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

第1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防火分区 防火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53-02

随着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也在与日剧增。高层建筑由于其规模大、结构复杂,对防火设计的要求也较高。该文针对目前高层建筑所面临的一些防火设计问题,列出了几类具体的防火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水平。

1 防火分区的定义及种类

防火分区指的是用防火墙、建筑楼板、防火门窗及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的平面或空间划分成的若干个区域。按照阻止火势蔓延方向来分,防火分区可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所划分的若干防火分区,可以有效地将着火范围控制在某个防火分区内,从而达到阻止火势蔓延,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此外,还能为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1.1 向防火分区

竖向防火分区主要用于阻止火势沿垂直方向在建筑物的层与层之间蔓延。它是指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槛墙等建筑构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建筑层与层之间设置的有效防火分隔措施。

1.2 水平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主要用于阻止火势沿水平方向在建筑物的平层内扩大蔓延。它是指在水平方向上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窗及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各层平面划分成若干区域。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控制火势在每层水平方向的蔓延。从防控火灾的角度来看,建筑的防火分区数量越多、面积越小,就越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抵御火灾能力。因此,划分防火分区数量和面积大小要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重要程度、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人员密集度、建筑内部布局等诸多因素去全面考虑。

2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从以往各类火灾统计情况来看,高层建筑火灾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高层建筑中用火、用气及用电负荷较大,加之许多高层建筑多为综合性用途,多产权单位,管理不到位,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易发生电气、燃气等种类的火灾事故;在高层建筑中的自动消防设施出现故障时,也是可能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例如:自动消防设施无法联动启动,应急照明灯不能点亮,火灾报警探测器故障,应急广播系统瘫痪,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等;建筑内部消防设施未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建筑防火分区划分不合理、防火封堵工程质量不高等,都可能会使小火变大灾,引发重特大火灾。

3 高层建筑的防火对策分析

3.1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为加强高层建筑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应该选择使用性能过关、质量安全的燃气器具和电器设备,在燃气管道和电气线路安装敷设时,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范标准的要求,严禁私拉乱接各类管道线路,而且应将紧急切断装置安装在高层建筑楼前的供气管道上;如果必须要在高层建筑动用明火作业,那么要在作业前进行申请审批,并在明火作业时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管理好吸烟现象,严禁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危险区域吸烟,比如变配电室,可燃物品仓库等;必须严格遵守用火、用电或用气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维护保养高层建筑中的各类消防设施和燃气、电气设备等重要设备,一旦发现故障,必须及时开展维修,避免因各类设施设备故障而导致火灾发生蔓延;要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明确高层建筑使用者的消防安全责任,通过强化制度管理,有效开展巡查检查,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高层建筑能够在加强火灾预防管理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消除使火灾隐患。

3.2 规范防火设计内容

合理规范的防火设计是有效预防控制高层建筑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途径,规范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进行合理划分,特别注意在建筑的竖向分隔地带(玻璃幕墙、外墙保温)及各类井道(燃气管井、强弱电井、暖通风井及电梯井)中设置必要的防火分隔设施及防火封堵材料;二是高层建筑的装修装饰材料应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同时要做好吊顶、各类孔洞缝隙的防火封堵工作。例如:应采用B1级难燃材料作为地面、墙面的装修装饰材料,而顶棚材料应选用A级不燃材料,如建筑内部的装修装饰要求较为特殊,只能在室内局部按照装修设计规范有关要求采用B2级可燃材料;三是要确保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能够正常联动启动发挥灭火作用。要选用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消防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具有备案登记、检验报告及强制认证许可证书的消防产品,同时还可对所使用的消防产品进行监督抽样送检,送至检验机构对现场产品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四是要根据高层建筑的类别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要求设计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同时要注意定期维护保养高层建筑中的自动消防设施。

3.3 大空间建筑设置防火隔离带

防火隔离带是指在建筑中设置的分隔可燃物的一个特定区域,处于这个区域中的各类装修、建筑构件等均是选用A级不燃材料,并且该区域中不允许放置任何可燃物,设置了高效的防烟排烟设施,防止防火隔离带一侧的烟火向另外一侧蔓延,从而在建筑内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防火分隔区域。如对建筑空间连续性要求较高的大型商场、体育馆及候机厅等场所防火分区的划分,设置防火隔离带的办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连续大空间的问题。通常建筑内存放物品的燃烧性能,决定了设置防火隔离带的宽度,防火隔离带周围的物品都为不燃时,我们可以把防火隔离带的宽度设定为6 m;防火隔离带周围的物品都为可燃时,我们可以把防火隔离带的宽度设定为9 m。而且防火隔离带也可作为大空间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我们把隔离带同室外安全出口相连通,疏散人群到达防火隔离带就能轻易从安全出口疏散。

3.4 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员是否能够快速地抵达建筑起火部位,对于火灾扑救十分重要。有的高层建筑楼层很高,消防员靠攀登楼梯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高层建筑要设消防电梯,来提高灭火战斗效能。建筑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包括:首先要明确哪些建筑物需要设置消防电梯,在防火规范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32 m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和仓库、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3 m的住宅建筑、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及埋深大于10 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 m2的其他地下半地下室等需要设置消防电梯。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内至少设置一部消防电梯。

对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还包括:一是必须要设置前室,且面积至少6 m2,前室与走道之间应设乙级防火门,还应设消防专用电话、专用操纵按钮和事故照明。在前室门外走道上应该设置消火栓和紧急用插座;二是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 m的通道向室外;三是消防电梯的井壁、机房隔墙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 h,隔墙上的门应设甲级防火门,井道顶部要有排烟设施;四是消防电梯应有备用电源;五是消防电梯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电梯井底应设排水的设施;六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但火灾时必须能满足消防电梯的使用要求。

4 结语

高层建筑中防火分区的划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高层建筑的很多防火设计内容、技术措施都是依托防火分区来进行的,因此,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应引起广泛关注。同时,随着高层建筑的日趋普及,我们应该结合此类建筑的特点来合理设计防火分区及相关的防火技术措施,制定有力的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 从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安防科技,2006(4):23-25.

