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电工基本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本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基本实训报告

第1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教学;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2-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按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未能达到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要按照本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全部教学过程贯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两个模块是指按照渐进性、先进性原则将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层次是指按实训任务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实验(培养基本技能),在课内边讲边练,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型、检测、安装和机床控制线路基本环节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严格按照“6S”管理训练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接线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维修电工的实践考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周教学(培养专项技能),以典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模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调试与维护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正确对机床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在电气控制线路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编写简明故障检修计划,能熟练运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经试车使机床各项功能恢复,并撰写实训报告与总结,从而具备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维护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课程设计教学(培养综合技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改造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将设计后的方案在PLC实训室进行设计验证,对方案进行修订,最后根据方案列出选购元器件清单,然后进行硬件连接、软硬件调试。第四层次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训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渐进性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

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文件的精神,“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依据课程标准,应从课程的实际及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分析、故障检修、设备维护,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合优化实训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要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整合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路图,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完成电气元件安装、线路安装、通电调试,而且对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能独立分析处理。经过强化训练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维修电工考证,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进行考核,经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考证也可检验自己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好,以便及时补上。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以及安全用电与操作知识;会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低压配电线路图;会根据负载合理选用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和导线;能熟练掌握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符合GB3797-2005和DL/T5161-2002规范要求。(2)专项技能。要求掌握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修、安全检查与维护知识,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设备维护的能力。(3)综合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技术改造,掌握硬件连接和硬软件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

挖掘潜力 提高兴趣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指导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和手册,在完成给定课题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各组自行设计控制电路,或有意在安装电机时设置故障(需教师把关),然后各组交换进行安装和故障检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有强有弱,在分组时可有意将他们搭配开,以强带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宜。以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为考核标准,采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每个实训任务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考核,考核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出勤及实训报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按106030分配。技能分数宜以 36 分为合格,理论分数宜以18 分为合格,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视为成绩不合格。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30%,可与技能考核同时进行,考核内容为提出实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分析解答。例如,操作X62W万能铣床,在进行主轴电机变速冲动时,按下变速冲动按钮如时间过长,松开按钮后主轴电机由点动变为常动,对此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点的位置;通过给出的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等。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60%,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将实训中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制定评分标准,着重从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现场的布置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当场打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勤及实训报告 出勤及实训报告占10%,出勤由班组长负责,每天认真记录,最后汇总。实训报告由每个学生根据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总结和体会。

实训考核每一单元都应有成绩评定,根据“各单元成绩×权值”进行综合,作为操作技能过程考核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娟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吴浪武,邹时华.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3]彭丽.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

[5]蔡少权,苏桂文.《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第2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 实训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52-02

目前电子技术实训课现状,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开展了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工作,我们在实训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注重从与教学水平相适应的硬件设施上进行更新完善,更注重从教学方法上改进。提出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开设,应在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创办开放性实训室,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社会需要的有用初、中级技术人才。

一、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

从教学体制上看:过去电子技术实训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课程中大量实训内容是验证性的,实训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实训课一般以验证定理、定律为主要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至今仍在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教学中担当着一些重要角色。

从管理体制上看:人员紧张,仪器设备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多数是辅助理论课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内容和课程进度等方面受理论课影响严重。实训室规模小,实训教学队伍稳定性差,很难保证有一个相对稳定、能够深入开展实训教学的环境。

从教学过程上看:实训课由教师依据实训内容配出相应仪器设备,并讲解实训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无所不包。学生做实训是被动的、依赖的、从众心理比较严重,课前不预习或照书抄应付上课,实训中走过场,编个实训结果交报告,实训课的效果微乎其微。

上述情况反映出的现行实训教学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极为不相称,有待开展实训教学改革,以利于为学生技术和技能形成提供更好地服务。

二、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改革

(1)建立适应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环节。

在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把实训内容作为实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将传统的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扭转到以部分验证性实训为基础,适当增加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实训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使有限空间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其次是选择好实训教材,在内容上注重应用部分与实训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还满足电子学科不同时期的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实训(包括实训技术、应用和设计方法等)基本功方面有更宽的途径,采用应用技术与基本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既侧重实际设计与操作,又强化电子技术应用所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训练(如仪器操作,元器件的选用,电路故障的分析,特别强化电子技能训练)。最后各个章节应用部分中增加“知识拓展训练”,这些内容可作为课外学时的实践部分,也可根据情况补充到课内学时中,为提高实训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创造一定的条件。

