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第1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23

前言:高校实验室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所以各高校为了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对实验室投入非常大。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所。由于实验对于科技研究越来越重要,这必然引起实验设备、实验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也使得实验研究课题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深入和扩充。由于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工作量的增大及参与实验的人员增多,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事故预防工作变得比从前更加重要。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中拥有学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先进的研究设备。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2002年教育部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2010年起施行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在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视素质教育,轻视安全实验的观念,再加之多数高校客观存在的实验室用房紧张、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2. 高校实验室的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能力相差很大,但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昂贵,不可能配备很多套,学生不得不都使用相同的实验设备,势必造成仪器的使用频率过高、损耗增大。尽管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们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由于参加实验的人数多、流动大、有些学生实验经验、安全意识比较欠缺,这样势必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隐患。②实验用房及实验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我国许多高校的实验室一些基础设施老化、实验设备超期服役,部分实验室仍设在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实验大楼的灭火器材都应配备,但往往数量不足,防护能力低,还有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一些处于高层的实验室处于消防盲区。③实验人员素质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实验室事故的存在是和实验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分不开的。④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在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的形成。如果没有制度化,就没有规范化;没有规范化,就没有科学化管理。所以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对于实验窒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管理制度将各种工作的要求、流程、责任事先进行规定,对人员、设备、资金如何管理进行明确的说明,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高校要联合校内有关部门加强对教学安全的宣传。通过宣传要让广大师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宣传时要格外强涮"安全事故无小事",要从根本上杜绝麻痹大意思想的滋生。②健全安全体制、落实安全职责。实验室安全不但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归口管理。③完善制度建设。高等学校实验室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其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去学习。④加大安全投入。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安全工作不仅要按照国家和地方主管机构评价标准和要求,而且应安装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以尽早发现隐患,将事故苗头杜绝在萌芽之中。⑤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虽可预防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实验室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处理,实现在事故发生时使师生能安全快捷的撤离,财产损失最小,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府急预案的内容要包含火灾应急措施,化学品污染应急措施、爆炸物应急措施,设备被盗应急措施。

4.结语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活动场所,实验室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是保障教学、研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安全检查,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就能实现实验设备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师生爱护国家财产和自我保护意识将逐步增强,对实验室的安全将会更加重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会更加严谨而细致,师生们会更加自觉而严格地按照规章操作,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第2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职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工厂培养合格、熟练、安全的技术工人。化学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器皿,使用不慎,易破碎伤人,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使用相关的电器设备,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不熟练,甚至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俗话说:“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从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良好的实验习惯等几方面阐述了“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观点。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制度;习惯

二十一世纪的职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工厂培养合格、熟练、安全的技术工人。化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由于其特有的工艺流程,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现象发生。作为化工厂的一名合格的工人首先安全是第一位。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这门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实验又是检验化学理论,证明物质性质的客观标准。随着我们学院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试剂,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变得更为多样复杂,它不仅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溢水,还包括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的绿色化学,避免对环境污染等工作。化学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器皿,使用不慎,易破碎伤人,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使用相关的电器设备,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不熟练,甚至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俗话说:“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职校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相对来说素质较差,又处于青春期,自律性差,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所以,让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就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目前部分学生轻视实验,对实验目的不明确,马虎,想当然,不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按指导教师教给的实验操作规程操作,这些都极大的削弱了实验的安全性,危及学生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1.1 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应以普及一般安全常识为主,以加强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为主。为了让学生增强安全意思,充分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性,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因违规操作而造成的恶劣事故。例如:成都某高校三名学生在实验室做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合成实验,由于学生在操作中使钠与水接触,因而导致火灾,消防官兵在水枪的掩护下用沙袋、干粉灭火器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才把火控制住,抢救出10公斤浸泡在煤油中的钠。如果这10公斤的钠发生爆炸,那么这座6层实验楼将即刻灰飞烟灭。从真实案例和血的教训中,刺激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牢记“安全第一”。

1.2 安全急救教育。 再有经验的猎人也有失手受伤的时候,实验室的操作再熟练也有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老师在选择实验课题时,一般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意外情况应采取的处理措施,通过练习和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与对策,使学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害。例如:化学灼伤处理:如果眼睛被酸或碱灼伤,先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硼酸清洗并送医院治疗。烫伤和烧伤处理:可在伤处涂上75%酒精润湿后涂蓝油烃等烫伤药;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润湿并涂上烫伤药膏,送往医院治疗。创伤的处理:用3%双氧水将伤口周围擦干净,伤口涂碘酒、红药水后包扎。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这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处理,把伤害减少到最低。

1.3 灭火常识教育。 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加强学生对各种灭火知识的了解,及灭火器材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如沙箱,灭火器等。学生要熟悉各种防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灭火对象。例如酒精洒在台面上起火,要用湿布扑盖或沙土灭火法。上面提到的金属钠着火时要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灭火,而不能用水灭火。从思想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人人遵守”的思想,具有控制实验全过程的能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制定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是确保化学实验安全顺利的进行的保障。职校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刚从家里走出来,不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了,更不要说良好的实验习惯了。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制定了一些实验操作细则,为了更切实有效的让学生遵守这些操作细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相互监督、督促。操作细则如下:

