的“刻板印象”,因此不符合“刻板印象”的美国电影可能遭遇较大的文化折扣。
中国观众认知美国电影的这种“刻板印象”,既是十几年来在影院上映的美国分账大片所培养出来的,也越来越限定了“把关人”对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电影类型的选择。其实许多中国观众并不限于在影院欣赏具有超级视听效果的电影,有一些日本、韩国出品的浪漫生活片也得到中国观众好评,但是类似风格的浪漫温情影片就不太符合中国观众对美国电影的期待,尽管美国出品的电影也不乏此种类型,但中国观众去影院观赏美国电影的主要动力往往是炫目的视听效果。
中国观众对于美国的刻板印象,使得美国影片描绘“梦幻的美国”更易被接受,而具有较多美国真实社会生活关联性的电影情节与人物,可能造成大部分中国电影观众解读的困难,令电影遭遇文化折扣。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对中国民众具有无形的影响力,中国人投向世一界的目光有很大一部分要投向美国,在改革开放实行了三十年、交通通讯技术又如此便捷的今天,中国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应该说是空前,但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依然是陌生的,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更多地是出于想象,想象的基础往往在于媒介的塑造。
三、中国电影在美国市场的文化折扣分析
1.把关人与文化折扣
中国电影与美国观众之间的“把关人”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层次: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美国电影发行公司和美国电影审查机构。目前中国电影进行海外推广和营销的主要国家级平台是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而中国电影能够在美国主流商业市场上映则必须依赖美国的电影发行公司;至于电影审查,在美国主要是实行“自愿”的电影分级制,虽说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事实是绝大多数影院会拒绝上映没有经过分级的电影。
在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的“把关人”环节,遭遇文化折扣的主要文化因素在于影片的类型归属,中国电影作为外语片类型较难进入美国主流商业院线,目前只有动作片类型的中国影片在美国主流商业院线有所突破,但美国发行商对这一类型的接纳度也并不稳定和持久。而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很容易将具有暴力打斗情节的中国动作片定级为PG-13以下的级别,因此在发行范围上会受到一定限制,部分影响到影片经济价值的实现。
2.受众与文化折扣
(1)美国观众对于中国电影形成了一定的类型偏好,几部武侠功夫大片在美国商业市场的成功强化了这种偏好。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在美国有一定的历史,这一西方观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电影类型,在李安的《卧虎藏龙》赢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大奖后被提升了一个层次,由此打开了美国市场对这一类型的中国影片的需求。借《卧虎藏龙》的影响力,
关键词 投资回报率 市场准入 文化障碍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1993年,中国电影产业体制改革开启了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化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影视贸易进入迅猛增长阶段。2003年到2010年间,电影产量迅速扩大了4倍,并出现了一系列知名院线。电影业的繁荣带来电影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中国影视产品出口金额从2004年的13.98亿元增至2010 年的40多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中国电影统计年鉴)。出口的影片单片票房的号召力有所增强;电影贸易出口区域也不断扩大,遍及欧美、亚太、中东和非洲的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中国电影繁荣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国电影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中国电影海外票房2011年呈现严重下滑趋势,海外票房总额偏低。2011年和2012年跌幅高达42%和47%,我国电影整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我国电影全年海外票房仅有10.73亿元。而在不计入网络平台和电视频道对进口片的引进的情况下,2012年全年进出口票房差额高达77.97亿元,中国电影贸易进出口处于严重逆差。
(二)市场份额不足。
一方面,我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增长缓慢,绝对数量值非常小,占北美票房比重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另一方面,进口电影票房增长显著,不断挤压国产电影在国内的市场空间。2012年2月,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美国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由此前的17.5%提高到25%,国产影片市场地位受到极大挑战。当年年末中国电影170.73亿元总票房中进口片票房份额占到52%,首次超过国产电影票房(见表1)。
(三)投资回报率低下。
中国电影虽然票房成绩不断攀升,但主要建立在高投入基础之上,投资回报率偏低,属于粗放式增长。截止2010年32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中有18部投资过亿,但其中仅11部电影的投资回报率超过1。同时,由于票房收入按55%分给院线方,45%分给投资方,所以仅极少数低投入,高票房的高投资回报率的电影投资方能靠电影票房收回成本。而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占大多数。2009年国内影院中正式上映过的140多部影片中,总票房过亿的电影仅16部,票房不足千万的电影则超过了60部。可见,大部分国产影片上映后可能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更难有机会出口到国际市场。
(四)出口电影类型单一。
中国电影出口类型片仍以功夫片为主。2010年出口到法国市场的4部电影中有2部是古装功夫片;出口到美国市场的13部中国电影中涉及到功夫元素占到一半。虽然海外观众从消费习惯上会优先选择中国的功夫片,但长时间单一出口会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导致票房持续下滑,近十年来登陆北美的二十余部功夫片,极少能收入100万以上票房。反观美国电影则有动作、科幻、悬疑等多种出口类型;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包含动画制作,真人表演,2D平面影片,3D立体影像等,且各类型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二、制约我国电影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
(一)电影产业发展水平低。
首先,缺乏电影产业链支撑。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机制,行业内企业大多规模小,缺乏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多媒体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缺少国际化的营销体系,不能充分利用其资源与设备,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目前中国电影产业收益主要靠票房收入,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市场上鲜有以各类国产电影电视的典型人物和形象为设计元素的产品,而且大都针对少年儿童,受众群体狭窄;生产工艺粗糙,附加值低。反观美国电影产业链发展成熟,电影上下游产品开发及时,品牌效应良好。美国电影产业总收益中80 %来自于电影品牌衍生品或关联产业:除了影片的国内外版权、DVD音像制品、电视频道播映以外,还包括与影片内容相关的图书出版、服饰、海报、珠宝、游戏、玩具、文具、日常用品、原声音乐和主题公园等。
