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中的色彩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中的色彩知识

第1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表现手段 感知色彩 创造力

一、色彩在绘画中的含义和作用

绘画中的色彩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是光感,即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另一部分是色彩的形象要素,即色彩的形态,大小,位置,肌理效果,第三部分是色彩的心理要素,即色彩的冷暖、厚薄、动静。这些要素构成了一副画面的色彩元素,作者在绘画创作中可以主观处理色彩的色与形、色与质、色与色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色彩语言。

色彩语言是画面结构的重要元素和表现,是诸多绘画形式中给予受众视觉神经反应最快速、最有张力的视觉表现,也是构成绘画艺术基调和风格的基本形态,不同的色彩元素能够引起受众不同的联想和情感变化,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绘画作品中,色彩是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色彩也是绘画中重要的情感的载体,是作者艺术精神的表征,绘画色彩始终都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二、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是体现绘画作品色和内容的元素,也代表了绘画作者的心境。色彩是最能调动我们的审美愉悦和敏感度的形式要素,具有在瞬间唤起人的注意和情感共鸣的艺术效果。

每个人对色彩的感受是不同的,但人们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认知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人们对于基本的色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因素的感受是基本一致的。比如作者在一幅作品中想表达的是温暖、积极向上、乐观的主题,那画面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基调就是暖色调,例如黄色系和红色系。如果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悲伤、忧郁、沉闷,那么所运用的色调就是冷色调,例如蓝色和紫色系。不同的色彩搭配所形成的不同的色彩语言就是一种表现在绘画作品上的无形的文字,是一种抽象的、主观的艺术表达。观众可以很直观地从色彩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心境。绘画作者的情感全靠这些绘画语言去表现,作者的表现力越强,其作品就越有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就是检验一位艺术家的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三、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中职美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大多数的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依然使用程式化的训练手法进行色彩的教学,这就导致色彩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老师用来讲解和分析色彩的理论知识,完全忽视了从感性上对色彩进行分析。这样的教育方式过于陈旧化、模式化,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也限制了学生审美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观念落后

进入21世纪也就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教学活动中,自然多媒体技术也被应用于中职美术教育之中,这些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用来进行绘画,而且还可以下载相应的色彩教程,大大提高了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有效性,并将学生的色彩绘画知识与网络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所具备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扩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美术教育的老师队伍所具备的教学理念相对来说较为落后,使得现代化的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到作用,色彩教学的效果也不够理想,且大多数的中职美术教育的老师依然使用着传统的“讲授色彩理论D上交手绘作品D成绩评判”的教学模式,通过“明度九调、色彩、色彩推移”等训练方式来对学生的色彩能力进行训练,从而对学生的色彩理性进行分析,使得中职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课堂较为死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跟不上时展的脚步。

四、提高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开展多元化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凯尔希纳曾经说过:“我们绘画是比喻,不是模仿,形式和色彩本身并不美,只有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的。”由此可见,在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色彩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从而促使学生们通过精准的色彩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

(二)将色彩基础性与艺术性进行有机的结合

就目前我国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来看,学生常按照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将自己所看到的对象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不是要求学生仅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就行了,还需要学生在色彩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个人特色与风格。老师要在色彩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放在首位。在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在色彩中融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让色彩作业中蕴含着一种灵动,并让其升华为一种色彩艺术。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话,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自己的作业也将会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三)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

在中职美术教育领域增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力度,是促进传统色彩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融合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因此在讲解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演示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和组合规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带领学生们赏析国内外优秀的色彩构成作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对色彩的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且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掘学生们在色彩学习和运用方面的主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结论

色彩对美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和表现力,德拉戈洛瓦就曾称绘画的色彩为绘画的音乐,康定斯基也有其所谓的“颜色声音说”。绘画艺术是源自心灵的、感性的艺术,展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程晋华.色彩的游戏――色彩实践教学分析[J].美术界,2013(04).

第2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 工笔重彩;自然性;装饰性;平面性;统一性

目前在全国各大院校的美术专业中,工笔人物重彩课是国画专业里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由于要掌握工笔人物重彩画需要学习诸多方面的知识,这里不仅包括对传统线描、设色技法的学习,还包括对一些审美法则等的领悟和灵活运用。因此对它学习、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掌握好这门绘画技法首先要从临摹传统入手,选择格式严谨、程式性强的作品来临摹。如《敦煌壁画》《八十七神仙卷》《永乐宫壁画》等。这些作品集白描、色彩技法之大成,是传世作品中的代表,因此对它们的学习和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

然而我们知道临摹不是目的,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进行创作的基础。而传统则是古人经过长期劳动总结的经验,无论是在技法上、设色上、造型上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方法上都是应当给予学习和继承的。同时我们又不能被程式和技法所套住,成为程式的奴隶,要学会总结,活学活用,寻找规律,悟其真谛,举一反三。

如今,现代的工笔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现代审美条件下的变革和发展,它不但沿用着而且正改善着传统重彩的审美模式,讲求色彩应用的丰富变化。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等方面的特长,大胆地把西方抽象、构成及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用传统的色彩语言、西方的色彩知识去共同强调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它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色彩”的学习和研究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它不仅具有传统重彩画中色彩的特征,而且形成了一些新的用色特征,具体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稚拙的自然性

在人们长期接受自然色彩的作用之下,人们完全靠自发状态运用各种各样的色彩,他们的视觉机能和视觉心理不断地积淀着对纯色的喜爱。从现有可见的古人色彩保存遗迹可以看出,它带有强烈的模拟自然物象表面色彩的意味。如在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画面局部色彩活泼明快,对比强烈,而整体色调却十分和谐统一。人物的面部、发髻、服饰颜色均从事物本身的固有色出发,以固有色为依据进行着色。画面中的几匹马,虽是同类,但由于马匹本身颜色的不同所施色彩也不尽相同,均有一些微妙的差异和变化。同时在马身上也有用墨色等技法做出的各种不同的斑纹,更显得生动,自然,真实。