(2)让学生成为实训中的主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转变实训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训教学中关键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电子技术知识设计一些实用电路,激发学习热情,在开发、设计中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理论学习更扎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肯思考、会思考,并注意学生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同步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电子技能设计过程中,根据实训教学大纲及学生考证的要求,让学生先理解实训内容,接着设计实训方案,进而分析可行性、选配实训器材,最后得出最佳构思及具体电路选型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教师提出具体的实训目标和要求,提供一定的实训条件,对于通过何种途径如何去实现目标,则由学生自己在实训之前独立完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训,学会分析,讨论,确定设计方案等一系列实际工作的经验,课后还组织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课程学习及课后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无疑将大大促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和熟悉基本实训原理,了解科学发展的逻辑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和掌握电子专业实训方法与技能;培养和积累从事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初步创新设计能力;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3)建立开放的实训室管理机制,增强学生实训创新思维与能力。

开放性实训室必须具备以下主要设备和仪器: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台、双踪示波器、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单相台钻电机、各种元器件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是生产实际中经常用到,在电子产品制作维修中也是必不可少。开放性实训室以课余时间为主,学生根据实训题目的,自己想办法设计线路,有的学生还自由选题,自由发挥,提高很快。电子技能设计与制作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课外电子科技设计的内容广泛,涉及电子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学生通过课外开放性实训室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放性实训室革实践,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改革了原有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因此,电子电路实训课首先开设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同学们通过实训学习,能够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并能用这些仪器仪表进行电子线路的检测、故障分析和排除。建立科学、规范、独立、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和实训考核制度,才能使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更加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4)成立创新电子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电子课外科技活动,成立电子兴趣小组。让学生维修、制作电器小产品,如修理半导体收音机、安装稳压电源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专业教师定期指导和参观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对市场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了解,并应用在电子小产品的制作中,激发他们学习电子的兴趣。

三、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1)微课、多媒体课件、电子仿真教学进入实训课堂,开辟了趣味教学的新天地。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所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实训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教师和学生处于主动的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像和思维空间,营造了学习氛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开放性实训教学,双师型教师业务素质相应要求较高,同时要具备有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素质。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必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双师型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产品。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稳定双师型教师的实训队伍要保证电子技术实训教学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双师型教师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师德,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哲英等.面向21世纪的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初探. 实训室科学,天津,1998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周作元,张敬怀等.处于世纪之交的高校实训室工作的再思考.实训技术与管理,北京,1999

第3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主要在应用工程系机电、汽车制造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中,随着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改变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状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学生、对社会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1传统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处于附属地位

长期以来,在电工电子的教学活动中,理论处于主要地位,实践则处于附属地位,实践内容只能跟着理论内容一步步的走,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没有提出新的实践操作内容,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基本上都是让学生按着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

1.3实验教材落后

尽管电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实验教材却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变化。实验教材更新比较慢,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缺少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项目,都是以往的比较陈旧的知识和技术,内容缺乏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

1.4实践教学配套设施落后

在很多学校,存在着电工电子实践教学配套设施落后的问题。比如,实验室不够大,使用面积不足。在配备仪器方面,数量不够,导致实验活动中无法实现人人亲自动手操作,而且仪器设备比较落后,很多新项目的仪器没有及时进行配备,使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1.5实验考核方式不科学

由于电工电子的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电工电子教学中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学分要求,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的书面实践报告给一个分数,所占比分远远小于电工电子理论学习的成绩,因此,这种评分方式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会给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即实践并不重要,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1.6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普遍来说,从事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教师,其整体上的知识结构并不完整,职称、学历偏低,缺少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作为直接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教育者,其队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科学、全面的提高。

2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改革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中心,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进行启发性的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给予学生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然后利用教学递进法,由简单的知识点逐渐深入到复杂的知识点,层层深入的递进法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根据实践教学法的改革,突破长久以来单一的教学方法,使用讨论式教学、开放式自主教学、项目驱动等众多教学方法,来提高、改进教学质量。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以达到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

2.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物质基础,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第一,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实验室建设。首先,要对实验室的整体有完整的规划和设计,例如,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合理规划实验室的使用面积、空间布局和结构;其次,在实验仪器的配置上,本着节约、优先、量大面广的原则,根据实际的实践教学、学生数量等情况进行购买,大型的设备力求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第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实验室,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连接、电路测试、电路设计等,根本实现不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践的技能,还应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例如与电气实习厂签订协议,让学生跟着师傅进行工作。这样,学生直接到一线进行实践,对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检验和补充的机会,还提高了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以后的后续学习和社会工作。