第2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项目, 质量管理, 监理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s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highligh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principles, methods,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按照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下面简称《规程》)的定义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建设高层建筑既是改善城市景观、节约用地的需要,也是建造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体现。目前建造高层建筑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难题,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是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作为工程系统而言,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是从决策设计阶段就开始了,但是施工阶段是图纸实物化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质量控制牵扯到很多方面,笔者从监理的角度探讨一下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及方法

1.1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高层建筑与普通低层建筑的施工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

⒈高层建筑一般体量大,建筑面积也较大,工程投资比较多。

⒉高层建筑基础深,施工周期长、难度相对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⒊随着建筑施工高度的增加,受风的影响较大,施工中要克服的困难较多。

⒋高层建筑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较高。

⒌高层建筑垂直运输量大,运输体系的效率影响大。

⒍高层建筑功能多,包含系统多,而施工的空间和时间有限,对施工组织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上面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要策划组织的比较完善,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施工组织不仅要考虑平面,更要考虑空间的安排;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之间的关系要处理的非常得当,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造成连锁的反应,导致工程延期,投资费用剧增。

1.2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的原则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2]:

⒈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高层建筑系统复杂,质量影响更大,所以监理工程师在处理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关系时更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不动摇,始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⒉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做好事先控制与事中控制,要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查和控制。

⒊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质量管理离不开人,以人为核心就是要控制人的素质和行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工作质量保障施工质量。

⒋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质量标准是衡量和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尺,工程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就是合格,不符合质量标准就是不合格,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

⒌质量管理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监理人员要尊重科学与事实,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处理施工质量问题;坚持原则,秉公处理。

1.3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的方法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是一个系统,可以按照不同方式来划分,如以施工时间段或实体形态转化阶段亦或施工层次划分,本文以时间段来划分,按照施工准备期、施工过程、施工竣工验收来讨论质量管理与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工程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地方颁布的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要求监理工程师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监督、检查与控制,即针对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环节及中间产品都要监督、检查与控制。

每项工程开工前,承包单位要将开工报告、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及人材机准备情况等文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只有审查合格,同时总监理工程师批复准予施工才能开工。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自检合格后填报有关报验申请表并交监理工程师检验。只有前一道工序确认合格,才能准许下道工序施工。施工过程中,关系到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相关材料,按规定见证取样检测;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负责见证取样检测以及结构安全检测单位要符合规定的资质要求。另外,工程质量控制必须和工程计量紧密结合,作为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若工程质量不合格,监理工程师不予计量,承包商将得不到付款,由此强化承包商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2 高层建筑施工准备期的质量控制

2.1 审查施工承包单位资质

高层建筑承包单位的资质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监理工程师要对其资质进行审核。

⒈招投标阶段审核承包单位资质等级,筛选出符合招标要求的企业,并考核其近期工程业绩等情况。

⒉对中标进场从事项目施工的承包企业核查其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关注其现场组织体系、管理人员与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责任制、质量检验制度等。

2.2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高层建筑施工组织非常关键,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对其审查的基本原则是:

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和批准要符合相关规定的程序。

⒉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和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3.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健全并可行。

4.安全、环保、消防与文明施工措施到位及可行。

5.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复杂、规模大、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监理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协商,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和专家会审,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工程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

第3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标准层

1.高层建筑概述

1.1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建筑根据民用建筑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根据现行建筑的相关规范,不同使用功能的高层建筑对高层的定义也不同。

居住建筑根据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至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至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至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规范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公共建筑根据我国现行相关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对于设置电梯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大型商店营业部分层数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宜设乘客电梯或自动扶梯。

1.2高层建筑平面分类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由大多数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称之为标准层。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精髓,截取水平面和垂直体交汇处的任一单元段,即得到所谓的标准层。

1.2.1高层标准层平面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可以划分为住宅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医院建筑等。住宅、办公、酒店、医院等高层建筑各自的使用特点不同,顺应功能要求设计出来的标准层平面无论是平面形状还是平面内部的房间布局、交通流线组织也各不相同。

以高层住宅为例,根据住宅交通疏散形式的不同,住宅平面被分为单元式、塔式、通廊式等。

1.2.2如果单纯的按照高层标准层平面形状划分,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以对称的几何平面图形居多。主要原因在于高层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这种对称的平面形式可以使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核心筒系统,即楼梯、电梯、及其前室、疏散走道、公共服务用房、设备室、管道井等集中组合成有机的结构核心体,形成上下贯通,结构刚度强劲的核心筒体组合,其常常布置在平面较为中心的部位,作为高层建筑平面的核心要素,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高层建筑基本的平面图形有矩形(板式)、弧形曲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这些基本图形可以通过切角、旋转、形体上加减法等设计手法衍生出来新的平面造型。

结合高层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高层建筑各自的标准层平面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单元式住宅的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平面形式等;办公和酒店建筑的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弧形曲线、方形、圆形等;医院建筑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等。

2.标准层平面设计要素

标准层平面设计影响因素来自于多方面、多角度。

2.1交通组织和消防疏散对于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高层建筑一般都具有人员密集、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的特点,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的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室外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不同高度、不同功能的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的形式也不相同。