二、强烈的装饰性

重彩画多重在纯正色相的使用,同时用墨线或金线进行勾勒作为色界,被墨线或金、银线所隔开的各个色相的色块间形成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闪烁着带有自身本质的色彩效果。各个局部作为整体画面色彩结构中的一部分,它们又都积极地作用于整体的画面色调,形成一种强烈的装饰性。

比如说《敦煌壁画》,它的色彩之所以鲜明,主要在于它对整个画面色彩的把握。在整个壁画中,色彩通过利用补色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使局部色彩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以增加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像补色对比中的红与绿、蓝与橙的对比,局部的金黄与蓝紫的对比,变色后的黑与白的对比等。再如《永乐宫壁画》,由于壁画已经保存了较长时间,许多颜色已经变色、褪色,但从现存的残破画面中仍然依稀可以感受到流利的线描之内,壁画初成之时纯正的色相对比。然而在变色、褪色后的今天,有些线描随着形体、色块逐渐退去,而它的色彩则变成了具有现代意味的墨、白、红、绿等的色相对比。在变色、褪色的部分,形成了一些极微妙的色彩渐变和色彩层次。整块壁画在大面积的绿、红与小面积的墨、白等颜色构成的色彩对比中,给人以稳定而强烈的感觉,耐人寻味。

同样这种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许多卷轴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著名画家张萱的作品《捣练图》。从绘画的摹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画面的色彩浓重而艳丽,画面中朱红、绯红、石绿、石青、黄、白、蓝等多种复杂的颜色在墨线的分割下,呈现出鲜明的色彩关系,充分地显示出作者用色较强的控制力,极富装饰效果。这一特点也是使该作品色彩既稳定庄重而又活泼明快的原因所在。

三、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性

讲究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性即是对色彩的整体倾向性的把握。在重彩画作品中,由于各组成部分的色彩都较具有强烈的个性,具有较为明确的色彩倾向,画面上每一局部的颜色在线的限定中都呈现出了它极其鲜明的本质色彩,给人以活泼而又庄重的视觉感觉。因此如何把各种纯正的色相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如何处理它们的面积、位置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它要求艺术家有一定的控制力和胆量,不然它们将在画面上产生杂乱的冲突。所以,当我们面对色彩纷呈的客观世界,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色貌色而是应该对色彩进行统一的调配,从而能表达出更为深远的意蕴,实现更高境界的追求。

四、画面的平面性

由于重彩画中的色设大多采用的是勾线填色的方法。因此在整个画面中我们看到的多是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组合,它们之间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色调不一,因此在画面上形成了各种不同形状的色域,极富平面性特征。

五、色域的广泛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重彩画所使用的颜料在传统颜料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打破了传统绘画用色相对单调的尴尬局面。在以前颜色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国内进行研究开发,使颜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大大增加,为画家作画提供了方便,使现代重彩画家的创作用色变得得心应手。

另外,画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与画面的需要去选择颜料的冷暖、粗细、深浅。除此以外,水彩、水粉、丙烯也可被应用于画面当中,所以说在色彩的种类与色相的选择上有着较大的自由,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牢牢掌握好以上几个方面,才能较好地把握住工笔重彩画中的色彩,并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达到自己满意的创作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陈文国.《中国画》.辽宁美术出版社

[2]王野翔,刘红沛著.《工笔人物画》.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第3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16-01

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是最常见又最被人熟悉的。从大自然界中的山川与大地,花草树木与河流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色彩是无处不在的。它最为我们所习以为常,最为我们所亲近。在我们周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物体都有千种万种的颜色,这些漂亮的色彩看起来好像是物体本身就有的,然而在没有光的条件下,黑暗中的物体都会失去色彩。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实际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

传统的色彩教学是教师让学生从打轮廓,画明暗、铺大的色彩关系到细部刻画的程式化过程,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僵化的色彩训练习惯,这样就会把画画成单色的素描,色彩作品会色彩单调,缺乏生动的色彩感觉和色彩的整体关系。学生在训练中往往急于改变这种状态,急于找书看,练习技法,把生硬的理论强加于色彩训练。这样会容易去硬套色彩关系,使色彩公式化或者模仿印刷作品又或者模仿教师的套用技法。

一、在美术教学中注重色彩的创造性训练

艺术不是对自然的单纯重复,因为我们的心灵更加广阔和丰富。色彩是对自然的抽象过程,而审美则是超越现实的抽象过程和对色彩本质的创造过程。单纯的模仿别人作品和单纯画物体表面色彩是不可能在画面中建立出属于自身的色彩感觉的。在色彩教学中,单纯的让学生模仿自然中的颜色是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的。从而会形成写实性强而对色彩表现的能力弱的现象。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色彩感觉的培养,色彩是视觉的根本性的再现,我们的眼睛中的事物有它的色彩与明度,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色彩让学生能够分辨自己对物体的感知,就能够分辨色彩。色彩是感性的艺术,素描造型是理性的艺术,色彩的力量往往不一定要以素描造型的型准为依赖,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色彩必须让他们真正认识与感悟色彩,单纯的模仿就会形成无意义的色彩作品。“当代画家以色彩本质的实现而把色彩正当地推置到绘画艺术的核心,绘画色彩的优劣成为举世公认的永恒的绘画尺度”。从色彩的悦目得到的是情绪的共鸣,是直接的抽象审美,是画者天生对于感觉的自信和得意。

色彩引发的情绪、情感的魅力远远比形状直接得多。培养和掌握从理性和感性的两个方面去观察色彩的习惯和方法,用色彩关系及变化规律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提高色彩感觉能力和运用色彩的能力。而保持色调的整体感觉,保持画面的新鲜感是色彩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色彩教学不应孤立的,应创造性的进行色彩教学

正如形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样,色彩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色彩教学中的关键是要把握住色彩绘画的精神实质,关键在应该教会学生把握色调与对物体的形象造型。在传统的色彩训练中,素描与色彩是难解难分的,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单纯的色参观在传统的绘画中是不存在的,古典绘画是以素描关系来呈现色彩,带动色彩,素描关系优于色彩,色彩是一种表现与加强的手段。同时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情趣。把课程的重心从素描中移向对色彩的熟悉、调和、搭配以及画面结合的方式等方面。