2.3改革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内容

第一,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电工电子学生作为应用型技术人才,教师应注意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相应的社会工作,教学应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注重开发新的综合实训项目,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而通过综合实训的开展,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和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第二,电子工艺实习内容的改革。作为一门实践性、工艺性的技术基础课,电子工艺实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要在了解一些电子工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学的操作技能,自己动手制作实际产品。在传统的做法中,电子工艺课程被确定了时间、地点和内容,制约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转变该课程的实习内容,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有重要的意义。

2.4提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教师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运用上。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单独操作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立刻站出来给予指导,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上网、或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计算机工具。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社会,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因此,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适应现代工作岗位的工作者,就必须学会相关的电工电子计算机工具,例如EDA工具的有效使用等。

2.5改革实践考核方法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中,教师只要求学生上交一份实践报告,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这种考核方法和标准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对实践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技术学习,而且教师也做不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全面考核。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考核方式。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记录,最后把所有的表现成绩加起来,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有相应的比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每一次实践教育课的重视程度,有效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6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

指导教师作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保障,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进程。因此,为了担负起教育和管理的重任,学校应该选拔和培养出一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技能指导的教师作为带头人,采取内部培训、外面引进等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以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因此,我们应加快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推进实践教学与现代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配电网、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要求维修电工、电气运行值班人员、设备安装检修人员、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等都必须具备电力电子知识和技能。为满足专业岗位群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需要,课程进行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始终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中心,进行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实训场地,让教学过程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思路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双证培养模式中维修电工等国家技能鉴定的嵌入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维修电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为学生考取电气检修、电气值班员和变电站值班员初、中级技术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扣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依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及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由企业行业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聘请企业行业中的高级技术、技能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是:常用电力仪表使用能力、电力电子器件检测能力、电力电子系统的调试能力、电气测试及现场试验的能力、电气线路识图能力、安装及检修电气设备的能力等,为完成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并按照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具有中级、高级维修电工(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部分)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为获取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以“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为思路,描述了SCR、GTO、BJ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保护与驱动电路,详细分析了各种AC/DC、DC/AC、DC/DC、AC/AC变换技术及单相和三相整流器、逆变器和斩波器,介绍了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各种软开关技术,并随着现代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配电网、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3.学习情境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遵循“器件认知-电路分析-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能力培养的规则,选取与专业岗位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典型应用案例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厂实训”、“变电站仿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电力行业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基础。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见图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将职业技能与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以实现“学做循环”为目标 完成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一方面以实现“学做循环”为目标,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另一方面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1.精心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教学平台

根据当前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本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理实一体化”要求,整合优化资源,精心搭建了基本实训教学平台、综合仿真教学平台、综合场景教学平台、生产现场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体系。在学校政策和中央财政支持下,购置更新仪器设备,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为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本课程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电力电子与电能质量”实验室、静模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以保证课程的综合仿真实训;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国网技术学院优质的实训资源,建设了以220KV智能变电站、变电实训场、电力电子与电能质量沙盘展示等为中心的综合场景教学平台,实现了真实场景教学;生产现场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依托山东鲁能智能有限公司、山东彼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石横电厂、邹县电厂、济南供电局、泰安供电局、黄台电厂等单位,在综合实训环节,学生通过现场教学、顶岗实习、企业锻炼等方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适应岗位需求。

本课程依托课堂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外实训教学,引入实际案例,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较好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问题,完善了以“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岗位工作的相互对接。

2.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本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人员一起,进一步整合优化了教学资源,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丰富,包括了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动画库、仿真电路库、学案、习题试题库、课程拓展、课程录像、案例库、职业技能鉴定等。网站的教学资源库中有整个课程各学习情境的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过程录像、实训项目操作录像、仿真操作录像、实际工作任务操作录像等视频资源、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企业典型案例资源、对应教学中各知识点图片资源、考核评价资源等,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 实现了双证融通的学习过程

1.课程层次性实践项目的设计

本课程在对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训项目。针对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工程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形成岗位技能要求,开发形成单项实验、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训等层次项目,结合现场工作任务,设计本课程学习性的实践任务,通过课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内场景实训、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完成,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图2所示。

2.课程内容组织及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基于“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以工作情境:“调光灯电路”为例,说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见图3所示。先由任课教师下达任务书,明确任务目标,接着由教师指导学生分解任务,查找难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完成任务所需的必备知识技能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审核各小组的方案,并监督和指导学生实施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展开主题讨论,各小组进行检查、自评、完善,并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过程表现及报告内容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

3.理实一体教学 实现“学做交融,能力渐进”

课程教学的实施,遵循“学做交融,能力渐进”的原则,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训练,引入案例,创设真实情境,学做循环,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图4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过程。

四、实践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通过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建设、课程内容重组和情境化教学设计、“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逐显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化、教学系统化、用人单位满意化的目标。