规范中明确规定:

一类高层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以上这些关于安全疏散的相关规定,都和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息息相关。任何高层建筑平面设计都要以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为前提,合理的进行交通流线的组织。

2.2高层建筑平面设计应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合理性。“以人为本”是当今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不断飞速发展,人类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单一的建筑使用功能,而是要求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人性化建筑设计。 在科技发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使用的舒适性合理性。建筑标准层平面布局设计应灵活,尽可能营造符合人体功能学的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3标准层平面设计的经济因素是投资方较为关心的一个设计要素。影响经济因素的内容较多,比如结构选型、平面布局的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率等。

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可以增强其抗侧力的能力。不规则的建筑平面方案,如平面凹凸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在结构设计时会按照相关规范规定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这些措施都会增加建筑的投资成本。

便捷高效的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这些标准层平面中主要的公共空间需要在满足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减建筑面积,提高标准层的有效使用率。

标准层平面形式及外表宜简不宜繁,过于繁杂化的艺术处理会造成不合理的空间利用、结构及施工困难,装修与维护不便及能源消耗量的无谓增加等。

2.4建筑的节能设计与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总体布局、建筑物体形系数、朝向、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外檐门窗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高层建筑体型庞大,相邻高层建筑相互遮挡,易形成大面积阴影区。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时应考虑到节能设计的相关设计要素,尽可能的降低建筑能耗。例如在寒冷地区平面设计应注意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和朝向,使建筑平面主要功能空间更多的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能;建筑平面在南向开窗面积可以略大一些,而东西向、北向的房间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开窗面积要尽可能小一些;高层建筑的平面形体要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严格控制体形系数。这些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获得更多太阳热辐射并且同时减少热损失,给室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温度环境。

2.5工业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面临环境破坏、能源危机等种种环境威胁。高层建筑如何充分利用绿色建筑能源已经成为当今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设计要素。尽可能利用当地的环境气候、地势、阳光、水和空气等自然特点,减少建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创建生态建筑。在进行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时主要体现在对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各主要功能空间的平面布局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尽量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通过平面形体、朝向等设计应将主要功能空间的朝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除此之外还有雨水的重新回收利用系统、天阳能集热器提供热水系统、光电管提供电能系统、呼吸式幕墙系统等等,在进行这些绿色建筑要点设计时,建筑平面设计都需要将平面的使用功能与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平面。

第4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特征 施工技术

前言: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加快,给我国建筑领域带来蓬勃生机,在上海、深圳以及长沙等地,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浩然耸立。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方面,它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问题的有效举措; 另一方面,它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举措。然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就技术而言,难得相对较大,施工通常比较复杂。为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认识,以切实增强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高层建筑分为四类。在50米以下的,约9层到16层,划分到一类;在75米以下,约17层到25层,划分为二类;在100 米以下,约26层到40层,划分为三类;在100米之上,超过40层,则划分为超高层。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混凝土施工是保障其施工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而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浇注,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必须严格把握。

1、材料选取。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求监理严格监督控制。把好质量关,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适当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发生变形开裂等现象,必须严把材料关,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取原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细骨料最好选用中砂,泥块含量应小于1.0%,含泥量应小于3.0%,不宜含有机杂质;粗骨料最好采用连续级配且颗粒含量应小于15%,含泥量小于0.5%。不宜含有机杂质;水泥以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最合适;掺合剂宜选取粉煤灰、矿渣粉等;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等。

2、施工策略。对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应严格遵循施工质量规范以及相关标准,首先必须对模板进行合理制作。因为混凝土模板无论从外观上而言,还是在质量安全上和经济来说,都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浇注以及后来连接大型梁、柱、板,形成重大影响。必须确定其精确的尺寸、位置、表明平整度以及模板间隙等等。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搅拌绝对均匀,未来便于搅拌均匀,对于混凝土的配置工作必须提早进行,确定合理用量以及配合比,合理控制水灰比,在试验中可根据各地不同市场来定性试验,然后再进行定量配比,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如5mm~40mm石子,M

二、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工程的施工也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所用钢筋,必须严格控制其质量。对于钢筋工程施工前,必须对于钢筋进行严格下料,依据图纸要求,确定钢筋类别、尺寸,数量,下料的位置必须控制误差。钢筋工程的重中之重便是下料工序,只有把握好此道工序,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钢筋制作前,确保其表皮清洁,对于现场没有的钢筋,可选择别的型号钢筋代替,但是在代替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强度原则,即代替的钢筋强度必须在原图纸中钢筋的强度以上;

2、程序原则,即需要代替时,必须办理设计变更,才能进行工序的施工。钢筋绑扎完毕之后,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因踩踏而致使其变形,若发生此现象,必须对钢筋进行重新制作和绑扎。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施工中,必须确保钢筋工人的跟班时间,及时对钢筋采取加固措施。

三、高层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是高层建筑施工中通病之一。关于裂缝的产生,原因很多,具体而言,分为两种: 一种是力学裂缝。主要是因温度、收缩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不均匀而产生裂缝;一种是外力裂缝,这种裂缝与养护不当,以及周边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由或者是在养护期内,承重超载而引起的裂缝。

1、混凝土的收缩。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开裂的部位。

2、力学形变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

3、温度导致裂缝。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针对高层建筑裂缝产生机理,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握,控制裂缝产生。这样必然要求遵循以下施工技术方案:

