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

第1篇: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大多将从基础的装配工、检测工做起。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1 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改革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理论课程,偏重验证性试验,各类电工电子实验箱多是让学生进行简单插接线,无需动脑即可完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限,因此必须推荐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体系。

首先,形成模块化、系列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认真设计每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可针对内容相关或相对独立的单元,形成模块化;相互关联的实践模块形成一个系列;相互关联的实践系列应用于某个学科方向或学科方向的分支形成体系和系统,使实践教学的内容从相对独立到学科融合,使学生从单门课程、系列课程到专业方向的实验,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建体。逐步的、分层次的、全方位的培养实践能力。[1]

其次,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相适应课程,以3年制高技工班为例,第一年为专业技术基础实验训练阶段,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第二年为专业主修和专题设计性实践训练阶段,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EDA课程设计,结合中级工、高级工训练及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年为专业综合能力训练阶段,派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并结合毕业设计,提高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每个阶段都要有实践教学要求,从基础到专业,自下而上形成实践教学体系,使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实践训练。

最后,根据本专业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考核方式,改革以往大部分以闭卷的笔试考试为主的形式,增加实际动手操作内容。

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必须要有实习场。所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掌握最新技术的生产一线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先后建成了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PLC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等等,这些实验室为电子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了条件。

除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还应把企业作为我们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到实际生产环节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联系了部分航空企业、民营企业,带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让学生实际了解和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建立校园课外科技活动机制

组织与专业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外实践氛围。学院每年定期组织的校园科技节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要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还应加大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对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和优秀科研成果的学生予以奖励,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和表彰其创造精神和事迹,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定点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5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低利润的重工业生产企业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职类院校培养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满足高新科技产业的用人需要。我们要在教学中,结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

第2篇: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4-03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佐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第3篇: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学实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26

1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况

(1)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2)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此外,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电气控制原理图;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电机;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的保障措施

(1)学生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任务要求的对接。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通过对区域内本专业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能力现状等的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2)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在不断的总结中调整适合教学的模式,这需要不断的创新、实验,不断的进行调整,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是“双师型”教师能够胜任一体化教学,学校可组织教师到工厂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一线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接触最新的知识,提高自己;抓住每次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促进自己的操作技能;在工作之余自主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建设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场地。针对每门学科专业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教室,进行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布置与安排。把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工具等合理安排在教室里,学生可以针对设备上所需的知识学习理论,在设备上进行实践,这样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电力拖动@门课,教师可以在一体化教室里直接拿上接触器来讲理论,也可以直接对照实体配线盘进行一步一步的讲解,这样学生看到了实物而不是纯粹的文字那么枯燥,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建设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教室是必要的。

(4)有序的课堂管理。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握尤为重要,它是一体化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比如我在授课前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没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协助我进行课堂管理。讲课环节上我会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并随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我还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动手能力、产品质量等全方面的考核。在管理中,我引入企业的标准要求,做到劳动用品正规穿戴,专业工具有序摆放,做好设备的维护,每次下课做好教室卫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好习惯。

3 编写教材

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是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编写具体实施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室可以根据很多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教室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主的编写教材,通过多比较,一次一次的逐步完善,一体化课程的教材就会贴近实践,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践成果

(1)通过实物教学与学生有感官加触感的学习,效果很很好。学生每节课都经过实物、听课、自己动手操作、再思考的学习环节,学习兴趣是大大提高。

(2)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实物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的不是文字,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大脑,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已经做了思考,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遇到问题也会查资料学习的过程,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学生以后工作中决定成败的良好精神,在实际操作中,懂得配合就能有良好的效果,或者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拥有了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就业中就会游刃有余。

5 小结

通过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要把握三个建设重点,才能取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建设一体化教学工作场地,其次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最后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所建设的一体化教学场地的教材。

参考文献:

第4篇: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06-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己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生源素质却随着录取率的提高而不断下降。要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是关键,笔者以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电机及拖动基础》为例加以探讨。

《电机及拖动基础》既有基础性,又有专业性,不仅有理论的分析推导,磁场的抽象叙述,还要用物理、电工基础等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比较复杂的往往带有机、电、磁综合性的工程实际问题。这是课程学习的特点,也是难点。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后续课程的衔接及行业需求,上好这门理论性、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多年来,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编写符合高职特色的优质教材

教书需要一本优质教材,高职教育的优质教材不能是本科的理论压缩版,也不能是中职的技能提高版,必须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增强实用性,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

首先,在编写《电机及拖动基础》教材时,应根据当今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工业上直流电机应用已远远少于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的行业现状,考虑高职毕业生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实际。所以,教材的框架应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与应用为主线,强化三相异步电动机新型号、新结构的介绍,突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拖动和应用,增加与强化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斩波调速、变频调速等新技术内容。而对直流电机绕组、磁场、换向的内容则可删繁就简,删减直流发电机特性的内容,精选直流电动机拖动的内容。

