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第1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第2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2、《望庐山瀑布》

[ 唐·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第3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1、作诗。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诗词;

2、书法。《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3、剑术。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1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一、珍惜粮食的古诗

锄禾

唐·李绅(一年级上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数字的古诗

山村

宋·邵雍(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夸张的古诗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级上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四、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六年级上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浪淘沙

唐·刘禹锡(六年级上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五、惜时

1、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一年级下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六、描写除夕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三年级上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诗中草

敕勒歌

北朝民歌(三年级上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诗中山水

1、绝句

唐·杜甫(一年级下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二年级下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九、诗中海

浪淘沙

唐·白居易(五年级上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十、诗中风

赠花卿

唐·杜甫(三年级上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李峤(二年级上册)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十一、歌颂母爱

游子吟

唐·孟郊(三年级下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二、以物喻人

石灰吟

明·于谦(三年级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三、其它写景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三年级下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舟夜书所见

第5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这日,李白打电话到王维处想找他去钓鱼,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打了五六次都占线。李白是个急性子,立马叫了部三轮到王维家,直奔王维书房:“我们钓鱼去吧,现在的鱼可肥了!”说着就拉王维往外走,不料王维却站着不动:“不,我不去,我要上网……”“上网?你也上网啦,难怪你和杜甫那老头子一样都不肯出去玩了。难道上网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当然啦!”只见王维一脸兴奋,“上网什么都可以做啊,看新闻,写文章,聊天……”

李白天资聪颖,去朝门外书店买了本《怎么做网虫》,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书上的上网技巧全搞懂了。于是乎,拨号,上网。

李白取了个“绝对黑色”的网名进了王维介绍的那个盛唐聊天室。哇!美眉真多啊,“花季少女”、“寂寞的敏儿”、“我是一朵云”……李白看了乐不可支,找了一个美眉“我是一朵云”聊,瞧这名字多诗意啊。

“我是一朵云,你好吗?”

“哇,绝对黑色,你的名字好酷啊!”

“不敢当不敢当,还是姑娘你的名字好,姑娘家一定是经儒世家?”

“是啊,李白你知道吗?”

“李白?当然知道。”

“他是我哥哥。”

“什么,李白是你哥哥?”

“惊讶了不是,其实他的好些诗都是我帮他写的,就像最近吧,我刚帮我哥哥写了《将进酒》,说实话,我哥哥他根本不会写诗,就会喝酒……”

“胡说八道!我就是李白!”

“哈哈,你就是李白,那我就真是李白的妹妹了。”

“你你你……”

“唉,一点情趣都没有,害得我白装了半天淑女,不跟你聊了!”

礼拜一气之下,离开了聊天室,去了网络悠悠论坛,想去和网友们切磋切磋文学技巧。打开网页一看,里面居然有许多和自己做的是的同名的文章,作者都叫“仅次于白”,心中暗想此人一定是非常崇拜自己,连名字都取成“仅次于白”——仅次于李白我嘛,还模仿自己写同名诗,看在他这么诚心的份上,就看看他的诗写得怎么样,指点一二吧。于是就点了《望庐山瀑布》,打开仔细一看,不禁晕倒:日照屁股生紫烟,梦见美眉在前边。飞涎直下三千尺,疑是嫦娥落九天。罢了,罢了,李白心想还是去看新闻吧。于是就到了知名的新闻网站——大唐新闻速递。于是,可怜的李白今天第二次晕倒。

近日要闻:

1. 李白因酗酒成瘾,被玄宗皇帝贬为平民。

2. 李白贬职后,今天因酗酒闹事,被菜市场市派出所拘留。

3. 李白被贬另有原因,据高力士透露,李白曾与杨贵妃关系暧昧。

4. 今天李白府中被大唐反贪局查抄,据可靠人士透露,李白家中有来源不明的巨额财

产。

相关报道:

1. 李白每天无酒不欢,最爱喝老酒鬼酒。

2. 据统计,李白与杨贵妃单独见面17次。

第6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公元725年,李白25岁,经过“十年读书,十年练剑”的李白为访求功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登名山,访名观,拜名门,谒名人,吟诗作赋,知名度迅速提高,李白意气风发的诗作大多是这段时间作品。此间,李白登临了晋陶渊明隐居过的有道教背景的庐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其中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将庐山喻作“香炉”正是李白道家思想的产物。正所谓“景由心生”。在江夏游历间,李白曾特意转道襄阳,拜谒了当时著名的隐士孟浩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首《赠孟浩然》很肉麻的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李白之所以如此崇拜孟浩然,是因为孟浩然的做派和追求与李白的内心向往不谋而合。

