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线上线下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第1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线描课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新课标为方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线描画中的造型与表现:

线的第一特征是运动的点不断移动产生线,因此利用各种形态线的运动,产生不同形态的平面图式,再一点线的基本功能是构造,任何形成的绘画都离不开线,线是装饰绘画和造型的基本因素。

爱美之心人皆有知,表现美的东西是新课标的要求,让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变的更美是人的天性,想要变的美就不可或缺的需要装饰线描,即以装饰为主的线描。线条既是抽象思维的,有是形象思维的。单独的几条线可以使人非常的抽象,但是线有了不同的组合形成,就有了感情,就会说话了,就可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和理解。不同长短不同疏密的线组合并构成画面的局部,由此形成整个画面的韵律,节奏均衡、变异、扩散、发散等形式美感。通过点线面的表现形成,激发儿童的审美意识掌握装饰的基本规律。

笔者,曾在大学时期兼职于淄博书画院从而少儿线描的教学,那时我在学校里正在开装饰课刚开始时想把自己的意识添加给学生,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学生画出的画都是千人一面,我不断检讨自己,原来孩子的装饰能力是与生俱来来的,老师做的只是引导而不是添加,现在工作了,再教起线描就得心应手了,美的东西,可以在好的作品临摹,而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发现提炼。有一天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发明的花纹,我看见足球网上就这样的。”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我的学生会发现美了。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线描就是“美”的载体。

造型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线是基本的造型之素,造型原理的实现需要线条的组织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少儿线描最基本语言就是通过“切割”画面来表现心目中的图形。

直线、曲线、折线等各种形态线的起伏回转、放射等都在诉说着线的造型能力。横线平衡如水,竖线气势如虹,折线如锯齿,曲线如波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线贴切的表现。“方形、圆形、三角、梯形、多边形……,老师我能用这些形状画出整个的世界,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的学生已经“造型”了,学会“概括”了。

二.线描绘画中的“设计应用”

少儿经过一个阶段的线描训练后,形成选择有所掌握,此时少儿直觉性认知向理性过度,他们开始想用一种形式表达画面主题,这就是一种“设计观”。

日本有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依次大规模的儿童沙雕,积木大赛,目的就是在儿童的作品中借鉴吸收,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有着成熟思维能力的成人为什么会俯身借鉴儿童的作品呢?也许有人会对儿童的作品不屑一顾,但这也丝毫不能掩盖儿童作品的“伟大”。这是一种自发的艺术设计活动,它是儿童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

在线描的训练中,我发现经过训练的儿童都能明白线的性情宽厚而坚韧,它可粗可细,可松可紧,可曲可直,可密可疏,可苍可润,可方可圆,可聚可散,在线描的学习中设计思维的形成对于平衡直觉与理性的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次授课中,题目是一把椅子,椅子本身的物质形态为少儿的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少儿们津津乐道的有意识的编织每个局部,既细心观察结构,又锻炼耐力,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线的丰富表现力展示自己的设计意识这样画出的作品,是有设计感的作品。

三.线描绘画中的“欣赏、评述”

少儿对物象客体的认识对意念的发现是经过直觉认识和理性思维结合后产生的,设有主客体的结合,少儿的视觉审美创造性反应便无从表现。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会审美,走进美术评述是美术教育艰巨的任务。

在线描的静物写生训练中,少儿需要地所描绘的物象特征进行筛选画面中线条组织密度的增减、舍弃、形体的扩大、缩小变形、黑白灰调的运用,都是“审美”意识的体现。少儿以不同的形式,用动物构成画面形成的切割、重组、形成疏密有致、节奏、韵律的形成美感。我告诉学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线语言形成美感之后,通过自己幼小心灵和思想对物象分析、概括、取舍才获得作品的节奏、韵律的美感。线条的疏密、均衡、流畅力度、弹性、长短诸多因素构成了线的形式感及审美趋向。

四.线描绘画中的“综合与探索”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少儿在自然中,领悟生活、寻找美、表现美,不仅提高观察与表现能力,而且对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儿童绘画的技能技法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采风写生中最重要的乃是孩子对采风活动中所描绘物象的感悟。

走出室内,来到大自然,进行采风绘画,提高写生综合探索能力,在大自然中自由的伸展。个地方写生,我不时的告诉学在生活中探索。曾经带过学生到各生,大自然中有许多的线,发现与否在于观察者的心态,观察景物要有一股探索的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线从反映客观物象,到表现内心感悟是儿童对线对生活再认识的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采风写生中少儿对大自然物象的感悟,源于他们自身文化背景和家庭印记的影响,也是由于他们的主观作用,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充满了个性,正因为线所具有的主观随意性,所描绘同一物象,也会产生不同的线描效果。

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进行探索,提高少儿的综合与探索能力。

结语:

美术是造型的艺术,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来实现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包含着设计活动,设计意识应该从少儿其开始培养,使设计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课堂上,我们除了培养学生敢画敢想外还要培养孩子的美术评论意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评论用词恰当,语言丰富,评论准确。美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四个学习的领域都有不同比例的要求,线描课程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最好载体,相信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线描教学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第2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建;混合式教学

《应用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后续安全技术的基础[1]。另外,国家也提出了高校课堂教学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性变革的需求[2]。因此,必须要研究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对《应用密码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

1现状分析

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典型问题,比如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时新、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过程不重视及教学评价不多样等,这些导致了教师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与“学”相脱离。究其原因,本质就是没有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当前,我国正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资源逐渐呈现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形态[3]。而且,国家正在大力推动MOOC、SPOC和微课等新型课程形态建设[4]。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利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可以实现人才质量培养质的飞跃。因此,《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依托“线上MOOC视频”和“课程录制视频”的平台和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并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采用重难点知识剖析和讲授、学生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师生协同构建课堂、重在设计教学过程,借助信息化技术跟踪学生课下、课上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终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教学设计