1.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 “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了项目制任务式教学策略和团队协作学习策略。课程的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实现由6至7个环节组成,在学习过程中均采用小组(团队)方式,讨论、收资、成果等环节均以小组为单位,“分解任务”、“查找难点”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方案实施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求分工、协作、团结、交流,共同完成测试任务,成绩评定中有团队系数,师生密切交流,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2.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考取《通用电工证》、《维修电工证》初、中级技术资格证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习该课程的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7%以上;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掌握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气性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动向和新的应用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组织的电子设计协会被授予“2014年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荣誉称号,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荣获山东省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第5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电子电工实验 强电 电气事故 安全意识

电工电子实验室作为基础实验室,使用率很高。电工电子实验中,有很多实验属于强电实验,比如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实验,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实验等。结合本实验室强电实验的特点,对安全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防患于未然。安全问题又分为学生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以下我就这两个方面结合在实验室工作的经历谈谈相应的措施。

在大部分电工实验的事故中,学生和设备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学生安全和设备安全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学生作为实验设备的使用者,培养安全用电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实验老师对进入电工实验室的学生要经常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把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环节,由专门教师负责。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要让其把安全用电意识带到以后的整个职业生涯。

安全用电教育要形式多样化。以往,实验老师对学生的安全用电教育仅限于向学生口头传达实验室的安全用电规定,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实验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电气事故的图片、视频,用活生生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包括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引火灾和爆炸等电气事故造成的惨剧和损失。除此之外,在做好充分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实验老师还可以设计几个破坏性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能够牢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内醒目位置设立安全注意事项警示牌,电工实验室各实验台均有漏电保护和过载保护功能,实验用导线、测试表笔具有良好的绝缘保护。实验室老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漏电、短路检查工作,做到室内各种导线开关无断接,无破损等。弱电实验一人一组,强电实验2人一组,连线时,要切断电源,连接完线路,需经实验老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在测试过程中如需换线,一定要切断电源。此外,要单手操作,防止双手触及电路中的不安全电压,造成触电事故。

要教会学生如何识别用电异常现象。在实验过程中,精神必须集中,当嗅到焦臭味、见到冒烟和火花、听到“劈啪”响、感到设备过热及出现保险丝熔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在故障未处理前不得再次开机。

万一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救。强电实验实训室应配备有强电工作经验的指导老师同时在场,若发生触电事故则应迅速进行处理。

1.立即迅速切断电源。离电源近的应立即拉断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如离电源开关较远,可用绝缘电工钳或木柄斧切开电线以断开电源;如触电者压在带电体上,可用干燥的木棍、皮带、围巾、绳索等将触电者拉离带电体或挑开电线。也可用干木板垫入触电者身体下,以隔断电源;切记不可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同时应防止触电者因摔倒、磕碰等造成二次伤害。

2.就地抢救。让触电者平卧在阴凉、通风处平实的地面或门板上,立即向医院请求现场救护,同时速向系部及学院安全责任人报告。在医生到来前应按下述要求进行急救:如其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后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者,可让其安静休息,并注意观察,切不可让其离开或随意走动;如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处于昏迷状态,但心脏、呼吸功能都还存在,应使触电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周围不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衣服以利于呼吸;天冷应注意保温:密切注意其病理变化,随时准备作进一步抢救;如其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及心脏停止跳动或两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急救。

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在使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前,实验老师要向学生演示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应该在电路连接完成并检查完毕后,再接通电源和信号。在电工实验室应该摆放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电工电子实验室是高职院校电气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强电操作,近年来常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等。因此,重视实验室安全,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实验室财产安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老师一定要努力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人身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侯建华.为培养机电专业技术型人才―谈我校电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7,(3).

第6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训 焊接 调试 组装 实践

一、概述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今后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向。

在高校中,如何处理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与实践实训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如何发挥工程训练中心这一创新实训基地的作用?

这种发展状况和趋势对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如何推动教学知识的更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有其明显的优势。

(二)学生参加电子工艺实习的必要性

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培养训练学生的首要目标。

随着3C(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r)结合与一体化,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高等院校,对电方面专业的教学人员、学生以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方面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电子工艺实习环节有其明显的优势,从而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国内普通工科院校与重点院校、国外高校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实践实训环节做得不够,该环节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三)电子工艺实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电子工艺实习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电路的设计与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基本的要求:每位参加电子实习的同学在实习结束时,能够熟练地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示波器等工具;能识别出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并能测试其好坏和相关的参数;会认芯片管脚顺序。

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了解前沿、促进创新。同学们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了,对最新的科技前沿了解了,才有可能去提高和创新,才会在某方面有所突破。总之,大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这样我们才会有创新,这样我们的实习才有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首先,学习态度要端正。该实习环节也是难得的实践环节,不论同学们以后从事的是技术开发还是技术应用,也不论是产品的销售还是企业的管理,都要用到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知之甚少,你如何去从事管理和经营?更不用说从事专业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了!

