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urban builder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e billboards, sculpture, plants and flowers and so on three big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
关键词:城市景观存在问题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Urban landscape There is a problemLandscape application
面对21世纪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我国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创建生态环境城市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所谓景观,涵盖了所有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反映出人类对于的宏观感触,是人类情感和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则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敬畏和崇拜自然,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景观,展现出对于大自然的神圣向往;欧洲中世纪神权高于一切,设计中心指向万能的上帝,形成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的布局形式;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解放了思想,崇尚人性和科学,这个时期所出现的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及紧随其后的巴洛克广场及景观设计,源自于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思想;工业革命迎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柯布西耶的快速城市模式因此出现。
近几十年来,人炸,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急速增加,物质能量消耗水平成倍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受到关注。而受环境问题影响所暴漏出的症候使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威胁自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脚步的加快,除了从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目光转向重建已遭破坏的生活家园,寻求真正的人文与自然的生态平衡。新时代的来临要求人类建立一个集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环境为一体的人性化、多元综合生存环境空间,寻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的融合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人员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一、目前城市景观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环境质量差
目前我国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差;绿化系统不健全,缺少绿化景观维护措施;广告随意乱贴;绿地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2、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绿化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场所。缺少人行、活动空间,城市街道上安全停留设计不合理,缺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更不用说人类和自然的互动。经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原因导致交通不完善,功能设施落后,供需失调,城市快速发展引起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2)我国城市建设长期遵循的“经济实用”观念,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上已经不适用,传统原则是在解放初期急需修复战争创伤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快速改善城市面貌而制定的,然而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必然也要跟随者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不断更新。
二、针对存在问题,景观设计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人们的主人翁位,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遵循人类生活习惯、心理需求等。保证人群作为街道的主体,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这也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城市景观设计时不仅仅是兼顾不同的要求,更是要处处为人着想,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好的城市景观设计。
(2) 整体发展原则
城市中各个景观设计的进行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体现并展示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三、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广告牌、雕塑小品和设施设计
街头广告、雕塑小品和设施是城市景观组成的一部分,广告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产物使得街头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过小的广告牌无法起到宣传作用,过大的广告牌则缺乏美感。但街头广告和雕塑、小品、功能设施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因此街头雕塑小品、功能设施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多样功能,设计思想要活跃,具有艺术性,结合周围景观达到富有自然性、趣味性,展现给市民一种活泼轻松的形象。
(2)城市绿化设计中的植物
城市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的选用则要根据地区所在地环境特色决定,不同环境对于植物材料的要求也不同,城市绿化植物的形式需要有其特殊性,植物与植物、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绿化设计过程中要求的植物配置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同时富有美学思想,植物搭配后要立体感和轮廓感,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达到真正的乔灌木组团,使植物软体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绿化更应注意乔木的选择,改变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要树种,同时配合推广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多种树种。
(3)花草植物的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草花地被植物的应用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在整个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中多数仍限于盆栽方式,且在整体绿化中所占比例较小,花草品种以传统树种临时行花坛为主,且管理厨房没有进行专门的种植维护,造成草色单一、品质较差等问题,传统观念影响使得国内对于花草的品种、花色要求较为单调,多以红色或黄色为主要色系。
草花造景和其他植物景观设计一样,必须做到“景观与生态共生,美化与文化兼容”,丰富的展现草花的美丽形态,产生意境之美。草花造景必须在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方面符合统一、谐调和韵律的构图原则。在运用草花造景时,利用不同草花的相近性和一致性,表达出谐调的均衡柔美之感。同时利用草花的差异和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韵律感,烘托出景观的整体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强健. 村镇景观当风流—北京郊区村镇景观规划建设之我见[J].城乡建设,2004(6)