(1)认真听课,牢记每次试验的注意事项。

(2)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4)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者)。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7)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8)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9)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

(10)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药品要还给教师。

(11)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12)实验结束后,将试验台面、仪器、药品整理干净、整齐,由负责人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安全无小事。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第3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教学任务和辅助教学任务的管理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和实验问题解决的能力是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但面对职业院校学生更注重应用的需求,指导教师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圆满的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辅助人员如何准备实验,确保实验顺畅的完成,是教师和教辅人员一直以来面对的课题。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1.高职院校实验课程管理

高职院校的生物技术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实验课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实验课程要融入专业课理论知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趋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强调了理实一体的重要性,专业指导教师应结合所授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掌握必做实验和依社会工作的需要增开选做实验。同时专业指导教师要与实训中心教师沟通,要根据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好实验时间,保证实验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根据目前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学院应适时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对实验教学内容调整和更新,使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问题解决性实验课程的比例提高,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深入研究思考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2.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占主体地位。为了保证实验按时按质顺利完成,学生应积极认真地做好自身工作。例如对实验进行充分预习,在填写好预习报告的同时对实验进行预期思考。可以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该如何做,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实验药品和器具,实验过程如何把握,实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规避问题等方面做好实验课前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要听从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管理,按实验操作规程逐步进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对试验中产生的异常现象要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学生不得因故缺做实验,否则导致实验的不连贯,对之后的实验产生影响。同时,专任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给予指导,督促学生按照实验守则和规章制度进出实验室和进行实验操作。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指导教师应提前试做,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中用到的仪器设备,指导教师应研读使用说明,自己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再传授学生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实验课中要经常巡视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成绩的评定应综合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实验报告预习和最终实验质量等情况来考核,一定要避免有的学生抄袭他人报告,不认真准备实验,造成在操作中出现手忙脚乱及意外的发生。

3.高职院校辅助教师工作管理

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来说,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任课教师能否在固定的课时内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辅助教学人员应按照任课教师提供的实验教学任务进行认真准备,做好任课教师辅助工作,按照班级具体人数和实验步骤要求准备试验中所用器具和药品,保证室内卫生干净整洁,需要提前配制好的药品要严格按照配制要求配好备用。定期对实验用菌种进行传代和变异性检验,保证工作菌种的质量。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存放条件干燥整洁,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应及时清理实验室卫生,物归原位,同时征求教师及学生对教学辅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方便改进。

4.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及反馈

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一般很难考察,即便如此,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讲,应定期和不定期按照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比。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检查教师的教授效果和教学管理,比如检查学生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出勤、实验习惯、处理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来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并善于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既要保证用水、用电、用气的安全,又要保证化学试剂、生物菌种的管理规范和使用安全,还要保证玻璃仪器和精密设备的操作规范及操作安全、试验产生的三废及危险样品残存物的得当处理,否则会产生实验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重要,归纳为以下两方面具体阐述。

1.高职院校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环境管理应主要针对四方面进行:第一,实验室有一些贵重的仪器设备,需对设备提供稳压、恒流等条件,保证所用设备的功率负荷不超过用电线路的总负荷能力,严格做到安全用电和按操作规程使用,且需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实验室要具备完善的供排水系统,保证实验过程供排水畅通、安全,以及废水的处理要得当。第二,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人身存在潜在危害,因此实验室应该具备通风橱和抽风设备,以保证实验室自然通风换气良好。第三,实验室要具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实验室人员要注意定期督促保卫处更换灭火剂,且更要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意外发生措手不及,耽误灭火的最佳时机。第四,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对温湿度有一定要求,实验人员应研究实验室环境与仪器设备寿命的关系曲线,探索加强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管理的方法来保证实验准确度和保证仪器的寿命。

2.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应研究影响实验室安全的因素,探讨加强安全管理的相关技术、方法与措施,研究构建有关实验室安全的技术体系与制度体系。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可以总结为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这是生化实验室都需要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几年高校学生利用化学危险品犯罪的事件频繁发生,社会及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任重道远,需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将易燃易爆药品、试剂设专库妥善存放,并安排专人管理,药品随用随领,严格控制学生的取用量,严格执行“五双”制度,保证“双人管、双人发、双人运、双把锁、双人用”。尤其是剧的购买及使用要到学校保卫处备案,严格掌握剧的领用量和库存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实验室安全无隐患。药品库危险试剂应按照其化学性质应分类存放,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危险。实验高压钢瓶和高压灭菌锅等危险设备应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及所用指示仪表的年度检验,且使用过程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解决。微生物菌种等也应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双人双锁管理,严格按照存放温度于冰箱存放。第二,加强水、电、煤气的安全管理。在保证节约的同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安全,不得用湿手触摸电器设备,严禁使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气源应该双阀门控制,防止泄露,危害人身安全。第三,应严格控制实验废弃物的排放,特别是化学物质,即使是微少的数量,也应妥善处理,不应随意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对于微生物培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扔到垃圾桶内,要先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和人身危险。对于实验废液,很多高职院校试验后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学生会自行将废液倒入水池或者下水道,造成了污染,规范的操作是应分类处理,切不可将不明废液随意混合,以免引起化学反应造成危害。对于实验室不能处理的废弃物和废弃液,应与有资质、有能力处理的单位签订处置协议,保证安全处理。第四,意外事故的处理首先应制定紧急事故应急预案,明确措施和分工,及时拨打救助电话求助。