其次,实训目标要明确。通过参加实训,把书本上的图形、符号、公式、定理和实训当中的实物、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验证理论,通过实践理解理论。

再次,实习结果固然重要,但与实训过程本身相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电类专业的本科生来参加电子工艺实训,不是作为普通工人从事简单的焊接、调试、组装几件实训产品匆匆了事,而是作为一个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本科生从事验证理论知识的实践者,把实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知识都消化了、理解了、吸收了。

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通过参加实训,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工程实践技能,还要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考勤签到、安全操作、环境卫生、元件丢损、工具使用、元件焊接、产品调试、实习报告、实践考核等环节都要列入考核内容,与实训成绩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实训成绩的公平、公正,合理。

三、教学内容的探索

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分三个阶段(层次)进行。

(一)第一阶段:前期预备阶段训练内容

1.基础理论

具体内容:万用表,电烙铁,焊锡,PCB板,基本元器件知识以及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要求:为具体实践做准备。

2.元件测试

主要内容:基本元器件的识别,认识装配工具及万用表使用方法。

主要器材:基本电子元件,实习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教学要求:正确识别元器件参数,掌握测试方法及参数检验标准;正确掌握工具的使用范围与方法。

3.焊接实训

主要器材:电烙铁,焊锡,废旧电路板(练习板)。

教学要求:了解电烙铁的结构、安全使用方法、性能及锡焊认识;观察、认识焊料的熔化、凝固过程;熟悉掌握锡焊五步法,方法正确、操作规范。

4.基础实训

主要内容:PCB装焊、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型、镀锡及装焊。

主要器材:电烙铁,焊锡,PCB练习板,导线。

教学要求:元器件成型与镀锡,卧式及立式安装;掌握导线的剥线、镀锡以及搭焊与绞焊的焊接方法。

5.基础考核

主要内容:工具的使用、元器件识别、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型、镀锡及装焊等。

主要器材:万用表,电烙铁,焊锡,PCB练习板,导线等。

教学要求:进一步巩固以上的训练内容,为下一步实习做好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践操作阶段训练内容

1.产品原理

具体内容:FM贴片收音机、多用充电器、数字万用表等原理和焊接工艺。(每批学生选做2件实习产品)。

教学要求:了解实习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焊接工艺。

2.SMT的元件、设备及装焊工艺过程(在SMT贴片教室)

主要器材:FM收音机、配套演示板、示教板。

教学要求:认识SMT/SMD,了解SMT设备及装焊工艺,贴装FM收音机板。

3.FM收音机组装调试

主要器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焊锡,FM电路板及元器件。

教学要求:微型电子产品组装及调试。

4.充电器装配与调试

主要器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焊锡,电路板及元器件。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产品装配方法与工艺;掌握调试法及故障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实践操作提高和扩展阶段训练内容(扩充内容)

1.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SCH原理图和PCB印刷板图

主要器材:指导书、计算机。

教学要求:掌握SCH和PCB软件设计方法。

2.手工设计PCB

主要器材:样品板、绘图纸和笔。

教学要求:掌握PCB手工设计方法。

3.印制板制作:

主要器材:覆铜板一块、转印图纸一张、转印机、蓝色环保腐蚀剂、微型钻床。

教学要求:了解印制板种类及手工制作工艺过程与制作技巧。

4.单片机及PLC应用介绍

主要器材:单片机、PLC模块。

教学要求:了解一些单片机和PLC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它们在工控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典型示例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让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再让实践验证理论;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介绍。

(一)电烙铁电阻和电流的测量

题目:实习用的是一把30W/220V的外热式电烙铁,试计算一下该电烙铁的电阻值R、电流值I有多大?再测量一下实际的电阻值R、电流值I有多大?

理论计算:已知P=30,U=220,不考虑功率因素,利用公式P=UI=U2/R来计算

R=U2/P=2202/30≈1.6 KΩ

I=U/R=220/1.6≈137.5 mA

实际测量:先测量一下电烙铁的实际电阻值(如测得R=1.9KΩ),再通电测流过电烙铁的电流值(如测得I=114.5mA)

对上述数据,我们得出结论:理论和实践有一定误差,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反过来再实践也可以验证理论。

(二)电源电路参数的测量

题目:以充电器中的电源电路为例,测试一些电压参数,并观看其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1.测量变压器的初次级电阻值,并以此来估算其变比。

2.测试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并察看其幅值和频率,看有何异同?