唐时已经有了科举取士的制度,王维,杜甫,白居易等都是正宗的科班出身。然而当时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拥挤在科举的独木桥上,或是不愿意承受科举失利带来的尊严上伤害。他们剑走偏锋,选择终南捷径,期待以隐居扬名,获得举荐与赏识进而步入仕途。虽然早在南北朝时期山阴人孔稚珪就曾作《北山移文》尖锐的讽刺这种沽名钓誉,表里不一的虚伪行径。但在唐朝,这种风气的余脉还在。孟浩然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李白则是这种风气的热心追随者。对于这些人修道隐逸是获取功名的一种手段,但在他们失意时这种生活方式又成了他们刻意营造的心灵的庇护所。

李白西游时,来到长安,就曾隐居在终南山,并以此为据点四出干谒。其干谒的一个重点人物就是唐玄宗的妹妹,那位笃信道教的玉真公主。为博得玉真公主的赏识,李白还费尽心机写了一首马屁味十足的《玉真仙人词》。这种曲意之作,远不及他此后不久表达抱负不得伸展的《行路难》。这首诗里所表达的失意与彷徨显的情感显得更为真挚。在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极力举荐下,李白终于“仰天大笑出门去”,到翰林院供职。然而,这种草拟文告,歌咏功德的闲职与李白大济苍生的抱负相去甚远。因此,入朝为官的李白并没有获得心理期许的成就感,于是,他骨子里那种“平交王侯”的疏放狂傲的性格不自然的外露。致使最终被玄宗“赐金还山”放回终南山隐居。

经历了这件事情的李白,已经知道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于伸展。因而,其醉心功名,“汲汲于富贵”热情稍稍冷却,而遁世归隐的思想渐趋明显。被玄宗放逐后的李白继续在大江南北游历。此间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典型的反映了他此时消极失意,寄情山水的受挫心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好像表明他已经对仕进丧失了兴趣而专注于寻仙问道。失意后的李白曾再次登临黄鹤楼,面对崔颢的《黄鹤楼》他给于了倾情的赞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之所以这样赞美崔颢的诗,不只是自谦,更是因为这首诗写到李白的心里去了。崔诗中连用几个“空”字把李白理想破灭后一切皆空的落寞心理抒发得淋漓尽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更是道出了李白不得归朝,不甘归隐的迷惘无所之的矛盾心态。有这样一首诗,李白再题觉得就是重复。

李白老年曾隐居庐山,后又应李磷之邀入幕。此次入幕是李白不甘心满腹才华尽付黄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恰恰是这次入幕不仅使李白平生理想完全破灭,同时因此而遭受流放之苦也加速了李白形体的消亡。六十二岁时,李白作《临终歌》而卒。在这首诗里李白把自己比作折翅的大鹏。“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然而他也敏感的意识到自己的才华终将为后人所识,但世无孔子,又使他唏嘘难释。

纵观李白一生,自诩甚高,亦道亦俗,仙风道骨是其外表,潜心仕进是其实质。然而开元盛世,玄宗垂拱而治,天下太平。李白所持王霸之道犹朱曼平学屠龙,成而无用。故其在野则思其用,在朝又不得志。撇开对李白急于仕进的隐私心理的关注。李白的失意却是中国诗坛的幸运。李白瑰丽的诗篇正是在这种现实与理想反复的撞击之下迸溅出的耀眼的奇葩。其丰富而感性的内心在这种不平的境遇下才得于充分的展露。李白失去了一个时代,李白又创造了一个时代。

附诗一首:

《伤李白》

鹏飞高天一眼空,

蜀道阻远鸟途穷。

第7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关键词:李白诗歌 主导风格 豪迈奔放 飘逸若仙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天才诗人。要说盛唐诗人的诗体、个性特点、诗的风格在谁身上展现无遗,当数李白。李白的诗豪放、飘逸,艺术个性鲜明,可谓是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

一、性格方面

李白生于盛唐时,他从幼年开始,文学、奇学、百家杂学,没有一项是他没有学过的。对于他来说,有三种思想对他影响十分深刻。这三种思想是儒、道、侠。他一直都希望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这一远大的政治理想却一直都未实现。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奋斗了一生,至死不渝的政治思想是“安社稷、济苍生”。

而道家思想对于李白来说也是深受其影响的。李白在政治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抑郁愤懑的时候,道家的思想对他起到了主导作用。然而天才诗人李白尽管满腹诗情,满怀豪情,但是他的一生事事不得意,因此道教就会影响且伴随他一生。