《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所依托的静态教学文本,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引领性纲要。本节首先说明设计依据,然后介绍教案设计的内容,重点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最后分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新颖之处。

2.1设计依据

《应用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重在讲授解决问题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依据如下:(1)课程内容繁多且设计思路复杂,采用混合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自学更多的知识和内容。(2)课程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合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3)课程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与创新思维能力。

2.2教案设计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每一学时、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提问题等相关信息,编写了《应用密码学》教案。教案的编写以章为单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分配、教具准备、课前测验、课堂问题、课堂讨论、课后复习、参考资源等信息。

2.3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斟酌设计。(1)课前准备。首先,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基于本堂课所授知识点必须完成以下两个任务:①观看“线上MOOC视频”,以及观看“课程录制视频”,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课堂知识点测试”,做摸底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线上MOOC视频”观看时长以及“知识点测试”结果,教师动态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2)课堂教学设计。在学生了解了本堂课教学相关信息以及教师掌握了学生本堂课的知识点学习状态之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即教案中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构建如下,如下图所示:①教师对“线上课堂知识点测试”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②教师对每一知识点的重难点部分做详细讲解;③学生讲解知识点中的基本概念;④基于课程特点及团队分组情况,每一组学生协作讲解知识点中的设计思想及设计实现过程;⑤其他学生对讲解内容的学生团队打分评价,实现学生互评;⑥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针对知识点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简单汇报;⑦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随机测试,实现过程性评价;⑧教师总结。(3)课后测试和评价。针对每一知识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特别是密码学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另外,教师根据每一知识点学生课前、课上及课后的综合表现,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状态,记录评价,做到心中有数。

2.4创新之处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协同构建课堂,教师重在课堂组织设计、学生重在主动参与评价,具体创新之处如下:(1)师生协同共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灵活建教学内容,做到目标明确、有张有弛。(2)师生协同共筑课堂过程。课程教学设计注重过程化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做到身临其境,学而有获。(3)师生协同公设评价体系。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化考核,所有学生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都量化成绩,实现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和客观性。

3教学设计实践

分组密码是一种对称密码体制,是《应用密码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是理解和学习后续课程其他密码体制的根本,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但是,分组密码是学生第一次面对的密码体制类型,所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其设计和实现更加关注思路和方法的设计,对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首先自学线上视频和课程视频资源,做到先入为主;然后以分组的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讲解、团队合作,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布置实验作业,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如下:(1)教师首先对重难点及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得学生关注学习的侧重点。(2)基本概念一般比较简单,由学生进行讲解。(3)设计与实现部分较为复杂,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之上,教师进行补充,查漏补缺,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4)最后,教师布置习题,实现课堂巩固。以上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强调师生共建“课堂”,协同重构教学内容、共同实现教学过程、融合评价教学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新颖之处如下:(1)教的特色:重在重构、设计和评价。设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修订教学内容(闭环)。(2)学的特色:重在参与、主动和实践。确立学习目标→实现主动学习→形成学习自评→提升学习目标(闭环)。(3)“教”与“学”之间的关联:师生之间从始至终的协同共建课程。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统一,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融合。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应用密码学》课程具体章节上的实践。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探索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AI技术对教师的“教”的过程和学生的“学”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实现行为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光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密码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62-63.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张宁,谭示崇,傅晓彤,杜小刚,李晖.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的现代密码学课程改革总结与分析[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6):89-95.

第3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在互联网视域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虚拟教学平台,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渠道和便利工具。另外,在传统课堂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影响,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缺乏真实性,难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影响到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则可以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课堂英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英语表达和应用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水平获得全面提升。可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引入和应用,对于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一、传统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弊端分析

(一)教学指导理念落后

虽然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全新的教学指导理念和具体实践方法,但不论哪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和认可都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周期[1]。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仍然是以传统教育指导理念为主,即只关注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对忽视,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难以得到均衡发展,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进入到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综合素质,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之所以会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是因为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好,而多数高职商务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弱。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出的能力和需求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2]。以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采取的是“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体现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差异性,从而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形成一定的阻碍。

(三)英语学习方式单一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而工具性和实践性是语言类学科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商务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语言实践,这样才能获得语言能力上的提升。但由于高职学生长期处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导致他们的英语学习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语言实践相对较少,进而影响到他们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优质的教学资源

往往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依旧是以纸质教科书为主,学生接触其他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商务英语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学生在对该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语言实践,掌握语言技能,只靠教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教材更新需要很长一个周期,这也使得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难以紧跟时展,导致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较为落后且固化,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英语互动教学的必然选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操性,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时,必须要凸显商务英语的特征,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以职场应用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3]。这就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互动交际的机会,切实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和运用水平。而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有限,难以营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借助线上教学的优势,可以为教师的语言环境创设提供便利工具,增强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语言互动,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比如,教师在语言环境创设时,可以借助线上教学资源,将更加丰富的语言资料引入到课堂中,增强语言环境的真实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为了满足这一全新的教学要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4]。同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进行更为便捷的交流,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难度适中原则

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而商务英语的专业性较强,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吃力。因此,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需求,遵循难度适中原则,对线上线下教学进行合理设计,选择难度适中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也不会让学生过度松懈,促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二)系统性原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一体的,不可将二者进行割裂,也不可将二者生拼硬凑,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系统化原则,即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确保每个教学要素的合理过渡,这样才能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三)主体性原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即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知识探究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发起者、推动者和主导者。同时,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负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监督和补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资源多样性原则