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与表现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态度和形式。作品中以色彩的层次来描绘自然现象和形态的,实现了色彩的物质化。使色彩潜入物体之中来传达物体的真正形态。色彩优先于形了,在抽象绘画中色彩自行具备了素描的性格。色彩就是“意义”,色彩就是“内容”。色彩训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利用颜料来表现客观世界的方法。我们都知道色彩的出现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能够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实际上都是在光的照射和影响下形成的。在色彩的训练与表现中,物体的色彩同时还要受到光源和环境的影响,所以我没说在美术教学中色彩训练往往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对于色彩教学来说长期的熏陶才是主要对策,色彩写生是提高学生色彩水平的基础。学生要多汲取各家的作画经验,教师要随时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积累,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的绘画色彩观念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画家观察色彩的方式和感觉色彩的能力也变了。在今天这些媒体发达的时代,在色彩教学中应当去磨练我们的全部感性和感觉,挖掘适合学生所接受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色彩知识。

参考文献:

第4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装饰画 色彩 技巧 意念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且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在装饰画中,色彩更有着不可名状的感染力,色彩的悦目得到的是情绪的共鸣,是画者对于感觉的自信和得意。装饰画色彩着重发现和研究自然景物色彩的形式美,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然后巧妙利用色彩的明快、协调、富有变化的特点来突出和加强其装饰效果。装饰画的色彩教学,有着独特的规律,也有着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感受色彩的魅力,激发绘画热情

色彩属于人的本质,从色彩的感觉来看,色彩是一种活跃的视觉力量,也是视觉之根本。色彩除了完成造型任务之外,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用色彩进行表情达意,体现作者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为画面增添无穷的魅力。装饰画色彩是在写生色彩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归纳、集中和夸张之后,变化出来的色彩,它来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强烈、更单纯、更富有主观感彩。装饰画色彩具有明确的本质特征和色调明确、色彩单纯的特点。

色彩作为装饰画中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在正确、巧妙地运用下,通过渐变、对比等形式形成节奏,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色彩的装饰美,表现一定的构思,加强主题的感染力,向观众倾诉作者的强烈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在装饰画的色彩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是一个引领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色彩的海洋,去欣赏、去感受色彩。在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下,磨练学生们的全部感性和感觉,充分挖掘他们真实的色彩感受,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本质的色彩感觉,打好学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基础。这样,学生学习装饰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装饰画色彩的学习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装饰色彩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伟大的德国诗人、自然科学家和思想家歌德在其《关于色彩的学说》中写道:“……我懂得,最终应该从本质方面来对待颜色,就如同对待物理现象一样,如果你是想为了有益于艺术而去研究它们的话。”这段话表明,学习和研究色彩规律非常重要。新一代科学家、艺术家在色彩理论和艺术实践上的不断创新,为我们学习研究色彩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教师在装饰画的色彩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提高理论素养,了解并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学习装饰色彩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以及心理特性。教师通过对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在实际的色彩运用中,色彩的三要素互为依存、相互制约,色彩某一要素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另外两种要素的改变。在装饰画中,色彩之间相互对比,如冷暖对比、色相、明度等,通过我们对色彩的巧妙搭配又使画面中的色彩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在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下,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色彩的对立和调和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帮助学生掌握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的装饰色彩配置法。我们对于色彩的认知并不是只有外表色彩的知觉而已,还有我们心中受到色彩影响的情绪、精神、感觉、判断力等,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这么多的色彩知识后,就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色彩训练,增进绘画技巧

在习惯的色彩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往往都是主题性的,给学生规定一个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去创编、创作。学生的作业常常是从构思、构图、打轮廓、上色到仔细刻画全过程的作品。学生虽然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练习,但每一张作业中从头到尾包涵许多的要求:如构图、比例、形体、色彩关系、画面情感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而且一学期的色彩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虽然一次次的综合训练,但真正进行有效的色彩训练的时间不多,所以,进步甚微。

在装饰画的色彩教学中,老师可先运用单一,再综合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色彩基础训练,例如可作色调训练、色彩表现技巧训练,等等。又如在色调训练中又可以作单一的明度色调、色相色调、纯度色调、冷暖色调训练;为表达单纯化,可作色彩的“压缩”即“限色”练习;为强调审美要求,要求学生作色彩的“置换”练习等。单一、有针对性的色彩训练使学生更容易牢固地把握色彩的运用方法,如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单一的色彩表现技巧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色彩的各种表现技巧等。调子训练让学生画小色彩稿,而且可以叫学生同时集中画几组不同色调对象的小色彩稿。这样感觉新鲜,在比较中更易把握各种不同的色调,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的灵敏度。事实也证明先单一,再综合的色彩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训练效果明显,绘画技巧更容易提高。

四、运用色彩表达创作意念,提升创作能力

色彩给人的印象特别强烈,所以,我们最容易通过色彩去表达创作意念。我们也会目睹一些色彩很丰富,视觉效果很好的装饰画,但却不知它真正表达的是什么。人有创意,有感情,通过思考,把颜色和自己的意念相结合,突显个人风格,牵动观众情怀。彩色装饰画中最难的就是要把作者的创作意念融入到色彩的设计中去,因为只有这样,整个创作才有灵魂,那些颜色才晓得向观众传情达意。

色彩教学是整体的色彩意识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的抽象审美意识。平时多组织学生欣赏西方大师的抽象艺术作品,学习西方大师的艺术思维方式、色彩的抽象化,从而明确学生自己的艺术个性,将色彩抽象化,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去设计色彩。另外,中国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一些抽象形式比较强的石窟壁画和雕塑,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其精华,再从自然出发,通过写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自我感受能力,拓展色彩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出新颖的、用色彩去表达自己创作意念的艺术作品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装饰画中,色彩焕发着无穷的魅力,世界上没有所谓好看的色彩或不好看的色彩,关键是看你怎样运用。在装饰画教学中色彩扮演了永恒的角色,在大量的技术性基础教学中,装饰画中的色彩教学在提高学生色彩技能、色彩素养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装饰画中的色彩教学不应停留在某个阶段,还需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色彩学习,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创新与提高。