另外,国际营销手段单一。主要表现在发行渠道缺乏,没有一定数量的院线支持,宣传费用匮乏。通过展销会和电影节扩大宣传,但往往具有季节性,后续宣传难以为继;合拍片形式有效降低了风险,但利润微薄。例如,2012年《人在途之泰》在内地票房冲破12亿,但在北美市场却票房惨淡,三天仅有3.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万)。除去文化差异和语言译制的因素,发行宣传落后是主要原因。反观在海外市场票房较好的几部国产影片《卧虎藏龙》、《功夫》等,则都是由于被纳入了好莱坞高度发达的电影产业体制当中,享受了重量级独立电影的宣传发行待遇。
(二)缺乏良好的竞争环境。
一是中国电影产业形成了强制垄断局面,不利于电影行业长足发展。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中影集团长期一家独大,享有特殊权力。例如2010年1月《阿凡达》热映期间,中影集团作为国产影片《孔子》的利益相关方,居然能够强制影院将《阿凡达》下线,把空出来的档期让给《孔子》。
二是融资体制缺陷明显。一方面,国家资金对国营影视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使其在政策和资金上占据优势,形成强烈依赖性和强制垄断局面,挤压了民营电影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三十多家电影制作公司有三分之二是国营企业,国家资金主要贴补国营电影企业,电影类型则仅限于几部重点片、献礼片,政治意味浓烈,却缺乏对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电影产业融资规模总体偏小,融资渠道有限。近几年来自地产、电信业和贸易公司等行业过剩的流动资金有很大部分流入国内中国电影产业,占到了总量的 80%,这种资金来源比传统融资所承担的风险更大。
三是我国影视贸易相关制度不健全,知识文化产权保护不够。我国相关电影政策仍然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产业主管部门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没有系统明确的审批程序,导致检验审阅过程不够透明;电影分级制度缺失也极大影响了电影产品出口;电影产业在税收、基金等方面在事实上还不能够享受优惠与促进政策的优先发展;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还缺乏法规政策的鼓励与规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很不完善,从最初的DVD光盘到如今的网络资源下载直接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票房流失,新上映电影的保护事实上还主要靠发行方自己。
(三)电影产业国际贸易固有格局的约束。
当前国际电影市场结构极不平衡,全球性垄断寡头已经形成,固有的贸易格局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限制了中国电影贸易的发展。美国已经建立相对成熟的电影工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行优势。时代华纳、迪斯尼集团、好莱坞公司等大型影视制作公司都集中在美国,全世界上映的电影超过85%都是产自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电影市场竞争中处于先天弱势,对外出口少,却大量进口美国影片,影视贸易处于严重逆差地位,使美国文化在电影产品的强势输出中被许多发展中国家认同和接受,甚至主导了一些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
(四)各国文化差异。
对中国电影产品所反映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等内容不熟悉,直接影响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理解,限制电影产品的出口,形成文化折扣。改革开放后我国观众慢慢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很容易接受进口影片;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推广,制作过程中忽略对文化差异的规避和突破,忽视电影本身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内容的创新以及国际市场需求,这种不对等的文化环境直接造成了中国电影贸易逆差扩大的局面。电影需要将各种文化因素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独特却又大众化的民族文化,使之易于被接受和传播。例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用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制作具有美国文化特点的电影,然后返销中国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票房收入和高度的市场认可,而中国在2010年初拍摄的同名电影投资巨大却反响平平。
三、推动中国电影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提升电影产业发展水平。
1、提升影片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首先要加大导演、专业演员、美术指导、音乐制作、后期制作等电影所必需的专业人才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应用人才的培养,配套相关的技能和学校培训教育课程。同时,引进先进的拍摄和特效制作设备,提升硬件水平,提高生产制作能力,最终减少在关键技术上对国外的依赖性。最后,必须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制作出能够反映社会心理与诉求的高质量电影产品,不能一味追求“短平快”。
2、选择和拓宽合适的海外发行渠道。
中国影视文化企业可以尝试独立组建专业的海外发行公司,或鼓励有条件的影视文化企业加盟海外发行联合机构;还可以由国内主要影视文化出口企业成立出口联合组织,共同负责中国影视产品出口相关工作;同时,整合现有的小的电影网络平台,集产品展示、销售、服务为一体,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3、打造文化出口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注重持续发展,对取得良好反响的电影产品可以制作续集,建立影视产品品牌或者形象品牌;以“全球资源整合”的发展策略,通过竞争整合涉足网游、文学、影视、音乐等文化领域的文化企业,形成大型媒介集团,以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和影视产品生产能力;注重衍生品的开发,如主题公园建设,文化旅游,授权开发玩具、服装饰品等,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增加收益,提升产品附加值,发挥联动宣传效果。例如,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利用相关的网络游戏启动宣传公测的《投名状》、《赤壁》、《倩女幽魂》都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政策合理引导,发展大型企业。
鼓励竞争,减少行政干预,中国的影视制片发行企业还非常弱小,需要发展壮大。因此,对于中国整个影视产业来说,还需要加以保护,避免受到外来影视产品的过度冲击。要在影视产业领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各类大中小影视企业一视同仁,按市场规律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注重电影产业化发展,投入资金发展生产力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更多诸如减免税收、信贷等经济援助的电影政策,鼓励国内各类资本对电影进行投资。
2、健全电影市场制度,严格市场准入。