相关的教学实践表明,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资源多样性原则,即除了视频教学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将网课资源、图片资源、视听资源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途径

(一)构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的利用上。通过构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商务英语专业中网络资源学习平台的构建,并结合商务英语的教学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起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微信、微博、校园网站等网络平台,都可以成为高职商务英语网络资源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便利。另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学习平台上学生学习资源的浏览和下载情况,以及对英语知识点探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对线下教学方案的优化调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很多高职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商务英语单词的专业性较强,很多学生在文章翻译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在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上,他们会经常访问和下载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相关资源。基于这一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对线下教学方案的优化调整,将英语翻译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学生更多实用的语言翻译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水平。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实践,而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语言互动交流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5]。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光靠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摸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互动实践。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言互动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线上课程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知识,如英语商务文化、英语语言国家背景知识等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进行语言互动交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对相关拓展性知识进行查阅,进而为语言互动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增强语言互动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或者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在线留言板或评论区,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比如,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内容,在线上学习平台上设置一个讨论话题,让学生通过评论功能,就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强化教学效果。并且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学生的表达也会更加大胆,并在激烈的讨论中,形成思维碰撞,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变得更加开阔,这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各种资源的合理应用

相较于公共英语专业,职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有着更强的专业性,同时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商务英语应用环境,将各种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阅读和线下协助外,还可以将互联网上一些优质的阅读材料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专项训练[6]。如果学生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完成任务,那便可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在线下完成。而且教师还可以将各种平台利用起来,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线上评价。如此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促进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

第4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立体化;电工电子;信息技术;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作为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的最新发展形式,自2008 年被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商业资本、互联网公司的极大兴趣,在2012 年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为全球开放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曙光[1 ~2 ]。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最早运用于美国,研究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课堂上课程知识讲授的过程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3 ]。教育部在2003 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 号文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意图建设一批示范课程[4 ]。2011 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基础上颁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 ]8 号文件),启动了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及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5 ]。由此,MOOC的出现,为我国未来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利的资源和平台,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铺垫。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学”是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规划建设的,于2017 年6 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是为该校三个非电类学科下的20 多个专业在校生以及全国非电类专业学生而开设,是这些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同年“电工学”课程被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并获得2017 年度中国大学MOOC“新锐奖”。2018 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在“电工学”教学和实验改革方面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好评,并于2014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 背景和意义

翻转课堂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渠道单一的状况;有助于实现自主式、探究式和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问题难于理解、讨论互动少等系列问题。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教师建立多元化教学,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学、重复学、互学、群学。图1 为新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电工电子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战技能的培养,教师和学生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线下交流、实验等多种形式,如图2 所示。

2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

课程教学是高校大学生电工电子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理工科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伴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的展开,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的教学成果之一―――教材的编写不再拘泥于传统纸质书,而是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精品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伴随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编写出多本新型态教材,不仅让本校学生获益,更为全国高校电工电子教学作出积极贡献,让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获得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学习效果,更高的学习效率。主要成果列举如下:(1)2005 年国家精品课“电工学”。(2)2013 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面向全校电气、电子、控制、信息等电类与机械、材料、能源等非电类共计43 个相关专业,3000 多名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该本课程既包括基础型验证实验、设计型实验,又包括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大学MOOC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学”于2017 年6 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累计开课5 次,学习人数达7 万人,是非电类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2017 年被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2018 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iCourse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电工电子实验系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廉玉欣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刘东梅主编电工学实验教程王宇红主编电工电子EDA实践教程李琰主编高级电子学创新实验教程王猛主编下面以《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新形态教材为例介绍新形态教材的特点[6 ]。在这本变“鲜活”的书中,可以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课程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式授课。线上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大量关联视频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视频、PPT课件、重点难点、测试题、作业题、讨论题。首先打开这本第一页就有“与本书配套的数字课程资源使用说明页”,从中可以看到本书配套数字资源网站,用户注册后输入封底的密码,方可登录如图3 所示,学生可以到网站下载、观看与本书相关的教学资源,也可直接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如图4 所示。扫描二维码后读者会发现:书中的视频不是简单的把传统50 分钟课堂的内容,划分成几个6-15 钟的短视频内容,更多的是对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优化设计,既保证了每个知识点的独立性,又兼顾到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内容的系统性和风格的一致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们线下自学能力,同时吴建强教授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一睹名师讲课风采和魅力。

3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特点

新形态教材是一本变“鲜活”的书,承载了更多教学内容,基于以上对它的介绍和特色分析,可以看出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对教师要求更高。为此,构建高校体验式电工电子立体化教材体系定位需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强化前沿性与先进性;(2)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3)立足立体化与系列化;(4)基于线上线下开展混合式教学。基于新型态教材的特点,本套电工电子立体化新形态教材建构的主要特色是:(1)在内容编排和体系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构,大量增加了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既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又大量涉及了电工电子教学的实务与经验。(2)对教材的展现形式进行设计。根据教师备课教学需求出发,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逻辑地将相关教学备课资源进行系统编排,帮助授课老师快速找到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方法实务和间接经验信息,提供教师对各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课堂引入、课堂案例、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堂演练、实验实践、课堂视频、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等资料,以互联网为依托,图文声像全方位对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书中设置边栏,用于编排二维码,为体验式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授课教师方便、快捷、灵活地备课教学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授课效果。(3)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依托高教社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集课内外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集、阅读材料、网络资源链接指引、实训指导以及学生实践成果平台等。将传统教材与辅助数字化资源集成于一体,在拓展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训练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动静结合,纸质教材变得生动有趣。纸质教材中将教师讲课视频、动画、彩色图片制作成二维码供学生扫描观看,让原本静态的书变得“鲜活”。

