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会计电算化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优势

第1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会人员;优势;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管理需求的表现,即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来改善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准确性。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面临数据量大、准确性要求高、内容繁琐复杂和时间紧迫等问题,这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精神和能力都是巨大挑战。同时,手工记账的方式完全依靠人的能力,这其中就容易掺杂非工作性质要素,从而导致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尤其在数据汇总和报表绘制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一些数据甚至需要电话联系才能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中只需要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即可,可采取人工录入和自动采集的方法,省时省力,同时会计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表、汇总、统计等文件,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能够保障完全正确。

第二,高效性。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表现在整个财务管理范畴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财会人员要查找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账本资料。而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只需要关键字搜索即可。相应地,在账目处理、发票开具、汇款等方面,电算化所展示出来的高效性都是手工作业无法媲美的。

第三,便捷性。通过其他功能软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配合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分享的快捷性,例如各种通讯软件、统计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短时间内就将数据功能作用到更大范围。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

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性与会计业务操作相融合,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改变是“质的改变”,其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它将财会人员从枯燥、繁琐、复杂的记账操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设备便捷的展开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将传统的纸质账务方式转化为电子账务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流动性,更方便地在多部门、多领域进行共享,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相应地,这对于会计操作主体的财会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传统会计工作是将一系列数据利用会计专业化语言进行分类、归纳、筛选和总结,主要反映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也是反应财会人员敬业精神的主体要素。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是并驾齐驱的,缺乏效率必然影响经济主体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从会计电算化的“工具属性”角度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过有机组合、分配,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以财务信息处理为主的应用系统。会计核算是这个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监督是控制功能,最终所核算出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是工作结果,财务报告是这个结果的反映。在这种具体而又细腻的工作流程中,大量财务会计优秀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欠缺的。

相应地,会计电算化来临之后,财会人员的敬业精神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是因为,先进地技术手段并不能代替职业道德担负职责,尤其是纸质账务转化为电子账务以后,无形中削弱了数据的直观性和保存性;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会计信息是“无纸化办公”的必然结果,这种形势下可以通过搜索来查阅各方面账务资料,但原始财务资料(如凭单、发票等)功能则被逐渐弱化,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差错、等漏洞,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就存在所有数据丢失的风险。

因此,新时期的财会人员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结合管理制度做好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原始资料存档等工作。

(二)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和运用水平

顾名思义,会计“电算化”必然涉及到计算机和会计两门知识,对于财会人员来说,会计知识内容自然十分熟悉,但随着中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关于计算机及相关周边知识是否能够良好掌握,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我国,对财会人员一直要求严谨、细心、踏实等工作作风,以保障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财务数据的精确性。无论是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环境,财会人员要想做好财务工作,就必须对本单位运转情况十分熟悉,这也就决定了其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年龄越大的财会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及涉及的知识掌握能力越低,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除了对现有财会人员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运用的培训之外,更重要地是促进财会人员的更新换代。一方面,从业人员要掌握财务软件、报账系统、发票开具系统等实用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综合性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系统安装、软件安装、杀毒、防木马等。

除此之外,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长远着眼,也应该多吸收一些年轻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单位工作。这部分人不但有青春活力,有较强的责任感,而且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电算化应用水平。相信在单位的老财务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下,一定能够使他们迅速地成为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精英。

(三)具备应对突发问题的技术能力

所谓“突发问题”,主要指一些现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无法预防和快速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围绕着“电”展开。任何的电算化都离不开“电”这一基本能源,计算机硬件需要电力驱动,保障电力之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操作。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规的、传统的办公方式和办公技能,以应对由于电力缺失或其它不可抗力所引起的财务管理出现真空或休眠的突发事故。

例如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时期,由于电力和通讯连续的中断,好多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就需要财务工作者能及时地用一些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来应对这些财务危机的发生;例如,雷电环境下立即关闭电脑、切断电源,在电脑硬件中加装UPS电源,或形成良好地数据保存习惯等;一旦系统瘫痪,能够具有恢复数据的技术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信息化要素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经济管理趋势,也是具体的财会人员工作模式创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不停地学习和深造,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学习,才能满足职业需要、搞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凤华.谈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会计的优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227.