[2]韩瑞光.人性化的新加坡居住及环境景观规划[J] .中国园林,2007(10)
[3]易敏,沈守云.浅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J].大众科技,2006(6)
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其本质上来说是人们的交易中心与聚集中心。城市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和生活劳动,人们所注意到最早的景观就是城市本身。现代的工业化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恶化,城市作为文明的形象在逐渐被破坏,更多的城市居民渴望城市的环境会有所改善,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也从被欣赏赞美转向对自然的向往。人们的观念在转变,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绿色生态思想在普及。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人们开始,努力的让城市和自然相融合,让城市成为广大人们渴望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场所。城市景观也相应得到改善,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识也逐渐改变和重视。城市景观构成包括的两个要素,一是物质要素,二事非物质要素。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资产,其能够增强一个的城市吸引力,能够弘扬一个城市精神面貌,还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进而吸引人才和引进资金等。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城市景观设计正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课题。城市景观色彩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是城市色彩概念的集合,至于这些色彩的构成是不是合理,一般的不被人们所重视。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是针对城市的建设中色彩景观忽视地方传统文化,违背人文精神等现象,所产生的对美好的有特色的城市色彩面貌的期望。城市景观色彩的含义十分丰富。而城市景观色彩的研究是以色彩为实体可视因素。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是对城市景观的色彩进行系统的规划,使城市色彩和谐统一,逐渐的使城市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展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环境。城市景观的色彩和造型紧密相关,但是,色彩比造型有更强的吸引力,任何景观的存在必定赋予其色彩。因此色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也是协调城市环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一个和谐的城市色彩能给城市景观增加无穷无尽的魅力。由于城市的色彩具有提高其使用功能,同时又具有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的功能。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城市的建设追求的是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发展,单纯的经济指标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指标,从理想的城市到“人与自然”,都表达出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和对环境保护的愿望。而城市景观色彩设计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以及历史文脉的发展等诸多元素相联系,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目标是以建设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的城市人文景观,以尊重人们对自身环境的高质量的要求和改品质的精神生活环境的需求。因此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实质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要求,也是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城市景观要素,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功能,进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的需求。城市景观色彩也有助于提高,使城市形象更易于识别和理解。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特色个性的塑造。
二、城市景观的总体色彩分析
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对整个城市的色彩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同时也具有视觉识别城市形象的意义。城市景观的总体色彩是所有色彩感知的总体反映,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宏观性与概括性。由于科技的进步,航拍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人们能够从整体大的空间影像中完成城市景观的总体色彩的度量,且现代的城市高层建筑提供了的制高点,使城市景观色彩有更多的更全面的视野,因此,对城市景观色彩的总体感知己渗透到城市的生活之中。城市景观色彩中不少概念来自对航拍的空间影像,通过对影像的判读可以判断城市的肌理与大地干扰以及景观异质性等。城市景观的总体色彩是城市丰富的色彩经视觉系统再通过空气调和以后呈现出来的景观色彩特征,是人们对一个城市景观色彩的总体感受。这种景观色彩反映出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城市的时代属性,并展示出个性独特的城市色彩空间。城市景观总体色彩与一定时期的城市建设采用的材料与其加工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相相关。城市景观的总体色彩受不同时期的文化、自然环境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明显的色彩分布特点,也就构成了城市景观色彩的空间结构的构成规律。我国的城市景观建设对建筑景观单体的色彩比较重视,对整个城市统一的环境色主题关注较少,现代主义设计反对装饰,反对城市景观的美化和装饰。色彩被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后期要考虑的问题,在:某些现代城区中体现出的现象是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色彩争奇斗艳和整个城市景观色彩的局部看起来非常不和谐;某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的外观更是影响整个城市静的色彩的和谐,城市色彩所产生的识别的意义往往被忽视,人们对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的心理依赖也不被重视,也没有考虑到城市标志性的建筑物地的景观面貌对城市文脉的延续的作用;在城市扩建的过程中对旧城区改造,,新的建筑景观大多是以异质的“斑块”出现,对老城区的不同时代所呈现的景观色彩形成干扰。从这些现象中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城市景观色彩是能够控制与引导的,但是,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规划设计以使得城市景观的总体色彩向城市色彩整体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方向发展。
三、城市色彩景观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互作用形成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然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同城市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城市景观的镶嵌性和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内部不同规模和属性的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结构成分,典型地和重复地镶嵌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景观格局。