第5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SPOC;混合课堂;教学设计

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后MOOC(慕课)时代”新出现的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SPOC源于近几年来慕课(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兴起。2012年,美国多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Coursera、Udacity、edX等MOOC网络学习平台,并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影响了世界各国在线教育的发展。MOOC资源引进传统大学课堂,打破了那种标准化的、控制性强的单线传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来了一片叫好声,甚至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仅Coursera一个平台目前就集合了来自世界109所知名大学的669门课程,注册用户达600余万。但随后,关于MOOC的发展也出现了质疑声,认为MOOC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效,完成课程学习的比例低(如Coursera只有7-9%人注册人员学员学完课程),学习过程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交流等等。MOOC在线课堂集聚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其名校名师效应、易学易用性的优势作用于教育资源相关稀缺高职院校,无疑是高职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福音。但MOOC的“没有先修条件”和“没有规模限制”既是优势又是其局限性所在。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兼顾MOOC和传统课堂的优势呢?2013年以来,不少大学作了改革尝试。如哈佛大学,逐渐摒弃了MOOC的大规模和开放性,更多地开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POC课堂。在线上,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在线评价等功能,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线下,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讨论、互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种基于SPOC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必然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1SPOC课堂教学特征

SPOC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汲取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点,在学生自主学习MOOC教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课堂互动讨论,既弥补了过分依赖网络学习所产生的放任性、自由性,促进对学生的有效跟踪,又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忽略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其基本流程是:教师团队建立完整的MOOC课程学习网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和线上互动的场所;教师观察和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定期组织学生于传统课堂,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问题,并适当设计任务,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内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强调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环境中,类似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的特征,以“中等生”为基准进行教学活动,很少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造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情况。而SPOC教学中,学生进行的是泛在学习,即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特点,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速递进或跳过,看不懂的内容可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加深理解、做笔记,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如因特殊原因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跟不上教学节奏。视频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以满足泛在学习的需求,在学习时间上,既方便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同时,这种“微课程”能很好通过移动平台在各类课堂外的场所进行学习。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主动式学习意愿,能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和方式,主动参与阅读、书写、讨论、实验等课程相关的活动,达到学习目的。当然,SPOC课堂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传统课堂模式下线下学习交流活动,以弥补网络学习的不足。这种活动往往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

1.2重视学习互动

与MOOC相比,SPOC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SPOC课堂中,学习具有互联的特征,不再是个人孤立的内化活动。在线上,学习者以教师提供的资源为出发点,通过Wiki、博客、社交网站等进行学习交互,即时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学习资料,并将互动产生的内容作为学习的中心,通过学习者不同认识的交互,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经常上线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提供指导。在线下,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就学习上的共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交流、讨论,也可根据重点难点问题举办讲座。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通过线下课堂,分组讨论、演示,掌握操作技能。在SPOC课堂中,教师大大减少了重复的知识讲解活动,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制作资料,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一旦注意到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就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及时的给予指导。当然互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研讨报告、讨论、辩论、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课堂练习、问卷调查等,其主旨就是要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激发兴趣并主动参与的目的。学习互动可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群体开展的,有时不一定适合当前的情况。因此通过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个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策略和个别辅导计划。

1.3团队参与课程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教师个人承担。任课教师往往一个人就控制了课程设计、开发和授课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而在SPOC课堂中,课堂设计是由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由主讲教师、助教、视频制作人员以及教学设计专家等人员构成,许多学科专家会参与课程内容的提供,技术人员制作多种媒体资源,教学设计人员则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等。

2SPOC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SPOC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确定课程组织结构、计划课程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

2.1学习资源———适应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学习资源应满足不同角色需求,内容包括教学视频库、素材视频库、资料库、案例库、任务库、试题库等。SPOC课程的教学视频,即可以利用已有的优秀的MOOC教学视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己组织拍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SPOC教学资源的核心,应从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课程视频不宜太长,是“微课”或“微视频”的标准,一般做法是将一个知识单元被分解为若干个时长为8-12分钟的知识模块,一个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视频中有嵌入式小测验。所有的课程视频都应确保学生能够下载以在需要时可重复学习。之所以采用“微视频”,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微视频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移动学习;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细化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和掌握,一个课程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抛锚策略、反思策略、案例讲解和问题引领等教学策略得到广泛应用。有时,为了考虑不同终端设备的特性和学习者的需求,教学资源设计体现版本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特征,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用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2.2教学活动———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有机结合

SPOC课程设计不仅要利用线上交流的优势,而且还要保证一定时间在线下交流,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有机结合,这是SPOC相对于MOOC的主要优势。

1.线上交流在SPOC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良好的线上交流优势。线上交流主要通过讨论区进行,学生在学完某章节课程后,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解决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层面上,不一定非得由教师来解答。有的课程的在线测试或作业,学生完成后并递交后,可以看到已递交的同学的解答,阅读这些解答,能启发对问题的认识,拓展思维。在教学设计上,线上交流应体现下列几点:(1)设计在线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等。(2)在教学视频中抛出话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展开讨论。(3)线上测试应有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角度思考和解答问题。(4)教师应频繁检查课程讨论区并回复学生的问题;归纳讨论的主要内容,提供进一步阅读的资料,引起更深入的讨论。。(5)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后续课程的设计,调整课程节奏,改编课程材料。(6)每周要保证一定的讨论时间,并作为过程考核的手段之一。