三种不相容的思想在李白身上展现。在功名成就之后,拂衣而退,过着那种悠闲飘逸的生活。在仕途遇到阻碍的时候,他既非常的气愤,又具有宽大的胸怀,依然放弃仕途生活,投入田园生活。他的内心对社会非常不满,对统治阶级非常憎恶,但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对抗统治阶级的,在苦闷中,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开始过一种田园生活。因此,在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痛恨,也有平静和狂放,他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正是这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刻上的印痕,让他拥有了这三种思想的精华,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诗融入了新的元素,让诗句有了更加根深蒂固的豪迈和飘逸。

诗人李白放纵不羁、豪迈的个性色彩完全体现在了他的诗中。李白那傲岸不屈、放荡不羁的个性和充满自信的心态,充分地在气势奔放、意气凌云的诗句中表现出来。《月下独酌》这一诗,体现出他的孤寂。他有才,但是无处施展才华,他对这个社会非常痛恨。他空有一腔的才华,但是,又有谁能够欣赏,又有谁会发现呢?于是,他一个人独饮,和月亮一起喝酒,只有这一轮月亮可以读懂自己的心。他无助、他寂寞、他无奈,只能把这一心情向月亮诉说。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没有消沉,仍然表现出豪情万丈,思想仍旧放荡不羁。

二、内心情感方面

李白内心世界经常处于剧烈的矛盾冲突中,这是由于其复杂的思想性格、“功名身退”的最高理想所影响而产生的。而在李白的诗歌中这种独特的个人情感体现得非常活跃,使诗的感情强烈,富于变化。比如,《将进酒》这首诗就如同大海,刚开始风平浪静,波光粼粼,非常平静,但是,随着风动,水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波浪,再后来,风起云涌,波浪一层接一层,掀起了波涛,汹涌澎湃,最后,又陷入了异常的平静。这首诗给人的感受就是急缓相间,急中有缓,缓中有急,让读者既有感情的澎湃,也有感情的平静,这就是李白性格的体现――豪放和飘逸。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万丈,到“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借酒浇愁,情绪一落千丈,这是他受到连连的挫折的打击,思想陡然转变。 诗从头到尾运用了比兴、比喻、反衬的手法,从一开始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到政治前途出现挫折以后,由“悲”到“欢”、“乐”、“杯莫停”,诗人的情绪陡然转变,形成一个大逆转。然后,在酒酌正酣中将“与君歌一曲”表现出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诗的情感从刚开始到此时狂放至极,似乎已经结束了,开篇的“悲”相互结合,然而,最后突然又迸发出了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正是作者强烈的思想,让诗有了浓浓的情感,使诗人的思想更加情绪化。当诗人处于顺风的时候,表现出豪情壮志,当诗人处于逆风的时候,表现出借酒浇愁,对黑暗社会无比痛恨。

三、诗歌技巧

(一)李白诗歌的诗体

李白的诗作非常多,很多的诗都流传很远,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田,让人吸取它的甜美,享受作品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境界。他的诗作所使用的诗体也多种多样。七古(包括七言乐府和七言诗行)和绝句是他运用最多最出色、贡献最大的诗体。当时最自由的诗体就是七古和绝句,是李白诗体的首选。

绝句的体制短小,而贵在含蓄自然。然而李白的绝句里面完完整整地表现出了那种豪爽性格、率真情感、洒脱气质,体现了那种清新飘逸的感觉,诗人畅游自然,拥抱自然,将日常琐碎生活的感悟大多数都写在他的绝句中。就像《静夜思》,这首诗就简简单单的四句,一共20个字,每个字都不多余,每个字都不能少,真的做到了言简意赅。为什么李白的诗句那么简单,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就是因为,在他的诗中融入了感情,是他多年来对生活的体验。这首诗运用的是五言绝句,简单明了,让人感受到一气呵成。这首诗没有华丽辞藻,但是,却在世间流传很广,其原因就是融入了情,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思虑之情,感受到那种游子思念亲人的心情,此景此情,让人回味无穷。

又再如《宜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一诗,诗人的豪迈情怀展示得非常到位。诗歌从一开始到结束,抒发出一种浓厚的情感。特别是,诗中的那种重叠的字词,更加显示出那种情感。此外,在这首诗里表现相当突出的语言风格是自然与豪放的和谐组合。