3.1 若无特殊需要,不可选用早强高的水泥,在施工中,应及时加入掺合料以及外加剂,来减水泥使用,一般每平方米少于0.45吨为宜。对于最大最大粒径砂石的选取要合理,因为合理的选取有利于水泥量的控制,减少施工中混凝土收缩和水热化,这样便能很好地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在施工过程中,尤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必须二次振捣以及二次抹面,这样有利于混凝土内部的气泡以及水分从其中溢出,避免混凝土发生形变,而产生裂缝。

3.2 在混凝土施工砌筑时,确保与粱底,保持一定的距离。砌筑施工完毕至少7天时间以后,进行补砌挤紧( 宜选择14天后或15天后)。

3.3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时有出现,通常是与养护力度有关。尤其是新浇筑的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通病,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尤其在高温天气施工时,必须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这样既能减少因温度原因而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又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避免因内部形变而产生力学裂缝。

四、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具有资金投入大,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相关特点,因此其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的保障比普通建筑施工要更加困难,这样要求施工人员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策略牢牢把握,对技术环节控制严格,也是专家和学者所热衷的研究方向。 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与世界同步的水平,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会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第5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空调系统的正确选择是做好空调设计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可利用成本,选用合适的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使设计能做到量体裁衣,恰到好处。

1 高层建筑的概念

高层建筑故名思议是对超过一定层高的建筑物的总称。现在不同国家对高层建筑的界定范围都不一样,美国规定建筑物超过24.6或者楼层达到7层以上就属于高层建筑,但是我国平均楼层的高度较其他国家的偏低,所以我国在2005年规定楼层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或者高度超过24米的民用建筑都归于高层建筑范围。高层建筑是随着各个国家消费超过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事实也证明高层建筑有提升国家经济效益的功能,所以高层建筑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

2 关于空调平面分区的思想

我们一般将一个房间按照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我们一般都认为每个房间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应该都是相同的,其实不然。现在我们将房间区域按照另一种区分方法做了细化区分——内区和周边区,这种方法主要是按照冬季空调负荷性质和大小的不同做的,现在尚没有准确的划分界限。

1幢大楼标准层平面一般至少得有500-1000㎡,其进深少则几米,多则十几米。经验表明,紧邻外墙、外穿的区间,冬季由于室外气温低于室内,通过外墙、外窗的传渗透等影响,室内需要供暖,才能保持室内所需的温度。但是,远离外墙、外窗的区间,冬季却没有这炎热损失,所以,它没有供暖要求。非但如此,现有的现代化大厦的使用实践经验表明,随着办公设备的迅速进步,室内使用的自动化办公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愈来愈多,如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文件破碎处理机、传真机等等。这些办公设备的用电自然最终还是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另外,现代化大厦室内照明的照度标准也远远高于一般常规建筑。这样大功率的照明灯具显然也是全年稳定的散热源。所以,就这部分区间而言,冬季不但不需供暖,而且还得供冷,否则室内便会过热。

基于冬季这两个部分区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空调要求,现在欧美、日本等国家的规范化做法都是首先在平面上划分为周边区和内区。内区需全年供冷,周边区则是冬季供暖、夏季供冷。 至于周边区和内区的具体划分方法,大致是把距周边护结构内表面3-5m的这一区间定为周边区,其余的面积则统称内区。

由于周边区和内区冬季的运行工况不同,所以,在空调水系统的设计上必须作出相应的考虑和安排。譬如,在水系统方面,尽管对个别空调机组而言,一般都是采用双管制;但是,对于整个中央空调的水系统,这时便不是双管制所能满足要求的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冬季一方面要考虑周边区的供暖,需要供热水;而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内区的供冷,必须供冷水。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来主产,采用如此分区的空调工程的中央空调水系统必须是四管制。

所以根据房间内区和周边区热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暖通调节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3 关于高层空调水系统的垂直分区

3.1 高层建筑空调系统分区一般多按垂直高度80m计算,这主要考虑到标准型冷水机组、空调器中的热交换器以及阀门、管配件对水静压的承载能力。高度作垂直分区处理,即每隔80m左右设置一个独立的水系统,在适当高度的楼层上分别设置板式换热器或者冷水机组,实现水力隔离。

由于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建筑高度100m作为划分普通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的界限,因此实际工程中接近100m的建筑较多,如按高度分区设置板式换热器,一方面加大了造价,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冷量和可供利用的温度损失。按高度分区设置冷水机组,结果将是机房分散,管理不便,加之系统各自独立,冷水机组不能互为备用,部分负荷下的运行效率比起统一的系统更低,能耗费用增大。此时适当提高下部高压区设备、管道及附件的承压能力而系统不分区,即采用一泵到顶的做法是合理的,这种做法运行管理方便,设备备用性也好。

3.2 单纯住宅功能的高层建筑一般不设中间设备层,可采用:

3.2.1 上区冷热源放在塔楼屋顶层,下区放在地下室;

3.2.2 两个区的冷热源设备均放在地下室,其中上区冷热源及循环泵为耐高压设备,其余设备及附件均为普通耐压;

3.3 当有中间设备层,如超高层住宅或部分住宅、部分写字间或客房的综合性高层建筑,可采用:

3.3.1 冷热源设备层设于中间设备层,上下区分别供;

3.3.2 冷热源设备设于低层或地下室。设备层设板式换热器供上区。

3.4 当系统必须分区而超压层数不多时,可将顶层数层采用独立空调系统如风冷热泵、VRV系统等,保证其余楼层在允许压力范围之内。

4 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量

《高规》中对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有明确规定,见《高规》表8.3.2-1-4条。对于《高规》表8.3.2-1-4下注释中,出入口个数的修正系数,其出入口个数如何确定的问题,对前室和合用前室按平面图可以确定,但对消防电梯门算不算出入口数的问题,在工程设计中仍然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涉及加压送风量的修正系数是否要乘以1.50-1.75的问题。