2.线下交流SPOC课堂的小众化,使教师有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实体课堂的学习和交流。线下讨论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一般为3-5人,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讨论内容和课程进度并将学生编配分组。考虑到人脑注意力的10分钟规律,可将45分钟的课程划分成4-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进入不同的教学流程。每进入一个阶段,相当于对大脑进行一次新的刺激,以引起新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等综合能力,激发学术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评价能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也能够为教师获得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供支持。课程的学业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组成的多元评价。至于两种评价方式的比重分配,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一般来讲过程性评价应占有较多的比重。

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视频中设置练习、小测试或者在一节课程结束后专门设置作业,这些属于过程性评价。(1)课堂测验:为提高学习的专注度,教学视频中嵌入了测试问题,学生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接受测验,学生回答提问后,视频方能继续播放。测试成绩由机器自动评估打分。(2)课后作业,每个学习单元均布置作业,这些作业有时采用学习同伴互评机制,互评截止时间后,教师才公布家庭作业的答案,并且对其进行讨论。这种嵌入式课程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回忆”知识,测查他们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热情。(3)线上和线下互动交流成绩,计入过程性评价。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参加期末测试或提交课程作品作为最终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也可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闭卷考试。

3结论

SPOC使得在线学习超出了复制学校课堂的阶段,赋予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并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规模,为这些学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定制课程,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从而有效解决MOOC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更为灵活、有效的学习效果。国内外SPOC实验显示,相比传统课堂,这些在线视频比指定的阅读材料更能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准备,激发其参与度,对那些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在SPOC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和学习者。他们不必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的课程讲座,但是要能够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思考和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寻求解决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完成线上环节。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研讨,为他们提供随时的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与传统课堂相比,SPOC课堂的教学设计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尚俊杰.教育流程再造:MOOC之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论坛.2013

[2]肖金芳,施教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3]王晓彤,解继丽.从OER到MOOC:单纯的资源到以人为本课堂的转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第6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

食品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食源性疾病,其发病率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水平的直接指标,是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共同的重要任务,必须运用流行病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食品学科中进行具体应用的分支学科,在食品安全相关事件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安全与卫生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及评价。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涵盖大量的概念和公式,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授课经验要求较高,教学中需要丰富的案例和充分的讨论,仅依照教材开展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教育研究与实践者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普遍关注,并在众多的课程中进行了大量研究。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和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和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在食源性流行病学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现实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多种形式的优质资源,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对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进行探索实践,教学效果获得提升,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相关平台提供参考。

1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设计

流行病学教材及课程均是针对医学专业而建设的,目前缺乏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系统资料,学生对各种资源也缺乏甄选能力。为避免该现状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首先,教师广泛搜索和查看流行病学在线课程,确定一门流行病学MOOC为主要在线课程资源,并为英语基础好、有深造意愿的学生推荐一门英文MOOC,以便后续实施进阶性教学。网络课程及医学院校教材的内容并非完全契合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教学计划,教师在推荐MOOC资源的同时还要制订学习指导计划,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章节内容,为学生精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供明确指引。其次,教师精心选择了现场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等教学视频、案例资料,自编部分教材,使学生能够得到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更为密切贴合的理论指导。最后,教师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将各章节学习要点及要求详细列出,并分别链接到相应的学习资源,如教材、MOOC、自编教材、视频地址等渠道,编写学习手册(handout),明确每次课程的任务和重难点。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料。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实践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经验,在教学设计层面转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革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1]。在进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阐述,确定各章教学和学习的重难点。在知识层面,注重由真实问题引发学习要求,结合学生自己收集到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重要概念及方法特点,为后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基础。在能力方面,借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下来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研究实践,运用课程相关知识进行食源性疾病分布特点描述、病因分析与推断并提出防控建议,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将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人民健康负责的职业担当、团结共进的协作能力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不仅在专业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同时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也获得成长。在改革现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团队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采用基于课堂环境的讨论辩论式学习和课下真实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设计。以雨课堂为主要载体,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布置,网络学习资源和预习课件,课中试题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通过弹幕发送未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完成课后自测、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等任务;以多媒体课件和文献节选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增加动画演示环节和案例解析及问答互动设计,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混合式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和灵活切换[2],将线上学习资源的碎片化知识点通过课堂里的启发和讨论从逻辑上串联起来,侧重讲解“为什么”“如何做”等深层次内容,使学生融会贯通,再辅以课后的在线测验、问卷调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雨课堂以PowerPoint这款教学中最常用的软件和师生均熟练使用的微信为基础。作为混合式教学的一种工具,雨课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联系且不增加教与学的负担。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团队充分使用雨课堂的预习、随机点名课堂问答、随堂考试、弹幕、课后测验及研究成果评价等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优化过程考核。具体实施过程中,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当次课程的学习手册、预习课件、MOOC链接及相关文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概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思考。课中,教师先借助3个左右的选择题及简答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和重点内容,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个别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为后续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做好准备;结合课件与文献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流行病学方法学、设计原理与实施原则,通过案例讨论、文献评析等方式强化流行病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课程的难点内容后,及时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对课堂的关注度;学生可使用弹幕功能提出需要进一步讲解的知识点或发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或组织讨论,以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授课的实际情况,经由雨课堂自测题、案例分析汇报、文献汇报、研究方案设计等作业,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复习巩固课程知识。在疾病的分布、病因及推断、预防策略与措施等章节,学生通过课前布置收集各自感兴趣的食源性疾病真实案例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在课上分享,可组织小组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深对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并为实践应用打牢基础。在食源性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等章节,教师通过雨课堂在课前推送案例资料及学习任务,在课上讲解调查步骤等理论知识,播放案例视频,模拟调查现场,在课后指导学生依据各小组讨论确定的食源性疾病自主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或网络调查研究,完成结果判断和汇报交流,学生身临其境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安排后续的教学任务。通过评阅课程布置的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设计、调查报告等作业发现,学生在作业规范性、批判性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等各考核环节的成绩都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雨课堂提交课程作业时,教师可在系统设置时间限制,使学生无法延迟完成,促进其按时完成复习、讨论、调查等任务;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并按时提交之后,可以在线查看他人的作业情况,当教师完成作业批改之后,学生也可以在线了解到他人获得的成绩及教师点评的内容。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较难实现的实时相互监督和自评互评环节使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学内外的师生互动也以混合式模式进行呈现。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将遇到的疑难困惑提交至课程群,形成自主学习反馈,主讲教师要利用网络进行解答和针对性指导,有共性的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解析。课中,学生可以利用雨课堂随时在存疑的课件上进行标记并发送弹幕,教师得到提示后根据问题的种类或性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问题答案,对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深入探究能力进行锻炼。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3],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批判性思维与自我反思及评价的作用。面对面的师生交流更利于基于问题探究和案例研讨的学习方法革新[4]。课后完成作业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自发进行朋辈学习及相互评价,线下线上交流频繁,非常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高效传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多回归线上,学生在雨课堂讨论区提出问题或发起讨论,教师及课程助教和学生一起作为讨论组成员参与其中,并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或错漏及时进行释疑、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概括和深度理解。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励其继续努力并带动全体同学;对表现欠佳的同学进行点对点辅导,既要及时关注其学习效果,又要对其自尊心进行保护。通过探索实践发现,在课程中,师生互动力度增强,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反映课程主讲教师较为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重难点会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有利于过程性考核,教学方式新颖。