一方面要健全电影市场的经营资格准入、产品准入、资本准入和技术标准准入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要合理把控电影质量,减少粗制滥造,实施电影分级制度。另外,降低准入门槛,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国有、民营文化企业进入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为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营环境,对行为不规范、产品不合格和服务质量低劣的电影企业,依法进行整改或取消经营资格。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认真执行《电影法》,打击著作权侵权和版权侵权,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严格管理数字制作,后期发行及放映公司;加强中国电影数字技术化研究和标准数字化放映的升级和改造,防止盗版者钻技术空子;合理调控电影票价,防止虚高的电影票价和盗版泛滥形成恶性循环。
(三)合理规避文化障碍。
语言、观念、技术、思维、表达、阅历、习俗等都会成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文化障碍。一方面,应加强电影的表达力与影响力。充分利用官方与民间、政府与企业、学术与商业、现代与传统、主流与特殊等多种力量。应避免政治说教色彩,用符合西方观众审美意识的文化风格下叙述中国故事,增强电影产品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地让西方观众理解中国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降低“文化折扣”。另一方面,做好影视配音以降低语言阻碍。本土化的语言配音更利于海外观众对电影内涵的理解。应根据目标市场在影视产品出口前,选择几种主要语言进行本土化配音而不是仅注重英文。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管玉红.中国电影对外贸易策论研究 [J].中国电影市场,2012(2)
[2]吴珊.美国电影产业贸易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4)
[3]冬至.电影票价――大众娱乐的一道高门槛 [J].对外贸易.2012(4)
[4]李怀亮,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1(11)
[5]李敏鹤.我国电影产业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3)
[6].WTO环境下中国电影进出口的变化与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杨鹏.我国电影产品出口障碍及对策[D].湖南大学,2012
——一个聪明的傻子
剧中的主人公阿甘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闭塞的小镇,那时二战刚结束不久。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就在所有人放弃他,打算嘲笑他时,他的妈妈挺身而出。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她自己也是个十分坚强的女性。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甚至亿万富翁。
他是个傻子,各种缺陷,可是他却用这种天赋创造了常人不及的成功。与其埋怨他人,不如相信自己。如果要看人生必看的电影,《阿甘正传》肯定榜上有名。他是很多人的外语启蒙片,里面的台词和情节在很多人的人生里落下了浓墨重彩的深刻含义。
他的母亲告诉他“明天就是盒子里的巧克力,你不知道会是什么味道。”每一天都有无数个选择,千万种可能,正因为这种千差万别,才构成了生活的滋味,才有了自己不同的人生体验。“酸甜苦辣”,这都是圆满的条件。
片中有一个情节记忆深刻,在珍妮的宿舍,珍妮问他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愣了一下,说:我不是做我自己吗?珍妮说她想成为一个歌手,成名。阿甘还是不懂,说他只想成为他自己。
阿甘是个聪明的傻子,他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成名、富有,成为别人?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成为“我”,做好自己。这样的人生才值得打上自己的标签。
《飞屋环游记》
——感谢与你一起的人生冒险
小男孩卡尔怀揣着对于冒险的热爱偶遇假小子艾丽,而艾丽把整个屋子当成一艘大飞船游戏居然使他对这个女孩子有些着迷,相同的爱好最终使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爱侣。艾丽有一本手工精心制作的“我的冒险旅程”,上面贴着一张瀑布的图片。“天堂瀑布”,正如其名,有着似乎只有天堂才能堪比的美。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要去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探险,但直到艾丽去世,这个梦想也未能实现。
终于有一天,曾经专卖气球的老人卡尔居然用五颜六色的气球拽着他的房子飞上了天空,他决定要去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这段旅程有他始料不及的“热闹”,捎带上了一个小孩,途中还发生了许多故事。
动画片只适合小孩子看吗?当然不是,小故事有大智慧。
这部动画片的分级是G级,按照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这部电影适合任何年龄阶段观看。这样的动画片往往是有浅有深,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讲给孩子听的,而那其中的五味杂陈则是讲给经过岁月沉淀,对爱情和生命有了自己理解的大人们听的。
片中一老一少在飞行中经过了千难万险,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境瀑布”,而老人卡尔的脸上却没有梦想实现的惊喜,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或者怅然若失。他打开妻子艾丽留下的手工书,发现“天堂瀑布”的后面贴了很多照片。都是他俩朝夕相处的生活照,她在日志的最后一页写了一句 “感谢这场冒险”。
可能每个人都想着哪天要不顾一切背着行囊去旅行,然而生活的无常让你的计划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后,你在这种远离中适应了“心有余,力不足”,装满梦想的行囊成了提醒你抱怨生活的把柄,不再感恩,不再快乐。
旅行是为了感受不同的气质,见识不同的风景,但不一定要去远方。人生就是场旅行,生活就是次冒险,正如最后艾丽感谢的,感谢的是生命里与你相遇,经历人生最华丽的冒险!
《潜水钟与蝴蝶》
——借助思维飞翔
这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1995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向了家庭事业双得意的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他的脑干突然中风,继而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瘫痪,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无法动弹,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吉恩凭借着左眼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与世界做着无声的交流……
本片荣获2007年AFI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影片奖;2007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20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2008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
“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主人公是“身残志坚”的最佳演绎,在人生的顶峰被突如其来的疾病袭击得狼狈不堪。他用那毫无生命力的身体想了许多没时间理会的事情。
此外,影片提醒了我们是不是只有到了即将消逝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开始静静地思考一些事情,一些我们曾经从来都不去想,忽略了的事情?