第5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国画 山水 色彩 运用 探讨

中国山水画的色彩知识与技巧繁复精湛,以往青绿山水画的色彩理念来自于谢赫《古画品录》里指出的“随类赋彩”。“随类赋彩”重视物体本色、情感色以及一部分宗教色彩。所以,青绿山水凭借其繁复的色彩变换以及大气华丽的画风,拥有了一大批支持者。青绿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源起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并在两宋时代达到顶峰。伴随水墨山水画在唐朝的兴盛,画师将中国文学家独有的精神世界、生活情趣融入画作中,让绘画领域开始推广清雅、朴素为主格调的水墨画,并且影响着后世的画家。所以,青绿山水画在该年代遭到“排挤”,而被认定为是一类比较古典的山水画。但是其独到的色彩运用技法对后世启发颇大,并且影响着后世的画家的色彩使用理念。笔者在本文中将探讨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

一、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

山水画有别于其他的绘画种类,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出现了。色彩是画作的基本语言,其艺术格调以及艺术情趣通常要通过色彩来表现,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前提。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从“随类赋彩”到当代中国山水画诸多元素的融合,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是无数山水画画家的心血与智慧结晶。

二、色彩在古代中国画领域的沿袭与改革

(一)晋唐时代,中国画色彩制度的初创

中国色彩绘画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祖先对色彩的表达,最开始是在彩陶纹饰以及壁画中进行。中国古典色彩绘画制度在魏晋南北朝“制度初创”的前提下臻于完美,而当这类语言局限于表现古典画作中的理念、工具、材料等元素的相对饱和阶段,水墨取代了其在绘画领域的地位。

(二)五代、两宋时代

该时代除了对传统的传承外,又在笔墨、构图等技法上进行拓展,让国画更为幽雅,该时代也是工笔花鸟画大行其道的年代,重视水墨、压抑色彩几乎达成了共识。

(三)元明清时代

在该时代,文学家成为了绘画领域的权威,而色彩在绘画领域的衰落也显得不可避免。中国画的上色被叫做“布色”或“设色”,其根据某类既定的原则使用色彩,具备主观性。

三、中国画色彩运用中的“水墨决定论”

(一)水墨涵义

水墨,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墨画,是一类不添加色彩,单纯用水墨渲染的绘画技巧,有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二)水墨决定论对国画的影响

“水墨决定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中影响着国画的进步,其理念是国画的色彩除开工笔重彩外要凸显出画作的墨韵,因此文人画就开始大量涌现。文人画能够体现出文人的意趣,画作能够映射文人的理念。因此,色彩的艺术魅力在文人画飘逸古雅的笔墨表现模式下已经位于劣势。因此,从两宋开始,画家所重视的是墨韵,“水墨决定论”甚嚣尘上,“运墨而五色具”成为流行的绘画思想。

四、国画的色彩认知与运用的意义

回溯国际国内的绘画史实,尽管从观念到模式都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甚至有冲突或相悖的地方,然而无论哪个年代都对应着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色彩在国画中的应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水墨”技法活跃了一段时间以后,“随类赋彩”理念为色彩地位的重新确立提供了帮助。如今,艺术气氛体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认同与鉴赏水墨画的同时,也必须以色彩华丽的视觉效果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审美情趣,并弥补国画视觉冲击力不够的缺陷。所以,用色彩来体现国画的魅力极为关键。毋庸置疑,中国墨韵悠悠的画作让人感到风韵独存,与国外素描对比,均为黑白色彩,而水墨在运用阶段加入色彩的变化,也为观画者营造了恣意狂放的艺术意境。

不以描绘自然色彩为目标,而用诗性、意象化的色彩以情意赋彩来突出国画色彩独到的韵味和风格,是国画的色彩观,其呈现出了国画的意象趣味,更是国画色彩与墨韵的完美结合。而对国画色彩的研讨,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见解。然而要在正确的前提下传承与延伸,画家更要多听、多看、多想、多画。

五、国画山水色彩运用鉴赏

(一)工具材料对中国色彩的影响

1.画底对色彩的承载

在色彩诞生的初期,原始人开始将岩体当成色彩的载体,也就是后来传世的壁画。以后逐渐过渡到在墙上或丝织品上绘画。丝织物诞生于东晋,然而质量并不理想,在色彩的渲染上依然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唐代时期,伴随丝织行业的进步,绢的质地已经能够让画家一展所长。宣纸的诞生尽管在汉朝,然而纸的质量却差强人意,生宣纸也会限制色彩的运用,特别是石色。这也是国画色彩在唐朝发展达到巅峰而此后一直停滞不前的主因。

2.颜色的特性

国画的色彩分成矿物色、植物色、动物色。矿物色是各类矿石的结晶,不透明,石色间不能融汇,因此国画通常均为单色平涂。植物色与动物色是透明的,其往往被当成石色的底色,起到烘托、渲染的效果。水墨画通常使用水色,这是由于其是透明的,对墨韵古风没有影响。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山水画均为人物画的附属品,其只起到缀饰的效果。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山水物象才以单独的姿态为世人所接纳,历史最为悠久的山水画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

(三)色彩运用典例鉴赏

中国山水画中色彩运用的典型实例不胜枚举,如闻名的山水画师张大千的《巫峡清秋》。张大千在此画中运用了“没骨法”,就是并不勾画轮廓,而是调整色彩的深浅来体现层次以及主次顺序。刘海粟也是色彩运用的高手,其一部分优秀的画作被叫做“光色交响曲”就是明证。例如,《莲花沟青云阁》,颜色是若干次累积而成的,繁复而层次分明,华丽中见技法。

(四)当代国画中色彩的运用创新

传统国画通过上千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艺术理念,而且也形成了与其对应的审美趣味。

其一,科技的进步与异彩纷呈的生活彻底颠覆了大众的生活模式,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变更了大众对国画的审美标准;其二,西方艺术的引进对传统艺术审美造成了冲击,也形成了交相辉映的效果,这让现代与传统的国画的色彩观被颠覆。