3结语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概念多,研究方法种类复杂,学时相对较少,缺乏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输出为主,虽然也运用了Flash、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但教学效果仍然欠佳,学生主动参与度低,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充分灵活利用和整合各种新颖的教与学范式,并尝试较深层次地融合各种教学策略,完成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不同发展方向开展个性化指导,将课程高阶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到学习平台,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高质量学习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高质量教学的要求。在线教学实践的引入要求教师先要提升自身能力,学习和熟练使用在线教学工具与课程平台,能够科学选择各种网络资源,合理组织高效的在线讨论,对教师的能力完善要求是持续的。教师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一准则,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的优点,确定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的学时分配,高效且统一质量地完成在线学习辅导,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建设课程网站,设置讨论课,开展优秀作业自评与互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在线教学环节的水平之后,教师仍需要持续提升自身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更高水平组织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利用翻转课堂、问题中心教学法等为保障线下教学质量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学习和总体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最终实现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丹.疫情防控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3):87-91.

[2]徐长永.后疫情时代“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1):62-64.

[3]刘雄伟,刘畅,俸婷婷,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推进《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01):185-186.

第7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未来五年制临床医学将成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主流,到2020年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作为几乎涉及所有专科的基础跨学科课程,医学遗传学的学科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实际人才需求上,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临床遗传咨询人才短缺严重,因此,增设了临床遗传专科进行规范化培训。随着近年来遗传学理论的快速更新、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基因编辑、高通量的测序等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快速下降,许多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正在逐步成为现实[1]。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运用,无一不对医学遗传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却存在与临床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校授课教师多为基础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型人员,且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导致无法将知识点之间融会贯通,出现课程知识点堆砌导致体系散乱、单元孤立等状况。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知识点繁多、课时紧张等因素,课堂上难以开展充分的案例讨论和临床前沿的学习[2]。前期我们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提升”的学习过程[3]。课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主要分为两块:①进行知识点分块,基于两个维度开展:一是立足学习要求分块的信息传递类和能力素养类知识;二是立足实际学情和人才培养要求的重难点分块。②明确教学方案,主要包括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内容和课堂开展形式,在此基础上制作了覆盖课程所有环节的全周期智慧教学课件包。本文是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凝练课程知识点、对课堂环节进行再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的核心思路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并非简单地添加线上内容,而应在学习内容上突出课程特色,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强调基础与临床相融合的交叉学科。为了帮助学生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之间挖掘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构建遗传学的知识体系,我们从课程改革之初便确立了核心思路:以教师成长为基石,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简单知识线上学,复杂内容线下学。所谓的简单知识,指的是以记忆、理解、应用等低层次目标为学习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对这些知识点有所基础,或知识点本身简单易懂。而复杂内容则以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目标为学习要求,需要通过充分的思考、交流、试错和修订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深度学习的延伸和拓。此外,由于医学自身的特点,这部分线下学习还包括医患沟通的艺术等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4]。其中,课程的建设核心是“线下”,一切线上资源的设计与整合都是为了线下服务,而线下课堂的建设集中在临床案例库的建设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2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课程总学时为24个理论学时,课程考核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平时的课前/课上/课后的任务或小测,占比20%;二是分组学习的课堂表现,包括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占比20%;三是期末考核,占比60%。

2.1突出课程特色,构建医教协同教学模式,建立案例库

我国在遗传专科的建设方面推进缓慢,本科临床专业学生的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实验课时数少,有些医学院甚至没有安排实验课。教师的讲解常停留于教材,与临床脱节。因此,课程组于2015年起开始与本地三甲医院的临床遗传室建立起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每届均挑选学生在假期到遗传室开展2周的临床见习。见习学生将在课堂上与班级同学分享见习经历,从而带动全班学生加深对遗传专科相关科室的认识。5年以来,临床见习方案不断完善。考虑到临床学生早临床、早科研、早社会的培养要求,目前已形成“临床+科研”为构架的学习方案。其中,临床板块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操作、遗传咨询学习等内容;科研板块则以某种遗传方式的遗传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阅读和思考为主。这些来自临床一线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极大程度丰富了见习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课程组与临床合作建设和完善教学案例库。案例库分为3组:①经典孟德尔遗传的典型案例;②非经典孟德尔遗传的典型案例;③子病风险估算类案例。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目前已连续实践至第4年。案例教学方法促进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为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5]。