《迁徙的鸟》
——千万里延续生命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雅克·贝汉以这样一句话带我们踏上了鸟与梦飞行之旅。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这部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的电影一出世,就引起轰动。短短三个星期内就有250多万法国人为它走进影院,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尽管当中也有失败气馁,也有悬崖边的木头木脑,也有来自人类贪欲的窥视。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国人对纪录片有了更多的关注。纪录片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来引发人们思考,《迁徙的鸟》就是这样的一部纪录片电影。它是导演雅克·贝汉天地人三部曲的其中之一。
整部影片除了简单的说明,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第一遍记住的是它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第二遍记住的是它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第三遍则是它发人深省的控诉和感慨。生命在于坚持不懈,过程一样重要。
《入殓师》
——尊重生命,温柔送行
买了昂贵的大提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小林大悟,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昂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搬到老屋,过着清贫的日子。某日,一则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意:NK公司,帮助旅行,高薪短工时。大悟来到NK公司面试,社长佐佐木生荣二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在大悟的再三追问下,佐佐木社长终于道明:是入殓工作!
虽然心理上有所忌惮,高额的薪水还是令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小林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一、世界电影中的三大独立风格
纵观世界电影范围,在的创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风格:精致而考究的日韩电影、深邃而厚重的欧洲电影、通俗而华丽的美国电影。然而,一部电影无论表达怎样的主题,其的叙事和的美学必定要以一个社会体系中的文化形态作为背景。那么文化情景的迥异便是形成这三足鼎立格局的根本原因。
1.精致而考究的日韩电影
提及日本的传统文化,首先,人们自然会想到浮世绘和茶道,其中浮世绘中的画和茶道中的艺妓都隐晦地体现了“性”。其次,日本作为一个重视礼仪和追求唯美的国家,“性”的表现往往也倾向于这种格调,如繁琐的和服、榻榻米地板和纸格窗木屋、悠扬的笛声等都在日本电影中构成对“性”的表达。再有,沉郁透明的画面、简洁干净的镜头、朦胧清淡的色彩往往诠释了一场质朴而哀伤的,即使以为主要内容也是一段至真至纯的情感,这似乎与相对平稳的日本历史有着关联,它使得日本民族的任何情感到达最深层都是悲哀的。最后,日本文化最推崇的“耽美”,是一种极致的美,也是一种达到绝望境地的美。而极致往往是短暂的、瞬间的,所以在日本最美的两件事便是“性”与“死亡”。这致使部分日本电影中所表现的趋于极致,疯狂的榨取后便是一同毁灭的结局。在这种过程中,受到日本地域狭窄和资源贫乏等因素的影响,自卑和危机意识潜移默化地植入日本民族心中,这往往促使人们产生了虐恋、嫉妒、宿命等极端的观念。
韩国电影中的部分大多包含了现代都市的流行文化元素,如电影《密爱》中鹅蛋脸型的美女、英气逼人的俊男、口红、吊带睡衣、红色连衣裙、湿透的头发、昏黄的灯光、微风吹拂窗帘、手指慢慢解开衬衫纽扣等都在或直接或隐晦地表现和预示着的发生。
韩国电影中的在某种意义上观赏性极强,这是其文化中的东方的含蓄和诗意的美感造就的。虽然其电影在情节设置上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特点,但其画面独有的唯美弥补了剧情上的烂俗。清新温暖的色调、舒缓悠长的节奏、完整的构图给人以安全感,不追求视觉冲击和画面的华丽,多采用中景或远景以产生含蓄的美感。这贴合了东方静谧而内敛的审美情调,体现了充满诗意和东方美的韩国文化。
仔细分析韩国电影中的,我们发现这些电影几乎都是描写逾越常态的男女之情,比如、婚外情、同性恋情、待、甚至谋杀,追究其原因大概可以在整个高丽民族身上找到答案。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挖掘到深层它们都表达着浓郁的“恨”,这也是韩国人独特的审美。在全球化的都市文化背景下,市民社会进入到后现代消费社会阶段,人们产生自我焦虑和日常空虚,而“悲情”将与伤感、冷酷、血腥等联系在一起使得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罪恶”,故此以婚外情、等大尺度的主题来表现人们在空虚和焦虑中自我沉湎的心态。
2.深邃而厚重的欧洲电影
相对而言,欧洲电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欧洲导演对于的表现多以严肃的态度进行探索,内容和拍摄手法也相对直接、大胆。如英国电影《羞耻》中男性的对于相对保守的亚洲观众则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挑战,这样的做法容易让人联想到炒作和商业价值。然而,欧洲电影对于的描述和表达绝非如此浅薄。
欧洲作为现代文明和电影的发源地,电影中的的确独具一格。现代心理学、性学和伦理学都起源于欧洲,所以欧洲导演拍摄场景时总能在深层次进行挖掘,不仅在电影艺术上有着较高的领悟,在影像风格上对于的处理也有独特表现,更在哲学伦理上有着深刻的思考。法国电影《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电影,部分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探寻既诗意浪漫又引人深思。
3.通俗而华丽的美国电影
在二十世纪40年代家园重建以后,人们倍感生命的宝贵,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将自我摆在首要位置,检视自己的身体,大胆地张扬被压抑的欲望。到了60年代,美国社会又经历了种种动荡和不安,美国性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方面,文化领域的后现代转向为性电影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另一方面,分级制的出现为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条件。
美国电影的创作趋向类型片的制作机制,成为一种典型商业化的电影样式。美国历史相对较短,文化底蕴远不及欧洲深厚,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趣味,美国影片的中加入了暴力、惊悚、、犯罪等诸多极端的元素,从而给观众以新鲜刺激的体验。电影《消失的爱人》中的段落让人不禁想起可以称得上里程碑式标志的电影《本能》。两部影片的都堪称经典,也都令人不寒而栗。《消失的爱人》中一组镜头将一对疯狂男女的病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将犯罪、暴力、死亡混杂到中,以此来表达人物内心变态的欲望,推动阴郁、紧张的故事情节。
二、如何在中国电影中正确用性符号
中国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影响以及现行官方体制的约束,与前面提到的三大风格相比,中国并没有成功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那些优秀的影片相比,无论是题材选择、镜头表现、思辨深度上都存在着差距。然而差距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哲学基础,西方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而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是儒家思想。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而孔子认为“本我”是可耻的,要努力修炼自己的言行去实现“超我”。两者背道而驰,自然形成差距。二是审美标准,西方人认为人体是美的,而中国对于没有欣赏的观点。西方人审美倾向于直接、大胆、新奇,而中国人偏爱于传统、优雅、含蓄。三是电影观念,西方电影的观念有两种,一是服从商业利益,而是服从艺术创新;中国电影力求“文以载道”,同时兼顾着雅俗共赏。
关键词: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创新;技术优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用电量越来越大,这就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优化,能够更好的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故障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影响,对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特点及分类