在当代生活模式的作用下,参考西方绘画的技巧,吸纳当代艺术的精髓,让新时代的国画体现出的多样性至关重要。但是,当代国画的色彩观不纯粹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收,也是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设色手法的创新。传统工笔花鸟的设色使用线条勾画与色墨渲染相融合的模式,整个过程是由浅到深的。与传统的山水画对比,色彩的运用范畴更为宽泛,更能够表现国画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写意花鸟是在生宣纸上运用水墨与色彩,包含墨与色、水与色、粉与色的互相冲击、互相融合的运用,均是山水设色应当参考的。

山水画源自于自然,国画色彩的运用,不管经过了多少时间,最终也要回归自然。在大自然的写生阶段,其自身丰满的内容让画家对色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近当代画师试着用多元化的手段来进行绘画,传承与发扬了中国传统的色彩理念以及技法,并借鉴了西方的一部分技巧,将水墨与色彩融合,让色彩在画作中“活过来”,获得了可喜的进步。

笔者的观点是:在当今年代,有些画家认为单纯靠笔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不能完全将画家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的,所以,应不断求索,并使用国画中的色彩元素,让色彩与墨韵交相辉映。

六、结语

综上,中国人的色彩审美形态决定了其偏爱单纯明丽的色彩或对比强烈的色彩,其用色的主观性让“随类赋彩”更受欢迎。国画应不局限于自然色彩的复原,而要通过画师对色彩的主观夸大以及变相让色彩更为统一,让色彩充满“性格”。

参考文献:

[1]盛子亮,冯旭.再探国画山水中的意境表现[J].明日风尚,2016(05).

[2]黄迎洁.浅谈国画山水中的意境营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

第6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色彩感受能力 培养 策略

        在中专三年的《色彩》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是基于色彩感受能力对整个课程的基础作用而进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还需要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方法来进行。

        一、引导了解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

        自然空间内的物体总是相互依存,色彩也同样如此,不同色彩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就形成了色彩关系。在绘画中学生通常只看到物体的固有色而忽视了光源色,因此,环境色彩对物体色彩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学生的绘画中,使得物体本色受到影响,导致作品色彩受损,这正是由于学生对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掌握不准的原因。也正如此,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一定条件的物体形成的色彩关系来进行绘画,也就是说,绘画不是画东西,而是画关系。当然,也不能忽视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作用,如色彩的变化规律、冷暖色的变化规律。虽然整体上亮部冷则暗部倾向暖,但冷暖之间的差异有明显区别;灰性色在暖色环境中则有冷的倾向,在冷色环境中又有暖的倾向;光源色暖则亮部暖,光源色冷则亮部色彩也冷等。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这些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才能使其在绘画中将色彩关系准确地表现出来,同时,这也为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利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音乐、绘画、舞蹈是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和绘画的关联性给了《色彩》教学很好的启示。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和绘画的线条、色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把握住这一点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色彩是有较好作用的。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中,那节奏的舒缓、旋律的优美让学生大脑中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教师再以图片或视频来辅助学生进行欣赏,同时配以讲解,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对协调色和音乐的关系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再如:在《金蛇狂舞》中让学生来感受色彩搭配所体现出来的强烈对比,不但能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灵感,也能培养学生同感下的艺术审美能力。

        音乐和绘画在审美功能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音乐以音响的形式表现,绘画则以色彩的形式表现,但都借助光和大气为媒介,这就让音乐和色彩之间具有了关联性。利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提高的不是单纯的绘画能力,更多的还是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艺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很多时候,教师总是为教而教,却忽视了为美而教的绘画教育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展览或作品展等契机,带领并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来欣赏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的顺序性,还要结合艺术品的主体来对色彩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随着感受的丰富,提升感受能力。

如一幅作品中的色彩关系,色彩是如何对比的?画中的红色与蓝色、黄色和白色是以怎么样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的?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以专业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总结中点明绘画中强调物体的固有色,而随光色则减弱,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需要进行具体的选择来表现。

        当学习融入活动时,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得到放大,兴趣得到激发,有利于对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大自然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自然是最美的画,但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太过于强调色彩的对比关系而忽视了物体的固有色表现。其实,自然色彩的丰富多彩能让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迅速提升。但对自然物体的色彩感受不是照相式的全搬,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外光色彩的规律性,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主题的选择、感情的表达来对外光色彩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摆脱传统教室的束缚,以自然为课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写生课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那花花草草的色彩斑斓中去感受色彩,去领悟色彩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欣赏也好,写生也罢,教师都需要注重让学生在感受自然色彩的同时学会用自我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色彩,让色彩成为一种思想的表达、感情的抒发。

        五、常用色彩感受能力教学法简介

        在色彩教学中,除了以上策略能对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起到培养作用外,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是常用的色彩感受能力培养教学法的分析:

        1.分步示范法

        这种方法目前是《色彩》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法之一,它以教师的示范为主,通过“起稿、勾小色稿、确定色彩关系、局部深入、整体调整”的过程来将色彩写生过程示范给学生,优点是直观形象,但因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在分步示范中,教师需要在示范的时候配以理论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在感受过程中去强化验证色彩的专业理论。

        2.阶段教学法

        即在色彩教学中将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小阶段,通过每一小阶段的训练来达到整体的训练效率。在每一小阶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示范、修改、讲评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阶段教学法注重对每一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不同点的基础上形成面的能力,但因太多细化,对学生的色彩整体认识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3.图示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在《素描》和《色彩》课中应用较为广泛。众所周知,素描是利用线条的明暗、块面塑造来表现形体和空间。为让学生能弄清明暗调子的色彩成分,教学中教师可把物体单色化,按照素描关系标出色彩的明暗调子,同时在左(或右)上方确定一光源,物体因位置的不同所受光情况自然不同,其明暗调子也就不同,色彩的表现方法也就迥异了。图示教学法类似于示范法,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4.分层教学法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法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学生群对色彩感受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层教学。在实施中,分层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通常以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的强弱来进行abc式分层,即:a层学生群色彩感受能力较强,绘画水平也相对较高,教学中教师除按计划让其完成任务外,还可增加部分内容让其完成;b层学生色彩审美感受力强,绘画技能一般,教学中只要求其完成规定内容;而c层学生则以色彩感受能力弱和绘画能力弱的学生为主,教学中通常以基础理论学习和临摹性练习为主。色彩分层教学法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如果分层中教师不多方面考虑学生差异而武断地进行分层,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在《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于上述所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适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将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去感悟、去领会,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冷春林 浅谈色彩教学中色彩能力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第7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鉴赏力 艺术培养