2.2立足培养目标,重塑课程内容,设计总体学习方案

为了合理梳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知识点,主讲教师秉持以学促教的理念,连续多年参加省医学会的医学遗传学分会学术会议,接受了临床遗传咨询师的培训,明确了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和临床实际人才需求上的契合点。立足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进一步把课程划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的考虑是知识点是否能够通过直接输入完成学习,划分为信息传递类和能力素养类。前者包括医学遗传学相关的经典概念、特殊概念、常见疾病遗传方式、表型和机制等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后者以临床思维、科研思维以及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等为主,属于高阶性的培养目标,包括遗传性疾病案例的讨论和剖析能力、相关诊疗方案或基础研究前沿的学习能力以及在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医患换位思考的能力等。另一个维度是基于临床实际进展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划分为重点、难点和重难点。重点指基于临床应用和科学前沿2个角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需要练习和简要讲解加以巩固。而难点则指学生较难快速理解的晦涩概念或临床复杂现象背后的机制,需要教师的讲解结合学生的充分思考和讨论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将所有知识点划分到上述两个维度后,针对信息传递类的重点知识通过“布置课前练习+课堂小测”达成低阶性的学习目标,而难点知识则增加课堂讨论以加深理解。例如人类基因、基因突变、人类染色体、染色体畸变等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均属于重点知识,其中的移码突变、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等突变类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遗传效应等则属于难点知识。针对能力素养类的重难点则主要通过充分的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达成高阶性的学习目标,例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诊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内容。

第8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金课;高校体育;慕课建设

1慕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1慕课课程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学习

如今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与级别的慕课平台,既有国家级的慕课平台,也有省级的慕课平台,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慕课平台。因此,当前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慕课课程资源,而且这些慕课资源的质量还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慕课资源是免费的。这对于广大教师群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慕课平台学习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更多新的内容,有利于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教师突破因为资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学到新知识的困境。

1.2可以将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慕课平台来学习更多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将慕课与传统课堂进行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方式:一是将慕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慕课资源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选取某一部分慕课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可以开展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等等。将慕课引入传统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设计教学流程,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野金课冶理念下的高校慕课建设面临的挑战

如今“金课”主要有五种形式,即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以及社会实践“金课”。在这几种形式中,线上“金课”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慕课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一种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在众多“金课”形式中,慕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金课”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尽管慕课是实现“金课”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金课”理念下的慕课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对课程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慕课作为“金课”中的一种形式,对课程内容要求要具有出一定的含金量,即课程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前沿性与融合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要求对当前慕课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今,我国很多高校慕课课程内容要么是某一教材的视屏翻版,要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制,难以真正满足“金课”这一理念的标准与要求。

2.2对教师使用慕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成功的推进慕课建设,那就一定要适当的改变目前教学体制的导向和运作,必须改变高校教师普遍性重科研、轻教学的这种不良局面。高校教师对于慕课这种新鲜的事物表现的非常淡漠甚至无动于衷,这其中固然是有多种多样的因素,但是目前其重视学术科研而轻视教学的这种体制却是最重要的推手。因为迫于当前的生存压力与职业发展问题,所以高校教师就必须围绕着学校科研量化考评去旋转,其在文章、获奖或项目为主宰的这种学术体制支配下,教师们的荣誉头衔、事业发展、职称晋升等等都是取决于科研的数量以及层级。在这样背景之下,教师们普遍都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到教学改革这样的不能立竿见影且出成效的活动当中去,就这样长期形成了一种“保险”的教学姿态。深圳大学从事慕课实践的田少煦教授,曾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就专门得指出了面对MOOC中国教师有四重危机:a.加大了教师们的知识的更新与岗位压力;b.加大了教师们的备课时间;c.变相的减少了教师们的实际收入;d.中国大学这样重科研轻教学,使教学改革得步履变得十分艰难。其所论述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并且指出了目前高校教师在推行慕课建设当中所面临的窘境。慕课从备课一直到制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主讲教师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课时怎样折算成教师的工作量问题?还有制作慕课所需的资金要由哪方面课题支持?教师们在制作上的投入遇到职称晋升的时候该如何被认可?还有在免费观看情况下,教师们的积极性又该怎样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和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慕课在考评课程与考评教师这两个方面做得都还远远不够。目前推展慕课教学,就必须要自上而下地实施教学体制的改革,以便减轻教师们的心理顾虑,来充分调动教师们制作慕课的积极性。前面已经说过,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时,既能够将慕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又能够将慕课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要想真正实现“金课”这一理念,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对教师的慕课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熟练掌握慕课课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组织进行重点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再次,“金课”这一要求的实现,还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感召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一般的教师或者新教师而言,则是一种较大的考验;最后,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对整个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老师来说,这几个要求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3野金课冶理念下高校体育慕课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加大对高校体育慕课平台与交互手段的完善力度,进一步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着重解决好平台交互不积极、学习氛围不足、视频教学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如果慕课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就难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难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很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懈怠感,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偶尔出现的网络不畅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一些学生的耐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厌烦与抵触等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而不是纯粹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高校要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想使体育慕课教学实现“金课”这一理念与要求,就应该充分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因此,高校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基本特点,向慕课平台与信息技术方表达自己的实际需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加大对体育慕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根据体育慕课实际问题,研发并共享体育课“积件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加体育慕课的深度。如今,我国体育慕课教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主要用来讲授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线下教学模式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如今,从整体上讲,我国高校体育慕课教学的深度还远远不够,而且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慕课教学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观看视频,仿照“百家讲坛”的模式,采用通俗直白的方式进行教学,却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内涵的深度讲解,缺乏足够的内涵。因此,要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慕课教学的建设,应该以体育慕课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式,针对重点与难点问题设计出若干个问题链。最后,解决好体育慕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评价与考核方式,科学设计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考核的难度。在高校体育理论慕课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以客观题为主的线上考核模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主观题,也可以适当提高客观题的难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学生互评方式,适当放慢慕课教学的节奏,以为学生准备并完成课堂任务提供更多的时间,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互评成绩进行复核。另外,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慕课教学模式,应该通过线下测试来对线上测试的真实性与实效性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张晶.基于慕课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5,17(4).