三、高职院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

第4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安全;云计算

【分类号】:TP393.08

0引言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2013年,大数据应用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新的重要资源,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大数据的战略布局,制定战略规划。美国奥巴马政府发起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斥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英国政府预计在大数据和节能计算研究上投资1.89亿英镑;法国政府宣布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日本在新一轮IT振兴计划中,将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层面提出,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技术,如社会化媒体、新医疗、交通拥堵治理等公共领域的应用。中国的“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正在启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相关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大数据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信息的开放程度,随之而来的隐私数据或敏感信息的泄露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大数据发展的新特点、新挑战,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1 大数据下实验室数据的4个“V”特征

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数据量很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虽然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1]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1 Volume――数据量大

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据估计,2012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2.7ZB,2015年将超过8ZB[2]。由此可见大数据下实验室数据也必然包含更多、更全、信息量更大的数据。

1.2Variety――类型多样

大数据下实验室数据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企业信息、法人、产品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但随着标准的更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数据下的实验数据信息必然也向多元化发展。

1.3Velocity――运算高效

大数据下实验室数据的第三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框架,利用集群的威力高速运算和存储,实现了一个分布式运行系统,以流的形式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数据,适应了大数据的应用程序。而且,数据挖掘、语义引擎、可视化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可从海量的数据中深度解析,提取信息,掌控数据增值的“加速器”。

1.4 Value――产生价值

大数据下实验室数据的第四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所以大数据本身是一个“金矿产”,可以从大数据的融合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激烈竞争的商业领域,数据正成为企业的新型资产,追求数据最大价值化。同时,大数据价值也存在密度低的特性,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形成用户价值。

2 实验室大数据面临的安全分析

与数年以前相比,数据的存取已经渐渐从传统的台式计算机开始向移动终端设备转移,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掏出手机浏览相关的信息,意味着数据的存取从以往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向现在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情况演变。随着社交软件的逐渐开放,自媒体的日益增长,每一个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者都可以无止境的将各种资料上传以便随时调用,这正是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具体表现。根据目前人口的基数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不难想象大数据之大,以及大数据安全问题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安全最为数据的最基本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公开服务的资料还是企业运营的数据,一旦开放存取,总会引起广大用户的敏感思考。正如Gartner所说:“大数据安全是一场必要的斗争”[3]。在大数据时代,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和超大容量的数字化存储,不得不承认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逐渐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未来竞争的至高点。然而,大数据掀起新一轮生产率提高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是信息安全的挑战。

网络化社会使大数据易成为攻击目标

网络化社会的形成,为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互通搭建平台和通道。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对于数据的窃取与攻击百分之九十都来自于网络,网络是恶意行为的媒介,也是大数据时代的根本。而且,网络访问便捷化和数据流的形成,为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推送和个性化服务提供基础。正因为平台的暴露,使得蕴含着海量数据和潜在价值的大数据更容易吸引黑客的攻击。也就是说,在开放的网络化社会,大数据的数据量大且相互关联,对于攻击者而言,相对低的成本可以获得“滚雪球”的收益。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发生的用户帐号的信息失窃等连锁反应可以看出,大数据更容易吸引黑客,而且一旦遭受攻击,失窃的数据量也是巨大的。如: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就是美国情报机构一直通过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从而达到挖掘数据、收集情报。

3 大数据下实验室数据安全的应对分析

当然,大数据也为数据安全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大数据正在为安全分析提供新的可能性,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跟踪网络异常行为,对实时安全和应用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数据进行预防性分析,可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网络攻击行为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痕迹都以数据的形式隐藏在大数据中,从大数据的存储、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层层把关,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数据安全威胁。

3.1大数据存储安全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系统已经做到了内外网分离,但是以U盘、移动硬盘为代表的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中混用滥用现象则较为普遍,因此其使用管理与安全防护十分重要。有的单位索性对USB等物理端口进行封堵,甚至拆卸。这种被动的办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计算机无法使用USB接口,无法通过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合法的数据交换,对实际工作也造成了极大不变。如何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管理好数据成为当前信息安全工作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大数据的安全存储采用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来存储数据资源,涉及数据传输、隔离、恢复等的问题。解决大数据的安全存储,一是数据加密。在大数据安全服务的设计中,大数据可以按照数据安全存储的需求,被存储在数据集的任何存储空间,通过SSL(安全套接层)加密,实现数据集的节点和应用程序之间移动保护大数据。二是分离密钥和加密数据。使用加密把数据使用与数据保管分离,把密钥与要保护的数据隔离开[4]。三是使用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监控,一旦发现数据离开了用户的网络,就自动阻止数据的再次传输。四是数据备份。通过系统集中管控和数据管理等产品,实现端对端的数据保护,确保大数据损坏情况下有备无患和安全管控。

4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财富”。大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的速度与能力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对于所有从业人士来说都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更是一次挑战。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机遇 .文摘365 [引用日期2013-05-30].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 146-169.