一、艺术美及其特点

艺术美是各种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美。是艺术家通过感性对生活、对生命意义、对情感等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一种抽象表达方式。“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它来源于现实美,是艺术家对来自实际生活的体验进行加工、提炼,并使之典型化的产物。艺术美具有客观性,它不是艺术家凭空捏造的,不是一种纯粹‘属于心灵的力量’,其根源仍存在与客观现实中。”[1]艺术美作为美的观念存在形态,同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社会美、自然美相较,其特点十分显著。首先,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艺术作品和任何美的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没有形式,艺术作品无以存在,没有内容,艺术形式无所依托。其次,艺术美是美的较为完善和集中的形态。艺术美对现实美的反映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形象的反映,所以艺术美高于现实美,是较为集中和完善的形态。

二、作品艺术本身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1.绘画作品本身内容

1.1绘画作品线条

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由基本的点线构成,尤其以线构成完整的绘画内容。“线条是艺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它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线条能提供结构样式”。[2]线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物体的重量感不同、质量感不同、远近不同,表现物体所用的线也不同。画厚重的物体,要用粗线条;轻薄的线条用细线条;粗糙的物体,线条参差错落;圆润的物体,线条要平滑;近的物体,线条明确;远的物体,线条模糊。直线、弧线给人挺拔、坚硬、充满力量的感觉;粗细自然的线条,或遒劲有力或纤细飘逸;曲线,体现出柔和、优美、有韵律感。在欣赏一幅画时,观察其线条的变化便能了解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线条的灵活运用不仅体现作者的绘画技术,更反映出一幅画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

1.2绘画作品造型

造型即创造形体 ,是美术的主要特征。最直观的是物体造型,是方是圆,是暗是明,是虚是实。物体在绘画上表现出空间及深度,受光方位、光线强度,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及体积感。作为一种静态的物体造型,更多的是再现生活“常态”,再结合作者的绘画初衷,将物体“放置”在二维空间里边,再利用色彩、光线、空间、“修饰物”等众多绘画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更深层次的造型包括绘画中物体的大小比例、色彩的明暗强弱、线条的粗软硬细、作品呈现的整体“走向”等等。作品的造型设计以及呈现,是作者思想意识中的抽象形式的“再现”。任何绘画都是以自然为本,经过不同的造型呈现出作者不同的现实思想感悟以及对绘画的“态度”。如达芬奇,“借助理想分析和科学的研究赋予其作品“知性”的成分,尤其具体到处理每条外轮廓线条时,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微妙美化,观者能从其中很直接地感受到这种形背后下的理性心理”。[3]

1.3色彩

一幅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如何,直接决定绘画作品的整体基调。色彩的明暗、厚重等效果在绘画中的作用不同。色彩的使用首先由绘画物体的客观性和绘画题材决定的,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呈现出的颜色。色彩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调偏向阳光、激情、温暖等因素,较为感性;冷色调则倾向与沉默、冰冷、冷静等因素,较为理性。色彩的选择取决于绘画作品的光线、造型、题材、思想表达的需要。不同内容形式的绘画作品对不同色调有不同的要求,色彩在整幅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4光线

绘画中光线的体现为明暗,暗处即背光,亮处即“向阳”。光线在绘画中的运用,使整幅画作呈现出空间感和构成基本造型。画作的光线的描绘要以自然光线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在画作中体现光线的自然、客观现象,给观众一种自然、亲近的观赏感受。光线的呈现与色彩紧密相连,色彩是光线的呈现方式和手段,所以,在绘画中,既要考虑色彩的明暗,也要考虑光线的强弱等众多因素。

1.5空间

“和线条一样,空间也能传达某种含义”。[4]在平面中展现二维空间甚至三维空间,与构图设计安排紧密相关。有的画作展示出来的空间显得异常狭小,有种“施展不开”的感觉,有的画作仅在有限的平面中却能展示出“大千世界”的开阔与丰富,整个绘画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绘画空间的大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色彩、构图、光线运用、整体比例等等。

2.绘画作品本身形式

2.1平衡

平衡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之一,也是绘画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绘画如书法练字,讲究“上紧下松,横细竖粗”。一幅画是否平衡,反映作者的心理状态是否也是“平衡”的。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观点不一样,所以视觉心理平衡不一样,所绘制出来的画作的平衡点也不一样,有的偏向左边或者右边,有的在画面中心,有的在上或在下。当然,这也和题材有一定的关系。最常见的平衡是对称性的平衡方式,对称性的平衡方式易使人获得相对静态的、平稳的和简洁的秩序感和庄严感,但这样的平衡方式也会使人感觉生机不足,缺乏灵活性。

2.2和谐

平衡和和谐是分不开的,平衡是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和谐包括色彩和谐、构图和谐、造型和谐、空间和谐等多方面。和谐是塑造形式美的重要手段。“绘画艺术,其实质就是通过对画面各个形象的安排来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因此,绘画中的和谐问题主要表现在形体之间、色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统一方面。”[5]如一幅画在观赏过程中举例说明和谐性,让血红色呢过充分认识理解和谐在作品中的感受。

2.3韵律

绘画作品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的除了画面感,还有一定的韵律感受。韵律,包括声韵和节律,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如音乐,以韵律节奏打动人们,韵律的快慢、高低的不同组合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享受。如在建筑艺术中,建筑群的高低起伏、疏密聚散,建筑风格和具体结构,都是独特的节奏韵律。绘画有色彩韵律、构图韵律、线条韵律、空间韵律等不同元素的韵律,如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曲韵律独特的乐曲,绘画不同元素的韵律组合在一起也是一幅独特的画作。绘画韵律有高有底,有快有慢,有欢乐有悲伤。这种绘画韵律的视觉体验需要中学生对绘画艺术有一定的理解、感悟。