1. 城市景观的特点 1.1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象特点、地表结构、动植物区系等。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观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1.2城市景观的生态脆弱性。城市景观的生态过程,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城市景观变化极快,特别是城市景观边际带的变化尤为明显。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1.3城市景观的破碎性。城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贯穿整个景观,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自然植被景观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2. 城市景观结构成分 城市景观组成要素按其空间结构特征,也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3类景观结构成分。 斑块。城市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有重要影响的景观要素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小片林地等。廊道。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又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3. 城市景观中的功能流 城市景观各要素之间,通过各种“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流,主要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研究城市的各种功能和过程及其调控手段,就是要研究这些流的流向、路径和速率,研究它们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景观格局进而优化城市功能。 3.1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 城市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中心,又是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对于其他景观来说,流通量大,流动速率高。城市景观中的食物流是维持城市正常功能的基本物流之一,城市人口的食物大部分来自城市以外,而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又绝大部分输出到城市以外,对城市郊区或其他景观的依赖性极大。
3.2城市景观中的能量流。城市景观的能流也是以物质流为载体的,而物质流动也必然伴随着能量流动,但城市景观的能流中电力和燃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需要一个良好的能源供应网络和分配系统,以支持城市的发展。 3.3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是保证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基础。由于城市的人类主导中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景观中的大型公园、保留的自然绿地、某些生产绿地能起到物种“源”的作用。近年来将城市周围绿地建设也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并通过河流及其河岸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保留绿地廊道,连续的小型绿地斑块等,将城市景观中的生物生境斑块连接起来,建设物种运动的通道,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的自然风貌。 3.4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而且与相邻景观间人口的输入输出流量也很大,需要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保证城市景观中人口流动的畅通,既要研究人口流动的时间变化和波动特点,更要研究人口流动的空间特点和“源”-“汇”关系,应用网络分析和连通度分析方法,通过增加有效结点和连线,提高景观连通度。 4.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及其维持 4.1城市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一个景观中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城市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城市公园、绿地、水面、建筑物、街道等性质各异、功能不同的景观要素斑块的多样性,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上。属于自然或半自然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具有更多生态学和美学功能的景观要素,自然的、人工开挖或整修过的水体,也是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组分,起着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供人娱乐、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景观中的各种建筑或建成区斑块,强烈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属性,使城市热力学性质和水文状况,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阻断或割裂了多种生态学过程,并给相邻斑块输入废弃物和环境毒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不同功能区,由于其建筑物类型和地面覆盖物的性质和面积比例有很大差异,使得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也有明显差别。
4.2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1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 3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摘要】绿色建筑实质内涵是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正确选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途径、合理的设计布局与规模,来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生态住宅的理论定义和内涵
要研究城市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从城市生态住宅定义开始。生态住宅是一种生态型建筑,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等。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定义如下:绿色建筑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资源经济原则。既在建筑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利用;气流利用;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2)全寿命设计原则。在建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减少消耗和环境影响。(3)人性设计原则。人的一生七成时间在室内,必须考虑室内的环境质量。
2、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为:一种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光和空气品质等,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如平面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健康住宅围绕人居环境“健康”二字做文章,是具体化合实用化的体现,更强调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二、生态住宅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住宅区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住宅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住宅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住宅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1)自然协调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2)体现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尽可能保持本土原生植被,树木、花草品种,选择应坚持本地特有品种、濒临珍惜物种优先的原则。考虑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特色。