1.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特点
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灾害源头众多、涉及环节众多、造成损失较大等特点。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设备性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引发电力系统突发灾害,遇到自然灾害、技术人员操作失误或者非法分子故意破坏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性能老化,都会引起突发性灾害。电力系统的运行包括发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工作环节,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旦发生突发灾害将会涉及到每一个运行环节,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1.2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分类
因为造成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种类。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叫做自然灾害,比如天气、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往往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工作不认真出现失误,以及非法破坏行为也会引发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性能失效,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将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引发突发性灾害。
2.电力应急管理的介绍及现状
2.1电力应急管理的概念
电力应急管理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灾害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能够使电力尽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降低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所以便需要针对其中出现突发灾害的运行环节进行识别,做好应急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通过日常模拟、演练,保证突发灾害发生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降低影响、减小损失,并尽快修复电力系统,使其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
2.2电力应急管理的环节
根据电力应急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将其分为预防与预警、预警响应、应急响应以及恢复与重建四个环节。预防与预警是指识别出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方案;预警响应就是提前准备,是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先做好应对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弥补措施,除此之外还包括日常演练、模拟;应急响应是发生灾害后启动应急方案,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恢复与重建是指灾难发生后对损坏的线路或者设备进行维修,使其能够正常工作,提供用户所需用电。
2.3电力应急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电力应急管理情况来看,电力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较低,特别是在协调配合方面与电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应急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电力应急知识尚未普及 ,各级人员对电力应急管理的概念模糊 ,对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原则认识不清晰 ,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此外,社会普遍对电网大面积停电缺乏危机意识,不少用户没有应对大面积停电的相关措施。一些用户电力应急管理方案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不能有效解决突发灾害;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偏重于事后处理,而忽视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无法从根本上降低突发灾害的发生概率。应急救援设备比较落后,缺乏应急预案的联合演练,电力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性事件 ,演练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公众参与,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救援效率较低。这些都是当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的不足,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力度,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3.电力应急管理办法的制度创新与技术优化措施
3.1做好突发灾害的检查和预防
对于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重点不是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而是灾害发生前的检查和预防,只有做好突发性灾害的检查和预防,才能有效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灾害信息的作用,加强与电力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各项自然灾害信息,为做好灾前准备工作预留更多时间。电力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巡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利用计算机技术时刻掌握电力系统的动态情况,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启动报警机制,同时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电力应急管理组织、指挥工作。
3.2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针对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和规范参考。明确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核心,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应急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方案,提高应急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 ,提高基层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中,及时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为救援准备提供了更加全面、精确的资料,提高了救援效率;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全面推动并协助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加强资源、信息管理,将管理责任明确划分到不同部门,方便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常规的通信通道都是在电能的支持下才能传输信息,当电力系统发生突发灾害时将会影响信息的正常传输,影响了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利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无线数字通信的多项通信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突发灾害时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能够完成应急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将现场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中心,为救援指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能够对现场救援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挥和组织,保证救援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