2.4对比

绘画形式体现出来的对比有色彩对比、材料对比、明度对比,构图对比等多种绘画对比形式色彩对比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将作者的思想凸显在色彩对比之中,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绘画,如黑白、红绿等,在突出绘画色彩语言的同时,将作者的性格、思想、生活态度也一同表现得淋漓尽致。材料对比。如水墨、油画的对比,水墨给人飘逸、轻快的感觉,油画从质感上给人浑厚、繁复的感觉,这也是东西方绘画形式差异之一。明度对比。明亮的色调带给人欢快、轻松的视觉感受;灰暗的画面让观众感觉沉重。构图对比。横向构图的绘画视觉较开阔明朗,信息量较纵深面大,横向构图多“记录”事件、风景全貌;纵向构图的绘画空间深度较横向构图深,视觉向纵深延伸,纵向构图多是局部绘画。利用绘画作品进行对比讲解,给学生一种深刻的认识。

三、讲解与实践结合

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老师讲解为辅,学生实践为主。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学习能对美术有自己的更深层次的见解和感悟。首先,学生自身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要懂得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素描、速写、色彩运用、结构的掌握、空间的设置、线条的粗细运用等等。在学习这些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学生能从中体悟出基本的作画要领以及思想节奏。其次,学生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艺术美。生活、思想、艺术三者是相通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思想寄托于艺术。学生要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总结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艺术美。只有对生活有细心的观察、总结和感悟,才能在美术修养方面与作者有“心灵感应”,更直接、更全面地对绘画作品进行鉴赏。最后,让学生讲述他生活中的美。这一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加仔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除以上三点外,学生还要在日常学习中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等。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达到一个基本的层次。在观赏作品时,能立即知道它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思想。其二,要学习相关的哲学、经济、宗教等知识。一幅画所体现的哲学知识、经济背景、宗教内涵以及民族风俗等等都要靠学生自己去积累、总结。学习哲学知识不仅能使我们了解艺术作品各个时期的哲学基础,而且也能培养自己的哲学思考能力。其三,艺术观念开放。在欣赏作品时,不能只欣赏具象的一面,也要欣赏到抽象的美;不能只欣赏美好的作品,丑陋的作品同样有它存在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保强《艺术欣赏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页

[2] 劳伦斯・斯切内特・亚当斯《艺术鉴赏讲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51页

[3] 汪莺莺《不可替代的形――浅谈绘画造型中形的重要性》 客道巴巴

第8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油画绘画;意境;艺术创作

引言

当前的社会形态是多变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对艺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美术是一种很常见的艺术形式,油画又可以归属于美术领域,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对意境进行把握和体现,可以提高油画绘画水平,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油画绘画中,意境的表达是一种深层次的艺术体现,无论是西方油画,还是中国油画,意境和情感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中国油画,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意境是各种文化形式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油画绘画中体现意境,也是油画绘画艺术者的追求。

一、意境在油画中的作用

美术是情感意向的产物,绘画中的意境是从具体的艺术形象中产生的,这些艺术形象被称之为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是带有审美趣味的,这些审美趣味就是意境。从古自今,人们对各种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大多是以作品体现出来的深层次含义和情感作为标准的,一副没有情感的绘画作品是空洞的,毫无生气的,画的意境就体现了作品深邃精神内涵。意境是绘画基本要素的综合反应,借助各种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在静态的画布上营造出浓烈的画面气氛和超脱自然客观物象,表现出一种情景交融,也表现出一种无比广阔的艺术化境。不同的艺术家对意境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北宋郭熙认为已经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李可染则觉得“意境”是绘画的灵魂;唐代刘禹锡认为意境是“象外之象”,“境生于象外”。在绘画过程中,意境功不可没,简单来讲,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是以景生情,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情感融入,以独特的构思对画面进行构造,再借助各种意象来表达已经,做到气氛浓烈,物象神似,感人至深。

二、油画绘画中的意境的体现

中西方油画创作都很注重意境的表达,这也是绘画领域中的一个共识。但中西方油画又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中西方油画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油画的风格、派系等都有不同。中国的油画必须发展成自主型,而非从属型生态的油画艺术,由于一些艺术家在对西方油画进行学习和模仿的时候,甚至有些失了根本,而中国绘画艺术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油画的发展可以借鉴西方油画的艺术特征,但不能完全照搬,更应该要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与核心,在西方的造型规律和技法系统里渗透中国文化精神,达到中国文化在油画创作中从各方面的自然而然地渗透和体现。中国传统的艺术都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水墨画、年画、民间工艺、古代洞窟壁画等,这些绘画艺术中都体现出意境,意境无穷的艺术境界,便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宗旨,无形中似有形,无色中似有色,无声中似有声,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一种可以领会,但是不可确切描述的感觉,在画面中体现着人文境界的文化意义成为民族文化在中油画中的迁想妙得。要想在油画绘画过程中体现出意境,也必须要将油画创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艺术家精心去构造,而且需要欣赏画作的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去领悟,才能体会到画中的意境。

在油画中营造出意境,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色彩的搭配来完成,色彩营造出来的一种色调氛围,就可以被理解成为意境。色彩的不同倾向可传达出不同的画面情境,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比如大红色调的画面给人一种兴奋、热烈以及充满激情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情似火的天气,热带气候,联想到夏天。而偏黄的色调却给人一种比较凄凉、阴冷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雨天,或者清晨微露,不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以及想象力是不相同的,作者在绘画创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加强对色彩以及不同的色彩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感受的把握,从而才能做到画中有景,景中有情,让观赏画作的人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整个画作的意境。