(3)整体优化原则:既要在整体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要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要素,从最优化角度规划住宅区的景观与人文布置,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优化关系。
(4)生态化原则:区内各种人类活动、经营性项目及建筑都必须符合“健康、和谐、无害”的生态学思想。
(5)多样性原则:既包括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经济与经营的多样性。
(6)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战略,确保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生态住宅区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住宅区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或城市的缩影,它的规划设计与建筑水平,反映着人民在生活上和文化娱乐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生态住宅整体布局构成,一般受住宅的地形地貌、居住区规划形式、居民的习俗、习惯和文化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室外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也不尽相同。
(1) 点、线、面室外空间环境系统:一般情况而言,这种室外空间环境系统,使用于当前居住区的一般规划结构形式、即居住区-组团-庭院。由多栋住宅组成点状组团室外空间环境,居住区级所设置的公共领域空间如居住区公园活动设施等构成了面状空间环境;联系各部分的道路则成为“线”状室外空间环境,如北方的一些城市住宅组团。
(2) 带状室外空间环境系统:沿居住宅的主要道路形成带状室外空间环境系统。这种空间系统一般适用于狭长地带,最好沿住宅山墙展开,使每栋住宅的居民都容易到达自由自在的室外空间环境。
(3) 盆地型地势住宅区设计:住宅区坐落在山间,其整体规划主要考虑雨水处理、地面透水性处理、风向风口的处理等因素,布局设计时考虑到地区特性。
(4) 风向型特征住宅整体布局规划:风向考虑是生态住宅区规划亲近自然性原则的一个重点考虑因素,对于处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国家来说,冬夏两季的风向变化较大,另外风力和温差变化也较大,所以在设计住宅区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规避严寒对住宅区居民的影响,并让夏季凉风在住宅区内能够畅通,避免闷热的天气。
(5) 城市中心住宅区整体规划:处在城市中心的生态住宅区规划要点主要考虑与交通的关系,目的是消除噪音对住宅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到整个住宅的绿化特点,充分利用住宅区空间营造绿化环境。
四、实行城区生态住宅设计建设的途径
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的目的是成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区,要实现城市的生态住宅设计必须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考虑,其建设途径主要如下。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多层次的调控结构:在生态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动态变化充分考虑城区自身的特色,制定出具有城区特色的目标。
(2)推行生态设计:推行生态设计,是着眼于城区人工空间环境的生态综合,既包括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空间置换,也包括有效利用资源,并注重空间营造技术的经济性,对各空间层次的功能,尺度与景观等地域特色的具体形态进行整体把握。
(3) 建设生态文化:人是生态城区的核心,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自觉的环境意识。
结语:
要真正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在城市的生态系统方面,致力于营造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体系,使城市的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张凯.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景观设计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生态园林城市概念与建设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生态园林城市是生态文明水平在城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包括青岛、扬州、南京、杭州、威海、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晋城和张家港。与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中侧重城市的园林绿化指标不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之“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评估指标。
2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包括七款一般性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基本指标要求说明等四项基本指标要求。
2.1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2.2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2.3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3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设计原则
3.1生态平衡学原则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2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大目标就是促进养护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养护物种多样性;促进养护遗传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利用和消费;减轻生境丧失、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及不可持续的水利用所造成的压力;解决气候变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挑战;维护土著和地方社区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等。
3.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生态园林城市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瘩、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成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
4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设计思路
4.1 建设紧凑型城市,景观设计向节约型发展
紧凑型城市是指通过对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使人们居住得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在紧凑布局之中实现经济、人居、生态等城市功能的复合。紧凑型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保护空地;土地混合使用,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混合,拉近距离,少用汽车;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节能建筑,减少基础设施、房屋的建设、使用成本。可以说,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设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建设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始终记住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这个底线。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3 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性设计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补偿性生态设计的特点是对金属、混凝土、玻璃等人工物造成的生态缺失的补偿;植物群调节室内外温、湿度,遮阳,吸附粉尘、废气、降噪。在进行生态补偿设计时,应探索建立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徐云和.园林景观设计.沈阳出版社,2011.