因为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不可预测性较强,很难实现对突发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范围的准确预测,模拟实验的精准度有待提高,难以实现对突发灾害发生时以及所造成影响的精确模拟,导致电力应急管理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模拟方案的精准性,对电力系统实际故障和破坏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和估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信息,实现更加理想的应急管理效果。
结束语:
电力应急管理是解决电力系统运行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当前电力应急管理中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通过做好突发灾害的检查和预防,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加大应急方案的研究开发力度,能够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对减小电力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驱动电机;转子冲片;强度
中图分类号:TM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683(2017)01-0008-07
0 引言
核反应堆冷却介质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重要的驱动设备,推动冷却剂(氦气)在一回路中循环,完成堆芯热量与蒸汽发生器问的热量交换。大型核反应堆冷却介质驱动电机立式、变频率、高转速、高压力、功率大,要求它应具有较高可靠性和较长使用寿命,其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对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意义非常重大。
驱动电机转子冲片内径与轴外径采用过盈配合,在高速运行时,转子冲片和轴受到较大离心力作用,转子冲片内径的形变量大于轴外径形变量,使得两者配合面间产生形变差而导致过盈量减小;同时电机运行时转子冲片与轴产生温差,导致形变差增大,过盈量进一步减小。当转子冲片与轴配合面间形变差等于静态配合过盈量时,两者配合面就会分离造成故障,所以静态过盈量应略大于配合面间最大形变差,但静态过盈量的值不宜过大,增大接触面静态过盈量会使转子冲片所受应力增大,当其应力超出抗拉极限时会对电机造成损坏,因此转子冲片与轴配合面静态过盈量大小的选取和转子冲片强度的校核至关重要。
文针对主氦风机叶轮与主轴之间过盈量、摩擦系数以及叶轮转速的变化对接触压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文应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得到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的应力大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文通过数值计算和解析计算得出主氦风机转子冲片应力大小,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文采用解析法得出碳纤维护套和转轴中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和等效应力,并将解析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文以一台100kW、60 000 r/min的高速永磁电机为例,设计了相应的保护套,并对不同工况下的转子应力的分布进行了解析法推导,用有限元法对电机冷态和热态运行时的转子强度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文指出过盈配合为非线性问题,并运用了四种非线性算法对过盈配合产生的应力进行了计算。文论述了温度变化对电机应力的影响;通过以上文献可知,应用有限元法分析由于部件接触面的过盈配合和运行时的旋D而产生应力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可行和重要的手段;转子转速、转子冲片与转轴的温度和接触面静态过盈量是影响转子冲片应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核反应堆冷却介质驱动电机转子冲片静态和高速旋转时的应力分析,校核转子冲片是否能够承受其所受的应力,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转速、温度和静态过盈量3种因素与核反应堆冷却介质驱动电机转子冲片应力、转子冲片和轴配合面接触压应力的特性和分布的关系。
1 驱动电机转子冲片强度的校核
1.1 转子有限元三维模型
由于电机转子结构具有对称性,取其1/20建立模型并在两端截面上施加法向约束,轴向取一个通风槽板和两侧转子冲片的各一半并约束其轴向位移,铜条和转轴取相应的长度,各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1.2 接触分析的有限元法
转子冲片与轴之间采用了过盈配合,曲面之间过盈配合属于非线性力学问题。根据虚功原理,当两个弹性接触面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部应变能和外界载荷做功是相等的,那么:
δU=δV
系统内部应变能包括变形、克服接触面之间阻力的能量,外界载荷做功包括压力载荷、惯性载荷和节点力做功。基于式δU=δV可建立在有限元基础上的稳态静力学平衡方程:
u(K+Ke,f)=0式中:u为位移矢量;K为单元刚度矩阵;Ke,f为单元基础刚度矩阵。
1.3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Von Mises是一种屈服准则,其值叫做等效应力,应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出的转子冲片的“VonMises Stress”即为其Mises等效应力。此应力遵循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中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发生塑性屈服的重要因素,当畸变能密度vd达到材料单向拉伸屈服时的畸变能密度vds时,材料会发生屈服:
1.4 静态过盈量的计算
要想确定转子冲片与轴之间的静态过盈量,需要得出转子冲片和轴在过速旋转(4 200 r/min)时的半径形变差:
R=Dtp+Dtn+Drt-Stn其中:Dtp为齿、铜条等过速旋转时离心力引起的转子冲片内圆半径变形;Dtn为轭部过速旋转时自身离心力在转子冲片内圆引起的半径变形;Drt为过速旋转时温升在转子冲片内圆引起的半径变形;Stn为轴在过速旋转时自身离心力作用下的半径变形。
得出转子冲片和轴在过速旋转时的半径形变差等于0.21 mm,为最大形变差,静态过盈量应略大于此形变差,则静态过盈量可取0.25 mm。
1.5 强度校核结果与分析
需要考虑到温度对转子冲片应力的影响,静止时整体模型温度为室温40℃,额定运行时转子冲片的轭部和齿部、通风槽板和导条四者的平均温度为83℃,过速时四者的平均温度为90℃。为了计算方便,额定运行时,设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的温度为83℃,根据工厂设计的经验值,转子冲片与轴的温差在20℃左右,且转子冲片温度大于轴温度,这里取温差15℃,即轴的温度为68℃;过速时温度做同样简化: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的温度设为90℃,轴为75℃。
应用有限元法计算转子在静止、额定旋转(4 000 r/min)、过速旋转(4 200 r/min)时的Mises等效应力图,图2、3、4为转子冲片在三种工况下的Mises等效应力云图,表2为转子冲片各部分Mises等效应力值。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不同工况下转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轴向通风孔处,其Mises等效应力值超出了材料的抗拉极限420 MPa,是由于转子冲片和铜条的离心力以及转子冲片与轴的过盈量在轴向通风孔处产生的应力集中造成的。转子冲片应力高的区域除了其轴向通风孔还有内圆和齿根,齿根最大Mises等效应力值为325 MPa,在安全范围内。
2 转速、温度和静态过盈量的改变对转子冲片应力的影响
转子的转速、温度和转子冲片与轴配合面间静态过盈量的改变将导致转子冲片与轴的接触面压应力、转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的变化。