第5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6S 高职院校 实验室教学管理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教学管理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中管理、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技能型人才的地方。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是高职学生培训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能否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素质和提高技能水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教学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因此,实验室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之,只有把实验室教学管理抓好,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怎样能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需重视对实验室的建设,从而促使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的数量逐年增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边做边学”的目的,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个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今国内很多大企业都在实施6S管理体系,不但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保证了生产质量,同样也提升了员工的自身素质。本文探讨的是“6S”管理模式如何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教学管理中,规范实验室管理、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最终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深入学生心中。

二、“6S”管理的含义

“6S”就是安全(SAFETY)、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六个项目,因均以S开头,简称6S。

在学校的学生的实验课堂的6s管理方法,基本内容如下:

安全:计算机公共课实验机房是计算机密集地,电源线、网线等电器设备随处可见,安全工作重于泰山,重视全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树立“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安全的学习的课堂环境,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安全。

整理:(1)就是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要的”和“不要的”,“要的”留下, “不要的”处理掉,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清除掉。(2)整理思想,明确学习目标。自己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目标是什么?现在有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不明白的?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好吗?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好的坚决改之。目的:腾出空间,活用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学习场所;明确自己实验的目标和实验内容,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整顿:(1)就是将要带的教材和资料按照规定位置摆放整齐,明确实验内容页码位置,用后还原。(2)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优点、缺点、奋斗目标、近期主要任务等问题罗列出来。目的:学习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消除寻找实验内容的时间。

清扫:(1)就是清除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内的脏污,保持场所干净、明亮。(2)清除思想杂念。目的:稳定品质,减少环境损害;净化心灵。

清洁:(1)做到持之以恒,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成为习惯(2)经常反思自己,保持思想、行动与理想目标的高度一致。目的:维持上面5S成果。

素养: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并遵守规范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范的素质,营造团队精神,规范个人日常行为,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6S”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实施

以大庆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钻井专业为例,具体阐述该系如何将6S管理模式应用到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

1、宣传和教育

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6S”这个概念都是个陌生的名词,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种管理模式了。因此,有效的把“6S”管理模式的思想贯彻到学生和老师的头脑中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让学生和老师知道“6S”管理模式的优点,这种模式在我院的实验教学中应用是具有可行性的。学院决定石油工程系钻井专业实行“6S”管理模式管理后,首先组织成立了“6S”管理办公室,向下班级所有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和组员组成,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宣传计划,采用板报、团活、宣传资料等方法惊醒推广和宣传。让学生和老师统一思想,为“6S”管理模式的贯彻做好思想准备。

2、实施细则和考核方法的完善

企业的“6S”管理模式并不能直接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的管理中,我们要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方法进行改变,适合我们的我们接受,不适合我们的我们改正。在“6S”管理模式实行的过程中,把“6S”管理的方法和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按照实际情况结合到一起。“6S”工作办公室对实验室进行调研,从实验室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更为详细的“6S”管理细则。在学生的实验考核环节,制定了学生考核手册,将学生的实验考核分为基本规范、待人接物规范、上课规范、仪表规范、表扬、星级评比、纪律处分、实验成绩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考评,更注重学生的素质和习惯的考评,让学生平时就习惯“6S”管理模式的考评,当学生真正到大型企业工作,不会对这种管理模式感到不适应,让应聘上岗具有更强的优势。

3、加强监控考核

在整个“6S”考核实施过程中,为了让考核的效果更佳,每节实验课下课之前,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本节课的实验考评,并且在学生考核手册中对每位组员各个考核规范进行打分,老师对每个组长进行监督打分,形成了每个学生都有考核人员,真正做到了层层考核,不遗漏、更高效,这样做到了考核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同时把“6S”管理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指导和管理中,有意识的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实施效果

自从对石油工程系钻井专业学生实施“6S”管理制度以来,实验室教学管理更上了一个台阶,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实验环境更洁净,实验教学更高效

学生上课期间,通过“整理”和“整顿”,把教材和资料进行规范的摆放,做到找到快速,用完教材摆放原位;整理思想,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让教学更高效。通过“清扫”,让学生每次用干得抹布先擦拭显示器,随后湿润抹布,擦拭桌面和机器外部,做到结束实验,每个人用3-5分钟完成自身仪器的清洁,从而养成学生的清洁工作环境的习惯。机器摆放,做到“正确关闭机器,显示器一条线,主机箱正确摆放,键盘鼠标不凌乱。”的要求。

2、实验室更安全

实验室中电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关闭机器电源的同时关闭灯的电源,组长实行检查机制,检查每位组员的电源是否真正的关闭,记入学生考核手册,教师对组长和全部组员的机器再进行检查是否关闭完全,最终把总电源闸门关闭,层层把关,做到万无一失。

3、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6S”管理师的实施不但让实验场所变得更加整洁、安全、明亮,而且规范了教师以及学生的现场操作行为,把这种行为落实到考核中区,即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只有严格管理,把“6S”管理模式真正的贯彻到实验教学中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4、职业素养的提升

推行“6S”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在管理方法实施过程中,逐步的改变学生和老师的思想,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了个人素质,最终达到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目的。用“6S”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管理,最大限度的模拟企业单位的管理环境,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零试用期、高技能型、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企业对接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隆平,夏丰.论校内实训基地”6S”管理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职教论坛,2010,06.