李白的诗中总是给人以惊喜,让人看到他跳跃的思想。他的情感极其强烈,具有非常强的冲击力,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震撼。所以,当用平实的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就用一种夸赞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看到大好河山,心里顿生热爱之情,内心思绪澎湃,就如同汹涌的波涛。所以,就写下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壮语,充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再如 《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在这些诗中,更多地展现出他最纯真的思想,他内心思想澎湃,在这些诗中尽显无遗。他的思想具有飘逸性,他的性格随意和开放,这就给他的诗注入了豪放的元素,让他的诗中永远有抒l不完的激情,永远充满活力。不管是在逆境中,还是在顺境中,都是那么的饱满和热情,都显示出无穷的力量。

(二)李白诗歌的句法

对于李白的七言诗而言,他在诗中更多地运用了散文的格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就像天空漂浮的白云,思绪想到哪里,笔锋就写到哪里,根本不去考虑格式,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这两首诗,它主要的格式是七言,但是里面又夹杂着很多其他格式,因此,看起来非常杂乱,就像一丛丛杂草,但是,细细读起来又觉得铿锵有力,感受到力量十足,思绪飘扬,李白豪放和飘逸的性格在诗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

对于近体诗而言,它对格律有很严格的规定,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却非常少地使用对仗的句子,没有一定的格式规定,显示出自由、开放的特点,诗句非常的自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用什么格式就用什么格式,没有严格按照诗体格式来写。他的诗非常的自在,也非常的清纯,就像出水芙蓉,透露着一种天然之美。在他的诗句中很少使用对偶句式,他的诗歌更加显示出自然飘逸、无拘无束的特点,比如,我们从小就非常熟悉的《赠汪伦》和《静夜思》等诗,它们虽然看着简单,但是蕴藏着真理在里面。这些诗非常的亲切,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诗中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背景,通过非常平凡的小事,让人感触颇深,给人无穷的回味。同样,李白的律诗也往往不拘于对偶,别有一番风味。就像五律中的《送友人》,应该用偶句的地方不用偶句,不应该用的地方偏偏用了,离别的悲痛却体会得真真切切,率性为之,语言流畅,无拘无束,行云流水,让诗歌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此可以得出,在隋唐这个特定的时期,为李白的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其主要诗风的内在土壤的是他那洒脱不羁的气质和傲世独立的人格。而李白诗歌情感表达得十分浓烈,极富感染力,悲喜异常强烈鲜明,又都是他豪迈奔放、飘逸如仙的性格的真实写照。因此,李白的个性魅力和诗歌的风格交相辉映,放射出夺人的光彩,展现了诗歌艺术的无穷活力和朝气,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就是李白的诗歌之所以流芳百世、独一无二的原因。李白诗歌代表了唐朝的特征,是对唐朝文化的反映,也正是唐朝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李白的性格,让他的诗歌彰显出无穷的魅力,给世人留下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尹爱荣.豪放飘逸 飞扬个性――论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17-118.

[2] 仝建军.谈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的成因[J].考试周刊, 2011(53):32-33.

[3] 李向阳.论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2-13.

第8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吃一堑,长一智。”这是第11册“基础训练5”里学习的句子。这些语言脍炙人口,在世间广为流传,常常被人们在文章里引用。它们语句精练,而道理深刻。像这样含有教育意义的语句,我们称之为格言。我国古代的诗文里有很多这样的句子,以下推荐一些给少年朋友们赏阅。

1、劝诫人们虚心好学,进取向上,才能不断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意思是说,几个人共同行走,其中必定有的可以作我的老师。要学习他的长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加以改正。它说明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雕刻出玉器。这句话现在用来比喻借别人、别地、别国的先进事物或经验,来搞好自己的工作。

百尺竿头须进步。

出自北宋《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达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也还要继续深造,以达到充满宇宙的最高境界。

“百尺竿头须进步”现在也说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来说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2.教导人们坚韧有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锲而不舍。

出自《苟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骏马。驽马:跑不快的马。锲、镂:雕刻。意思是说,良马跳跃一下,达不到十步远;劣马拉十天车却能走很远的路程,这是不停地走的结果。雕刻一样东西,用刀子刻几下就停止,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也能将金石雕刻成器。这句话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绠:绳子。意思是说,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细的绳索能磨断树干。水并不是钻石头的钻,绳索也不是锯木头的锯,但是一点一点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断了。它告诉人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事情一定会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后汉书·耿弈传》。耿弈收复齐地,立下大功,光武帝刘秀赞扬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也。”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

3.教育人们从点滴做起,注意积累。

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劝学篇》。跬:一举足的距离,半步。意思是说,走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能达到千里之远;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成为江海。说明学习必须一点一点地积累,也说明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4.包含辩证法,富于哲理性,给人深刻启迪。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说,千丈长的河堤,可能因为蝼蛄、蚂蚁一类的小虫钻洞而被大水冲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为烟筒缝里冒出的一点烟火而烧毁。它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不能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欲速则不达。