图5为额定转速时,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为83℃、轴68℃,转子冲片和轴、通风槽板和轴的装配过盈量为0.25 mm时转子冲片与轴、通风槽板与轴之间接触面压应力云图。从图中可看出,不同轴面线压应力变动幅值不同,这里取压应力变动幅值较明显的轴面线L来研究以上3种因素的改变对接触面压应力的影响,沿轴面线L箭头所指方向为正方向,则0~18 mm、31~50 mm处为转子冲片与轴接触面的压应力,18 mm~31 mm处为通风槽板与轴接触面压应力。
2.1 温度对转子冲片应力的影响
额定转速下,装配过盈量为0.25 mm,不同温差下(转子整体为83℃;轴78℃、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为83℃;转子冲片、铜条和通风槽板为83℃、轴73℃;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为83℃、轴68℃)相同位置处转子冲片与轴的压应力随温差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由图可见,额定运行时,同一位置处转子冲片和轴配合面处的接触压力随着两者温差的变大而减小,且温差与接触应力成线性关系。原因在于温度变化对轴的外径/转子冲片内径形变量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线热胀系数、轴初始外径/转子冲片初始内径尺寸、轴/转子冲片变化后温度与初始温度之差。公式为
d=αd0(t2-t1)式中:d为外径/内径形变量;α为线热涨系数;d0为外径/内径初始尺寸;t2-t1楸浠后温度与初始温度之差。
在研究两者配合面处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形变量时近似认为轴的外径和转子冲片内径是相等的,由于此转子冲片和轴的线热胀系数是相近的且两者初始温度相同,则由温度变化导致的转子冲片内径和轴外径的形变差正比于转子冲片与轴变化后温度之差,即正比于额定运行时两者的温差。由于设定的转子冲片的温度不小于轴的温度,则转速、装配过盈量不变时两者温差越大配合面过盈量减少的越多,压应力也减小的越多,同一位置处转子冲片和轴配合面处的接触压力将随着两者温差的变大而减小。
表3为额定转速下转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随温差的变化情况(最大Mises等效应力值出现在轴向通风孔处),可知,随着温差的增大,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是变小的。
额定转速、静态过盈量为0.25 mm,相同温差下(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温度103℃,轴温度88℃;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温度93℃,轴温度78℃;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温度83℃,轴温度68℃;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温度73℃,轴温度58℃;转子冲片、通风槽板和铜条温度63℃,轴温度48℃)转子冲片和轴配合面沿轴面线压应力变化规律图如图7所示。
由图可见,轴和转子冲片温差不变时相同位置的压应力基本是不变的。是由于转子冲片与轴变化温度后的温差相同时,配合面间由温度变化产生的形变差基本相同,当转速和装配过盈量不变时两者配合面同一位置的过盈量相同,接触面压应力也相同。
当温差不变时,观察转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云图可知其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最大值在轴向通风孔处)是不变的,为452.1 MPa。
2.2 静态过盈量对转子冲片应力的影响
静止、温差为0℃,5种不同静态过盈量(0.22 mm、0.23 mm、0.25 mm、0.26 mm、0.27 mm)下,轴与转子冲片、轴与通风槽板在轴面线上的接触压应力分布情况如图8、9所示。
由图可见,静止时同一位置随着静态过盈量的增加,转子冲片与轴配合面、通风槽板与轴配合面处接触压力逐渐增大,接触压力与装配过盈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同一静态过盈量下转子冲片内径与轴外径的压应力比通风槽板内径与轴外径的压应力大,由于通风槽板刚度小于转子冲片刚度,通风槽板的变形大,压应力小;在转子冲片和通风槽板接触边缘处内径与轴外径的压应力有突然增大现象,是配合面的两端几何形状突变产生接触边缘应力集中造成的。
表4为静止时转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随静态过盈量的大小变化情况(最大值在轴向通风孔处),可知其最大Mises等效应力是随着静态过盈量的增大而增大的。
额定转速下、温差为0℃,5种不同装配过盈量(0.22 mm、0.23 mm、0.24 mm、0.25 mm、0.26 mm)下轴与转子冲片、轴与通风槽板接触面轴面线上压应力分布图如图10所示。
与图8相比,额定转速时同一装配过盈量下转子冲片与轴、通风槽板和轴接触面的压应力明显比静止时降低了,是由于旋转时离心力使配合面产生形变差致使过盈量减小;额定转速时,同一位置随着装配过盈量的增加,转子冲片与轴、通风槽板与轴配合面处的接触压力增大;同一装配过盈量下转子冲片内径与轴外径的压应力比通风槽板内径与轴外径的压应力小,是转子冲片的离心力大于通风槽板的离心力导致的。
观察计算结果,得到额定转速时转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最大值在轴向通风孔处)随静态过盈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静止时相似,即随着静态过盈量的增加而增大。
2.3 转速对应力的影响
设计装配过盈量(0.25 mm)、温差为0℃,6种不同转速(0,2 500 r/min,3 000 r/min,3 500 r/min,4 000 r/min,4 200 r/min)下轴与转子冲片、轴与通风槽板接触面沿轴向压应力分布如图11所示。
由图11可见,装配过盈量不变而转速逐渐增加时,转子冲片与轴、通风槽板与轴配合面处的接触压力逐渐减小;随着转速的增加紧邻通风槽板两端的转子冲片与轴的接触压力比远离通风槽板的转子冲片与轴的接触压力要减小得多,是由于紧邻通风槽板处的转子冲片除了承受其自身槽内铜条的离心力还要承受通风槽板处铜条的离心力,离心力增加变形增大接触压应力减小。
如表5所示,D子冲片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最大值在轴向通风孔处)是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的。
3 结论
由以上对核反应堆冷却介质驱动电机转子冲片的强度校核和其应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核反应堆冷却介质驱动电机转子冲片的Mi-ses等效应力超出了其材料的抗拉极限,其强度不合格处出现在轴向通风孔,建议采用强度更高的材料、改变轴向通风孔节圆直径的大小或者直接去掉轴向通风孔。去掉轴向通风孔可以降低转子冲片的最大应力点,但电机的温升会有所升高,可采取强迫通风冷却方式降低电机的温升。
【关键词】 综合自动化 控制技术 变电站 电力调度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一种摆脱了人力机械操控,在大部分操作上都利用的当前的先进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过电子通信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对变电站中的各种设备(一般指二次设备)进行相应的重组以及优化,并且对设备自身的运行情况进行进行相应的监视以及测量协调的自动化技术。下面,我们将结合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优点以及构成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同行起到一个提点的作用。
1 非自动化变电站电力调度的缺点
在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之前,变电站一般都是采取人工值班的方法,有些工作都需要人工手动去完成,例如以前的抄表工作,就需要值班人员根据需要按时间去手动完成,由于进行抄表数据传输的方法一般为电话口头传输,没有可以依据的文字性材料或者电子材料,误差出现的概率极高,而且手动抄表也不能做到对数据的时间监控,甚至不排除一些值班人员为了某些原因而对数字进行虚假报告的情况。
除了人员的因素之外,常规的变电站一般以充油式的构建为主力军,这其中包括了变电站的主要部分,比如主变压器、断路器等核心部件。由于其技术自身的缺陷,油液渗漏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同时由于常规电站的技术相比较现在的电站更加落后,因此在常规维护项目上,比如操作结构、直流电源、电缆以及其接头部位等处维护工作量很大,并且很容易出现拒动、误动事故。正是基于以上的因素,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2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模式构成
2.1 集中式结构