[2]柳建华,颖勤芳.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朴永吉,周涛.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缺乏总体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才能让景观设计更好的服务于城市。但是,从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现状看来,许多城市还是缺乏总体的规划。这就使得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凌乱”的现象。例如,有些城市在发展当中,对景观设计的要求非常宽松,使得景观设计质量不高,虽然可以节约一些成本,提高一些效益,但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所带来的损失却不是一点点的收益所能衡量的。还有一些城市则是今拆明建,今天一风格,明天一想法,使得景观设计根本无法开展下去。因此,缺乏总体规划是现阶段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在很多的城市当中,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2忽视生态环境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变化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机械、设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环境的恶化。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各种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出现了一系列对资源过分攫取以及对环境破坏的行为。发展至今天,就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各国都在大力提倡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景观设计逐渐受到当代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环保性能,人们希望通过景观的设计来美化居住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但是由于长期生产习惯以及生活观念的影响,了许多城市依然在不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从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3不注重古代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城市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历史景观的设计。但是在实际设计时,却有一些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景观设计的内涵,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不注重古城和古建筑保护。要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建筑,这些传统的古城以及古建筑都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景观建筑设计中,不仅没有对古城和古建筑进行良好的保护,还将原有的一些古城和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破坏,致使众多的文明被湮没。
二、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出路
1展现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传统建筑,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质资源。因此,当代的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形成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具体来说,就是要让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展现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出色的成就。在展现历史文脉的过程中,需要将有名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来,让恢弘、大气、磅礴等词语成为主题,这样才能突出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城市景观设计当中,有效的展现出城市景观特色,这样不仅仅会让景观更好的发挥功能,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而言,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城市的特色较多,无论是高科技还是高效率,都能够在城市景观中有所体现,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让城市景观设计彰显独特的一面,避免统一的情况出现。高大、威猛的建筑未必适合于每一个城市,我们需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文环境来进行景观设计,否则结果肯定不理想。
2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注重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想为其找到合理的出路,就必须要改变这一点。因为,对于城市而言,要想给人们更加舒适的享受,更加便利的工作,以及更好的未来,就必须在景观设计方面,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植被的覆盖率大幅度的降低,城市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很多地区的污染指数大幅度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出色的景观设计,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绿化城市和改善空气质量为主,力求将城市的综合指数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意境当代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古代原有资源,进而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还应该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特性。因为,建设后的城市毕竟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因此,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必须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的意境。现代的观念,如果通过景观设计来表达的话,就是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让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以一些花草树木为基调,组成一些动物,如大象、大熊猫一类,这类景观设计能够自然的生长,虽然经过人为的拼接,不会对其生命造成影响,但是还需要一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修剪,保持形体。相对于水泥和钢筋做成的景观设计,现今的居民更加喜欢这样的绿色景观设计,它不仅净化了空气,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色。有些设计人员以独有的想法和思维设计出了一些高端的作品,但并不符合大众的要求,即使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在城市中却无用武之地。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立足现代观念,体现城市意境。