出入口数,从词义上讲,是对人来说的,我们的目的是计算风量,显而易见,实质上是对气流而言的,火灾过程中防火门始终处于忽开忽关的状态,加压空间的空气,从这些忽开忽关的门所形成的空气通道中流失,门是人员疏散时推开的,因此与人员出入人数挂上了钩,消防电梯的门,在扑救工作过程中,即使将电梯门较长时间地置于开启状态,也不可能在整个门洞上形成一个气流通道,只是存在缝隙的漏风而已,与关闭时没有太大的区别(二者的差别一般可以忽略),而缝隙的漏风量已在风量计算中计入。因此消防电梯的门,不应算作出入口数,而普通电梯的门,更不应列入出入口数了,因为火灾时,规定普通电梯必须下降到底层停止使用的。但对于防烟楼梯间则应从楼梯间整个空间来确定,因为这个大空间上、下都是相通的。

5 高层建筑地下车库排烟

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设计理应是按照《高规》的规定来设计,但是套用《高规》 8.4.1.4 条: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又解释不通。因为地下车库即难属于经常有人停留,又难属于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其实这是我们的主观理解。其实高规第4.1.8条已经明确指出,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因此当设计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时,应按照《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

6 高层建筑气流干扰现象

当高层建筑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如果室外机布置不合理,将导致局部热岛效应,影响多联机的运行性能。

因建筑师在平面设计时,把设备平台在竖向设在同一个位置(曾提出每层分开布置两处设备平台,避免气流干扰,但业主未采用),外立面设置百叶,把室外机隐蔽在百叶后面,上下各层的室外机的气流干扰非常明显,为了降低室外机气流的相互干扰,。因此设计时作出以下相应对策:

室外机尽量靠外墙布置,以利于设备安装维修及空气流通。为增强室外机散热,阳台百叶采用竖百叶,百叶的开口率有效开口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80%,每层楼板上设镂空孔洞,屋顶层不设楼板。

7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生活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有地方住,还要住的舒适,而其中冷暖舒适度就是我们住房中的一项最基本要求。现今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由原来的空调、暖气分开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今比较热门的暖通空调系统,不仅具有原来空调暖气的功效,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提高生活舒适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清荣.浅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现代企业文化,2010(9).

第6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措施

高层建筑的楼层具有一定的高度,设备相当齐全,功能比较复杂性。与其它普通的建筑物相比,一旦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我们无法从外部着手进行相应的灭火工作,这在一定程度给人员疏散和扑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一些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法非常有必要。以下就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特点

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在高层建筑内部引发火灾的时候,绝大部分消防人员所应用的灭火救援设备根本无法真正满足高层建筑物火层的实际高度。正因为如此,不少室内设施成为扑救高层火灾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室内设施管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灭火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需的用水量十分巨大。更确切的说,基于十分有限地高层建筑自身消防水量的考虑,从室外对相应的消防车进行供水补给,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2、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从目前看来,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变化,绝大部分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会显得更加繁杂,一旦引发火灾,安全疏散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来说,垂直疏散距离比较大,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疏散到地人员。调查研究显示,如果选择三十层楼的高度,让一位身体素质达到相应标准的消防员从上往下跑,需要耗费的时间大约在三十分钟之内。更进一步说,在进行安全疏散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居民过于集中,比较容易在疏散通道内部发生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在发生火灾的时候,火势和烟气蔓延迅速,基于突况,绝大部分人们会疯狂的朝着楼梯间奔去,此时,窜入的烟气,大幅度提高了疏散的难度。

3、火势蔓延迅速。在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相关领域的竖向井道中,假如没有将防火分隔工作处理好,火灾发生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烟囱效应,进一步导致火势蔓延迅速。打个比方,在没有任何遮蔽的前提之下,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了一百米,烟气顺利抵达高层建筑的顶层仅仅需要三十秒的时间。实践表明,伴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与之相应的风速也越来越大。不言而喻,风速越来越大,火势蔓延越来越迅速。

4、发生火灾概率大。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绝大部分高层建筑内部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易于引发火灾,有待我们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包括:电器设备比较多、电器线路老化速度快、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和用电量比较大等等。值得肯定的是,伴随着高层建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易燃物数量越来越大,引发火灾之后的扑救难度也相应地有所提高。实践证明,假如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正常启动设置、安放在高层建筑物内部的自动报警系统,为此,发生火灾的概率越来越大。

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法

1、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耐火等级标准,进一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在火灾发生过程中,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有利于尽可能保持较短时间内的结构安全,为消防人员争取足够的预留时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层建筑引发火灾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常,高层建筑的内部附属设施是耐火等级主要涉及的范围之一。另外,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也是耐火等级应该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保证防火分隔到位切断火灾蔓延途径,不容忽视。另外,合理安全疏散设计畅通逃生通道,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

2、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对建筑自身及相邻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总平面布局在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合理布置建筑,建筑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用以消除或减少各建筑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防止火灾蔓延。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要求。

当防火间距因场地原因不能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时,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的和新建筑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2)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此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3)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害性。(4)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墙面的开洞面积,如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

2、建筑内部空间的布置。为防止火灾和烟气在建筑内部蔓延扩大,确保火灾时的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应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置。(1)建筑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内部某个部位着火时,能限制火灾和烟气在建筑内部蔓延扩大,并为人员的疏散、消防人员的扑救提供方便。建筑内部某个部位着火时,减少对相邻区域受到强制热辐射和烟气的影响。能方便消防队员的救援、利用灭火设施进行灭火。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建筑设备部位,能防止对人员和重要设备造成危害。(2)设备用房的布置应遵循以下要求:燃油、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柴油发电机房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和地下一层,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总储存量不应大于8h的需要量。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 3 层及以下其他层,疏散门应靠近安全出口。