其次,在《电机及拖动基础》教材理论内容的描述、分析和应用上,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高深的理论内容(如交流电机的磁通势等),可利用图解分析,删除繁琐的数学推导;对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可先出图,再叙述,避开繁杂的参数推导过程;对大量的公式,可采用推导从简、注重分析物理意义和应用的方法(如直流电动的电动势、电磁转矩公式);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的复杂计算,可进行符合现场使用的简化;对同步电动机中用功率因素调节解析V型曲线的成因,可不采取难以理解的公式和相量图推导;对伺服电动机特性描述、原理分析,可以应用为主线,简明扼要地介绍。这样全书虽然降低了理论难度,但仍可保持教材内容的相对连贯性和稳定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高职的教与学。同时,教材各章都应有结合实际、注重应用的例题,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按照上述原则精心编写的《电机及拖动基础》教材自出版以来,受到同行的欢迎和认可,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及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精心制作效果优良的多媒体课件

有了优质教材,还需精心制作效果优良的多媒体课件,这是一个教学的精心准备过程,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织和升华。教师应该把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把这些内容应用到对技术问题的讲解和分析上,以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

首先,应该继承传统板书的优点。(1)标题、概念、要点、公式、结论等应逐一出现,尤其是演算公式时要配合讲解,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解,也便于学生记笔记。在小结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画龙点睛的同时出现小结内容,十分自然。当然,在PPT的制作过程中要避免过多的飞入内容,否则会使学生目不暇接。(2)在一节课中要用到的概念、公式、图形在相应的PPT中应重复出现,这样可保持传统板书的优势,使教师讲解有据可依,又可即兴发挥。

其次,要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使高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体验到立体感和直观性,便于理论联系实际。(1)可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较为轻松、生动,如三相交流电机的磁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枯燥内容,用图解法说明磁场的性质、转速、转向等内容,动画效果很好,形象、生动。(2)可将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内容通过多层面的展现表达得更清楚,如各种电机的结构,从外观到内部的各种零部件一目了然,直观、形象。(3)可以连贯地展示工作过程,将一个完整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完整演示步进电动机的步进原理,在切换电源时磁力线扭斜,形成磁阻转矩,驱动转子转过一个步距角,一个通电循环转过一个转子齿距。(4)可以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地表现出内容和过程的先后顺序,立体地展现彼此之间的关系,如直流电动机先由载流导体在磁场中获得电磁转矩而旋转,再由旋转导体感应反电动势,电压需大于反电动势才能继续旋转。(5)可以方便地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如可及时地将我国风电、核电、超高压传输电等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

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改革

对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有了好的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更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对《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实验操作后完成实验报告的厌烦情绪、对课程考试的焦虑情绪,变难学为乐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组建兴趣小组 在课程教学伊始,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立若干兴趣小组,分别针对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机等设备的国内外发展史,针对水电、风电、核电、光伏电、潮汐电等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动向,进行企业调研,查找资料,制成PPT,然后每组10分钟,上台进行宣讲,教师点评。学生对此兴趣很高,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入门教育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理实一体 如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等内容可在实验室进行,90分钟、2课时的时间安排为:教师用15分钟以PPT形式从理论角度介绍直流电动机全压起动的特点,降压起动的方法及调速、反转的方法,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用15分钟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接线(含仪表量程选择、电枢回路电阻置最大、励磁回路电阻置最小)示范,在起动瞬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流表显示的起动电流较大,转速上来后电流迅速回落等现象,接着演示电枢串电阻、降压、弱磁调速方法,让学生观察转速变化、反转的两种方法。之后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50分钟后,完成实验各项内容和报告(学生课前已写好预习报告)。最后10分钟,教师讲评,对实验中出现的接线、操作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安排紧凑,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学生能很快掌握知识。

学练做一体 如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绕制、电源变压器制作等内容,可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电机实训周,穿插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这样可以减少理论重复内容,把在教室里画绕组图变成在实训室学练做一体。学生通过设计、计算和分析,确定要绕线的匝数及绕组的实际嵌线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绕线(圈)、嵌线、接线及绝缘处理等,最后在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当定子内腔中放入的指南针旋转(说明有旋转磁场产生)时,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堂讨论课中唱主角 在每一单元结束时,可由相应的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单元学习内容、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习题,参考其他的书籍和课程网站,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先期制作一份包含各种题型的单元复习内容,在讨论课中,让兴趣小组的学生唱主角,全体学生互动提高,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此举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求知欲望也很强烈。

改革考核方法 要改变以往理论考试“一锤定音”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实训成绩、兴趣小组的成绩、课堂互动成绩等都可以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几年下来,通过教师的努力,课程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生源素质的变化而下降,学生非常愿意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学习的合格率、优秀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幸鸣.电机及拖动基础(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张楚富.我的教学观[J].中国大学教学,2008(7):8-9.