三、结束语
【关键词】城市景观;照明设置;设备分类;影响;控制方式
1 城市景观照明的设置
第一、强光的辐射
城市景观的照明设置中强光的辐射主要是商业用途,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消费人群的目光,实现商业的营销活动。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红色、绿色、蓝色等视觉吸引力比较强的光线来实现对于感官的刺激,这样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商铺或者活动屏幕的注意力,运用丰富的视觉吸引力,让整个商业活动呈现出精彩的氛围;然后结合具体的活动,采用固定的光束和移动的光束来实现对于商业活动的宣传,比如说大型的促销活动就会选择固定的光束来凝聚于一个亮点,实现对于聚焦的控制;最后在强光的辐射过程中,保证商业活动的目的,或者是商业建筑的照亮面积,这是采用强光的辐射所产生的效应。
第二、微光的使用
城市景观的照明设置中微光的采用主要是营造氛围,主要运用于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或者公园的小径上,而且微光的光源一般隐藏在园林建筑的草丛之中,这样展现的是朦胧和宁静的氛围。微光的使用主要是以白炽光为主,夜晚白炽光是最安全的,对于人类的视觉也没有太大的刺激,所以是最安全的视觉光线,隐藏在树木或者草丛之中,以微弱的灯光照亮幽静的小路,营造出静谧的意境和氛围。由于微光的使用主要是景观意境氛围的营造,所以对于人类的视觉刺激很少,同时消耗的电能也比较少,是比较环保的一种照明设置。
第三、彩光的转换
采光主要的使用是主题公园或者夜晚的露天活动照明所用,通过五颜六色的光线的转换,在音乐或者背景墙的衬托之下,让人们对视觉、感觉、听觉享受一场盛宴。在彩光的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光线的不同颜色转化实现对于不同颜色的掌控,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比如说音乐喷泉,在夜晚喷泉表演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彩光实现照明设置,并且利用光线颜色的转换衬托喷泉的变化、音乐的节奏感等等,以光线的不停变化折射出喷泉的变化,最后达到映射主题的目的。
2 城市景观照明设备的分类
城市景观照明设备分为很多的种类,本文中主要根据用途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园的照明、商业街的照明、主题夜景的照明。
第一、公园的照明
城市公园的照明设备一般都是选择微光来实现照明效果的,在基本保持安全性和照明性的基础之上,对于公园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光线的映射能够提高公园的观赏性,这是公园照明的一个重要原则。公园照明设备一般选择嵌入式泛光灯,以光线的辐射和映射创造优美安静的氛围,这样与公园的功能相适应。比如说在公园中一般都采用光度比较小的泛光灯,主要是白色或与太阳光接近的光度,这样能够保证基本的照明安全,而且整个公园的意境显现出来,照明设备一般选择的都是亮度较大的路灯和微光映射的草坪灯为主要的方式,既兼顾照明,又兼顾意境的营造。
第二、商业街的照明
商业街区的照明主要是选择丰富多彩的彩光和亮光来实现照明功能。在商业街区的照明设备选择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用鲜亮的光线来吸引顾客,通过丰富多彩的夜景照明设备,让整个商业街区如同白昼一样,但却比白昼多了很多的热闹和繁华。商业街区照明设备主要的原则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通过装饰性极强的灯具实现商业用途。高层建筑中主要使用大型的霓虹灯,作为衬托建筑轮廓的光源,再利用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和灯箱广告来装饰低层的建筑,这样有选择性的对于建筑进行装饰,动静结合的方式和五彩缤纷的灯光装饰效果,在整个商业街区上营造一片繁华迷离的气氛。
第三、主题夜景的照明
主体夜景的照明主要是指一些主题公园的照明,或者是主题节日活动的照明。在这些主题夜景的照明设备选择过程中,主要的选择是明亮的光线和热烈的氛围。主题公园主要是根据公园的主题来选择灯饰,比如说水上舞台剧的主题公园,主要采用的灯光设备就是水下照明设备和水上照明设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水下照明的衬托和水上照明设备的映射,实现整个五彩光源的充足,利用不断转换的光束,对于基本的舞台效果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
3 城市景观照明产生的影响
城市景观照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欢笑和乐趣,但是城市景观照明中的丰富多彩的灯光效果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光污染。光污染是随着城市发展加快而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城市中的亮光和彩光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人类、动物、环境造成的伤害,与环境污染属于同一类,所以称为光污染。光污染造成人类视力的伤害,比如说过度的彩光会伤害人类的视网膜,造成视网膜的病变或者脱落;光污染会破坏鸟类视觉和繁殖系统,造成整个生物圈的紊乱,所以在城市中憩息的很多的鸟类会因为光污染造成生物种类灭绝。综上所述,整个城市景观照明设置的不合理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在城市景观的设置过程中,对于照明的控制应该有规范的条例,在最合适的程度上将城市景观的照明设备发挥最大的价值。
4 城市景观照明的控制方式
对于城市景观照明的控制方式主要是三类。第一、对于城市中建筑物景观照明应该安装防雨、防水的设备,这样在异常天气中可以实现对于照明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每一分支线路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这样能够节约电能。第二、园林景观的照明设备应该安装在距离建筑物20m以内,这样能够保证照明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节省灯饰的分布数量,应与室内供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一致。第三、对于景观照明所采用的光源或灯具,除采用LED光源外,建筑物轮廓灯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00 个,一般来说,景观照明应集中控制,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及要求分别采取控制方案,以满足节能的需要。
5 结语
本文主要对于城市景观照明的设置和设备分类进行最后,结合城市景观照明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最后对于城市景观照明的控制方式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于城市景观照明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1 城市滨水区的特征
1.1 滨水区的环境特征
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和人工子系统的交错带,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水中的生物和水边的绿色植物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调节城市环境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
1.2 滨水区的景观特征
1.2.1 滨水区景观的视觉效应。视觉效应主要受位置与距离2个因素的控制,人与水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视线产生平视或俯视。平视时,人与水面具有整体感;俯视时,视线极为开阔。人还可以借助建筑、桥、堤岛及游船等凌于水上,或者身体直接进入水中,并与水中的其它生物接触。