3、建筑内防火分区的划分。为有效的阻止火灾在建筑物的水平、垂直方向蔓延,将火灾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建筑内划分防火分区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火灾发生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划分防烟分区是最好的方法。高层民用建筑(一级,二级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1500m2;单、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级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2500m2;耐火等级为三级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1200m2;耐火等级为四级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 600 m2;地下室的防火分区允许面积为500m2,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淋系统时,防火面积增加1.0 倍。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m2,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三、结束语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包括:可燃物数量比较多,火势蔓延速度过快;高层建筑层数过多,平面结构十分繁杂,人员疏散难度大;火灾扑救困难;引发火灾的概率高等等。正因为如此,说明加强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韩连冠,谢添.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J].西江月,2014

[2]杜荣军,张玉玲.关于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

[3]张春红.现代高层建筑防火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第7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前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高层建筑的相关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暖通空调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暖通空调能耗占整个高层建筑能耗的35%以上,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结合不同的暖通空调系统类型,优化和改进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高层建筑的节能减排,推动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种类

当前,高层建筑工程中不同种类的暖通空调系统比较复杂,但是这些暖通空调系统的原理基本相同。无论哪种类型的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都采用空气水系统、暖通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一体化的运行模式。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常见的暖通空调系统主要包括热回收暖通系统、热泵系统、分散式暖通系统、全水空调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蓄冷全空气系统、供暖热泵热回收系统、分散式供冷系统等,其中,全空气空调系统是高层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可改变建筑室内的湿度和温度,而且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蓄冷全空气系统和分散式供冷系统的除湿、冷却、加湿、加热等要求,主要依靠送风来满足暖通水系统和空气系统,这些暖通空调系统主要是依靠冷水带走暖通空调的显热负荷,通过空气提供通风,并且确保空气质量,带走潜热负荷产生的湿气。

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内容

1.做好设计准备工作

(1)充分了解高层建筑周围环境。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埋设方式,全面分析高层建筑周围环境,合理设计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供暖入口。同时,根据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要求,准确计算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转负荷,综合考虑日照、风力等环境因素,重点分析暖通空调系统主要入口的位置和朝向。

(2)了解建筑楼层和内部情况。结合高层建筑的楼层数,选择合适类型的暖通空调系统,如果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较高,必须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线路,根据高层建筑内部的废弃排放量、使用情况、人员数量等,合理划分暖通空调系统,准确计算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转负荷。

(3)合理划分防烟和防火区。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必须合理划分防烟和防火区,有效设置建筑防火墙,确保人们在使用高层建筑过程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确保人们快速逃离,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三、空调循环水泵合理选型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着循环水泵容量较大的问题,循环水泵容量约为实际空调需求的三倍,浪费了大量的运行费用和投资费用,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不准确,在暖通空调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应做好系统调试,导致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失调;其二,净水压力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在计算暖通空调系统负荷时,将净水压力错误的当作暖通空调系统的循环阻力,导致计算的循环阻力较大;其三,暖通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较大,系统循环阻力计算不合理。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暖通空调时,应结合不同时刻,暖通空调系统扬程和冷负荷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不同条件和环境中的暖通空调优化运行要求,合理调节变频泵速度,控制定速泵台数,实现节能减排。

四、合理设计供暖系统

根据高层建筑的空气调节和采暖通风设计规范,合理设置暖通入口入户设备,热水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可在热力入口供回水管道上安装除污器、压力表和温度计,结合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还可设置热量计,还应注意入口装置,减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失误。暖通空调系统入口数量不仅要考虑到高层建筑室内采暖制冷的便捷性和合理性,还应合理衔接高层建筑室外暖通空调系统管线。高层建筑工程中由冻结危险的区域和楼梯间,可采用独立的立支管散热器进行供热,不能设置调节阀,高层建筑工程采用一根立管,连接相邻房间的散热器,由于楼梯间散热器的密闭性较差,很容易导致暖通空调系统发生故障,严重影响供暖效果。如果高层建筑工程的底层有商铺,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对于高层建筑中的公用空间和公共用房应设置单独的热计量设备和暖通空调装置。另外,高层建筑如果采用公共立管系统,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时,应结合化学管材热性、散热设备、承压能力、系统水力平衡等因素,竖向分区设置高层建筑的共用立管和供暖系统,充分考虑到暖通空调系统管道的热补偿问题,在补偿器上安装固定支架,认真校核暖通空调系统的热膨胀量,提高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五、优化空调通风

我国高层建筑采暖空调制冷系统的相关规范明确表明,办公类建筑的冷负荷指标应控制在95w/m2一160w/m2,商场类高层建筑夏季暖通空调系统的冷负荷指标应控制在200w/m2一230w/m2。但是很多高层建筑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时,空调装机容量比较大,一方面,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安全系数,单位空调面积的暖通空调系统制冷装机容量比标准的冷负荷偏大,甚至远远超过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的峰值冷量;另一方面,一些设计人员采用估算暖通空调系统负荷指标的方法,导致暖通空调系统的制冷机装机容量较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严重影响了制冷机的运行效率。因此,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应全面优化空调通风,严格按照标准的暖通空调系统负荷指标进行设计,提高暖通空调的运转效率。同时,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应选择合适的水泵扬程,尽量控制设计偏差,例如,由于某高层建筑的使用要求,在90m高的建筑屋顶设置冷却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设计人员结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求,准确计算水泵扬程。并且,设计人员在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冷冻水泵时,应充分考虑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流量的差异性,如在冬季高层建筑暖通空调所需的50-60 摄氏度热水循环量为240m3/h,夏季暖通空调所需的7-15摄氏度的冷冻水循环水流量为430m3/h,因此冬季采暖热水循环量远远少于夏季建筑中空调冷冻水循环量,因此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应分别设置夏季和冬季的热水泵和冷水泵,结合不同季节需求,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减少暖通空调系统能耗。另外,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结合不同工况,合理调节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转速、湿度、送风量、相对湿度和温度、风机转速和冷却塔风扇等,必须合理优化这些被控量。

结语

综上可知,暖通空调系统已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中,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选择合适类型的暖通空调系统,严格把关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内容,做好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完善和改进,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国春,孙金栋,刘伟.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探讨[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5.