3.测试整流前后的电压波形,看有何异同?

4.观察一下整流时加滤波电容和不加滤波电容对输出电压有何影响?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电源电路,包括了变压、整流、滤波三个环节。通过测量变压器的初/次级电阻分别为1500/3欧姆,电阻比为500/1。我们知道变压器初次级的电阻比等于其变比的平方,再测量一下其电压值,可算出它的变比、电阻比,再与实际测量的值做比较。

通过参数测试和查看波形,会理解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交流与直流、脉动直流的区别;知道变压器、二极管、电解电容在该电路中起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电路的搭建、参数测试、波形测量,我们会把很多知识点得到实践的印证,加深理解,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五、结论

通过对高校中本科生参加电子工艺实训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大家共享:

第一点,实践是硬道理

理论学得再多,再深,如果懒得动手去实践,一切都是空的!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已!实践、实训环节是工科院校的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环节。

第二点,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如果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何必如此麻烦呢?老师直接把试题答案告诉学生岂不皆大欢喜?我们正是需要这个过程来锻炼和充实自己、磨练自己。通过参与实训过程,把书本上的图形、符号、公式、定理转化成动手实践,同学们才能学有所用,才能把理论消化和吸收,以后才可以指导自己去实践、去创新。

第三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实训”

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比如“变压器的变比与初次级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普通Ф5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多大?”等等),让他们在实训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效果要比“知道答案后再去验证”要好的多。

第四点,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

电子工艺实训也不例外,需要同学们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一步步完成实训科目。实训先从最简单的最普通的地方入手,比如先从实训的工具(电烙铁)开始,电烙铁的电阻值和电流值理论上是多少,实际又如何?同学们一测便知。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来;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参考文献]

[1]姚宪华,郝俊青.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实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P1-5,P17-18

[2]曹啸敏.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V1(35): 47-47

第7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大学物理课程体系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物理实验在培养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和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服务,在构建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时坚持了以下原则:

1.1广泛性和基础性原则

广泛性是指实验教学内容要具有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广泛性,要涵盖物理学的力、热、电、光、原的各个部分。这样的安排是考虑到一般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实践能力往往是复合型的、多方面的;基础性是指学生的物理实验内容应包含一定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这些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一方面是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方法的经典实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验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文转理)的学生不掉队,再者扎实的实验基础有助于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实验。因此在构建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时,所有专业的实验内容均包含一定数量的基础性实验。

1.2综合实验能力培养优先原则

应用型人才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成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师,其理论知识要达到普通本科的基本要求,但实践能力要超出以研究型教育为主的本科生水平,他们应具有较强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维持正常生产运行、技术革新和改造的本领。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程中的综合层次的实验内容来展开,因此大多数专业的实验课程中都包含了如传感器、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实验项目的综合实验和学生自行开展的具有工程设计思想的研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体系的重点。

1.3突出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要求的服务性和差异性原则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在兼顾基础性和技能训练优先原则的同时,突出课程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要求的服务性和差异性的功能。实验课程准确与专业课程对接,使学生感觉实验课实用有效;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课程体系中安排的实验项目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高度契合。在构建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地方不同产业发展对专业的差异化要求,制订不同专业相应的实验课程内容,学生易对实验内容有亲切和认同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形成工程设计思想,更好地促进学用接轨和大学生就业。我校所在地区,工程机械是地方第一支柱产业,机械工程生产企业遍布于市、县工业园。工程机械设备的生产、检测和控制都涉及到传感器技术,为适应这一要求,在构建机电工程、工业设备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时,尽可能多地安排了包含各种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实验项目;食品工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产业,在构建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时,尽可能多地安排光谱分析方面的实验项目。这种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构建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做法,助推了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在2013年全国新建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时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赞誉。

2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分层次”结构

2.1“模块+层次”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

按专业构建相应的实验课程模块,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全部模块组成了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地方性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在每一模块内建立基础、综合和研究创新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这种“模块+层次”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循序渐进开展实验教学的需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物理实验模块等组成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

2.2基础层次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各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功能上的宽口径和延伸性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和掌握从事物理实验和各类专业实验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如数据处理常用的误差分析;常用的放大法、比较法、模拟法和光电转换法等实验方法。在课程体系各模块中,实验项目总数中近半数为基础层次实验项目,如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静电场描绘、金属线胀系数测定等,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在于训练、培养学生基本仪器使用、实验方法选择和实验仪器调整等基本实验技能,而这些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完成综合层次和研究、创新层次实验以及专业课程实验所必需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提供实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和准备。

