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消防处置预案范文

安全消防处置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消防处置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消防处置预案

第1篇:安全消防处置预案范文

各科、所、队:

为进一步加强改革转制过渡期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职责,确保派出所消防监管工作不断档。县消防基础指导大队对全县公安派出所上半年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了网上督察,现将督察情况通报如下:

一、上半年全县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基本情况

1月份至6月份,全县公安派出所共检查单位、场所1457家次,较去年同期相比(以下简称“同比”)下降12.0%;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150处,同比增长24.0%;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49份,同比增长27.4%。全县公安派出所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4起,同比下降96.2%,罚款3200元,同比下降63.2%。其中罗阳派出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处罚金额均2400元;三魁派出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16份,处罚金额800元;雅阳派出所、仕阳派出所、彭溪派出所、泗溪派出所、司前派出所、筱村派出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金额均为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监督日常检查不常态。从系统查询的执法数据看,部分派出所对消防监督工作仍不够重视。上半年全县派出所共检查单位1457家,但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仅150处,平均检查10家单位只发现和整改1处消防安全隐患。司前派出所、筱村派出所、彭溪派出所0,仕阳派出所、泗溪派出所发现和整改隐患数也仅为个位数。个别派出所未开展常态日常消防检查,彭溪派出所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检查单位数为0,仕阳派出所2月份、4月份、6月份检查单位数为0,筱村派出所、罗阳派出所、三魁派出所上半年有两个月份检查单位数为0,三魁派出所、,雅阳派出所上半年存在有一个月单位未检查现象。

(二)办理行政处罚办理不主动。上半年,全县公安派出所共办理消防行政处罚案件25起,平均每个派出所每月办理消防行政处罚案件仅为0.5起,处罚量远远不够。具体到各个派出所的工作情况看,除了罗阳派出所、三魁派出所有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外,其余派出所均未办理。另外雅阳派出所、司前派出所、彭溪派出所未办理临时查封案件;xx出所、xx派出所未办理消防拘留案件。        

(三)消防监督执法录入不规范。从监督管理系统抽查情况看,《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表》存有空项、对监督检查不合格对象未依法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法律文书未及时送达、监督检查任务和行政处罚办理超期等问题仍一定程度上存在。上半年,全县派出所监督检查任务超期30起,办理行政处罚超期1起,其中罗阳派出所行政处罚办理超期1起,检查任务超期2起;司前派出所检查任务超期28起。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要明确职责,强化制度保障。各公安派出所要明确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出台前,继续依法履行日常消防监督和消防宣传教育等职能。同时将消防监督工作纳入本级工作重要议事内容,定期召开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例会,推进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消防基础指导大队要对各派出所及其执法人员案件办理、执法效率、执法效果和执法能力等情况进行定期量化考评,衡量执法质效,落实奖惩措施。

第2篇:安全消防处置预案范文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为保证公司、社会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二、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1、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

1)组织制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确立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安全消防组、医疗救护组、后勤救护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

7)压力容器事故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

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

2)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

1)对压力容器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指挥部。

2)传达和落实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启下保证现场救援有条不紊的进行。

3)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实施救援。

4、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

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场。

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

4)负责通信保障。

5、安全消防组工作职责

1)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

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大。

3)负责压力容器的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工作。

6、后勤救护组工作职责

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

7、设备抢修组工作职责:负责现场设备抢修及设备保障。

三、应急设备:

1、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干粉灭火器、消防沙。

2、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

3、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等。

4、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急救箱等。

5、文件资料:压力容器使用维修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基础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信息等。

四、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本公司压力容器,主要为车间生产提供压力的空气压缩机、干燥器、储气罐、油水分离器、液气分离器,压力容器事故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五、预警和预防机制:

依公司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

六、应急响应:

1、由压力容器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接警人员或值班守卫人员听到或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公司总经理和区消防队报告:

(1)火警电话:119;

(2)讲清门牌号码、单位、着火的部位;

(3)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

(4)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5)报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消防车。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安排行动计划,并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工作。

3、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选用一切有效措施进行降温和阻隔火路,尽量避免火势蔓延。

4、如涉及液化气钢瓶泄漏必须谨慎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操作时要注意

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尽可能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

5、火势较大,控制困难,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如有影响邻近单位时,应由安全保卫组立

即通知邻近企业和社区、行人。

6、各课长立即根据疏散指示将所有无关人员和车辆撤离至安全区域,各部门主管负责清点

本部门员工人数,如人数不符,则应立即查明原因或安排进行搜救工作。所有救灾工作必须考虑到人员的安全。

7、安全保卫组应安排设置隔离区,将无关人员隔离至安全地带

8、安排专人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急救工作,引导救护车的到达,为增援救援的外来机构到