出自《论语·子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说明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事说,边塞上有个老头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却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后来那匹丢失的马回来了。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用来说明事物一分为二的道理,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古诗诗词赏析 古文名言赏析:

惜时,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鸿《明日歌》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学而不厌,诲人不卷。—《论语 述而》诲: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赵恒《劝学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集》

写作 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耽:沈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清/ 赵翼《论诗绝句》

:泛指卓越的作品。

山川 景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别枝:斜出的小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第9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范文

关键词:李白 传统写法 创新 艺术魅力

古有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高度颂扬,今有《白话文学史》“乐府到了李白,可算是集大成了”的由衷赞叹。的确,李白引领唐代诗文走向了文学艺术的巅峰。正所谓“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的认识就要降低;没有李白,盛唐的就要为之减色”。

李白用他飘逸的美在盛唐文学中腾云驾雾,以他独特的思维和风格来挑战传统诗文的束缚。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古诗之美在唐,唐诗之美在盛唐, 盛唐之美在李白。余光中《寻李白》赞云:“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诗文等天地,齐日月,吞吐万象,大气磅礴,呈现出一种令人震撼、敬仰的壮观之美。

一、形飘意渺显奇思

相比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素直陈,柳永的婉转缠绵,苏轼的大气豪放,陆游的爱国忧民来说,李白诗文显示出独有的形式和意象之奇美。

1.从雄奇的超常意象到生活化的普通意象应有尽有

李白在创作中偏好硕大的意象,在诗中表现为对雄奇阔大、奇伟壮观的意象的追求。他笔下的山峰高危壮险,崎岖挺拔:“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他笔下的江河奔腾咆哮,雄浑壮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些巨大的意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视觉所能观赏的程度,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同时,生活中的普通意象在李白诗文里随处可见,如酒、剑和月。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他的酒可以“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可以“且饮美酒登高楼”。在李白的笔下,剑象征着侠义,又代表济苍生、安黎元的牺牲精神。他“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他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月则表现出他的空灵与隽永,月光的清辉笼罩着大地。酒之狂放与剑之桀骜,在月下皆回归于心灵的安宁与静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在夸张变形的手法中信手拈来数字思维的转换

李白诗中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不同,他擅长夸张变形手法,通过改变事物的大小、多少甚至形体规模,来获取震撼的视觉艺术效果。例如:使数目变小为大,变少为多:“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五绝·夜宿山寺》),“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形象超越现实而存在,人为地扭转事物的本貌而铸就壮美的效果。

3.强烈明丽的玄幻色彩呼之欲出

李白是诗文中大量出现鲜艳色彩词汇的诗人,如“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1]这跟李白开朗的性格是不无关系的。正是这些明丽的色调和不加修饰的词语,反映了李白不屈的高洁人格。

4.清新单纯的语言使人眼前一亮

李白的诗歌追求简洁美与纯净美,用笔简洁凝练,欲写小处而从大处落笔,简笔勾勒刻画细节,展现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每一个意象总是力求鲜明,耐人寻味。例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的语言如清水芙蓉,不饰雕琢,脱口而出,《静夜思》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极佳例子。

5.节奏韵律的骈散交相辉映

李白对散文把握自如,骨气刚健,内容充实,情感充沛。他摒弃了六朝骈文过分追求形式,语言浮艳,内容空洞的特点,创出自己的文风。他在《上安州李长史书》中写道:“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于影,夜愧于魄,启处不遑,战局无地。”语势加强,更能体现李白因误闯长史仪仗诚惶诚恐的心情。

二、性直言白吐真情

李白的天性爽直畅快,行诗成文并无多虑,习惯把第一直觉抒发出来。他的气质洒脱不羁、傲世独立,感情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奔涌而出宛若喷溢的火山。但同时,他的思想又十分复杂,因为他受到了诸子百家的深刻影响。他心理素质中的精华部分是人格独立,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是最光辉的亮点。可以说,李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自由主义者,从思想到行为再到成作,无不体现出他飘逸奔放的气质。

李白自由思想的内容具体明确,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不受限制。他有崇高的理想,向往自由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在当时是超前又不可想象的。当他自信十足时,则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当他应诏入京求官,则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当他政治失意,则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后者写于他被贬后,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的味道,但同时也反映了他随遇而安、心胸豁达、不恋功名的一面。

三、寻根溯源探成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李白诗文这种独树一帜的独到美呢?我们在古籍中是可以发现一些线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