在西方很多画家的创作过程中,也喜欢创造意境,比如法国画家彼爱尔・波纳尔风景油画《棕榈之枝》,就表达出十分丰富的情感。画中的光线十分强烈,色彩纯度很高,在画面中似乎有一个色彩轻微变化的红色房子,画面的上方棕榈叶从头到尾出现了很多变化,远处是明亮的蓝色背景,映衬出高低不同的造型,整个画面十分细致,而且在很多地方都做得细微精致,画面层次感很丰富,远景与近景之间的搭配,也给人很强烈的对比感觉,这种对比和强烈的光影将人带入到一个虚幻的空间中,就连画中的人物感觉都是模糊虚幻的,人物隐隐约约的轮廓,和蓝色背景相协调,虚实对比和高纯补色对比,使得整幅画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闲情逸致的意境,让人看了之后展开联想,好像回归到自然的田园生活,回到到一份宁静之中。这也是巧妙地利用虚与实、藏与露的艺术处理手法而形成的一种超高境界,可以将油画艺术推向更高的文化艺术领地。

结语

综上所述,油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体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意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意境往往体现在意象中,体现在画面中,在油画创作的时候,通过对场景的构造,对绘画艺术的把握,对光线和色彩等要素进行控制,往往可以营造出十分良好的意境氛围。而这种意境又正好契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油画传递出来的意境,正是作者的情感体现,是一副油画作品中最关键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魏臻,张F.探究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感[J].现代装饰:理论,2012(09)

第9篇:绘画中的色彩知识范文

关键词:装饰画;色彩;应用

中图分类号:J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装饰画是对用于装饰绘画的一种泛称,它能够成为现在一种独特的美术类别,是有其独立的欣赏价值。装饰画与其它的绘画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装饰性是其主要特点,在勾画设计上,要求作者表现出其独特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创造个性。装饰画的设计一般不遵循自然事物的原貌,工艺制作意识强烈,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和情感性。

装饰和艺术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就是装饰,装饰就是艺术。装饰画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人、虫、鸟、兽等自然景物,作品形式一般比较抽象,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设计整体的均衡感、节奏感、对称感的运用。装饰画的画面不强调追求事物的真实外貌,但会在画面形象的大小、形状、聚散、虚实上协调统一,达到装饰美化的艺术效果。

一、色彩在装饰画中的作用

形象设计和画面构成是装饰画的重点,但色彩也在装饰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装饰画中的事物形象设计需要画技与色彩的紧密配合,才能得以体现,色彩的不同组合与运用,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情绪感受也会不同。色彩充满世界的角落,美丽的色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装饰画中的色彩运用的得当,可以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和情感。

装饰画的色彩建立在固有色的基础之上,注重画面色彩的装饰性、平面性与整体性协调感。装饰画的色彩是作者根据自然色,生活色等色彩基调,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浓淡等手法进行再创作,因此,装饰画的色彩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事物原本的色彩,而是建立在主观情感上的抽象色彩。

装饰色彩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以简单化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主观意识比较强烈,通过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表现,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的视觉冲击力,感染欣赏者的情绪。装饰画的色彩主要运用色彩浓淡冷暖的变化与组合,激发人的色彩想象,制造出多姿多彩的画面情绪和效果,画面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艺术感染力强,能够引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二、装饰画在色彩上的配置

装饰色彩在装饰画的装饰艺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在创作装饰画时会非常重视色彩的配置,色彩的合理搭配对画面的视觉效果有着直接作用,影响着装饰画的艺术效果。比如,有些装饰画的结构和图形非常的简单明了,看起来给人一种轻快、典雅的感觉,有些装饰画纷繁复杂,色彩艳丽,给人以强烈的主观情绪感受,这其实都是色彩配置在起作用。对装饰画的色彩进行主观性配置,减轻了画面的写实特征,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绪,营造一种浓郁的色调氛围。

自然界中拥有很多不同的色彩,每一种色彩都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讲,色彩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彩色和非彩色。把类近的色彩放在一起配置,可以获取一种相互协调的色彩,而不同类型的色彩相互调和可以造成色彩的巨大变化。无论运用何种色彩进行调制,都是为了使装饰画的画面达到整体上和谐的统一。虽然色彩的配置可以随意的变化,但作画者必须依据画面的性质要求和色彩类型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可以使装饰画的设计更协调,色彩效果更美好,艺术感染力更强。

三、装饰画的色彩基调和情感

对装饰画着色,第一要确定画面的主色调,主要包括画面的总体色感和给人视觉上形成的感调。对色调的掌控以及色彩变化的运用是画面设计的基准,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感情倾向和画面的整体艺术欣赏效果。

在装饰画的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基调对装饰画的整体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色调是画面给人的总体的色彩感觉,是画面色彩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色彩纯度的强弱会在视觉上的给人以强烈反差,不同的视觉效果能造成人不同的心理反映。色彩的颜色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独特的情绪体验,人们的性格、情绪、年龄和习惯都会影响其对色彩的喜好。作者作画对色彩选择必须根据色彩对人心里上的反映做出抉择,如红、黄为暖色调,给人强烈欢悦的视觉效果,蓝、绿为冷色调,给人以平和沉静的视觉效果。

四、把握色彩在装饰画上的空间性和整体性

与写实色彩相比,装饰画的色彩语言形式不同,色彩的明度、饱和度不同,色彩表现手法不同,创造的空间感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会产生诸如凸凹、前进、后退等不同的艺术效果。低明度的色彩有后退、凹进的感觉,高明度的色彩有凸出、前进的感觉。色彩的强弱暗淡、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以加强画面的空间效果,制造出许多不同的空间想象。空间感在装饰画上的作用是重大的,在创作画时,一定要通过对色彩的把握创造良好的空间效应。

除重视色彩的空间性外,装饰画的色彩应用也要注重色彩的整体性。装饰画给人的感觉不可能是散乱的,而是完整的。作画者通过色彩色调的统一和色彩的反复增强画面的整体性。合理的应用色彩的特性,能够唤醒人的想象,利用色彩的旋律,能够促进画面的总体和谐,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达成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色彩在装饰画上的应用很广,只要能够掌握它的色彩性能、特征、对色彩配置方案的使用以及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等色彩知识,就能很好的把色彩运用到装饰画的创作上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