[2]刘向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

[3]车春鸿.高层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的分析探讨[J]建筑安全,2014.

第8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火灾成因;火灾预防;消防设计;消防审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受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城市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这些大型综合性建筑功能完善,为市民和旅客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建筑规模庞大、人员密集、使用功能复杂、装饰装修及内部可燃物品普遍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后将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困难,扑救实施难度大,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高层建筑火灾成因进行相应的分析,寻找符合其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对避免高层建筑火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分析

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火源因素,主要包括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电气、通风、空调等设备设计、安装施工或维护管理不当,自燃、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火源,以及人为纵火等[1]。有效控制火源的产生,可大幅降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隐患;另一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中火灾隐患的防患也非常重要。

2.1 建筑消防设计存有隐患

由于建设单位一味地追求片面的建筑布局和设计效果,有部分高层建筑设计在未经消防审核、验收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并迅速投入使用,消防疏散楼梯设计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部分高层建筑根本不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这些消防隐患一旦形成后极难整改消除,容易形成重大的火险隐患。

2.2 消防审核实施

建筑消防审核,是为了进行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时提出消防设计缺陷,消除消防隐患于设计阶段。而在部分地区建设领域中“三边工程”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设实施单位为节省投资成本和控制工程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施工一边报审,经常存在消防审核未通过工程建设已实施过半的现象,造成消防安全的隐患[3]。

2.3 消防设施安装施工质量

近年来,建筑施工单位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专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尤其是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大部分中标单位均是挂靠消防资质,施工技术水平没有保证,导致施工质量普遍不高;此外,还有施工单位为赚取最大利润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偷工减料,以劣充好的现象,消防设备的安装成品质量普遍不高,给高层建筑消防带来重大隐患。

2.4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

现代高层建筑内的各种消防设施种类繁多,系统复杂,高层建筑内的消防管理人员难以保证会定期定时对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和定期维护,加上上层领导对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视普遍不强,建筑功能的使用上业主各自为政,经常存在建筑安全门封闭,疏散楼梯堵死的现象,一旦出现火灾灾害又相互推诿责任等。

3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特点

3.1 火势发展迅猛,易产生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内部的装饰装修材料和储存、使用的物品大多数可燃、易燃性较强,建筑的竖向垂直通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电缆管道井等,如果防火分隔设置时存在消防设计缺陷,一旦产生较大的火源时,高层建筑将像一座中空的高耸烟囱,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火势发展越迅猛,极易引发重大的火灾。

3.2 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后,由于垂直疏散的距离相对较远,人员又高度集中,普通电梯此时不能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使用,而且人的疏散方向与烟气蔓延的方向正好相反,人在烟雾中,尤其是高溶度的烟雾中能见度大幅降低,在短时间内甚至难以找到安全通道。实际情况也如此,大多数火灾中大多数人员也是由于难于及时安全疏散,吸入毒性气体过多而致死。

3.3 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内部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处于密集建筑群中的高层塔楼主体建筑,其连接的附属裙楼由四周将其包裹在中间区域,使得火灾发生时消防车难于接近,消防队员攀登难度高。受现有消防技术及消防登高使用设备的限制,以及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阻碍和高空风力较大和凤向多变的影响,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消防措施一般难以实施,相对于一般低层建筑,其扑救效率显著降低,最佳灭火时机难于把握。

3.4 建筑管网复杂,火险隐患大

一般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内均设有种类繁多的管道和电气系统设备,这些水平和竖直的管网或线路是火灾发生时烟气和火势发展扩大最迅速的通道。通常,这些管网内大部分未设置相应的排烟防火阀门,加上油垢尘埃的长期堆积,部分防火阀门在火灾发生时也时常失效[4]。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烟火从燃烧层窗口喷出,在户外风力和气流的综合作用下,上层门窗玻璃逐渐烤裂,依次引发上层建筑室内的火势蔓延。

4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措施

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实际上就是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对火灾的预测,再运用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对建筑消防技术措施进行设计和安装实施,维护管理等。

4.1 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布局

在高层建筑总平面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首先满足城市当地的总体规划要求。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建筑场地周边的地势和地形状况、地区常年主要风向,建筑结构自身的设计耐火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和当地与消防技术相关的规范和规程。对于高层民用建筑,还要根据建筑结构自身的实际使用用途,以及高层建筑的类别来分析判定其相应的耐火等级。

4.2 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通过设置防火隔断,将火灾控制在建筑的局部区域内,有效阻止火灾在建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迅速蔓延[4]。对于高层建筑,需要设置相应的挡烟设施(如消防设计中常用的挡烟垂壁、挡烟梁、防火隔墙等)将建筑结构划分为若干个防火防烟分区,一旦火灾发生时,可将烟气有效控制在局部分区的范围内,以便用排烟设施及时将其排出室外,保证楼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工作的及时高效的进行。

4.3 采取安全疏散措施

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消防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的室内安全疏散措施,确定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和有效宽度,确定疏散工作的有效执行。针对高度较高或者人员过度集中的高层建筑,还应按消防要求设置相应的避难层和应急疏散措施。鉴于高层建筑垂直安全疏散的楼梯通道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应根据消防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设置相应的消防电梯,疏散走道应力求短捷,便于形成双向或多向疏散通道。

5 结语

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要求,对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应选用相应防火等级的装修材料进行装修,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具体实施中,用于安全疏散通道如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层等生命通道,其墙面吊顶,地面选用的装修材料防火等级,比用于建筑室内一般的墙面、隔断、地面等部位的装修材料防火等级要更高标准,实施中一定要按消防规范要求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95(2005版)[S].