1.2.2 驳岸的景观功能。岸线是城市的风景线和游步道,也是最佳的驻足观景点。驳岸的线形、砌筑方式、材料的色彩与质感都与景观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设计时应首先选择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岸线形状,兼顾沿岸风景视线的组织及人的亲水性需求,在合适的地点提供亲水设施。
1.3 滨水区人的行为特征
许多景观规划研究成果表明:人群对进行自发性活动和“连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场所的环境品质有较高要求。这些空间场所一般都需具有形象优美、绿化质量好、服务设施完善及环境舒适等特点,尤其对水边的环境特别钟爱,但是,人对水的感情,往往与人的参与条件有关。
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以牡丹江沿岸南岸公园为例
2.1 牡丹江沿岸南岸公园的设计理念
牡丹江连接西南方向的镜泊湖景区以及东北方向的兴凯湖景区,是贯穿城市的蓝色血脉,构成了城市的大框架。本次设计以“盛开”作为整体设计理念,其中蕴含3层意义。首先,是水花的盛开,曲线、波浪……水的意向体现在公园的铺装、构筑物、道路等处。其次,是笑容盛开,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节点空间,在多样性、综合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下,塑造生态优先,兼顾景观效益的节约性园林景观。最后,是花朵的盛开,而牡丹江市花是牡丹,因此,花朵的盛开同样也象征着城市的繁荣。整体设计应通过对城市以及牡丹江文化的深入理解,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现状情况,构建牡丹江滨江现代、生态、多功能带状公园体系。
2.2 牡丹江沿岸南岸公园的总体设计
在整体设计理念“盛开”的指导下,根据带状公园的功能分区,对应以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形成各异的空间感受。水岸生活区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供游人休憩活动、娱乐健身,都市文化区形成现代气息较浓的树阵广场和开阔的草地为人们文娱活动提供空间。滨水生态公园运用保健树种和郁闭度较高的种植方式打造一个生态的植物环境,植物种植在考虑自身特色的同时注重与对岸景观的呼应。植物景观塑造注重天际线的变化,形成韵律之美,力图将滨江公园打造成一个季相分明、色彩艳丽的现代与生态的沿江绿地。
2.3 牡丹江沿岸南岸公园的分区设计
上游水岸生活区主要场所是千帆广场,广场以木栈道为轴线,左右设置树阵,形成人们愿意亲近的林下空间,使整个广场能为周边的居住区更好地服务。结合场地高差,设置观景台和景观灯柱,一方面满足人们观江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形成强烈的视觉焦点,形成立体的空间构架。广场中心铺设防腐木,滨水区域适当栽植水生植物,通过树阵和遮阳伞可以把整个空旷的广场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活动空间,灵活机动的为周边市民提供各种活动场所。
游园路的周边结合当地背景,设计以冰上运动和水上运动为主题的雕塑,体现当地特点,展现牡丹江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城市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牡丹江大桥是连接新旧市区重要的交通干线,是城市标志性建筑,也是公园2大功能区的分界线,因此,桥体两侧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区域。桥两侧采用对称形式设计,紧靠桥置是牡丹形式的模纹,单侧面积约800m2,采用桧柏围合各色灌木集栽的形式。模纹可以提供一个宽阔的视野,让往来的车辆行人更好地欣赏城市发展的面貌。
牡丹广场水上舞台以防腐木为主要材质,结合场地高差设置观众席,在广场两侧形成向河流挑出的观景平台,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亲水空间,挑台下方设计一些简单的商业和服务用房,方便管理。广场边缘有景观灯柱,1侧3个,3个1组,整个南岸的视觉焦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与南岸的雕塑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把整个新城区的现代化面貌展现给世人,灯具外形来自于牡丹盛开的形态,寓意“锦上添花”。材质采用钢管和冲孔铝板以减小风压,夜晚结合各种颜色的灯景,成为城市夜景中的亮点。
3 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中景观的研究,目前关注的人比较多,如何开发与保护城市中的滨水绿地,保护城市生态,恢复城市的原有面貌,搞好城市郊外的河道景观开发,治理水体和河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休闲空间和城市空间,已经成为每个城市政府必须要考虑和具体实施的项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 A
1、基础设施概念
基础设施是保证社会生产、生活能够正常运转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供给包括基础设施规划决策、生产建设、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过程。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气、热等各种服务形成了新的城市专业化部门。这些部门对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得以维持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布局,能经济有效地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城镇体系建立和城市形态的扩展具有促进和引导作用。
2、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
经济全球化使城市的竞争力成为各国市政府中最重要的议题。一方面,城市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世界经济的起落系城市于一身。另一方面,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穷国和富国的竞争,而转变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但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城市价值是由城市企业或经济人创造的。每一个城市的产业群都由若干产业组成,每个产业又分若干个产业部门和环节,每一部门和环节又有不少企业,城市价值体系是所有企业价值体的集合。所有影响城市价值体系的各种因素或力量的综合即是城市竞争力。城市价值体系的状况及变动表现着城市竞争力的状况及变动。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城市价值。
3、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
3.1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是指城市可利用的各种设施及质量,包括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住房储备,文、卫、科教机构和设施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真正属于城市的不可移动要素。设施力是一定的基础设施所形成影响城市产业价值形成的力量。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类型、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产业的发展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的状况影响城市的产品成本和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的竞争力将成为城市总体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竞争力作用中,技术性基础设施越来越至关重要。技术性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拥有发达的高技术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和培育高技术高附加的产业(包括金融业),创造和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城市竞争力。