[3]张丽,王振.“电机与拖动”课程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4]郭丙君,蔡益军.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改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6(1).

[5]刘述喜,贺晓蓉,贺娟.“电机及拖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4).

作者简介:

胡幸鸣(1956—),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电机与电气控制类教学与研究。

第5篇: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

电冰箱检测与维修展开了调研分析,为开发出更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冰箱监测与维修 课程开发 调研

一、课程开发调研目的和意义

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广东省是全国制冷行业大省,也是制冷设备的使用大省。但目前从业人员多为初级工或中级工,专业技能运用与迁移能力不强,已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承担在校教育的重要责任,推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而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就是需开发出“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现代职业教育新需要的课程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学校于2013年获得广东省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荣誉,学校也将制冷专业列为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之一,同时提出“高端引领、内涵发展”的要求,要求制冷专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学校特组织相关专家及骨干教师开发编写相关专业课程,此课程体系开发后将对学校所在省技工院校制冷高级工的培养起到指导性的引领作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学校所在省制冷与空调技术或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地方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合理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为探索适合本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奠定基础。调研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使本专业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二、课程开发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成员分别为来自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一名领导及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七名专业教师。调研人员于2015年3月至7月分别对十五家制冷与空调生产、销售及售后、使用企业、五届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毕业学生、十五名从事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三年以上的专业教师进行了相关调研。课题组调研的任务和内容是:了解制冷与空调技术相关生产、使用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本专业毕业生胜任的岗位、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等。

课题组长根据调研的任务和内容,起草拟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分别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企业调查问卷》《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调查问卷》,经调研组讨论之后放给调研人员,开展调研工作。

三、制冷与空调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制冷与空调技术涵盖的职业范畴已几乎渗透所有行业,高新技术的渗透必然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典型的制冷设备产品如家用电冰箱、商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制冰机、冷库、户式中央空调、中央空调等均高度汇集制冷技术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成一体化,势必向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使制冷技术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基于以上的调查,在未来的社会需求中,制冷专业人才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理应承担起人才培养重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制冷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

调研显示,制冷与空调技术的从业主要包括: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维护保养、维修等工作。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员工综合知识面不广,知识迁移能力普遍较低,部分员工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漠,个人素养无法达到企业要求。

调查反馈显示,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不只是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个人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公共关系处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较强的法制观念、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些方面给笔者所在学校教学教育敲了一记警钟。

四、企业对制冷与空调技术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

调研数据显示,100%的企业需要的是宽领域、大专业、知R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职业行动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调研发现这些能力恰好是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

1.专业能力方面

(1)具有较熟练的制冷设备安装、操作。

(2)具有电工电子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对制冷设备进行控制;能够应用PLC控制技术对制冷设备进行控制。

(3)具有熟练进行组织、产品生产、检验和质量管理销售的能力。

(4)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对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对专业的运用与迁移能力。

2.方法能力方面

(1)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2)能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具有分析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意、组织、策划、协调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实现创意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技术有学习、研究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意识。

3.社会能力方面

(1)具有良好人际交往及沟通与表达的能力、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2)具有包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与成就感。

(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4)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吃苦耐劳。

(5)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法制观念强。

4.毕业生的岗位群(见下表)

五、课程开发调研结论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为社和国家培养具有扎实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基本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1)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座谈,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汇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教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合并。

(2)根据已经确立的典型工作任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继续跟踪企业实践专家,获得全部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

(3)重新分析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提炼并获取可以用于在校教学的课程教学课题任务。

(4)在课程教学课题任务进行充分论证后,再次召开校企合作会议,向企业专家展示前期调研总结和成果,并请企业专家和教科研专家对成果进行论证、修订。

(5)专业教师们根据教学课题任务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出学习领域内容,并依此确定课程建设方案。

3.建设专兼职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新技能、新知识、新材料、新设备“四新知识”的培训,定期派出教师去企业实践学习,并聘请相关企业技术骨干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践中,综合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顶岗实习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

4.进行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以企业岗位能力为依据,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获得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实际工作情景式的实践教学,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相应工作内容,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由工作促进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

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综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同时,利用课余对外检修电冰箱的课外拓展的技能运用提升与迁移,使学生通过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6.配套专门化实训设备,深化校企“产学研”

按专业方向配备相应的实训室和必要的实训设备,使实训室功能与行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积极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和设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与创新“产学研”新路子,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掌握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技能。

7.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搭建多方位学生展示平台

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多种校园活动,结合课堂教学举办各类技能比赛,在活动中学生团结协作、相互沟通、展示才艺。此外,利用课外让学生参与电冰箱检修进行拓展,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要解释行动的知识,引导行动的知识,反思行动的知识,用正确的方法,工作人员组织方式,完成维修任务。在独立探究、合作过程关注学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形成,延伸、迁移学生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