[2]赵明楠,张慧清,杨军,史友宽.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综合改革的行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8):16-20+58.

[3]郑春.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金课”课堂[J].中外企业家,2018(14).

[4]刘玉常.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3):66-74.

[5]马文惠.高校体育课:制止“水课”建设“金课”的探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9(02):22-25.

[6]吴宾,姚蕾,周龙.多元一体:“互联网+”时代体育慕课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118-123.

[7]王欣.休闲体育专业术科课程“金课”建设必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60-61.

[8]王培善.大学体育MOOC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以同济大学为例[J].运动,2015,(24):71-72.

[9]史永.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高校体育金课建设思路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6):68-72.

[10]王泽华.高等院校体育MOOC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49-50.

第9篇: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字】MOOC;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

引言

MOOC(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是相关组织和个人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以教学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提供给世界各地众多学员免费学习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慕课的发展非常迅速。MOOC从正式诞生开始,就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学习方式。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相比,MOOC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大规模。普通的课堂教学,因教室座位,教学管理等因素制约,教学人数一般只有几十人,最多不过2、3百人。而MOOC则没有任何限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只要能连接到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加入MOOC学习,MOOC的受众人数突破了常规课程的限制,可以有几千甚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学习。(2)开放和共享性。MOOC最初就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为更多人免费提供优质大学课程。MOOC对学习人员没有国家、民族、年龄和学历等方面的限制。MOOC课程大多都是免费提供,学习人员能免费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3)网络社会性。学习者在观看、学习MOOC短视频时,常常要回答一些课程提问,解答后才能继续学习,课后往往需要完成在线作业。同时MOOC平台上也会提供课程讨论区,学员可以向老师提问,学员可以加入学习小组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共同促进学习。国内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于2013年率先加入全球的慕课平台。2014年,承担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联手推出了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该学习平台汇聚了国内最多、最优的大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教学实践中。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学计算机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教育的入门课程,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运用计算机工具服务学习、工作做好准备。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开放、自主、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为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高校教学计划中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全面推动以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目的的大学计算机改革”。国内高校针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教什么和如何教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大学计算机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一些高校往往重视不够,简单的认为这门课程只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学会使用OFFICE软件等,进而缩减教学课时。调查分析国内众多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落后。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些高校主要讲授常用的办公软件及工具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也有一些高校则侧重于讲解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等。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没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有限的学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也越来越多。大学计算机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而很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的课时却在不断缩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缩减授课时间赶进度,许多知识点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掠而过,不能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面对众多的新概念、术语及知识点,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并产生畏难情绪,难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3)大班教学,师生教学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手段。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一般安排合班授课,一个教学班往往由几个不同的行政班组成,人数有七、八十甚至上百人。教师要赶进度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实验课上疲于应付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交流沟通的手段。

2大学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计算机不仅仅培养学生计算机实操技能,还更多的体现在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程序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根据笔者所在学校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充分利用MOOC教育特点,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精准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模式。

2.1教学内容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务必需要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程序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特点,拟定教学内容主要:(1)计算机系统概述(2)程序设计基础(3)计算思维(4)OFFICE办公软件(实践)(5)数据库基础(6)Access数据库(实践)(7)互联网基础及应用

2.2教学设计方案

制定的教学方案中,由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给出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每一章节的知识单元。一方面利用已有的优质MOOC资源,从中筛选出能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资源库。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建设更有针对性的MOOC视频资源及案例库。图1为大学计算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方案。课前,老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及需解答的问题,学生依据课程目标及任务,浏览课程资源,完成本单元知识点的构建。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反复观看视频资源、查阅相关学习资料、通过MOOC平台询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等手段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MOOC的在线单元测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和反馈结果,科学安排授课内容。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确定合适的教学活动,或针对性的精讲、或案例教学、或辅导答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放矢,概括总结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探讨问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课堂练习、成果展示等手段,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布置测试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课后测试进行查漏补缺,复习MOOC资源,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师可及时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学习评价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3课程学习评价

课程考核方法,除了反映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还要体现各个学习环节的参与度,才能更客观的进行学习评价。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在线MOOC资源,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因此线上学习效果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MOOC平台学习成绩所占的比重必须适当,太大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太低又不能吸引学生参与。MOOC平台的各单元在线测试成绩根据重要程度不同进行加权计算,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课堂教学与辅导过程中,可将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分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依据。

3结语

MOOC教育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课程要顺应MOOC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MOOC的优点,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重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分解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在线优质MOOC资源,完成知识单元的构建;课堂精讲、讨论与答疑则能有效消除知识难点与漏洞。课后复习巩固与单元测试,能有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闫雒恒,皇甫中民.“慕课”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创新思考[J].高教学刊,2015(22):145-148

[2]陈娟.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133-134.

[3]李燕,陈文.多维度立体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103-106.

[4]周丽萍,刘涛,彭立宏,肖晓强.探索慕课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4),36(A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