第6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质检;资质认定;准备工作;

前言: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实施:针对实验室的现状进行资源调查和分析;确认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确定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调整补充配备资源;落实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要求,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进行分析。

一、管理要求准备

1.成立资质认定机构

首先要成立资质认定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的最高管理者,根据机构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实验室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迎审工作统筹计划,确定管理部门的检测业务范围,将质量管理体系中各个要素的职能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并根据部门所承担的检测任务来赋予其一定的权限,以便于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然后,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岗位设置,并开展工作人员培训,组织质量管理的文件宣传工作,检查实验室内的软件及硬件的配备情况。最后,为保证检测结果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实验室的法人代表要进行书面承诺,表示绝不干预实验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严格遵守“三不得”规定,并发表公正性和独立性的声明。

2.确定申请检测项目

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技术能力以及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提出既定申请的项目。复查换证的单位需对复审项目数和扩项项目数进行统计。为了规范填写,需要在申请前对申请项目进行按别分类,分别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并编制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

3.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实验室内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的比例要得当,要保证每一个在岗人员都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符的学历、知识、经验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实验室应确立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确立过程需要配有委任文件。技术责任人应具备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对业务掌握熟练,并通过委任考核。技术负责人在本实验室中,主要负责包括检测技术开发在内的各项技术活动,各类技术文件的审批及人员技术能力的认定工作。质量负责人主要负责本实验室的质量活动,以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运行、实施和维护。与此同时,也要对实验室的授权签字人进行确立,一个实验室至少要有两名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应熟练的掌握检测技术和检测的管理程序,熟悉与所承担签字领域相对应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熟悉检测报告的审核和签发过程,对检测结果能够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判断,熟悉评审准则及与之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要求的能力。实验室内还应配备与工作质量和数量相符的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由本单位任命。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描述的一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的管理者应重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以本单位的职能进行分配的,要按照其职能对其进行分配和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既能从总体和原则上满足评审要求准则,又能在方式方法上符合实际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就要开始对其进行试运行阶段,通过试运行期间的考察,对文件中所出现的协调性及符合性问题予以纠正,以便对其进行完善。

5.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实验室应定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计划,定期对实验室的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频率至少每年一次。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当内部审核出现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及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再检测并予以纠正。内审的所有记录均应予以保存,以备评审组检查。

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最高管理者应组织一次管理评审,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等有关实验室各方面的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和适应,并对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6.准备评审汇报材料

评审首次会议上,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要向评审组成员汇报本实验室的实际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机构简介,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仪器设备配置,以及为了迎接本次评审工作的准备情况等。

二、技术要求准备

1.检测人员培训考核

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内审员培训,让所有人了解评审准则的基本内容,明确资质认定重要性和本人职责及作用。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及操作设备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授权必须明确具体,为了证明上岗人员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在上岗前要进行统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记录应进行整理保存,以备现场评审时检查之用。

2.组织仪器设备鉴定

仪器设备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检测结果的质量,所有的设备都要定期进行鉴定和校验,以便其都能达到国家基准。对部分性能不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环境恶劣和经常携带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以确保其准确可靠。仪器的每次核查,都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现场评审时需提供核查计划及记录。

3.规范检测工作程序

正确的选用检测方法标准。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时,在其申报的检测项目方面应有齐全有效的相应标准。实验室应了解检测项目所需配备的标准,确保使用标准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规范标准物质管理。首先要保证所提供的保证值准确可靠,且所具备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在规定的范围内不产生变化;其次,必须具备便于保存、运输和使用等多方面的良好性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档案资料整合收集

实验室应建立起多种档案,以便对实验室内的一切客观情况进行记录,档案包括仪器设备档案、人员技术档案以及检测报告和相关记录的归档管理等。为了保证档案的有效性,已作废或失效的档案应在封面右下角加盖“作废”公章。

5.改善实验室大环境

实验室测试项目之间应互相之间不产生干扰,试验区和办公区需分开,当区域间工作相互之间产生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人身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实验室内的仪器应分为在用、闲置和报废三个类别,所有仪器均采用三色标识管理,决不允许有不明状态的仪器出现在实验室内。实验室内应规范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配备必要的作业防护措施、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还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程序。

6.配合现场评审工作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工作配合主要包括:准备考察材料、制定现场考核项目计划和准备现场考核项目并核对标准变更情况等。

总结:

质检机构的实验室资质体系转版,需要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全体员工积极的参与配合,必须做好质量体系的整体规划,修订完善的系统性文件,对检测工作进行规范,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依靠认真的组织评审工作,建立出体系改进的机制,资质认定工作必定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巫绪康. 浅谈质检机构资质管理工作[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

第7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实验化学 特点 教学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研究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历来都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化学”模块,这是基础教育中首次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作为一门新设的课程,它与以往的化学课程不同,不仅表现在内容上,更表现在教与学的方式、评价和课程管理模式上。此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在黑板上讲实验”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点意见,以此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一、《实验化学》模块的重要意义

《实验化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课程类型上。实验化学作为专门的实验课程,有着独特的实验技能和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其中的实验编排遵循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每个实验间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其中每个实验都是课程系统学习和训练链条中的一环,因此具有课程系统学习训练上所承载的功能与作用,这种作用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运用实验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技能。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实验只是相关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被分散地安排在知识体系中。例如,元素化合物几乎每章都有性质实验,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学到一些实验技能,但是是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很难有系统性提高。而《实验化学》通过引导性的探究归纳出“实验的方案、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应用这一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思路、方法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反复多次运用各种单项技能操作中巩固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在一个个综合实验中,通过思考优化了实验思路和方法。