第2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模式优化 实践教学

一、国内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当前国内高校也普遍采用“理论教学+模拟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工作,但是在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践的课程比例设置上不甚合理, 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理论教学的学时安排是实践课程的2倍或者更多,一个学期下来,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平均仅为20课时,且实践课程都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的某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段,无法做到边讲边练,学生在上实践课时很难将之与理论教学很好地联系起来,教师在电算化的教学上也只限于固定资产、工资和简单的财务报表等常规模块,学生在实践操作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所学知识达不到企业的实际要求;将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极大化,理论课程则安排很少,重实践轻理论,学生对财务会计学和企业经营方面的原理理解不深,只懂财务软件操作,只为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考核目标而不懂得灵活处理企业错综复杂的会计业务;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培养同时具备良好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的企业所需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多媒体教学演示法是目前很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施教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以PPT的形式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和演示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步骤,学生被动受教,在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的讲解和演示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可以记住一些实操案例的操作步骤从而通过考试,但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往往重视会计核算,且大多抽取企业某一个会计月份的数据进行验证然后形成财务报表,不涉及跨年度账目处理,忽略了综合运用。此外,近年来高校普遍引进了具备“教学+实战”综合功能的ERP沙盘模拟教学法,但只有很少比例的教师能够将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因为对于这种新型的复合型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也是在学习中摸索,并不能熟练运用,从而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欠缺综合运用教学。

(三)校内实训实验室设施不健全,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流于形式

当前高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校内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模拟实验室+校外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实习基地,但很多高校由于受到经费和场地等诸多因素制约,校内实训模拟实验室内的硬件和软件等配套设施很难齐全,满足不了众多学生实训的要求,此外,实验室内的教学软件种类不多,安装的软件大多是金蝶、用友等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单机演示版本,不能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新而升级换代。还有高校没有校外实习基地,有实习基地的高校跟企业缔造一个松散的协议联盟,加上会计岗位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商业机密,学生进入这些企业实习接触不到会计核心岗位的内容,学生去企业实习变成走过场,实训效果不佳。

(四)教师缺乏企业电算化实践经验

由于会计电算化 “理论+实践操作” 的复合属性,要求电算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之外还应该兼有系统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而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教师大部分为学校原有的会计学老师和毕业后新入岗的硕士或者博士,他们有基本的财务理论基础和教学技能,却大都没有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岗位一线长期任职的经历,能达到“双师型”标准的教师比例很低,在电算化教学中过多依靠教材和一些可能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的案例,在实训教学方面只能边学边教,缺乏融会贯通的专业能力,教学质量不高。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兼顾理论和实践教学

多方研究结果显示,当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1:2时学生既可以很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按照上述比例来安排教学,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应该穿行,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及时通过实践练习进行巩固;而且软件实践练习应该尽可能地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况,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实现从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岗位综合运用的能力提升,力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满足岗位要求。此外,高校可以针对财务会计设置灵活度更高的模块化教学课程,将不同的会计岗位分成不同模块,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组合,体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弹性化和职业属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课堂中多引进一些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用启发、互动、活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运用“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法,将会计原理和概念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使学生参与讨论,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也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由组队合作完成,在下次课堂上展示成果、激烈讨论、交流提升;还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等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意识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编制企业跨年度的财务报表的练习,提升学生综合、灵活运用财务知识的能力,此外应加强教师的ERP沙盘模拟教学操作能力,让这一先进的综合体验式教学方法真正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中,服务于学生。

(三)加强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校应加大校内实训模拟实验室的设备和软件投入以满足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需要,比如适当增加实验室电脑的数量从而解决学生实训模拟时电脑不够用的情况,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对财务软件的组成进行调整;在拥有金蝶、用友等大型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金算盘、速达等中小企业常用的财务软件,学生实训过程中可以使用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财务软件上进行验证。鉴于会计岗位的敏感性,高校可以跟众多企业共同成立会计方面的独立学院,共同打造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在企业与学生双方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可以签订就业意向书,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增加学生定向培养的比例,让更多学生可以真正进入到企业实质性的会计岗位工作,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四)提升高校教师实训教学技能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技能:丰富教师结构。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适量的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一线从业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既可以满足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要求,又可以通过跟其他教师交流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问,提升其他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不定期聘请具备丰富财务会计管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老师对高校的电算化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技能培训,培训之前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列出清单,在培训期间可以专门安排部分时间进行疑难解答,逐步弥补教师在实训教学上的不足;安排教师去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为教师创造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教师有机会接触现财务会计岗位,零距离接触最真实的企业案例,在实践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解决书本疑难问题,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大有裨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技能要求越来越全面,高校应该顺应形势,在了解当前企业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校内电算化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引进更多“双师型”教师的同时大力培养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优秀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存兴,程书强.运用ERP沙盘模拟促进会计实训教学改革[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