2.3综合层次实验

这一层次实验是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和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化要求而开设的。实验项目紧跟时代科技发展,集中体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密切相关的实验测量方法、手段相适应,是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实验课程体系的难点。实验项目的选择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或基本达到专业实验和生产一线正在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控制设备,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用到过。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数字PID控制、温度控制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等相关实验知识,为实现物理实验与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在该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中安排了RLC暂态过程研究、PID控制下的PTC居里点测试等实验项目;机电工程专业需要光电检测方面的实际训练,通过我校实施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建工程”的“共建三基地”(学校建成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技术开发基地和人才供给基地,将企业建成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研究基地和就业基地)添置了适用于精密工程机械数控技术的“光栅传感器和CCD测量应用实验”项目。可以预见:随着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密切深度融合,更多富含新技术的一系列实验项目将被引进到大学物理实验中来。

2.4研究、创新层次实验

这一层次的实验是为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而安排的,学生可在实验中心开放实验项目目录选择、也可自拟实验项目,经过查阅资料、选择实验方法、与指导老师商讨论证研究方案等环节,通过设计、制作和测试等步骤开展研究工作,最后以答辩的形式报告实验结果。这样的研究过程是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一次大检阅、也是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3以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体系实施

3.1教材是实施课程体系的重要抓手

修编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物理实验校本教材[7],修编过程中增设工程应用类实验项目、突出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

3.2丰富实验课程网络资源,助推课程体系实施

目前学生的实验基础参差不齐,利用实验中心网络搭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平台,克服了学生重复和模仿老师操作的现象,实验技能提高明显。

3.3全面开放实验室,营造学生开展实验学习和研究的环境

学生可在网上自行预约实验室、实验时间和选择指导教师,自主开展实验研究,拓宽了实验的时间和实验形式。

3.4建立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评价机制

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的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课堂实验、创新实验和实验竞赛各项成绩综合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结语

第8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一、开放型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意义

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很好的检验方式。但传统实验往往是一次实验一个课时,有的学生因操作或者对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实验操作较慢,无法在实验课程限定的时间完成实验。当实验课程结束,实验任务仍没做出来。学生但只能照抄他人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完成本次实验内容过程中,发现有新的实验兴趣或者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知识,而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又让其无法完成个人的实验内容。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造成负面影响,而实践操作能力也需要更多的实验来提高,通过不断的失败与总结可以寻找合适的验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为了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开展实验室开放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开放型、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对于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放型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

通过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是开放型电子信息类实现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不断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服务。结合个人实验教学工作以来,建议从以下几处方面进行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准入和运作;学生自选项目的立项与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筛选与确定;开放实验项目的确定;开放型实验教学设计与管理;开放型实验的评价;实验室设备维护与管理;实验过程的安全与规范等。

(二)开放型实验的教学体系构建要点

1.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

为了提高开放型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了解,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电子技术类实验,注重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可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书本知识以及基本实验理论,结合科学的分析和验证方法,对实验做进一步的钻研,这其中要注意实验技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能够做到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遇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

2.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开放型实验设计时,应注意对电子技术知识及技巧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精神。开放实验室在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类实验所需的相关设备和仪器后,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题、自己编排实验流程和实验目的。但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遇到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已去思考寻求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做为一个实验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解决难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电路的设计思想和使用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动手而且要用脑思考电子电路的应用范围。

3.基础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

开放型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为了使学生更好利用好开放型实验,教师应因材施教,将实验内容的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很好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可以实验分为两大类型:基础实验和选做实验两大类。其中基础实验操作难度较低,通常以简单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就可以完成,主要是对操作技能较低的学生,通过实验来提高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一般应用认识。另一方面,则是选做实验。其实验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提高学生电子技术水平的有一定帮助作用,也更系统使学生对电子电路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寻求电子电路的应用范围,各个电路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化等。

(三)开放型实验教学要求

对实验的次数,通常情况下对学生做实验的次数不做限制。允许学生一次课做不完或做的不好的实验,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来完成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也可以一次课可以做两个实验。在做电子信息术类实验之前,必须写预习报告,完成一个实验后,应认真赶写实验报告,遇到实验难题,学生应用独立寻找解决方案,如确有困难,可寻求教师帮助。实验报告的设计要结合电子信息课程特点,包含有实验理论部分,、实验操作流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实验遗留问题、实验结论等。开放型实验不要求每次实验均获得成功,即使实验失败,能够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也算一个好实验。为了保证实验仪器的利用效率,避免实验仪器使用发生冲突,因此,实验仪器的使用要提高预约。开放型实验学分可以累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开放型实验的真正目的不是能否把实验做成功,而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对实验本质的认识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培养自我的思维创造能力,发挥个人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更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