2.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实验探究是最重要的探究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实验化学》中有着做实验总数多、类型多等特点。比如其中的实验分为“完全引导探究”、“部分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及“完全开放自主探究”,而且在安排顺序上也是由易到难,所涉及的知识由已知到未知,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补充,进而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实验化学》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也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在“综合设计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同类实验的不同设计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使之从中受到创新思维的启发,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践,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自主设计各种不同用途的实验或装置,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3.激发、巩固和发展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课开设之初,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化学感兴趣,主要是被化学实验所吸引。但这种兴趣只是表现在满足于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和装置,还有自己尝试操作实验的愿望,而没有了解实验背后的实质和规律的要求。这种兴趣和热情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呈下降趋势。

《实验化学》不仅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利用初始的直接兴趣,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持久的、较高水平的间接兴趣。有条件充分挖掘并拓展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定量的、不同内容、形式和层次要求的实验可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兴趣并巩固兴趣。(2)实验内容编排上采取系统的、渐进的、分层次的培养体系。学生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能灵活运用的实验能力,进而产生探索新知的兴趣。(3)实验题材的多样性提供了较开阔的选择空间。教材中除学科性的实验外,还有大量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实验。这类实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发展稳定的间接兴趣。

二、《实验化学》模块的特点

1.实验主题注重探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化学》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比如拓展实验中的“自制小电池”,通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品独立设计原电池、画设计的装置图、填写实验报告等,让学生对刚学的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及形成条件等加深了理解,而且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实验内容注重开拓性与灵活性。《实验化学》的实验内容向外延伸,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同时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增加了处理教材的灵活性。

3.实验编排注重系统化与启迪性。《实验化学》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注重了基本技能方法的系统化,又注重了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循序渐进。

4.实验设计注重绿色化和微型化。《实验化学》中充分考虑了吸收和消除有毒物质的环节。其中所安排的实验或对那些会产生有害尾气的实验都增添了尾气收集处理装置,或者自己设计一些装置简单、药品剂量小的微型化实验。

5.实验手段的前沿化和现代化。《实验化学》有些题材设计是本来一直处于科技前沿的试验方法,比如“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质谱法”等,使实验教学活动更有研究性,更联系实际。

三、《实验化学》的教学策略

1.合理重组,融合教学。要充分考虑各模块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即保证各学科内容相关但不重复,并能有效地整合为完备的化学课程体系:(1)在必修模块中落实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既能为选修模块中众多的探究方式的学习提供必要保证,又能分散知识点,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和实验的规范及安全。(2)利用部分实验课题提高其他选修模块的探究效率。将部分实验课题穿插在其他选修模块中进行,能变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自主构造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学会选择、合理取舍,促进有效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所有实验进行梳理、分类、综合考虑,有重点、有选择、高质量地完成一些重点实验,也可根据课程教学总体部署,将部分综合实验课题设在高三总复习阶段,以更好地体现教学效率,增强高三复习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2.合理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由于近几年高中规模的扩大,使原来不充裕的实验室更加紧缺。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效地采用组织策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1)教室和实验室相互交替,课内课外相结合。部分实验活动可在教室内进行,比如实验原理的分析与讨论、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从而减轻实验室的负担。同专题的多个实验可在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布置,使同年级的多个平行班可同时在不同的实验室交叉进行实验,缓解了多个班级需同时使用一个实验室的矛盾。(2)全面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教学。学校应充分发挥实验室、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作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全天候”的学生的科学殿堂。

3.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开发化学资源。(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材实验进行调研、分析和整理,找出原有实验的缺陷或不足,给予改进或创新。比如利用“青霉素瓶、注射器、输液管”等设计一些微型装置,让实验生活化、趣味化。(2)利用多媒体开展虚拟实验。对于一些因缺少仪器、危险性大、历时时间较长的实验,以及一些化工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观察模拟实验现象。(3)利用好校外实验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科研机构及化工厂等,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开发出适合本校的“校本实验”。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安全用电 数字显示仪表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2-02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理工科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单片机、电机与拖动和PLC技术等与电相关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中级证考试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基础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三部分。根据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得到培养,应用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1]。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由普招生、单招生(自主招生)和五年制学生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差距很大,传统的面向全体学生以“灌输”为主,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知识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培养高职学生的目标和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4]。

课程组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将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应用于日常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本文以安全用电和数字式显示仪表两个教学实例,论述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一、课堂现状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定律、原理、理论推导与计算比较多,学生感觉比较枯燥。虽然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和电子线路仿真软件EDA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往日呆板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但教师仍然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效率不高[5]。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学生享受了便捷服务和乐趣,手机游戏和视频等娱乐软件带来的虚幻满足和快乐,相对于课程上枯燥乏味的内容,令很多学生深陷其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同时,课程的实践内容多为定理定律验证、简单电路焊接、元件的测试等,实践环节与专业背景脱节,缺乏通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复杂电路分析测试方法、误差和精度概念的建立。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时只学会了如何连线,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情况,本团队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卡片法等多种方法,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以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例阐述教学实践的过程。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故事、事件、例子等方式方法来呈现需要传授的知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工电子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用电安全对人身生命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必须掌握常规的触电防护技术。本课程组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传授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的抽象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课程和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等),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或仿真模拟视频使学生在课前掌握用电安全的基本知识;课堂上举例如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发生火灾事故、触电后救助不当和雨中触电等用电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演示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的办法及防范措施等问题;最后通过老师的点评和学生的互评确定小组和个人的表现。