[2]单玲,马桂媛.浅谈高层建筑防火工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0(23).

第9篇: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使居住者能有较大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林立起来。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有几个显著的特点:楼层较多,面积较广。鉴于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电气配线要比普通建筑复杂,由于这些配线的安装或者使用不当,就很可能造成火灾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小发生火灾后的损失,建筑者应该完善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确保建筑中的各种消防电气设备都能可靠的使用;并建一些安全通道,在发生火灾事故后能够有效地疏散人员并控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本文将从高层建筑中设计消防电气的重要性、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几个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建立起来。由于高层建筑主要占用的是空间,所以一般的高层建筑都有较大的面积;由于楼层较多,所以居住者较多,人员密度高,对其使用的功能也较为复杂,导致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增大。一旦高层建筑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的速度会很快,对于人员的疏散也较困难。所以,在建立高层建筑时,应该同时确保其有完善的消防设施、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等,这些设施可以及时提醒人们发生了火灾,准备逃离火灾现场,并能将一些较小的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一些大型的火灾,可以增加人员疏散的时间,减小火灾引起的损失。

2高层建筑中设计消防电气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土地资源也显得越来越紧张,建筑者不得不探索新的领域来建筑房屋,高层建筑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法,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得不借助高层建筑来缓解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高层建筑时这个时展必须要经历的趋势,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气设计是保障高层建筑居住者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者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做好高层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整个高层建筑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施工的关键环节,还能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

3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几个主要问题

3.1消防联动控制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线路较为复杂,它的消防联动控制一般都采用多线制的,但是也有部分采用总线制的。多线制线路是指把电源驱动线和信号线分开,分别用电源、检测、控制占用导线的制式,一般的多线制都为四线制、无线制。总线制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控制总线的原理,使用信号线和电源驱动线分时复用的方法,使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达到控制和监测的目的,总线制一般都为二总线制和三总线制。但是目前大多数高层建筑的施工者易于采用总线制,大部分用于大型和中型项目,与多线制相比,总线制有布线较少、线路较集中、监测和控制设备较多等优势,因此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使用的较多。

3.2防火阀与排烟阀的控制问题

在高层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防火阀和排烟阀的控制问题,在建筑的报警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高层建筑在其控制室里必须可以关闭防火阀。在实际的一些高层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过程中,建筑者一般选用的防火阀是二百五十摄氏度的、容易熔环熔断的,同时应该把防火阀做成电磁阀的形式。关于信号,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实际情况来决定应该采用一对一返回还是成组返回。在所有的排烟阀上都应该装上编码接口联动模块,然后使用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控制器来控制和启动排烟阀,达到远程操作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就近的感烟探测器来控制线路的启动,然后消防控制室只用接收感烟探测器工作后返回的信号即可。如果建筑者要求先打开着火层的排烟阀,然后再打开屋顶的排烟机,面对这种情况,一般建议使用后一种方法。

3.3线路敷设的问题

在许多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来保护,而且从吊项内走线。但是民规中规定:消防联动控制、紧急广播、自动灭火控制、应急照明以及通信等线路都应该穿金属管进行保护,同时应该暗敷在非燃烧体的结构内部,并且它的保护层的厚度不能小于三十毫米。在必须进行明敷的时候,就必须在金属管上做好防火措施。在线路敷设的布线上,其要求和高规、报警的规范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报警规范线路在进行暗敷的时候可以使用金属管或者使用阻燃的硬质塑料管来保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对规范和条文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尤其是新设计的建筑,在设计有规定和条文的线路时,都必须穿金属管或者使用阻燃PVC管来进行保护,同时要在现浇板内或者墙内使用暗敷的方法走线。

3.4火灾警系统基本形式的划分

对于火灾警系统的形式选用应该通过具体的设计和使用对象来确定,设计者在设计之前应该先搞清楚所设计的高层建筑的形式、建筑个体、分类和规模等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确定具体需要使用火灾警系统的形式。在“警规范”中。火灾警系统一般被划分为三种形式:区域警系统、控制中心警系统和集中警系统。而在“民规”中,警系统一般分为四种:区域系统、控制中心系统、集中系统、区域——集中系统。现在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火灾警系统的设备和元件也在一直更新和发展。但是警系统设备的设置不应该太过复杂或者过多,因为会造成投资成本增多、可靠性降低等问题,也可能造成太过简单却达不到警联动的使用标准。因此,设计者在满足建筑物的要求规范西安,应该着重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不能过于追求先进性。

4小结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高层建筑和消防设施之间的联系变得尤为紧密,设计者只有首先明确需要使用的消防电气并做好设计工作,建筑者从根本上做好消防电气的安装和敷设工作,才能确实满足现代时代的要求,促进我国经济与高层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敏.建筑工程消防电气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13):151-152.

[2]王丽娜.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1,2(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