在自动化电力调度结构中,集中式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在这方面,整个变电站中的强功能计算机对其I/O接口进行扩展,通过这些扩展接口来获取相应的精确信息,比如变电站的即时模拟量还有相应的数量,数据采集之后也可以进行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进行微机监控、保护以及按照设定程序进行自动控制的功能。在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集中式结构并不意味着一台计算机独挑大梁,单独完成从监控到保护的全部过程,而是在单独的计算机承担相应的任务同时,对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处理涉及的更多一点。在这里笔者举个例子,在综合化变电站中,负责监控的电脑——监控机——要对监控领域的数据关注更多一点,比如说数据采集和处理业务、电流断路器的应急处理、人机交互以及数据提供等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另一台计算机则要负责比如说多回低压电路保护的任务。这样在分工有序的情境创设下,集中式的结构就成为了高效智能化自动变电站的主流构成。
2.2 分布式结构
这种结构和集中式结构的构成思路似乎是完全相反的。在这个系统里,变电站自身的功能一般会进行扩展,不再由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组成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与之相反,各个功能都会按照一定规律分散给个台计算机,这种规律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功能设计思路的逻辑顺序来的。在这里,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主从cpu的系统工作思路来进行并联运算。在这种模式下,同时发生的多任务或者多突发事件能够被并行的cpu完美完成,解决了同一时刻大量数据涌入导致的数据卡死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每一个cpu之间的网络产生串行的方式来进行数据间的交换以及通信,同时由于网络内部构架有着优先级别的区分,系统传输信息的实时性得到了解决。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单一模块出现了问题不会对其他模块构成太大的影响,功能在没有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还可以完整有序的继续运行。正是基于以上优点,分布式结构一般都被用在各种维护困难的变电站中,多以中低压变电站为主。
2.3 分布分散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把变电站的结构系统从上述两种中的单纯分散式单层系统逻辑变成了双层次的逻辑,也就是被划分成了变电站层和间隔层。有的时候,这两层中间还会插入一个通信层,变成三层次结构。
和上面的两种不同结构相比,这种结构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针对元件和断路器间隔进行重新的设计。当这个层次进行正常运作的时候,断路间隔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全部采集,另外在此基础上,保护和控制的多项功能将完全集中到一个很小范围内的测控单元上,如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进行集中处理。测控单元可以直接设置到断流器柜上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放置到断路器的间隔旁边,相互之间通过特殊的光缆进行连接。这种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尽可能的减少了电缆线路的连接,使得电磁干扰在理论上降到了一个低点,使得信息的传递准确性和可依赖性大幅度提高,最终使得各个部分之间即使出现故障或者事物也不会影响整体的运行。除此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设置都是流水化作业,可以在厂家进行提前组装,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效率。
3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优越性
3.1 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对电压合格率的提高也有促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服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组成,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无功自动控制。因此对于具有相应配置的变电站(有载调压变压器以及无功补偿电容器)来说,可以充分运用这些配置,来对电压进行稳定化并使得电压的合格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安全角度考虑,这可以使得相应的用电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耐久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保护了这些设备,对网络损耗的降低以及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节能都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3.2 保护变电站的安全,提高运行水平
自动化运行系统是由电脑操控的,他们同时具有故障查找以及诊断的能力。同时由于电脑在反应速度上与人相比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他们能够十分迅速的发现针对性目标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断电保护。有的装置可以无时无刻监视其保护对象,当保护对象的运行数值超出了正常范围的时候,监视器就可以迅速的发出其告警信息。正是这种无时无刻的监督,使得很多有可能会酿成大祸的事故被及时扼杀于无形当中,这也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了一次或者二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提高。
3.3 提高管理水平
当变电站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改造之后,无论是数据监视、数据测量、数据记录还是最终的抄表活动都是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进行自动的执行。这样不仅提高了准确度,节约了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避免了出于各种目的所造成的人为数据精确度干扰。在进行正常运作的时候,运行人员只需要观察屏幕,就可以对输电和变电的主要数据以及各项参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动化的传输,处于枢纽的调度员也可以对这些数据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出现问题也可以在警报的提示下第一时间进行调节和控制。所有事件的先后顺序也有着明确的纪录,这样就使得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4 减少工作量
因为电脑可以根据程序设定对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的遥控和调整,因此只要在核心枢纽留有少量的值班人员就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力的输出,避免人力浪费。
3.5 降低成本
新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大量采用了计算机以及电子通信技术进行运行,因此在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利用方面比人工要好很多。同时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运用,成本不断缩小降低,因此就整体改造而言施工和物料成本只会处于不断下降的程度,性价比也会逐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变电站的总投资只会达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4 结论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于过去的传统人力的耗时耗力,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更能适应当前的我国国情。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我们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高科技变电站必然会成为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在这种高科技辅助的支援下,我们国家才能在电力领域逐步走向自主、安全、节能、低耗、廉价的更高目标。这样从宏观上说对我们国家的能源领域有着长远的进步和促进。
参考文献:
[1]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