[2]郝雅琴.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马云平,邵华清,杨守杰.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

第3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七、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将十二

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共同点为:

1、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其最终目标仍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是遵守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都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及会计准则。

4、传统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为: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保存会计档案。

6、编制会计报表。

二、不同点为:

1、运算工具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帐薄规则不同;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帐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帐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处理帐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做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帐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帐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帐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以上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传统手工会计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加强,系统结构更为合理,系统管理更为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

第4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7

[中图分类号] F232.4;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58- 03

0 引 言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社会实践性,是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大多数高校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课堂上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忽略了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企业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达到培养对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目的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简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主,通过在讲授的方式是把教学实验和操作方法演示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没有自主思考,以致学完课程一段时间后对整个财务软件操作还是非常陌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拟某一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从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为出发点,主要讲解总账子系统与报表系统的对接,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中纯粹的“教”与“学”使得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以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机械地做笔记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这样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容易淡忘,而且缺乏对报表数据的具体分析运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短时记忆,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1.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了被动学习模式,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知识的习惯,仅是按照老师的教学安排,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们按照教学任务的安排讲授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学生们为了顺应期末考试的要求不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学中不主动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而是被动的记笔记,笔记怎样写就怎样进行操作,长此以往知识面难以得到拓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全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遇到问题不去主动思考如何解决相反首先想到的是向老师求救。因此,长期形成的依赖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可见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填鸭式灌输专业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对实际工作。

1.3 课程的考核形式单一

在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下,目前各大高校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和财务软件操作进行考核,这种以“理论 +实验”的相结合是考核方式无法针对学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产生“死记硬背,一切为了考试”的功利思想,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平时不用功、基础知识不扎实、期末读死书、考完就忘,无法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重视,容易导致学生们不注重过程只追求结果的现象。

2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课下创建视频,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在课堂上师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实现了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新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2.1 教学主体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换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学生则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知识的构建者,改变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者的身份,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体,课堂的核心。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课堂的气氛,将微课堂引入教学过程中,能够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更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虽然微课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片段视频,但结构是完整的,能够详细地讲解对应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可随时与老师、同学在网上交流探讨。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也能做到针对性教学,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2 教学内容简短精炼

“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或微课件等数字化资源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目标多个的惯例,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制作。将五十分钟的课堂学习过程分解为多个小视频,抓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自学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效果良好。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全盘讲解,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针对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个性化点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更多、更全面。

2.3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

将翻转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微视频,还包括有配套的教案、课件、练习等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学生,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时间与实际情况不受上课时间限制选择暂停播放或回放等方式,重复观看学习,以便于对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思考,通过课外观看教学视频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时补习当堂未能学习到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每一个问题,以及对应的知识点都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轻松接受课程中的各知识点,不断的重复学习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3 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第一,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准备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等各种被传递的信息,改变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有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学中增加与实际会计工作中关联性较强的案例,把实际的工作场景引入教学当中,结合大量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案例分析,让教学形式多元化,内容丰富多彩,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未来就业的岗位相联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相关的会计电算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现实与虚拟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外,教师已经把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并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行下载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拓展了课堂互动区域,使得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堂辅导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课程评价体制多样化。课程的考核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可以有效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然而,传统会计电算化课程评价体制比较单一即“理论+实践”的方式,这种考核体制只注重出勤和结果的考核,忽视了过程监管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改变以往的考核模式,重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将课程的考核内容给学生,学生课下自行完成考核任务,老师结合实际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予评价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进行过程评价与阶段性评价,使得考核方式更加合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程的考核内容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等,还需要针对学生参与程度的考核,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值。因此,在考核的方式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老师能够通过这种参与程度的考核方式,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的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生,王珠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120-123.

第5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财务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科技功能,从而把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处理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可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标准核算,对单位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另外,会计电算化是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当于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它在现代财务管理应用中具有很大优势。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三、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对人才管理的要求

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会计电算化有效应用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财务工作短期目标,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统一规划下,分步有序地实施,以免盲目性,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须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多账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对软件、硬件、文档的安全要检查,设置多级保密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运用中经常遇到而又需及时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提高会计工作业务水平和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价值,更好地为强化各级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促进经济效益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涛.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特征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4(4).