达,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协助救护人员的工作,随时报告伤者情况。

9、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将把火场周围的可燃物品、贵重物品和重要资料转移到安全地方,

初期火灾时,把燃烧物移到空旷的地方。

10、利用一切设施进行回收泄漏的物料,控制外溢物料的蔓延扩大,清理消防救援通道,保持畅通。

11、对消防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行清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防止造成污染。

12、若邻近单位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在判断清楚具体情况后,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避免其影响扩大到本公司。

13、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油类或电线起火时,应以砂物扑灭,不可用水灌救。

(2)衣服着火时,应立即在地上打滚。

(3)必须将人员安全作为第一保护要则,先救人、后救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救帐册、凭证、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

(4)在救火时,应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

(5)如大火封住出口时,被困人员应利用绳索从窗口逃生。

(6)处于烟火包围中时,应俯身行走、贴地面匍匐前进。

(7)对于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须及时联系和救治。

七、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1、疏散、撤离程序

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危及到现场及厂区附近安全时,应立即拨打119、110、120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当应急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地方应急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当事态发展超出控制时,并按事故上报程序迅速向上一级报告。

1.1厂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

(1)第一负责人:厂区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厂区安全管理员。

(2)厂区现场人员应按照厂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厂区外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

1.2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

(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应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口。

(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

2、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2.1一般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

(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

(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

2.2一般抢修技术措施

(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

(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

3、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

3.1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3.2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

3.3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

(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

2、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2.1一般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

(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

(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

2.2一般抢修技术措施

(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

(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

3、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

3.1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3.2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

3.3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

3.4警戒区内应无烟火;不得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安全照明灯。所有车辆必须佩带防火帽,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进入现场。

3.5应对作业点进行易燃易爆介质检测。当易燃易爆介质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材专人到位。

八、应急保障

1、通讯保障:公司采用移动电话联系及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在必要时由后勤救护组配备对讲机进行公司内部联系。内、外部联系方式见附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录》。

2、后勤救护应急保障:

公司依各厂区、各部门选定义务消防人员,具体人员分工及职责依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应的人员及职责进行应急救援。其召集应急通讯方式依附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

3、公司成立后勤救护工作小组,包括公司现有客车、货车,在遇紧急情况时,无条件优先

安排应急工作。

3.1公司每个生产车间及办公楼总台处随时准备急救药箱及并常备药品,以备应急使用。

3.2安环部对公司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等进行日常维护、巡查,并保持所有消防设备完备可用并合理布局,确保消防通道通畅。公司守卫组应维护和保持厂区广场应急消防通道通畅。

3.3生产技术部设备抢修组应按设备管理要求,准备随时可用的工具、应急备件,以备应急时使用。

4、应急物资保障:公司常备应急保障物资,并保证最低数量保障应急使用

4.1应急药箱:

(1)外伤药:创可贴,橡皮膏、医用酒精、镊子、剪刀、灭菌纱布,脱脂棉球、双氧水,云南白药、红紫药水,止血带等

(2)解暑药、退热药。霍香正气水、去痛片、阿司匹林。

(3)胃肠道感染。泻立停、口腹抗生素。

(4)抗生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左氧弗沙星

(5)心脏病救急药:如速效救心丸、心得安(普奈洛尔)

4.2企业药箱由后勤专门负责,各车间备药箱由安全专责负责,各备一个药箱。外伤药、解暑退烧药及胃肠道感染药总务应备20人/份以备用。

4.3药箱保管人要经过初级救护训练,能够进行一般包扎和了解非处方药品的使用常识,紧急救护药品的使用方法。

4.4公司应保持至少10人的在职急救员,请具资质医院进行培训,最新急救资格人员名单见附件。

九、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

1、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时,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

3、每次应急演练的程序安排及注意事项,必须列出详细演练计划,并采用公司管制文形式各部门。

4、公司应急演练记录,应现场拍摄演练过程照片,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要求一周内在公司各分厂公告宣传栏上进行文宣,促进各部门员工对应急预案的全面认知。

十、事故现场保护及调查

1、事故现场的保护

(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安全保卫组负责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

2、生产技术部负责事故调查。

3、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

4、资料调查

生产技术部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

4.1特种设备的生产档案资料。特种设备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特种设备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4.2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4.3安全责任制、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4.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5、现场调查

5.1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特种设备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

5.2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调查。

5.3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5.4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5.5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