基础设施通过影响城市产业收益回报率,塑造城市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要素的能力,将影响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
通过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育的市场两者是必须的。而城市规划代表政府制定出全市经济、社会、物质环境发展的大框架,在这个大框架中城市规划通过协调政府和市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通过以政策来吸引资金进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领域(如基础设施、教育事业等)。
3.2 如何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
3.2.1城市综合竞争力
选取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四个关键性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市场占有率。它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最直接表现。对于城市而言,市场占有率反映一个城市域外产品需求的大小,反映其产品在全部城市产品市场中的份额,反映了一个城市创造价值的相对规模。
二、GDP的增长率。城市竞争是贸易竞争,更是增长的竞争。城市吸引、占领、争夺、控制资源和市场创造价值的能力、潜力及持续性决定于GDP的长期增长。GDP增长率反映了城市价值扩展的速度及潜力。
三、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城市技术水平和各种经济效益,即城市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反映,它从质量上反映城市竞争力,它是城市创造价值的投入产出效率的一个集中表现。
四、居民人均收入。即居民收入的综合性上反映了城市在域内和域外创造价值的状况。它能把城市的域外收益表现出来,能反映城市的对外吸引和控制能力。它也是一个反映水平的指标。
3.2.2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
一、基本基础设施。市内基本基础设施综合指数,由城市能源、交通、道路、住房等八项具体指标综合构成,反映城市市内基本基础设施的水平;对外基础设施综合指标。由城市货运量和客运量指标综合构成,反映城市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状况,这是一个主客观综合指标。
二、技术基础设施。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反映城市基本技术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城市现代交通、通讯、信息设施的综合指数,由先进交通设施指标港口个数、机场等级、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个数、光缆线路数加权综合构成,这是一个主客观结合指标。
三、社会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综合指数,由公共藏书量、文化馆、影剧院指标加权综合构成。反映城市的文化设施状况。这是一个主客观结合指标;卫生基础设施综合指数,由医院个数、万人医院床位数综合构成,这是一个主客观结合指标;设施力指标从基本设施、社会基础设施、技术性基础设施三方面反映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状况和技术状况。
3.2.3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社会评价
应积极的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评价,合理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识别并减少社会风险,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当前我们所要进行的基础设施的社会评价的概念可以描述为:以社会学和人类学位理论基础,具体分析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与项目相关的社会过程,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风险,坚强项目实施后的不利后果和负面影响,促进与城市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适应。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
4、政策含义
现如今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中国城市政府仍然要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对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吸引和承载能力。
引进和实行先进的管理和制度尤其是融资制度。要放松政府管制和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积极推行特许经营、BOT等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要积极利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融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
大力推进技术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环境。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一定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考虑与国际接轨,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为城市科技创新和高技术、高管理产业的发展创造硬环境。
围绕城市个性,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城市其发展目标不同,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载体要求不同,不同的产业集群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同。城市政府应根据其目标,精心设计和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目标重点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案。
建设适宜的生活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为吸引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实力,培育城市的科技转化能力创造基础设施硬环境。加大对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建立适应地方经济的教育基础设施体系。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独具特色、优美怡人的城市人工环境。总之,应建立适合城市发展和有利于居民福利不断提高的基础设施体系。
参考文献
1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例.经济科学.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