第6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omestic market for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rket gradually open, causing man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ll emerg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gradually show the lack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ue to financial problems, which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enterprise, s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develop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necessary.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s the product of information age,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work.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se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problem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he problem

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的运行中,需要切实的考虑到实施的实际性、专业化、全面性,这其中所提到的实际性是要符合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而全面性是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环境,而现代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运用中不完全的具备这些原则。本文完整的讲述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中小型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现存的状态,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意见。

1 会计电算化概述

1)会计电算化系统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优化过后的财务管理方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所使用的是人工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核算、记录等,现代的电算化则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主要的处理主体是计算机,同时结合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电子科技,将企业内部需要处理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进行自动处理,比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具有现代化特征[1]。

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会计电算化的提出,这个时期是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形成时期,主要是对电算化的理论研究,而主要研究方向是,是否适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2)载体设计时期。由于会计电算化会涉及网络去实现,所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是软件,所以这个时期多是对软件的开发研究,同样是从企业的使用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实验。(3)软件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已经在部分企业投入使用,而此时期主要做的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软件的优化再开发。(4)应用时期。这个阶段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已经趋于稳定,而更主要的是面向市场进行推广与宣传。

3)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使用优势

首先会计从会计电算化与传统财务管理的比较看,现代电算化形式可以实现计算机操作,将繁杂的财务处理工作交给计算机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而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减轻人力是缩小成本的途径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机所进行的财务管理,可以非常清晰的边线企业财务数据,方便提取,操作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审核,减少错误率[2]。其三,在操作人员进行财务数据审核时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在计算机进行修改,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人工操作,修改相对反复,所以会计电算化也是实现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2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

1)缺乏合理的发展方向

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投入需要谨慎,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使用时主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是实用性高、效率高。电算化系统是一种相对较为大的系统,其内容包括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财务分析、财务出纳、市场分析、前景规划等多个方向,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使用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掌握到合理的方向,没有找到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点,引起了诸多不必要的浪费。

2)整体会计工作者素质不足

会计人员使会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素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质量。部分企业在实施电算化后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放弃,探究其原因的根本主要取决于两个方向,过度形式化、专业人才不足。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企业的优势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体现,而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支持,部分企业的领导因为短期内未见成效而疏于管理,长期发展下导致会计电算化过度的形势化。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如执行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反而会形成更多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专业人才较少,没有专业的人才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执行[3]。部分中小型企业在财务数据的提交上存在片面性,或者是错误,而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是没有数据审核部门的,所以导致财务数据核算误差的出现,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长期发展。

3)综合发展重视不足

结合现代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企业为迎合经济市场,必须做到全面的提升,综合实力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标准。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中没有过高的前景,而负责人单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规模,则会形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严重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极具市场潜力,但是负责人专一的发展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轻视了信息化建设,在市场发生转变时,企业没有办法及时知晓,极易浪费掉发展机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综合实力协调发展,充分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3 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优化措施

1)明确发展方向

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劣势是规模小,缺乏对市场的动向掌控,优势是足够灵活,而企业负责人需要做到的是充分的认知灵活性的重要性,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案。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算化,获取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前景,进而对企业发展方向与风险进行预估,能够辅助企业修正发展方向。企业在实施电算化过程中,需要注重电算化的侧重点,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环境,而电算化也就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运用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优势。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推动电算化的实施,关键因素在于企业的重视度,企业能够正确认识到电算化的优势,才可以确保电算化的有效实施。企业加深重视是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企业需要做的是提升执行人员的专业技术。首先是在企业选人过程中,需要注意选进人才的综合素质,以方便后期电算化的发展,第二是适当进行人才培养,将电算化执行人员送到先进单位进修,提升专业素质,第三是定期考核,企业管理层需要定期进行财务人员的考核,以确保会计电算化能够得以有效开展[4]。

3)推动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综合发展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会计电算化则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实施电算化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信息化的管理。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先进性,企业发展电算化需要保持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水平的协调发展,电算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速度,避免出现发展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考虑,确保企业的综合发展[5]。