通过实施本次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用电安全的重要性,普及安全用电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加强分析和批判的能力,促进深度学习。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老师在整合课程内容后,依据实际生产中的某一问题设计项目,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电子技术是学习单片机和PLC控制技术的基础,它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内容。重组电子技术的这两部分内容,在讲授时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元件特性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比如数字钟、抢答器、交通灯、定时器等数字设备进行简单的模拟设计,也可进行一些创新性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设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数字式显示仪表为例。数字式显示仪表是一种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它以十进制数码显示被测量值的仪表,常和各种检测仪表配合,用来显示湿度、压力和流量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就必须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为此将数字显示仪表项目分解为以下四个步骤实施:

第一,引入项目。首先讲解数字显示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然后展示各组成元器件的实物,最后提出组成数字显示仪的各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选取依据等问题。

第二,分组与计划。数字显示仪是由放大电路模块、A/D转换模块、计数模块、译码器模块、显示模块、恒流源模块等组成,按组成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根据任务需要,讨论模块任务并进行分工,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第三,实施与讨论。组成各模块的基本元器件及其特性和选取依据是每个小组都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必须通过查阅资料对项目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分析和讨论组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在此过程中小组中每个学生负责几种元器件,确保学生都参与其中。

第四,组合与评价。老师组织让各小组汇报所收集的资料,演示和讲解组成各模块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性,达到知识的共享。最后老师在各小组对演示和讲解的内容进行互评,小组内部自评的基础上,对各小组项目进行点评,给出最终的成绩。

本次项目教学法实施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的提高,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跨步。

三、结论

智能控制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组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各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办法,解决了现代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

参考文献:

[1]蒲永红,余粟,王维荣.Multisim辅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174-177.

[2]雷大军,黄铁铁,姚敏.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178-180.

[3]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第9篇:阐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建议;云南勐海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01-04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然而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类有毒有害食品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恐慌与担忧,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2005―2015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笔者就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开展了探讨。

1 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情况

1.1 安全水平相对较好

2010―2015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果蔬监测总体合格率都在95%以上,未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2 问题隐患较多

一是农作物特别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蔬菜是重要的农产品,由于勐海县温度、湿度较大,同时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病虫害发生普遍,使蔬菜用药量较多且较大,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叶菜和果菜的用药情况特别严重,加上农业生产者缺乏安全用药意识,过量施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相对较差,导致农产品中毒存在隐患,2010―2015年,国家农业部常态性对勐海县蔬菜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例行抽查检测,共抽查检测120个蔬菜种类,其中20余个种类不合格,均为农药残留超标,勐海县已列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管对象。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目前,畜产品市场价好货紧,一些生产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在村寨还有销售病死畜产品的现象。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卫生监督管理所近几年的抽检,勐海县畜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发现使用瘦肉精。三是水产养殖不按规定使用药品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养殖户在使用鱼药时没有达到间隔期限,造成水产品药量残留超标。四是违禁违规药品销售时有发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如敌敌畏、甲胺磷等禁销农药有的转入地下销售,查处难度很大[1-5]。

1.3 发展机遇较好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勐海县人民群众也更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财力不断增强,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支持和推进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推进。

1.4 全县工作任务较重

面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形势,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不断加大,需要加强从农业投入品到农产品基地的全程监管,同时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工作难度较大[1-5]。

2 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

2.1 强化保障措施

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农业和科技局局长为副组长,县纪委、县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商务和外事侨务局、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法制办、县公安局、县农业和科技局、县粮食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供销联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和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站长兼任。局食安委及所属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县水产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土肥站、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县甘蔗技术推广站等站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6-8]。

2.2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勐海县农业局于2009年经县人民政府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在原来现有事业站所基础上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同时加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2块牌子,核定编制10个,现有在职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11个乡镇和1个农场分别在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设1~2名专兼职监管人员;全县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兼职监管人员32人(包括县级检测站人员),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测、行政执法的专兼职工作队伍,承担全县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9-11]。

2.3 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2.3.1 建设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农产品质量检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县农业局按照“布局合理、服务便捷、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要求,在县城建设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改扩建检测实验室、办公室879 m2,检测实验室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相应的检测设备60余台(套),已经能满足本辖区内种植业、养殖业、水产养殖等药物残留、重金属、农化、基本内含成分的定量、定性检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实现了州内第一。

2.3.2 建设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县辖11个乡镇和1个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依据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标准的“五有”标准,在每个乡镇按照实验室建设标准装修检测场所25 m2,同时新配备办公桌椅2套、检测用电脑1台、照相机1台、高标准速测检测设备1台套,同时在2个村委会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