作者:刘 薇 颜海燕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金庭,刘伟.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第9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工程;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21-03

1 引言

兰州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一直是甘肃省和铁道部的重点学科,多年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该学科的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兰州交通大学在建设省级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中心在实验教学理念、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进一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在电工电子和计算机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平台的支持下,结合本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通信信息类专业完整的层次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一个集实验教学、校内实习、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发展氛围。

2 实验教学定位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1]。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求实创新,综合培养”的教育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中心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通信系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专业技能,加强基本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验教学改革

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性、实用性直接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等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据此,中心提出“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构建一个基础、综合、创新实验教学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的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体建设思路,围绕该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工作。

1)进一步更新实验教学观念,确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验教学虽然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持,但是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中心将一些课程的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对实验教学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人才成材规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2)构建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本中心以“基本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贯彻“立足基础、注重层次、突出特色、加强能力”的指导思想,构建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基础性、综合性、工程性、创新性,层次化、开放化、行业化、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体系设置上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相结合、基本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实验教学形式体现层次化、开放化、行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通过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提高实验室的实效性,建立适应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同实习内容和层次的特色专业实践基地;紧紧围绕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与签约单位共同进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4)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改变以“教”为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发掘学生潜力为宗旨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根据中心的实验资源量、实验内容的特点,实施集中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坚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5)培养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继续鼓励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积极申报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专心于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专心于实验操作技术的改进;制定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措施,通过政策鼓励吸引一大批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到实验中心指导实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既带动了实验中心专职教师水平的提高,又提高了整个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水平,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与实验内容更新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建立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

6)加强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特点,按平台设置实验教学课程,编写系列教材。不断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系统改革与发展,更新实验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基础厚、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

4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兰州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不断完善专业实验室和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学校信息类本科生打造先进的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中心以学生为本,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加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构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由单纯实验技能训练转化到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改革过程。

1)基本型实验建设。中心重视基本型实验建设,强化“三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训练,实验项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统一调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课程内容以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基础实验内容涵盖通信与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课程如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内容。每门实验课程的基础实验均由基本技能型实验和提高型实验组成,面向不同类学生,这两类实验又含有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必做项目,共计30余项,主要设置验证型和基本技能型实验项目,为理论课教学和更高层次的实验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第二层次主要是技能拓展类实验项目,共计40余项,在开放性实验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难度和学生的自主性加大。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层次的实验,还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做第二层次的实验。

2)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对于此类实验,各个实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在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平台上实现了软硬件的综合开发,在硬件方面又实现了电子信息基础和可编程芯片以及EDA方面的综合设计,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些是根据本中心科研成果提炼设计的,由教师设计实验目标或大致的技术路线,学生须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工作。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种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三基”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实验内容,减少内容重叠,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不仅注重综合设计型实验建设,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建设,从而使实验课程不断迈上新台阶。

研究创新型实验大致有三种形式。

一是基础实验的延伸,让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和方案完成实验解决问题。

二是从科研课题抽出研究性实验,中心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为实验内容。另外,将科研课题带进实验课堂,提高了实验的层次与质量,亦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其将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验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深入的研究内容,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安装调试、实验数据分析等工作,并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3]。

研究创新型实验通常采取学生2~5人一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相互讨论,设计方案,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解决相对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仍属于“新”的问题,最后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实验导师给予必要的方法及方案指导[4]。

5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中心教师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自主建立了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包括中心介绍、实验预约系统、实验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开放创新园地、资料下载等功能。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和手段。

1)开放教学模式的打造。自主开发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网站,包括中心介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创新实践等功能,为校内外、省内外高校的学生与同行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3)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平台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实验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新技术发展平台,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信基础实验”“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4)完善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增强师生创新活动的动力。学校出台奖励办法:对于在各级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800~4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优先考虑评选“三好学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对指导教师在晋升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物质上给予一定奖励。学校与学院对获奖师生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竞赛,增强师生创新活动的动力。

6 结束语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校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建设,以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为后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适合多样化的发展为原则,打破实验室各自独立的实验格局,实施“一体化、三层次、多平台、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上虚拟实验等实验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几年来,经过实验室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改革,中心的实验条件和教学质量有了更明显的提高,中心的管理得到更进一步规范。

参考文献

[1]邓晓莉,何强,柴宏祥,等.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J].高等建筑教育,2011(10):31-34.

[2]王崇文,丁刚毅,闫达远,等.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