第7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随着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加快了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财务信息录用的准确性,加快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财务数据的人为干预,是企业进行市场决断的重要保障。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快速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送的人机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信息化的一种财务手段。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企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重要表现。会计电算化充分的结合机器和人力,把企业财务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记录、账表核算和资金流统计,这样的工作不仅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简化了很多繁杂的环节,避免了人工手工操作带来的误差,而且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使得整个财务系统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在企业进行市场经济时,能够通过有效的财务系统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为企业的效益和稳步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原来大部分都采用的手工财务管理模式,这种会计模式在企业的发展中形成了固定的流程和财会氛围,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会计电算化采用后,不能很快地在企业中找到适合的方法。加上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根深蒂固,不能很好的改革。这种观念,使企业领导不能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根据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市场发展的趋势,为企业的市场决断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信息,这也是现代化企业发展改革的必要措施之一。

(二)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会计电算化以及在中小企业普及,但是并没有对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而只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流程想匹配,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记账在财务数据处理、报表审计、信息核查和工作流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而中小企业却沿用了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会计电算化管理流程存在矛盾,在实际工作时,出现很多不适用的标准要求,使得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脱节。这样不健全的制度,会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降低,不仅不能高效地位企业提供财会信息,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应用水平低

企业的会计管理由原来的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不仅对企业是一种改革,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挑战。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是借助计算机媒介,通过会计管理系统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所有,会计人员要改变原来手工记账的技巧,提高对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的应用。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时间短,重视程度低,很多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应用水平比较低,在处理计算机问题和网络数据管理时,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为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造成了隐患,给企业的财务决断产生一定影响,甚至误导了企业对市场的判断。

三、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应用,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做保障。只有建立了良好管理体系,才能让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才能让会计人员的工作有条不紊,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细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对原有部门的调整和制定完备的用户组的管理策略等。

(二)培养综合型会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给予会计工作人员充分的学习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使得很多员工出现了不适应,一方面很多手工会计技巧和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不适用,一方面要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有熟练的操作。而员工在短时间很难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企业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性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让会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三)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

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重视市场对会计电算化的急切需求,只有快速的适应时展的变化,改变对财务会计的观念,才能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企业存在对市场变化的前瞻性,重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把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加强会计改革的力度,分析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断调整策略,提供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本企业的发展,才能让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需求,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有准确有效的财务分析保证,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梅.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4)

第8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网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和普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对会计实践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面对一些新问题的前提下,更好的处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将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旨在简要概述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分析当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状,探讨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实现信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一、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随着我国会计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应充分认识到电算化会计的功能和优势。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来看,诸多单位单纯的理解为是规避手工做账时的繁琐,而未能从整体上考察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经营的价值和意义。事实表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所以,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才能更好的提供工作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研究问题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来说,一套成形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关键的。正因如此,需要在建构会计电算化理论上下工夫,该理论将是指导工作的路径指南。在问题导向下,电算化会计的出现和成熟都是在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情况下发生形成的。不难看出,电算化会计中的做账流程、会计组织形式、会计信息处理和账务处理等方面的调整,都是在对传统会计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解决和突破。从历史角度来看待传统会计电算化体系发现,它实则简单体现为用计算机系统替代了手工做账的事由,并没有结合组织的具体需要建立起植根性特征来。电算化会计则在包含了传统会计电算化工作职能的同时,更加突出自身的会计信息组织、程度和管理制度。另外,在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也不断从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工具中寻找切入点,最终不断适应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三、会计基础工作方面