2.3.3 建设专用快速流动检测车、业务用车。在省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县人民政府特批2辆业务用车车编,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开展流动检测及执法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一是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滞后,广大群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二是农产品营销未与市场接轨,生产者缺乏标准化生产观念;三是对于从事非法生产与出售不安全农产品的处罚力度不大;四是全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片面强调种植面积、养殖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

3.2 监管体制不完善

目前,虽然全县11个乡镇和1个农场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但全县监管人员都为兼职,没有专职监管人员,乡镇所设机构人员全部挂靠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县级设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乡镇只设有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3 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生产困难

勐海县虽然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但存在农业生产缺乏规模化与标准化,农民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全县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较为滞后。目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技术规程和操作要求较为系统,但要推广运用这些生产技术标准,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从生产领域看,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无标准状态,应用的技术规程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目的。

3.4 监管难度较大

3.4.1 监管范围较宽、面大、点多。全县11个乡镇85个行政村9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 518户,共26.58万人,各个生产环节监管十分困难。

3.4.2 经费投入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大量财力支撑的工作,但由于财力有限,尚未列入预算,无法给予稳定投入。虽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都已成立,同时配备了相应的检测设备,但由于两级检测机构都属于公益性事业,开展检测工作需购置检测药品、色带、气体、检测样品等,同时流动检测车外出检测需燃料,站内没有专项的监管经费,大量实质性工作未广泛深入展开,监测工作存在检不了、检得少等问题。

3.4.3 监管设施、装备落后。勐海县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11个乡镇和1个农场办公用房仅20 m2。实验室与办公室在一起共用,长时间接触化学药品对人体是有害的。检验检测设备简陋,到目前为止,每个乡镇仅配有1台检测设备,因此目前的检验检测基本上开展较少,运行难于维持。

3.4.4 监管技术力量薄弱。勐海县农业部门近年来人员引进不足,现有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全县及11个乡镇和1个农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职人员8人,兼职人员24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有3人占9.4%,30~40岁的17人占53.1%,41~50岁的12人占37.5%,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等问题,同时大部分技术员所学专业为农学推广,与从事的监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3.5 “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政策制定后未落实

为了推进勐海县农业品牌创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勐海县出台过对获得“三品一标”等农业品牌的奖励政策,对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分别奖励1万、2万、3万元,对通过省级以上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奖励10万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是发展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若不实施,对产业的发展也不利。

4 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议

4.1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生产者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二是提高营销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引导、监督,使营销者销售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让消费者提高识别认证产品的能力,抵制假冒伪劣和有害食品销售,维护自身权益。

4.2 控制监管好农产品质量源头关

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改良土壤结构;引进、改良农产品种苗,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业投入品商品供应管理,掌握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实行档案化管理,逐步净化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并定期开展投入品使用情况检查,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

4.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财政投入机制

县人民政府应将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定期常规检验检测等正常开展、完善。

4.4 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4.4.1 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机构。县乡两级已基本完成实验室基本设备的配备,但成绩不突出,应组建完善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

4.4.2 完善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补充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在原来县站建设的基础上,新增引进、招考化学分析人才2人,承担本县域内的农业环境样品和农产品样品的采样和制样,农业环境调查和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将制作好的样品和原始记录送上级检验检测站检测等工作。二是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建设。在现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牌子的基础上,配备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编制及人员,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大宗农产品生产与农技干部的挂钩联系制度。三是逐步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制度。在现有农村农科员、兽医员基础上,加强相应的业务技能培训,扩大其职责范围,负责本村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监管,同时逐步完善村级速测设备的配备。四是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制度。以县乡农业技术员、村两委、村民小组长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负责每家每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控。

4.5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切实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按照安全、健康、无污染、绿色、有机标准耕作,并对其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利用勐海县农产品流动检测车的优势,把农产品检测延伸到田头。其次,对进入宾馆、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瓜菜、家畜、水产品等,做到定期不定期检测,确保“餐桌”安全。再次,及时将有问题的农产品进行曝光(电视台、电台、报刊、互联网等),让广大市民对有问题的农产品进行监督。

4.6 建立勐海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机制

制订勐海县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组织相应的技术专家团队,结合当前的先进科技进行集成、整合、引进和创新,形成完备的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时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具备推广条件的范围内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有步骤地逐步推广,推动勐海县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

4.7 加强“三品一标”管理,推行产地准出

勐海县加大对县域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度,指导和引导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识的认证工作,并加强台帐管理,在全县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杜绝有害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4.8 切实加大对农产品检测的经费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要政府财力支持,省人大对各级财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县政府根据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需要的经费开支情况,每年从财力上保证经费支出,保证尽快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工作开展起来,切实从经费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

4.9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

思想决定工作,观念决定成效,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如何,取决于全县各级各阶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程度。要提高勐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首先县政府和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自身要加大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全社会依法履行农产品在生产、销售、消费、管理环节的质量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 参考文献

[1] 陈幼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222-225.

[2] 李仕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作思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3):47-50.

[3] 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2-363.

[4] 张兴国,李清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3(33):326.

[5] 吴曦红.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47-348.

[6] 陈开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完善对策[J].北京农业,2013(33):357.

[7] 丁艳芳,文味香.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85.

[8] 任涛,王俊,张兴.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7):108.

[9] 蒋金贵,李土存,吴千,等.勉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思考[J].畜禽业,2014(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