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电算化会计在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的同时,强化了人机结合绩效。操作人员作为主体,借助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为财务数据的程序化处理,从中建立起人机结合下的系统内控方式。另外,随着人机结合活动的开展,以及内部控制活动的程序化进行,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探究其控制原理可知,电算化会计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对人的控制,而是延展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上来。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从流程上便要求实现会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了便于电脑的集中处理也需要通过代码化来反映会计信息。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上述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讨论表明,这些工作都是保证会计电算化科学、合理开展的保障,因此必须得到遵从。不然,将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对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转移到用于储备的光盘和其它介质中,最终实现与原有计算机系统相分离。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正因为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建立在基于磁盘或光盘等介质的储备形态上的,因此在确保这些信息不被错误归类需要在档案上明确时间、操作员等信息。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不确定性风险,还需要对这些档案进行备份并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保管。由于是受到物理介质的保存,因此需要在防潮和防尘上做好工作。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实践表明,因存在着电算化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不一致性,而往往导致档案内容的无法显示。因此,单位还应注意保证会计档案数据类型与财务软件的匹配性。特别对于拥有分公司或分部的单位,关于这一点应要得到重视。因此,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至对经济活动的决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来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拓荒者,它促进着信息化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使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更进一步,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加快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第9篇:会计电算化优势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87-02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集中体现,是电子计算机广泛普及和应用的能动反映。从工作过程上看,会计电算化就是通过利用会计软件来代替传统手工完成或者难以用手工有效完成的会计工作的动态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或者完成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工作。作为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体现,会计电算化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表现为能够缩短处理会计工作的时间,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其次表现为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得人们能够合理处理难以用手工完成的会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最后表现为能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使得会计工作能够紧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成为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工具。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体,它不仅是指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更包括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内容,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和继续教育、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开辟与拓展。从内容构成上看,会计电算化包括会计工作人员、计算机、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信息等方面,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人机结合的有机系统。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渐普及,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的新学科,并带动经济管理领域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从概念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由于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因而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了会计工作时间,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增强了会计工作竞争力和优势,优化了会计职能体系。可见,会计电算化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获得广泛应用。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到了普及与应用,但是由于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加上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在运行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和影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正常有序运行,也给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麻烦。概括而言,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相关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企业会计电算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合理配置合适的设备,也需要合理制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规划、方案和制度,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调适,才能够最终实现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任何层面和方面的缺失、不足都会影响到其优势的充分发挥。一旦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以后,企业会计工作的处理在多数情况下应该由电算化的电脑系统来完成。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缺少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肯定不能够有效完成业务处理。实施上,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仅是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和手段的变化,更表现为会计工作人员职责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工作业务可能由多个会计工作人员协作完成,但是实施会计电算化以后,一些工作业务则只需要一个会计工作人员完成,这样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就由原先的分散转变为集中,提高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不注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培养,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状态。

2.电算化资料管理风险较为突出。客观而言,中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尤其是电算化资料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甚至一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资料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亟待进行有效管理。由于受到传统会计工作理念和思路的禁锢,一些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偏重于纸质资料的收集整理,而忽视对电子资料的归档整理。即便是归档整理,也只是简单的备份和拷贝,甚至只在电脑里的保存。既没有充分考虑病毒和故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攻击,也没有系统考虑对电算化资料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威胁,这样就会造成电算化资料的安全隐患。现实中,一些企业在安装电算化软件的时候,没有设置防火墙,黑客、外部人员很容易获得企业的电算化资料,进而获取企业商业机密,给企业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安装电算化软件的时候,不仅要设置防火墙,还需要合理安装信息网关和安全路由器、科学设计授权和身份认证系统,也可以进行信息加密、全方位加强安全检测与控制。

3.电算化管理系统不健全。会计工作是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并提供相关的账单和报表,但是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较为复杂,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方面,难以实现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有效控制,这无疑会影响到会计预测和决策职能的充分发挥。实施会计电算化以后,原有繁重的会计业务转变由电子计算机和数据信息处理系统来完成,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会计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财务管理和信息分析方面,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可信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实中,一些企业尽管实施会计电算化,但是仍然禁锢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路中,偏重于会计电算化的报账功能,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预测、分析和管理功能,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应有功能的有效发挥。也有一些企业不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滞后、失真的问题,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

4.电算化专业人才缺失。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会计电算化。虽然会计电算化软件供应商免费为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但是受培训人员只能够接受到短期培训,在内容方面也仅仅局限在软件使用技能的操作方面。也就是说,培训以后的企业人员只会利用电算化软件进行简单的业务处理,而不能够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甚至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不能够有效处理简单的计算机故障,使得大量的会计信息被丢失,或者被外部人员非法盗取,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见,电算化专业人才较为缺失,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注重计算机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软件利用技能的培训,尤其要加强突发性、应急性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存在问题的基本策略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由趋势。未来企业财会竞争也将表现为会计电算化的竞争。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要有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适应的电算化系统。面对上述问题,必须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

1.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管理。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会计电算化运行要求,加强相应的组织和管理,配置专门的会计人员,合理划分职责权限,保持分工明确、合作有序;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采取技防加人防的措施,切实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坚决防止未授权的人擅自打开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更不能够随意查看、浏览和获取系统内部储存的信息;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能培训,着重培养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安全和可靠,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养成,杜绝会计人员,利用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2.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管理。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的模式和流程,大大缩短了会计工作业务处理的时间,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组合的系统,其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运作的复杂性。要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有序运作,就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进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会计电算化文化。现实中,会计电算化人员要按照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对资料进行管理,定期对资料进行检查、拷贝和规整,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安全和有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机制,严防病毒、黑客的威胁和攻击,防止会计信息的丢失、恶意变更。